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Fs‑Derived Strategy and Ternary Alloys Regulation in Flower‑Like Magnetic‑Carbon Microspheres with Broadband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1
作者 Mengqiu Huang Bangxin Li +7 位作者 Yuetong Qian Lei Wang Huibin Zhang Chendi Yang Longjun Rao Gang Zhou Chongyun Liang Renchao Che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479-493,共15页
Broadband electromagnetic(EM)wave absorption material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ilitary stealth and health protection.Herein,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derived magnetic-carbon CoNiM@C(M=Cu,Zn,Fe,Mn)microspheres... Broadband electromagnetic(EM)wave absorption material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ilitary stealth and health protection.Herein,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derived magnetic-carbon CoNiM@C(M=Cu,Zn,Fe,Mn)microspheres are fabricated,which exhibit flower-like nano–microstructure with tunable EM response capacity.Based on the MOFs-derived CoNi@C microsphere,the adjacent third element is introduced into magnetic CoNi alloy to enhance EM wave absorption performance.In term of broadband absorption,the order of efficient absorption bandwidth(EAB)value is Mn>Fe=Zn>Cu in the CoNiM@C microspheres.Therefore,MOFs-derived flower-like CoNiMn@C microspheres hold outstanding broadband absorption and the EAB can reach up to 5.8 GHz(covering 12.2–18 GHz at 2.0 mm thickness).Besides,off-axis electron holography and computational simulations are applied to elucidate the inherent dielectric dissipation and magnetic loss.Rich heterointerfaces in CoNiMn@C promote the aggregation of the negative/positive charges at the contacting region,forming interfacial polarization.The graphitized carbon layer catalyzed by the magnetic CoNiMn core offered the electron mobility path,boosting the conductive loss.Equally importantly,magnetic coupling is observed in the CoNiMn@C to strengthen the magnetic responding behaviors.This study provides a new guide to build broadband EM absorption by regulating the ternary magnetic allo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ic-carbon microspheres MOFs derivatives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magnetic loss Broadband absorption
下载PDF
煤基活性炭定向制备:原理·方法·应用 被引量:51
2
作者 解强 张香兰 +2 位作者 梁鼎成 曹俊雅 刘金昌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0-127,共28页
