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瞳孔下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健 张磊 贝明珍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8期1539-1540,共2页
目的:探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在小瞳孔白内障中的应用。方法:对30例38眼小瞳孔白内障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采用不同手术技巧扩张瞳孔,顺利娩出晶状体核。结果:术后1wk裸眼视力>0.5者16眼(42%),0.5≥... 目的:探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在小瞳孔白内障中的应用。方法:对30例38眼小瞳孔白内障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采用不同手术技巧扩张瞳孔,顺利娩出晶状体核。结果:术后1wk裸眼视力>0.5者16眼(42%),0.5≥视力≥0.3者19眼(50%),视力<0.3者3眼(8%),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小瞳孔下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小切口 白内障 小瞳孔
下载PDF
改良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际太 刘艳辉 胡启南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09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前房灌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MSIC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老年性白内障,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A组)151例(158眼):采用前房灌注维持前房进行连续环形撕囊,分体式抽吸技术抽吸皮质;对照组(B组)115例(122眼):采用黏弹剂维持前房,... 目的探讨前房灌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MSIC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老年性白内障,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A组)151例(158眼):采用前房灌注维持前房进行连续环形撕囊,分体式抽吸技术抽吸皮质;对照组(B组)115例(122眼):采用黏弹剂维持前房,双腔管注吸针头抽吸皮质。结果治疗组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第1天视力优于对照组,但术后1周、1月视力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改良MSICS手术安全性提高,手术并发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小切口 白内障手术 前房灌注
原文传递
在流动手术车中改良角巩缘切口超乳术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比较 被引量:8
3
作者 张健 梁春萍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2085-2088,共4页
目的:比较改良角巩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在复明1号眼科流动手术车上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回顾性研究。选取在复明1号眼科流动手术车上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261例261眼。A组:行改良角巩缘切... 目的:比较改良角巩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在复明1号眼科流动手术车上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回顾性研究。选取在复明1号眼科流动手术车上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261例261眼。A组:行改良角巩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硬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60眼,B组: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硬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01眼,术后随访30d。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手术操作时间,术后1、7、30d裸眼视力、手术源性散光(SIA)和手术并发症。结果:改良角巩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手术操作时间较手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19,P<0.001)。术后1、7、30d,A组裸眼视力≥0.5者分别为110眼(68.8%)、115眼(71.9%)、121眼(75.6%),B组裸眼视力≥0.5者分别为55眼(54.5%)、63眼(62.4%)、68眼(67.3%)。术后1d,A组的视力恢复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41,P=0.020)。两组患者术后7d和30d裸眼视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患者术后1、7、30d SIA的整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35,P=0.145)。两组内术后1、7、30d SI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不同手术方式与不同时间点的SIA无交互作用(F=1.314,P=0.264)。两组患者术后后囊膜破裂和角膜水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两组患者前房反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93,P<0.05)。结论:改良角巩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硬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不仅手术时间短,而且术后视力恢复快,前房反应轻,适合在眼科流动手术车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巩缘切口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 手法小切口 流动手术车
下载PDF
白内障手法小切口摘除与超乳摘除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陆颖丽 《实用防盲技术》 2010年第4期155-157,共3页
目的对白内障手法小切口摘除术与超声乳化摘除术的手术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在医疗扶贫行动中推广实用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比较我院2009年5-6月间200例老年性白内障分别行两种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后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术中术后的并... 目的对白内障手法小切口摘除术与超声乳化摘除术的手术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在医疗扶贫行动中推广实用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比较我院2009年5-6月间200例老年性白内障分别行两种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后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术中术后的并发症。结果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组及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组从术后视力、术中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远期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疗效相近,手法小切口摘除术所需设备简单,不受硬核白内障限制,经济价廉,更适合在防盲行动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 白内障囊外摘除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 疗效
下载PDF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淑珍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96-698,共3页
目的评价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6例(69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行鼻上或颞上象限手法小切口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36月,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结果66例(6... 目的评价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6例(69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行鼻上或颞上象限手法小切口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36月,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结果66例(69眼)术后视力恢复较满意,术后1周矫正视力〈0.05者3眼占4.35%,0.05~0.25者12眼占17.39%,0.3~0.5者24眼占34.78%,0.6~1.0者18眼占26.09%,〉1.0者12眼占17.39%。手术后眼压稳定,平均眼压(15.66±3.62)mmHg(1mmHg=0.133kPa)。手术并发症为早期角膜水肿及葡萄膜反应,均较轻,2~7日内消退。结论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快,眼压控制好,在应对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复杂情况方面似有优于超声乳化手术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 白内障 青光眼
