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济哲学视角下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生成
1
作者 何乐如 姜海波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28-35,共8页
市民社会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谱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理解马克思唯物史观生成过程的钥匙。从经济哲学的研究视角切入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可以发现,政治经济学的介入和唯物史观研究的深入是其市民社会理论生成的关键。在《德意... 市民社会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谱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理解马克思唯物史观生成过程的钥匙。从经济哲学的研究视角切入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可以发现,政治经济学的介入和唯物史观研究的深入是其市民社会理论生成的关键。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前,关于市民社会的研究成果只能称之为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相关问题的思考,不能称其为成熟的市民社会理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生成的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不仅为马克思撰写《资本论》、表征资本主义灭亡逻辑做好了理论准备,为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建设逻辑提供了理论资源,而且还能为推进当下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市民社会理论 经济哲学 唯物史观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对当代中国构建社会治理新常态的启示 被引量:3
2
作者 乔煜 侯天霞 《特区经济》 2015年第12期15-17,共3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按照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的总目标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使之进入"新常态"。尤其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阶段,社会治理重要性日益凸显的背景下,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按照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的总目标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使之进入"新常态"。尤其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阶段,社会治理重要性日益凸显的背景下,通过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重新解读,不仅有利于加深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认识,也有利于进一步挖掘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在坚持市场经济、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实现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等方面的时代价值,从而为我国构建社会治理新常态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和理论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市民社会理论 社会治理新常态
下载PDF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3
作者 饶旭鹏 何芳芳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32-35,41,共5页
市民社会是马克思研究政治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术语。本文从古代市民社会、资本主义市民社会、后资本主义市民社会到国家治理背景下的社会主义市民社会,对其历史演进做了简单梳理。分别从市民社会与经济发展、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 市民社会是马克思研究政治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术语。本文从古代市民社会、资本主义市民社会、后资本主义市民社会到国家治理背景下的社会主义市民社会,对其历史演进做了简单梳理。分别从市民社会与经济发展、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市民社会与法的关系维度,审视了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的思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科学合理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市民社会理论,应坚持党的领导、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肯定民众社会治理能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黑格尔 市民社会理论 当代启示
下载PDF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对社会组织融入城市社区治理的启示
4
作者 刘东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96-97,共2页
以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为指导,使社会组织有效融入城市社区治理,增强治理效果,对我国社会治理理论与实践有启迪意义。以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为理论基础,从"行政化困境"、"共同体困境"和"自身建设和管理困境"... 以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为指导,使社会组织有效融入城市社区治理,增强治理效果,对我国社会治理理论与实践有启迪意义。以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为理论基础,从"行政化困境"、"共同体困境"和"自身建设和管理困境"等方面分析社会组织融入城市社区治理的现实困境,进而采用健全法律规章、采用项目化运作、加强自身建设和强化管理等途径,促使社会组织有效参与城市社区治理,增强城市社区治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 社会组织 城市社区治理
下载PDF
试析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立法价值
5
作者 吴海燕 孙建霞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4期85-88,共4页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博大精深,是一个开放的与时俱进的体系。就立法来讲,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为科学有效的立法活动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指导,认真理解与实践该理论将使现代法治国家的法律优良而行之有效。
关键词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 立法 立法价值
下载PDF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6
作者 李玉倩 高海宾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48-50,共3页
马克思"市民社会"包括了在生产力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整个私人活动领域,包括社会自组织的文化交往和制度建构,物质交往或经济关系。市民社会的发展促进政治民主化;市民社会的发展对政府行为构成了有力的制约;市民社会的发展促... 马克思"市民社会"包括了在生产力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整个私人活动领域,包括社会自组织的文化交往和制度建构,物质交往或经济关系。市民社会的发展促进政治民主化;市民社会的发展对政府行为构成了有力的制约;市民社会的发展促进经济市场化。中国市民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民间组织独立性难以保证;监管困难;资金匮乏的问题。着力培育具有真正市民精神的和谐社会主体——市民化的公民;充分发挥社会团体在化解矛盾、调配利益中的作用,起到有益的职能承接作用;进一步调适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的关系,扩大社会自主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 构建和谐社会 意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