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眼热”手法为主针刺治疗儿童弱视 被引量:16
1
作者 宋忠阳 秦晓光 +3 位作者 孙润杰 徐璇 朱博雯 陈玉婵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83-1186,共4页
目的:观察"过眼热"手法与平补平泻法治疗弱视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择符合弱视诊断标准的患儿68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68只眼)。观察组取鱼腰、太阳、瞳子髎、睛明、攒竹、承泣采用平补平泻法,肝俞... 目的:观察"过眼热"手法与平补平泻法治疗弱视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择符合弱视诊断标准的患儿68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68只眼)。观察组取鱼腰、太阳、瞳子髎、睛明、攒竹、承泣采用平补平泻法,肝俞、肾俞、光明采用捻转补法,双侧风池采用"过眼热"手法;对照组取穴与观察组相同,除风池穴采用平补平泻法,其他穴位针刺方法与观察组一致,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5次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4个疗程后随访半年观察两组患儿视力改善情况。结果:屈光不正性弱视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2.0%(23/25)、70.4%(19/27);屈光参差性弱视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5.7%(18/21)、55.0%(11/20);斜视性弱视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6.7%(12/18)、29.4%(5/17),各类型弱视观察组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过眼热"手法治疗弱视疗效优于平补平泻法,可明显改善患儿的视力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视 过眼热手法 平补平泻法 临床疗效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捻转补泻之我见 被引量:11
2
作者 沈特立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9-52,共4页
探讨捻转补泻手法的实质,为补泻手法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通过回顾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历史文献,从古籍记载注文探究,分析现存的几种观点如与经脉循行方向结合,细分左右、男女、手足;刺激量大小,操作时间长短;捻转手法属于螺旋运动等,... 探讨捻转补泻手法的实质,为补泻手法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通过回顾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历史文献,从古籍记载注文探究,分析现存的几种观点如与经脉循行方向结合,细分左右、男女、手足;刺激量大小,操作时间长短;捻转手法属于螺旋运动等,发现捻转补泻的关键是决定三维运动的持针手型,捻转细分左右、男女、手足等,就同时忽略了捻转手法必然带有提插动作的立体效应。认为捻转补泻的实质不离《灵枢·九针十二原》"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的提插补泻原则。以此原则为指导,将捻转补泻手法应用于临床中,才能避免手法操作流于形式而陷入虚无飘渺的玄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手法 捻转 提插 补泻
原文传递
武连仲教授谈人中穴 被引量:12
3
作者 盛茹雅 高达 +1 位作者 张春红 武连仲 《针灸临床杂志》 2018年第11期58-60,共3页
武连仲教授被授予首届"全国名中医"荣誉称号,从医近50年,医术精湛,师古不泥,对穴位穴性穴义的认识、手法操作均有其独到理解,本研究总结武老临证经验。武老将人中穴穴性总结为"阴阳之交""气血之合""... 武连仲教授被授予首届"全国名中医"荣誉称号,从医近50年,医术精湛,师古不泥,对穴位穴性穴义的认识、手法操作均有其独到理解,本研究总结武老临证经验。武老将人中穴穴性总结为"阴阳之交""气血之合""清浊之分""水火之济",并归纳人中穴补泻手法操作及得气指标,为指导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连仲 人中 穴性 手法补泻
下载PDF
针刺手法及其量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李祖光 吴萌萌 刘存志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8-80,F0003,共4页
针刺手法是决定疗效的关键环节,本文从针刺手法的效应差异、手法量化研究以及相关手法测定仪器研发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多数研究表明,不同针刺手法存在着不同的临床效应,其量化研究和相关仪器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对针刺手... 针刺手法是决定疗效的关键环节,本文从针刺手法的效应差异、手法量化研究以及相关手法测定仪器研发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多数研究表明,不同针刺手法存在着不同的临床效应,其量化研究和相关仪器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对针刺手法的研究存在诸多问题,严密的定性定量实验分析工作较少。因此,应用科学的评价手段,研究不同针刺操作手法的客观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对于统一针刺手法、提高针刺技术的可重复性,进而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手法 补泻效应 量化 仪器
