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可·波罗与扬州
1
作者 卜敏斐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34期73-77,共5页
作为东西方交流的重要港口,扬州在中外交流史和对外交往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马可·波罗是第一位探索中国的欧洲人,他的《马可·波罗游记》向西方世界展示了神秘的东方国度。在这本游记中,他提到曾在扬州担任官员且长达三年,并... 作为东西方交流的重要港口,扬州在中外交流史和对外交往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马可·波罗是第一位探索中国的欧洲人,他的《马可·波罗游记》向西方世界展示了神秘的东方国度。在这本游记中,他提到曾在扬州担任官员且长达三年,并与这座城市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为了纪念他的贡献,扬州在20世纪80年代兴建了马可·波罗展示馆。然而,有些游客错误地认为马可·波罗在杭州担任官职,对西湖畔的马可·波罗雕像留下了深刻印象。为纠正这种误解,明确他与扬州的关系,该文将介绍马可·波罗、《马可·波罗游记》的形成,并重点介绍马可·波罗纪念馆建设的路程与其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纪念馆 《马可·波罗游记》 提升 扬州 展览
下载PDF
元朝时期西方人的“中国观”
2
作者 熊松龙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4期143-149,共7页
元朝是东西方大交流的时代,蒙古人的征战以及蒙古四大汗国的建立,使得东西方在蒙古人建立的秩序下开始互相了解,这也是西方人“发现”中国人的时代。当时的教皇、国王派出了正式的使节,意大利的城邦国家的商人也陆续前来中国经商,使得... 元朝是东西方大交流的时代,蒙古人的征战以及蒙古四大汗国的建立,使得东西方在蒙古人建立的秩序下开始互相了解,这也是西方人“发现”中国人的时代。当时的教皇、国王派出了正式的使节,意大利的城邦国家的商人也陆续前来中国经商,使得当时中国的很多信息被传到了欧洲,逐渐勾勒出西方人对中国人的初步认知体系,形成了西方人的“中国观”。元朝时西方人的“中国观”依旧包含了此前他们对中国人的一些虚无缥缈的传说,他们很多论述还是用一种传奇故事的方法来阐述;但随着他们对中国认识的深入,欧洲人在对比自身不足的情况下,对中国还是有了一些客观的认识,甚至有些认识是非常深刻的,这连中国人自己也没有意识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交流 西方人的中国观 马可·波罗 《光明之城》 曼德维尔
下载PDF
《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的肃州毒草及其生态环境背景调查 被引量:4
3
作者 邵树勋 郑宝山 +3 位作者 赵成章 殷翠琴 朗永斌 张爱玲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2-66,共5页
调查了《马可波罗游记》所记载的中国古代肃州引起牲畜中毒的毒草类型、分布特征及其发育地的生态环境背景。结果表明:在马可波罗当年旅行经过的肃州地区,狼毒Stellerachamaejasme,棘豆Oxytropis,醉马草Achnatheruminebrians3种毒草大... 调查了《马可波罗游记》所记载的中国古代肃州引起牲畜中毒的毒草类型、分布特征及其发育地的生态环境背景。结果表明:在马可波罗当年旅行经过的肃州地区,狼毒Stellerachamaejasme,棘豆Oxytropis,醉马草Achnatheruminebrians3种毒草大面积分布,已泛滥成灾,造成了数万头(只)牛、羊等家畜大量中毒死亡,严重影响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肃南县是毒草生态灾害的重灾区,狼毒、棘豆、醉马草在该区广泛发育。狼毒、醉马草、黄花棘豆O ochrantha发育在海拔3000m左右、降水量近300mm的祁连山中高山区草原生态环境;小花棘豆O glabra分布在降水量不到100mm、蒸发量可达2900mm、严重盐碱化的明花区走廊荒漠草原生态环境。棘豆植物分布区地理位置和牲畜中毒征状说明肃南县的棘豆毒草很可能是《马可波罗游记》中所记载的引起牲畜中毒的毒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可波罗游记》 肃州地区 毒草 生态环境
下载PDF
《马可·波罗行纪》所记甘州之真实性
4
作者 姬庆红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2-158,共7页
《马可·波罗行纪》对中国西北重镇甘州的记述一直未得到应有的关注。通过校译穆勒和伯希和校注“百衲本”中第62章“甘州”部分,并将之与甘州城的考古文物、地方志、《元史》、波斯文献等资料对比研究,发现该书所记“甘州”的军事... 《马可·波罗行纪》对中国西北重镇甘州的记述一直未得到应有的关注。通过校译穆勒和伯希和校注“百衲本”中第62章“甘州”部分,并将之与甘州城的考古文物、地方志、《元史》、波斯文献等资料对比研究,发现该书所记“甘州”的军事行政地位,符合该城在元代应援西域和协防漠北之战略要地的历史事实;而对此地婚俗风情、宗教信仰和卧佛寺内的塑像等重要信息的记述,较为翔实、准确地呈现了甘州在蒙元时期多元信仰交融、东西文化荟萃的丝路风貌与国际化特征。这为马可·波罗来华的真实性再次提供了有力的论据,也证实了甘州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在中外交流史上的非凡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可·波罗 甘州 《马可·波罗行纪》 中西交流
