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麻芩消咳颗粒辅助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对肺功能、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1
作者 祝志朋 朱珊 +2 位作者 田新磊 赵文锦 周怡锦 《中医儿科杂志》 2021年第5期36-40,共5页
目的观察麻芩消咳颗粒辅助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以及对患儿肺功能、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河南省中医院儿科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11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6例和治疗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 目的观察麻芩消咳颗粒辅助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以及对患儿肺功能、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河南省中医院儿科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11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6例和治疗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麻芩消咳颗粒治疗。2组均治疗2周后,统计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呼吸频率(RR)、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呼气流量峰值(PEF)、一秒率(FEV_(1)/FVC)]、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54/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1%(46/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退热、咳嗽、喘息缓解、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肺炎支原体抗体Ig-M转阴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肺功能RR、FEV_(1)、PEF及FEV_(1)/FVC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RR明显降低,FEV_(1)、PEF及FEV_(1)/FVC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降低/升高更显著(P<0.05)。治疗前,2组血清炎症因子hs-CRP、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上述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芩消咳颗粒辅助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满意,可显著改善肺功能,有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支原体肺炎 颗粒 肺功能 血清炎症因子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