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0篇文章
< 1 2 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扩散加权成像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研究 被引量:146
1
作者 赵斌 蔡世峰 +1 位作者 高佩虹 彭洪娟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7-500,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MR imaging, DW-MRI)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在乳腺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DW-MRI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echo-planar imaging, EPI)技术, 扩散敏...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MR imaging, DW-MRI)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在乳腺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DW-MRI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echo-planar imaging, EPI)技术, 扩散敏感系数(b值)分别为0、500、1000 s/mm2.计算26个正常乳腺、手术病理证实的24个恶性病灶、30个良性病灶分别在b=1000~0、1000~500、500~0 s/mm2时的ADC值,比较良恶性病变、正常腺体间ADC值差异的统计学意义及b=1000~0、1000~500、500~0 s/mm2间ADC值差异的统计学意义.结果乳腺良、恶性病变、正常腺体间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565.74,P<0.01),恶性病变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病变和正常腺体组织,良性病变 ADC 值明显低于正常腺体组织;3组b值间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30,P<0.01),b值越低,ADC值越大;把恶性肿瘤ADC值95%可信区间上界(1.01×10-3)mm2/s定为良恶性病变鉴别的界值,诊断敏感性为64.0%,特异性为96.7%.结论根据ADC值可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做出鉴别诊断,其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良恶性病变 MR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ADC值 表观扩散系数 平面回波成像 鉴别诊断 腺体组织 良性病变 500 诊断敏感性 统计学 乳腺病变 单次激发 正常乳腺 病理证实 可信区间 恶性肿瘤 特异性 b值 病灶
原文传递
前列腺癌的MR扩散成像初步研究 被引量:68
2
作者 王霄英 丁建平 +4 位作者 周良平 李飞宇 范晓颖 王继琛 蒋学祥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207-1209,共3页
目的初步评价MR扩散成像(DW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可行性。方法28例前列腺癌患者及20例前列腺正常的对照组受试者行MR DWI检查,使用回波平面扩散张量成像序列,b值为1000s/mm2。测量正常前列腺外周带及前列腺癌区域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 目的初步评价MR扩散成像(DW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可行性。方法28例前列腺癌患者及20例前列腺正常的对照组受试者行MR DWI检查,使用回波平面扩散张量成像序列,b值为1000s/mm2。测量正常前列腺外周带及前列腺癌区域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同时测量每位受检者膀胱区域的ADC值。结果48例中44例(91.7%)获得前列腺外周带和膀胱的ADC值。24例前列腺癌灶的ADC值为(0.35±0.06)×10-3mm2/s,20例正常前列腺外周带的ADC值为(1·35±0.30)×10-3mm2/s,前列腺癌灶较正常前列腺外周带ADC值低(t=11.99,P=0.00)。前列腺癌患者膀胱的ADC值为(1.27±0.21)×10-3mm2/s,对照组膀胱ADC值为(1.29±0.30)×10-3mm2/s,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P=0.48)。结论MR DWI可用于前列腺的检查。前列腺癌灶与正常前列腺外周带ADC值的差别有可能用于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辅助图像处理 MR扩散成像 诊断
原文传递
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MR动态增强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1
3
作者 倪新初 沈钧康 +12 位作者 陆之安 钱农 周丽娟 杨晓春 王灌忠 张彩元 王水珍 项剑波 潘昌杰 荣伟良 陈建国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单玉喜 钱铭辉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4-59,共6页
