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满通古斯语族语言文字研究70年 被引量:2
1
作者 朝克 《满语研究》 2019年第2期26-30,共5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满通古斯语言文字研究研究事业经历了从局部到全面,从语料搜集到理论探讨的发展历程。70年以来的中国满通古斯语言文字研究可分为1949年到1978年、1978年到2011年、2011念到2019年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而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满通古斯语言文字研究研究事业经历了从局部到全面,从语料搜集到理论探讨的发展历程。70年以来的中国满通古斯语言文字研究可分为1949年到1978年、1978年到2011年、2011念到2019年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而满通古斯语言文字研究获得的辉煌成绩可为中国濒危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与传承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通古斯语族语言 满文 锡伯文
下载PDF
老满文改革的初始时间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虹 《满语研究》 2006年第2期28-31,共4页
满语文被清代统治者尊崇为“国语”、“国书”。作为清王朝官方使用的语言文字,满语文曾经享有极高的显赫地位并发挥过重要作用。满文从创制、改革、完善、衰落史实经研究考证基本清晰,只是关于老满文改革的初始时间学界尚有不同说法,... 满语文被清代统治者尊崇为“国语”、“国书”。作为清王朝官方使用的语言文字,满语文曾经享有极高的显赫地位并发挥过重要作用。满文从创制、改革、完善、衰落史实经研究考证基本清晰,只是关于老满文改革的初始时间学界尚有不同说法,本文对此进行辨析,确认巴克什达海于天命年间开始着手改革老满文,天聪六年完成并加以推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文 创制 改革 达海
下载PDF
满文—谚文文献 被引量:1
3
作者 江桥 《满语研究》 2006年第2期36-40,共5页
朝鲜时代该地形成了一些满文—谚文文献,其中有翻译作品,如《小儿论》、《八岁儿》等,满文—谚文合璧,标音释义;又有满文、谚文、汉文三种文字符号交叉互鉴的《汉清文鉴》,为满语文和满文文献的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 满文 谚文 古文献
下载PDF
清朝前期票拟制度雏形考略
4
作者 庄声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 2019年第1期112-126,共15页
清朝太宗皇太极执政时期日理万机,便委任诸王贝勒处理日常政务,军政要务则转交与汗处理,这可视为票拟制度产生的雏形。多尔衮曾经深受皇太极的器重,作为摄政王掌权之后,各诸王贝勒随即被多尔衮剥夺了太宗时期赋予的参政权,而此时内院汉... 清朝太宗皇太极执政时期日理万机,便委任诸王贝勒处理日常政务,军政要务则转交与汗处理,这可视为票拟制度产生的雏形。多尔衮曾经深受皇太极的器重,作为摄政王掌权之后,各诸王贝勒随即被多尔衮剥夺了太宗时期赋予的参政权,而此时内院汉大臣建言继续使用明朝的票拟制度。顺治皇帝亲政后,对传统的明朝文书处理制度的理念深表兴趣,而为新政权导入新体制的建言者以明朝旧臣颇多。清朝当权者并未全盘接受他们的建议,在新体制中的政治文化理念,多少也保留了一些满洲传统的文化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文 皇太极 票拟 摄政王 内阁
下载PDF
康熙二十九年盛京包衣粮庄比丁册(二)
5
作者 程大鲲 孙建冰 《满语研究》 2006年第2期41-48,共8页
盛京上三旗包衣(即盛京内务府)粮庄初设于顺治初年,为清朝皇室庄园。清朝对包衣三旗下人的人身控制非常严格,规定他们离开居住地都要向该管官请假,并规定每三年清查一次人口,称做比丁。盛京上三旗包衣粮庄比丁档册详细记载着盛京内务府... 盛京上三旗包衣(即盛京内务府)粮庄初设于顺治初年,为清朝皇室庄园。清朝对包衣三旗下人的人身控制非常严格,规定他们离开居住地都要向该管官请假,并规定每三年清查一次人口,称做比丁。盛京上三旗包衣粮庄比丁档册详细记载着盛京内务府三旗管领下人丁的家庭人口状况,包括其本人及子女的身份、名字、属相、年岁等信息,是研究清代人口问题珍贵的第一手材料,也是满族语言文化研究的珍贵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京 内务府 满文 档案 人口
下载PDF
