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正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观察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梁新荣 《中医临床研究》 2017年第23期83-84,共2页
目的:探讨中医正骨疗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总结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选2013年1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45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确诊后均行中医正骨加夹板外固定同时辅以中成药外敷内服治疗,根据PRWE腕关节功能评分表评估... 目的:探讨中医正骨疗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总结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选2013年1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45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确诊后均行中医正骨加夹板外固定同时辅以中成药外敷内服治疗,根据PRWE腕关节功能评分表评估其治疗效果,并对中医正骨疗效相关因素进行秩和检验。结果:本组45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44/45),治疗效果比较理想;秩和检验结果显示优良组和非优良组在性别、就诊时间、受伤能量、功能锻炼四个方面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医正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确切,患者性别、年龄、就诊时间、手法复位后医从性等因素均可能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正骨 手法复位 桡骨远端骨折 临床疗效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邹达良 周映彤 +2 位作者 黎罗明 冯欣 李华文 《哈尔滨医药》 2016年第S1期534-535,536,共3页
目的:探究药物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各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1日至2015年8月31日收治的耳石症患者共774例,按照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药物组(N=385)与联合组(N=389),药物组单... 目的:探究药物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各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1日至2015年8月31日收治的耳石症患者共774例,按照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药物组(N=385)与联合组(N=389),药物组单纯接受耳石症药物治疗,包括倍他司汀、西比灵胶囊及银杏叶制剂等改善微循环药物。联合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Epley与Barbecue手法复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周、1个月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联合组治疗后1周、1个月随访发现有效率为93.2%与93.7%,明显高于药物组87.3%与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1个月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明显低于药物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1个月耳石症复发率为8.4%,明显低于药物组复发率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不同类型的耳石症采用药物联合手法复位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 手法复位 耳石症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下载PDF
中药外敷内服联合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60例 被引量:11
3
作者 徐德利 《河南中医》 2016年第7期1260-1263,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内服联合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2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法整复后小夹板固定治...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内服联合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2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法整复后小夹板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服,汤剂内服。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为(71.51±14.82)d,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为(90.98±10.36)d,两组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腕关节恢复优良率为95.00%,对照组恢复优良率为63.33%,两组腕关节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汤剂内服联合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中药外敷 手法整复 小夹板固定
下载PDF
手术与手法复位治疗Weber-DenisC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周荣 蒋刚 范华侨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18期1545-1547,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与手法复位治疗Weber-DenisC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C型踝关节骨折患者125例,随机分为手术治疗组61例,手法复位组64例。两组术后随访1年,对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共120例完成随访,手术组58例,手... 目的探讨手术与手法复位治疗Weber-DenisC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C型踝关节骨折患者125例,随机分为手术治疗组61例,手法复位组64例。两组术后随访1年,对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共120例完成随访,手术组58例,手法组62例。手术组患者住院时间长于手法组,但手术组骨愈合时间短于手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组总优良率为87.9%,明显高于手法组的67.7%(P<0.05)。结论手术治疗C型踝关节骨折虽住院时间长,但是在骨愈合时间和踝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明显优于手法复位组,对于全身情况较好的C型踝关节骨折患者应尽量采用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手术 手法复位
下载PDF
Neu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due to the Hippocrates method for reducing anterior shoulder dislocations 被引量:7
5
作者 Markus Regauer Hans Polzer Wolf Mutschler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4年第1期57-61,共5页
