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2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物热力学表达的麻黄汤和麻杏石甘汤的寒热药性比较 被引量:19
1
作者 樊冬丽 廖庆文 +3 位作者 鄢丹 马小军 肖小河 赵艳玲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21-424,共4页
目的:从生物热力学的角度,探讨麻黄汤与麻杏石甘汤的药性差异的客观真实性。方法:采用微量量热学方法,分别测定在中药麻黄汤与麻杏石甘汤不同浓度水煎液作用下,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代谢的热谱图(即热功率-时间曲线,P-t图),并根据热动力... 目的:从生物热力学的角度,探讨麻黄汤与麻杏石甘汤的药性差异的客观真实性。方法:采用微量量热学方法,分别测定在中药麻黄汤与麻杏石甘汤不同浓度水煎液作用下,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代谢的热谱图(即热功率-时间曲线,P-t图),并根据热动力学模型lnPt=lnP0+kt,计算得到一系列生物热动力学参数。结合中药药性理论,综合分析麻黄汤与麻杏石甘汤的药性差异。结果:麻黄汤与麻杏石甘汤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且随着药液浓度的增加,其抑菌作用逐渐增强。但温热药方麻黄汤较寒凉药方麻杏石甘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弱,同时,从热动力学参数中的最大热输出功率计算结果也表明,麻黄汤作用于细菌生长代谢时,所释放的热量要高于麻杏石甘汤,两者存在较稳定的差异。结论:应用生物热力学方法进一步探索和验证了麻黄汤和麻杏石甘汤的药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四性 生物热力学 麻黄汤 麻杏石甘汤
下载PDF
麻黄汤中臣佐使药对君药中伪麻黄碱的人体药代学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贺丰 罗佳波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1454-1457,共4页
目的:以君药效应成分伪麻黄碱(pseudo-ephedrine,PE)为指标,用GC-MS法考察不同配伍对PE药代学参数的影响规律,探索麻黄汤方中臣佐使药对君药人体内过程的影响。方法:对麻黄汤作正交设计拆成8个配伍组,每组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服药后在不... 目的:以君药效应成分伪麻黄碱(pseudo-ephedrine,PE)为指标,用GC-MS法考察不同配伍对PE药代学参数的影响规律,探索麻黄汤方中臣佐使药对君药人体内过程的影响。方法:对麻黄汤作正交设计拆成8个配伍组,每组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服药后在不同时间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中PE的含量,绘制药-时曲线;选用药代软件Win-Nonlin4.0.1求算药代学参数;采用SPSS10.0软件对药代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药时曲线均符合无滞后开放式一房室动力学模型;不同配伍对PE的部分药代学参数有显著影响(P<0.05);方中各药味对PE的部分药代参数的影响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结论:臣佐使药对方中君药有效成分伪麻黄碱的药代学参数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汤 药代学 伪麻黄碱 配伍 组方原理
下载PDF
基于NF-κB/NLRP3信号通路和肺泡巨噬细胞活化研究肺肠合治法抑制炎症反应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1
3
作者 寇育乐 王文霸 +3 位作者 闫曙光 李京涛 史捷 惠毅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1-158,共8页
中医肺肠合治法治疗急性肺损伤疗效显著,该研究以体现肺肠合治的麻黄汤和大承气汤联合应用,探究肺肠合治法经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NOD样受体家族3(nucleotide 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s-... 中医肺肠合治法治疗急性肺损伤疗效显著,该研究以体现肺肠合治的麻黄汤和大承气汤联合应用,探究肺肠合治法经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NOD样受体家族3(nucleotide 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s-3,NLRP3)通路及肺泡巨噬细胞活化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炎症的影响,揭示肺肠合治法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采用脂多糖腹腔注射制备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给予肺肠合治法高(10 g·kg^(-1))、中(7.5 g·kg^(-1))、低(5 g·kg^(-1))剂量灌胃,每8 h给药1次,共3次。