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青地区马家窑文化遗址的地貌环境分析及其土地利用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琳 崔一付 刘晓芳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4-233,共10页
马家窑文化是甘青地区新石器时期的主流文化,其时空演化和生业模式转变过程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其不同发展阶段的地貌环境和水文条件的变化却仍不清晰。本文借助GIS方法和遗址域的概念,采用定量手段分析了马家窑文化不同时期遗址分... 马家窑文化是甘青地区新石器时期的主流文化,其时空演化和生业模式转变过程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其不同发展阶段的地貌环境和水文条件的变化却仍不清晰。本文借助GIS方法和遗址域的概念,采用定量手段分析了马家窑文化不同时期遗址分布的地貌背景和汇水累积量的变化,并以此推论这些不同的地貌环境所反映的土地利用方式及其与生业模式之间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马家窑文化在不同时期的遗址域内有不同的平地等级和汇水累积量分布,这些指标所反映的土地开发、占用模式与当时的生业模式有很大关系。这项工作为理解不同气候背景下史前人类对生存空间和生业模式的选择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家窑文化 遗址域 汇水累积总量 生业模式 GIS
原文传递
马家窑文化半山期锯齿纹彩陶溯源 被引量:14
2
作者 韩建业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4-59,共6页
锯齿纹彩陶在公元前四至三千纪盛行于中亚地区的纳马兹加二至四期文化,也是公元前三千纪后期马家窑文化半山期彩陶的标志性特征。半山期锯齿纹彩陶的突然流行,主要应是受到中亚纳马兹加二至四期文化间接影响的结果。
关键词 马家窑文化 半山类型 彩陶 锯齿纹 纳马兹加二至四期文化
下载PDF
甘肃彩陶与史前彩陶之路 被引量:10
3
作者 段小强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6期6-13,共8页
甘肃地区是彩陶文化的发源地,其史前时期的彩陶文化发展脉络清晰可辨,大致可分为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三个阶段,其中马家窑文化是彩陶文化发展的高峰。在史前时期的文化大碰撞中,于仰韶文化中期开始逐渐形成了一条以彩陶为... 甘肃地区是彩陶文化的发源地,其史前时期的彩陶文化发展脉络清晰可辨,大致可分为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三个阶段,其中马家窑文化是彩陶文化发展的高峰。在史前时期的文化大碰撞中,于仰韶文化中期开始逐渐形成了一条以彩陶为媒介的交流途径,并且黄河流域的彩陶呈扇形向四周渐次扩展,并形成西线、南线与东线等三条主要传播线路。甘肃地区则是彩陶之路的核心地区,不仅发展和丰富了彩陶文化,而且是彩陶文化向西、向南传布的必经之地。甘肃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文化魅力,促进了史前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也为华夏文明注入了新的文化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地区 史前彩陶之路 华夏文明 大地湾文化 仰韶早、中期文化 马家窑文化
下载PDF
马家窑类型彩陶黑、白颜料的X-射线衍射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晓峰 马清林 +2 位作者 宋大康 胡之德 李最雄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4-58,共5页
采用 X-射线衍射对甘肃马家窑文化时期马家窑类型 (公元前 32 80—公元前 2 740年 )彩陶颜料进行了分析研究 ,表明白色颜料以石膏与方解石为主 ,改变了以往认为白色颜料为高岭土的观点 ,并阐明了石膏作为彩陶白色颜料的工艺过程 ;黑色... 采用 X-射线衍射对甘肃马家窑文化时期马家窑类型 (公元前 32 80—公元前 2 740年 )彩陶颜料进行了分析研究 ,表明白色颜料以石膏与方解石为主 ,改变了以往认为白色颜料为高岭土的观点 ,并阐明了石膏作为彩陶白色颜料的工艺过程 ;黑色颜料以锌铁尖晶石、磁铁矿以及黑锰矿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家窑文化 彩陶 黑颜料 X射线衍射分析 白颜料
下载PDF
