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森林土壤主要养分的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35
1
作者 王淑彬 徐慧芳 +3 位作者 宋同清 黄国勤 彭晚霞 杜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5292-5299,共8页
通过对广西区7大森林片区的11个主要森林类型样地土壤养分含量进行分析,利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广西区森林主要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状况及分布格局,探讨了其相关的生态学过程,以期为广西区森林分区与林间采取不同措施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广西区7大森林片区的11个主要森林类型样地土壤养分含量进行分析,利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广西区森林主要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状况及分布格局,探讨了其相关的生态学过程,以期为广西区森林分区与林间采取不同措施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广西区森林土壤主要养分基本属于中等变异,速效养分变异大于全量养分,其中AP、AK变异程度最大;广西森林土壤主要养分的半变异函数均表现出一定的空间结构特征,TN、TP、AP表现为中等强度的空间自相关,TK、AN、AK表现为强烈的空间自相关;不同土壤养分空间结构不同,Kriging等值线图表明广西区氮素含量比较丰富、K含量中等、P含量较少,北部片区土壤养分含量普遍大于南部片区,这可能与气候、降雨、人工种植森林树种、地形、林地管理措施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 主要养分 空间变异 地统计学 广西
下载PDF
重庆市涪陵区植烟土壤养分的适宜性评价及变异分析 被引量:33
2
作者 吴杰 李向鹏 +9 位作者 陈鑫 罗小飞 刘奇东 钱旎 王建林 冉茂 陈涛 徐鹏飞 石孝均 江厚龙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6-112,共7页
为明确土壤养分状况及变异特征,本研究以2012年和2017年涪陵区烟田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数学原理对土壤养分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运用t检验和多重比较方法分析了各肥力指标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研究区56.25%的土壤pH适宜,变幅在4... 为明确土壤养分状况及变异特征,本研究以2012年和2017年涪陵区烟田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数学原理对土壤养分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运用t检验和多重比较方法分析了各肥力指标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研究区56.25%的土壤pH适宜,变幅在4.41~8.12;有机质含量变幅为7.62~39.99 g/kg,中等水平土壤占71.88%;全氮及速效氮、磷含量偏高,钾含量丰富。适宜性评价显示,2017年研究区植烟土壤适宜指数均值为0.6,变异系数为26.17%。适宜性指数分级表明,Ⅱ级以上的植烟土壤占46.88%。与2012年相比,土壤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分别增加了0.54、1.69 g/kg、0.58 g/kg、24.63 mg/kg、17.2 mg/kg和66.6 mg/kg。因此,研究区土壤酸化趋势有所减缓,氮、磷、钾及有机质等含量有逐渐增加趋势,生产上要持续进行土壤改良,严格控制氮肥投入量,提升磷钾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烟土壤 主要养分 适宜性 变异分析
下载PDF
皖南山核桃果实表型性状和种仁主要养分含量的比较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翟大才 姚琦 +5 位作者 潘健 何芝兰 柏晓辉 毕淑峰 曹秀峰 赖玖鑫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17,共8页