苏木素-伊红(haematoxylin-eosin,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理组织学变化,进行炎症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泡巨噬细胞活化,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含量;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 kappaB p65,NF-κB p65)、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 p65(phosphorylated-nuclear factor kappaB p65,p-NF-κB p65)、核因子抑制蛋白α(inhibitor kappaB,IκBα)、磷酸化核因子抑制蛋白α(phosphorylated-inhibitor kappaB alpha,p-IκBα)、NLRP3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TNF-α、IL-18、NLRP3、NF-κB p65 mRNA表达。结果显示,肺肠合治法各组大鼠肺组织损伤明显减轻,炎症评分降低,肺泡巨噬细胞活化程度降低;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18含量显著降低;肺组织p-NF-κB p65/NF-κB p65、p-IκBα/IκBα、NLRP3蛋白相对表达降低;肺组织TNF-α、IL-18、NLRP3、NF-κB p65 mRNA表达降低。综上结果,肺肠合治法对急性肺损伤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NLRP3信号通路,抑制巨噬细胞活化,减少炎症因子的激活和释放,进而抑制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肠合治 麻黄汤 大承气汤 急性肺损伤 NF-κB/NLRP3信号通路 炎症反应
原文传递
HPLC法研究配伍对麻黄汤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吴昭晖 罗佳波 胡晓添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9-271,共3页
目的 建立 HPL C法测定麻黄汤各配伍煎液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分析方法 ,研究配伍对汤剂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 L8(2 7)正交设计和统计方法 (统计软件 SPSS 10 .0 0 ) ,以 HPL C法测定苦杏仁苷的含量。结果 该法简便、准确、灵... 目的 建立 HPL C法测定麻黄汤各配伍煎液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分析方法 ,研究配伍对汤剂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 L8(2 7)正交设计和统计方法 (统计软件 SPSS 10 .0 0 ) ,以 HPL C法测定苦杏仁苷的含量。结果 该法简便、准确、灵敏 ,复方中其他成分对测定无干扰 ,可用于麻黄汤中苦杏仁苷的含量测定 ,麻黄、桂枝、甘草对方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差异不存在显著性 ,两两交互作用差异不具有显著性。结论 麻黄、桂枝、甘草对麻黄汤中苦杏仁苷含量影响没有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汤 配伍 苦杏仁苷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基于冷热板示差法研究麻黄汤与麻杏石甘汤寒热药性差异 被引量:18
5
作者 贾雷 赵艳玲 +6 位作者 邢小燕 王伽伯 邹文俊 李瑞生 杨宏博 程丹红 肖小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2741-2744,共4页
目的:基于冷热板示差法研究麻黄汤与麻杏石甘汤寒热药性差异的客观真实性。方法:考察麻黄汤及麻杏石甘汤的给药剂量和测量时间,并进行验证性实验,测定ATPase等能量代谢指标。结果:给药剂量为10倍人体给药剂量(麻黄汤0.80 g.kg^-1,... 目的:基于冷热板示差法研究麻黄汤与麻杏石甘汤寒热药性差异的客观真实性。方法:考察麻黄汤及麻杏石甘汤的给药剂量和测量时间,并进行验证性实验,测定ATPase等能量代谢指标。结果:给药剂量为10倍人体给药剂量(麻黄汤0.80 g.kg^-1,麻杏石甘汤2.26 g.kg^-1),测量时间为给药后3060 min。与空白组比较,麻黄汤组小鼠在高温区停留比例明显降低(P〈0.01);与麻黄汤组比较,麻杏石甘汤组小鼠在高温区停留比例显著增加(P〈0.05)。与空白组比较,麻黄汤组小鼠的Na^+-K^+-ATPase活性显著性增强(P〈0.05),麻杏石甘汤组小鼠的Na^+-K^+-ATPase及Ca^2+-Mg^2+-ATPase活性均显著性降低(P〈0.01)。结论:从动物行为学角度验证了麻黄汤与麻杏石甘汤寒热药性差异的客观存在,结果与传统中医药理论对其寒热赋性具有一致性,肝组织ATP酶活性的改变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汤 麻杏石甘汤 寒热药性 冷热板示差法
原文传递
基于p38MAPK/NF-κB信号通路的麻黄汤抗哮喘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万浩宇 张璐 +4 位作者 万海同 方马一佳 潘璐佳 金伟锋 何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23-429,共7页
