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外马洛研究综述 被引量:7
1
作者 邓亚雄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4-39,共6页
马洛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引起最多争议的作家。早期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他的生活、人格、宗教态度等方面。对他的艺术才华以及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只有印象式的零星评论,没有关于他作品和思想方面的深刻研究。系统的马洛研究开始于19世纪的... 马洛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引起最多争议的作家。早期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他的生活、人格、宗教态度等方面。对他的艺术才华以及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只有印象式的零星评论,没有关于他作品和思想方面的深刻研究。系统的马洛研究开始于19世纪的维多利亚时期,他在戏剧和诗歌方面的天赋和独创性被重新发现,他对英国文学的贡献得到充分肯定。20世纪随着新批评、新历史主义和文化研究的介入,马洛研究呈现出多元态势。这些研究正触及马洛思想的深邃之处并揭示出他作品的丰富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洛 独创性 天赋 颠覆者 共和思想 英国
下载PDF
“世界还剩多少地方供我征服”——《帖木儿大帝》中的东方贸易、版图扩张与英格兰身份焦虑 被引量:2
2
作者 陶久胜 《国外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6-77,共12页
16、17世纪英格兰海外贸易迅速扩张,开辟了通往东北方向的贸易航线。马洛戏剧《帖木儿大帝》凸显帖木儿版图扩张细节,隐喻伊丽莎白一世时期东北航线海外贸易及商业扩张,再现了英格兰民众对东方社会的矛盾态度。一方面,英格兰羡慕东方富... 16、17世纪英格兰海外贸易迅速扩张,开辟了通往东北方向的贸易航线。马洛戏剧《帖木儿大帝》凸显帖木儿版图扩张细节,隐喻伊丽莎白一世时期东北航线海外贸易及商业扩张,再现了英格兰民众对东方社会的矛盾态度。一方面,英格兰羡慕东方富足社会及其多元文化,故开辟通往东方的航线,积极开展与东方社会的贸易往来,吸纳外来文化;另一方面,英政府担心民族身份被异族同化,因此推行重商主义,出台贸易保护政策,同时将东方民族妖魔化,构建英格兰商业民族共同体。该剧通过对伊斯兰民族的悖论性书写,表达对奥斯曼土耳其人既推崇又仇恨的复杂情结,影射出早期现代英格兰东方贸易进程中产生的民族身份焦虑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帖木儿大帝》 马洛 东方贸易 版图扩张 身份焦虑
原文传递
Marlowe’s Tamburlaine the Great and the Tragedy of Karbala
3
作者 Bushra Juhi Jani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3年第8期351-360,共10页
This essay analyses Christopher Marlowe’s play Tamburlaine the Great and its intricate interweaving of historical events and cultural nuances.Focusing on the character of Tamburlaine,the essay explores themes of powe... This essay analyses Christopher Marlowe’s play Tamburlaine the Great and its intricate interweaving of historical events and cultural nuances.Focusing on the character of Tamburlaine,the essay explores themes of power,revenge,and divine justice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 broader Shiite-Sunni conflict and the tragic history of Imam Al-Hussein.By examining Marlowe’s incorporation of historical accounts and creative narrative techniques,the essay highlights how the play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complexities of human ambition,political manoeuvring,and the consequences of wielding