对皖南宁国市、歙县、旌德县和绩溪县山区12个样点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 Sarg.)果实10个表型性状和种仁7个主要养分含量进行了比较和变异分析,并对这些指标进行了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12个样点山核桃的果皮厚度为5.02~6... 对皖南宁国市、歙县、旌德县和绩溪县山区12个样点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 Sarg.)果实10个表型性状和种仁7个主要养分含量进行了比较和变异分析,并对这些指标进行了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12个样点山核桃的果皮厚度为5.02~6.23 mm,单果质量为13.10~21.71 g,果实的横径和纵径分别为27.70~34.28和31.30~39.72 mm,单坚果质量为3.58~5.42 g,坚果的横径和纵径分别为19.23~21.60和21.83~25.75 mm,坚果壳厚度为0.92~1.09 mm,出籽率和出仁率分别为24.43%~28.31%和39.03%~48.10%;种仁的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91.1~130.2和468.5~548.8 mg·g-1,粗脂肪中硬脂酸、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相对含量分别为3.78%~4.25%、11.63%~12.49%、51.37%~55.57%、25.01%~28.93%和0.29%~0.39%。其中,单果质量、蛋白质含量以及亚油酸和亚麻酸相对含量的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14.16%、21.75%、10.93%和22.35%,其余指标的变异系数均低于10.00%。总体来看,果实表型性状间的相关性不显著,但种仁主要养分含量间的相关性却显著;坚果横径、坚果壳厚度、出籽率和出仁率与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以及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相对含量总体上显著相关,其余果实表型性状与种仁主要养分含量总体上不显著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皖南山核桃种仁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且不同样点果实表型性状和种仁主要养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并且,山核桃的坚果横径、坚果壳厚度、出籽率和出仁率对其种仁养分含量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核桃 皖南 表型性状 主要养分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吉林省大豆种植区土壤的机械组成、pH值及营养元素与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王雅琴 冯君 +1 位作者 尹秀英 许文良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53-658,共6页
试验研究了吉林省大豆种植区土壤的机械组成、pH值及主要营养元素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粘粒、粉粒与大豆产量具有显著相关关系(r=0.734,r=0.788).大豆生长理想的土壤质地条件为粉砂粘壤土和粘壤土,土壤中的粘粒含量为15%~25%、粉砂... 试验研究了吉林省大豆种植区土壤的机械组成、pH值及主要营养元素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粘粒、粉粒与大豆产量具有显著相关关系(r=0.734,r=0.788).大豆生长理想的土壤质地条件为粉砂粘壤土和粘壤土,土壤中的粘粒含量为15%~25%、粉砂粒含量为25%~45%有利于大豆的高产;土壤pH值与大豆产量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r=-0.834),但土壤pH值为5.5~6.5有利于大豆的高产;土壤碱解氮与产量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r=0.899),碱解氮为80~140 mg/kg大豆的产量较高;土壤速效磷和钾与大豆产量无显著相关性;大豆种植区养分有效性的发挥与土壤的pH值、机械组成及氮磷钾的比率等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机械组成 养分 大豆 吉林省
下载PDF
茄子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要品质的变化 被引量:7
5
作者 吴雪霞 张爱冬 +3 位作者 朱宗文 许爽 姚静 李贤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6-29,共4页
为了解茄子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果实品质的变化,研究了茄子的果实生长、果皮花青素、类黄酮、果肉可溶性蛋白质、氨基酸、可溶性糖、维生素C、总酚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并对果皮与果肉的主要品质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茄子果实纵... 为了解茄子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果实品质的变化,研究了茄子的果实生长、果皮花青素、类黄酮、果肉可溶性蛋白质、氨基酸、可溶性糖、维生素C、总酚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并对果皮与果肉的主要品质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茄子果实纵径、横径和单果质量呈先急剧增长后趋于平缓增长的变化趋势;果皮花青素和类黄酮、果肉可溶性蛋白质、氨基酸、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都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果肉总酚含量一直降低,总抗氧化能力先降低后升高。相关分析表明,茄子果皮中花青素和类黄酮呈极显著正相关,果肉中可溶性蛋白质和氨基酸、可溶性糖、维生素C呈极显著正相关,维生素C和总酚、总抗氧化能力呈极显著负相关,茄子果皮中花青素、类黄酮与果肉中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维生素C呈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 生长发育 主要品质 动态分析