目的基于p38MAPK/NF-κB信号通路,探讨麻黄汤对哮喘大鼠气道重塑、气道高反应的改善作用。方法首先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麻黄汤治疗哮喘的潜在信号通路,然后复制哮喘大鼠模型,检测气道反应性,观察麻黄汤给药后大鼠气道粘液分泌及胶原沉积... 目的基于p38MAPK/NF-κB信号通路,探讨麻黄汤对哮喘大鼠气道重塑、气道高反应的改善作用。方法首先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麻黄汤治疗哮喘的潜在信号通路,然后复制哮喘大鼠模型,检测气道反应性,观察麻黄汤给药后大鼠气道粘液分泌及胶原沉积情况,检测大鼠血清中相关指标含量和肺组织中关键基因水平。结果网络药理学共筛选出麻黄汤186个候选靶点,通路分析发现其治疗哮喘的机制主要涉及Toll样受体、MAPK、T细胞受体等。麻黄汤可降低哮喘大鼠气道反应性,减少气道杯状细胞分泌,改善气道上皮下胶原沉积情况;并可降低血清中VEGF、TGF-β1、ET-1、OPN、bFGF的分泌,抑制大鼠因OVA致敏激发而上调的p38MAPK、NF-κB p65、VEGF mRNA表达量。结论麻黄汤可降低哮喘大鼠气道反应性,改善气道重塑情况,其机制可能与下调VEGF、TGF-β1、ET-1、OPN、bFGF含量以及p38MAPK/NF-κB信号通路上的关键基因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汤 哮喘 网络药理学 气道重塑 气道高反应 p38MAPK/NF-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麻黄汤及其减桂枝对哮喘小鼠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黄建明 田伟 +1 位作者 陈东波 刘思敏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48-150,共3页
目的 :探讨麻黄汤及其减桂枝对哮喘小鼠的影响 ,了解桂枝在本方中的作用。方法 :4 8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麻黄汤治疗组、麻黄汤减桂枝治疗组。用卵蛋白致敏建立哮喘模型 ,观察哮喘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及 γ 干扰素 (IFNγ)和... 目的 :探讨麻黄汤及其减桂枝对哮喘小鼠的影响 ,了解桂枝在本方中的作用。方法 :4 8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麻黄汤治疗组、麻黄汤减桂枝治疗组。用卵蛋白致敏建立哮喘模型 ,观察哮喘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及 γ 干扰素 (IFNγ)和白细胞介素 4 (IL 4 )在肺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 :麻黄汤治疗组和麻黄汤减桂枝治疗组小鼠支气管内及其管壁浸润细胞数比哮喘组明显减少 (P均 <0 .0 1) ;麻黄汤治疗组支气管内及其管壁浸润细胞数的减少比麻黄汤减桂枝治疗组更为明显 (P<0 .0 5 )。麻黄汤治疗组和麻黄汤减桂枝治疗组肺组织 IFNγ阳性细胞数比哮喘组均明显增多 (P均 <0 .0 1) ,麻黄汤治疗组和麻黄汤减桂枝治疗组肺组织IL 4阳性细胞数比哮喘组均明显减少 (P均 <0 .0 1) ;但麻黄汤治疗组与麻黄汤减桂枝治疗组间肺组织 IFNγ和 IL 4阳性细胞数均无明显差别 (P均 >0 .0 5 )。结论 :麻黄汤、麻黄汤减桂枝均能增加哮喘小鼠肺组织IFNγ,降低其 IL 4的表达 ,这可能是其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之一。麻黄汤减少哮喘小鼠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炎症细胞浸润的作用比麻黄汤减桂枝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汤 桂枝 哮喘 白细胞介素-4 Γ-干扰素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中药麻黄汤的分子药理学机制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马江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6期5049-5052,共4页
目的:为中药麻黄汤的临床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文献检索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对麻黄汤的中药组分进行分析,建立其中药组分数据库,利用计算机模拟预测的方法筛选其中的活性化合物,对相关靶点进行预测,探索其治疗伤寒证的分子药... 目的:为中药麻黄汤的临床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文献检索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对麻黄汤的中药组分进行分析,建立其中药组分数据库,利用计算机模拟预测的方法筛选其中的活性化合物,对相关靶点进行预测,探索其治疗伤寒证的分子药理学机制。结果:麻黄汤中约含有723个化合物,其中麻黄约含有236个,桂枝约含有115个,甘草约含有287个,杏仁约含有85个。通过计算机模拟预测共筛选出43个活性化合物,相关的18个作用靶点主要与舒张血管作用、肾上腺素样作用和促进平滑肌收缩作用有关。结论:本研究通过计算机口服生物利用度预测、类药性分析和靶点预测相结合,明确了麻黄汤中的活性化合物是通过舒张血管、促肾上腺素效应和促平滑肌收缩等作用发挥治疗伤寒证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麻黄汤 分子药理学 机制研究
下载PDF
麻黄汤加减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9
作者 张月峰 《四川中医》 2017年第8期68-71,共4页
