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基质和促根剂对灰木莲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 被引量:39
1
作者 赵翔 李清莹 +2 位作者 姜清彬 仲崇禄 张捷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30,共8页
【目的】灰木莲在我国自然状态下只开花很难结实,即使少量结实,种实畸形,芽苗质量较差,而引进的种子品质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树种人工资源的培育和开发利用。用不同促根剂处理灰木莲嫩枝插穗扦插于不同基质,初步筛选合适的生... 【目的】灰木莲在我国自然状态下只开花很难结实,即使少量结实,种实畸形,芽苗质量较差,而引进的种子品质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树种人工资源的培育和开发利用。用不同促根剂处理灰木莲嫩枝插穗扦插于不同基质,初步筛选合适的生根基质,以及适宜的促根剂种类、浓度及处理时间。【方法】以灰木莲当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剪取中上部枝条做插穗,长8~10 cm,去除顶芽,每个插穗保留上部3个叶片,每片叶保留约1/4,用ABT-1号生根粉1 000 mg/L溶液处理插穗10 s,分别扦插于泥炭、蛭石、珍珠岩、黄泥土、河沙基质,以及V(珍珠岩)∶V(蛭石)=1∶1、V(珍珠岩)∶V(泥炭)=1∶1、V(珍珠岩)∶V(泥炭)=3∶1、V(泥炭)∶V(蛭石)=1∶1、V(泥炭)∶V(蛭石)=3∶1等5种复合基质,共10种基质,研究不同类型基质对插穗生根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选用ABT-1号、IBA和IAA 3种促根剂,每种促根剂设计500、1 000、1 500 mg/L 3个质量浓度梯度,处理时间为10 s、1 min、30 min,扦插在V(泥炭)∶V(蛭石)=3∶1的复合基质中,研究促根剂种类、质量浓度和处理时间对灰木莲嫩枝插穗生根的影响。扦插完成后,抽样观测插穗切口及形态变化,统计愈伤组织产生的时间、插穗开始生根及大量生根的时间;4个月后进行移栽并同时调查统计生根率、生根数量、平均根长、最长根长,并结合根系效果指数法对生根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灰木莲插穗的生根过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①0~15 d,切口愈合,诱导及生成愈伤组织;②≥15~40 d,愈伤组织逐渐增多;③≥40~60 d,不定根从皮部或愈伤处生出;④60 d以后,不定根大量增多。插穗生根类型以皮部生根型为主,兼具愈伤组织生根型和混合生根型(即愈伤组织部位和皮部均有不定根生成)。以V(泥炭)∶V(蛭石)=3∶1为最佳生根基质,插穗生根率为47.92%,生根数量为8.03,根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木莲 扦插 基质 促根剂 生根效果
原文传递
灰木莲种源幼苗叶片性状表型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文珊娜 仲崇禄 +3 位作者 姜清彬 陈羽 张勇 李清莹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88-297,共10页
以越南收集的12个灰木莲(Manglietia conifera Dandy)种源为材料,对叶片形态性状(叶长、叶宽、叶面积、叶周长、长宽比、叶柄)以及微形态特征(气孔器密度、气孔器长、气孔器宽、气孔器面积、长宽比)进行测定,采用方差分析、变异系数、... 以越南收集的12个灰木莲(Manglietia conifera Dandy)种源为材料,对叶片形态性状(叶长、叶宽、叶面积、叶周长、长宽比、叶柄)以及微形态特征(气孔器密度、气孔器长、气孔器宽、气孔器面积、长宽比)进行测定,采用方差分析、变异系数、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灰木莲不同种源间的叶表型性状存在显著差异;种源中,LC2的叶形态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大(22.09%),TQ2的变异系数最小(12.76%);叶表型性状中,叶面积的变异系数最大(28.60%),气孔器宽的变异系数最小(5.19%);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叶表型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而地理因素中经度与叶周长显著相关,经纬度与叶长宽比呈显著相关,海拔与叶表型性状间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9.29%,基本代表原始性状的全部信息。灰木莲12个种源经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5阈值处可分为4类。灰木莲种源间的叶表型性状存在着丰富的变异,纬度对灰木莲叶形态特征有明显影响,灰木莲种源间和性状间的变异程度存在着差异,本研究为灰木莲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木莲 种源 叶片 表型性状 气孔器
下载PDF
灰木莲开花结实生物学观察 被引量:14
3
作者 姜清彬 文珊娜 +3 位作者 仲崇禄 陈羽 黄军雄 冯才丽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229-2233,共5页