In spite of the fact that the Hippocrates method hardly has been evaluated in a scientific manner and numerous associated iatrogenic complications have been reported, this method remains to be one of the most common t... In spite of the fact that the Hippocrates method hardly has been evaluated in a scientific manner and numerous associated iatrogenic complications have been reported, this method remains to be one of the most common techniques for reducing anterior shoulder dislocations. We report the case of a 69-year-old farmer under coumarin anticoagulant therapy who sustained acute first time anterior dislocation of his dominant right shoulder. By using the Hippocrates method with the patient under general anaesthesia, the brachial vein was injured and an increasing hematoma subsequently caused brachial plexus paresis by pressure. After surgery for decompression and vascular suturing, symptoms declined rapidly, but brachial plexus paresis still was not fully reversible after 3 mo of follow-up. The hazardousness of using the Hippocrates method can be explained by traction on the outstretched arm with force of the operator's body weight, direct trauma to the axillary region by the physician's heel, and the topographic relations of neurovascular structures and the dislocated humeral head. As there is a variety of alternative reduction techniques which have been evalu-ated scientifically and proofed to be safe, we strongly caution against the use of the Hippocrates method as a first line technique for reducing anterior shoulder dislocations, especially in elder patients with fragile vessels or under anticoagulant therapy, and recommend the scapular manipulation technique or the Milch technique, for example, as a first cho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erior shoulder dislocation reduction TECHNIQUE HIPPOCRATES METHOD Complications BRACHIAL PLEXUS PARESIS BRACHIAL vein injury Scapular manipulation TECHNIQUE
下载PDF
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鄢慧琴 王豪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8月至2016年1月诊断为难治性BPPV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相关因素、类型、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13例难治性BPPV中,头部外伤为最常见因素,... 目的探讨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8月至2016年1月诊断为难治性BPPV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相关因素、类型、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13例难治性BPPV中,头部外伤为最常见因素,离地性水平半规管BPPV为最常见类型。根据病因积极治疗伴随疾病,正确手法复位治疗,联合Brandt-Daroff康复训练,11例治愈,随访1年无复发;2例无效;1例后半规管、1例水平半规管BPPV,至他院行半规管堵塞术手术治疗,术后效果好。结论难治性BPPV可能与头部外伤及突发性聋等疾病相关,首先需根据病因积极治疗伴随疾病,同时采用正确的手法复位治疗,并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疗效好,无效者行半规管堵塞术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难治性 病因 手法复位 康复训练
原文传递
中医正骨手法在胫腓骨骨折闭合复位微创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8
7
作者 田昭军 《中医临床研究》 2014年第16期117-118,共2页
目的:研究中医正骨手法在胫腓骨骨折闭合复位微创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接受中医正骨手法治疗+骨折闭合复位微创内固定;对照... 目的:研究中医正骨手法在胫腓骨骨折闭合复位微创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接受中医正骨手法治疗+骨折闭合复位微创内固定;对照组接受一般骨牵引治疗+骨折闭合复位微创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愈29例,有效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治愈17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5.0%,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感染。结论:在胫腓骨骨折闭合复位微创内固定治疗中应用中医正骨手法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加快骨折愈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正骨手法 胫腓骨骨折 闭合复位 内固定治疗
下载PDF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经手法整复加闭合穿针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8
作者 陆向飞 《光明中医》 2017年第2期258-260,共3页
目的探究采用手法整复加闭合穿针的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7月—2012年7月于我院实施"拔伸牵引旋转推挤"手法整复并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的60例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分为A、B两组,A组38例,行手法复位加... 目的探究采用手法整复加闭合穿针的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7月—2012年7月于我院实施"拔伸牵引旋转推挤"手法整复并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的60例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分为A、B两组,A组38例,行手法复位加杉树皮夹板外固定治疗法;B组22例,行手法复位加闭合穿针固定治疗法。结果随访时间0.5~6年,平均3年。按照Flynnz肘关节评分标准,优秀占50例,提携角减少角度<5°,活动度减少角度<5°;良好占7例。患儿提携角A组优良率为76.32%,B组为95.45%,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肘关节屈伸功能疗效中A组优良率为71.05%,B组优良率达95.45%,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手法整复加闭合穿针疗法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完全可靠的方法,在临床观察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手法复位 闭合穿针 固定
下载PDF
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马骁 卡索 《中国骨伤》 CAS 2007年第4期286-288,共3页
