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泵集成”打造海洋CO2负排放生态工程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誉泽 鲁鋆 +1 位作者 刘纪化 张传伦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9-287,共9页
微型生物(包括细菌、古菌和病毒)是海洋碳循环的巨大幕后推手,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大气二氧化碳(CO2)由海洋藻类生物转变成可沉降有机组分(生物泵),经过细菌和古菌及其他生物和病毒作用(微型生物碳泵),在广阔水体中... 微型生物(包括细菌、古菌和病毒)是海洋碳循环的巨大幕后推手,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大气二氧化碳(CO2)由海洋藻类生物转变成可沉降有机组分(生物泵),经过细菌和古菌及其他生物和病毒作用(微型生物碳泵),在广阔水体中产生的惰性有机碳(RDOC)可在千年时间尺度上被封存,其伴随颗粒物进一步沉降到海底由底栖微生物作用变成碳酸盐矿物(碳酸盐碳泵)得以更长时间尺度的封存。文章在充分了解海洋微生物过程和机制的基础上,阐述“三泵(生物泵、微型生物碳泵、碳酸盐碳泵)集成”的固碳、储碳原理和优势;采用人工智能手段,制定海洋负排放工程可行性方案,为海洋碳封存提供可监测、可报告、可核查的理论依据和实验场景。从科学原理上,该方案的实施将可望助力我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泵 微型生物碳泵 碳酸盐碳泵 海洋碳封存 海洋负排放生态工程
原文传递
南海柘林湾海洋牧场生物碳储量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马欢 秦传新 +4 位作者 陈丕茂 冯雪 袁华荣 黎小国 林会洁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6-64,共9页
文章以柘林湾海洋牧场海洋生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元素分析法,对海洋生物不同组织器官灰化前后碳(C)质量分数进行测定。在此基础上,估算灰化前柘林湾海洋生物C质量分数,探讨海洋牧场生物碳储量。结果表明,1)灰化前柘林湾海洋牧场各生物主... 文章以柘林湾海洋牧场海洋生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元素分析法,对海洋生物不同组织器官灰化前后碳(C)质量分数进行测定。在此基础上,估算灰化前柘林湾海洋生物C质量分数,探讨海洋牧场生物碳储量。结果表明,1)灰化前柘林湾海洋牧场各生物主要组织器官肌肉、骨骼/壳、内脏C质量分数均值变化分别为37.72%~47.41%、11.23%~34.91%、27.58%~33.95%,其中硬骨鱼纲、甲壳纲(虾)、腹足纲、双壳纲等固碳能力较强,但除头足纲外,总体差别不大。灰化后,主要组织器官肌肉、骨骼/壳、内脏C质量分数均值变化分别为1.83%~8.28%、1.90%~12.54%、0.62%~8.29%,其中腹足纲和双壳纲储碳能力较强;2)2013年柘林湾海洋牧场海洋生物储碳约为6.728×104t。其中人类捕捞从海洋中移除C约0.155×10~4t,占总碳储量的2.31%;沉积在海底的C约0.11×10~4t,占总碳储量的1.7%;封存在海洋内的并不断进入碳循环的C约6.46×10~4t,占总碳储量的95.98%。不同海洋生物碳汇特征不同,海洋牧场可有效提高区域碳汇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碳汇 碳储量 海洋牧场 海洋生物 南海柘林湾
下载PDF
Microbial D-amino acids and marine carbon storage 被引量:9
3
作者 ZHANG Zi Lian ZHENG Qiang JIAO Nian Zh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期17-24,共8页
In nature, there are two conformational types of amino acids: L- and D-isomers. The L-amino acids are the predominant form and are used mainly for protein synthesis, while the D-amino acids are few in quantity but mor... In nature, there are two conformational types of amino acids: L- and D-isomers. The L-amino acids are the predominant form and are used mainly for protein synthesis, while the D-amino acids are few in quantity but more diverse in terms of their biological functions. D-amino acids are produced by many marine microbes, which are important players in carbon and energy cycles in the ocean. As the major constituent of the marine organic carbon pool, D-amino acids can persist in the water column for a long time before being further transformed by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rocesses or transported through physical processes(such as absorption and aggregation).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microbial synthesis of D-amino acids, their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metabolism in microbes,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D-amino acids as a carbon source to the oceanic carbon reservo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BE D-amino acid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marine carbon storage
原文传递
海洋CO_(2)地质封存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3
4
