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满族共同体起源考 被引量:3
1
作者 刘佳男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33-35,共3页
满族的先世可以追溯到周代的肃慎,汉代的挹娄,南北朝的勿吉,隋唐时的靺鞨,金代以后的女真,明代的女真人后来发展成今天的满族,但他们都只是满族的族源,他们是在中国历史上存在过的不同民族,今天的满族共同体正式形成于1635年。
关键词 族源 满族共同体 满族形成
下载PDF
“在旗”的部族:索伦部与满洲八旗的融合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典蓉 张蕊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49-59,共11页
清朝的索伦部族属于"满洲共同体"的外围,然而基于清廷的军事需要,导致索伦在整个清代的发展与变迁,经常是和所谓的"满洲精神"联结在一起的。这篇文章想要探讨的就是,除了军功之外,索伦部族还凭借什么样的途径融入... 清朝的索伦部族属于"满洲共同体"的外围,然而基于清廷的军事需要,导致索伦在整个清代的发展与变迁,经常是和所谓的"满洲精神"联结在一起的。这篇文章想要探讨的就是,除了军功之外,索伦部族还凭借什么样的途径融入满洲旗分,又对满洲八旗产生了什么样的涵化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伦部 满洲共同体
下载PDF
氏族门阀政治与清代满汉关系——以《满洲认同“法典”与部族双重构建》的学术贡献为中心
3
作者 鱼宏亮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8-103,共6页
有清一代制度文物,大多延续明朝,又结合清朝实际情况多有损益,所谓参汉酌金。其中"满汉分治"为其官僚制度和社会等级中最显著的特色。近百年来中外学界对清朝的满汉关系问题论述甚丰,但在制度文化的本质特征等重要方面尚未达... 有清一代制度文物,大多延续明朝,又结合清朝实际情况多有损益,所谓参汉酌金。其中"满汉分治"为其官僚制度和社会等级中最显著的特色。近百年来中外学界对清朝的满汉关系问题论述甚丰,但在制度文化的本质特征等重要方面尚未达成共识。徐凯教授《满洲认同"法典"与部族双重构建——十六世纪以来满洲民族的历史嬗变》一书,从满洲共同体的成员构成、满洲氏族的构建与功能、氏族门阀的形成与其政治地位、清代祖宗之法的内容等方面,对以八旗制度为中心的满洲制度作了深入本质的揭示。学界得以借助中古氏族门阀政治的角度重新认识"但问旗民、不分满汉"的清代满汉关系并对清代政治文化有一全新理解。所谓"满汉分治",并非满族与汉族之间的分野,而是以包括汉族、蒙古等民族在内的军功贵族集团与平民社会的区别。从民族关系来解读满汉关系,根本偏离了历史事实,带有现代政治意识形态偏见的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洲共同体 氏族门阀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满汉关系
下载PDF
清代东北满洲共同体的构成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19年第2期133-145,251,共14页
满洲共同体产生以来,不断纳入周边民族及族群,入关后,尤其是关内汉人进入八旗,成为满洲共同体的一部分。东北地方是满洲共同体的发源地,历代皇帝非常重视东北地方,入关后清朝皇帝将盛京作为帝国的陪都,东北成为满洲共同体的中心之一。因... 满洲共同体产生以来,不断纳入周边民族及族群,入关后,尤其是关内汉人进入八旗,成为满洲共同体的一部分。东北地方是满洲共同体的发源地,历代皇帝非常重视东北地方,入关后清朝皇帝将盛京作为帝国的陪都,东北成为满洲共同体的中心之一。因此,入关以来,清代东北满洲共同体如何构成,是八旗社会整体认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文章利用东北所藏满族家谱,探索个别满族宗族事例,研究清代东北满洲共同体的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洲共同体 东北 八旗 招民政策 满族家谱
原文传递
满语文保护抢救综述与满语文实验社区建构 被引量:2
5
作者 曹萌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0-74,共5页
中国1 000多万满族人口只有为数不多的人能够通晓满语文研究档案、粗通满文、能够说简单满语;中国现存大约280万件用满族文字记录的文献档案资料还没有翻译。满族语言文字正面临灭绝,急需保护抢救。国家和高等学校从1961年开始保护抢救... 中国1 000多万满族人口只有为数不多的人能够通晓满语文研究档案、粗通满文、能够说简单满语;中国现存大约280万件用满族文字记录的文献档案资料还没有翻译。满族语言文字正面临灭绝,急需保护抢救。国家和高等学校从1961年开始保护抢救满语文,采取了多种类型的满语文人才培养措施,但对于满语文的濒危仍是杯水车薪。满语文的保护抢救应实施构建实验社区策略,即政府在满族人口聚居区指定并支持一所或几所高校设置专门院系进行满语文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同时在辽宁省东部满族聚居区建立"国际满语文实验社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语文 保护抢救 实验社区
原文传递
当代满族小说中的民俗文化书写——从老舍《正红旗下》到朱春雨《血菩提》
6
作者 王雅凤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23-29,共7页
民俗文化是民族性格的外在体现,也是民族认同内在凝聚力的社会存在。当代满族小说对满族民俗文化有着细致的书写,老舍《正红旗下》和朱春雨《血菩提》作为当代满族小说中的代表作品,通过对满族日常生活、社会礼仪和民间信仰等方面习俗... 民俗文化是民族性格的外在体现,也是民族认同内在凝聚力的社会存在。当代满族小说对满族民俗文化有着细致的书写,老舍《正红旗下》和朱春雨《血菩提》作为当代满族小说中的代表作品,通过对满族日常生活、社会礼仪和民间信仰等方面习俗的描摹,揭示了满族族群好勇尚武、重情重义、懦弱闲散的民族性格,展现了满族民俗文化自身的传承并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历史。民俗文化对构建民族共同体的想象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族小说 民俗文化 民族性格 民族认同 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文化的互动与融合:清代鄂尔泰满译《孟子》的历史价值
7
