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生成机理与提升路径 被引量:12
1
作者 郑元景 周亚辉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107-115,共9页
论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内涵和新特征,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生成分为三个阶段,并做相应的机理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话语权博弈中理论创新不足、话语传播的内容与形式与教育对象需求存在偏差、话语... 论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内涵和新特征,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生成分为三个阶段,并做相应的机理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话语权博弈中理论创新不足、话语传播的内容与形式与教育对象需求存在偏差、话语掌控与引导力不足等,最后论证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提升路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创新发展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拓展话语主体范围,培训话语主体能力;打造主流话语传播平台,优化传播渠道;建设话语信息反馈平台,合理调控思想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话语权 传播 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体系
下载PDF
农民话语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维度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玉珂 许进利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17,共6页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农业文明传统,且至今农村人口仍然占多数的国家。让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文本到心灵,冒着热气、带着温度,延伸到广泛而分散的乡土社会,才能彻底化解横亘在马克思和农民之间的话语尴尬,从而完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中国的&q...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农业文明传统,且至今农村人口仍然占多数的国家。让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文本到心灵,冒着热气、带着温度,延伸到广泛而分散的乡土社会,才能彻底化解横亘在马克思和农民之间的话语尴尬,从而完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中国的"最后一公里"。向农民传播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我国农村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以农民为受众,通过形式和手段的改进和创新,塑造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新形态,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可以为农民立言,拓展农民的话语空间,让农民不被时代抛下;另一方面,可以优化农村建设的理论供给,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铺开提供科学的精神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话语权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话语体系
下载PDF
构建面向21世纪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 被引量:9
3
作者 张艳涛 高晨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25,共8页
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构建,目前存在无法完全与中国综合国力相匹配、无法完全与中国战略布局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理论难题和现实困境。推动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构建,全面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是当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研究... 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构建,目前存在无法完全与中国综合国力相匹配、无法完全与中国战略布局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理论难题和现实困境。推动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构建,全面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是当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构建与话语权提升的关键所在是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来构建面向21世纪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在21世纪,中国学者要在返本开新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当代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话语体系 中国理论 中国话语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文化符号与话语体系同构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孟宪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5-83,共9页
文化符号提供了认识时空的不同方式和表达问题的工具,由社会实践提供的新的叙事策略,给文化符号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文化符号与话语体系都有自身的建构逻辑,其理想状态是形式上同构、表达上连贯、意义上契合。二者的同构要素包括主客体... 文化符号提供了认识时空的不同方式和表达问题的工具,由社会实践提供的新的叙事策略,给文化符号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文化符号与话语体系都有自身的建构逻辑,其理想状态是形式上同构、表达上连贯、意义上契合。二者的同构要素包括主客体关系、价值寄托方式以及链接形式,其原初意义、指称意义、象征意义和引领意义经常随语境和环境而变化,构建文化符号和话语体系要立足于思想高度、全景高度、生活实践高度,通过融合创新来实现。马克思主义语境中的文化符号与话语体系建构,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为基础展开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都有特定的符号价值和话语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文化符号 话语体系 同构
下载PDF
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应搞清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思基 《思想理论战线》 CSSCI 2024年第1期27-41,140,共16页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有着特殊的背景和语境,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使用的理论和概念凝固化、抽象化,不能脱离具体历史条件到处搬用那些概念;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是由揭示社会矛盾与社会发展动力,揭示社会发展本质、规律、过程、...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有着特殊的背景和语境,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使用的理论和概念凝固化、抽象化,不能脱离具体历史条件到处搬用那些概念;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是由揭示社会矛盾与社会发展动力,揭示社会发展本质、规律、过程、阶段以及社会历史时代特征、社会历史发展趋势、未来社会态势的一系列理论构成的,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也就是为表述这些思想内容所使用的理论范畴、理论体系和逻辑论证框架;国家政治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取决于其经济基础;人类历史发展既有其一般规律,也有特定历史阶段的特定规律,探讨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重要的是探讨其具体性和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社会发展理论 中国式现代化 话语体系
原文传递
中国国家形象战略基本理论及哲学方法论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艳房 潘敏学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20-130,共11页
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实施中国国家形象战略,是让世界了解中国读懂中国的重要途径。中国国家形象战略作为伟大系统工程需要由中国道理来总结好中国经验并提升至中国理论,这是中国国家形象战略理论生成的必然逻辑。国家形象战略概念、主... 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实施中国国家形象战略,是让世界了解中国读懂中国的重要途径。中国国家形象战略作为伟大系统工程需要由中国道理来总结好中国经验并提升至中国理论,这是中国国家形象战略理论生成的必然逻辑。国家形象战略概念、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等是阐述中国国家形象战略理论的基础和前提。国家形象战略是主权国家为了实现国家利益而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文化、传播等手段调动、挖掘、协调、整合各种战略资源来追求和塑造国家理想形象的科学与艺术,具有价值主导性、合作共赢性、文明互鉴性、传播适应性等特征,要受到国家意识、国家利益、国家身份、国家实力、国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国家形象战略理论来源于中国国家形象战略实践,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理论,其核心要义和主要内容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国家形象战略理论与实践创新,对树立良好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赢得国际社会尊重有着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国家形象战略 话语体系 理论创新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话语系统转换 被引量:5
7
作者 何云峰 胡建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8-12,共5页