原文传递
复式补泻之“烧山火”手法浅议 被引量:7
5
作者 王珑 李冬杰 +1 位作者 崔陶陶 邹伟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113-1115,共3页
针刺手法是影响针刺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补泻手法是针刺手法的关键技术,"烧山火"则是最具代表性的复式补泻手法之一。虽然历代医家皆遵《金针赋》和《针灸大成》所述施术,但对烧山火手法的理解各不相同,手法更是大相径庭。为... 针刺手法是影响针刺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补泻手法是针刺手法的关键技术,"烧山火"则是最具代表性的复式补泻手法之一。虽然历代医家皆遵《金针赋》和《针灸大成》所述施术,但对烧山火手法的理解各不相同,手法更是大相径庭。为此结合具有代表性的历代针灸名家经验,对烧山火手法的操作要点包括先浅后深、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紧闭插针,细细搓之3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针灸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山火 针刺补泻 针刺手法 复式补泻
原文传递
“龙虎交战”与“子午补泻”针法的操作和综合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薛宏升 张缙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09-813,共5页
秉持溯源穷流精神,深入掌握"龙虎交战"针法,以发挥其住痛移疼即时效果。结合《针灸大成》提到的《内经》《难经》内容以及《针灸大成》所提各家论述,深入研究杨继洲对"龙虎交战"提出的"阴阳交贯之道"&qu... 秉持溯源穷流精神,深入掌握"龙虎交战"针法,以发挥其住痛移疼即时效果。结合《针灸大成》提到的《内经》《难经》内容以及《针灸大成》所提各家论述,深入研究杨继洲对"龙虎交战"提出的"阴阳交贯之道""消息阴阳九六中""返复玄机随法取"等想法,以探究"龙虎交战"针法。"龙虎交战"针法结合"子午补泻""提气法"与"九六补泻"法的观念来操作,则能让经气内外相通,进而使经气上下相接。将《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中的"龙虎交战""子午补泻"与"提气法"三者的深层次精神综合运用,并参考张缙教授对"九六补泻"法的临床应用提示,则较能在临床实作中充分发挥出"龙虎交战"针法之住痛移疼即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手法 龙虎交战 子午补泻 针灸大成 杨继洲
原文传递
关于针刺捻转补泻法的演变及思考 被引量:5
7
作者 何晓茜 唐雪青 +3 位作者 刘旭峰 陈虹屹 刘佳男 睢明河 《环球中医药》 CAS 2019年第7期1028-1032,共5页
通过查阅古代主要针灸文献及建国后高等中医院校教材对捻转补泻的描述,分析从古至今关于捻转补泻手法操作手法的演变。发现教材从刚开始就重视“轻转为补,重转为泻”,1985年将“左转为补,右转为泻”加入并两者共存,至2012年最近的一版... 通过查阅古代主要针灸文献及建国后高等中医院校教材对捻转补泻的描述,分析从古至今关于捻转补泻手法操作手法的演变。发现教材从刚开始就重视“轻转为补,重转为泻”,1985年将“左转为补,右转为泻”加入并两者共存,至2012年最近的一版教材完全舍弃“轻转为补,重转为泻”。笔者认为捻转补泻操作手法的不确定源于对捻转补泻的原理的理解不足。故本文通过探究每种捻转补泻方法的教材描述、古代文献描述、现代理论分析及实验探究,理论结合实际探究每种操作手法的合理性,认为捻转补泻应以刺激量大小区分补泻,以“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为补法;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手法 捻转 补泻 刺激量
下载PDF
针刺平补平泻的源流及演变 被引量:1
8
作者 史维霞 陈晓琳 +3 位作者 燕虹宇 殷芮 张丽丽 杜宇征 《针灸临床杂志》 2023年第6期91-96,共6页
不同时期的学派、医家及著作赋予了平补平泻的不同内涵。本研究通过整理文献,以时间为轴梳理平补平泻的源流及其概念、术式的演变,剖析古今之异同。古代的平补平泻是一种广义的针刺方法,包含多种单式补泻手法,涉及到补泻的先后、刺激量... 不同时期的学派、医家及著作赋予了平补平泻的不同内涵。本研究通过整理文献,以时间为轴梳理平补平泻的源流及其概念、术式的演变,剖析古今之异同。古代的平补平泻是一种广义的针刺方法,包含多种单式补泻手法,涉及到补泻的先后、刺激量及适应症等。而现代意义上的平补平泻法则是一种独立的针刺补泻手法,即进针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平补平泻在补泻内涵及手法操作上古今迥然不同,故不能一概而论,需厘清源流,依据差异分而用之,促进其在手法量学方面的发展,以便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手法 补泻 平补平泻
下载PDF
从小肠炭末推进率观察摩法的补泻效应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哲 王继红 +1 位作者 孙瑞 贾文瀚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273-277,共5页
