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7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 被引量:1277
1
作者 周济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273-2284,共12页
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在详细分析我国制造业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制造2025"的指导思想、战略部署、基本方针和战略举措,认为"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q... 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在详细分析我国制造业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制造2025"的指导思想、战略部署、基本方针和战略举措,认为"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指出"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应该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制高点、突破口和主攻方向",重点围绕"智能制造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和"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两个论断展开了全面深入的剖析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中国制造2025 智能制造 主攻方向
下载PDF
中国制造业集聚程度变动趋势实证研究 被引量:524
2
作者 罗勇 曹丽莉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06-115,127,共11页
制造业是集群特征最为明显的产业。本文利用Ellision和Glaeser建立的产业地理集中指数和自定义的五省市集中度对中国20个制造行业1993、1997、2002、2003年的集聚程度进行了精确测定。结果表明,1993—1997年集聚程度有所下降,1997—2002... 制造业是集群特征最为明显的产业。本文利用Ellision和Glaeser建立的产业地理集中指数和自定义的五省市集中度对中国20个制造行业1993、1997、2002、2003年的集聚程度进行了精确测定。结果表明,1993—1997年集聚程度有所下降,1997—2002—2003年集聚程度呈增长趋势。集聚程度的提高是主要的变动方向和发展趋势。集聚程度由高到低的行业分布依次为: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地域分布极不平衡,江苏、广东、山东、浙江、上海五省市集中度很高,西部边远地区则远远落后,两极分化严重。总体上看,制造业的集聚程度与工业增长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 集聚 地理集中指数 制造业
原文传递
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基于产业链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355
3
作者 李春发 李冬冬 周驰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3-82,共10页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成为促进实体经济振兴与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其动力主要源于数字新技术作用下的产业链组织分工边界拓展、交易成本降低、价值分配转移、需求变化倒逼四个方面。随着数字化信息成为产业链上的“标准化”...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成为促进实体经济振兴与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其动力主要源于数字新技术作用下的产业链组织分工边界拓展、交易成本降低、价值分配转移、需求变化倒逼四个方面。随着数字化信息成为产业链上的“标准化”流通媒介,制造业产业链会发生解构与重构并逐步实现全面数字化转型。产业链上“消费商”与工业互联网两种新型主导力量的出现促使服务型制造、网络化协同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创新涌现,智能制造将成为主流制造模式的新兴代表。为了更好地发挥数字经济对制造业转型升级驱动作用,应加强制造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产业链数据集成与共享,发挥核心企业转型引领作用,注重智能制造生态系统构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制造业 作用机制 路径 产业链重构
下载PDF
开发区设立与地区制造业升级 被引量:355
4
作者 周茂 陆毅 +1 位作者 杜艳 姚星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2-79,共18页
开发区作为制造业空间布局的集聚地,能否有效促进产业升级对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创新性地结合制造业细分产业的技术复杂度和地区制造业生产结构测度地区的制造业升级水平,并构建可用于政策评估的拟自然实验,采用... 开发区作为制造业空间布局的集聚地,能否有效促进产业升级对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创新性地结合制造业细分产业的技术复杂度和地区制造业生产结构测度地区的制造业升级水平,并构建可用于政策评估的拟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评估2006年中国大规模设立省级开发区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开发区设立通过促进内部产业结构优化有效推动了地区制造业升级,这一结论在考虑了识别假设条件和一系列其他可能干扰估计结果的因素后依然成立;该结构升级效应主要源自开发区政策引导下生产要素在同一地区制造业内部不同产业间的优化再配置,显著表现为高低技术产业新建消亡式的调整;此外,开发区推动地区制造业升级还可通过产业集聚、资本深化和出口学习三个具体渠道实现;进一步发现,开发区设立的升级效应因地区等级、政府效率、要素市场发育程度和初始技术水平不同而有所差异,表现为等级越高、政府效率越高、要素市场发育程度越差、初始技术水平越处于两端的地区,其制造业升级受到的开发区正向影响更突出。本研究对于寻找产业升级新路径以及转变开发区未来发展定位、提升开发区设立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区 制造业 升级 结构优化
原文传递
中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动态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被引量:323
5
作者 唐晓华 张欣珏 李阳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9-93,共15页
本文首先基于耦合协调视角,分别从行业和区域层面测度2001—2015年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间的总体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程度,然后基于优化视角通过对存增量系数的调节模拟产业耦合协调的演化发展趋势。实证结果表明:(1)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略... 本文首先基于耦合协调视角,分别从行业和区域层面测度2001—2015年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间的总体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程度,然后基于优化视角通过对存增量系数的调节模拟产业耦合协调的演化发展趋势。实证结果表明:(1)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略滞后于制造业,两产业间耦合协调度由初始的失调衰退阶段逐步发展至良好协调阶段;(2)从产业耦合协调度和综合发展指数这两个维度出发,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协调演化发展归纳为波动同步型、衍化趋同型、单产业主导型3种耦合发展模式,其中单产业主导型的耦合发展模式由于组合内产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制约了产业间的耦合协调程度,而组合内产业发展速度相对平稳则有助于尽快跨过耦合裂痕;(3)现阶段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存量资源优势是促进两产业耦合协调提升的主要动力来源,积极推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做优存量、培育高质增量的相关产业政策,将有助于两产业耦合协调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 耦合协调 存增量特征
原文传递
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57
6