目的 研究MR动态增强对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诊断价值 ,并初步探讨MR动态增强表现特征与血管生成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 32例前列腺癌和 4 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的患者进行常规MR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 ,观察病灶的动态增强MRI特... 目的 研究MR动态增强对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诊断价值 ,并初步探讨MR动态增强表现特征与血管生成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 32例前列腺癌和 4 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的患者进行常规MR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 ,观察病灶的动态增强MRI特征并绘制信号强度 时间曲线(SI T曲线 ) ,SI T曲线分成 3型 :Ⅰ型为信号强度早期增高后仍持续增高 ;Ⅱ型为信号强度早期增高后出现平台期 ;Ⅲ型为信号强度早期增高后出现下降期。获得感兴趣区的病理标本 ,并进行苏木素 伊红 (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微血管密度 (MVD)测定 ,比较分析动态增强参数及曲线类型与VEGF、MVD的相关关系。结果 前列腺癌MRI动态增强的早期强化参数开始时间、最大信号强度及早期强化率与BPH不同 (P分别为 <0 0 1、0 0 5、0 0 1 ) ,但两者之间有部分重叠。动态增强MRI中后期的强化特征即SI T曲线类型中 ,前列腺癌组 :Ⅰ型曲线 3例、Ⅱ型曲线 8例、Ⅲ型曲线 2 1例 ;BPH组 :Ⅰ型曲线 1 8例、Ⅱ型曲线 1 9例、Ⅲ型曲线 3例 ,前列腺癌以Ⅲ型曲线为主 ,Ⅱ型曲线既可见于前列腺癌又可见于BPH ,Ⅰ型曲线多见于BPH。前列腺癌与BPH的SI T曲线类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 )。前列腺癌的VEGF和MVD的测定水平高于BPH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BPH 早期 MR动态增强 MVD VEGF MRI 曲线 帮助信息 大信号
原文传递
乳腺疾病的X线钼靶与MRI对比研究 被引量:57
4
作者 雷益 朱嘉英 +6 位作者 李顶夫 党勇 王蕾 宋海岩 冯伟 孟庆国 李涛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864-867,共4页
目的 分析乳腺疾病的X线钼靶与MRI影像学表现,评价X线钼靶与MRI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60例乳腺疾病的X线钼靶与MRI表现,MRI分别采用自旋回波T1WI、短时反转恢复(STIR)序列及动态增强扫描。X线钼靶采用常规方法摄片。... 目的 分析乳腺疾病的X线钼靶与MRI影像学表现,评价X线钼靶与MRI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60例乳腺疾病的X线钼靶与MRI表现,MRI分别采用自旋回波T1WI、短时反转恢复(STIR)序列及动态增强扫描。X线钼靶采用常规方法摄片。结果MRI 53例诊断正确,与病理结果相符,MRI诊断的准确率为88.3%,X线钼靶38例诊断正确,与病理结果相符,X线钼靶诊断的准确率为63.3%,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X2=10.23,P<0.01。结论 MRI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X线钼靶,对乳腺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X线钼靶 MRI 对比研究 诊断
原文传递
动态增强MRI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52
5
作者 郭勇 蔡祖龙 +4 位作者 蔡幼铨 陈凛 马林 高元桂 梁艳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71-675,共5页
目的 前瞻性评估乳腺良恶性病灶的增强形态、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形态、早期增强率以及鉴别病变的价值。方法  40例乳腺病变行三维动态增强MRI检查 ,在工作站上绘制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并计算早期增强率 ,分别根据病灶增强形态、时间 ... 目的 前瞻性评估乳腺良恶性病灶的增强形态、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形态、早期增强率以及鉴别病变的价值。方法  40例乳腺病变行三维动态增强MRI检查 ,在工作站上绘制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并计算早期增强率 ,分别根据病灶增强形态、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分型和早期增强率大小诊断病变的良恶性。结果  40例 41个病灶经病理证实 ,恶性病灶 2 3个 ,良性病灶 18个。良性病变边缘 77 8% (14/ 18)为光滑或分叶 ,16 7% (3/ 18)为不规则或毛刺 ,早期增强率为 (5 5 5± 2 8 3) % ,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 72 % (13/ 18)为单相型 ;恶性病变边缘 82 6 % (19/ 2 3)为不规则或毛刺 ,13% (3/ 2 3)为光滑或分叶 ,早期增强率为 (90 5± 38 6 ) % ,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 78 3% (18/ 2 3)为流出型。