作者 赵金洲 郑建超 +2 位作者 任岚 林然 周博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CO_(2)捕集、利用和封存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技术,也是全球研究的热点。CO_(2)地质封存是其中的关键环节,特别是海洋CO_(2)地质封存是今后的重点发展方向。以国内外海洋CO_(2)地质封存的发展历程为基础,结合典型CO_(2)海洋封... CO_(2)捕集、利用和封存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技术,也是全球研究的热点。CO_(2)地质封存是其中的关键环节,特别是海洋CO_(2)地质封存是今后的重点发展方向。以国内外海洋CO_(2)地质封存的发展历程为基础,结合典型CO_(2)海洋封存示范项目案例,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海洋CO_(2)地质封存理论研究进展,分析了CO_(2)在井筒流动、相变与传热、CO_(2)流体运移与储层物性参数展布规律、海洋地质封存机制及封存潜力、地质封存盖层完整性及安全性评估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认识到中国目前对海底地质结构中CO_(2)注入过程的多相态转化、溶解、捕获传质特征及动力学特性认识尚浅,对海洋封存机制及不同封存机制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尚不明确,未来应开展海洋CO_(2)动态地质封存空间重构机制研究,解决地质封存相态转化及流体动态迁移机理等关键科学问题,揭示海洋CO_(2)地质封存机制的相互作用机理,形成适用于中国海洋地质封存CO_(2)高效注入和增效封存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地质封存 海洋 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 双碳 碳中和
下载PDF
CO_(2)海洋封存的思考与新路径探索 被引量:2
5
作者 周守为 李清平 +3 位作者 朱军龙 周云健 赵常忠 何玉发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I0001,共11页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既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彰显大国责任担当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需要。中国目前碳封存选址大多都集中在陆地,并且主要以气态CO_(2)或者液态CO_(2)的方式进行碳封存。陆地的碳封存潜力不及海...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既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彰显大国责任担当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需要。中国目前碳封存选址大多都集中在陆地,并且主要以气态CO_(2)或者液态CO_(2)的方式进行碳封存。陆地的碳封存潜力不及海洋,而且前者对于储层的地质条件和作业条件要求均较高。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碳封存潜力巨大,目前中国已建成第一个海上碳封存项目——“恩平15-1”CO_(2)封存示范项目。为了加快推进CO_(2)海洋封存目标的实现,提出了CO_(2)水合物固态封存的新思路,探索了海洋碳封存的整体路径。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甲烷水合物开发的逆向思维,以及CO_(2)水合物形成条件远不及甲烷水合物苛刻的特点,可以将CO_(2)注入海底形成CO_(2)水合物碳矿;②基于“固态流化”法的逆向原理及思维将液态CO_(2)直接注入甲烷水合物层及其下伏层的泥砂中,不仅可以利用CO_(2)置换开发甲烷水合物,而且还能在海底浅层形成CO_(2)水合物进而实现碳封存;③利用现有油气田开发平台和设备,选择有利于CO_(2)封存的地质构造和咸水层,有望实现油气田开发和海洋碳封存的协同发展。结论认为,该方法已经通过了实验室可行性验证,有望为未来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碳封存 碳矿 CO_(2)水合物 CO_(2)地质封存 “固态流化”法 甲烷水合物 CCUS
下载PDF
厦门筼筜湖不同修复时期人工秋茄林的碳储量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康丽 邱悦 +2 位作者 吴佳佳 卢昌义 叶勇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4-752,共9页
1999年起,厦门筼筜湖开展了多次红树林人工修复的种植工作以进行该湖的环境治理。这些人工修复的红树林生长状况良好,使得筼筜湖生态修复成为国内成功的典范案例。为探究不同修复时期人工红树林碳储量的变化规律并获得筼筜湖人工修复红... 1999年起,厦门筼筜湖开展了多次红树林人工修复的种植工作以进行该湖的环境治理。这些人工修复的红树林生长状况良好,使得筼筜湖生态修复成为国内成功的典范案例。为探究不同修复时期人工红树林碳储量的变化规律并获得筼筜湖人工修复红树林碳汇能力的基础数据,本研究对筼筜湖4片不同林龄(10、11、12、14 a)的人工秋茄(Kandelia obovata)林地(对应林龄分别编号为P10、P11、P12、P14)进行碳[植株组分碳、凋落物碳和沉积物总有机碳(TOC)]储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红树植物秋茄生物量、林地单位面积生物量及年凋落物产量均随着林龄的增长而增加。植株组分的平均碳含量随着林龄的增长而增加,P14(346.29 g/kg)>P12(327.93 g/kg)>P11(313.63 g/kg)>P10(297.84 g/kg)。凋落物平均碳含量与林龄也呈现类似的正相关关系,P14(310.28 g/kg)>P12(300.44 g/kg)>P11(282.28 g/kg)>P10(279.22 g/kg)。沉积物中TOC含量为5.13~12.02 g/kg,呈垂直向下递减的分布格局。沉积物TOC含量随着林龄的增长而增大,同一深度不同林龄沉积物中的TOC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不同修复时期的人工林中,林龄对各组分的碳储量及碳密度有显著的影响。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潟湖人工修复红树林的动态发育过程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关不同修复时期潟湖人工红树林碳储量的研究对红树林的保护和修复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碳储量 林龄 人工修复红树林 生态功能 潟湖 筼筜湖
下载PDF
Monitoring Technologies for Marine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Zhanjiang
7
作者 Yiwen Xiong Yangze Dong +1 位作者 Xiahua Chen Wenchang Ling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英文版)》 CSCD 2024年第3期617-627,共11页