下载PDF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ACG合并白内障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彬彬 胡莉群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941-943,共3页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angle closure glaucoma,ACG)合并白内障的患者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0-07/2012-06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8例48眼,均接受小切口白...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angle closure glaucoma,ACG)合并白内障的患者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0-07/2012-06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8例48眼,均接受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术后随访3mo。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01);术后3mo,平均眼压为15.6±3.4mmHg,较术前平均眼压(27.3±4.8mmHg)明显下降(P<0.05);术后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的1.67±0.46mm增加到3.19±0.38mm(P<0.05);房角较术前增宽,术前关闭的房角不同程度的开放。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是一种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 人工晶状体 房角分离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下载PDF
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虹膜根部断离的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李俊宁 邓之华 周红星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57-759,共3页
目的探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出现虹膜根部断离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出现虹膜根部断离者22例(22眼)。采用显微手术修复,其中21眼进行Ⅰ期手术,1眼进行Ⅱ期手术。结果22眼术中出现虹膜根部断离的原因,与作巩... 目的探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出现虹膜根部断离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出现虹膜根部断离者22例(22眼)。采用显微手术修复,其中21眼进行Ⅰ期手术,1眼进行Ⅱ期手术。结果22眼术中出现虹膜根部断离的原因,与作巩膜隧道切口有关者12眼(54.54%),与娩核有关者5眼(22.73%),与抽吸皮质有关者3眼(13.64%),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有关者2眼(9.09%)。22眼均修复良好,手术顺利。术后视力≥0.5者19眼(86.36%),≤0.2者3眼(13.64%)。均未出现单眼复视及其它严重并发症。结论术中操作不当是造成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虹膜根部断离的主要原因,而提高手术技巧、及时准确的处理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白内障手术 虹膜根部断离 修复
下载PDF
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在苏丹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孔令菊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515-516,共2页
目的:探讨在苏丹患者中应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作隧道切口后用晶状体圈匙娩出核,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选取300例320眼中,术后1d裸眼视力≤0.1者16眼,0.2~0.5者256眼,>0.5者48眼;人工晶状体植入304眼,植入率... 目的:探讨在苏丹患者中应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作隧道切口后用晶状体圈匙娩出核,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选取300例320眼中,术后1d裸眼视力≤0.1者16眼,0.2~0.5者256眼,>0.5者48眼;人工晶状体植入304眼,植入率95.0%。结论: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患者反应轻,并发症少,速度快,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小切口 白内障
下载PDF
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在防盲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2
9
作者 单超 张咏 《实用防盲技术》 2010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在防盲中的应用。在200例"三星爱之光"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中,采用反眉状巩膜隧道切口,手法劈核将晶状体取出,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第一天裸眼视力≥0.3者112眼(56%),0.05-0.3... 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在防盲中的应用。在200例"三星爱之光"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中,采用反眉状巩膜隧道切口,手法劈核将晶状体取出,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第一天裸眼视力≥0.3者112眼(56%),0.05-0.3者63眼(31.5%),≤0.05者25眼(12.5%)。术后一月矫正视力≥0.3者168眼(84%),0.05-30者.30眼(15%),≤0.05者2眼(1%)。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不需特殊昂贵设备,易于掌握,手术费用低,疗效可靠,尤其对于核硬、黑核白内障优于超声乳化。适合中小医院开展,是一种可行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小切口 白内障 手术
下载PDF
硬核白内障患者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丰平 《实用防盲技术》 2020年第4期145-147,共3页
目的比较硬核白内障患者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63眼)Ⅳ级及以上硬核性白内障,分别行超声乳化和手法小切口摘除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患者术后的视力、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最佳矫正视力方面... 目的比较硬核白内障患者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63眼)Ⅳ级及以上硬核性白内障,分别行超声乳化和手法小切口摘除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患者术后的视力、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最佳矫正视力方面,术后1天和术后1周手法小切口组优于超声乳化组(P<0.05),术后1月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并发症方面,手法小切口组角膜水肿轻于超声乳化组(P<0.05);角膜散光方面,术后1天和术后1周超声乳化组低于手法小切口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硬核白内障患者中各有优缺点,术后一个月两种手术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核白内障 超声乳化吸出 手法小切口
下载PDF
小切口手法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的临床分析
11
作者 黄河 孙翼虎 +1 位作者 孙纲 陶黎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365-366,共2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法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方法:在22例27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继发闭角型青光眼中,术前及术后常规行视力、前房深度、前房角镜、眼压检查,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法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方法:在22例27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继发闭角型青光眼中,术前及术后常规行视力、前房深度、前房角镜、眼压检查,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末次随访平均眼压(14.57±4.78mmHg)较术前用降眼压药后平均眼压(25.81±2.90mmHg)明显下降,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的1.22±0.35mm增加到术后2.35±0.26mm,房角均较术前增宽,术前关闭房角有不同程度地开放。结论:小切口手法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继发闭角型青光眼能良好地控制眼压和提高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房角分离术 眼压
下载PDF
手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体会
12
作者 夏静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4期97-98,共2页
目的探讨手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该手术治疗白内障218例262眼手术方法、术后视力及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术后1d视力0.3~1.0者212眼(占80.9%),0.1~0.3者34眼占(13%),低于0.1者9眼(占3.4%)。术后一... 目的探讨手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该手术治疗白内障218例262眼手术方法、术后视力及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术后1d视力0.3~1.0者212眼(占80.9%),0.1~0.3者34眼占(13%),低于0.1者9眼(占3.4%)。术后一周裸眼视力在0.3以上者231眼(占88.1%)。结论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有效方法,具有手术前房稳定性好,操作快捷,手术成本低,易于掌握,效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小切口 非超声乳化 白内障手术 优越性