跟骨关节内骨折是常见的足损伤。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方式多种多样,可选择非手术治疗、切开复位加内固定等几种治疗方法。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满意。骨折治疗的关键是尽可能恢复跟距关节面的适应性和跟骨的正常解剖形... 跟骨关节内骨折是常见的足损伤。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方式多种多样,可选择非手术治疗、切开复位加内固定等几种治疗方法。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满意。骨折治疗的关键是尽可能恢复跟距关节面的适应性和跟骨的正常解剖形态,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也非常重要。经过查阅国内外近年有关文献,并作综合分析,综述了跟骨关节内骨折的解剖、损伤的病因、治疗策略及有关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手法 骨科 切开复位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青少年颈椎病临床特征、X线特点及诊疗对策探讨 被引量:7
10
作者 柯尊华 党博 +1 位作者 郭发元 王静怡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10-12,共3页
目的:通过对138例15~30岁青少年颈椎病患者临床特征及颈椎X片的分析,探讨诊疗对策。方法:统计临床症状和体征;均行DR-X线摄影机摄颈椎正位、中立位侧位、张口位平片检查,按照颈椎病诊断标准测量分析。结果:本组临床症状体征以颈型、... 目的:通过对138例15~30岁青少年颈椎病患者临床特征及颈椎X片的分析,探讨诊疗对策。方法:统计临床症状和体征;均行DR-X线摄影机摄颈椎正位、中立位侧位、张口位平片检查,按照颈椎病诊断标准测量分析。结果:本组临床症状体征以颈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为主;本组X片改变以颈椎小关节的紊乱引起颈椎失稳为主,以曲度的变直/反曲和椎体的轻度旋转错位为最突出的表现。结论:青少年颈椎病的眩晕/头晕症状与交感神经激惹引起椎动脉痉挛有关;青少年颈椎病是一种心身疾病;因X片特点是脊柱在水平、垂直、及旋转3D空间的复杂错位,故手法复位应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扳法的应用需谨慎;中药的治疗不仅需要舒筋活络、活血通脉,还须注意对情志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颈椎病 X片 颈椎失稳 手法复位
原文传递
四维牵引下手法复位联合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文旭 陈在飞 +3 位作者 李国栋 张文博 唐飞 朱锋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1期161-163,共3页
目的:观察四维牵引下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12月遵义市中医院骨伤科收治的老年OVCFs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目的:观察四维牵引下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12月遵义市中医院骨伤科收治的老年OVCFs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纯行PKP治疗,观察组给予四维牵引下手法复位联合PKP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VAS评分、病椎前缘高度、病椎后凸Cobb角。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病椎前缘高度、病椎后凸Cobb角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式治疗老年OVCFs均可有效缓解疼痛。相较于单纯PKP,四维牵引下手法复位联合PKP恢复病椎前缘高度,矫正病椎后凸Cobb角的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维牵引 手法复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下载PDF
手法整复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SandersⅠ、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侯军杰 刘永裕 +2 位作者 李灿扬 谭国昭 符名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1420-1423,共4页
目的:对比正骨手法整复和小夹板固定、单纯小夹板固定治疗SandersⅠ、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SandersⅠ、Ⅱ型跟骨骨折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试验组为正骨手法整复配合小夹板固定,... 目的:对比正骨手法整复和小夹板固定、单纯小夹板固定治疗SandersⅠ、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SandersⅠ、Ⅱ型跟骨骨折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试验组为正骨手法整复配合小夹板固定,对照组采用小夹板固定。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天、治疗后2周、治疗后6周、治疗后18周的跟骨横径宽度变化、Maryland评分、VAS评分以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性别比、年龄、骨折Sanders分型、骨折至治疗时间、跟骨横径宽度、VAS评分、Maryland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入组患者在第18周复查时均达到骨折愈合标准。两组在治疗后18周的跟骨横径、Maryland评分、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试验组的跟骨横径均值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aryland评分方面,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VAS评分方面,治疗后18周两组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8周试验组的优良率为90.0%,对照组优良率为68.0%(P〈0.05)。结论:手法整复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SandersⅠ-Ⅱ型跟骨骨折可恢复跟骨横径,改善Maryland足功能评分,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在疗效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手法复位 跟骨横径
下载PDF
Reduction in nerve root compression by the nucleus pulposus after Feng's Spinal Manipulation 被引量:3
13
作者 Yu Feng Yan Gao +1 位作者 Wendong Yang Tianyou Fe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1139-1145,共7页
Ninety-four patients with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Of these, 48 were treated with Feng's Spinal Manipulation, hot fomentation, and bed rest (treatment group). The remaining... Ninety-four patients with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Of these, 48 were treated with Feng's Spinal Manipulation, hot fomentation, and bed rest (treatment group). The remaining 46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hot fomentation and bed rest only (control group). After 3 weeks of treatment, clinical parameters including the angle of straight-leg raising, visual analogue scale pain score, an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 for low back pain were improved.