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化会因历史使命的转换与时空条件的变迁而构成不同的话语系统,这些话语系统除了含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外,在内容与形式上皆有自己时代的特色。"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中国化"至少应实现两大话语系统的转换:... 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化会因历史使命的转换与时空条件的变迁而构成不同的话语系统,这些话语系统除了含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外,在内容与形式上皆有自己时代的特色。"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中国化"至少应实现两大话语系统的转换:一是由"革命"到"建设"的话语系统转换;二是由"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的话语系统转变。这两种转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化过程中原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话语系统向符合中国实际的实践话语系统的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话语系统 文化 当代
下载PDF
建构面向“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 被引量:5
8
作者 刘伟 陈锡喜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4-89,共6页
建构面向"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必须强化问题意识,立足中国道路,突出中国视角,促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和话语创新。其一,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研究与宣传教育的关系;其二,须力戒学术... 建构面向"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必须强化问题意识,立足中国道路,突出中国视角,促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和话语创新。其一,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研究与宣传教育的关系;其二,须力戒学术研究和宣传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力、诊断力和批判力,建构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和宣传话语体系;其三,立足"中国问题",在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关系中推进理论创新和话语创新,自觉建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话语体系 中国道路 学术研究 宣传教育
原文传递
新时代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徐秦法 张肖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8-165,共8页
因彰显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价值功能的内在需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内蕴着对意识形态话语范式实然形态的历史性超越与发展性建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遵循其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回答... 因彰显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价值功能的内在需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内蕴着对意识形态话语范式实然形态的历史性超越与发展性建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遵循其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回答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建设何以必要、何以可能,探寻促进新时代话语体系发展变革的动因与内生机制,以期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话语的学术性表达,促进理论话语的实践性转向,彰显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世界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主流意识形态 话语体系建设
下载PDF
习近平语言风格对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的启示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秋梅 罗顺元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27-32,共6页
习近平语言风格对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有多方面的重要启示。从实现基础看,必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国革命文化、发展当代中国文化;从发展要求看,马克思主义表述用语必须中国化、话语风格必须具有时代气息、语言必须亲民;从实... 习近平语言风格对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有多方面的重要启示。从实现基础看,必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国革命文化、发展当代中国文化;从发展要求看,马克思主义表述用语必须中国化、话语风格必须具有时代气息、语言必须亲民;从实现路径看,可用古典名言实现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可用近现代名言承载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可用民俗谚语助力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研究习近平语言风格对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的启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语言风格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话语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技巧的提升——基于实践探索的思考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凯锋 夏斌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4-129,共6页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面临多样中求主导、多变中求主动的现实挑战,也迎来了实践与理论良性互动的历史机遇。新形势下,要把马克思主义"从书斋搬到社会各个角落",需着力克服传播形式刻板、政治说教味浓、理论与实际脱...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面临多样中求主导、多变中求主动的现实挑战,也迎来了实践与理论良性互动的历史机遇。新形势下,要把马克思主义"从书斋搬到社会各个角落",需着力克服传播形式刻板、政治说教味浓、理论与实际脱节、工作手段落后等毛病,积极有效地探索传播艺术,包括:坚持底线,推进理论创新;坚持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群众听得懂的理论诠释新问题,提高传播技巧和解疑释惑的话语水平;注重精准投放,优化传播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 大众传媒 话语系统
下载PDF
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中国出场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海龙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0-126,共7页
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在中国的出场是历史的必然趋势,该话语体系植根于帝国主义时代中华民族艰难探索的具体历史语境,并因典型的差异特征,在与众多同时在场的话语体系相互交锋的实践之中,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出场路径,其出... 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在中国的出场是历史的必然趋势,该话语体系植根于帝国主义时代中华民族艰难探索的具体历史语境,并因典型的差异特征,在与众多同时在场的话语体系相互交锋的实践之中,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出场路径,其出场形态在从隐匿到彰显的过程中,又可详细划为"文本形态"与"理论形态"。从五四运动到"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不仅依然"在场",并会在未来持续"在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 出场 马克思主义 话语体系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话语体系百年变迁逻辑特征
13
作者 周宇豪 杨睿 《新闻春秋》 CSSCI 2024年第1期3-12,共10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话语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个多世纪以来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践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不断开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话语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个多世纪以来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践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不断开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新境界的真实写照。梳理和探究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话语体系变迁发展的时代脉络,不仅可以为新的历史时代中国应该如何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提供有益的历史经验和启示,而且可以激发因应这种变化构建具有鲜明时代印记和民族风格的、能够反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理论和实践自信,这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话语体系 传播 百年变迁
原文传递
媒体融合视角下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 被引量:3
14
作者 郝苏君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67-73,共7页
