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化与马来化: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及其特质探析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喜娟 吴坚 王笑盈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2-102,共11页
基于历史比较分析立场,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国际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国际化发轫期,典型特质为马来人优先政策下的被动国际化。建国初期以“固打制”为代表的马来人优先政策迫使大批非马来族学生出走留学,国际化被动发轫。第... 基于历史比较分析立场,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国际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国际化发轫期,典型特质为马来人优先政策下的被动国际化。建国初期以“固打制”为代表的马来人优先政策迫使大批非马来族学生出走留学,国际化被动发轫。第二阶段为国际化壮大期,典型特质为马来化特权政策松动中的主动国际化。20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私有化的大发展推动国际化逐渐冲破马来化的裹挟,国际化日益发展壮大。第三阶段为国际化深拓期,典型特质为马来化政策式微下的双向国际化,即在国际高等教育枢纽战略下,高等教育呈现国际、国内市场双向并进趋势。在国际化与马来化的博弈中,马来西亚不断推进政府、大学与市场间关系的调整、适应与平衡,实现由国家控制到国家监督的转变,并逐渐形成具有马来西亚特质的政府、大学与市场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育国际化 教育马来化 教育管理
原文传递
Predic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Asian tapir in Peninsular Malaysia using maximum entropy modeling 被引量:3
2
作者 Gopalasamy Reuben CLEMENTS D.Mark RAYAN +5 位作者 Sheema Abdul AZIZ Kae KAWANISHI Carl TRAEHOLT David MAGINTAN Muhammad Fadlli Abdul YAZI Reid TINGLEY 《Integrative Zoology》 SCIE CSCD 2012年第4期400-406,共7页
In 2008,the IUCN threat status of the Asian tapir(Tapirus indicus)was reclasified from‘vulnerable'to‘en-dangered'.The latest distribution map from the IUCN Red List suggests that the tapirs'native range ... In 2008,the IUCN threat status of the Asian tapir(Tapirus indicus)was reclasified from‘vulnerable'to‘en-dangered'.The latest distribution map from the IUCN Red List suggests that the tapirs'native range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fragmented in Peninsular Malaysia,but distribution data collected by local researchers sug-gest a more extensive geographical range.Here,we compile a database of 1261 tapir occurrence records within Peninsular Malaysia,and demonstrate that this species,indeed,has a much broader geographical range than the IUCN range map suggests.However,extreme spatial and temporal bias in these records limits their utility for conservation planning.Therefore,we used maximum entropy(MaxEnt)modeling to elucidate the potential ex-tent of the Asian tapir's occurrence in Peninsular Malaysia while accounting for bias in existing distribution data.Our MaxEnt model predicted that the Asian tapir has a wider geographic range than our fine-scale data and