authority.Ultimately,Tamburlaine the Great is shown to be a timeless exploration of the interplay between history,religion,and individual agency,inviting readers to reflect on the enduring relevance of its themes in both historical and contemporary contex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mburlaine the Great the tragedy of Karbala REVENGE marlowe Shiite-Sunni conflict
下载PDF
《黑暗的心》中马洛的性格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孟志明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7-18,191,共2页
《黑暗的心》是康拉德的一部以非洲为背景的小说,主人公马洛在非洲旅行过程中所经历的事件使他的性格发生了变化。通过对库尔兹的深入了解,马洛对人的本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完成了一次精神洗礼,心灵得到了净化。
关键词 马洛 康拉德 黑暗的心 象征意义
下载PDF
《浮士德》中的善恶二元论 被引量:1
5
作者 谭渊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5-121,共7页
将《浮士德》置于孕育它的历史语境框架中进行解读,有助于探索德国哲学、神学语境转变对作品创作所产生的影响。将16世纪德国民间故事、英国作家马洛的悲剧《浮士德博士》与歌德的《浮士德》进行比较,进而结合对《浮士德》故事不同版本... 将《浮士德》置于孕育它的历史语境框架中进行解读,有助于探索德国哲学、神学语境转变对作品创作所产生的影响。将16世纪德国民间故事、英国作家马洛的悲剧《浮士德博士》与歌德的《浮士德》进行比较,进而结合对《浮士德》故事不同版本中多次出现但含义迥异的善恶二元结构的剖析,即可见出不同的社会语境对作品人物形象的建构与变异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其中,斯宾诺莎的泛神论成为我们解读歌德版《浮士德》的关键——它引导歌德重新锻造了浮士德故事所呈现的"追求知识"、"善恶二元"等古老元素,由此改变了故事的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士德》 马洛 歌德 斯宾诺莎
下载PDF
马基雅维里主义的两张面孔:评《马耳他的犹太人》中的“道德”缺席
6
作者 冯伟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22年第2期56-66,共11页
克里斯托弗·马洛在《马耳他的犹太人》中成功塑造了犹太人巴拉巴斯和马耳他总督费尼兹两个迥然不同的“马基雅维里主义者”形象,前者代表了意大利马基雅维里主义哲学在早期现代英格兰社会的恶棍形象,后者则见证了英国社会在历史转... 克里斯托弗·马洛在《马耳他的犹太人》中成功塑造了犹太人巴拉巴斯和马耳他总督费尼兹两个迥然不同的“马基雅维里主义者”形象,前者代表了意大利马基雅维里主义哲学在早期现代英格兰社会的恶棍形象,后者则见证了英国社会在历史转型过程中的文化焦虑。无论是巴拉巴斯的恶棍形象,还是费尼兹总督的政治“权谋”,道德缺席问题均为解读该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洛 《马耳他的犹太人》 马基雅维里
下载PDF
邪恶的激情:马洛《马耳他的犹太人》研究
7
作者 华明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9-144,共6页
马洛《马耳他的犹太人》具有三层意义,即政治的、宗教的与戏剧艺术的,分别批判了马基雅维里主义、表现了反犹主义倾向,以及塑造了具有深刻矛盾性的富于激情的人物性格。该剧对于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有着某种直接影响。
关键词 马洛 《马耳他的犹太人》 马基雅维里主义 反犹主义 激情
原文传递
英语文学作品浅析——浮士德博士悲剧形象浅析
8
作者 邓程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 2017年第6期324-325,共2页
本文旨在通过了解和分析浮士德的悲剧形象,让读者能够深刻了解到当时的社会时代背景,通过对浮士德博士这一人物悲剧形象的刻画,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对新知识、世俗权利和财富的追求以及对中世纪宗教神学的反抗。
关键词 浮士德博士 马洛 悲剧形象 英国文艺复兴
原文传递
哪种“恶棍”式主角更具悲剧意义?——塞内加与马洛悲剧之比较
9
作者 常远佳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2020年第4期117-121,共5页