作者 石嵩 杜萌 《民族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8,122,共9页
乾隆皇帝曾下令鄂尔泰重厘满文“四书”,也由此产生了清代流传最广、影响范围最大的《御制翻译四书》。这一行为无论对官学教育还是民间翻刻传播,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扩大了满汉合璧《孟子》的传播范围,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化交... 乾隆皇帝曾下令鄂尔泰重厘满文“四书”,也由此产生了清代流传最广、影响范围最大的《御制翻译四书》。这一行为无论对官学教育还是民间翻刻传播,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扩大了满汉合璧《孟子》的传播范围,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化交流与民间学术活动的发展,进一步巩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础。在此版本中,鄂尔泰选取“sukdun”一词来对应“气”的概念,该词意涵丰富的特点符合《孟子》中“气”难以言说、具有多重复杂意蕴的特性。此外,“sukdun”一词的概念贯通了精神与物质的世界,呼应了“气”的概念在先秦之后的不断发展。乾隆皇帝的“语气”说和鄂尔泰“气味”论的文学创作理念拓展了“气”的理论视野,同时也为满汉文化的互动提供了新的思考空间。这种文化互动与融合展示了中华民族在融合中的成长,并体现了其在多元文化交流中的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泰 满文 “气” “四书”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清代藏文文献中“汉藏满蒙”民族共同体的历史书写与启示
8
作者 罗宏 孙昭亮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43,216,共11页
藏文文献对清代统一多民族王朝国家治下汉、藏、满、蒙古关系的阐述有其特殊的理解。在涉及清代政教相关内容的叙事中,藏文文献往往将“汉藏蒙”并置为一个整体,“满”常被融入汉的相关叙述之中,从而达成了“汉藏满蒙”共同体的共识。... 藏文文献对清代统一多民族王朝国家治下汉、藏、满、蒙古关系的阐述有其特殊的理解。在涉及清代政教相关内容的叙事中,藏文文献往往将“汉藏蒙”并置为一个整体,“满”常被融入汉的相关叙述之中,从而达成了“汉藏满蒙”共同体的共识。该观念的形成是元代以来藏文文献中多民族历史书写传统的延续,也是清代汉、藏、满、蒙古等各族关系发展的写照。文献作者对清朝国家和民族关系,以及藏族在多民族国家中地位等问题的现实考虑,也助推了“汉藏满蒙”民族共同体观念的形成。这一认识被藏文文献书写者所普遍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藏文文献 汉藏满蒙 民族共同体
原文传递
满族医药文化、文物体现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
9
作者 金宇昕 曲墨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5期87-90,共4页
满族历史悠久,起源东北地区,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生活方式多以渔猎、游牧和农耕为主。满族的医药文化是在满族人民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其形成的过程不仅促进了满族自身文化的发展,也吸收了中原汉族、蒙古族等医学文化和技法... 满族历史悠久,起源东北地区,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生活方式多以渔猎、游牧和农耕为主。满族的医药文化是在满族人民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其形成的过程不仅促进了满族自身文化的发展,也吸收了中原汉族、蒙古族等医学文化和技法,充分体现出与各民族的交融汇通。该文主要以东北地区满族医药文物为研究对象,以长春中医药大学博物馆为依托,以历史文献、已发表著作和论文等资料为研究基础,梳理满族医学发展历程,探讨满族医药文化的内涵、特点,以及东北地区满族医药文物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关联。满族的医药文物,如药具、药材、医书等,都是医药历史发展过程的见证,这些文物不仅反映了满族人民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利用,也体现了他们在医药领域的智慧和创造力,更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特征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族 文化 医药文化 医药文物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满族家谱文学化叙事
10
作者 齐海英 胥乃丹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31,153,共11页
家谱既是家族历史的实录,又是民族文化的特殊载体。满族家谱在主流性的历史叙事中所融入的文学化叙事内容,包涵着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契合的历史意蕴。通过文献研究法,从民族与国家一体、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文化认同等方面探究满族... 家谱既是家族历史的实录,又是民族文化的特殊载体。满族家谱在主流性的历史叙事中所融入的文学化叙事内容,包涵着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契合的历史意蕴。通过文献研究法,从民族与国家一体、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文化认同等方面探究满族家谱文学化叙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这对于满族家谱历史文化资源应用于当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活动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族家谱 文学化叙事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清代满语文的使用发展与满汉文化交融
11