目的:观察麻黄汤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以及相关炎症细胞因子的研究。方法:选取86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予头孢地嗪2.0g静滴,1日2次,氨溴索60mg静推,1日2次,氨茶碱0... 目的:观察麻黄汤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以及相关炎症细胞因子的研究。方法:选取86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予头孢地嗪2.0g静滴,1日2次,氨溴索60mg静推,1日2次,氨茶碱0.3g静脉滴注,1日1次,15天为1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麻黄汤加减治疗,每日1剂水煎早晚2次分服,2组均15天为1疗程。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白介素1β(IL-1β)、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8(IL-8)的水平;观察2组患者主要症状减轻/消失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1个疗程后炎性因子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并且IL-1β、TNF-α、IFN-γ及IL-8的含量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咳嗽咳痰、肺部音及喘息症状恢复时间均显著较观察组患者短(P<0.05),而发热症状的消失时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0%和72.1%,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麻黄汤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疗效确切,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机体IL-1β、TNF-α、IFN-γ及IL-8等炎症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支气管炎 麻黄汤 IL-lβ IL-8
下载PDF
麻黄汤有效组分对发热大鼠的解热作用及与药动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陈光玮 田彦芳 +2 位作者 万海同 陈建真 何昱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55-663,共9页
研究麻黄汤有效组分配伍给药对发热大鼠的解热作用,并探讨其与麻黄汤有效成分药代动力学之间的相关性。制备干酵母致热的模型大鼠,灌胃给予正交配伍的麻黄汤有效组分组方,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测定体温,眼底静脉丛取血,试剂盒测定大鼠血... 研究麻黄汤有效组分配伍给药对发热大鼠的解热作用,并探讨其与麻黄汤有效成分药代动力学之间的相关性。制备干酵母致热的模型大鼠,灌胃给予正交配伍的麻黄汤有效组分组方,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测定体温,眼底静脉丛取血,试剂盒测定大鼠血浆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合麻黄汤中7种有效成分药动学数据采用非房室模型的分析方法进行PK-PD数据拟合,计算药效学参数并建立最佳结合模型。结果显示麻黄汤有效组分可抑制发热大鼠致热因子IL-6,IL-1β,TNF-α的释放,降低体温升高幅度。其药物效应与血药浓度之间存在明显滞后现象,符合Sigmoid-Emax模型。模型拟合值与实测数据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用于评价和预测麻黄汤PK与PD间相关性,并进一步应用于其他中药复方多指标多效应的PK-PD结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汤 有效组分 解热作用 PK-PD相关性 发热模型大鼠
原文传递
麻黄汤及拆方抗炎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刘永刚 罗佳波 贺丰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13-415,共3页
目的:通过对麻黄汤各拆方配伍组抗炎作用来探讨其配伍规律。方法:给大鼠腹腔注射糖原诱导中性粒细胞聚集,分离中性粒细胞,以arachidonicacid(AA),calciumionophore(A23187)刺激离体中性粒细胞释放白三烯(LTB4),再用HPLC法测定中性粒细... 目的:通过对麻黄汤各拆方配伍组抗炎作用来探讨其配伍规律。方法:给大鼠腹腔注射糖原诱导中性粒细胞聚集,分离中性粒细胞,以arachidonicacid(AA),calciumionophore(A23187)刺激离体中性粒细胞释放白三烯(LTB4),再用HPLC法测定中性粒细胞中白三烯的含量,并以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研究麻黄汤及拆方的抗炎作用。结果:麻黄汤及拆方不同程度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中性粒细胞释放白三烯。结论:麻黄汤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中性粒细胞释放白三烯具有抑制作用,拆方分析显示麻黄汤全方效果最佳,并初步验证了麻黄汤组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炎作用 麻黄汤 小鼠耳肿胀 中性粒细胞聚集 细胞释放 HPLC法 白三烯 二甲苯 配伍规律 腹腔注射 不同程度 抑制作用 拆方分析 配伍组 合理性 科学性
下载PDF