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better improvement in score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Magnetic resonance myelography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imaging of the vertebral canal demonstrated that filling of the compressed nerve root sleeve with cerebrospinal flui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diameter of the nerve root sleeve was significantly larger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However, the sagittal diameter index of the herniated nucleus pulposus and the angle between the nerve root sleeve and the thecal sac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in either the treatment or control groups. The effectiveness of Feng's Spinal Manipul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symptoms associated with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may be attributable to the relief of nerve root compression, without affecting the herniated nucleus pulposus or changing the morphology or position of the nerve roo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al regener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pinal column rotating reduction manipulation Chinese medicine bone-setting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intervertebral disc nerve roo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biomechanics grants-supported paper NEUROREGENERATION
下载PDF
透骨针刺疗法配合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向阳 《中医临床研究》 2016年第11期44-45,共2页
目的:观察透骨针刺疗法配合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其中治疗组采用透骨针刺疗法配合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对照组采用夹脊电针疗法配合常规推拿... 目的:观察透骨针刺疗法配合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其中治疗组采用透骨针刺疗法配合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对照组采用夹脊电针疗法配合常规推拿按摩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32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治愈21例,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骨针刺疗法配合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明显优于夹脊电针疗法配合常规推拿按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手法治疗 旋转复位 针灸疗法 推拿
下载PDF
Surface manipulation of a triple-conducting cathode for protonic ceramic fuel cells to enhance oxygen reduction activity and CO_(2) tolerance
15
作者 Wenwen Zhang Hiroki Muroyama +2 位作者 Yuichi Mikami Toshiaki Matsui Koichi Eguchi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SCD 2023年第12期450-459,I0012,共11页
One of the main obstacles limiting the performance of protonic ceramic fuel cells(PCFCs) is the sluggish kinetics of the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 at reduced temperatures.Here,the surface manipulation of a triple... One of the main obstacles limiting the performance of protonic ceramic fuel cells(PCFCs) is the sluggish kinetics of the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 at reduced temperatures.Here,the surface manipulation of a triple-conducting cathode BaCe_(0.5)Pr_(0.3)Y_(0.2)O_(3-δ)(BCPY) by an efficient catalyst coating PrNi_(0.5)Co_(0.5)O_(3-δ)(PNC) to enhance the ORR activity and CO_(2) tolerance is reported.The developed PNC-coated BCPY cathode achieves the polarization resistance of 0.25 and 1.00 Ω cm^(2) at 600 and 500 ℃,respectively,approximately 1/5 of that for the pristine BCPY cathode(0.99 and 4.79 Ω cm^(2)),while maintaining an excellent CO_(2) tolerance.The single cell on a BaZr_(0.8)Yb_(0.2)O_(3-δ) electrolyte also exhibits a high peak power density of 0.79 W cm^(-2)at 700 ℃ and a stable operation for 200 h at 600 ℃.Such high ORR activity is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BCPY support and PNC nanoparticles.Namely,BCPY provides a tripleconducting path(mainly protons),and PNC nanoparticles facilitates surface oxygen exchange and steam adsorption/desorption processes due to the enriched surface oxygen vacancies.This study will provide a new design strategy for developing high-performance PCFCs cath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ple-conducting cathode Surface manipulation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CO_(2)tolerance Protonic ceramicfuel cells
下载PDF
观察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4
16
作者 文海峰 《当代医学》 2021年第9期115-117,共3页
目的观察在四肢骨折治疗活动中给予患者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固定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00例。传统组给予手法复位及石膏固定治疗,联合治疗则给予手法... 目的观察在四肢骨折治疗活动中给予患者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固定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00例。传统组给予手法复位及石膏固定治疗,联合治疗则给予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治疗费用、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患者正常活动时间、肿胀消退时间、疼痛解除时间、四肢功能评分、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联合治疗组正常活动时间、肿胀小腿时间、疼痛解除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传统组(P<0.05),联合治疗组四肢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联合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在四肢骨折治疗中开展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治疗效果确切,可促进患者症状解除,加速其康复同时减少临床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折 手法复位 小夹板治疗 临床效果 对比研究 联合治疗