下载PDF
苦竹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海拔梯度效应 被引量:4
6
作者 林华 谢燕燕 +2 位作者 杨丽婷 陈双林 郭子武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43-1449,共7页
为揭示海拔梯度对苦竹林立竹叶片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该文以3个海拔梯度[低海拔,(200±10)m;中海拔,(400±10)m;高海拔,(800±10)m]苦竹林为研究对象,测定1至3年生立竹叶片C、N、P含量,分析其化学计量... 为揭示海拔梯度对苦竹林立竹叶片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该文以3个海拔梯度[低海拔,(200±10)m;中海拔,(400±10)m;高海拔,(800±10)m]苦竹林为研究对象,测定1至3年生立竹叶片C、N、P含量,分析其化学计量特征和异速增长关系。结果表明:(1)立竹年龄对苦竹叶片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影响明显,随立竹年龄的增大,苦竹叶片C、N、P含量和N∶P总体上均呈降低趋势,而C∶N、C∶P总体上呈升高趋势。(2)海拔对苦竹叶片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有重要影响,随海拔梯度升高,不同年龄立竹叶片C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变化趋势,N、P含量总体上呈降低趋势,而C∶N、C∶P和N∶P均呈升高趋势。(3)不同海拔梯度苦竹林立竹叶片C、N、P含量和C∶N、C∶P差异显著,中、高海拔苦竹林立竹叶片N∶P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低海拔苦竹林;不同海拔梯度苦竹林立竹叶片C、N、P间呈显著的正异速增长关系,随海拔梯度的升高,C-N、C-P异速增长指数显著升高,而N-P异速增长指数显著下降。综上结果表明,高海拔苦竹林虽然N、P利用效率提高,但立竹叶片C含量较低,P限制性作用增强;中海拔苦竹林不但具有较高的N、P利用效率,而且立竹叶片C含量高,说明中海拔是苦竹林丰产培育的适宜海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竹 海拔 主要养分 生态化学计量 异速增长
下载PDF
高节竹鞭根对林地覆盖经营的生理生态响应 被引量:3
7
作者 江志标 叶生月 +3 位作者 李迎春 李明良 郭子武 钟丹苗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8-41,共4页
高节竹是优良的笋材兼用竹种,林地覆盖经营是促进竹笋早出、显著提高竹林经济效益的经营措施,为保障高节竹林的可持续经营,分析林地覆盖经营对高节竹2年生竹鞭的鞭根形态、抗氧化系统和主要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地覆盖经营对高... 高节竹是优良的笋材兼用竹种,林地覆盖经营是促进竹笋早出、显著提高竹林经济效益的经营措施,为保障高节竹林的可持续经营,分析林地覆盖经营对高节竹2年生竹鞭的鞭根形态、抗氧化系统和主要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地覆盖经营对高节竹鞭根的根长、根径、根系活力、POD活性和MDA、可溶性蛋白质、Mg、Fe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但使鞭根CAT活性和N、P、K、Ca含量显著升高,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综合来看,连续2 a的林地覆盖经营,对高节竹鞭根的形态和抗氧化系统无明显的不利影响,但能促进鞭根对主要养分的吸收与贮存。固此,高节竹可以实行连续2 a的林地覆盖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节竹 林地覆盖 鞭根 根系形态 抗氧化系统 养分含量
下载PDF
南丹县土壤pH与主要养分的时空变异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屈冉 金亚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1期4800-4803,共4页
