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少数民族婚姻习俗的文化透视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小林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56-159,共4页
广西少数民族的婚姻习俗多姿多彩 ,在婚姻形态方面很有特色。在这些婚俗中 ,包含着广西少数民族特定的社会心理意识、诸如女权卫护意识、自由恋爱意识等。各种婚姻习俗成为广西少数民族婚姻关系中重要的文化现象。而造就这一文化现象的... 广西少数民族的婚姻习俗多姿多彩 ,在婚姻形态方面很有特色。在这些婚俗中 ,包含着广西少数民族特定的社会心理意识、诸如女权卫护意识、自由恋爱意识等。各种婚姻习俗成为广西少数民族婚姻关系中重要的文化现象。而造就这一文化现象的深层动因则是广西少数民族固有的崇尚自然、向往自由、舒张人性、注重平等的价值观念在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少数民族 婚姻习俗 文化 社会心理意识 价值观 婚姻形态
下载PDF
就当今维吾尔社会的离婚现象与袁志广先生商榷 被引量:7
2
作者 巴赫提亚·巴吾东 《西北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2-117,共6页
本文通过当今维吾尔社会婚俗的分析,对袁先生所谓"当今维吾尔社会离婚现象六大成因"进行商讨,并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关键词 维吾尔族 社会现象 离婚现象 袁志广 传统文化 婚姻制度 婚姻仪式 生育
原文传递
河湟农村高额“彩礼”探析——以青海省峡口村为例 被引量:13
3
作者 纳玉兰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7-70,共4页
本文运用民俗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的相关知识和理论,以民俗学的视角对青海省南门峡峡口村婚俗中名目繁多的彩礼、存在的原因以及对社会的影响进行了描述和解读,认为日益加大的农村内部差距是目前彩礼飙升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婚俗 高额 彩礼
下载PDF
维吾尔婚俗中的离婚现象及其原因探析──来自“田野”的报告与思考 被引量:8
4
作者 袁志广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1999年第1期124-136,共13页
本文论述了当今维吾尔婚俗中的离婚方式、高离婚率现象及其原 因和改陋俗为良俗的思考。
关键词 维吾尔 离婚 婚俗
原文传递
赣南客家婚俗及其社会文化功能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蓝希琳 罗琼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27-31,共5页
客家乃汉民族一重要民系,是由数次南迁的中原汉人与当地土著交往、互动、融合而成的群体。他们徒居赣南后,除了守护自己的中原传统外,还大势吸收异族、异部落文化,形成自己丰富多彩、独具客家风情的文化形态。婚俗作为客家传统文化的重... 客家乃汉民族一重要民系,是由数次南迁的中原汉人与当地土著交往、互动、融合而成的群体。他们徒居赣南后,除了守护自己的中原传统外,还大势吸收异族、异部落文化,形成自己丰富多彩、独具客家风情的文化形态。婚俗作为客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它是客家人生五大习俗中最为重要的礼俗,其形式多样、仪式复杂、功能丰富,体现了浓郁的客家特色。本文拟就赣南客家婚俗予以详细表述,探析其社会文化功能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 婚俗 变迁 功能
下载PDF
从《诗经》看先秦的婚姻制度 被引量:3
6
作者 左洪涛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40-43,共4页
本文根据有关古代婚俗著作的论述,结合相关文献,从民俗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诗经》中所反映的先秦的婚姻制度进行探讨。认为先秦婚姻制度主要有原始的“群婚制”;经原始的“群婚制”交异的“内婚制”;妻妾作为财产被继承的... 本文根据有关古代婚俗著作的论述,结合相关文献,从民俗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诗经》中所反映的先秦的婚姻制度进行探讨。认为先秦婚姻制度主要有原始的“群婚制”;经原始的“群婚制”交异的“内婚制”;妻妾作为财产被继承的“收继制”。文章最后分析了古令某些学者对该问题有失偏颇的观点及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俗形态 "群婚制" 残余的"内婚制" "收继制"
下载PDF
对哀牢后裔施甸县布朗族婚俗传承现在性的思考 被引量:7
7
作者 蔡红燕 《保山师专学报》 2006年第3期18-21,共4页