下载PDF
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海亮 叶颂霖 +2 位作者 张靖 刘琰 古治中 《中医临床研究》 2019年第34期111-113,共3页
目的:观察运用手法复位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住院患者76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运用手法复位、中药黄水纱外敷及自制杉树皮小夹板超肩关节外固定治疗;观察组运用切开复位肱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 目的:观察运用手法复位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住院患者76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运用手法复位、中药黄水纱外敷及自制杉树皮小夹板超肩关节外固定治疗;观察组运用切开复位肱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76例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参照Constan-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并记录疼痛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内旋功能及肌力评分,治疗组均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是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切实可行的方法,治疗费用低、取材方便、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特别在基层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复位 小夹板 外固定 肱骨外科颈骨折 老年人
下载PDF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采用中医综合方案治疗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明 《中医临床研究》 2017年第20期98-99,共2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采用中医综合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采取中医综合治疗的56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中医综合组,同时选取采取单纯手法复位以及功能康复治疗的46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 目的:探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采用中医综合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采取中医综合治疗的56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中医综合组,同时选取采取单纯手法复位以及功能康复治疗的46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复位康复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优良率、治疗后功能和疼痛评分以及住院时间和症状改善时间。结果:中医综合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2.9%,复位康复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为76.1%,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综合组患者治疗后功能和疼痛评分、住院时间以及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优于复位康复组(P<0.05)。结论:与单纯手法复位和功能康复训练相比较,中医综合疗法在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方面临床优良率较好,且术后疼痛轻以及功能恢复快,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手法复位 康复训练 中医综合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手法复位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胡建炜 尚如国 《内蒙古中医药》 2014年第20期89-90,共2页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结合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6~2012年我院行手法复位结合弹性髓内钉治疗的股骨干骨折64例,年龄4~15岁,平均年龄10.9岁,其中股骨中段骨折33例,股骨上1/3骨折19例,股骨远端1/...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结合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6~2012年我院行手法复位结合弹性髓内钉治疗的股骨干骨折64例,年龄4~15岁,平均年龄10.9岁,其中股骨中段骨折33例,股骨上1/3骨折19例,股骨远端1/3骨折12例。骨折类型为横行骨折39例,斜行骨折12例,螺旋形骨折7例,粉碎性骨折6例。结果:6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3个月,平均18.2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6~15周,平均11.4周。有9例出现并发症,2例延迟愈合,4例出现钉尾“激惹”现象,2例肢体短缩或过长,与健侧肢体相比长度差异在lcm左右,并发症发生率为14.1%。随访期间无感染、再骨折、畸形,肢体功能无影响。结论:手法复位结合弹性髓内钉是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儿童 手法复位 弹性髓内钉
下载PDF
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丁丹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6期775-778,共4页
目的观察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7例BPPV患者,采用抽签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n=73)和观察组(n=74)。对照组予相应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予口服甲... 目的观察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7例BPPV患者,采用抽签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n=73)和观察组(n=74)。对照组予相应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予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手法复位治疗。治疗1周后观察两组的疗效,并对比两组眩晕障碍量表(DHI)、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以及前庭症状指数(VSI)的改善情况,并随访6个月,统计其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DHI评分、BBS评分以及VSI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DHI、BBS评分以及VSI指数均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DHI评分和VSI指数低于对照组,BBS评分则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随访6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复发率分别为26.39%(19/72)、6.94%(5/72),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44%,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PPV患者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手法复位治疗,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手法复位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