麻黄汤类方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刘中友 《陕西中医》 2018年第7期857-859,共3页
目的:研究麻黄汤类方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麻黄汤类方治疗... 目的:研究麻黄汤类方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麻黄汤类方治疗,连续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5.45%(P<0.05);观察组临床平均起效时间、痊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临床症状(发热、头痛、咽痛、咳嗽)评分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对比(P<0.05),观察组中医临床症状评分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对比(P<0.05),观察组WBC、CRP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机体细胞因子IL-6、IL-8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对比(P<0.05),观察组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黄汤类方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炎症的消退,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中西医结合疗法 麻黄汤
下载PDF
基于GC-MS和UPLC-Q-TOF-MS的麻黄汤化学成分识别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睿 曾岑 +2 位作者 王平 孟宪丽 曾勇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04-709,共6页
复方汤剂成分复杂,需要寻找一个高分离度、高稳定性的分析方法进行定性分析。采用梯度萃取法,将麻黄汤水煎液中的化学组分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采用GC-MS技术分离麻黄汤乙酸乙酯提取部分化学成分,质谱使用EI离子源,通过... 复方汤剂成分复杂,需要寻找一个高分离度、高稳定性的分析方法进行定性分析。采用梯度萃取法,将麻黄汤水煎液中的化学组分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采用GC-MS技术分离麻黄汤乙酸乙酯提取部分化学成分,质谱使用EI离子源,通过NIST MS Search 2.0标准质谱库定性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共鉴定出40个化学成分;采用UPLCQ-TOF-MS技术分离麻黄汤水提取部分化学成分,质谱使用ESI离子源,通过MZmine-2.9.1,Isotope Pattern软件以及质谱裂解规律定性分析,并对照对照品和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共鉴定出39个化学成分。该实验利用了GC-MS和UPLC-Q-TOF-MS对化学成分分析范围的差异,以及MS对未知化合物的准确鉴定优势,为麻黄汤药效物质的研究提供了依据,并为复方组分提供了一种简单快捷的分析鉴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汤 乙酸乙酯部分 水提取部分 GC—MS UPLC—Q-TOF—MS
原文传递
小青龙汤和麻黄汤抗组胺作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阮岩 李笋 +1 位作者 封彦蕾 陈蔚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目的利用组胺皮肤试验了解中药抗组胺机理,比较中西药抗组胺作用的异同。方法将45例健康志愿者分为小青龙汤组,麻黄汤组,氯雷他定组和安慰剂组,各组在用药前及用药后2,5,24h进行不同浓度的组胺皮肤试验,皮试后15min观察并记录风团及红... 目的利用组胺皮肤试验了解中药抗组胺机理,比较中西药抗组胺作用的异同。方法将45例健康志愿者分为小青龙汤组,麻黄汤组,氯雷他定组和安慰剂组,各组在用药前及用药后2,5,24h进行不同浓度的组胺皮肤试验,皮试后15min观察并记录风团及红晕的面积,绘制剂量-反应曲线。结果风团和红晕面积比较,小青龙汤、麻黄汤组服药后2,5,24h和服药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氯雷他定组服药后2,5,24h和服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青龙汤和麻黄汤不能直接抑制组胺,而可能是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作用,减少组胺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清龙汤 麻黄汤 抗组胺作用 皮肤试验
下载PDF
麻黄汤配方颗粒剂与传统汤剂的疗效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胡耶芳 颜剑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2期1365-1367,共3页