目的通过小肠炭末推进率观察不同频率摩法的补泻效应;以MLCK为主要信号通路作为切入点,探析摩法治疗脾虚型家兔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家兔随机分为空白组(K组)、模型组(P组)、摩法低频组(A组)、摩法高频组(B组)、抑制剂组1(I-1组)、抑... 目的通过小肠炭末推进率观察不同频率摩法的补泻效应;以MLCK为主要信号通路作为切入点,探析摩法治疗脾虚型家兔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家兔随机分为空白组(K组)、模型组(P组)、摩法低频组(A组)、摩法高频组(B组)、抑制剂组1(I-1组)、抑制剂组2(I-2组)。除K组,其余组进行造模。采用机械臂对A组、B组、I-1组、I-2组进行10 d的摩法干预,A组、I-1组摩法频率为每分钟101~150次;B组、I-2组摩法频率为每分钟201~250次。I-1组、I-2组在手法干预前予腹腔注射ML-9(2 mg·kg^(-1)),采用炭末灌胃法测定家兔小肠炭末推进率。结果 K组、A组、I-1组、I-2组小肠推进率均优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K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每分钟101~150次频率摩法能促进脾虚家兔消化功能恢复,而每分钟201~250次频率摩法无促进功能恢复;当MLCK通路被阻断后,摩法仍能明显影响脾虚家兔的胃肠传输功能,其产生效应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其他通路和靶点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法 小肠推进率 MLCK信号通路 脾虚 频率 补泻
下载PDF
针刺手法补泻有无及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英英 沈燕 王舒 《针灸临床杂志》 2015年第1期81-84,共4页
近代以来,受西方文化冲击的影响,中医理论颇受争议,时至今日,关于针刺手法的补泻效应,仍然有学者用现代的物理化学观点来否认。笔者通过对临床和基础实验的多方面总结分析,证实了针刺手法的补泻效应,并从文献查阅过程中发现,针刺量化、... 近代以来,受西方文化冲击的影响,中医理论颇受争议,时至今日,关于针刺手法的补泻效应,仍然有学者用现代的物理化学观点来否认。笔者通过对临床和基础实验的多方面总结分析,证实了针刺手法的补泻效应,并从文献查阅过程中发现,针刺量化、规范化、标准化已成为现在针刺手法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可以进行全国各重点实验室分工,按病种和疾病的病程阶段,将不同针刺方法进行规范化,然后汇总形成统一的操作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手法 补泻效应 实验研究 量化 综述
下载PDF
试论出针补泻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程德均 黄伟 《针灸临床杂志》 2019年第4期1-4,共4页
目的:论述出针补泻的临床意义,为临床针刺提供参考。方法:以出针的临床现状为出发点,通过整理《内经》、《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及各版本《刺法灸法学》中与出针补泻相关的内容,并回顾后世学者对出针补泻手法的研究和应用,来论证... 目的:论述出针补泻的临床意义,为临床针刺提供参考。方法:以出针的临床现状为出发点,通过整理《内经》、《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及各版本《刺法灸法学》中与出针补泻相关的内容,并回顾后世学者对出针补泻手法的研究和应用,来论证出针补泻的重要性。结果:出针补泻的应用和重视程度不够,但古今文献对出针在补泻手法中的作用均有记载,且后世对出针补泻的重要性论证丰富,出针补泻的疗效观察确切可靠。结论:出针过程中的补泻意义重大,临床工作者应重视出针的补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针 补泻手法 文献
下载PDF
针刺手法补泻的现代研究概况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霞 杨铭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2016年第2期68-71,共4页
对近5年针刺补泻手法作用的研究情况进行归纳,总结针刺补泻手法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近年的研究对几种疾病的模型大鼠采用针刺补泻,从血液学和分子生物学角度对其作用及差异进行研究,如血虚证模型的血细胞,高血压模型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对近5年针刺补泻手法作用的研究情况进行归纳,总结针刺补泻手法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近年的研究对几种疾病的模型大鼠采用针刺补泻,从血液学和分子生物学角度对其作用及差异进行研究,如血虚证模型的血细胞,高血压模型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NO含量,内皮素、血清去甲肾上腺素、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等,热证模型的大肠杆菌内毒素,胃溃疡模型的血清胃动素,神经病理性镜像痛大鼠脊髓背角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表达,肾阳虚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脂质过氧化物MDA和体内自由基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手法 补泻效应 实验研究 综述
原文传递