宝墩文化来源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刘俊男 李春燕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6-144,160,共10页
从陶器器形与纹饰对比的角度分析,宝墩文化一期中共有的17种典型陶器类型,以及陶器上的纹饰都可从长江中游的三峡东邻地区找到它们的来源。宝墩文化与峡江东部地区的锁龙遗存相似,都是高庙文化、大溪文化的继承者。其原因可能是屈家岭... 从陶器器形与纹饰对比的角度分析,宝墩文化一期中共有的17种典型陶器类型,以及陶器上的纹饰都可从长江中游的三峡东邻地区找到它们的来源。宝墩文化与峡江东部地区的锁龙遗存相似,都是高庙文化、大溪文化的继承者。其原因可能是屈家岭—石家河文化由汉水以东地区开始兴起,将原大溪文化居民排挤到峡江地区,并进而使得部分大溪文化后裔远迁成都平原。过去一些研究者认为虞舜驱逐三苗至三危,三苗人再沿岷江向南进入成都平原,现在看来,这种设想可能于时间不合,因为尧舜禹时代大约距今4300年左右,而早在4500年之前,三峡东邻地区的先民就已经来到成都平原繁衍生息。马家窑文化、营盘山文化受周边各种文化的影响,部分陶器类型及纹饰也来源于三峡东邻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墩文化 大溪文化 马家窑文化 营盘山文化 西亚巴昆遗址
原文传递
浅谈青海古代“太阳”崇拜 被引量:6
6
作者 柳春诚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4-158,共5页
本文通过对青海地区考古资料的观察、对比、统计与分析,认为青海彩陶上的符号大多与太阳崇拜有关,以大量的统计数据证实,青海古代民族是一支崇拜太阳的民族。
关键词 太阳崇拜 马家窑文化 彩陶图案
下载PDF
新石器时期马家窑文化彩陶的科技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严小琴 刘逸堃 +1 位作者 李立 刘成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5期403-409,共7页
本文采用超景深显微镜、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及X射线衍射仪(XRD)对新石器时期马家窑文化彩陶陶片的黑彩、陶衣、胎体的形貌、物相等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黑色颜料以磁铁矿、软锰矿、黑锰矿为主;陶衣以白云石、石英、赤... 本文采用超景深显微镜、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及X射线衍射仪(XRD)对新石器时期马家窑文化彩陶陶片的黑彩、陶衣、胎体的形貌、物相等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黑色颜料以磁铁矿、软锰矿、黑锰矿为主;陶衣以白云石、石英、赤铁矿和钙长石为主;胎体以高岭土、蒙脱石类粘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家窑文化 彩陶 X射线衍射
下载PDF
青海民和县喇家遗址2018年马家窑文化遗存的发掘 被引量:3
8
作者 杜战伟 +6 位作者 钟毅 甄强 马骞 王倩倩 何克洲 徐永江(绘制) 王敏(绘制) 《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30,F0002,共14页
2018年在喇家遗址Ⅷ1区的发掘,发现的马家窑文化遗存遗迹均为灰坑,出土遗物有陶器、石器、骨器等,年代为马家窑文化晚期。此次发掘进一步明确了马家窑文化遗存在喇家遗址的分布范围,为喇家遗址先秦时期聚落变迁研究提供了资料。遗址还... 2018年在喇家遗址Ⅷ1区的发掘,发现的马家窑文化遗存遗迹均为灰坑,出土遗物有陶器、石器、骨器等,年代为马家窑文化晚期。此次发掘进一步明确了马家窑文化遗存在喇家遗址的分布范围,为喇家遗址先秦时期聚落变迁研究提供了资料。遗址还发现有宗日文化因素,为探讨两者的文化关系补充了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民和县 喇家遗址 马家窑文化 宗日文化
原文传递
甘青地区马家窑文化彩陶贸易及其动力探讨 被引量:7
9
作者 崔一付 杨谊时 +3 位作者 张山佳 李国林 李冀源 陈国科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38-546,共9页