古罗马悲剧家塞内加在英国悲剧形成过程中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克里斯托弗·马洛作为英国悲剧的创始人之一,有较多学者认为马洛完全在模仿塞内加。马洛在接受塞内加影响的基础上,在有些重要方面已经超越了塞内加。塞内加过分追求... 古罗马悲剧家塞内加在英国悲剧形成过程中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克里斯托弗·马洛作为英国悲剧的创始人之一,有较多学者认为马洛完全在模仿塞内加。马洛在接受塞内加影响的基础上,在有些重要方面已经超越了塞内加。塞内加过分追求残酷的情节给人的感官刺激,使其悲剧主角沦为狭隘的个人复仇激情的奴隶;而马洛塑造的悲剧人物在生命的极限中寻找超越,反抗压抑的传统基督教价值观,肯定和提升了个人的价值,其人物更具有超越性、崇高感,因而更具悲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洛 塞内加 恶棍英雄 悲剧意义
原文传递
国家地理叙事的具身化:以早期现代英国文学为例
10
作者 何荣钰 刘立辉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0-273,共14页
文学地理学主要采用两条研究路径,一是以地理环境为轴心的人—地关系影响论,二是当代空间理论的权力关系批判,二者各有利弊。地理的身体审美是重要的文学地理学思想资源,以身体为视点,对早期现代英国文学的国家地理叙事进行讨论,有助于... 文学地理学主要采用两条研究路径,一是以地理环境为轴心的人—地关系影响论,二是当代空间理论的权力关系批判,二者各有利弊。地理的身体审美是重要的文学地理学思想资源,以身体为视点,对早期现代英国文学的国家地理叙事进行讨论,有助于辨明中西文明交流互鉴视野下的文学地理学资源的当代学术意义。早期现代英国流行国家人格化理论和国王二体论思想,作家将国家地理视为政治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生发了国家地理叙事的具身化修辞。几何结构打通了地理景观与人体之间的阻隔,形成了两者之间基于政治伦理的类比修辞;地理图绘与政治身体互为指涉,赋予抽象的地图以政治生命意义;二元对立的性别观念形塑了地理空间的性别表达。地理叙事的具身化修辞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与中国古代地理思想有契合之处,一种系统、丰富的人地关系昭示着文学地理学理论革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地理学 地理叙事 斯宾塞 莎士比亚 马洛
下载PDF
马洛“欲望”戏剧的伦理维度 被引量:4
11
作者 颜学军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1-66,共6页
克里斯托弗·马洛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的杰出代表。他的戏剧通过富于张力的戏剧氛围和雄壮有力的无韵诗行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巨人的气魄以及人的无限欲望和追求。他对人的欲望的探索具有深刻的心理、社会、伦理和哲学的意义。从... 克里斯托弗·马洛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的杰出代表。他的戏剧通过富于张力的戏剧氛围和雄壮有力的无韵诗行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巨人的气魄以及人的无限欲望和追求。他对人的欲望的探索具有深刻的心理、社会、伦理和哲学的意义。从伦理的角度研究马洛的戏剧,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马洛的成就和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斯托弗·马洛 戏剧 欲望 伦理维度
下载PDF
浮士德博士的悲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崔维乔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98-201,共4页
马洛创作的浮士德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英雄。对其悲剧的理解应当置于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语境之中。浮士德的悲剧在于其追求理想和世俗生活中的罪恶性与这一时期的秩序观,基督教新教信仰和人文主义世俗理想的冲突以及其自身理... 马洛创作的浮士德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英雄。对其悲剧的理解应当置于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语境之中。浮士德的悲剧在于其追求理想和世俗生活中的罪恶性与这一时期的秩序观,基督教新教信仰和人文主义世俗理想的冲突以及其自身理性和欲望的对立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斯托弗·马洛 浮士德 冲突 悲剧
下载PDF
20世纪以来克里斯托弗·马洛的传记建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冯伟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41,共6页