下载PDF
两种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在高龄硬核白内障中应用比较 被引量:29
13
作者 刘海凤 杨洋 +1 位作者 李艳华 余涵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70-573,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两种不同手法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高龄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眼科手术治疗高龄硬核白内障患者72例(76只眼),采用手法无缝线小切口白内... 目的对比观察两种不同手法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高龄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眼科手术治疗高龄硬核白内障患者72例(76只眼),采用手法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根据术中处理晶状体核的方式,分为两组:一组为采用囊袋内手法劈核组36例(38只眼);另一组为采用phaeo娩核技巧,将核完整娩出的改良组36例(38只眼)。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及术中并发症。结果囊袋内手法劈核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2.02)min、(9.23±3.79)%、5.26%(2/38),改良组分别为(7±2.11)min、(7.11±3.67)%、5.26%(2/38)。两组间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38,P=0.030);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44,P=0.021);术中并发症两组各自发生2例(2只眼),并分别于囊袋内及睫状沟植入人工晶状体。结论手法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中采用phaeo的娩核技巧,将核一次性完整娩出,能节省手术时间,保护角膜内皮细胞功能,是治疗高龄硬核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地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 硬核 囊袋内手法劈核 娩核
原文传递
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手术治疗白内障的效果及对泪膜功能和视神经纤维层的影响 被引量:25
14
作者 高玉敬 张爽 +6 位作者 洪云 靳宏 戚伟 刘淑华 郭伟娜 孟详杰 宋亚玲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手术(MSICS)治疗白内障的效果及对患者泪膜功能及视神经纤维层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8月收治的92例白内障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MSICS组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PE)组,每组46例。比较2组... 目的探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手术(MSICS)治疗白内障的效果及对患者泪膜功能及视神经纤维层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8月收治的92例白内障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MSICS组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PE)组,每组46例。比较2组术前与术后1 d的视力恢复情况、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主观干眼症状问卷积分(SDES)以及全周平均视神经纤维层厚度,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 d,2组的视力恢复情况均优于术前(P<0.01),2组颞侧、上方、鼻侧、下方以及全周的平均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均较术前显著增大(P<0.05),但2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2组的BUT均较术前显著降低,SIt和SDES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MSICS组术后1个月的BUT显著高于PE组,SIt与SDES显著低于PE组(P<0.05)。MSICS组的角膜水肿和晶状体表面色素沉着发生率显著低于PE组(P<0.05)。结论MSICS与PE治疗白内障均可有效恢复患者视力,其中MSICS对患者泪膜功能的影响更轻,且术后并发症相对减少,治疗白内障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手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 白内障 泪膜功能 视神经纤维层
下载PDF
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术中隧道内劈核法的设计和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杜进发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87-689,共3页
目的探讨新的劈核法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对Ⅳ级以上硬核应用的效果。方法应用作者设计的隧道内劈核法为320例(325眼)Ⅳ~Ⅴ级硬核白内障进行手法小切口摘出手术。对术中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进行讨论和评估,并进行定期随访。结果... 目的探讨新的劈核法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对Ⅳ级以上硬核应用的效果。方法应用作者设计的隧道内劈核法为320例(325眼)Ⅳ~Ⅴ级硬核白内障进行手法小切口摘出手术。对术中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进行讨论和评估,并进行定期随访。结果术后第1日裸眼视力〈0.3者8眼(2.46%);0.3~0.5者123眼(37.85%),t〉0.5者194眼(59.69%)。并发症有角膜水肿16.13%,葡萄膜炎7.38%,均于1周内消退,后发性白内障0.62%。结论手法小切口囊外摘出隧道内劈核的新方法对硬核白内障具有手术安全、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及恢复快、效果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核白内障 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 小切口
下载PDF
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对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角膜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罗洁 刘拥征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99-103,共5页
目的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MSICS)对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和角膜厚度变化的影响。方法 60例2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60只眼睛(糖尿病组)以及60例年龄匹配的非糖尿病棕色白内障60只眼睛(对照组)接受MSICS。术前、术后1、6和12周采用... 目的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MSICS)对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和角膜厚度变化的影响。方法 60例2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60只眼睛(糖尿病组)以及60例年龄匹配的非糖尿病棕色白内障60只眼睛(对照组)接受MSICS。术前、术后1、6和12周采用非接触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测所有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及角膜中央厚度。并且评估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和六角形细胞百分比变化。结果对照组术前平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高于糖尿病组(P<0.05)。两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均减少(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糖尿病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数的减少(14.19%,P<0.05)高于非糖尿病组(8.05%)。糖尿病组角膜中央厚度增加大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六角形细胞百分比的变化大于对照组(P<0.05)。组间变异系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MSICS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更多。建议糖尿病患者接受眼内手术前,对角膜内皮细胞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白内障 角膜内皮细胞 角膜中央厚度 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式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视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梓 李一壮 李青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59-861,864,共4页
