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人机混合智能的协同作战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单时卓 裴天翼 刘泽轩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4年第5期296-301,共6页
体系作战是未来海上战争的主要模式,兵力协同是面向体系作战的具体手段;人机混合智能技术将人类智能和机器智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人类和机器各自的智能优势,以提高系统整体的性能和效率,完成对海上协同作战任务的混合决策与作战;... 体系作战是未来海上战争的主要模式,兵力协同是面向体系作战的具体手段;人机混合智能技术将人类智能和机器智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人类和机器各自的智能优势,以提高系统整体的性能和效率,完成对海上协同作战任务的混合决策与作战;文章对现有人机混合智能决策作战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论述和对比分析,并针对海战场协同作战决策系统,分析了不同模式的人机混合智能技术在海上协同作战方面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系统的人机混合智能协同作战方法,能够提高决策效率、增强态势感知能力和优化资源分配,为后续深入研究和完善海上智能协同作战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混合 协同作战 智能决策 深度学习
下载PDF
基于不同年龄段儿童认知的AIGC仿生产品形态设计研究
2
作者 李沂霖 张祥泉 《网印工业》 2024年第9期63-66,共4页
文章将仿生产品形态设计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认知进行分析,并与其进行抽象仿生产品形态理论匹配,构建一个通过引入AI生成内容(AIGC)来实现更有针对性的儿童抽象仿生产品形态设计的理论模型,进而实现AIGC辅助仿生产品形态设... 文章将仿生产品形态设计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认知进行分析,并与其进行抽象仿生产品形态理论匹配,构建一个通过引入AI生成内容(AIGC)来实现更有针对性的儿童抽象仿生产品形态设计的理论模型,进而实现AIGC辅助仿生产品形态设计,为设计师提供有效的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产品形态 AIGC 人机混合 仿生形态 儿童认知
下载PDF
湖南农业科技服务平台的设计与构建 被引量:1
3
作者 周超 金龙新 +1 位作者 于超 麻剑钧 《湖南农业科学》 2023年第10期79-82,共4页
聚焦于湖南农业科技服务平台的设计与构建,阐述分析湖南农业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构想、架构设计与功能实现。就建设构想而言,湖南农业科技服务平台以信息技术全面助力农业科技服务发展为目标,充分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流媒体、即时通... 聚焦于湖南农业科技服务平台的设计与构建,阐述分析湖南农业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构想、架构设计与功能实现。就建设构想而言,湖南农业科技服务平台以信息技术全面助力农业科技服务发展为目标,充分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流媒体、即时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采用人机混合方式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就架构设计而言,湖南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包含基础设施层、数据层、支撑层、应用层和用户层,采用扁平化设计,以服务站点为基本载体面向用户开展服务。就功能实现而言,湖南农业科技服务平台构建了视频服务支撑系统、农业物联网应用支撑系统、可视化农业支撑系统、标准化生产过程支撑系统、知识服务系统、农业资源供需发布管理系统、农事托管服务系统和站群信息管理系统来实现平台各种功能。湖南农业科技服务平台通过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方式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效能,对湖南农业科技服务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服务 服务平台 信息技术 人机混合 扁平化设计 湖南
下载PDF
基于人机混驾的道路交通量均衡配流模型
4
作者 李淑庆 石路源 毛宏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379-385,共7页
人机混驾在未来城中道路网络中将长期存在。针对人机混驾在交通量分配中表现出的不同特征,提出了人机混驾交通下的路段阻抗函数,建立了与Wardrop均衡状态等价的均衡配流模型;基于拉格朗日函数极值条件与凸函数的性质,对模型的等价性与... 人机混驾在未来城中道路网络中将长期存在。针对人机混驾在交通量分配中表现出的不同特征,提出了人机混驾交通下的路段阻抗函数,建立了与Wardrop均衡状态等价的均衡配流模型;基于拉格朗日函数极值条件与凸函数的性质,对模型的等价性与唯一性进行了验证;利用梯度下降算法给出了模型的求解步骤,采用数值仿真实验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当路网总交通量相同时,人机混驾交通量分配结果比人工驾驶更加均匀。增加路网总交通量,人工驾驶交通量的主要集中路段不会改变,而人机混驾会产生新的交通量集中路段。保持总交通量不变,增加人机混驾中无人驾驶的比例,路段无人驾驶交通量呈现高次多项式型、指数型、波动型三种不同的增长方式,路段总交通量呈平稳型、平稳-波动型、波动型3种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交通规划 均衡配流 人机混驾 交通量分配
下载PDF
人工智能2.0与教育的发展 被引量:153
5
作者 潘云鹤 《中国远程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8,44,共5页