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煤基活性炭生产国。简要回顾了我国煤基活性炭工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介绍了煤基活性炭的制备方法、生产工艺及应用现状,分析影响活性炭合理应用的因素,着重讨论了活性炭定向制备的概念、原理、... 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煤基活性炭生产国。简要回顾了我国煤基活性炭工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介绍了煤基活性炭的制备方法、生产工艺及应用现状,分析影响活性炭合理应用的因素,着重讨论了活性炭定向制备的概念、原理、方法及应用,提出了我国活性炭工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和亟待研究的课题。结果表明:活性炭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依据其对气、液相中微量成分选择性吸附的能力,在国防、医药、食品、化工行业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在能源、环境领域发现极大的应用前景;物理活化法是煤基活性炭制备的基本方法,原煤破碎活性炭、柱状活性炭及压块活性炭工艺是目前煤基活性炭的主要工业生产工艺,尤其是压块活性炭工艺,由于产能大、产品质量高且稳定并适于配煤、添加剂调孔,已成为新建、扩建活性炭企业的首选;孔结构、表面化学、形状、机械强度、流体力学性能等是影响活性炭应用的主要因素,"活性炭定向制备"即以用途对活性炭组成、结构和性能的要求为导向,制备具有适宜组成、孔结构、应用性能的活性炭产品,按照煤基活性炭定向制备涉及的指标及相互关系、影响因素、调控方法及难度,以孔结构调节为中心开发煤基活性炭定向制备技术成为主要策略;孔结构调控是在保证活性炭孔隙充分发育的前提下根据应用需求调节活性炭不同尺寸孔在总孔容中的比例,筛选原料煤、配煤、添加剂、优化工艺参数等措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炭化过程,使炭化向生成各向同性、非石墨化、反应活性高、初生孔隙发达炭化物的方向发展,为活化阶段活化剂-炭基质间反应速度的调变打下基础,易于孔结构调控;煤基活性炭定向制备技术已应用于低灰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磁性活性炭及兼有双电层电容和法拉第电容的高容量电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活性炭 定向制备 孔结构 配煤 添加剂 配炭 压块活性炭 磁性活性炭 电极炭 高碱煤
下载PDF
煤基磁性活性炭的制备 被引量:29
3
作者 邢雯雯 周铁桥 +2 位作者 张军 李兰廷 解强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3-87,共5页
以大同烟煤为原料、Fe3O4作为添加剂,催化制备了煤基磁性活性炭(MCAC).利用氮气吸附等温线表征了MCAC的孔隙结构,并考察了其吸附性能(碘值、亚甲兰值)和磁学性能.结果表明,Fe3O4对MCAC孔隙的产生具有催化作用,有利于活性炭中孔的形成和... 以大同烟煤为原料、Fe3O4作为添加剂,催化制备了煤基磁性活性炭(MCAC).利用氮气吸附等温线表征了MCAC的孔隙结构,并考察了其吸附性能(碘值、亚甲兰值)和磁学性能.结果表明,Fe3O4对MCAC孔隙的产生具有催化作用,有利于活性炭中孔的形成和发育.其中添加10%Fe3O4的MCAC中孔率高达76.0%.MCAC与普通活性炭(AC-0)相比,碘吸附值明显降低,而亚甲兰吸附值显著提高.添加7%Fe3O4的MCAC,其碘值降低了25.5%,亚甲兰值提高了79.9%.添加适量的Fe3O4制备的MCAC具有较高的比饱和磁化强度和磁导率.Fe3O4质量分数为4%和10%时,所得MCAC的比饱和磁化强度分别是AC-0的24.4倍和44.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活性炭 磁性活性炭 催化制备 氮吸附 吸附性能 磁学性能
原文传递
磁性多壁碳纳米管吸附水中双氯芬酸的热力学与动力学 被引量:23
4
作者 熊振湖 王璐 +1 位作者 周建国 刘建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890-2898,共9页
研究了磁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对于水中非甾体抗炎药双氯芬酸的吸附过程.结果表明,双氯芬酸的吸附量随磁性MWCNTs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而且吸附剂量增加到一定阶段后,双氯芬酸的吸附量达到平衡.在磁性MWCNTs的量为0.7g·L-1时,水... 研究了磁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对于水中非甾体抗炎药双氯芬酸的吸附过程.结果表明,双氯芬酸的吸附量随磁性MWCNTs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而且吸附剂量增加到一定阶段后,双氯芬酸的吸附量达到平衡.在磁性MWCNTs的量为0.7g·L-1时,水溶液中双氯芬酸被磁性MWCNTs吸附的量达到最大,为33.37mg·g-1,对应的双氯芬酸去除率为98.1%.双氯芬酸的去除率随溶液pH的增加先增大后下降,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用准一级、准二级模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回归结果表明,准二级模型更准确地反映了吸附动力学.通过实验确定了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线的线性相关系数与标准偏差,结果揭示出Langmuir等温线与实验数据有很好的拟合度.对热力学参数的计算表明,ΔG0<0,意味着磁性MWCNTs对双氯芬酸的吸附是自发的;ΔH0<0,指明吸附是一个放热的物理吸附过程,温度低对吸附有利;ΔS0>0,代表该吸附是熵增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双氯芬酸 磁性多壁碳纳米管 动力学 热力学
下载PDF
磁性氧化铁/活性炭复合吸附剂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巧丽 陈旭 袁彪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1-364,共4页