Marine carbon sequestra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arbon dioxide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 technology. It is crucial for achieving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zation in China. However, CO_(2)... Marine carbon sequestra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arbon dioxide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 technology. It is crucial for achieving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zation in China. However, CO_(2) leakage may lead to seabed geological disasters and threaten the safety of marine engineering.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safety monitoring technology of marine carbon sequestration.Zhanjiang is industrially developed and rich in carbon sources. Owing to the good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reservoirs and trap characteristics,Zhanjiang has huge storage potential.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isaster mechanism associated with CO_(2) leakage in marine carbon sequestration area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Zhanjiang industry and relevant domestic monitoring technologies,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safety monitoring of marine carbon sequestration are proposed: application of offshore aquaculture platforms, expansion and application of ocean observation networks, carbon sequestration safety monitoring and sensing system. Intended to build a comprehensive and multi-level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 for marine carbon sequestration, the outcome of this study provides assist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China's offshore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ine carbon sequestration carbon dioxide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 CO_(2)leakage Monitoring technologies
下载PDF
珠海外伶仃海洋牧场春季渔业资源生物碳储量初探
8
作者 魏文迪 冯雪 +2 位作者 袁华荣 黎小国 陈丕茂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80,共10页
海洋牧场是碳汇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评估海洋牧场不同功能区的渔业资源生物储碳情况,利用珠海外伶仃海洋牧场春季拖网调查数据分析渔业资源现状,对渔业资源生物碳含量进行测定,并估算海洋牧场渔业资源生物碳储量。结果显示,珠海外伶... 海洋牧场是碳汇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评估海洋牧场不同功能区的渔业资源生物储碳情况,利用珠海外伶仃海洋牧场春季拖网调查数据分析渔业资源现状,对渔业资源生物碳含量进行测定,并估算海洋牧场渔业资源生物碳储量。结果显示,珠海外伶仃海洋牧场春季渔业资源生物量为4 505.48 kg,资源密度为458.34 kg·km^(-2),资源密度比对比区高23.34%。硬骨鱼纲的渔业资源生物湿样含碳率为6.53%~17.02%,软骨鱼纲为8.55%~10.19%,甲壳纲为6.70%~11.84%,头足纲为6.48%~9.89%,双壳纲为27.04%~27.39%。珠海外伶仃海洋牧场渔业资源生物碳储量为495.63 kg,碳密度为50.42 kg·km^(-2),碳密度比对比区高46.40%;碳密度排序为:增殖放流区>新人工鱼礁区>旧人工鱼礁区>对比区。初步分析认为,应根据不同渔业资源生物含碳率的差异性,通过投放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手段调整渔业资源结构,提高海洋牧场的储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牧场 碳含量 碳储量 渔业资源 外伶仃
下载PDF
海洋沉积物碳储存量对全球变暖的指示作用
9
作者 王公伯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24年第5期134-136,140,共4页
文章通过分析海洋沉积物碳储存形式与分布,揭示沉积物碳储量对古气候和当代全球变暖的指示作用,指出有机碳、无机碳含量和埋藏通量的变化能反映大气温室气体和地表温度的波动。研究基于海洋碳汇机制,提出加强保护、发展碳捕集技术、完... 文章通过分析海洋沉积物碳储存形式与分布,揭示沉积物碳储量对古气候和当代全球变暖的指示作用,指出有机碳、无机碳含量和埋藏通量的变化能反映大气温室气体和地表温度的波动。研究基于海洋碳汇机制,提出加强保护、发展碳捕集技术、完善监测预测系统、推动低碳转型等应对全球变暖的策略,旨在为缓解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沉积物 碳储存 全球变暖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基于灰色-马尔科夫模型评估石雀滩海洋牧场岩礁鱼类碳储量
10
作者 李梦迪 李娇 +4 位作者 薛月光 关长涛 公丕海 段勇杰 程浩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2,共9页
