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生存的教育危机及其因应——基于马克思技术哲学的立场 被引量:3
1
作者 韦恩远 肖菊梅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5-31,共7页
数字化生存是人与数字化媒介发生交互关系的存在方式,同源共体的人与技术、技术延伸的记忆装置、现实虚拟的辩证运动是数字化生存的流变线索。数字化生存与教育实现深度耦合的同时,更面临着遮蔽人之存在的教育危机,主要表现为:教育“无... 数字化生存是人与数字化媒介发生交互关系的存在方式,同源共体的人与技术、技术延伸的记忆装置、现实虚拟的辩证运动是数字化生存的流变线索。数字化生存与教育实现深度耦合的同时,更面临着遮蔽人之存在的教育危机,主要表现为:教育“无能化”:出现生命逻辑对技术逻辑的臣服性接受;教育“空心化”:远程登录式的虚拟在场造成的主体分裂;教育“工业化”:数字化全球记忆术体系主导的精神掠夺。为应对数字化生存的教育危机,回归马克思技术哲学可发现,技术是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关键中介,教育不能让育人主动权受制于技术规训;社会关系是技术的内在规定,教育应实现人向现实社会存在的复归;技术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闲暇时间,教育要减轻角色外溢的伴随性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生存 数字化时代 技术哲学 马克思教育思想
下载PDF
寻根问路:马克思劳动教育思想的传承发展与当代价值
2
作者 周素毅 李昂 梁宏中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24年第2期130-137,共8页
马克思劳动教育思想在教育目的上强调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终极性与社会主义建设现实性的有机统一,在教育功能上重视育人与育才的有机统一,在教育内容上突出多样化与系统性的有机统一,在教育方法上注重因势利导和灵活多样的有机统一,在教育... 马克思劳动教育思想在教育目的上强调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终极性与社会主义建设现实性的有机统一,在教育功能上重视育人与育才的有机统一,在教育内容上突出多样化与系统性的有机统一,在教育方法上注重因势利导和灵活多样的有机统一,在教育保障上要求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遵循、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实现技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马克思劳动教育思想 发展历程 核心要义 当代价值
下载PDF
略论马克思美育观的重要思想来源——对德国古典哲学美学的自由和全面发展观的回顾与考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朱立元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2年第1期66-90,366-367,共27页
马克思美育思想的核心是培养、塑造“完整的人”,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两个主要方面——自由和全面发展的伟大理想。德国古典美学美育思想是马克思美育思想的重要思想来源。我们拟首先考察马克思关于“完整的人”的观念的德国思想来源;进... 马克思美育思想的核心是培养、塑造“完整的人”,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两个主要方面——自由和全面发展的伟大理想。德国古典美学美育思想是马克思美育思想的重要思想来源。我们拟首先考察马克思关于“完整的人”的观念的德国思想来源;进而分别对德国古典美学的代表人物康德、歌德、席勒和黑格尔有关自由和全面发展观念的论述加以回顾和考察,以揭示马克思的美育思想与他们之间的批判继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美育思想 完整的人 自由 全面发展 德国古典美学
原文传递
论马克思社会教育思想三大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丁存霞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6-192,共7页
为解决现代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马克思在改造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崭新的社会教育思想,其思想的实践性、社会性和人民性特征反映了现代社会的要求。马克思把实践看作社会教育的基础,把社会教育实践作为开展教育活动的出发点;马克思... 为解决现代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马克思在改造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崭新的社会教育思想,其思想的实践性、社会性和人民性特征反映了现代社会的要求。马克思把实践看作社会教育的基础,把社会教育实践作为开展教育活动的出发点;马克思主张社会教育应该发展人的社会性,以促进人的社会性发展为落脚点并始终实践着对社会性的追求;马克思倡导共产党人实践着对无产阶级的教育、动员和组织,无产阶级社会教育必须始终把服务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社会教育思想 实践性 社会性 人民性
下载PDF
视域融合下的思政课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教育研究
5
作者 丁桂馨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7-13,共7页
哲学诠释学认为,对历史文本的理解和阐释应用,是基于读者与作者各自存在论为本体的对话与视域融合。该理论对高校思政课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教学实践具有深刻的方法论启示意义。教学者应创新运用视域融合理论,从文本契合、意义创生两... 哲学诠释学认为,对历史文本的理解和阐释应用,是基于读者与作者各自存在论为本体的对话与视域融合。该理论对高校思政课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教学实践具有深刻的方法论启示意义。教学者应创新运用视域融合理论,从文本契合、意义创生两个维度探索教师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教师与学生涉此主题契合度提升的路径构建,并以此为方法论指引,在教学实践层面探索经典作家生态思想教育有机融入相关章节的具体路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教育 视域融合 路径构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