为了得到磁特性和吸附性能比较好的吸附材料,把活性炭的吸附特性和氧化铁的磁特性结合起来制成复合吸附剂, 在随后的吸附饱和后用一个简单的磁选工序从介质中分离出来.制备了磁性流体和超细磁粉,并与活性炭进行复合,加入不同的活化剂制... 为了得到磁特性和吸附性能比较好的吸附材料,把活性炭的吸附特性和氧化铁的磁特性结合起来制成复合吸附剂, 在随后的吸附饱和后用一个简单的磁选工序从介质中分离出来.制备了磁性流体和超细磁粉,并与活性炭进行复合,加入不同的活化剂制成活性炭/磁性氧化铁复合吸附剂.进行了磁力、Fe含量、BET表面积测量以及XRD衍射分析.通过用碘吸附值法测定吸附剂的吸附性能,运用线性回归法得到吸附等温线.研究结果表明,所得到的复合吸附剂不仅具有磁性,而且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流体 超细磁粉 磁性活性炭 吸附性能
下载PDF
磁性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水中甲基橙的吸附 被引量:19
6
作者 莫冰玉 唐玉斌 +1 位作者 陈芳艳 温涛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863-1868,共6页
活性炭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然而吸附饱和后难以分离和再生的缺点却限制了其应用。本研究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将铁氧化物和活性炭进行复合,制备出同时具有磁分离性能和较强的吸附性能的磁性活性炭复合材料,并对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表征,... 活性炭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然而吸附饱和后难以分离和再生的缺点却限制了其应用。本研究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将铁氧化物和活性炭进行复合,制备出同时具有磁分离性能和较强的吸附性能的磁性活性炭复合材料,并对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表征,考察其对水中甲基橙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磁性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为666.72 m2/g,平均孔径为3.16 nm,具有良好的磁性能,在外加磁场下能快速地从溶液中分离出来且磁性能相对稳定,铁氧化物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不大。在温度为25℃、p H为5、吸附剂用量为3 g/L的情况下,吸附3 h后,该磁性活性炭对甲基橙的吸附率可达99.1%,预示着该磁性活性炭在水处理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活性炭 制备 表征 吸附 甲基橙
原文传递
铁系添加剂对煤基磁性活性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杨明顺 解强 +3 位作者 邢雯雯 张中华 张军 姜勇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97-901,共5页
磁性活性炭(MAC)是解决使用后活性炭回收难题的关键.选用太西无烟煤为原料,分别以四氧化三铁和草酸铁为添加剂,一步法制备了煤基磁性活性炭;测定了活性炭的碘值和亚甲蓝值,利用氮气吸附仪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分别表征其孔结构和磁性能,并... 磁性活性炭(MAC)是解决使用后活性炭回收难题的关键.选用太西无烟煤为原料,分别以四氧化三铁和草酸铁为添加剂,一步法制备了煤基磁性活性炭;测定了活性炭的碘值和亚甲蓝值,利用氮气吸附仪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分别表征其孔结构和磁性能,并考察了添加剂对活性炭吸附性能、孔结构及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铁系添加剂具有催化作用,对活性炭的孔结构有调控作用,使中孔率上升;添加剂的引入可增强活性炭的磁性;四氧化三铁的效能优于草酸铁,当四氧化三铁添加量为6.0%,炭化温度600℃,活化温度880℃时,活性炭比表面积、碘吸附值、比饱和磁化强度分别达到678.7m2/g,849.76mg/g,2.614em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活性炭 无烟煤 吸附性能 磁性能 铁系添加剂
原文传递
木质素/Fenton污泥基磁性活性炭对亚甲基蓝和苯酚吸附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陈丽群 张红杰 +3 位作者 朱荣耀 王慧 张健 张文晖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3-28,共6页
以桉木硫酸盐法蒸煮黑液木质素和Fenton污泥为原料,氢氧化钾为活化剂,采用一步法制备磁性活性炭(MAC),利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BET)、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MAC的物相结构进行表征,评价了MAC对亚甲基蓝和苯酚的吸... 以桉木硫酸盐法蒸煮黑液木质素和Fenton污泥为原料,氢氧化钾为活化剂,采用一步法制备磁性活性炭(MAC),利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BET)、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MAC的物相结构进行表征,评价了MAC对亚甲基蓝和苯酚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MAC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磁分离性能,其BET比表面积为1079 m2/g,饱和磁化强度为5. 79 emu/g,XRD分析发现磁性来源于Fe3O4或γ-Fe2O3;当MAC用量为0. 5 g/L,亚甲基蓝和苯酚的初始浓度分别为300 mg/L和200 mg/L时,MAC对亚甲基蓝和苯酚的平衡吸附量分别达到了288 mg/g和98 mg/g;MAC对亚甲基蓝和苯酚的吸附动力学特性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Freundlich模型能更好地描述MAC对亚甲基蓝的等温吸附过程,而Langmuir模型在描述MAC对苯酚的等温吸附过程更佳;MAC经过5次再生仍能达到原平衡吸附量的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活性炭 吸附 亚甲基蓝 苯酚 木质素