运用民俗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知识,对云南省施甸县布朗族的婚姻习俗进行描述及相关研究,对其文化现象中所体现出来的传承性这一民俗特征进行思考,以期对施甸县布朗族婚姻习俗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作出理性分析,并对其婚姻习俗... 运用民俗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知识,对云南省施甸县布朗族的婚姻习俗进行描述及相关研究,对其文化现象中所体现出来的传承性这一民俗特征进行思考,以期对施甸县布朗族婚姻习俗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作出理性分析,并对其婚姻习俗的状况作“现在性”的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施甸县 布朗族 婚姻习俗 民俗特征 传承 现在性
下载PDF
礼与财的制衡:再观清代宁夏府婚俗
8
作者 郭恺 《晋中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3-48,共6页
六仪和《朱子家礼》的适用体现了清代宁夏府婚俗对中原传统礼法的继承,也是当地淳朴民风的真实反映。经济繁荣所带来的奢靡之风影响了衡量婚姻质量的标准,婚礼议财也滋生了争讼和抢亲等恶果,纳征和请期顺序的调整可以适当缓解这一矛盾... 六仪和《朱子家礼》的适用体现了清代宁夏府婚俗对中原传统礼法的继承,也是当地淳朴民风的真实反映。经济繁荣所带来的奢靡之风影响了衡量婚姻质量的标准,婚礼议财也滋生了争讼和抢亲等恶果,纳征和请期顺序的调整可以适当缓解这一矛盾。《民国朔方道志》对清代宁夏府婚俗中“失礼”和“重聘”的苛责并未真正触及婚俗积弊的根源,礼与财之于婚俗是交织混合的附属品。辩证分析古礼中不少仪式需以财物为基础,议财之风的繁盛同时也需要以礼仪等外在活动来彰显,二者制衡的结果是繁琐的仪式被简化,财物的交付量力而行,以热闹喜庆来弱化礼与财之间的对立,使婚俗尽可能回归到朴实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府 婚俗 财礼 方志
下载PDF
论长江第一湾沿线纳西族传统情歌及婚姻习俗
9
作者 和云峰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8,167,共11页
文章所讨论的纳西族情歌,涉及长江第一湾沿线纳西族西部、东部、江边三个方言区。西部方言区的情歌多反映“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等以男性为主体的一夫一妻制婚姻习俗;东部方言区的情歌多反映“男不娶女不嫁、夜合晨离双方各居母家”的... 文章所讨论的纳西族情歌,涉及长江第一湾沿线纳西族西部、东部、江边三个方言区。西部方言区的情歌多反映“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等以男性为主体的一夫一妻制婚姻习俗;东部方言区的情歌多反映“男不娶女不嫁、夜合晨离双方各居母家”的以女性为主体的一妻多夫制婚姻习俗;江边方言区的情歌则兼具东、西两个方言区婚姻民俗。总体而言,文章试图以情歌为示例,陈述和解读一个相对复杂的民族、地域、文化“三交”史实及婚俗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西族 传统情歌 婚姻习俗
下载PDF
唐代婚俗视野下的爱情诗
10
作者 张翠真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7-63,共7页
唐诗集大成者《全唐诗》中反映婚恋文化的爱情诗达两千多首。取材于现实生活的爱情诗之中,“寄内诗”和“绮怨诗”分别反映了择偶尚男才和尚女貌的婚恋观,揭示了当时男性因拥有经济绝对掌控权,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女性处于依附... 唐诗集大成者《全唐诗》中反映婚恋文化的爱情诗达两千多首。取材于现实生活的爱情诗之中,“寄内诗”和“绮怨诗”分别反映了择偶尚男才和尚女貌的婚恋观,揭示了当时男性因拥有经济绝对掌控权,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女性处于依附男性的被动状态。贫女难嫁和寒士落魄存在异质同构关联性,故“贫女诗”成为文人抒发怀才不遇的经典题材,表明当时科举诠选制度下,寒门子弟仕途坎坷如同贫女无人做媒一般普遍。通过研究唐代时期的爱情诗,除有助于了解当时婚恋风俗和经济社会制度外,还对现代女性通过经济独立达到精神自立具有启发意义,同时对完善人才选拔制度并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婚俗 爱情诗 启示
下载PDF
基于文化地理视角的壮族婚嫁习俗变迁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黎金凤 杨军辉 廖丹丹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2年第3期15-20,共6页