以南丹县植烟区为研究区,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2003和2013年土壤pH、主要养分含量时空变异特征及时间稳定性变化,为该地区植烟土壤施肥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2个时期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含量的变化呈下降的趋势,土壤p... 以南丹县植烟区为研究区,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2003和2013年土壤pH、主要养分含量时空变异特征及时间稳定性变化,为该地区植烟土壤施肥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2个时期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含量的变化呈下降的趋势,土壤pH、速效磷含量呈增加趋势。土壤pH、速效钾、有机质的结构性变异趋向增强,随机性变异趋向减弱;在时间分布上,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含量属中等变异强度;pH变异强度较小;速效磷和速效钾变异范围处于48.59%~74.22%,变异系数较大。这种空间分布在时间上的不均匀性,可能与研究区施肥、耕作措施、土质分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PH 主要养分 时空变异
下载PDF
拉萨市区周边自然土壤主要养分空间变化特征与植被类型分布关系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次仁 邹珊 +4 位作者 赵茜茜 戚琪 何惜雨 索朗曲珍 孙永明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19年第3期1-8,共8页
为了揭示拉萨市区周边土壤常规营养变化情况,于2018年秋季,在拉萨市区周边设立了5个采样区,按垂直高程变化每100 m设置一个样点采集土层样品,分析其常规营养组成并与植被类型生长差异的对比。结果显示:拉萨市区周边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少... 为了揭示拉萨市区周边土壤常规营养变化情况,于2018年秋季,在拉萨市区周边设立了5个采样区,按垂直高程变化每100 m设置一个样点采集土层样品,分析其常规营养组成并与植被类型生长差异的对比。结果显示:拉萨市区周边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少,远低于东部森林土壤;土壤铵态氮含量相对稳定,并且随着海拔的增加而降低;有效磷含量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速效钾含量低于森林土壤钾含量,与有机质含量相关。由此可见,拉萨周边造林困难以及土壤肥力较低可能是影响成林规模的重要因素,可根据此实施一定的改良措施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主要养分 空间特征 拉萨
下载PDF
桐城市耕地主要养分变化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桂彩虹 郑梦蕾 +1 位作者 丁世伟 马友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11期187-189,195,共4页
为掌握桐城市耕地主要养分状况,提升耕地潜在生产力,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桐城市2008年与2018年两期耕地采样点pH值和主要养分数据进行了整合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桐城市耕地土壤pH值平均为5.30,属于酸性土壤;耕地土壤有机质... 为掌握桐城市耕地主要养分状况,提升耕地潜在生产力,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桐城市2008年与2018年两期耕地采样点pH值和主要养分数据进行了整合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桐城市耕地土壤pH值平均为5.30,属于酸性土壤;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值为25.10 g/kg,属于中等水平;耕地土壤有效磷平均值为10.80 mg/kg,属于中等水平;耕地土壤速效钾平均值为94.90 mg/kg,属于中等水平。2008-2018年间,桐城市耕地土壤pH值、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发生较大变化,其中有机质含量呈下降趋势(平均降低6.20 g/kg),土壤pH值少量提升(较2008年提高了0.20),有效磷和速效钾呈上升趋势(平均值分别提高了2.60、15.00 mg/kg),需要加强耕地土壤培肥,加大养分投入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土壤 PH值 主要养分 安徽桐城
下载PDF
不同品种小米主要营养成分及氨基酸组分评价 被引量:58
11
作者 冯耐红 侯东辉 +5 位作者 杨成元 陈丽红 李婧 岳忠孝 沈群 田翔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24-229,共6页