康熙二十九年盛京包衣粮庄比丁册(一)
6
作者 程大鲲 孙建冰 《满语研究》 2006年第1期75-80,共6页
盛京上三旗包衣(即盛京内务府)粮庄初设于顺治初年,为清朝皇室庄园。清朝对包衣三旗下人的人身控制非常严格,规定他们离开居住地都要向该管官请假,并规定每三年清查一次人口,称做比丁。盛京上三旗包衣粮庄比丁档册详细记载着盛京内务府... 盛京上三旗包衣(即盛京内务府)粮庄初设于顺治初年,为清朝皇室庄园。清朝对包衣三旗下人的人身控制非常严格,规定他们离开居住地都要向该管官请假,并规定每三年清查一次人口,称做比丁。盛京上三旗包衣粮庄比丁档册详细记载着盛京内务府三旗管领下人丁的三代人口,包括身份、名字,以及其父、祖的身份、名字等信息,是研究清朝人口问题珍贵的第一手材料,同时也是满族语言文化研究的珍贵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京 内务府 满文 档案 人口
下载PDF
康熙二十九年盛京包衣粮庄比丁册(三)
7
作者 程大鲲 孙建冰 《满语研究》 2007年第1期37-41,共5页
盛京上三旗包衣(即盛京内务府)粮庄初设于顺治初年,为清朝皇室庄园。清朝对包衣三旗下人的人身控制非常严格,规定他们离开居住地都要向该管官请假,并规定每三年清查一次人口,称做比丁。盛京上三旗包衣粮庄比丁档册详细记载着盛京内务府... 盛京上三旗包衣(即盛京内务府)粮庄初设于顺治初年,为清朝皇室庄园。清朝对包衣三旗下人的人身控制非常严格,规定他们离开居住地都要向该管官请假,并规定每三年清查一次人口,称做比丁。盛京上三旗包衣粮庄比丁档册详细记载着盛京内务府三旗管领下粮庄人丁的家庭人口状况,包括其本人及子女的身份、名字、属相、年岁等信息,是研究清代人口问题珍贵的第一手材料,同时也是满族语言文化研究的珍贵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京 内务府 满文 档案 人口
下载PDF
老满文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赵志强 《满语研究》 2003年第2期31-38,共8页
《无圈点字书》中有许多似是而非的东西,使老满文的辩识成为一件不容易的事。老满文借用蒙古文字母拼写女真语,在个别书写形式上亦受到其影响。本文结合实例,对老满文元音、辅音的书写形式及用法进行了具体分析探索。
关键词 蒙古文 老满文 元音 辅音
下载PDF
达斡尔族满语书面文学述论
9
作者 吴刚 《满语研究》 2017年第1期98-103,共6页
达斡尔族满语书面文学是指达斡尔人用满文满语创作的作品,不同于用满文拼写达斡尔语进行创作的文学作品。达斡尔族满语书面文学历经17—18世纪萌芽、19世纪兴盛、20世纪衰落的发展过程,而敖拉·昌兴、顿吉纳、胡格金台等人的作品具... 达斡尔族满语书面文学是指达斡尔人用满文满语创作的作品,不同于用满文拼写达斡尔语进行创作的文学作品。达斡尔族满语书面文学历经17—18世纪萌芽、19世纪兴盛、20世纪衰落的发展过程,而敖拉·昌兴、顿吉纳、胡格金台等人的作品具有重要地位。达斡尔族满语书面文学促进了达斡尔族母语书面文学和达斡尔族汉语书面文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斡尔族 满语书面文学 达斡尔语书面文学
下载PDF
《圆音正考》与《音韵逢源》所记尖团音分合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杨亦鸣 王为民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1-136,共6页
本文分析《圆音正考》与《音韵逢源》所记尖团音的满语译音,认为《音韵逢源》所记的尖团音的分合现象与《圆音正考》所记一致。《圆音正考》与《音韵逢源》用精组细音[t]、[t]、[]和见晓组细音[k]、[k']、[x]的对立模式人为区分尖... 本文分析《圆音正考》与《音韵逢源》所记尖团音的满语译音,认为《音韵逢源》所记的尖团音的分合现象与《圆音正考》所记一致。《圆音正考》与《音韵逢源》用精组细音[t]、[t]、[]和见晓组细音[k]、[k']、[x]的对立模式人为区分尖团音是为了解决满汉译音中的国名、地名、人名的还原问题。《圆音正考》时代汉语北京音系中尖团音已经合流为舌面音[t]、[t]、[]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音正考》 《音韵逢源》 尖团音 满语 译音 分合现象 精组细音 见晓组细音 国名 地名 人名 古代汉语 北京音系
原文传递
抚顺地区满文碑刻的调查、整理与研究
11
作者 李宇彤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31-37,共7页