the IUCN range map both suggest.Approximately 37%of Peninsular Malaysia contains potentially suit-able tapir habitats.Our results justify a revision to the Asian tapir's extent of occurrence in the IUCN Red List.Furthermore,our modeling demonstrated that selectively logged forests encompass 45%of potentially suitable tapir habitats,underscor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se habitats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this species in Peninsular Malay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niche IUCN malayan tapir MAMMAL MAXENT 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
原文传递
The First Birth and Survival of Cub in Captivity of Critically Endangered Malayan Pangolin(Manis javanica) 被引量:3
3
作者 余经裕 姜福林 +2 位作者 彭建军 殷西林 马晓华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5年第10期2322-2323,2330,共3页
Two adult captive Malayan pangolin (Manis javanica) successfully mated on February 3, 2015, and gave birth to one healthy cub on April 8 in Pangolin's Breeding Center of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Chongqing Normal U... Two adult captive Malayan pangolin (Manis javanica) successfully mated on February 3, 2015, and gave birth to one healthy cub on April 8 in Pangolin's Breeding Center of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Current- ly, the two adults and the cub are in good state of health, and especially the cub is healthily growing according to its weight and other health indicators. This is the first birth and survival of cub of Malayan pangolins in captivity. It proves that Malayan pangolin can successfully breed in appropriate captivity conditions and the reproductive parameters of Malayan pangolin are also determined, which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other species of pangolins in artificial breeding, and also give effective way for population growth,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species conservation for pangolin in the wi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ayan pangolin (Manis javanica) BIRTH CAPTIVITY BREEDING
下载PDF
海南原始居民蠡测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光良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293-298,共6页
通过海南岛考古发掘所揭示的4种文化遗址类别,以其具有代表性的生产生活资料鉴定和年代划分为依据,结合历史文献和民族学调查,阐述海南原始居民的来源及其经济类型,评析其开发海南的历史功绩。
关键词 海南 原始居民 三亚人 马来族 百越 黎族 临高人
下载PDF
丝虫病传播阈值的研究 被引量:49
5
作者 Shi Zong Jun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6,共6页