婚嫁习俗是社会风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域文化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壮族婚嫁习俗文化景观的历史与现在对比发现,壮族婚嫁习俗已在通婚形式、通婚区域以及婚俗景观等方面发生变迁,而致使其发生变迁的原因主要与壮族生活... 婚嫁习俗是社会风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域文化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壮族婚嫁习俗文化景观的历史与现在对比发现,壮族婚嫁习俗已在通婚形式、通婚区域以及婚俗景观等方面发生变迁,而致使其发生变迁的原因主要与壮族生活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变化密切相关,其中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壮族婚嫁习俗在变迁中并没有完全摒弃自身的特色文化,相反却形成了融传统壮族文化特色与现代文化于一体的、新的婚俗文化,进一步丰富了民族文化的多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嫁习俗 文化地理 壮族
下载PDF
经济形态制衡中的婚姻习俗与亲属制度的变迁——华南紫村壮汉族群婚姻文化习俗的人类学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覃德清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47-53,共7页
紫村是华南区域文化格局的一个代表 ,其壮汉婚俗文化中传统因素的传承与时代的变迁发生了相互适应的密切关系 。
关键词 华南紫村 婚姻习俗 文化变迁 经济类型
下载PDF
论湘西苗族婚俗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月娥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8-122,共5页
湘西苗族婚俗文化内容新奇,特色鲜明,是难以复制的宝贵的文化资源,在做好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旅游开发,既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也有利于特色文化的传承与交流。
关键词 湘西 苗族 婚俗文化资源 旅游开发
下载PDF
油茶文化在少数民族婚俗中的传承——以贵州黎平侗族油茶文化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明泽 吴良茹 姚玉仙 《农业考古》 2019年第5期70-73,共4页
黎平县地处贵州东南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侗族是黎平县人口比例最高的少数民族。黎平茶文化历史悠久,吃油茶是侗族人特殊的一种饮食习惯,现已成为一种文化融入到侗族人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尤其在侗族婚俗中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
关键词 油茶文化 侗族 婚俗 黎平县
下载PDF
改土归流后土家族婚俗中的宗法性因素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文俊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7,共7页
改土归流前,土家族的婚姻较为自由。改土归流后,土家族的婚俗失去了许多原有的民族特色,与汉族的婚俗趋于同化,封建伦理道德的烙印十分明显,在婚姻缔结原则、婚姻形态和婚姻缔结程序中都具有强烈的宗法性。土家族婚俗中的宗法性因素至... 改土归流前,土家族的婚姻较为自由。改土归流后,土家族的婚俗失去了许多原有的民族特色,与汉族的婚俗趋于同化,封建伦理道德的烙印十分明显,在婚姻缔结原则、婚姻形态和婚姻缔结程序中都具有强烈的宗法性。土家族婚俗中的宗法性因素至今仍有其残余形态,对此应加以改造利用,以利于土家族社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 婚俗 宗法性
下载PDF
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婚姻变革思想的演进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文联 桂运奇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216-222,共7页
鸦片战争后,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强势东进,西方社会的婚姻状况、人权观念、婚姻理论渐次传入中国,引起了中国社会的共鸣。大批先进知识分子对比中西方社会的婚姻状况,深刻反省和检讨了传统婚姻的不足,提出了各自的进步... 鸦片战争后,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强势东进,西方社会的婚姻状况、人权观念、婚姻理论渐次传入中国,引起了中国社会的共鸣。大批先进知识分子对比中西方社会的婚姻状况,深刻反省和检讨了传统婚姻的不足,提出了各自的进步婚姻观。从近代婚姻变革思想的萌蘖到婚姻变革思想的形成、发展,进而直至高潮,这一思想的演变脉络,一方面折射出近代婚姻变革思想螺旋上升的轨迹,同时也清晰地彰显了西学东渐的日益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东渐 婚姻思想 近代中国 婚姻习俗 一夫多妻 女权