以满文碑刻为研究对象,进行田野考察,对搜集到的碑刻资料进行整理研究。按碑刻撰写内容分类:主要有人物传记碑、纪事碑、纪功碑、实用性碑刻。按碑刻存佚情况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抚顺地区现存满文碑刻,除已经被相关部门登记保存的碑刻外,... 以满文碑刻为研究对象,进行田野考察,对搜集到的碑刻资料进行整理研究。按碑刻撰写内容分类:主要有人物传记碑、纪事碑、纪功碑、实用性碑刻。按碑刻存佚情况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抚顺地区现存满文碑刻,除已经被相关部门登记保存的碑刻外,有新发现或未进行测量研究过的六通满文碑刻,这是本次搜集满文碑刻的重要发现成果。对这类满文碑刻,从形制、体量、文字分布、纹饰等情况进行梳理和汇总,同时结合方志、宗谱、目录、相关著作等对碑刻内容、碑主、归属进行认定。第二类为抚顺地区已经散佚的满文碑刻,通过相关文献钩沉采集,对碑体已经不存的满文碑刻进行著录,进一步丰富完善抚顺地区满文碑刻的相关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顺地区 满文 碑刻 调查
下载PDF
《闲窗录梦》作者考 被引量:3
12
作者 关康 《满语研究》 2010年第1期72-80,共9页
《闲窗录梦》是一部道光年间的满文日记。该日记因详细记载了清中叶北京社会经济、满汉关系、京旗生活而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对其作者的身份、家境等问题进行考证,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这部满文日记的形成背景和内容,拓展相关研究工作。
关键词 《闲窗录梦》 穆齐贤 松筠 日记 满文
下载PDF
移动终端满文输入的实现 被引量:1
13
作者 魏巍 郭晨 赵晶莹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3-117,共5页
为更好地整理、挖掘、保护和利用大量的满文历史资料,方便人们使用移动终端设备进行满文交流,实现了基于OpenType字库和Unicode编码的满文罗马转写输入法.根据满族文字特点,在移动终端上设计满文输入的软、硬键盘两种布局,提出一键多符... 为更好地整理、挖掘、保护和利用大量的满文历史资料,方便人们使用移动终端设备进行满文交流,实现了基于OpenType字库和Unicode编码的满文罗马转写输入法.根据满族文字特点,在移动终端上设计满文输入的软、硬键盘两种布局,提出一键多符和两键确定输入的硬键盘满文输入法,并给出满文输入信息处理和正确显示的关键流程.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输入和显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文 输入法 罗马转写 UNICODE OPENTYPE 键盘布局
原文传递
四库本《续资治通鉴长编》对西夏人名的改译
14
作者 聂鸿音 《满语研究》 CSSCI 2023年第1期80-85,共6页
清代四库馆臣曾经大幅度改译《续资治通鉴长编》里的音译词,其中,改动西夏人名主要比附藏文,个别词比附蒙古文和梵文.改译后的人名读音大致符合藏文词的书面形式,但语义多属无稽.校改者缺乏对宋代汉语方言的认知,仅用当时的官话来理解... 清代四库馆臣曾经大幅度改译《续资治通鉴长编》里的音译词,其中,改动西夏人名主要比附藏文,个别词比附蒙古文和梵文.改译后的人名读音大致符合藏文词的书面形式,但语义多属无稽.校改者缺乏对宋代汉语方言的认知,仅用当时的官话来理解古书的译音字,终致滥用语音通转.校改者实际上并不会说藏语,除了藏文音节起首的复辅音声母外,他们只是套用满文的拼读法来理解和音译藏文的元音和辅音韵尾,导致校改后的词音有别于实际的口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 校勘 党项语 藏文 满文
下载PDF
清代满语文在达斡尔社会的传播进程探析
15
作者 金鑫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4-62,共9页
早在与后金(清)政权建立贡市关系之初,达斡尔氏族显贵即开始学说满语。康熙初布特哈打牲部落组建,通晓满语文成了达斡尔官员群体的必备技能。康熙中叶,在清廷满化政策推动下,满语文在黑龙江驻防八旗达斡尔军户中率先普及。受布特哈归隶... 早在与后金(清)政权建立贡市关系之初,达斡尔氏族显贵即开始学说满语。康熙初布特哈打牲部落组建,通晓满语文成了达斡尔官员群体的必备技能。康熙中叶,在清廷满化政策推动下,满语文在黑龙江驻防八旗达斡尔军户中率先普及。受布特哈归隶黑龙江将军,继而被改组为呼伦贝尔、布特哈八旗影响,乾隆中叶满语普及到整个达斡尔族。晚清满语文在全国式微,但在达斡尔社会却依旧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满语 满文 达斡尔 传播
原文传递
文献足征:以康熙朝满文本《起居注册》为中心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庄吉发 《满语研究》 CSSCI 2013年第1期5-21,共17页