在浙江、河南等11个省、自治区选择经过海群生防治、丝虫和蚊媒种类有代表性的地方建点21个,不采取防治措施,纵向观察3-5年。主要结果:①279例残存微丝蚴血症者大部陆续自然转阴;②微丝蚴率,20个点逐年下降,1个点徘... 在浙江、河南等11个省、自治区选择经过海群生防治、丝虫和蚊媒种类有代表性的地方建点21个,不采取防治措施,纵向观察3-5年。主要结果:①279例残存微丝蚴血症者大部陆续自然转阴;②微丝蚴率,20个点逐年下降,1个点徘徊在原水平;③12个点的蚊媒已未查见幼丝虫。结果表明,在以人饵蚊帐诱捕法调查,蚊媒叮人率为20-50只/人、夜,和有40%左右居民合理使用蚊帐防蚊的情况下,20个点的微丝蚴率,班氏丝虫病点≤1.71%,马来丝虫病点≤1.55%,残存微丝蚴血症者60μl血平均密度大多在3-10条,只有个别的密度较高,丝虫病的传播处于阈值以下,趋于阻断;1个徘徊于原水平的马来丝虫病点,微丝蚴率为2.31%,有1例微丝蚴血症者密度较高(54条/60μl),处于丝虫病传播临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阈值 丝虫病 马来丝虫病
下载PDF
中国兽类一新纪录——爪哇穿山甲 被引量:27
6
作者 吴诗宝 王应祥 冯庆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40-443,共4页
记述了来自中国云南的爪哇穿山甲Manisjavanica ,即中国兽类新纪录,标本收藏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关键词 穿山甲 新纪录 兽类 动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中国云南 标本馆
下载PDF
四川省丝虫病防治后期晚期丝虫病患者调查 被引量:21
7
作者 张富南 饶忠秀 +2 位作者 张选明 王名佩 席芸华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0年第4期263-265,共3页
在四川省丝虫病防治后期 (1986~ 1996年 ) ,于班氏丝虫病区和马来丝虫病区分别累计检出晚期丝虫病患者 495 0 4例和 90 3例 ,患病率分别为 2 .0 0 %和 0 .17%。班氏丝虫病晚期体征中鞘膜积液、乳糜尿、象皮肿和混合体征人数分别占 72 .... 在四川省丝虫病防治后期 (1986~ 1996年 ) ,于班氏丝虫病区和马来丝虫病区分别累计检出晚期丝虫病患者 495 0 4例和 90 3例 ,患病率分别为 2 .0 0 %和 0 .17%。班氏丝虫病晚期体征中鞘膜积液、乳糜尿、象皮肿和混合体征人数分别占 72 .30 %、2 5 .96 %、0 .95 %和 0 .79% ,2 5岁以上年龄组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鞘膜积液和象皮肿的病程均以 11~ 2 0年较多 ;乳糜尿患病率女性较男性为高 ,病程 1~ 5年为多 ,显示在防治后期新发病例以乳糜尿为主 ,鞘膜积液和象皮肿的发生基本趋于控制。马来丝虫病象皮肿体征男性多于女性 ,以 5 0~ 6 9岁年龄组最多 ,19岁以下未检出象皮肿患者 ,病程大多 >2 1岁 ,表明已无新发象皮肿病例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治 晚期丝虫病 班氏丝虫病 马来丝虫病
下载PDF
大熊猫及其近种活化素基因β_A亚基成熟肽序列的克隆分析及其在分类地位上的应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汪晓晶 王小行 +4 位作者 王亚军 王喜忠 何光昕 陈红卫 费立松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782-786,共5页
借鉴互联网中已经克隆到的Activin基因 βA 亚基成熟肽序列 ,设计并合成 1对兼并引物 ,利用PCR技术从大熊猫、小熊猫、马来熊的基因组DNA中直接扩增目的基因片段 ,并分别克隆到大肠杆菌载体pBlueScript+ 当中 ,然后对培养产物进行序列... 借鉴互联网中已经克隆到的Activin基因 βA 亚基成熟肽序列 ,设计并合成 1对兼并引物 ,利用PCR技术从大熊猫、小熊猫、马来熊的基因组DNA中直接扩增目的基因片段 ,并分别克隆到大肠杆菌载体pBlueScript+ 当中 ,然后对培养产物进行序列测定。DNA序列分析表明 ,三种物种的Activin基因 βA 亚基成熟肽序列长度均为 35 9bp ,无内含子。基因片段编码一个含有 119个氨基酸残基的肽段。大熊猫、小熊猫、马来熊在该成熟肽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上表现出高度的同源性 ,其中核苷酸同源性为 93.9% ,氨基酸同源性高达 99%以上。此外 ,3种动物的核酸限制性酶切图谱也高度相似。与GenBank中收录的其他物种Activin基因 βA 亚基成熟肽序列相比较 ,显示此片段在处于不同进化程度的物种之间仍具有高度保守性。运用系统发育与进化树软件包PHILIP ,并结合克隆序列对大熊猫、小熊猫、马来熊进化与分类地位进行了探讨。采用不同的统计学分析方法 ,所得到的 3个物种系统发育进化树的拓扑结构完全一致。相比较而言 ,大熊猫与马来熊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 ,而小熊猫与上述两个物种的亲缘关系相对疏远。结果支持将大熊猫与马来熊归为熊科、而将小熊猫单列成科的学术观点。这是首次以生殖相关的核基因作为研究对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近种 活化素基因βA亚基成熟肽 克隆分析 分类地位 应用 序列分析 系统发育