作者 魏巧燕 《满语研究》 2024年第1期17-24,共8页
满语在清代被称为“国语”“清语”,清朝统治者提出的“国语骑射”政策对满族具有重要意义。纵观有清一代,清代满语文的使用发展历经几次重大历史变革,从满文的创制到规范再到满语文使用的衰落,反映了满族在对待满语发展、运用,乃至满... 满语在清代被称为“国语”“清语”,清朝统治者提出的“国语骑射”政策对满族具有重要意义。纵观有清一代,清代满语文的使用发展历经几次重大历史变革,从满文的创制到规范再到满语文使用的衰落,反映了满族在对待满语发展、运用,乃至满语语言体系的基本看法,而满语满文的濒危推动满族融入中华民族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满语文 语言态度 满汉文化
下载PDF
满蒙联姻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巩固 被引量:1
12
作者 崔明德 崔红霞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63-79,共17页
满蒙联姻是清朝的一项基本国策,标志着中国和亲政策的成熟。清朝各个时期的满蒙联姻都有明确动机、鲜明特点、突出作用和深刻影响。满蒙联姻促进了满蒙双方政治上的互信、经济上的交往、文化上的交流、血脉上的交融,使满蒙双方强化了休... 满蒙联姻是清朝的一项基本国策,标志着中国和亲政策的成熟。清朝各个时期的满蒙联姻都有明确动机、鲜明特点、突出作用和深刻影响。满蒙联姻促进了满蒙双方政治上的互信、经济上的交往、文化上的交流、血脉上的交融,使满蒙双方强化了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蒙联姻 和亲 民族关系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满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兰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9-18,共10页
满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来源广泛、功能多样,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重要的价值。从体育维度看,满族传统体育有利于强健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的身体素质;从社会维度看,有利于促进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从国家维度看,有利于构建中华民... 满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来源广泛、功能多样,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重要的价值。从体育维度看,满族传统体育有利于强健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的身体素质;从社会维度看,有利于促进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从国家维度看,有利于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三位一体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了更好地发挥满族传统体育的功能和价值,需要将其重归生活化,强健体魄;进行多种形式的传播,加强各民族互动;讲好中国故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只有充分发挥满族传统体育的三维功能,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使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族传统体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价值意蕴 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满族“三仙女”始祖神话新探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帅 《满语研究》 2022年第1期76-82,共7页
清王朝建立后,不断地从“天命所归”的角度增补、修订“三仙女”神话,证明其取代明朝的合法性,使其由部族神话逐渐发展为国家神话。皇太极接受并改变“三仙女”神话,使其成为部族神话,以便于打造新的满族民族共同体。全国版图奠定之后,... 清王朝建立后,不断地从“天命所归”的角度增补、修订“三仙女”神话,证明其取代明朝的合法性,使其由部族神话逐渐发展为国家神话。皇太极接受并改变“三仙女”神话,使其成为部族神话,以便于打造新的满族民族共同体。全国版图奠定之后,随着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以乾隆皇帝为代表的统治者又将“三仙女”神话视为民族集体意识的载体,赋予其中华民族共同体神话的属性。在此视域下,满族“三仙女”始祖神话文本呈现出新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仙女”神话 满族 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和而不同:明清时期青州满回汉多元民族文化社区的建立
15
作者 陈静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72-78,共7页
位列《禹贡》古代九州之一的青州,在明清时期成为山东省管辖的青州府。明清两朝,一支回族群体在青州府治南阳城东关修建了圩子城,并长期在此聚居、经商,而随着回族进士的出现,该族群在青州的社会地位不断提升。雍正时期,一座旗城建成于... 位列《禹贡》古代九州之一的青州,在明清时期成为山东省管辖的青州府。明清两朝,一支回族群体在青州府治南阳城东关修建了圩子城,并长期在此聚居、经商,而随着回族进士的出现,该族群在青州的社会地位不断提升。雍正时期,一座旗城建成于南阳城以北五华里处,成为八旗满洲兵在青州的驻防城。由此,青州形成了满回汉三族共居的格局。但因回族和八旗满洲兵丁独特的生活习俗与宗教信仰以及清朝的种族隔离政策,共居的三个族群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生活方式和信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青州 满族 回族 汉族 多元民族文化社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