克里斯托弗.马洛是英国戏剧史上最重要的先驱者之一,其一生充满着矛盾和悖论。由于一手资料的严重缺乏,一直以来人们对于马洛的生平知之甚少。基于史料、作品、时代而撰写的马洛传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文化重构过程。20世纪的马洛传记建... 克里斯托弗.马洛是英国戏剧史上最重要的先驱者之一,其一生充满着矛盾和悖论。由于一手资料的严重缺乏,一直以来人们对于马洛的生平知之甚少。基于史料、作品、时代而撰写的马洛传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文化重构过程。20世纪的马洛传记建构见证了这一时期马洛的批评史和接受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斯托弗·马洛 传记建构
原文传递
文艺复兴时期作品的编辑出版与《浮士德博士的悲剧》的版本变迁
14
作者 杨林贵 刘自中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 2022年第2期68-79,共12页
《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在其作者克里斯托弗·马洛去世11年后才得以出版,而手稿早已遗失,而且在1604年和1616年出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版本,在其后的修订和再版中编者各持已见。因此在该剧的文本编辑和文学研究中一向争议不断。本文以... 《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在其作者克里斯托弗·马洛去世11年后才得以出版,而手稿早已遗失,而且在1604年和1616年出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版本,在其后的修订和再版中编者各持已见。因此在该剧的文本编辑和文学研究中一向争议不断。本文以《浮士德博士的悲剧》的版本史和版本研究史为例,讨论文艺复兴作品的版本问题,进而探讨20世纪以来的编辑实践中涉及的文本权威性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渗透了西方文本观的变迁,因此《浮士德博士的悲剧》的版本史衍变反映了文学观及文本观的深刻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复兴戏剧 马洛 《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文本研究
下载PDF
走进克里斯托弗·马洛的语言世界——评华明译《马洛戏剧全集》
15
作者 冯伟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 2022年第1期211-222,共12页
华明教授和商务印书馆推出的《马洛戏剧全集》对于我们深入解读马洛戏剧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马洛批评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化大事。《马洛戏剧全集》汉译本的问世,尤其有助于我国读者以动态、辩证的角度理解马... 华明教授和商务印书馆推出的《马洛戏剧全集》对于我们深入解读马洛戏剧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马洛批评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化大事。《马洛戏剧全集》汉译本的问世,尤其有助于我国读者以动态、辩证的角度理解马洛戏剧的艺术成就,避免标签式、扁平化式解读马洛戏剧人物,深入理解马洛与莎士比亚、琼生,乃至古典文学和《圣经》传统之间的复杂关系,特别是有助于我们直接领略马洛雄浑的语言风格和舞台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斯托弗·马洛 戏剧 早期现代英国 《帖木儿大帝》
下载PDF
浮士德迟来的成长与弗兰肯斯坦早到的觉醒 被引量:1
16
作者 苏耕欣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119,共9页
马娄的《浮士德》和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在主题上相似显而易见,但两部作品之间也有一些耐人寻味的区别,其中之一就是:浮士德虽然很早与魔鬼签定协议,却到最后才意识到自身行为之实质及其严重后果;弗兰肯斯坦则早在怪物诞生... 马娄的《浮士德》和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在主题上相似显而易见,但两部作品之间也有一些耐人寻味的区别,其中之一就是:浮士德虽然很早与魔鬼签定协议,却到最后才意识到自身行为之实质及其严重后果;弗兰肯斯坦则早在怪物诞生之初即对上述问题有深刻认识。这看似纯粹表面性的、仅涉结构的差别,其实与两部作品背后各自的意识形态相关。马娄认同的新教阿米尼乌斯派教义需要拖延浮士德的认识过程,因此只能将其所受之惩罚高度浓缩于最后一小时,而玛丽·雪莱的浪漫主义思想则需要大篇幅、尽可能详细地展示弗兰肯斯坦造人行为的严重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娄 《浮士德》 玛丽·雪莱 《弗兰肯斯坦》 基督教