下载PDF
沙柳基磁性多孔炭的制备及其吸附亚甲基蓝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温俊峰 刘侠 +1 位作者 马向荣 党睿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84-4191,共8页
采用水热法原位改性沙柳生物炭制备磁性多孔炭复合材料,利用SEM、XRD、FT-IR、XPS和BET分别对多孔炭的形貌、结构表征,并研究磁性多孔炭吸附去除废水中亚甲基蓝性能。系列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磁性复合材料表面疏松多孔,比表面积为63.01 m^(... 采用水热法原位改性沙柳生物炭制备磁性多孔炭复合材料,利用SEM、XRD、FT-IR、XPS和BET分别对多孔炭的形貌、结构表征,并研究磁性多孔炭吸附去除废水中亚甲基蓝性能。系列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磁性复合材料表面疏松多孔,比表面积为63.01 m^(2)/g,含有-COOH、-OH等丰富的官能团。在亚甲基蓝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初始pH值为11,投加量为2 g/L、25℃吸附120 min时,亚甲基蓝的吸附率可达88.52%,最大吸附量为218.08 mg/g;吸附过程与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拟合较好,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吸附稳定,无二次污染,吸附剂廉价易得,便于分离,是理想的亚甲蓝废水处理试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柳 磁性多孔炭 亚甲基蓝 吸附等温线 动力学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magnetically separable mesoporous activated carbons from brown coal with Fe3O4 被引量:11
10
作者 Yong Jiang Qiang Xie +3 位作者 Yanhai Zhang Cuiyu Geng Bin Yu Juan Ch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9年第3期513-519,共7页
Magnetically separable mesoporous activated carbon was prepared from brown coal in the presence of Fe3O4 as a bi-functional additive.Magnetic activated carbon(MAC)was characterized by lowtemperature nitrogen adsorptio... Magnetically separable mesoporous activated carbon was prepared from brown coal in the presence of Fe3O4 as a bi-functional additive.Magnetic activated carbon(MAC)was characterized by lowtemperature nitrogen adsorption,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X-ray diffraction(XRD),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and vibrating sample magnetometry(VSM).The evolution behaviors and transition mechanism of Fe3O4 during the preparation of MAC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prepared MAC with 6 wt%Fe3O4 addition having a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mesopore ratio of 370 m^2·g^-1 and 55.7%,which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adsorption application and magnetic recovery.Highly dispersed iron-containing aggregates with the size of 0.1 lm in the MAC were observed.During the preparation of MAC,Fe3O4 could enhance the escape of volatiles during the carbonization.Fe3O4 could also accelerate burning off the carbon wall