目的比较麻黄汤配方颗粒剂与传统汤剂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小鼠分为对照组、麻黄汤配方颗粒剂组和传统汤剂组。比较麻黄汤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对小鼠的祛痰、止咳、发汗作用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麻黄汤配方颗粒剂组和传统... 目的比较麻黄汤配方颗粒剂与传统汤剂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小鼠分为对照组、麻黄汤配方颗粒剂组和传统汤剂组。比较麻黄汤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对小鼠的祛痰、止咳、发汗作用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麻黄汤配方颗粒剂组和传统汤剂组止咳效果显著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麻黄汤配方颗粒剂组和传统汤剂组均可引起小鼠腋窝空泡发生率增加,空泡汗腺增加,表明麻黄汤发汗作用明显,但两治疗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麻黄汤配方颗粒剂组和传统汤剂组有显著的化痰作用(P<0.05),但麻黄汤配方颗粒剂组与传统汤剂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黄汤配方颗粒剂与传统汤剂对小鼠均有较强的祛痰、发汗、止咳的作用,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但麻黄汤配方颗粒剂用药方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汤 配方颗粒剂 传统汤剂
下载PDF
从津液角度论治《伤寒论》太阳病 被引量:9
16
作者 邢加兴 周雨龙 司廷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6期139-142,共4页
探索《伤寒论》太阳病中对津液的论治,通过梳理《伤寒论》太阳病篇发汗法及误汗、误吐、误下变证,古籍和后世医家中对津液理论的记载,论治津液在太阳病中的证治规律,得出津液是营卫之气功能体现的载体,卫气的亢进能将津液聚集于体表,是... 探索《伤寒论》太阳病中对津液的论治,通过梳理《伤寒论》太阳病篇发汗法及误汗、误吐、误下变证,古籍和后世医家中对津液理论的记载,论治津液在太阳病中的证治规律,得出津液是营卫之气功能体现的载体,卫气的亢进能将津液聚集于体表,是发汗法运用的基本条件,而阻碍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会造成水饮的产生。根据症状的不同可对津液的充斥、亏虚、生成障碍、输布障碍及排泄障碍等方面进行论治,从而采取发汗解表、调和营卫、健脾通阳利湿等治法,从津液角度入手《伤寒论》太阳病,可串联起张仲景对于太阳病及其变证的辨证论治,对提高临床辨证论治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津液 太阳病 水饮 误汗 误下 营卫之气 桂枝汤 麻黄汤 小青龙汤
下载PDF
从古今麻黄汤中麻黄剂量及炮制方法探讨其安全使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奕博 刘冬涵 +2 位作者 黄特辉 李飞 倪健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174-177,共4页
近年来对于经方失其效用,很多人提出其原因在于古今用量差异巨大。以麻黄汤为例,古人所用麻黄每日可达45 g,虽然药效得到保障,但剂量远超《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其安全性受人怀疑。该文一方面对历代本草中使用麻黄汤注意事项进行整... 近年来对于经方失其效用,很多人提出其原因在于古今用量差异巨大。以麻黄汤为例,古人所用麻黄每日可达45 g,虽然药效得到保障,但剂量远超《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其安全性受人怀疑。该文一方面对历代本草中使用麻黄汤注意事项进行整理,总结出古人如何同时保证安全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对麻黄的炮制方法,尤其是在麻黄汤中出现过的炮制品进行分析整理并与现代研究相结合,寻找造成麻黄不良反应的作用机制,并提出现在对麻黄研究的一些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 麻黄汤 剂量 炮制方法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麻黄汤加味联合西医常规方法治疗急性喘息型支气管炎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秦怡文 刘莹 +1 位作者 陈明 赵楠琦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4-218,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麻黄汤联合西医常规方法治疗急性喘息型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至2018年7月10日... 目的系统评价麻黄汤联合西医常规方法治疗急性喘息型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至2018年7月10日。采用Cochrane系统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和GRADE系统推荐分级方法,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估,并用RevMan 5. 3软件对治疗总有效率及喘鸣音、湿啰音、喘憋、咳嗽的消失时间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项随机对照试验,1342例患者,试验组均为麻黄汤加味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均为西医常规治疗。