以10种山西主推品种小米为原料,测定小米中水分、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氨基酸含量,通过模糊识别法和氨基酸比值系数法,结合全鸡蛋蛋白模式和FAO/WHO模式,对不同品种小米主要营养成分及氨基酸含量分... 以10种山西主推品种小米为原料,测定小米中水分、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氨基酸含量,通过模糊识别法和氨基酸比值系数法,结合全鸡蛋蛋白模式和FAO/WHO模式,对不同品种小米主要营养成分及氨基酸含量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小米的营养成分含量存在差异,小米蛋白变幅为11.43%~13.72%,脂肪变幅为3.75%~5.34%,碳水化合物变幅为81.30%~84.60%,总氨基酸含量变幅为9.04%~11.34%,水分含量变化范围在10.35%~12.37%。10种小米中富含17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丰富,尤其谷氨酸和亮氨酸含量较高。汾选3号有5种氨基酸的RAA及RC在1左右,EAAI为0.80,接近1,表明其为良好蛋白质源,营养价值与利用率较高。晋谷21号鲜味氨基酸含量占比较高,鲜味较浓,更容易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与喜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米 不同品种 主要营养成分 氨基酸组分 营养评价
下载PDF
湘西植烟土壤主要养分时空变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向德明 闫晨兵 +5 位作者 黎娟 向铁军 田峰 彭宇 张黎明 李强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52-859,共8页
【目的】明确湘西州植烟土壤养分状况,为植烟土壤的科学管理和实现烟叶优质适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湘西州2000年和2015年耕地土壤主要养分含量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自相关、半方差函数及分形维数等方法,对湘西州土壤主要养分时空... 【目的】明确湘西州植烟土壤养分状况,为植烟土壤的科学管理和实现烟叶优质适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湘西州2000年和2015年耕地土壤主要养分含量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自相关、半方差函数及分形维数等方法,对湘西州土壤主要养分时空变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从基本统计特征和分布频率来看,15年来,湘西植烟土壤碱解氮含量均值由119.60 mg/kg上升到147.01 mg/kg,增幅达22.92%;土壤有效磷含量均值由7.26 mg/kg上升到38.15 mg/kg,增幅高达425.62%;土壤速效钾含量均值由164.62 mg/kg上升到219.34 mg/kg,增幅度达33.24%。从时空变异来看,15年来,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块金效应数值和分形维数D值增大,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s I值下降。从时空分布的变化来看,2015年土壤碱解氮含量变得更适于烤烟生产,适宜和高等级的面积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29.53%和5.93%;而低等级则大幅下降,比2000年下降了35.45%。2015年土壤有效磷含量高和极高等级的面积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25.98%和55.30%;而极低和低等级则大幅下降,分别比2000年下降了27.49%和57.14%。2015年土壤速效钾含量极低、适宜、高和极高等级的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分别增加了0.60%、2.90%、19.51%和0.89%,而低等级则大幅下降了23.91%。【结论】15年来,湘西植烟土壤养分增幅较大,增幅最大的是土壤有效磷,其次是速效钾,最后是碱解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烟土壤 土壤养分 时空变异
下载PDF
主要营养素源对工业化养殖豹纹鳃棘鲈生长、体色和消化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周邦维 李勇 +4 位作者 高婷婷 柳阳 赵宁宁 于学权 胡金城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87-1401,共15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工业化海水养殖条件下饲料中主要营养素源对豹纹鳃棘鲈( Plectropo-mus leopardus)生长、体色和消化吸收的影响。采用2×2×2三因素试验设计,2个营养素因素:蛋白质水平-46%蛋白质(P46)、50%蛋白质(P50... 本试验旨在探究工业化海水养殖条件下饲料中主要营养素源对豹纹鳃棘鲈( Plectropo-mus leopardus)生长、体色和消化吸收的影响。采用2×2×2三因素试验设计,2个营养素因素:蛋白质水平-46%蛋白质(P46)、50%蛋白质(P50),脂肪水平——8%脂肪(L8)、10%脂肪( L10);1个营养源因素:蛋白质源色素——植物性蛋白质源色素(VPP)、动物性蛋白质源色素(APP),共形成8种试验饲料(1#~8#处理),分别饲喂初始体重为(64.2±1.1) g的豹纹鳃棘鲈幼鱼,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正试期94 d。