本研究以石雀滩海洋牧场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褐菖鲉(Sebasticus marmoratus)、铠平鲉(Sebastes hubbsi)、厚头平鲉(Sebastes pachycephalus)等岩礁鱼类为研究对象,基于2017—2020年地笼网... 本研究以石雀滩海洋牧场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褐菖鲉(Sebasticus marmoratus)、铠平鲉(Sebastes hubbsi)、厚头平鲉(Sebastes pachycephalus)等岩礁鱼类为研究对象,基于2017—2020年地笼网采捕的渔获量数据,采用元素分析法和灰色-马尔科夫模型,统计并预测了岩礁鱼类现存生物量的碳储量(以下简称岩礁鱼类碳储量)。结果显示,岩礁鱼类干样碳含量分布范围为42.95%~50.19%,平均值为(46.11±2.34)%;鲜样碳含量分布范围为11.05%~13.25%,平均值为12.30%。2017年春季、2018年冬季、2019年春季和2020年冬季鱼礁区岩礁鱼类碳储量分别为293.46、104.49、119.40和48.48 t,呈波动式下降趋势;对照区分别为21.64、59.07、6.73和0 t,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灰色-马尔科夫模型验证数据平均相对误差为8%,较GM(1,1)模型预测精度提升了12%。经预测,鱼礁区岩礁鱼类碳储量呈下降趋势,2021年春季、2022年冬季、2023年春季和2024年冬季分别为64.84、49.84、25.28和19.43t。研究结果可为评估岩礁鱼类碳汇潜力提供依据,为建立渔业碳汇基础上的海洋牧场岩礁鱼类资源开发策略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牧场 岩礁鱼类 碳储量 GM(1 1)模型 灰色-马尔科夫模型
下载PDF
The AVO Effect of Formation Pressure on Time-Lapse Seismic Monitoring in Marine Carbon Dioxide Storage
11
作者 Fan Wu Qingping Li +1 位作者 Yufa He Jingye Li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英文版)》 CSCD 2024年第3期645-655,共11页
The phase change of CO_(2) has a significant bearing on the siting, injection, and monitoring of storage. The phase state of CO_(2) is closely related to pressure. In the process of seismic exploration, the informatio... The phase change of CO_(2) has a significant bearing on the siting, injection, and monitoring of storage. The phase state of CO_(2) is closely related to pressure. In the process of seismic exploration, the information of formation pressure can be response in the seismic data. Therefore, it is possible to monitor the formation pressure using time-lapse seismic method. Apart from formation pressure, the information of porosity and CO_(2) saturation can be reflected in the seismic data. Here,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work area, a rockphysical model is proposed to address the feasibility of time-lapse seismic monitoring during CO_(2) storage in the anisotropic formation. The model takes into account the formation pressure, variety minerals composition, fracture, fluid inhomogeneous distribution, and anisotropy caused by horizontal layering of rock layers(or oriented alignment of minerals). From the proposed rockphysical model and the well-logging, cores and geological data at the target layer, the variation of P-wave and S-wave velocity with formation pressure after CO_(2) injection is calculated. And so are the effects of porosity and CO_(2) saturation. Finally, from anisotropic exact reflection coefficient equation, the reflection coefficients under different formation pressures are calculated. It is proved that the reflection coefficient varies with pressure. Compared with CO_(2) saturation, the pressure has a greater effect on the reflection coefficient. Through the convolution model, the seismic record is calculated. The seismic record shows the difference with different formation pressure. At present, in the marine CO_(2) sequestration monitoring domain, there is no study involving the effect of formation pressure changes on seismic records in seafloor anisotropic formation. This study can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inversion of reservoir parameters in anisotropic seafloor CO_(2) reservo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e-lapse seismic monitoring marine carbon dioxide storage AVO modeling Formation pressure Anisotropic Rockphysical model