为探讨我国引种栽培的灰木莲能开花但不能正常结实的原因,本文对6年生灰木莲种源家系试验林进行了开花结实生物学观察和人工授粉试验。结果表明:灰木莲能够正常开花,花期形态结构和发育正常,花期主要集中在4月。自然状态下少量能够结实... 为探讨我国引种栽培的灰木莲能开花但不能正常结实的原因,本文对6年生灰木莲种源家系试验林进行了开花结实生物学观察和人工授粉试验。结果表明:灰木莲能够正常开花,花期形态结构和发育正常,花期主要集中在4月。自然状态下少量能够结实,但果实为畸形,并且种子具有发芽力,种子偏小且发芽率较低。通过人工授粉试验,异花异株和异花同株授粉结实率(50.0%和44.4%)和果实平均种子数(14.2和11.4粒)远高于自交授粉(11.1%、3.5粒)。灰木莲人工授粉后能够结实并获得较理想的成熟果实,果实饱满程度不一,种子颗粒比自然结实的大且发芽率高,出苗质量好,均优于自然结实种子。灰木莲不能正常结实的原因,不是我国华南地区相比越南等地存在热量及积温不够;而弄清虫媒传粉途径的障碍是解决灰木莲花朵能够获得自然结实的原因。本文分析并提出了继续开展灰木莲开花结实生物学研究的思考和建议,为今后开展灰木莲研究及促进灰木莲结实技术及应用奠定重要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木莲 开花 结实 人工授粉
下载PDF
杉木灰木莲混交林生长情况及土壤理化性质 被引量:11
4
作者 方碧江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6-52,共7页
为探讨杉木灰木莲混交林的可行性以及树种混交比例对林木生长情况和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不同混交比例的M1(85%杉木15%灰木莲)、M2(70%杉木30%灰木莲)、M3(50%杉木50%灰木莲)及CK(100%杉木)4种林分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林分生... 为探讨杉木灰木莲混交林的可行性以及树种混交比例对林木生长情况和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不同混交比例的M1(85%杉木15%灰木莲)、M2(70%杉木30%灰木莲)、M3(50%杉木50%灰木莲)及CK(100%杉木)4种林分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林分生长情况及土壤理化性质,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对不同参试林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林分中灰木莲保存率均在85.48%以上,杉木保存率均在80.61%以上,各林分保存情况均较好。4种林分中,M1和M2林分林木生长情况较好,其灰木莲胸径、立木材积,杉木树高、胸径、立木材积均显著大于其他林分,林分总蓄积量显著大于杉木纯林,比杉木纯林分别提高110.42%和171.45%。M2和M3林分林地土壤理化性质表现较优,其土壤持水能力、孔隙度、土壤容重、土壤养分含量等指标均优于其他林分。对林分生长情况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综合评价,参试林分中整体表现最好的是M2林分,即70%杉木30%灰木莲混交林,表现出明显地促进林木生长、提升林分蓄积量、改善土壤质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交林 杉木 灰木莲 生长情况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闽南地区8年生灰木莲家系评价与选择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清根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0-416,共7页
以闽南地区8年生灰木莲(越南引进)44个家系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家系间的生长和形质性状差异,并采用灰色关联度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试验林平均树高为8.85 m、平均胸径为14.74 cm、平均单株材积为0.096 m^(3)、平均枝下高为3.... 以闽南地区8年生灰木莲(越南引进)44个家系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家系间的生长和形质性状差异,并采用灰色关联度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试验林平均树高为8.85 m、平均胸径为14.74 cm、平均单株材积为0.096 m^(3)、平均枝下高为3.55 m、平均保存率为69.99%,主干通直度、主干分叉性、侧枝粗细、侧枝密度和侧枝角度平均得分分别为5.15、5.17、3.17、2.32和1.75,生长正常,在闽南地区均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和速生性。各家系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枝下高、主干通直度、侧枝(粗细、密度、角度)和保存率差异显著(P<0.05),而家系间主干分叉性的差异不显著,单株材积变异系数最大,为66.67%;树高与枝下高相关系数最大,为0.850,这有利于选育优良家系、遗传改良及种质创新。用灰色关联度法进行综合评价,得分较高的为18、43、47、24、14、39、12、25和9号家系;其中18号家系表现最佳,其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最大,分别为11.45 m、18.80 cm和0.164 m~3,比群体平均值高29.4%、27.5%和70.8%。研究结果可为闽南地区灰木莲遗传改良及营造优质高效灰木莲人工林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木莲 家系 生长性状 形质性状 评价与选择 闽南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