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ASL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肿瘤术前诊断与分级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1
1
作者 李勇 乔飞 +1 位作者 孔祥泉 王成伟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71-875,共5页
目的探讨3D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全脑灌注成像技术在颅脑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8例脑肿瘤(其中胶质瘤12例,脑膜瘤5例,转移瘤7例,脉络丛乳头状瘤1例,髓母细胞瘤1例,淋巴瘤1例,胆脂瘤1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测量3D ASL血流灌注图... 目的探讨3D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全脑灌注成像技术在颅脑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8例脑肿瘤(其中胶质瘤12例,脑膜瘤5例,转移瘤7例,脉络丛乳头状瘤1例,髓母细胞瘤1例,淋巴瘤1例,胆脂瘤1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测量3D ASL血流灌注图像肿瘤实质部分最大肿瘤血流量(TBFmax)和对侧半球、白质、灰质的脑血流量(CBF),分析不同脑肿瘤MRI灌注表现;通过MRI常规扫描序列做出脑肿瘤初步诊断,联合3D ASL灌注成像技术再次诊断后,将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 3D ASL灌注成像技术所得rCBF定量参数在低级别胶质瘤与高级别胶质瘤、脑膜瘤、转移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级别胶质瘤、脑膜瘤和转移瘤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常规MRI扫描得出的脑肿瘤定性诊断的符合率为82.1%,联合应用3D ASL灌注成像技术的诊断符合率为89.2%,两种方法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 ASL能定量反映肿瘤微循环的灌注情况,与MRI常规序列联合应用,可作为其重要补充,对脑肿瘤的定性诊断以及胶质瘤的术前分级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 脑肿瘤
原文传递
颅内肿瘤流动敏感交替反转恢复与动态磁敏感增强灌注成像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吴雪斌 张伟国 +2 位作者 陈金华 邹博 马长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2057-2060,共4页
目的与磁共振动态磁敏感增强(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DSC)灌注比较,评价流动敏感交替反转恢复(flow-sensitive alternating inversion recovery,FAIR)序列在颅内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5例首次发现的颅内肿瘤病例,... 目的与磁共振动态磁敏感增强(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DSC)灌注比较,评价流动敏感交替反转恢复(flow-sensitive alternating inversion recovery,FAIR)序列在颅内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5例首次发现的颅内肿瘤病例,常规扫描后依次行FAIR和DSC灌注成像,对肿瘤内同一兴趣区2种方法测算的相对肿瘤血流量值(rTBF)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FAIR灌注的肿瘤最大相对血流值(rTBFmax)和DSC灌注的肿瘤最大相对血容值(rTBVmax)在轴外肿瘤和轴内良、恶性肿瘤间进行比较。结果2种检查方法所示脑血流量(CBF)灌注图像基本一致,同一兴趣区的相对肿瘤血流量呈线性相关(r=0.667,P=0.000),在轴外肿瘤和轴内良性肿瘤间,轴内良、恶性肿瘤间,FAIR灌注rTBFmax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DSC灌注rTBVmax值也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轴外肿瘤和轴内恶性肿瘤的2种灌注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IR技术能提供与DSC灌注结果相一致的血流灌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脑肿瘤 灌注 血容量
下载PDF
MR动脉血质子自旋标记与波谱成像在颈内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卢洁 李坤成 张苗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目的探讨MR动脉血质子自旋标记(ASL)与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在颈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28例单侧颈内动脉(ICA)/大脑中动脉(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行ASL和1H-MRS检查。对ASL后处理的相对脑血流量(CBF)图进... 目的探讨MR动脉血质子自旋标记(ASL)与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在颈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28例单侧颈内动脉(ICA)/大脑中动脉(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行ASL和1H-MRS检查。对ASL后处理的相对脑血流量(CBF)图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对1H-MRS测量病变侧和对侧脑组织的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的波峰下面积,比较两侧各代谢物峰下面积比值(NAA/Cho、NAA/Cr、Cho/Cr)的差异,并观察是否出现乳酸(Lac)峰。结果28例CBF图显示18例病变侧灌注较对侧降低,10例未见明显异常;1H-MRS显示病变侧的NAA/Cho、NAA/Cr低于对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o/Cr高于对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例于病变侧检测到Lac峰。结论ASL能够早期发现颈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患者的CBF改变,1H-MRS能够显示缺血脑组织的代谢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波谱 颈内动脉 大脑中动脉
下载PDF
MRI-3DPCASL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潇 李凤琪 钱海峰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11期2090-2092,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假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3D—PCASL)技术检查对急性脑梗死溶栓前、后的意义及疗效判别。方法对32例急性(1-9h)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及治疗后1-3d行常规MRI序列、DWI及3D-PCASL检查,并定量测量溶栓前后半暗带区... 目的探讨三维假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3D—PCASL)技术检查对急性脑梗死溶栓前、后的意义及疗效判别。方法对32例急性(1-9h)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及治疗后1-3d行常规MRI序列、DWI及3D-PCASL检查,并定量测量溶栓前后半暗带区脑血流灌注(CBF)值大小。结果治疗前32例脑梗死患者DWI、ASL图像显示为高信号和低灌注,30例患者ASL图像低灌注区域范围明显大于DWI图像;溶栓治疗后检查显示30例梗塞区呈高灌注改变,CBF值明显增大,周围半暗带出现匍匐走行、条柱状高灌注信号,定量测量梗死核心周围区ROI在治疗前后的CBF平均值分别为(13.84±1.62)ml/(100g·min)、(63.99±8.69)ml/(100g·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1,P〈0.01);另1例治疗前、后均呈低灌注区,面积和CBF值无明显改变;1例异常特高灌注为梗死后出血改变。结论3D.PCASL检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判断及疗效评估随访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脑梗死 溶栓 动脉自旋标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