下载PDF
碳中和背景下海洋CCUS战略定位及发展路径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覃雯琪 杨伦庆 +2 位作者 刘强 王琼 冯玮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3年第5期177-182,共6页
海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海洋碳汇工具,不仅可为传统化石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出路,也在兼顾减排的同时给碳交易市场、海洋装备市场带来新机遇。本文系统探讨了海洋CCUS的发展宏观背景和战略意义,以沿海碳排放大... 海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海洋碳汇工具,不仅可为传统化石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出路,也在兼顾减排的同时给碳交易市场、海洋装备市场带来新机遇。本文系统探讨了海洋CCUS的发展宏观背景和战略意义,以沿海碳排放大省、经济大省、海洋大省广东为例,解析广东发展海洋CCUS的优势与短板。最后从技术装备研发、源汇匹配、标准办法、设施建设、示范推广、补贴激励和碳交易市场七个方面,提出打通海洋CCUS技术链、价值链、产业链的对策建议,为沿海省份布局示范项目和制定相关产业发展政策提供参考,为实现碳中和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海洋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海洋碳汇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海洋产业 碳交易
下载PDF
海底碳封存监测技术体系研究及未来发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姜辉 余凤玲 +3 位作者 牛雄伟 周天 张运修 李雯菱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21-1144,共24页
海底碳封存是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之一。为确保高效安全地封存CO_(2),需要在封存前、封存期间和封存后对CO_(2)的潜在运移空间进行勘探、评估和监测。当前可用于海底碳封存监测的方式主要有聚焦海底井筒的内置传感监测、聚... 海底碳封存是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之一。为确保高效安全地封存CO_(2),需要在封存前、封存期间和封存后对CO_(2)的潜在运移空间进行勘探、评估和监测。当前可用于海底碳封存监测的方式主要有聚焦海底井筒的内置传感监测、聚焦储层和盖层的地球物理监测以及聚焦海床和海水层的海底环境监测。这3种方式在海底碳封存监测中分别可获得注入、监测井筒附近的温度、压力和声学等数据,深部储层和盖层地震、电磁、重力等数据,以及浅部沉积层和海水层声学、化学和海洋学等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有助于识别注入地层CO_(2)的运移特征。但欲获取海底碳封存监测的相关数据,必须首先实现针对相关监测技术和研究方法的集成应用和优质方案的设计,这也成为当前学术界和工程界亟待解决的难题。本着尽可能降本增效的原则,为实现科学有序地进行海底碳封存监测,整理了不同监测方式和相关支撑技术的工作原理、应用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海底碳封存监测技术的未来发展。研究结果将为我国海底碳封存作业的实施和发展提供基础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碳封存 CO_(2)监测 内置传感 地球物理 海洋环境
原文传递
船舶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14
作者 许婉莹 李仁科 +1 位作者 饶广龙 沈晓宇 《船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I0022-I0037,共16页
随着国际海事组织(IMO)对于减排的短期要求即将实施,MEPC80会议上经最终修订的中长期减排战略也最终敲定,船舶节能减排的需求迫在眉睫。文章总结梳理了目前主流的船舶节能减排措施如LNG、甲醇、氨等替代燃料,电池、风力、太阳能、核能... 随着国际海事组织(IMO)对于减排的短期要求即将实施,MEPC80会议上经最终修订的中长期减排战略也最终敲定,船舶节能减排的需求迫在眉睫。文章总结梳理了目前主流的船舶节能减排措施如LNG、甲醇、氨等替代燃料,电池、风力、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以及碳捕捉与封存、空气润滑等船舶节能减排技术,并介绍了各技术的行业应用情况。同时,对未来可能的减排措施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为后续节能减排措施的选择提供参考,在满足减排要求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和使用便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节能减排 替代燃料 碳捕捉 空气润滑
原文传递
全球海洋CCS技术进展及对广东的借鉴
15
作者 杨伦庆 张洒洒 赵子亮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19期191-195,共5页
在全球碳减排与气候变化议题日益凸显的今日,海洋CCS(碳捕集与封存)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技术之一,正引领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浪潮。对世界主要国家海洋CCS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分析广东目前海洋CCS发展情况,从开展海底碳封存... 在全球碳减排与气候变化议题日益凸显的今日,海洋CCS(碳捕集与封存)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技术之一,正引领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浪潮。对世界主要国家海洋CCS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分析广东目前海洋CCS发展情况,从开展海底碳封存潜力评估、建立行业规范和标准体系、发展碳封存技术、开展试点示范工程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以期培育广东绿色发展新引擎,助力广东碳中和目标的率先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封存 海洋CCS(碳捕集与封存) 海洋 广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