结果表明:1)4#处理(P46、L10与APP的组合)试验鱼的增重率较2#(P46、L8与APP的组合)、3#(P46、L10与VPP的组合)、5#(P50、L8与VPP的组合)、6#( P50、L8与APP的组合)、8#处理(P50、L10与APP的组合)显著或极显著升高( P<0.05或P<0.01),饲料系数则较2#、7#处理( P50、L50与VPP的组合)显著或极显著降低( P<0.05或P<0.01)。2)6#处理试验鱼皮肤中胡萝卜素含量较3#、4#、8#处理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试验鱼皮肤中胡萝卜素与黑色素含量在不同处理下出现增减同步的现象。3)比较而言,7#处理试验鱼具有最高的脂肪酶和胃蛋白酶活性以及较高的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性;6#处理试验鱼具有最高的碱性磷酸酶和Na^+, K^+-ATP酶活性,并显著或极显著高于1#~3#处理(P<0.05或P<0.01)。总之,饲料主要营养素源的变化和互作影响着试验鱼的生长、体色及消化吸收,初步确定P50、L8与APP的组合是兼顾豹纹鳃棘鲈生长、体色和消化吸收的优良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素源 豹纹鳃棘鲈 生长 体色 消化吸收 工业化养殖
下载PDF
3个木薯品种嫩茎叶中氢氰酸、总黄酮及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伟 王定美 +4 位作者 李玮 李光义 邹雨坤 麦力文 李勤奋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4-90,共7页
以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品种‘华南7号’(‘South China 7’)、‘华南9号’(‘South China 9’)和‘华南205号’(‘South China 205’)为研究对象,分别对种植后90、120、150、180和210 d的3个木薯品种嫩茎叶中氢氰酸、总黄酮... 以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品种‘华南7号’(‘South China 7’)、‘华南9号’(‘South China 9’)和‘华南205号’(‘South China 205’)为研究对象,分别对种植后90、120、150、180和210 d的3个木薯品种嫩茎叶中氢氰酸、总黄酮及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明确供试3个品种嫩茎叶作为饲料的最佳采收期。结果表明:随种植后时间延长,3个品种嫩茎叶中的氢氰酸和总黄酮含量变化均呈波动趋势,其中,‘华南7号’嫩茎叶的氢氰酸含量在种植后150和210 d显著降低(分别为347.843和320.507 mg·kg^(-1)),‘华南9号’嫩茎叶的氢氰酸含量在种植后150 d最低(313.643 mg·kg^(-1)),‘华南205号’嫩茎叶的氢氰酸含量在种植后210 d最低(75.103 mg·kg^(-1));‘华南7号’和‘华南205号’嫩茎叶的总黄酮含量在种植后120 d最高(分别为1.963%和1.917%),而‘华南9号’嫩茎叶的总黄酮含量则在种植后210 d最高(1.801%)。不同生长期3个木薯品种嫩茎叶的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均符合相关动物饲料的标准,而总磷含量均较低。其中,‘华南7号’嫩茎叶的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和总钙含量在种植后150 d相对较高,分别为25.273%、7.687%、23.077%、7.157%和1.660%,其无氮浸出物含量(26.823%)相对较低;‘华南9号’嫩茎叶的上述5种营养成分含量在种植后120 d相对较高,分别为28.050%、6.990%、21.557%、8.467%和1.493%,其无氮浸出物含量(24.723%)相对较低;‘华南205号’嫩茎叶的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在种植后120 d相对较高,分别为24.273%、7.080%和7.633%,其粗纤维(18.470%)、无氮浸出物(32.037%)和总钙(1.323%)含量相对较低。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华南7号’、‘华南9号’和‘华南205号’嫩茎叶作为饲料的最佳采收时间分别为种植后150、120和12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嫩茎叶 种植后时间 氢氰酸 总黄酮 主要营养成分
下载PDF
拉萨河谷山地灌丛草原与鸭茅栽培草地营养元素含量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海珍 李文华 马爱进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2-35,共4页