“机”汇风池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佳 罗志辉 +7 位作者 陈松 张艳琳 陈贝 陈子琴 王昆秀 胡静 顾骁磊 周婷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86-389,共4页
“机”,是时机,是针刺手法变换的时间点。守机与守气、守神的概念密切相关,尤其在解剖结构复杂或气感丰富的腧穴处运用较多。守机也是复式补泻手法的运用基础,具体可以通过“挂”和“叩”的动静转换来体现。文章以风池穴为例,通过梳理... “机”,是时机,是针刺手法变换的时间点。守机与守气、守神的概念密切相关,尤其在解剖结构复杂或气感丰富的腧穴处运用较多。守机也是复式补泻手法的运用基础,具体可以通过“挂”和“叩”的动静转换来体现。文章以风池穴为例,通过梳理针刺操作过程中的主要环节,明确动作衔接的要领和注意事项,试图丰富操作过程中所涉及的揣穴、层次、进针、催气和守气等概念,以期有助于明确临床实践中“机”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池 针刺手法 补泻
原文传递
针刺手法在针灸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4
作者 袁宏伟 李琰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第22期100-101,共2页
针刺手法属于《针灸学》一书中“刺灸方法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经络腧穴理论向针灸临床过渡的桥梁,在针灸专业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培养中至关重要。作者在进行针刺手法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与其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的传授一直以... 针刺手法属于《针灸学》一书中“刺灸方法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经络腧穴理论向针灸临床过渡的桥梁,在针灸专业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培养中至关重要。作者在进行针刺手法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与其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的传授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此文从针刺手法的教学现状出发,结合个人的教学体会,提出应重拾针刺手法的精髓,改进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将针刺手法运用到针灸临床治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手法 针灸教学 行针手法 补泻手法
下载PDF
捻转补泻手法针刺合谷穴对其局部皮肤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李平 关卫 +2 位作者 王芳 陈冰 诸凯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31-33,共3页
阐明针刺捻转补法与泻法的操作是否存在效应上的差异,并探讨其效应差异是否为补泻效应的差异。方法:应用红外线热像技术,采用不同的捻转补泻手法针刺健康人合谷穴后,观察其在即刻,10、20、30min,对局部皮肤温度的影响。结果:不同捻转补... 阐明针刺捻转补法与泻法的操作是否存在效应上的差异,并探讨其效应差异是否为补泻效应的差异。方法:应用红外线热像技术,采用不同的捻转补泻手法针刺健康人合谷穴后,观察其在即刻,10、20、30min,对局部皮肤温度的影响。结果:不同捻转补法与泻法的操作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效应差异,其中补法可以使皮温升高,泻法可以使皮温降低,以石氏捻转补泻针法较为明显。结论:1)补泻手法,补法和泻法的操作可产生不同的效应。2)不同捻转补泻手法对皮肤温度产生的升降效应为补泻效应,其中以石氏捻转补泻手法最为明显。3)证明补泻手法实施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捻转补泻手法 红外线热像技术 皮肤温度 健康人 合谷穴
下载PDF
捻转补泻手法针刺足三里穴对脘腹部皮肤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平 关卫 +2 位作者 王芳 陈冰 诸凯 《天津中医》 2002年第4期51-53,共3页
目的 :阐明针刺捻转补法与泻法的操作是否存在效应上的差异 ,并探讨其效应差异是否为补泻效应的差异。方法 :应用红外线热像技术 ,采用不同的捻转补泻手法针刺健康人足三里后 ,观察其在即刻、10、20、30min ,对脘腹部皮肤温度的影响。结... 目的 :阐明针刺捻转补法与泻法的操作是否存在效应上的差异 ,并探讨其效应差异是否为补泻效应的差异。方法 :应用红外线热像技术 ,采用不同的捻转补泻手法针刺健康人足三里后 ,观察其在即刻、10、20、30min ,对脘腹部皮肤温度的影响。结果 :不同捻转补法与泻法的操作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效应差异 ,其中补法可以使皮温升高 ,泻法可以使皮温降低 ,以石氏捻转补泻针法较为明显。结论 :1)补泻手法 ,补法和泻法的操作可产生不同的效应。2)不同捻转补泻手法对皮肤温度产生的升降效应为补泻效应 ,其中以石氏捻转补泻手法最为明显。3)证明补泻手法实施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捻转补泻手法 红外线热像技术 皮肤温度 健康人 足三里
下载PDF
提插补泻手法要素源流梳理及核心技术 被引量:15
17
作者 侯晓菲 王欣君 +2 位作者 张建斌 顾媛媛 宋思源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29-733,共5页