during activation,which leads to enlarging micropore size,then resulting in the generation of mesopore and macropore.As a result,a part of Fe3O4 converted into FeO,FeOOH,a-Fe,c-Fe,Fe2SiO4 and compound of Aluminum-iron-silicon.The prepared activated carbon,which was magnetized by both of residual Fe3O4,reduced a-Fe and c-Fe,can be easily separated from the original solution by external magnetic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ic activated carbon PREPARATION BROWN coal Ferroferric oxide magnetic separation
下载PDF
磁性活性炭处理含铜废水 被引量:12
11
作者 徐龙君 刘科 张福凯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121-3124,共4页
利用自制磁性活性炭对水中Cu(Ⅱ)的去除进行静态吸附研究,考察了吸附时间、Cu(Ⅱ)初始浓度以及磁性活性炭投加量对铜离子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磁性活性炭投加量为3 g/L时,对铜离子的去除率达92.6%;磁性活性炭对铜离子的吸附在最初的2... 利用自制磁性活性炭对水中Cu(Ⅱ)的去除进行静态吸附研究,考察了吸附时间、Cu(Ⅱ)初始浓度以及磁性活性炭投加量对铜离子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磁性活性炭投加量为3 g/L时,对铜离子的去除率达92.6%;磁性活性炭对铜离子的吸附在最初的20 min是一个快速吸附,去除率达到总去除率的90%以上;随着Cu(Ⅱ)初始浓度的增大,Cu(Ⅱ)的去除率逐渐减小,磁性活性炭吸附铜离子可用Langmuir吸附等温式和Freundlich方程描述;利用磁铁对溶液中磁性活性炭进行回收,回收率达到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活性炭 废水处理 铜离子 吸附
原文传递
Fe_3O_4存在下配煤制备水处理用磁性压块活性炭 被引量:12
12
作者 蒋煜 解强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9-176,共8页
在Fe_3O_4存在下以大同烟煤为主料、胜利褐煤为配煤,采用压块活性炭工艺制备了活性炭,表征了活性炭吸附性能、磁性能和孔结构,并通过正交实验,以焦糖脱色率为活性炭净水性能指标研究优化配煤比例及主要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无Fe_3O_4存在... 在Fe_3O_4存在下以大同烟煤为主料、胜利褐煤为配煤,采用压块活性炭工艺制备了活性炭,表征了活性炭吸附性能、磁性能和孔结构,并通过正交实验,以焦糖脱色率为活性炭净水性能指标研究优化配煤比例及主要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无Fe_3O_4存在时向大同煤中配入褐煤不利于压块活性炭孔的发育;温度升高可强化活化剂对孔壁烧失作用,导致孔隙扩大;Fe_3O_4的催化作用促进中、大孔发育,提高活性炭焦糖脱色率,并给活性炭赋磁.添加质量分数为6%的Fe_3O_4时获得2组优化工艺参数,即:100%大同煤、活化温度980℃、活化时间3h,或大同煤与胜利褐煤质量比为80∶20、活化温度980℃、活化时间3.5h,可制得易于磁选分离、焦糖脱色率分别为79%和76%的优质水处理用活性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活性炭 水处理 焦糖脱色率 配煤
原文传递
磁性多壁碳纳米管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婴幼儿配方奶粉中14种性激素残留 被引量:11
13
作者 胡争艳 王天娇 +3 位作者 王立媛 吴平谷 汤鋆 谭莹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641-645,649,共6页
目的建立磁性多壁碳纳米管分散固相萃取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婴幼儿配方奶粉中14种性激素残留的方法。方法采用内标法进行检测,优化了婴幼儿奶粉中性激素的酶解及蛋白沉淀条件、萃取时间、洗脱条件及磁性多壁碳纳米管的用量... 目的建立磁性多壁碳纳米管分散固相萃取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婴幼儿配方奶粉中14种性激素残留的方法。方法采用内标法进行检测,优化了婴幼儿奶粉中性激素的酶解及蛋白沉淀条件、萃取时间、洗脱条件及磁性多壁碳纳米管的用量等影响萃取效率的主要条件。最终选取甲醇作为蛋白沉淀剂,使用50 mg的磁性多壁碳纳米管萃取5 min,采用甲醇作为洗脱溶剂,洗脱时间为5 min。结果在优化的条件下,14种分析物的萃取回收率为88.5%~102.2%。实际样品中各组分的加标回收率为80.2%~106.0%,相对标准偏差为3.5%~7.2%,各组分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在0.02μg/kg^0.5μg/kg和0.05μg/kg^1.5μg/kg。结论该方法样品前处理时加入同位素内标物,补偿了部分分析物在样品前处理时的损失以及基体的干扰,而且操作简单、快速,结果准确可靠,能满足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多种性激素残留快速筛查与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多壁碳纳米管 分散固相萃取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性激素残留 婴幼儿配方奶粉