原文传递
马可波罗未到过亦集乃城考论 被引量:1
5
作者 石坚军 张晓非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90-94,共5页
马可波罗在甘州与额里折兀之间插叙了亦集乃城、哈剌和林、巴尔忽平原诸地,以致国内外学者在其来华途中是否路经亦集乃城、哈剌和林问题上存在较大争议。仔细分析研究《马可波罗寰宇记》主要版本对亦集乃城记载内容,在考狄埃、伯希和等... 马可波罗在甘州与额里折兀之间插叙了亦集乃城、哈剌和林、巴尔忽平原诸地,以致国内外学者在其来华途中是否路经亦集乃城、哈剌和林问题上存在较大争议。仔细分析研究《马可波罗寰宇记》主要版本对亦集乃城记载内容,在考狄埃、伯希和等前人研究基础上,可进一步论证马可波罗事实上并没有到过亦集乃城。马可波罗对亦集乃城的记载,应均为道听途说之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可波罗 《寰宇记》 亦集乃 哈剌和林
下载PDF
河西走廊地区硒的环境地球化学与牲畜毒草中毒原因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邵树勋 郑宝山 +4 位作者 王名仕 李晓燕 刘晓静 凌洪文 罗充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8-452,共5页
硒学术界普遍认为《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的中国西部牲畜毒草中毒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对“硒中毒”的描述,但至今没有可靠的科学依据。为了澄清这一历史科学问题,笔者对河西走廊草原牧区正在流行的牲畜中毒地方病进行了野外调查,分析了该... 硒学术界普遍认为《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的中国西部牲畜毒草中毒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对“硒中毒”的描述,但至今没有可靠的科学依据。为了澄清这一历史科学问题,笔者对河西走廊草原牧区正在流行的牲畜中毒地方病进行了野外调查,分析了该区草原生态环境植物、土壤中硒的含量。结果表明:①棘豆植物是马可波罗记载的引起牲畜中毒的毒草;②棘豆植物根部土壤与世界平均土壤硒含量相近;③棘豆属毒草硒含量远低于能导致一般动物中毒的3 mg/kg植物硒风险值。由此推断,引起《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的中国西部肃州牲畜毒草中毒并非硒中毒,中毒的原因是棘豆植物中的生物碱成分苦马豆素(Swainson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可波罗 河西走廊 环境地球化学 棘豆 硒中毒 苦马豆素
下载PDF
马可波罗上都之旅考述 被引量:3
7
作者 石坚军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1-151,共11页
国内外学者对马可波罗来华旅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对《马可波罗寰宇记》所载首个隶属忽必烈汗之地——可失合儿至元上都期间若干地名、史实、马可波罗旅行路线进行了详细考述,总结出《马可波罗寰宇记》存在一... 国内外学者对马可波罗来华旅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对《马可波罗寰宇记》所载首个隶属忽必烈汗之地——可失合儿至元上都期间若干地名、史实、马可波罗旅行路线进行了详细考述,总结出《马可波罗寰宇记》存在一种暂时偏离马可波罗旅程正途,而插述与之邻近或甚远地区的编排体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可波罗 《寰宇记》 上都 路线
原文传递
立地尺度植被重建模型MARCO POLO的应用分析——以柴达木盆地为例
8
作者 廖梦娜 谭斌 +1 位作者 倪健 李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8027-8037,共11页
立地尺度植被定量重建是对利用孢粉进行古气候和古环境研究的一个重要补充。一些新的定量重建模型相继提出,但其适用性仍需进一步验证。以柴达木盆地24个样方表土孢粉及4个湖泊表层沉积孢粉为研究对象,利用MARCO POLO模型重建立地尺度... 立地尺度植被定量重建是对利用孢粉进行古气候和古环境研究的一个重要补充。一些新的定量重建模型相继提出,但其适用性仍需进一步验证。以柴达木盆地24个样方表土孢粉及4个湖泊表层沉积孢粉为研究对象,利用MARCO POLO模型重建立地尺度植被盖度并分析该模型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地形开阔且风力较大,干旱区的大型湖泊沉积物中往往容易富集超代表性孢粉,使这些孢粉的区域信号增强,从而降低孢粉类型筛选的正确率。若湖泊与样方间的距离较近,湖泊表层孢粉能够更好地反映样方所在区域的孢粉特征,则有利于提高孢粉类型筛选的正确率。MARCO POLO模型中的孢粉代表性R值是将孢粉含量转化为植被盖度的关键参数。