下载PDF
构造活动对莱州湾凹陷油气成藏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孙景耀 刘松 +3 位作者 王世民 郭铁恩 郭永华 隋桂梅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6年第5期299-303,共5页
通过对莱州湾凹陷构造活动、生储盖组合及所发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认为影响该区油气成藏的构造活动主要为喜山运动和郯庐断裂活动。古近纪晚期喜山运动引起的区域性地壳抬升,使得莱州湾凹陷及其周围凸起东营组顶部泥质盖层遭受剥... 通过对莱州湾凹陷构造活动、生储盖组合及所发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认为影响该区油气成藏的构造活动主要为喜山运动和郯庐断裂活动。古近纪晚期喜山运动引起的区域性地壳抬升,使得莱州湾凹陷及其周围凸起东营组顶部泥质盖层遭受剥蚀,早期形成的古近系下组合油藏中的烃类因埋深变浅或有效封盖层变薄而遭受了严重的生物降解;郯庐断裂活动对区内构造形成、沉积发育、上组合油气成藏起到了重要作用,走滑断层不利于油气运移,地层与断层的产状配置关系控制了新近系上组合油气富集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凹陷 构造活动 喜山运动 郯庐断裂 油气成藏
下载PDF
人工驯养马来穿山甲的行为观察 被引量:10
10
作者 闫鼎羽 李开祥 +3 位作者 梁文汇 阙腾程 曾鹏 梁建昆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6-170,共5页
以非正常来源马来穿山甲为救护对象,通过2 a多的观察,记录了该种穿山甲在人工驯养条件下的行为以及温度改变对穿山甲行为的影响。发现马来穿山甲进食与喝水都是靠伸出细长的舌头舔食;一部分马来穿山甲排粪尿前有刨土行为,但少有扒土掩... 以非正常来源马来穿山甲为救护对象,通过2 a多的观察,记录了该种穿山甲在人工驯养条件下的行为以及温度改变对穿山甲行为的影响。发现马来穿山甲进食与喝水都是靠伸出细长的舌头舔食;一部分马来穿山甲排粪尿前有刨土行为,但少有扒土掩盖的现象;经过与人接触训练的马来穿山甲人抱着也能进食,但穿山甲没有像猫或狗与人沟通时眼睛对视、摇头摆尾等乞求、讨好的表情;具有有限防卫、攻击行为;穿山甲对睡觉窝穴的选择是选小窝不选大窝;夏季的高温对马来穿山甲的进食、生长影响不是很大;2只以上的群养在高温季节对穿山甲生长有影响;低温下睡觉聚堆;高温下出现多种睡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驯养 马来穿山甲 行为 温度影响
下载PDF
一例人工圈养繁殖的马来穿山甲胎儿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富华 杨立 +2 位作者 吴诗宝 李韶山 张莉 《野生动物》 2013年第5期289-290,303,共3页
一例人工圈养繁殖的马来穿山甲胎儿在华南师范大学穿山甲人工驯养与繁育研究基地出生。不幸的是2011年8月11日胎儿的母亲在胎儿快要临产时因病而亡,胎儿也因母兽病亡而夭折。雌性,全长19.8 cm,重120 g,已基本发育成熟,估计不久就会出生... 一例人工圈养繁殖的马来穿山甲胎儿在华南师范大学穿山甲人工驯养与繁育研究基地出生。不幸的是2011年8月11日胎儿的母亲在胎儿快要临产时因病而亡,胎儿也因母兽病亡而夭折。雌性,全长19.8 cm,重120 g,已基本发育成熟,估计不久就会出生,已制作成标本与母兽标本一起保存在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标本馆。胎儿的父亲仍饲养在华南师范大学穿山甲人工驯养与繁殖研究基地,健康状况良好。这是有报道的全球第一例人工圈养繁殖的马来穿山甲胎儿资料,十分珍贵。表明马来穿山甲在人工圈养条件下能够进行成功的繁殖交配,采取的人工驯养方法适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穿山甲 圈养繁殖 胎儿
下载PDF
四川省消除丝虫病后慢性丝虫病调查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富南 胡雅劼 +1 位作者 张丽萍 陈漪澜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11年第12期965-969,共5页
目的了解消除丝虫病后慢性丝虫病发病情况和原患者转归及变化,为对患者开展关怀与照料提供依据。方法以10周岁以上人群为调查对象,逐户逐人访问与体检;对原慢性丝虫病患者逐个询问、复查,完善个案资料。结果四川省消除丝虫病后,无新发... 目的了解消除丝虫病后慢性丝虫病发病情况和原患者转归及变化,为对患者开展关怀与照料提供依据。方法以10周岁以上人群为调查对象,逐户逐人访问与体检;对原慢性丝虫病患者逐个询问、复查,完善个案资料。结果四川省消除丝虫病后,无新发慢性丝虫病病例;2010年尚存原慢性丝虫病患者341例。原患者因年老自然减员等原因,分别比基本消除丝虫病和消除丝虫病时自然减少89.83%、62.32%,分布区域已明显缩小。遗留的患者年龄以60岁以上老年人居多(92.08%);患者病程多在40年以上(78.59%)。淋巴液肿部位和分期以双下肢和Ⅰ~Ⅱ期为主,分别占整个病例的46.92%、75.07%。结论四川省消除丝虫病后,慢性丝虫病患者明显减少,体征程度减轻,表现为高龄、病程长的特点,后期监测应加强患者自身保健治疗,给予关怀和照料,减轻症状与体征,控制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除 马来丝虫病 慢性丝虫病 肢体淋巴液肿 患者