目的比较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出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对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影响。方法 64例(80眼)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行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手术,B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 目的比较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出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对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影响。方法 64例(80眼)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行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手术,B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术后1周、4周、8周和12周观察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术前及术后1周进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采用Zeiss-Humphrey OCT3仪于术前1周,术后1周、4周、6周、8周和12周分别检查术眼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结果 A、B组术后BCVA较术前均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BC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B两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分别为6.95%和7.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术后1周时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分别为(189.37±24.95)μm和(191.87±22.61)μm,与术前(158.13±19.11)μm和(159.20±16.18)μm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6周时两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平均厚度仍较术前明显增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8周、12周时A、B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恢复至术前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术后发现黄斑囊样水肿1眼,第12周复查时已消退。结论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行不同方式白内障手术后早期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均有增加,但是大多达不到黄斑囊样水肿的诊断标准,在8周左右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几乎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小切口手法碎核 超声乳化 白内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下载PDF
超声乳化与小切口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孙根柱 王伟 《中华全科医学》 2013年第12期1883-1884,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与小切口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观察92例(92只眼)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组(超乳组)48只眼...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与小切口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观察92例(92只眼)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组(超乳组)48只眼和小切口囊外摘除术联合植入术组(小切口组)44只眼,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两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合并白内障的治疗中,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与小切口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均安全可靠。但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疼痛及反应轻、恢复快等优点,更值得临床使用。小切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因使用器械简单、廉价,对设备依赖程度低等优点,更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 小切口 糖尿病 白内障
原文传递
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对角膜规则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富存 瞿佳 徐栩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1-385,共5页
背景白内障手术诱发干眼的发病机制除切口对角膜神经纤维的影响外,可能还与手术改变角膜的规则性有关。目的探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后角膜前表面规则性改变及泪膜和角膜散光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 背景白内障手术诱发干眼的发病机制除切口对角膜神经纤维的影响外,可能还与手术改变角膜的规则性有关。目的探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后角膜前表面规则性改变及泪膜和角膜散光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46例50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其中30例30眼行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16例20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于术前及术后1d、1周、1个月行角膜地形图检查,测量角膜不规则指数(CIM)、形状系数(SF)和散光值,对患者主观感觉进行评分,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测量泪膜稳定性值、泪膜破裂时间(BUT)与基础泪液分泌试验I(SIt)值;分别行各组内、两组间参数比较。结果两组术眼CIM值随着手术前后时间的不同发生变化,术后CIM值均明显高于手术前,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22.864,P=0.000),其中术后1d、1周、1个月两组术眼CIM值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时间点两组间术眼CIM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062,P=0.804)。两组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间s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时间=4.600,P=0.428;F分组=0.009,P=0.925)。两组术眼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BUT值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39.384,P:0.000),术后1周、1个月各组BUT值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但各时间点两组间术眼BUT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000,P=0.983)。小切口组术眼手术后1周、1个月SI t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1d、1周、1个月均存在手术源性散光(SIA),但随时间的推移,两组SIA值逐渐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21.479,P=0.000),不同时间点两组间的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 角膜前表面规则性 手术源性散光
下载PDF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与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硬核性白内障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中利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65-66,共2页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与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硬核性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进行诊治的硬核性白内障患者1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1例;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与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硬核性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进行诊治的硬核性白内障患者1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1例;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角膜散光及术中前房出血、后囊膜破裂和虹膜损伤、术后炎症反应和角膜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于术后1 d和术后1周的角膜散光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两组的角膜散光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后囊膜破裂以及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对硬核白内障的术后效果相近,但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少,更为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 硬核性白内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