马家窑文化是甘青地区仰韶文化晚期阶段一个重要的文化遗存类型,其以精美的彩陶闻名于世,对于马家窑文化彩陶的交流传播研究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运用X-荧光光谱分析法对甘青地区5个典型马家窑文化早期阶段遗址出土的92件彩陶陶... 马家窑文化是甘青地区仰韶文化晚期阶段一个重要的文化遗存类型,其以精美的彩陶闻名于世,对于马家窑文化彩陶的交流传播研究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运用X-荧光光谱分析法对甘青地区5个典型马家窑文化早期阶段遗址出土的92件彩陶陶片样品和各遗址附近采集的42份红粘土及黄土样品进行化学元素组成分析,追溯彩陶的产源地及贸易.同时基于陶器的起源传播理论,收集整理马家窑文化区遗址出土的粟(Setaria italica)、黍(Panicum miliaceum)农作物以及动物骨骼遗存鉴定资料,探讨马家窑彩陶贸易的动力.Ti/Al-Na/K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宗日文化区宗日遗址的马家窑文化彩陶元素组成特征和马家窑文化主体区域的彩陶一致,表明宗日遗址马家窑类型彩陶是从马家窑文化主体区域贸易而来;马家窑文化彩陶的传播和该地区粟黍农作物的交流传播具有时空一致性,粟黍农业人群沿黄河上游谷地向共和盆地的扩散带来了新的文化元素;宗日文化区和马家窑文化核心区生业模式的差异带来了跨区域间文化交流的动力,这也可能是马家窑文化彩陶贸易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家窑文化 彩陶 元素组成 贸易 宗日文化 粟黍农业 动力
原文传递
青海民和喇家遗址2018~2019年Ⅷ1区道路护坡区域发掘简报
10
作者 王倩倩 徐永江(绘图) +6 位作者 马骞 贾领 甄强 杜战伟 何克洲 范小慧 施兰英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1,共19页
为配合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2018~2019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对遗址即将施工的道路护坡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时期遗存。这些发现丰富了喇家遗址的文化内涵,为研究喇家遗址聚落变... 为配合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2018~2019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对遗址即将施工的道路护坡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时期遗存。这些发现丰富了喇家遗址的文化内涵,为研究喇家遗址聚落变迁提供了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和县 喇家遗址 马家窑文化 齐家文化 辛店文化
下载PDF
中国史前舞蹈纹彩陶盆的新考释 被引量:7
11
作者 蓝凡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0年第6期75-87,共13页
从仰韶文化彩陶纹样以鱼(蛙)作为主要母题,到马家窑文化彩陶以鸟作为主要母题的发展变化,实际上是确认了其祭祀活动“对象”的变化,即反映了由渔猎为主的游牧生活——生殖崇拜为主向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太阳崇拜为主的衍变。马家窑... 从仰韶文化彩陶纹样以鱼(蛙)作为主要母题,到马家窑文化彩陶以鸟作为主要母题的发展变化,实际上是确认了其祭祀活动“对象”的变化,即反映了由渔猎为主的游牧生活——生殖崇拜为主向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太阳崇拜为主的衍变。马家窑文化彩陶以鸟纹作为主要的母题,表明了这一时期马家窑先民的太阳崇拜信仰与祭祀活动的存在。舞蹈纹彩陶盆的发掘出土是一项伟大的发现,它证实了马家窑先民为农作物的丰产、人类自身所作的种种努力,包括这种“寓人以鸟”的舞蹈祭祀活动,也说明了因太阳崇拜而创造的祭祀舞蹈——祭鸟(日)舞蹈,与马家窑彩陶由鱼纹至鸟纹衍变发展的一致性,更是与马家窑文化时期社会经济衍变发展的一致性。而从鱼、鸟纹的发展来看,在马家窑祭鸟(祭日)舞蹈之前,仰韶文化时期一定存在过一种祭鱼(祭生殖)的舞蹈,它是仰韶先民为生殖崇拜的人口繁衍而作的祭祀性舞蹈。彩陶盆舞蹈纹饰所呈现的远古先民的舞蹈活动,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记忆,其内涵的祈求愿望与生存斗争,为中华民族的一些基本传统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家窑文化 舞蹈纹彩陶盆 中国舞蹈史 鸟母题 太阳崇拜 祭鸟(日)舞蹈
下载PDF
四川金川县刘家寨遗址2011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苇 +8 位作者 任瑞波 何强 李勤学 李俊 孙智彬 赵建(绘制) 曾令玲(绘制) 刘真珍(绘制) 江聪(拍摄)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7,I0001,共16页