良恶性病变的形态分布、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和早期增强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值分别为 18 42、2 0 6 8、10 38,P值均 <0 0 1)。病灶增强形态诊断的敏感性 82 6 % (19/ 2 3) ,特异性 77 8% (14/ 18)。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诊断的敏感性 95 7% (2 2 / 2 3) ,特异性 72 2 % (13/ 18)。早期增强率诊断的敏感性 87%(2 0 / 2 3) ,特异性 6 1 1% (11/ 18)。结论 典型毛刺状形态和流出型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均强烈提示恶性 ;单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图像增强 鉴别诊断 影像学表现
原文传递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55
6
作者 张静 王培军 +7 位作者 袁小东 王国良 郑少强 赵小虎 董宁欣 江虹 毛青 曾洪武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17-1219,共3页
目的分析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 MRI 表现特点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以提高对卵巢肿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卵泡膜细胞瘤患者的 MRI 资料,观察病灶的形态特征、信号强度并与病理形态学表现进行对照。对病灶大小与腹... 目的分析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 MRI 表现特点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以提高对卵巢肿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卵泡膜细胞瘤患者的 MRI 资料,观察病灶的形态特征、信号强度并与病理形态学表现进行对照。对病灶大小与腹水量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MR 平扫病灶实体 T_1WI 表现为等低信号,T_2WI 多表现为低信号,发生囊变表现为高信号,部分病灶内可出现纤维分隔;增强后早期病灶多为轻度均匀强化,延迟后强化程度略增加。术后9例病理所见坏死、囊性变与 MRI 上囊变信号灶的数目、形态基本一致。15例肿瘤细胞之间有较明显的胶原纤维,MRI 上病灶实体均表现为 T_2WI 显著低信号;另4例光学显微镜下胶原纤维相对较少,瘤细胞比例相对较高,T_2WI 上病灶实体表现为中等信号。腹水量的多少与病灶大小无相关性(r=0.43,P=0.10)。结论卵泡膜细胞瘤 T_2WI 低信号的特征及乏血供的增强模式能够较准确反映卵泡膜细胞瘤的病理特点,对该肿瘤的诊断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泡膜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原文传递
DCE-TIC曲线与DWI-ADC值联合应用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53
7
作者 李桢 李梦露 程流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54-658,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强度DCE-TIC曲线、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DWI-ADC)值及其联合应用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的MRI资料并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良、恶性病变患...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强度DCE-TIC曲线、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DWI-ADC)值及其联合应用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的MRI资料并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106例,其中乳腺恶性病变64例,良性病变42例,分析DCE-TIC类型、DWI-ADC值与定性诊断的相关性,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比较单独应用DCE-TIC类型、DWI-ADC值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以DCE-TIC类型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84.4%,特异度为64.3%,准确率为76.4%;以ADC值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82.8%,特异度为61.9%,准确率为75.5%;DCE-TIC联合ADC值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95.3%,特异度为85.7%,准确率为91.5,均高于DCE-TIC、ADC值单独应用(P均<0.05)。结论DCE-TIC联合DWI-ADC诊断乳腺癌有更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图像增强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诊断 鉴别 女(雌)性