对氮、磷、钾3种主要营养元素在山地灌丛草原、鸭茅Dactylis glomerata栽培草地土壤和植物中的含量、分布(分配)等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山地灌丛草原土壤中3种营养元素含量分别为全磷<全氮<全钾,鸭茅栽培草地为全氮<... 对氮、磷、钾3种主要营养元素在山地灌丛草原、鸭茅Dactylis glomerata栽培草地土壤和植物中的含量、分布(分配)等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山地灌丛草原土壤中3种营养元素含量分别为全磷<全氮<全钾,鸭茅栽培草地为全氮<全磷<全钾,都以钾含量最高;2)鸭茅栽培草地土壤全氮的平均含量比山地灌丛草原低,而其全磷、全钾平均含量分别比山地灌丛草原高;3)山地灌丛草原和鸭茅栽培草地土壤全氮、全钾随土壤深度变化的趋势一致,全磷变化趋势则相反;4)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与鸭茅中3种营养元素全株含量排序相同,即磷<钾<氮,且鸭茅氮、磷、钾3种营养元素的全株含量远高于矮嵩草,3种主要营养元素含量冠根比均大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灌丛草原 鸭茅栽培草地 主要营养元素
下载PDF
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作物光谱特征及养分吸收量预测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俊华 张佳宝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73-181,共9页
为了明确不同施肥条件下典型生育期冬小麦和夏玉米冠层光谱特征差异,该研究以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研究对象,在确定典型生育期作物冠层光谱反射率与收获期作物地上部分主要养分吸收量相关性的基础上,建立收获期作物主要养分吸收量预测模... 为了明确不同施肥条件下典型生育期冬小麦和夏玉米冠层光谱特征差异,该研究以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研究对象,在确定典型生育期作物冠层光谱反射率与收获期作物地上部分主要养分吸收量相关性的基础上,建立收获期作物主要养分吸收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可见光波段相似生育期夏玉米冠层光谱反射率与冬小麦相近,但在近红外区域平均高于冬小麦8.42%。生育中期2种作物秸秆、籽粒及地上部分氮(N)、磷(P)、钾(K)吸收量与冠层光谱反射率在可见光波段普遍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在近红外波段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全生育期夏玉米冠层光谱反射率与作物吸氮量的相关系数在可见光波段基本持平,但在近红外波段平均高于冬小麦0.4152。全生育期夏玉米冠层反射率与地上部分吸磷量的相关系数在可见光波段和近红外区域较冬小麦平均分别低0.3621和0.2072。全生育期夏玉米冠层光谱反射率与地上部分吸钾量相关系数在可见光波段平均低于冬小麦0.1270,在近红外波段高于冬小麦0.0341。除夏玉米吸磷量外,基于冬小麦和夏玉米典型生育期冠层光谱反射率建立的模型均可准确预测收获期作物主要养分吸收量,且对冬小麦养分吸收量的预测精度略高于夏玉米,该结论可以为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和夏玉米的长势监测和肥料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养分 肥料 长期试验 冬小麦 夏玉米 冠层光谱 主要养分吸收量
下载PDF
加工方式对茶油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关继华 黎贵卿 +3 位作者 江燕 汤星月 吴建文 杨素华 《广西林业科学》 2023年第4期504-508,共5页
为研究加工方式对茶油营养成分和食用安全性的影响,确保茶油作为高端食用油的经济价值,对采用热榨、冷榨、茶籽浸提、茶麸浸提、精炼和半精炼法得到的茶油开展营养成分、有害物质分析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加工方式对脂肪酸成分影响不明显... 为研究加工方式对茶油营养成分和食用安全性的影响,确保茶油作为高端食用油的经济价值,对采用热榨、冷榨、茶籽浸提、茶麸浸提、精炼和半精炼法得到的茶油开展营养成分、有害物质分析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加工方式对脂肪酸成分影响不明显;茶籽浸提(未精炼)法得到的茶油VE含量和角鲨烯含量最高,分别为291.1和306.7 mg/kg。冷榨法得到的茶油酸价和过氧化值分别为0.83 mg/g和0.08 g/100g。冷榨法是较好的茶油制取方式;热榨法得到的茶油中苯并(a)芘含量较高,不利于食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方式 主要营养成分 苯并(A)芘 茶油
下载PDF
蛋白质和脂肪对工业培育黄颡鱼仔稚鱼生长和生理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宁宁 徐世宏 +3 位作者 李勇 马骏 张静 董建军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1-284,共14页