刘家寨遗址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县二嘎里乡二嘎里村,地处绰斯甲河与支流磨子沟交汇处的二级阶地上,地理坐标为东经101°32'、北纬31°47',海拔约2630米(图一)。2010年3月,为配合绰斯甲水电站建设进行考古... 刘家寨遗址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县二嘎里乡二嘎里村,地处绰斯甲河与支流磨子沟交汇处的二级阶地上,地理坐标为东经101°32'、北纬31°47',海拔约2630米(图一)。2010年3月,为配合绰斯甲水电站建设进行考古调查发现了该遗址,并采集到部分石器和陶器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金川县 川西北高原 刘家寨遗址 马家窑文化
原文传递
论自然环境对马家窑文化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多勇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97-101,共5页
文章认为气候温暖湿润,成为马家窑文化一枝独秀的前提;居民经济生活的多样性决定了彩陶器形的多样性;特殊的地貌形成特殊的群体心理,反映在陶器纹样上的绚丽多彩;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灾害的恐惧,简单和模糊的思维导致了宗教的产生。
关键词 马家窑文化 气候条件 地貌特征 生产方式
下载PDF
青海民和县喇家遗址2016年IX1区发掘简报
14
作者 杜玮(执笔/拍摄) +9 位作者 甄强 李泱泱 王倩倩 杜战伟 于孟洲 范小慧 何克洲 杨楚譞 王敏(拍摄) 徐永江(绘图) 《华夏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6,68,共15页
2016年,为配合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3号保护棚后期建设,相关考古单位对喇家遗址1区进行抢救性发掘工作,清理马家窑文化晚期灰坑2座,齐家文化时期灰坑2座、灰沟1条,出土物较为丰富,尤其是马家窑文化陶鼓和齐家文化灰坑中具有西城驿文化... 2016年,为配合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3号保护棚后期建设,相关考古单位对喇家遗址1区进行抢救性发掘工作,清理马家窑文化晚期灰坑2座,齐家文化时期灰坑2座、灰沟1条,出土物较为丰富,尤其是马家窑文化陶鼓和齐家文化灰坑中具有西城驿文化风格彩陶片的发现较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民和县 喇家遗址 马家窑文化 齐家文化
原文传递
马家窑文化彩陶甲虫纹饰浅谈
15
作者 藏小霞 《陶瓷研究》 2024年第1期28-34,共7页
通过对仰韶文化及马家窑文化彩陶甲虫纹饰的梳理,探讨马家窑文化与古埃及圣甲虫及其内涵意义,分析两者间太阳崇拜和古代文化交流及精神文化传承,以及马家窑文化太阳崇拜与华夏的关系,以期加深对仰韶文化及马家窑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 马家窑文化 彩陶 甲虫纹 古埃及 太阳崇拜
下载PDF
马家窑文化彩陶纹样的应用及创新
16
作者 张爱妮 李雅 《时尚设计与工程》 2024年第2期53-55,共3页
以马家窑文化彩陶纹样为基础进行探讨,对市场上相关文创产品的应用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指出了纹样运用方式较简单、文化传播性方面存在的不足,对马家窑彩陶纹样本身进行纹样形式、色彩、图案以及文创产品方面的创新,以便深入研究马家... 以马家窑文化彩陶纹样为基础进行探讨,对市场上相关文创产品的应用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指出了纹样运用方式较简单、文化传播性方面存在的不足,对马家窑彩陶纹样本身进行纹样形式、色彩、图案以及文创产品方面的创新,以便深入研究马家窑彩陶纹样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家窑文化 彩陶 纹样 文创 创新
下载PDF
横断山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互动——兼论西南丝绸之路形成的史前基础与文化交流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志清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25,155,共12页