原文传递
大马伊斯兰教党的崛起及其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廖小健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2年第2期23-27,共5页
马来西亚伊斯兰教党的崛起 ,是 1 999年大选后马来西亚政局出现的重大变化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马来西亚伊斯兰教党的崛起及其政策走向 ,探讨伊斯兰教党的发展壮大对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 马来西亚 伊斯兰教党 马来西亚 大马 政治影响
下载PDF
英国殖民当局与马华公会的成立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祖兴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9年第1期53-60,共8页
针对学术界对马华公会成立过程的不同观点和分歧,在认真研究英国殖民部相关档案的基础上,在马来亚华人社会的分化问题、马华公会领袖们的组织宗旨、英国殖民当局在马华公会成立过程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得出结论,华社并不总是处... 针对学术界对马华公会成立过程的不同观点和分歧,在认真研究英国殖民部相关档案的基础上,在马来亚华人社会的分化问题、马华公会领袖们的组织宗旨、英国殖民当局在马华公会成立过程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得出结论,华社并不总是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是能做到团结一致的;马华公会是英国殖民当局发起成立的组织,英国殖民当局在马华公会成立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英国殖民当局的主要动机是希望马华公会成为协助当局恢复秩序的政治力量;马华公会的华社领袖们则希望与马来族群合作,结束英国殖民统治,建立一个新的民族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亚 华人政党 马华公会 英马当局 殖民当局 马华领袖 陈祯禄
下载PDF
人工饲养条件下马来熊(Helarctos malayanus)生长发育和行为特点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冯庆 王应祥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81-86,共6页
1987年9月至1989年8月,笔者对来自云南瑞丽的2只雄性马来熊成体和7只幼体(3♂,4♀♀)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进行了观察研究,本文报道在不同生长时期的不同饲料配方、幼熊感觉器官的发育、齿式的形成、外部形态的变化、体重的生长方法及行为。
关键词 马来熊 人工饲养 生长发育 行为
下载PDF
四川省筠连等3县(区)消除丝虫病后慢性丝虫病患者情况调查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富南 饶忠秀 +4 位作者 张建 严大培 张学祥 王洪斌 何远东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2002年第3期104-106,共3页
目的了解消除丝虫病后慢性丝虫病患者的转归和患病情况。方法对青神、乐山市中区和筠连等 3个省监测点原慢性丝虫病患者复查、核实。结果消除丝虫病 5年后 ,慢性丝虫病患者比消除丝虫病时自然减少了2 0 .5 5 % ,分布区域已明显缩小。 2 ... 目的了解消除丝虫病后慢性丝虫病患者的转归和患病情况。方法对青神、乐山市中区和筠连等 3个省监测点原慢性丝虫病患者复查、核实。结果消除丝虫病 5年后 ,慢性丝虫病患者比消除丝虫病时自然减少了2 0 .5 5 % ,分布区域已明显缩小。 2 5 9例患者肢体淋巴液肿部位主要在下肢 ;年龄 6 0岁以上占 84 .5 6 % ;男性多于女性。1 31例患者中病程 4 0年以上者占 81 .6 8% ;肢体淋巴液肿以 - 期为主 ,占整个病例的 80 .1 5 %。结论消除丝虫病后 ,慢性丝虫病患者明显减少 ,体征程度减轻 ,表现为高龄、病程长的特点。后期监测患者应加强自身保健治疗 ,控制发病 ,减轻症状和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丝虫病 慢性丝虫病 肢体淋巴液肿 体征 监测 四川 流行病学
下载PDF
西藏墨脱县小型兽类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廖锐 郭光普 +2 位作者 刘洋 靳伟 刘少英 《四川林业科技》 2015年第1期6-10,共5页