在全媒体时代,媒体深入融合对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媒体融合是马克思主义话语价值传播的有效手段,它提升了马克思主义话语的价值广度与深度、增强了主流话语传播的普遍性、巩固了马克思主义话语的主导地位。当前... 在全媒体时代,媒体深入融合对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媒体融合是马克思主义话语价值传播的有效手段,它提升了马克思主义话语的价值广度与深度、增强了主流话语传播的普遍性、巩固了马克思主义话语的主导地位。当前,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遇到了四大挑战,即话语体系的价值传播不畅、话语体系构建的国际话语权处于弱势、话语体系构建的舆论风向不易把握、多元话语主体稀释了主流话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因而,要坚持党管媒体,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深化融媒体时代体制改革,主动设置媒体话语议题,实现平台终端互融共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融合 马克思主义 话语 话语体系 构建
下载PDF
论新常态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 被引量:3
15
作者 蒋瑞雪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4,共4页
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也步入建设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一套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为主要任务的新常态。以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群体——90后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新常态下90后大学生马... 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也步入建设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一套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为主要任务的新常态。以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群体——90后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新常态下90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面临的新形势,高校应从话语内容、话语主体和话语载体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加以创新和发展,建构一套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用来诠释、规范和指引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方向和道路,实现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常态 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话语权 话语体系
下载PDF
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建设的基本经验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荣生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共5页
新中国70年来,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建设紧紧围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主题,时刻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展开,持续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发声”。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坚持为马克思主义代言,承载理论创新;为党代言,宣示... 新中国70年来,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建设紧紧围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主题,时刻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展开,持续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发声”。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坚持为马克思主义代言,承载理论创新;为党代言,宣示领导地位;为人民代言,回应人民关切;为时代代言,发出时代强音;为中国代言,讲好中国故事,以此构成了我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发展的基本向度,积累了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建设的若干基本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70年 马克思主义 话语体系建设
下载PDF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历程、特征及其发展路向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红梅 陈金明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13-117,共5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历经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革命"和"建设"两大话语体系,并以其思想内容的继承性、表达方式的大众性、根本旨趣的实践性和终极价值的人民性等鲜明特性,表征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和发展理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历经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革命"和"建设"两大话语体系,并以其思想内容的继承性、表达方式的大众性、根本旨趣的实践性和终极价值的人民性等鲜明特性,表征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和发展理念,指引着中国改革前进的方向。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关切和质疑,不断提升其大众认同度,扩大其国际影响力,强化其内生创新性,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未来发展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马克思主义 话语体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大众话语体系的历史演进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荣生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9-67,共9页
话语是理论的载体,大众话语是马克思主义与人民大众间的直接桥梁。马克思主义大众话语体系的历史演进,发端于马克思恩格斯面向"全世界无产者"的大众话语体系,历经列宁组织"千百万劳动群众"的大众话语体系,再经毛泽... 话语是理论的载体,大众话语是马克思主义与人民大众间的直接桥梁。马克思主义大众话语体系的历史演进,发端于马克思恩格斯面向"全世界无产者"的大众话语体系,历经列宁组织"千百万劳动群众"的大众话语体系,再经毛泽东围绕"劳苦大众"的大众话语体系,再到邓小平实现"共同富裕"的大众话语体系,又经"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大众话语体系和"以人为本"的大众话语体系,直到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大众话语体系。在这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大众话语体系准确把握时代主题,突出"大众"的话语主体地位,坚持"谁在说话,为谁说话,说什么话,怎样说话"的话语范式,用大众话语唤醒大众、解放大众、服务大众、引领大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大众话语体系 历史演进 价值旨归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实践方法论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邓伯军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4-32,共9页
实践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基本方法论。实践方法论要求以实践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话语符号、话语空间、话语过程和话语机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形成过程中,我们曾经以劳动方法论来建构马克思主... 实践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基本方法论。实践方法论要求以实践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话语符号、话语空间、话语过程和话语机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形成过程中,我们曾经以劳动方法论来建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形成了以劳动哲学为特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曾经以生产方法论来建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形成了以生产哲学为特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曾经以生存方法论来建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形成了以生存哲学为特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从劳动方法论到生产方法论再到生存方法论,见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方法论的自觉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话语体系 实践方法论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话语体系建设 被引量:3
20
作者 俞思念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87-93,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在走向世界,有关话语体系的建设也提到了迫切日程。当代中国面临的问题仍然是如何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深化关于当代中国道路和其树立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认识,在全面改革中统筹解决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在走向世界,有关话语体系的建设也提到了迫切日程。当代中国面临的问题仍然是如何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深化关于当代中国道路和其树立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认识,在全面改革中统筹解决现实中的矛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话语体系是伟大实践赋予的历史责任。始终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是加强其话语体系建设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话语体系 中国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