康熙朝满文本《起居注册》与康熙朝《宫中档》同为原始史料,史料价值远远高于《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康熙朝满文本《起居注册》与雍正年间编撰的《圣祖庭训格言》部分内容相近,个别词语的运用有所差异。康熙朝满文本《起居注册》是雍正... 康熙朝满文本《起居注册》与康熙朝《宫中档》同为原始史料,史料价值远远高于《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康熙朝满文本《起居注册》与雍正年间编撰的《圣祖庭训格言》部分内容相近,个别词语的运用有所差异。康熙朝满文本《起居注册》是雍正朝编撰《清圣祖仁皇帝实录》主要的史料来源,其所记录的接近口语的满语语句、简单质朴的书写形式等重要特色,与《清圣祖仁皇帝实录》或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居注册》 《清圣祖仁皇帝实录》 满文本 康熙朝
下载PDF
满译藏传《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研究
17
作者 王敌非 《黑河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111-114,共4页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一部流传极广、备受推崇的佛经。随着佛教的传播,它曾被译成多种文字。对该经满译本的研究不仅使我们了解满文佛教术语的翻译,同时也对我们熟悉清代佛教对满族文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梵文 满文 心经
下载PDF
清朝人关前文书体裁的演变
18
作者 庄声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 CSSCI 2018年第1期237-256,共20页
16世纪末,女真文字被摒弃多年之后,女真人依回鹘式蒙古文字又一次创制了新的文字——满文,由此开始用满文记录自己的历史。但是,在国际关系交往中依然使用汉文或蒙古文文书,女真文化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多元化。皇太极即位以后,... 16世纪末,女真文字被摒弃多年之后,女真人依回鹘式蒙古文字又一次创制了新的文字——满文,由此开始用满文记录自己的历史。但是,在国际关系交往中依然使用汉文或蒙古文文书,女真文化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多元化。皇太极即位以后,积极推行多元文化政策,强调文化上的平等以及对异文化的尊重。国际关系上坚持推崇多元文化政策,对外文书也逐渐趋向于文言,文辞也显得典雅流丽,由此促进了入关前辽东社会中多元文化的平等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真 满文 天聪 崇德 翻译
下载PDF
清代汉语“见”组字声母特点——从满语中的汉语借词谈起
19
作者 于慧 赵杰 《满语研究》 CSSCI 2013年第2期59-61,共3页
清代满语保存了大量的汉语团音字,这些字多以音译方式借至满语。通过对满语中汉语团音字的研究发现,清代汉语中的"见"组字的声母到了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均由舌根音腭化为舌面前音,而其腭化前的状态在满语里的汉语借词中完全保... 清代满语保存了大量的汉语团音字,这些字多以音译方式借至满语。通过对满语中汉语团音字的研究发现,清代汉语中的"见"组字的声母到了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均由舌根音腭化为舌面前音,而其腭化前的状态在满语里的汉语借词中完全保留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文 声母 汉文
下载PDF
满汉对音文献中所见18世纪北京话的语音现象——以《兼满汉语满洲套话清文启蒙》为例
20
作者 付芳 徐朝东 《满语研究》 2022年第1期33-41,共9页
满汉合璧会话教科书《兼满汉语满洲套话清文启蒙》(以下简称《满洲套话》)为舞格著于1761年,记录18世纪中叶的北京话音系。《满洲套话》含声母22个,韵母40个,声韵格局已具今北京话雏形。《满洲套话》侧重于记录北京话的口语音系统,其记... 满汉合璧会话教科书《兼满汉语满洲套话清文启蒙》(以下简称《满洲套话》)为舞格著于1761年,记录18世纪中叶的北京话音系。《满洲套话》含声母22个,韵母40个,声韵格局已具今北京话雏形。《满洲套话》侧重于记录北京话的口语音系统,其记音系统深受满文拼写规则、旗人汉语及规范语言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话 语音现象 满语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