为探讨蛋白质和脂肪对工业化培育黄颡鱼仔稚鱼生长和生理因子的影响,实验采用2×2双因素设计,设置2个蛋白水平(48%、52%);2个脂肪水平(9%、13%)。形成4种实验饲粮处理组,每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3600尾实验鱼[平均体质量(4.6±0.3)... 为探讨蛋白质和脂肪对工业化培育黄颡鱼仔稚鱼生长和生理因子的影响,实验采用2×2双因素设计,设置2个蛋白水平(48%、52%);2个脂肪水平(9%、13%)。形成4种实验饲粮处理组,每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3600尾实验鱼[平均体质量(4.6±0.3)mg]。实验鱼为2日龄黄颡鱼"全雄1号"仔鱼,以卤虫开食1 d后,逐渐过渡为实验饲料,过渡期为2 d,实验进行21 d。结果显示:113%脂肪水平显著提高实验鱼成活率,52%蛋白水平显著提高实验鱼增重率和饲料利用率。P52L13组成活率极显著高于P52L9组32.67%,显著高于P48L13和P48L9组,其增重率也分别显著高于P48L13和P48L9组40.15%和43.74%;P48L9组成活率分别显著高于P52L9组15.83%,但增重率最低。2生理因子分析表明,52%蛋白、13%脂肪水平分别显著提高黄颡鱼仔稚鱼机体IGF-1和T3含量,并有提高消化酶和吸收酶活力趋势。P52L13组消化酶、吸收酶活力和生长相关激素含量均最高,且后两类均显著提高,AKP活力分别显著高于P52L9和P48L13组37.38%和34.71%,IGF-1水平显著高于P48L9组46.2%;P48L9组消化酶和吸收酶活力均较高,但T3及GH含量均最低,IGF-1水平显著低于其他3组25.76%~31.6%。3本研究新发现,蛋白和脂肪水平较低时,对仔稚鱼生长性能未有提高,但二者组合比例(即蛋脂比)适宜时(本实验条件下为3.95~5.46),有利于工业化培育仔稚鱼存活能力的改善。总之,本研究初步确定,在工业化培育条件下,P52L13组饲料为兼顾黄颡鱼仔稚鱼成活率、生长性能、消化吸收和生长相关激素水平的优良组合;P48L9组饲料为改善黄颡鱼仔稚鱼存活、消化吸收的适宜蛋脂比组合;饲料蛋脂比对鱼类生命早期发育成活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仔稚鱼 主要营养素 成活率 生长性能 消化吸收 生长激素 工业化培育
下载PDF
硇洲岛海区礁膜的营养成分分析与营养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素芬 黄紫裕 邓婷婷 《热带生物学报》 2021年第4期473-480,共8页
为了解不同采集时间与排放配子前后硇洲岛海区礁膜(Monostroma nitidum)的营养组分及变化,对差异处理后的礁膜主要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及矿物质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营养学评价。结果表明:礁膜的碳水化合物(41.88%~46.10%)和矿物质(28.6... 为了解不同采集时间与排放配子前后硇洲岛海区礁膜(Monostroma nitidum)的营养组分及变化,对差异处理后的礁膜主要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及矿物质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营养学评价。结果表明:礁膜的碳水化合物(41.88%~46.10%)和矿物质(28.68%~40.69%)含量较高,蛋白质含量为5.10%~9.29%,粗纤维和脂肪含量较低,分别占藻体干质量的0.94%~4.94%和0.60%~1.82%。不同处理礁膜的总糖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而蛋白质、脂肪、粗纤维和灰分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4月下旬采集的礁膜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与中旬采集的相比差异显著(P<0.05)。礁膜的氨基酸种类齐全,呈味氨基酸含量丰富(占氨基酸总量的46.16%~48.14%)。4月下旬采集的礁膜必需氨基酸组成基本符合FAO标准,氨基酸评分为72.63。排放配子后礁膜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含量分别减少45.10%、2.04%和4.95%,而总糖、粗纤维和灰分分别增加11.47%、72.34%和15.96%。礁膜的Na、P、Ca、Mg、K和Fe等矿质元素含量较高。礁膜富含膳食纤维,蛋白模式理想,矿物质含量丰富,各营养成分含量因采集时间不同及配子排放而变化的程度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礁膜 主要营养成分 氨基酸 矿物质 营养评价
下载PDF
我国彩色马铃薯主栽品种的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19
20
作者 仇菊 朱宏 +2 位作者 刘鹏 王靖 孙君茂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8年第11期10-14,共5页
对全国已有主栽品种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这些彩色马铃薯的营养成分及功能活性物质。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彩色马铃薯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并对未来彩色马铃薯综合利用及附加值提升进行展望,为其精深加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 彩色马铃薯 主栽品种 营养成分 功能活性物质 利用前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