由于受到孢粉自身生产、传播、保存以及外部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样方的R值可能差异很大。因此在运行该模型前需保证R值能够准确反映立地尺度中各孢粉类型与植被盖度的关系。仅在以柴达木盆地为代表的干旱区对该模型进行检验,今后仍需要在不同植被或气候区进行深入研究以全面了解该模型的适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co polo 立地尺度 植被重建 孢粉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比较与17、18世纪东西方的相遇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隆溪 张炼(译) 郝田虎(校)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 2022年第1期2-19,共18页
作为文化和传统的东方和西方这两个概念,只有通过比较,通过商贸、旅行及其他各种交往形式的相遇才可能产生。如果说13世纪的马可·波罗代表了欧洲在商贸和地理知识拓展方面的东西方交往的早期阶段,那么,随着耶稣会传教士的介入,以... 作为文化和传统的东方和西方这两个概念,只有通过比较,通过商贸、旅行及其他各种交往形式的相遇才可能产生。如果说13世纪的马可·波罗代表了欧洲在商贸和地理知识拓展方面的东西方交往的早期阶段,那么,随着耶稣会传教士的介入,以及启蒙运动时期欧洲文化和社会的内部发展,17、18世纪成了东西方交往中智性接触的重要时期。不仅“中国风”的流行改变了欧洲人物质生活的趣味和美学,而且莱布尼茨和伏尔泰等哲学家通过中国找到了他们正在寻求建构的国家和社会。这一国家和社会建立在理性基础上,而非基于宗教信仰。再次探讨当时的东西方相遇,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跨文化交流中的比较和差异,而这一议题对于我们当前所处的时代显得尤为相关和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交流 比较 东方和西方 欧洲 中国 17世纪 18世纪 马可·波罗 莱布尼茨 伏尔泰 耶稣会士
下载PDF
马可波罗出使云南时间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石坚军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1期68-71,共4页
国内外学者对马可波罗东方行程和年代的注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在马可波罗何时出使云南这一问题上更是存在着激烈争论。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马可波罗寰宇记》及《马可波罗注》为主要参考依据,对马可波罗出使云南的时间作了新... 国内外学者对马可波罗东方行程和年代的注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在马可波罗何时出使云南这一问题上更是存在着激烈争论。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马可波罗寰宇记》及《马可波罗注》为主要参考依据,对马可波罗出使云南的时间作了新的探讨,认为马可波罗出使云南应在1281———1282年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可波罗 哈剌章 忙哥刺 也先帖木儿 阿合马
下载PDF
马可波罗涉足缅甸说质疑 被引量:2
11
作者 石坚军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5-99,共5页
国内外学者对马可波罗出使云南时是否到过缅甸尚有较大争议,从对《马可波罗游记》中有关缅国记载的详细分析,足以证明马可波罗并没有到过缅甸。
关键词 马可波罗 哈刺章 缅国 朋加剌
下载PDF
郑和与马可·波罗的中国文化传播 被引量:2
12
作者 曹萌 金利杰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84-88,100,共6页
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看,郑和与马可·波罗的活动都是以中国文化为主要内容实施的对外传播。他们都是以离开本国进行远程文化考察与实践而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的活动在传播学上成为古代异国文化的垦荒者。他们的文化贡献在于对殊方异域... 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看,郑和与马可·波罗的活动都是以中国文化为主要内容实施的对外传播。他们都是以离开本国进行远程文化考察与实践而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的活动在传播学上成为古代异国文化的垦荒者。他们的文化贡献在于对殊方异域文化的勘察探险和描述追踪,对中华文化的传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作为国际文化交流与传播活动实践的先驱,郑和下西洋给沿岸各国带去了中华文化中的仪式文化;马可·波罗在西方传播的中华文化除了货币制度文明外,还把中国的造船、修船技术以及养殖珍珠、采摘珍珠的技术传播到欧洲;《马可·波罗游记》所记载的元朝各地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婚丧嫁娶等社会文化,开拓了欧洲人的思维,极大地促进了欧洲文明与中华文明的交流与碰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和 马可·波罗 中国文化 传播