下载PDF
沂蒙民间婚俗中的刺绣文化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徐晓慧 刘文永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50-53,共4页
沂蒙民间刺绣是鲁绣的一种,色彩鲜艳,风格粗放,具有典型的民间艺术特色。在蒙山沂水的滋养下,该地区形成了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风俗礼仪形式,其中婚俗礼仪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种风俗礼仪形式。婚俗礼仪语境中的刺绣文化则通过其图案、工艺... 沂蒙民间刺绣是鲁绣的一种,色彩鲜艳,风格粗放,具有典型的民间艺术特色。在蒙山沂水的滋养下,该地区形成了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风俗礼仪形式,其中婚俗礼仪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种风俗礼仪形式。婚俗礼仪语境中的刺绣文化则通过其图案、工艺、象征意味等因子表现出了其独特的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绣 民间风俗 婚俗 沂蒙地区
下载PDF
《诗经》中反映的先秦时代的婚制婚俗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莹莹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96-97,共2页
先秦婚制和婚俗是产生《诗经》婚恋诗的社会土壤,《诗经》婚恋诗也因而分为贵族婚恋诗和民间情歌两大类。这两类婚恋诗,都从不同的层面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先秦婚制和婚俗对社会各阶级阶层婚恋生活的不同影响。通过时《诗经》婚恋诗的研... 先秦婚制和婚俗是产生《诗经》婚恋诗的社会土壤,《诗经》婚恋诗也因而分为贵族婚恋诗和民间情歌两大类。这两类婚恋诗,都从不同的层面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先秦婚制和婚俗对社会各阶级阶层婚恋生活的不同影响。通过时《诗经》婚恋诗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先秦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婚恋诗 婚制 婚俗 民俗
下载PDF
裕固族传统婚俗的社会性别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百玲 纪鸿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6-183,共8页
裕固族传统婚俗中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别内涵。在正式婚姻和非正式婚姻形式中,特别是在婚礼习俗如戴头面仪式、打尖踏房仪式、阿斯哈斯仪式及婚礼歌谣中都渗透着裕固族人的性别观念与性别意识。婚俗中反映出明确的男女性别角色意识、分... 裕固族传统婚俗中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别内涵。在正式婚姻和非正式婚姻形式中,特别是在婚礼习俗如戴头面仪式、打尖踏房仪式、阿斯哈斯仪式及婚礼歌谣中都渗透着裕固族人的性别观念与性别意识。婚俗中反映出明确的男女性别角色意识、分工意识和合作意识,对家庭结构的影响是,裕固族人既有女性主导型家庭模式,也有男性主导型家庭模式,同时两性在婚姻家庭中具备平衡协调意识。这对当今现实有一定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裕固族 婚俗 社会性别
原文传递
承袭与嬗变——晚清民国巴蜀婚俗地域差异研探
20
作者 宋文辉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88-95,共8页
晚清至民国时期,巴蜀之地经历着深刻的社会变动和风俗变迁,当地方志呈现了这些变化。该地区婚俗也发生了富有时代特色的新转向,具体表现为蜀地婚礼重视对“古礼”的传承,崇尚俭朴婚;巴地婚礼则对古礼删繁就简,多以时俗为是,财礼婚盛行... 晚清至民国时期,巴蜀之地经历着深刻的社会变动和风俗变迁,当地方志呈现了这些变化。该地区婚俗也发生了富有时代特色的新转向,具体表现为蜀地婚礼重视对“古礼”的传承,崇尚俭朴婚;巴地婚礼则对古礼删繁就简,多以时俗为是,财礼婚盛行。造成两地婚俗差异的不仅有自然经济、历史文化这样的客观因素,也有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的大规模移民、少数民族风俗文化以及社会风气等主观因素的共同推动。巴蜀婚俗在地域上所表现出的差异性与混合性的特征,折射出的是传统思想与近现代西方思想的碰撞和融合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至民国 巴蜀地区 婚俗 地域差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