横断山区是中国西南地区特殊的地理单元,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与生态多样性,孕育了丰富而多样的古代文化与族群。近年的考古新发现揭示,该区域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成为中国西南与西北地区乃至东南亚文化交流与族群移动的重要走廊,来自西北地... 横断山区是中国西南地区特殊的地理单元,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与生态多样性,孕育了丰富而多样的古代文化与族群。近年的考古新发现揭示,该区域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成为中国西南与西北地区乃至东南亚文化交流与族群移动的重要走廊,来自西北地区马家窑和仰韶文化传统深度影响并参与了当地新石器文化的构建。横断山区新时器时代文化奠定了西南地区龙山时代新石器文化图景和西南丝绸之路的史前基础,拓宽了西南丝绸之路的内涵与外延,凸显了横断山区在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中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断山区 西南丝绸之路 新石器文化 仰韶文化 马家窑文化 新石器化 龙山时代
原文传递
文化记忆与马家窑文化翻译
18
作者 米亚宁 曹依民 魏秀萍 《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 2023年第1期133-145,共13页
甘青马家窑文化是华夏文明迈入新时代的重要里程碑之一。马家窑文化遗址是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于1924年在甘肃临洮马家窑村发现的,标志着马家窑文化记忆的生发。然而,到目前为止,马家窑文化记忆及记忆研究还基本停留在国内层面,甚至甘肃... 甘青马家窑文化是华夏文明迈入新时代的重要里程碑之一。马家窑文化遗址是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于1924年在甘肃临洮马家窑村发现的,标志着马家窑文化记忆的生发。然而,到目前为止,马家窑文化记忆及记忆研究还基本停留在国内层面,甚至甘肃省内。马家窑文化记忆在激发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等方面的作用还有待挖掘。本文通过研究马家窑文化的记忆之场、记忆现状等,指出马家窑文化记忆在翻译方面的不足,论述了翻译缺乏的原因,进而提出了马家窑文化术语的翻译路径,并举例说明了其术语整理与翻译的整体思路,期冀能为马家窑文化记忆贡献一定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记忆 马家窑文化 彩陶术语 翻译
原文传递
青海民和县出土马家窑文化彩陶的科学分析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真真 夏寅 +2 位作者 王丽琴 高志伟 兰德省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1-92,共12页
为了解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民和县)阳山墓地(半山类型)和马牌墓地(马厂类型)出土的马家窑文化彩陶颜料成分及制作工艺,采用偏光显微技术、显微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镜-能谱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民和县马家窑... 为了解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民和县)阳山墓地(半山类型)和马牌墓地(马厂类型)出土的马家窑文化彩陶颜料成分及制作工艺,采用偏光显微技术、显微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镜-能谱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民和县马家窑文化彩陶黑彩的呈色物相为磁铁矿和黑锰矿;红彩的呈色物相为赤铁矿;白彩的呈色物相为石英;黑彩的Fe/Mn比值,从半山时期的0.31增长到马厂时期的2.45左右,Fe/Mn比值呈现上升趋势。民和县铁矿颜料的应用是继化隆县纳卡遗址发现的又一实例,为研究矿物颜料在甘青地区史前时期彩陶中的使用历史提供重要的线索。结合地质文献资料,推测青海民和县所使用的矿物颜料为就近取材。陶胎岩相主要由石英、长石、角闪石及碳酸钙组成;以强烈铁染为特征;孔隙较多,大多拉长定向分布;在900℃左右焙烧成器。在此基础上将对甘肃和青海地区史前彩陶岩相组成进行对比研究,深入探析彩陶贸易及陶器产地信息,进而为陶器的研究与保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家窑文化 彩陶 矿物颜料 黑锰矿 赤铁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