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脉血康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术后凝血功能、血管内皮损伤及血清炎性相关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6
1
作者 桂树华 胡玲玲 +4 位作者 王挺刚 顾俊泉 李超生 殷晓菁 孔亮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05-1108,共4页
目的:研究脉血康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术后凝血功能、血管内皮损伤及血清炎性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6年2月于本院行选择性动脉溶栓术的11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61例,... 目的:研究脉血康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术后凝血功能、血管内皮损伤及血清炎性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6年2月于本院行选择性动脉溶栓术的11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脉血康胶囊,2组治疗3个月分别检测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血管内皮损伤指标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80%)显著高于对照组(70.69%)。治疗前,2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和指标(PT、TT、APTT、FIB)、血管内皮损伤(ET-1、TXB_2、NO)及血清炎性因子(IL-6、TNF-α、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的PT、TT、APTT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升高,而FIB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变化,其中观察组的PT、TT均显著高于同期的对照组,对照组的PT、TT、APTT和FIB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变化,观察组的ET-1和TXB_2较治疗前显著降低,NO较治疗前升高且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对照组的ET-1、TXB_2、NO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变化。,观察组的IL-6、TNF-α、CRP较治疗前显著减低且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IL-6、TNF-α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结论:脉血康胶囊对脑梗死患者起到良好的疗效,可有效恢复患者术后凝血功能、血管内皮损伤,有效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术后的辅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血康胶囊 急性脑梗死 凝血功能 血管内皮损伤 血清炎性因子
下载PDF
脉血康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术后凝血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俞迪红 赖春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988-2990,共3页
目的:探讨脉血康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术后凝血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分析2010年6月—2014年11月收治的124例发病时间在4.5~6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溶栓术后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治疗方法分为脉血康胶囊治疗(... 目的:探讨脉血康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术后凝血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分析2010年6月—2014年11月收治的124例发病时间在4.5~6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溶栓术后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治疗方法分为脉血康胶囊治疗(观察组)和普通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和凝血功能差异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由治疗前的(26.74±2.85)降低为治疗后的(8.64±2.03);对照组由治疗前的(26.03±2.30)降低为治疗后的(16.39±3.20),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情况,治疗前观察组PT、TT、APTT、FIB各项指标分别为(10.13±2.01)s、(10.52±2.29)s、(32.47±5.27)s、(2.71±3.92)g/L,治疗后PT、TT、APTT、FIB各项指标分别为(13.83±2.64)s、(13.52±2.27)s、(38.68±5.86)s、(2.66±0.88)g/L;对照组治疗前PT、TT、APTT、FIB各项指标分别为(10.28±2.64)s、(10.37±2.44)s、(33.54±5.43)s、(2.78±4.72)g/L,治疗后PT、TT、APTT、FIB各项指标分别为(12.14±2.02)s、(10.19±2.46)s、(35.06±5.38)s、(2.88±0.72)g/L,治疗前两组凝血情况PT、TT、APTT、FIB各项指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血康胶囊可以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术后的神经功能和凝血功能,改善脑组织供血情况,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方案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血康胶囊 急性脑梗死 动脉溶栓术 凝血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