墨脱县位于我国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下游,交通极为不便。县域最南部海拔不到500 m,最高峰是南迦巴瓦主峰,海拔7 782 m。生态系统原始,植被垂直带谱完整,雨量充沛,生物多样性丰富。2008年和2011年,我们两次对墨脱县的小型兽类(食虫类... 墨脱县位于我国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下游,交通极为不便。县域最南部海拔不到500 m,最高峰是南迦巴瓦主峰,海拔7 782 m。生态系统原始,植被垂直带谱完整,雨量充沛,生物多样性丰富。2008年和2011年,我们两次对墨脱县的小型兽类(食虫类、翼手类、啮齿类和鼠兔类)进行了调查,结合资料,确认墨脱县有小型兽类4目7科31种。东洋界种类占绝对优势,喜马拉雅-横断山系分布型为最多的分布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脱县 小型兽类 印度-马来区域 珠峰地区
下载PDF
中国穿山甲和马来穿山甲头骨量度的测定及比较 被引量:6
18
作者 吴诗宝 刘迺发 +2 位作者 张迎梅 欧志 陈海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1-214,共4页
全球共有7种穿山甲。本文报道的是中国穿山甲和马来穿山甲的头骨形态学资料,涉及头骨特征描述和一些形态学指标测定。被测定的指标主要有颅全长、基底长、腭长、眶间宽、后头宽、鼻骨长、鼻骨宽、脑颅高、听泡长和下颌长,并且在这两个... 全球共有7种穿山甲。本文报道的是中国穿山甲和马来穿山甲的头骨形态学资料,涉及头骨特征描述和一些形态学指标测定。被测定的指标主要有颅全长、基底长、腭长、眶间宽、后头宽、鼻骨长、鼻骨宽、脑颅高、听泡长和下颌长,并且在这两个物种之间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这两个物种头骨形态十分相似,但马来穿山甲头骨细长,听泡长小于10mm(n=12),鼻骨狭长,前后部宽窄相似,两鼻骨外侧缘内凹或平行,鼻骨宽长之比值小于0 3000(0 2025~0 2811,n=12);而中国穿山甲头骨较粗短,听泡长大于11mm(n=46),鼻骨宽短,后部较前端宽,外侧缘外凸,鼻骨宽长之比值大于0 3000(0 3154~0 5325,n=33)。这些异同之处,可以作为区分这两个物种的依据。(2)中国穿山甲华南亚种与海南亚种头骨各变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 05),用颅全长是否大于83mm来区分这两个亚种不能成立,但海南亚种头骨上颌骨的颧突和鳞骨的颧突通常越过眶颞窝完全相接触,如果不是这样,则在它们之间有一个小的骨质棒状结构将它们连接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穿山甲 马来穿山甲 头骨 形态学
下载PDF
圈养马来穿山甲交配行为观察和出生及生长记录一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余经裕 彭建军 +2 位作者 廖国宇 姜福林 马晓华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3-36,F0002,共5页
记录了1例马来穿山甲在圈养下的交配行为及幼仔出生和成长记录。在2015年1-2月,对2只圈养马来穿山甲(Manis javanica)的交配行为进行了观察;在之后的时间内又观察记录了新生幼仔的出生和成长过程。结果显示:马来穿山甲都以雄性为主... 记录了1例马来穿山甲在圈养下的交配行为及幼仔出生和成长记录。在2015年1-2月,对2只圈养马来穿山甲(Manis javanica)的交配行为进行了观察;在之后的时间内又观察记录了新生幼仔的出生和成长过程。结果显示:马来穿山甲都以雄性为主发起交配行为,整个过程分为性激动、求偶、交配、射精等4期,持续时间约21min,求偶期最长。在混合圈养的36d里,共有22d发生了交配行为,多数时间每日交配1次,主要集中在投食后,交配方式采用侧卧式。此对马来穿山甲于2015年2月3日首次交配,当年4月8日雌性个体产下1只健康雄性幼崽,160d后幼崽体质量达2 540g。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马来穿山甲的交配行为,制定科学有效的保护方案,提高圈养马来穿山甲的繁殖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穿山甲 圈养繁殖 出生 交配行为 交配时间
原文传递
英国殖民政策与马来亚人民抗日军 被引量:3
20
作者 廖小健 《东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21,共4页
本文主要从英国殖民政策的角度,分析马来亚人民抗日军建立及解散的原因。重点探讨:太平洋战争前英国殖民政策与马共的活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国殖民政策与马抗的建立与解散;英军政策与马抗解散的关系。笔者认为,英国对日宣战,为... 本文主要从英国殖民政策的角度,分析马来亚人民抗日军建立及解散的原因。重点探讨:太平洋战争前英国殖民政策与马共的活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国殖民政策与马抗的建立与解散;英军政策与马抗解散的关系。笔者认为,英国对日宣战,为马共获得合法地位和组建马抗提供了条件,英国战时的马来亚政策和马共的被动应对,是战后初期马抗听命解散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政策 马抗 建立 解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