通过梳理分析古代中医文献中提插补泻手法的发展演变过程,发现速度变化、幅度、层次、性别、受针左右、午前午后、术数为提插补泻手法的主要内容。其中性别、受针左右、午前午后、术数为非必要参数,速度变化、幅度和层次为必要参数。速... 通过梳理分析古代中医文献中提插补泻手法的发展演变过程,发现速度变化、幅度、层次、性别、受针左右、午前午后、术数为提插补泻手法的主要内容。其中性别、受针左右、午前午后、术数为非必要参数,速度变化、幅度和层次为必要参数。速度变化是提插补泻手法必要参数中的核心参数,并与幅度一起用以区分刺激量的大小,层次需视临床需要而定。总结提插补泻手法的核心操作技术为提插补法下插阶段用力加速向下,上提阶段针体缓慢匀速复位至提插运动起始点;提插泻法上提阶段用力加速向上,下插阶段针体缓慢匀速复位至提插运动起始点。以速度变化方向、速度大小和提插幅度作为提插补泻的参数进行针刺手法的量化,并结合人体针刺效应,有助于揭示针刺量效关系,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手法 提插补泻 参数 核心技术
原文传递
石学敏针刺补泻手法量学切入点浅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杨阿根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1年第11期32-34,共3页
通过对比常见针刺补泻手法的特点,探索石学敏院士针刺手法量学研究以研究捻转补泻手法作为突破口的科学性、合理性。
关键词 补泻手法 针刺手法量学 捻转补泻
下载PDF
不同频率摩腹对脾虚家兔空肠黏膜形态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陈玉梅 王继红 郭锐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864-867,I0004,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频率摩腹法对脾虚家兔空肠黏膜形态学的影响,探讨手法频率与效应之间的关系。方法:48只新西兰家兔适应性喂养7d后,随机抽取8只家兔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家兔予以接受灌胃造脾虚模型,然后,将造模好的家兔随机分为手法干...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频率摩腹法对脾虚家兔空肠黏膜形态学的影响,探讨手法频率与效应之间的关系。方法:48只新西兰家兔适应性喂养7d后,随机抽取8只家兔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家兔予以接受灌胃造脾虚模型,然后,将造模好的家兔随机分为手法干预A组、B组、C组、D组和模型对照P组,每组8只。手法干预A组、B组、C组、D组分别在中脘、天枢(双)给予50~100次/min,101~150次/min、151~200次/min和201~250次/min频率段的摩法,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不接受手法干预。手法干预后处死家兔,取家兔小肠空肠段,脱水干燥后用导电胶固定,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空肠黏膜的形态学改变,通过对比空肠黏膜形态学变化差异以分析手法治疗效应。结果:手法干预后B组101~150次/min频率组空肠黏膜上皮细胞排列规则,未见坏死脱落,绒毛结构完整清晰,黏膜下层结构疏松有些水肿。结论:频率101~150次/min摩法对脾虚家兔空肠黏膜有较好的修复作用,为干预脾虚型家兔的最佳频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肠黏膜 形态学 脾虚家兔 手法频率 摩法 手法补泻
下载PDF
头穴丛刺呼吸补泻法治疗广泛性焦虑症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20
作者 郑祖艳 刘天颖 +1 位作者 朱久宇 苗永新 《针灸临床杂志》 2018年第2期46-48,共3页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配合呼吸补泻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完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头穴丛刺配合呼吸补泻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取穴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配合呼吸补泻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完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头穴丛刺配合呼吸补泻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取穴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并参照HAMA评定总体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治疗组治疗结束后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结束后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穴丛刺配合呼吸补泻法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相对常规针刺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穴丛刺 呼吸补泻 广泛性焦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