作者 吴学花 杨蕙馨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36-43,共8页
文章利用集中度、基尼系数、赫芬达尔指数(N指数)等指标,对中国20个二位数制造业门类的集聚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其中5个门类进行了细化研究,得出结论:中国部分制造业已显现出较强的集中性,且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省市,但一些规模经济和... 文章利用集中度、基尼系数、赫芬达尔指数(N指数)等指标,对中国20个二位数制造业门类的集聚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其中5个门类进行了细化研究,得出结论:中国部分制造业已显现出较强的集中性,且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省市,但一些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性强、在国外具有显著集聚特征的行业的集聚性还比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产业集聚 集中度
原文传递
分工、互动与融合: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演进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64
7
作者 陈宪 黄建锋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5-71,76,共8页
本文从分工的角度,深入考察了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关系的动态演进。在探讨服务业增长、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原因的基础上,分析和验证了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良性互动的关系,并研究了近年来二者出现的融合态势。
关键词 分工 服务业 制造业 生产者服务 融合
下载PDF
“互联网+”对中国制造业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44
8
作者 王可 李连燕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20,共18页
研究目标:探讨互联网技术在中国制造业中发挥的作用。研究方法:利用2012年世界银行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调查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研究发现:互联网的使用推动了我国制造业的创新活动,提高了制造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分享意愿,... 研究目标:探讨互联网技术在中国制造业中发挥的作用。研究方法:利用2012年世界银行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调查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研究发现:互联网的使用推动了我国制造业的创新活动,提高了制造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分享意愿,且其本身也可以作为一种高效的商品销售和营销渠道在制造业当中发挥作用,并带来制造业绩效表现的提升。研究创新:实证检验了互联网使用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为"互联网+制造业"战略的效果提供了更加全面细致的经验证据。研究价值:提供了"互联网+"促进经济增长的微观证据,为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以及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两化"融合问题带来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制造业 创新 供应链协同
原文传递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与推动政策研究 被引量:134
9
作者 王伟玲 王晶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9-75,共7页
人类社会正经历由工业经济逐渐向数字经济的过渡和转变,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再主要依赖物质材料的投入和新能源的开发,而是依赖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数字经济的出现和发展给人类带来新的资源、新的财富和新的社会生产力,... 人类社会正经历由工业经济逐渐向数字经济的过渡和转变,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再主要依赖物质材料的投入和新能源的开发,而是依赖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数字经济的出现和发展给人类带来新的资源、新的财富和新的社会生产力,同时也使人类在信息的生产、传递和消费等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关系变得日益多样化。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迅速,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企业向"大数据化"和"云化"迈进,催生了制造业的多种新业态、新模式。今后一段时期,数字经济竞争要素将由用户流量向数据转变,数字经济推动企业由批量供给向按需生产转变,受到的监管将不断增加。为保障数字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我国应建立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市场体制、加强信息公开和数据开放、强化信息产权保护、鼓励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并促进全民信息意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信息技术 大数据 制造业
原文传递
制造业企业区位选择与南京城市空间重构 被引量:119
10
作者 吕卫国 陈雯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2-152,共11页
企业区位选择研究是从微观角度理解城市结构变动的重要视角,本文构造了一个制造业区位选择作用于城市空间重构的理论框架,并以南京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在理论框架的基础上,首先采用计量模型检验了制造业企业郊区化扩散和重新集聚一系... 企业区位选择研究是从微观角度理解城市结构变动的重要视角,本文构造了一个制造业区位选择作用于城市空间重构的理论框架,并以南京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在理论框架的基础上,首先采用计量模型检验了制造业企业郊区化扩散和重新集聚一系列影响要素,其次从要素空间分布及集聚经济的角度分析制造业的扩散和集聚的微观行为对城市空间重构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由于土地有偿使用、城市外围交通改善、政府"退二进三"的规划管理、城市开发区建设等因素的作用,南京制造业明显的郊区化扩散和集聚,对南京城市的郊区化和空间重构具有显著影响。研究还发现,污染密集型制造业较其他制造业具有更加强烈的郊区化趋势,这对提升城市功能和改善城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区位选择 泊松回归模型 城市空间重构 制造业 南京
下载PDF
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基于“互联网+”创新的机制和路径 被引量:115
11
作者 张伯旭 李辉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7-96,共10页
在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越发深入,并展示出巨大的创新潜力。本文通过把握"互联网+"的主要内涵和特征,试图揭示"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机制,从而明确新一代信息网... 在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越发深入,并展示出巨大的创新潜力。本文通过把握"互联网+"的主要内涵和特征,试图揭示"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机制,从而明确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运营、组织结构和竞争绩效的影响。结合国外利用"互联网+"改造制造业的模式和经验分析,探索"互联网+"改造制造业的结合点和发展路径。最后,针对当前影响制造业企业实施"互联网+"创新的制度性、技术性、认知性障碍,提出推动互联网与中国制造业深度融合的相关政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产业融合 制造业 转型升级
下载PDF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路径与动力机制 被引量:109
12