下载PDF
基于用金织物的《马可·波罗行纪》可信度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煜升 刘瑜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0-95,共6页
文章基于《马可·波罗行纪》中所记元代用金织物的相关信息,力图从服饰的角度去探讨行纪文本的可信度问题。通过对马可·波罗笔下元代服饰用金现象的整理归纳,解读饰金服饰的使用人群、穿着场合及功能,同时通过分析其时代背景... 文章基于《马可·波罗行纪》中所记元代用金织物的相关信息,力图从服饰的角度去探讨行纪文本的可信度问题。通过对马可·波罗笔下元代服饰用金现象的整理归纳,解读饰金服饰的使用人群、穿着场合及功能,同时通过分析其时代背景下的用金织物贸易情况及种类,并将其与元代史料及出土实物进行对照分析,最后得出《马可·波罗行纪》中有关用金织物信息的记载与史实的吻合度极高,证明了其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同时也印证了元代服饰的尚金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可·波罗 元代服饰 用金织物 尚金 丝绸之路
下载PDF
蒙元时期鸦儿看的疆域与交通 被引量:2
14
作者 罗帅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29,共8页
鸦儿看是蒙元时期塔里木盆地南道的重要城镇之一,位于今莎车县城附近。其名最早见于1027年到访哥疾宁王朝的一个东方使团的报道,后为马卫集转录。鸦儿看可能出现于10世纪晚期,最初是喀喇汗王朝与于阗战争中的一处军事据点。在喀喇汗王... 鸦儿看是蒙元时期塔里木盆地南道的重要城镇之一,位于今莎车县城附近。其名最早见于1027年到访哥疾宁王朝的一个东方使团的报道,后为马卫集转录。鸦儿看可能出现于10世纪晚期,最初是喀喇汗王朝与于阗战争中的一处军事据点。在喀喇汗王朝早期,鸦儿看城迅速发展,成为从喀什噶尔至沙州的商道上的重要一站。1273年,马可波罗行经塔里木盆地,他记载了沿途鸦儿看等六地之行程,为我们了解元代塔里木盆地南道之交通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儿看 马可波罗 丝绸之路 蒙元时期
原文传递
马可波罗行迹扬州方志考 被引量:2
15
作者 余志群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91-95,共5页
马可波罗是否在扬州为官,已成为肯定与怀疑"马可波罗到中国"的一个重要议题。一些文史工作者在万历《扬州府志》和康熙《扬州府志》中找到了马可波罗扬州为官的史实,使长期困惑人们的这一疑虑得到诠释。
关键词 马可波罗 扬州方志
下载PDF
马可·波罗足迹考:从伊朗起儿漫到忽鲁模思的往返路线 被引量:2
16
作者 〔伊朗〕穆罕默德·博格尔·乌苏吉 赵阳(译) 《新丝路学刊》 2019年第1期17-29,共13页
《马可·波罗游记》是研究伊斯兰中世纪时期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最重要的历史文献之一。马可·波罗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经过伊朗领土,且从陆路与海路两条路线往返于欧洲和中国的旅行者,在中西交通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尽管关于... 《马可·波罗游记》是研究伊斯兰中世纪时期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最重要的历史文献之一。马可·波罗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经过伊朗领土,且从陆路与海路两条路线往返于欧洲和中国的旅行者,在中西交通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尽管关于《马可·波罗游记》已有诸多研究成果问世,但许多细节问题仍有待解答。其中两个较为重要的问题便是:《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的马可·波罗自起儿漫(KirmOn)到忽鲁模思(Hurmuz)的游历路线尚不明晰,特别是这段路线中名为“哥那撒勒迷”(Canosalmi)的地方的具体位置尚有争议;马可·波罗在返回伊利汗宫廷的路程中从忽鲁模思出发到与合赞汗(GhOz&iKhQn)汇合地的这段行程路径也没有完全明确。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作者本人对马可·波罗在伊朗境内游历路线的实地考察以及对《马可·波罗游记》同时代或之后问世的游记、伊斯兰历史地理著作等文献的记载进行分析,着重解决上述两个问题,并明确马可·波罗在伊朗境内游历的真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可·波罗 伊朗 起儿漫 忽鲁模思
下载PDF
对《马可波罗游记》Bangala史实的考释 被引量:1
17
作者 石坚军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6-148,共13页