人工智能正在从1.0走向2.0,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具体原因:一是社会产生了新的需求,二是信息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三是人工智能的基础和目标发生了变化,当然总的原因是人类社会结构从物理空间—社会空间的二元结构转变为物理空间—社会空间... 人工智能正在从1.0走向2.0,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具体原因:一是社会产生了新的需求,二是信息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三是人工智能的基础和目标发生了变化,当然总的原因是人类社会结构从物理空间—社会空间的二元结构转变为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信息空间的三元结构。人工智能2.0包括五个方面的基础研究:大数据智能;群体智能;跨媒体智能;人机混合增强智能;自主智能系统。目前人工智能2.0技术已经初露锋芒,对教育将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大数据智能将使个性化教育获得极大支持;跨媒体学习将取得很大的进展;终身学习将得到智能化的支持;数字图书馆建设将转变为智能图书馆建设;队伍组织和人才培养将成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实施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两个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2.0 大数据智能 群体智能 跨媒体智能 人机混合增强智能 自主钭能系统 个性化教育 跨媒体学习 终身学习 智能图书馆 人才培养
原文传递
地铁列车驾驶技术发展综述:从人工驾驶到智能无人驾驶 被引量:3
6
作者 赖文柱 陈德旺 +2 位作者 何振峰 邓新国 GIUSEPPE CARLO Marano 《智能科学与技术学报》 2022年第3期335-343,共9页
基于国内外地铁列车驾驶技术的发展现状,提出并阐述了地铁列车驾驶技术发展的4个阶段为人工驾驶、自动驾驶、无人驾驶、智能无人驾驶。概括了我国无人驾驶地铁列车的建设情况,针对目前基于神经网络这类机器学习方法的列车控制方法可解... 基于国内外地铁列车驾驶技术的发展现状,提出并阐述了地铁列车驾驶技术发展的4个阶段为人工驾驶、自动驾驶、无人驾驶、智能无人驾驶。概括了我国无人驾驶地铁列车的建设情况,针对目前基于神经网络这类机器学习方法的列车控制方法可解释性差的弊端,引入了深度模糊系统的概念,提出了基于人机混合智能的地铁智能无人驾驶基本框图,为将处理紧急情况的专家经验、人工智能算法和无人驾驶系统结合起来,实现智能无人驾驶提供了一种具有前景的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无人驾驶 人工智能 智能无人驾驶 人机混合智能
下载PDF
机械人在组装生产线中最佳配置的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德佳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13年第3期65-66,共2页
在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的今天,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在生产装配线上采用机械人来替代人工作业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论文阐述了如何在现有组装生产线上,合理配置机械人,以最低的成本使生产线形成人机混合配置的半自动化组装... 在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的今天,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在生产装配线上采用机械人来替代人工作业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论文阐述了如何在现有组装生产线上,合理配置机械人,以最低的成本使生产线形成人机混合配置的半自动化组装作业这一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成本 机械人 人机混合配置 生产装配线 生产成本
下载PDF
基于人机混合智能的地铁列车无人驾驶系统研究
8
作者 黄本遵 陈德旺 +2 位作者 何振峰 邓新国 GIUSEPPE CARLO Marano 《智能科学与技术学报》 2022年第4期584-591,共8页
基于国内外地铁列车驾驶技术的发展现状,阐述了地铁列车智能驾驶发展及研究的必要性。针对当前无人驾驶采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可解释性差的缺陷,引入模糊系统,提出了基于人机混合智能的地铁列车无人驾驶系统,以两种方式实现人机混合智能。... 基于国内外地铁列车驾驶技术的发展现状,阐述了地铁列车智能驾驶发展及研究的必要性。针对当前无人驾驶采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可解释性差的缺陷,引入模糊系统,提出了基于人机混合智能的地铁列车无人驾驶系统,以两种方式实现人机混合智能。探索了结合认知系统的地铁列车无人驾驶系统,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强人工智能地铁列车无人驾驶系统提供了一种面向未来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无人驾驶 人机混合智能
下载PDF
21世纪真空科学技术的展望 被引量:3
9
作者 林主税 《真空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6-100,共5页
某混沌理论学家曾说过 :“如果一只鸭在北京叫一声 ,那么在远隔数千里的地方 ,天气就会变”。正是 2 0世纪物理学家们的一声声“叫唤” ,世界上各个角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空科学是从与宇宙世界观有很密切关系的科学及哲学概念... 某混沌理论学家曾说过 :“如果一只鸭在北京叫一声 ,那么在远隔数千里的地方 ,天气就会变”。正是 2 0世纪物理学家们的一声声“叫唤” ,世界上各个角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空科学是从与宇宙世界观有很密切关系的科学及哲学概念中产生 ,对 2 0世纪科技进步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真空技术成功地架设了跨越科学与技术鸿沟的桥梁 ,在几乎所有的前沿科学领域与高技术发展中发挥着实质性作用。2 1世纪开始建立的IT社会必将导致更激烈的技术、经济的竞争和世界民主化进程。真空科学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系列重大科学课题还有待于解决 ,如 :真空是充满物质与反物质对的空间吗 ?黑洞是完全真空的一个“相”吗 ?如果真空是一个多样能量出现的场所 ,存在真空相变态吗 ?真空相变态能否在瞬间发生巨大能量 ?”。与人类进步密切相关的科研与生产都涉及真空环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 真空科学技术 发展 信息技术 真空相变态 混沌理论 产业经济 宇宙学 天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