作者 余东华 《产业经济评论》 2020年第1期13-32,共20页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加快实体经济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破除惯性思维、转变发展思路、转换发展动力,推动发展路径转轨和发展模式转型,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的协调统...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加快实体经济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破除惯性思维、转变发展思路、转换发展动力,推动发展路径转轨和发展模式转型,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的协调统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指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生产制造销售全过程实现生产要素投入低、资源配置效率高、品质提升实力强、生态环境质量优、经济社会效益好的高水平可持续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制造业融合发展,通过产业链整合推动制造业走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推进制造业投入要素的市场化配置,都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可行路径。根据来源、功能和价值等维度可以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分为创新动力、改革动力、开放动力、要素支持力、需求拉动力和人才支撑力等六个方面。其中,创新动力、改革动力和人才支撑力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性核心动力,属于内源动力机制;开放动力、要素支持力和需求拉动力是外部支撑动力,属于外源动力机制。中国制造业具有良好基础和发展条件,能够抓住新工业革命带来的历史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制造强国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发展路径 动力机制 制造业 转型升级
下载PDF
中国制造业聚集度的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6
13
作者 杨洪焦 孙林岩 吴安波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4-72,共9页
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经济地理学、新经济地理学以及制度因素,本文建立了产业聚集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并利用EG系数精确计算了1988—2005年中国18个制造行业的聚集度,考察了近20年中国制造业聚集度的变动趋势,最后运用中国宏观时间序列数... 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经济地理学、新经济地理学以及制度因素,本文建立了产业聚集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并利用EG系数精确计算了1988—2005年中国18个制造行业的聚集度,考察了近20年中国制造业聚集度的变动趋势,最后运用中国宏观时间序列数据检验了各个因素对产业聚集的影响。研究发现,1988—2005年中国制造业聚集度的整体水平一直呈上升趋势,产业聚集现象已经十分明显,特别是自然资源依赖度高和技术含量高的行业;产业聚集度与交通运输条件、平均企业规模、地方保护主义以及经济开放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且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平均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地方保护主义的下降,都将有利于产业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聚集 变动趋势 影响因素 制造业
原文传递
长三角一体化视角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基于改进的CRITIC-熵权法组合权重的TOPSIS评价模型 被引量:105
14
作者 傅为忠 储刘平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5-152,共8页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选取长三角三省一市制造业201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改进的CRITIC-熵权法组合权重的TOPSIS评价模型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创新、质量、人才是影响...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选取长三角三省一市制造业201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改进的CRITIC-熵权法组合权重的TOPSIS评价模型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创新、质量、人才是影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2011~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一体化增长趋势;三省一市制造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江苏省与上海市、安徽省制造业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而浙江省制造业有赶超上海之势。基于研究结果本文认为长三角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以一体化视角进行差异化分工,核心是提升创新能力,具体措施包括体制机制一体化、创新一体化、绿色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一体化 制造业 高质量发展 TOPSIS评价模型 CRITIC-熵权法
下载PDF
中国制造业“新型化”及其评价研究 被引量:105
15
作者 李廉水 程中华 刘军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3-75,共13页
环境约束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已成为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瓶颈,未来中国制造业必须走"新型化"发展道路。本文首次从经济创造能力、科技创新能力、能源节约能力、环境保护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五个方面阐述制造业"新型化... 环境约束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已成为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瓶颈,未来中国制造业必须走"新型化"发展道路。本文首次从经济创造能力、科技创新能力、能源节约能力、环境保护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五个方面阐述制造业"新型化"内涵,并在五维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经济指标、科技指标、能源指标、环境指标和社会服务指标在内的制造业"新型化"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对中国制造业"新型化"程度进行了评价,整体评价结果表明:2003—2012年,中国制造业"新型化"程度不断提高,制造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区域评价结果显示:2012年,区域制造业"新型化"程度呈明显的阶梯化分布格局,东部地区的制造业"新型化"程度综合能力最高、东北和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省域评价结果表明:2012年,各地区制造业"新型化"程度综合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江苏、广东、山东、浙江和上海的综合能力强,天津、北京和福建较强,海南和河北较弱:中部地区安徽、河南、湖南和湖北较强,江西较弱,山西弱;西部地区重庆和四川较强,陕西、广西和内蒙古较弱,甘肃、宁夏、青海、贵州、云南、新疆和西藏弱;东北地区辽宁和吉林较强,黑龙江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新型化 评价
原文传递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决定因素与政策 被引量:80
16
作者 刘志彪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07-212,共6页