其中7项为中等风险偏倚,其余为高风险偏倚。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相比,麻黄汤加味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总有效率[RR=1. 23,95%CI (1. 18,1. 28)],缩短喘鸣音消失时间[MD=-1. 72,95%CI (-1. 94,-1. 50)]、湿啰音消失时间[MD=-1. 61,95%CI (-1. 76,-1. 45)]、喘憋消失时间[MD=-1. 83,95%CI (-2. 06,-1. 60)]、咳嗽消失时间[MD=-2. 53,95%CI (-2. 96,-2. 11)]。GRADE评价结果显示:总有效率、喘鸣音消失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喘憋消失时间指标为中等质量证据,咳嗽消失时间指标为极低质量证据。结论麻黄汤加味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喘息型支气管炎在疗效及缩短症状时间方面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但由于纳入研究的证据质量多为中低等,故仍需要开展高质量、报告详细的随机对照试验以增加证据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汤 急性喘息型支气管炎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综述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麻黄汤对变应性鼻炎大鼠炎症、AQP5及cAMP/PKA-CREB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范文娜 张卫华 +3 位作者 刘舟 陈君君 朱力扬 刘宁 《中医学报》 CAS 2017年第9期1603-1608,共6页
目的:探讨麻黄汤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大鼠炎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麻黄汤低剂量组(2.8 g·kg^(-1))和麻黄汤高剂量组(5.6 g·kg^(-1)),通过卵清蛋白全身致敏结合局部激发的方法,... 目的:探讨麻黄汤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大鼠炎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麻黄汤低剂量组(2.8 g·kg^(-1))和麻黄汤高剂量组(5.6 g·kg^(-1)),通过卵清蛋白全身致敏结合局部激发的方法,建立AR大鼠模型,对喷嚏、抓鼻、流涕行为学进行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血清中Ig E、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含量;观察鼻黏膜组织的病理变化,鼻腔分泌物涂片脱落细胞学检查;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蛋白质印迹法和RT-PCR检测AQP5、p-CREB(ser133)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行为学评分增加,鼻黏膜上皮下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腺体扩张,血清中IL-4和Ig E水平显著升高(P<0.05),INF-γ含量显著降低(P<0.01),AQP5和p-CREB(ser13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AQP5 mRNA水平减少(P<0.01)。麻黄汤各给药组能明显降低模型大鼠的行为学评分,减轻鼻黏膜组织病理改变,降低外周血Ig E、IL-4水平,增加IFN-γ水平(P<0.01),AQP5和p-CREB(ser13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AQP5 mRNA水平显著增加(P<0.01)。结论:麻黄汤对变应性鼻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AQP5表达及c AMP/PKA-CRE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麻黄汤 AQP5 P-CREB 免疫球蛋白E 白细胞介素-4 干扰素-γ 大鼠
下载PDF
从麻黄“发汗”谈葛根汤治疗闭合性痤疮 被引量:10
20
作者 赵雯雯 岳仁宋 +1 位作者 王晶 刘蕊蕊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61-562,共2页
自汉代《伤寒论》中收载麻黄汤一方后,后世医家多认为麻黄是一味发汗解表、止咳平喘的要药。其实细想所谓"发汗"与"利水"等均是表达麻黄对水液代谢发挥了作用。本文试结合导师岳仁宋以脾虚为基础病机的痤疮辨治经验... 自汉代《伤寒论》中收载麻黄汤一方后,后世医家多认为麻黄是一味发汗解表、止咳平喘的要药。其实细想所谓"发汗"与"利水"等均是表达麻黄对水液代谢发挥了作用。本文试结合导师岳仁宋以脾虚为基础病机的痤疮辨治经验,从汗液的产生、对"发"的理解以及麻黄助肺脾肾调节全身水液代谢出发,阐述辛温宣散法应用于闭合性痤疮治疗的重要作用。提出闭合性痤疮病机根本在于正虚失运、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治疗当以清热泻火为表、通行气血为本,治疗时可灵活应用麻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 葛根汤 闭合性痤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