原文传递
Br-N共掺杂TiO_2/磁性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佳忆 王学江 +3 位作者 黄嘉瑜 王鑫 宋靖珂 赵建夫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90-898,共9页
以活性炭(AC)为原材料,采用铁盐化学沉淀法耦合壳聚糖-戊二醛交联改性技术制备磁性活性炭(MAC)。以MAC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不同Br/Ti掺杂比的Br-N共掺杂TiO_2/MAC可见光催化复合材料(Brx-N-TiO_2/MAC)。通过XRD、UV-Vis漫反射、... 以活性炭(AC)为原材料,采用铁盐化学沉淀法耦合壳聚糖-戊二醛交联改性技术制备磁性活性炭(MAC)。以MAC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不同Br/Ti掺杂比的Br-N共掺杂TiO_2/MAC可见光催化复合材料(Brx-N-TiO_2/MAC)。通过XRD、UV-Vis漫反射、BET吸附实验、SEM、XPS表征其结构和化学特征。以水杨酸为模型分子进行光催化降解,评价不同Brx-N-TiO_2/MAC材料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N-TiO_2/MAC可见光催化剂,Br-N共掺杂更能促进催化剂对可见光的吸收。Br_(0.35)-N-TiO_2/MAC对水杨酸的降解效果最好,暗吸附1h、光催化3h后,Br_(0.35)-N-TiO_2/MAC对水杨酸的降解率达到83%,高浓度水杨酸会对光催化反应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该催化材料重复利用三次后仍有78%的去除率,显示了较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活性炭 Br-N共掺杂 可见光催化 复合材料 水杨酸
原文传递
磁微球在测定水中痕量甲醛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明 力虎林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7-50,共4页
应用磁微球与甲醛反应生成电活性物质 ,在磁性电极上聚集并还原以检测甲醛 ,对磁微球的制备、电极的结构及影响这些测定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研究 .在最佳条件下 ,甲醛峰电位为 - 1.0 4V(vs.SCE) ,检测下线为 0 .2 μg/L,利用此方法测定了... 应用磁微球与甲醛反应生成电活性物质 ,在磁性电极上聚集并还原以检测甲醛 ,对磁微球的制备、电极的结构及影响这些测定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研究 .在最佳条件下 ,甲醛峰电位为 - 1.0 4V(vs.SCE) ,检测下线为 0 .2 μg/L,利用此方法测定了环境水样中的甲醛 ,结果满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微球 磁性玻碳电极 甲醛 微分脉冲伏安法 水分析 环境监测
下载PDF
磁性活性碳负载F掺杂纳米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林晓霞 吉翔 +1 位作者 付德刚 郝凌云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97-1002,共6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F掺杂纳米TiO2(F-TiO2),将其负载到磁性活性碳(MAC)上,制得易回收分离的高效催化剂(F-TMAC)。通过XRD、SEM、UV-Vis、XPS、VSM对样品进行表征。以合成样品为催化剂降解模拟废水活性染料艳红(X-3B),结果表明该负载型...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F掺杂纳米TiO2(F-TiO2),将其负载到磁性活性碳(MAC)上,制得易回收分离的高效催化剂(F-TMAC)。通过XRD、SEM、UV-Vis、XPS、VSM对样品进行表征。以合成样品为催化剂降解模拟废水活性染料艳红(X-3B),结果表明该负载型催化剂在紫外光和可见光照射下光催化效果均优于P25催化剂。0.2 g负载型催化剂分别在紫外光和可见光照射下降解200 mL浓度为100 mg/L的X-3B溶液,90 min后经18 W紫外光照射X-3B去除率达到99.8%;250 W可见光照射X-3B去除率为83.1%。溶液中的复合催化剂可以用磁铁很容易分离,具有优良的重复利用性能。经5次重复试验,复合催化剂F-TMAC对X-3B的降解率仅下降了约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活性碳 磁分离 氟掺杂二氧化钛 光催化
下载PDF
磁性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KMnO_4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6
17
作者 谢太平 徐龙君 +3 位作者 刘成伦 何春兰 肖中明 王敬春 《中国科学: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52-1160,共9页