现代服务业主要是作为商品和服务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投入而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的功能。它基于制造业的基础、从制造业中逐渐分离出来并发展成为推动现代制造业迅速成长的独立的产业部门。专业化、市场化、物质... 现代服务业主要是作为商品和服务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投入而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的功能。它基于制造业的基础、从制造业中逐渐分离出来并发展成为推动现代制造业迅速成长的独立的产业部门。专业化、市场化、物质化、标准化、迂回化以及信息化,是决定现代服务业发展深化的主要因素。我国“十一五”期间,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必须从认识、理论、政策、体制、机制、策略、模式等方面同时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服务业 制造业 资本深化 结构调整 政策 现代制造业 “十一五”期间 服务业发展 知识资本 经济增长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水平及效应——来自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05
17
作者 陈晓峰 陈昭锋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9-57,共9页
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指数,基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面板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并实证检验两者协同集聚的演进关系及其各类效应。结果显示:东部沿海地区各省市的产业协同集聚水平差异较大;生... 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指数,基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面板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并实证检验两者协同集聚的演进关系及其各类效应。结果显示:东部沿海地区各省市的产业协同集聚水平差异较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制造业集聚本身都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同期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集聚对彼此都会形成一定的阻力作用,滞后一期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会对当期制造业集聚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两者协同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专业化水平及产业优化升级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尚不明显。据此,提出有效促进产业协同集聚的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协同集聚 集聚效应
下载PDF
碳关税争端及其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 被引量:94
18
作者 沈可挺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5-74,共10页
欧美国家提议的针对高耗能进口产品特别征收的碳关税可能使中国制造业面临较大的潜在冲击。本文一是在分析碳关税争端国际背景的基础上,对美国发生大跨度政策转向的深层次原因进行深入探讨;二是通过对中国工业品的出口结构及其隐含碳排... 欧美国家提议的针对高耗能进口产品特别征收的碳关税可能使中国制造业面临较大的潜在冲击。本文一是在分析碳关税争端国际背景的基础上,对美国发生大跨度政策转向的深层次原因进行深入探讨;二是通过对中国工业品的出口结构及其隐含碳排放量的分析,进一步评估碳关税对制造业可能造成的冲击程度;三是对碳关税政策与WTO规则的冲突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表明,尽管碳关税政策违背UNFCCC的基本原则和WTO的国民待遇原则,但欧美国家正试图利用WTO/GATT的一般例外条款加以推动。针对碳关税政策未来可能被纳入WTO规则解释范围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几项反制性的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碳关税 制造业 WTO规则
原文传递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能否促进空间协调——基于285个城市数据的检验 被引量:102
19
作者 张虎 韩爱华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9-50,共12页
产业空间协调发展兼有产业关联与空间关联的特征,空间集聚与空间转移具有实现产业协调与区域协调的二重协调作用。本文基于中国285个城市2003-2016年的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面板杜宾模型验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所带... 产业空间协调发展兼有产业关联与空间关联的特征,空间集聚与空间转移具有实现产业协调与区域协调的二重协调作用。本文基于中国285个城市2003-2016年的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面板杜宾模型验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所带来的空间协调发展问题。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结果发现,年度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处于良好协调发展区间,城市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协调度较低,67.37%的城市处于濒临失调衰退区间与勉强协调发展区间;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结果发现,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的正向溢出作用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空间集聚与空间转移的作用机制具有非线性特征,对本地产业协调发展具有先弱化后增强的作用,但对相邻地区产业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虹吸效应。因此,建议增强产业与空间的系统性,强化产业空间集聚与空间转移的资源配置能力,发挥产业耦合协调作用促进空间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 空间协调 集聚转移
下载PDF
R&D投入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以制造业、信息技术业为例 被引量:96
20
作者 陆玉梅 王春梅 《科技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2-127,共6页
研发活动是创新的主要来源,而创新又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R&D投入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一直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运用99家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2005-2008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R&D投入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 研发活动是创新的主要来源,而创新又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R&D投入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一直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运用99家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2005-2008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R&D投入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年的R&D投入和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之间存在负向相关性,R&D投入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存在显著滞后影响。最后,建议上市公司要加大R&D投入力度,提高R&D投入决策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D投入 上市公司 经营绩效 制造业 信息技术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