《马可波罗游记》对Bangala的记载多有疏漏讹误之处,国内外学者对Bangala的考释众说纷纭,而在马可波罗出使云南时是否到过Bangala问题上尚有较大争议。笔者发现《马可波罗游记》并未记载缅城至Bangala的日程,从而对学界较为流行的马可... 《马可波罗游记》对Bangala的记载多有疏漏讹误之处,国内外学者对Bangala的考释众说纷纭,而在马可波罗出使云南时是否到过Bangala问题上尚有较大争议。笔者发现《马可波罗游记》并未记载缅城至Bangala的日程,从而对学界较为流行的马可波罗出使Bangala说提出了质疑。本文以《马可波罗寰宇记》及《马可波罗注》为主要参考依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考证出Bangala即孟加拉,而马可波罗并没有到过其地,并指出了《〈马可波罗行纪〉云南史地丛考》所谓马可波罗1287年出使Bangala说值得商榷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可波罗 蒲甘 白古 朋加剌 伯希和
原文传递
《马可波罗行纪》锡兰及马八儿篇探析
18
作者 何桢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109-116,共8页
《马可波罗行纪》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享誉世界的东方见闻录,是中西交流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马可波罗行纪》的第3卷记述了海上丝绸之路沿岸各地情况,其中以锡兰、马八儿篇记载最详。以锡兰篇为例,将其与相近时期其他文献对勘,《... 《马可波罗行纪》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享誉世界的东方见闻录,是中西交流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马可波罗行纪》的第3卷记述了海上丝绸之路沿岸各地情况,其中以锡兰、马八儿篇记载最详。以锡兰篇为例,将其与相近时期其他文献对勘,《马可波罗行纪》第3卷的真实性及史料价值自现。结合相关研究,能够进一步探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元代航海家亦黑迷失率领使团开通商路,求取佛钵、舍利的过程;二是马可波罗到达锡兰及马八儿的时间;三是马可波罗返乡加入的使团取道马八儿前往伊利汗国的内在原因。《马可波罗行纪》第3卷从中世纪欧洲人的视角,呈现了元代海上贸易及交往的繁荣场景,是当代深化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不可忽视的珍贵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可波罗 锡兰 马八儿 伊利汗国 不阿里
下载PDF
马可波罗及《游记》在中国早期的传播 被引量:1
19
作者 邬国义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8-147,共20页
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者,马可波罗及其《游记》第一次较全面地向西方介绍了文教昌明的中国形象。从鸦片战争前夕传教士最早提及马可波罗及《游记》之事,到1913年第一个《游记》中文译本的出现,期间经历了约近七八十年的历程。从传教... 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者,马可波罗及其《游记》第一次较全面地向西方介绍了文教昌明的中国形象。从鸦片战争前夕传教士最早提及马可波罗及《游记》之事,到1913年第一个《游记》中文译本的出现,期间经历了约近七八十年的历程。从传教士最初简单的介绍,至国人的初步反应,进而至日本教科书大规模的引入,报刊传媒的宣传,在这一过程中,随着读者层面与社会影响的扩大,其人其事愈来愈广为人知,从而成为传媒中的一种公共知识。马可波罗及《游记》在中国接受及其逐渐扩展的途径与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西文化交流的样貌。它既反映出其在中国早期的反响,也为此后的研究作了必要的铺垫。这对于研究近代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有某种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可波罗 游记 传教士 译著 教科书 早期传播
原文传递
谭盾歌剧《马可·波罗》中“旅途”主题的解读
20
作者 杜立新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77-82,共6页
《马可·波罗》是谭盾现代歌剧的代表作品,它打破了中西方文化的界限,在意识流与后现代的解构手法下,用非逻辑化的故事走向与无序的音乐材料编织了三段“旅途”主题.通过对这部歌剧的整体结构、人物设定、作曲特点等方面进行多维度... 《马可·波罗》是谭盾现代歌剧的代表作品,它打破了中西方文化的界限,在意识流与后现代的解构手法下,用非逻辑化的故事走向与无序的音乐材料编织了三段“旅途”主题.通过对这部歌剧的整体结构、人物设定、作曲特点等方面进行多维度分析,准确把握这部歌剧的解构与建构,透彻解读贯穿作品的“旅途”主题,从而透过荒诞无序的表象深刻理解这部现代主义作品所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盾 《马可·波罗》 现代歌剧 “旅途”主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