原文传递
克里斯托弗·马洛:英国戏剧之先驱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勤 王建成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23-24,共2页
克里斯托弗.马洛是莎士比亚以前英国重要的戏剧家,他在多部作品中塑造的时代巨人形象及无韵体诗剧形式对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特别是莎士比亚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马洛对英国戏剧的贡献巨大,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的真正创始人。
关键词 克里斯托弗·马洛 英国戏剧 巨人形象 无韵体
下载PDF
恶棍主角与暴力景观——《帖木儿大帝》新解
18
作者 朱悦 《外国语言文学》 2021年第3期302-308,336,共8页
克里斯托弗·马洛在《帖木儿大帝》中塑造了一位出身卑微的牧羊人通过无休止的战争成为了威震四方的统治者。主流评论家被这种激情所感染,多从传统的角度来评价帖木儿,认为他是一个正义英雄,代表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想人格,勇于推翻一... 克里斯托弗·马洛在《帖木儿大帝》中塑造了一位出身卑微的牧羊人通过无休止的战争成为了威震四方的统治者。主流评论家被这种激情所感染,多从传统的角度来评价帖木儿,认为他是一个正义英雄,代表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想人格,勇于推翻一切不合理的秩序。然而,这位君王在征服过程中犯下种种违背社会秩序和道德伦理的罪行,在舞台上呈现了一幕幕暴力景观。帖木儿野心勃勃,专横跋扈,穷兵黩武,不可一世,为了一己私欲,肆意违反观众认同的伦理道德标准,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恶棍主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斯托弗·马洛 《帖木儿大帝》 暴力景观 恶棍主角
原文传递
善与恶的双重悖论——论马洛悲剧中的“恶棍英雄”
19
作者 常远佳 赵炎秋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7-114,共8页
克里斯托弗·马洛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的伟大先驱。他第一个用"恶棍英雄"作为悲剧英雄,这类角色因为有别于"性格必须善良"的传统悲剧英雄而一直备受争议。恶棍英雄的矛盾形象代表了道德的"恶"与... 克里斯托弗·马洛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的伟大先驱。他第一个用"恶棍英雄"作为悲剧英雄,这类角色因为有别于"性格必须善良"的传统悲剧英雄而一直备受争议。恶棍英雄的矛盾形象代表了道德的"恶"与历史的"善"之间的悖论关系,显示了新的生产力关系、新的自我与过时的基督教价值观之间的矛盾。恶棍英雄身上因为同时具有英雄和恶棍的特征而存在第一重悖论,而他们身上的第二重也是更深刻的一重悖论在于,正是因为他们挑战了传统基督教价值观中不人道和有碍历史进步之处而代表着一种普遍的"善"。马洛将有悖传统基督教价值观的形象极大地英雄化,体现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斯托弗·马洛 恶棍英雄 悖论 道德的“恶” 历史的“善”
下载PDF
“时流的明镜”——论《浮士德博士的悲剧》的世俗性
20
作者 张昱 汪希 《外国语文研究》 2021年第5期47-54,共8页
马洛版《浮士德博士的悲剧》沿袭了关于人吃禁果而堕落的主题。该剧未及描写弥尔顿式的英雄,也没有像斯宾塞那样刻写一部道德书,更未像莎士比亚那样写实地描写人世一切冷暖情仇,而是人在宇宙中能享有的一切可以享受的世俗内容。基督教... 马洛版《浮士德博士的悲剧》沿袭了关于人吃禁果而堕落的主题。该剧未及描写弥尔顿式的英雄,也没有像斯宾塞那样刻写一部道德书,更未像莎士比亚那样写实地描写人世一切冷暖情仇,而是人在宇宙中能享有的一切可以享受的世俗内容。基督教传统道德认为人应尽善、尽美且无欲,但浮士德这个人物的重心却在于他对世俗物质的渴望,成为了马洛笔下的另一撒旦。浮士德对世俗欲望的追求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免除精神枷锁以后的现世精神和享乐主义态度,这正是人文主义者对人之身份的索求。虽然违背了向上、向善的古典主题要求,本文重在以体会时代精神的角度,以反映论(即镜子说)来参详这部通常认为反伦理的经典剧作,以作为一种新的解说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斯托弗·马洛 《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世俗性 文艺复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