采用浸渍氮气保护焙烧法,以自制碳酸锶、氯化铁和工业活性炭为原料,制备了介孔磁性活性炭.采用红外光谱、N2吸附、X光衍射、振动样品磁强计等手段和以吸附KMnO4作为探针实验,表征了样品的性质和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磁性活性炭是具有较高... 采用浸渍氮气保护焙烧法,以自制碳酸锶、氯化铁和工业活性炭为原料,制备了介孔磁性活性炭.采用红外光谱、N2吸附、X光衍射、振动样品磁强计等手段和以吸附KMnO4作为探针实验,表征了样品的性质和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磁性活性炭是具有较高微孔率的介孔磁性材料,其微孔率为45.74%.该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为19.6emu/g,矫顽力为239.7Oe,易于吸附后的磁分离,且具有一定的抗退磁能力.对KMnO4的吸附探针实验表明其吸附本质为物理吸附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可描述KMnO4在磁性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是描述KMnO4在磁性活性炭上吸附的最佳吸附动力学模型.本研究有望为特种废水处理剂提供新型功能性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活性炭 介孔 磁性材料 物理吸附 动力学
原文传递
活性炭材料对Cr(VI)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立剑 周睿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9-52,共4页
以HCl-AC、NAC和AC-Fe_3O_4为吸附剂,对其进行比表面积和孔结构测定,并对比研究3种活性炭对Cr(VI)的吸附动力学及等温吸附,同时对其吸附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准2级吸附动力学模型比较吻合3种活性炭对Cr(VI)的吸附动力学,Fr... 以HCl-AC、NAC和AC-Fe_3O_4为吸附剂,对其进行比表面积和孔结构测定,并对比研究3种活性炭对Cr(VI)的吸附动力学及等温吸附,同时对其吸附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准2级吸附动力学模型比较吻合3种活性炭对Cr(VI)的吸附动力学,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能较好的描述HCl-AC和AC-Fe_3O_4对Cr(VI)的吸附过程,而NAC对Cr(VI)的吸附过程则以Langmuir吸附模型拟合结果更好。HCl-AC比表面积高达1 204 m^2/g,以其作为吸附剂对Cr(VI)具有良好的亲和性和吸附能力,投加量超过5 g/L时可以吸附40 mg/L以上的Cr(VI)。较低p H有利于Cr(VI)的吸附,较多的材料添加量和吸附时间显著提高了Cr(VI)的去除率。该结果对于含Cr(VI)废水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纳米活性炭 磁性活性炭 六价铬 吸附
下载PDF
磁性椰壳活性炭的制备与吸附性能 被引量:8
19
作者 秦洁 常薇 +4 位作者 杜燕萍 高兵 赵浩博 常宇晨 李超群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7-11,共5页
针对传统吸附材料难以回收再利用的问题,以废弃椰壳为材料,采用浸渍-煅烧法制备高效且易于回收并具有磁性的生物质活性炭。通过XRD、SEM及比表面积分析等对其进行表征,分析金属盐与椰壳质量比对亚甲基蓝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金... 针对传统吸附材料难以回收再利用的问题,以废弃椰壳为材料,采用浸渍-煅烧法制备高效且易于回收并具有磁性的生物质活性炭。通过XRD、SEM及比表面积分析等对其进行表征,分析金属盐与椰壳质量比对亚甲基蓝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金属盐与椰壳质量比为1∶2时,制备的材料为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的介孔磁性活性炭,其对亚甲基蓝具有较大的吸附容量,重复使用7次后,其对亚甲基蓝吸附效率仍可达到90%以上,并且在外部磁场下可较好地与溶液分离,易于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活性炭 吸附材料 金属盐 椰壳 亚甲基蓝
下载PDF
磁性介孔碳吸附模拟废水中的结晶紫 被引量:8
20
作者 高美娜 唐然肖 +2 位作者 翟焱洲 刘伟华 王春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883-4889,共7页
以磁性介孔碳吸附处理结晶紫染料模拟废水,考察了吸附剂投加量、溶液p H、结晶紫初始浓度以及温度对吸附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吸附不受溶液p H的影响,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R2>0.996)。在不同温度下,吸附过程更符合Langmuir等温方... 以磁性介孔碳吸附处理结晶紫染料模拟废水,考察了吸附剂投加量、溶液p H、结晶紫初始浓度以及温度对吸附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吸附不受溶液p H的影响,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R2>0.996)。在不同温度下,吸附过程更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R2>0.997),在45℃时其最大吸附量是151.52 mg/g。该吸附的活化能Ea介于21.93和24.17k J/mol之间,表明该吸附的机理是以化学吸附为主。热力学参数计算结果表明,该吸附是一个熵增的自发吸热过程,提高温度有利于吸附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介孔碳 结晶紫 吸附 动力学 热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