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九问:浅论新科技对城市环境规划与设计的影响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姜斌
-
机构
香港大学建筑学系园境建筑学部
香港大学城市环境与大众健康虚拟现实实验室
-
出处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CSCD
2019年第2期66-75,共10页
-
文摘
科技在近十年来发展迅猛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它正在不断挑战和刷新人们对城市环境、人类生活,甚至是人性本身的固有认知。同时,它对城市环境规划与设计的冲击也不容忽视,且需要相关规划设计人员积极应对。科技并没有严格的权威定义,它是一个不断自我更新的概念。狭义而言,人类发明或发现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数据等属于科技范畴;广义而言,其也可包括由新材料、新技术和新数据产生的新的行为、情感、观念和哲学。本文从图像技术、被图像驯服的设计、设计师的困境、虚拟现实、个人移动电子设备、大数据技术、肉身桎梏、公共空间和自然9个方面探讨了科技的发展在当代及未来可能对城市环境的规划与设计产生的积极或消极影响。鉴于这一讨论目标的宏大性,本文只是一种挂一漏万的尝试,并未为所提出的问题提供确凿的答案,而希望通过对9个重要话题的探讨,促进读者对这些问题的深入了解和独立思考。
-
关键词
科技
城市环境
规划设计
人类未来
反思与疑问
-
Key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rban Environment
Planning and Design
mankind’s future
Reflections and Questions
-
分类号
TU984.115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
-
题名人类与自然环境问题的思考
- 2
-
-
作者
刘金山
-
出处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3期70-75,共6页
-
文摘
本文以人与自然环境作为出发点,阐明了在人与自然环境这对尖锐对抗的矛盾关系中,人的主导地位和核心作用,要求人类提高生态意识、自然环境意识和环境效益意识,并且强调只有从人类本身实现社会的根本改革,才可能找到解决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关键问题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
关键词
人类与自然环镜
生态意识
环境效益
-
Keywords
mankind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Unity of opposites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environment benefit
mankind future.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新亚洲学论纲:文明型亚洲研究的构建
- 3
-
-
作者
贾文山
刘长宇
-
机构
山东大学
清华大学
-
出处
《太平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3,共13页
-
基金
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加强山东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10104137022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长期以来,以美欧为代表的亚洲研究范式,存在“西方中心主义”视野偏狭与“方法论民族主义”路径偏执,欠缺文明层面的动态分析与宏观比较,由此,笔者提出了新亚洲学的研究范式,即文明型亚洲研究。文明型亚洲研究突破并有机糅合现有的亚洲研究路径,以文明互动互鉴为整体性视角,结合关系主义理论思维,将文明共生作为核心价值关切,聚焦描摹亚洲多样文明的历史及现实关联与互动过程、提炼总结亚洲区域文明交流互鉴的经验教训。文明型亚洲研究对于亚洲地缘政治和我国及全球的亚洲研究具有战略价值,有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发展共同体和亚洲命运共同体。在当前,中国的亚洲研究处于区域国别研究领域中的边缘地位,存在对美西方研究路径和范式的依赖,中国支持文明型亚洲研究的跨学科研究机制与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中国的新亚洲学建构,应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亚洲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亚洲区域价值认同与身份认同,以文明交流互鉴实现“亚洲作为方法”的研究范式议程设计,并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全媒体”逻辑为参照,打造融通古今中外、突破学科壁垒、贯通学界与业界、联动战略咨政与社会科普的四维学科体系。
-
关键词
新亚洲学
文明型亚洲研究
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区域国别研究
人类命运共同体
-
Keywords
New Asian Studies
Civilizational Asian Studies
independent knowledge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rea studies
a community of mankind for a shared future
-
分类号
D80
[政治法律—政治学]
D81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一带一路”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话语体系的建构
被引量:4
- 4
-
-
作者
贾文山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
出处
《新丝路学刊》
2018年第3期1-15,共15页
-
基金
省部级项目“习近平国际传播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思想研究(项目编号:RMXW2018A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五年来不仅开启了初见成效的全球治理实践新路径,而且正在为丰富和发展人类知识体系打造深厚的理论基础。本文认为,“一带一路”在理念上从“五通”发展到“八通”,形成包括深、浅、硬三个层次互动影响和协调的机制,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愿景提供了中层理论设计。“一带一路”与美式全球化及其区域发展模式的主要不同在于:“一带一路”的最高目标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而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和印太联盟则是从现实主义出发的零和游戏。有鉴于此,以“一带一路”为平台的中式全球化或新型全球化话语体系亟须人文化,为“一带一路”打好开放、多元和包容、融合与叠加式的人文基础,为在性质上对英美全球化进行创造性、选择性继承的同时,改造和超越英美全球化模式做好思想上和哲学上的准备。“一带一路”工程不仅应该为人类带来福祉,还应该为人类知识体系的与时俱进、更新换代和发展与壮大做出原创性贡献。目前,迫在眉睫的是构建实事求是和国际通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体系。
-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新型全球化
人类命运共同体
印太联盟
-
Keywords
The Belt and Road
Neo-globalization
The Community of mankind for A Shared future
The Indo-Pacific Strategy
-
分类号
F125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试析电影《流浪地球》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象表达
被引量:2
- 5
-
-
作者
杜声誉
-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语学院德语系
-
出处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第2期112-114,共3页
-
文摘
中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在“末日来临”这一情景设定下,讲述了全人类团结合作,带着地球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科幻故事。影片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构图下诠释了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家园意识”,同时在叙事中描述了人类情感的共同性,展现了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型世界观和价值观,成功地实现了科幻影片的中国化表达。
-
关键词
科幻影片
《流浪地球》
家园意识
人类命运共同体
-
Keywords
Science fiction film
"Wandering Earth"
Homeland consciousness
mankind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