下载PDF
肩袖损伤的影像学及关节镜诊疗价值 被引量:46
8
作者 刘玉杰 王志刚 +3 位作者 王岩 陈继营 周勇刚 原新成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 探讨肩袖损伤的影像学改变及关节镜检查在诊疗中的价值。 方法  18例肩袖损伤术前行造影和磁共振成像 (MRI)。关节镜手术 18例 ,其中关节镜下肩峰成形减压术 16例 ,小切口肩峰成形 2例。全层肩袖损伤 10例行小切口肩袖缝合 ,肩... 目的 探讨肩袖损伤的影像学改变及关节镜检查在诊疗中的价值。 方法  18例肩袖损伤术前行造影和磁共振成像 (MRI)。关节镜手术 18例 ,其中关节镜下肩峰成形减压术 16例 ,小切口肩峰成形 2例。全层肩袖损伤 10例行小切口肩袖缝合 ,肩袖部分磨损 8例行关节镜下刨削清理术。 结果 肩关节造影 13例 ,其中 9例显示肩关节腔与肩峰下滑囊和三角肌下滑囊沟通 ,4例未见异常。MRI检查 18例 ,其中 10例显示肩袖全层损伤 ,8例冈上肌腱信号异常为部分损伤。根据关节镜检查结果判断其诊断准确率 ,MRI为 10 0 % ,肩关节造影 69%。术后随访时间 3~ 2 2个月 ,平均 7个月。根据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 (UCLA )肩关节评分标准 ,优 9例 ,良 6例 ,可 3例 ,优良率达 83 %。 结论 肩关节造影有助于全层肩袖损伤的诊断 ;MRI对肩袖部分和全层损伤正确诊断率和敏感性最高 ;关节镜治疗肩袖损伤具有微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影像学检查 关节镜 磁共振成像 微创外科 手术方法
原文传递
MRI动态增强扫描对脊柱结核和脊柱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49
9
作者 郎宁 苏敏英 +1 位作者 Hon J.Yu 袁慧书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73-376,387,共5页
目的探讨MR T1WI动态增强成像半定量和定量分析对脊柱结核和脊柱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提高术前影像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对24例脊柱结核和22例脊柱转移瘤进行MR T1WI动态增强扫描,对图像后处理分析得到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上升期... 目的探讨MR T1WI动态增强成像半定量和定量分析对脊柱结核和脊柱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提高术前影像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对24例脊柱结核和22例脊柱转移瘤进行MR T1WI动态增强扫描,对图像后处理分析得到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上升期病变信号强度增幅、最大上升线性斜率及应用双室药物代谢动力学分析获得的血管通透性常数(Ktrans)和转运常数(kep)进行比较。结果 24例脊柱结核患者中,仅1例(4.2%)呈速降型曲线,12例(50.0%)呈平台型,11例(45.8%)呈持续增强型;22例脊柱转移瘤中,12例(54.5%)呈速降型曲线,7例(31.8%)呈平台型曲线,3例(13.6%)呈持续增强型曲线。脊柱结核组和脊柱转移瘤组信号强度增幅[(198±81)%与(165±60)%]、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最大上升线性斜率[(100±55)%与(111±41)%]和Ktrans[(0.077±0.036)/min与(0.077±0.028)/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6、0.76、0,P>0.05)。脊柱结核组kep明显低于转移瘤组[(0.270±0.015)/min与(0.490±0.023)/min,t=38.74,P<0.001]。结论MR T1WI动态增强成像可以为表现不典型、常规MRI检查不易鉴别的脊柱结核和脊柱转移瘤的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脊柱肿瘤 磁共振成像 图像增强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孤立性肺结节动态增强MRI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40
10
作者 张敏鸣 邹煜 +1 位作者 商德胜 汪启东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92-597,共6页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对孤立性肺结节性质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用动态增强MRI对 4 4例孤立性肺结节的增强模式进行定量分析。在动态增强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基础上 ,测量病灶的最大增强线性斜率 (SS)、强化峰值 (PH) ,以及在增强后 1...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对孤立性肺结节性质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用动态增强MRI对 4 4例孤立性肺结节的增强模式进行定量分析。在动态增强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基础上 ,测量病灶的最大增强线性斜率 (SS)、强化峰值 (PH) ,以及在增强后 1、2、4min时的信号强度改变率 (E1、E2及E4)。结果 恶性结节和炎症性结节较结核球有更高的SS[(4 4 4± 1 4 0 ) % /s、(3 99± 0 71) % /s、(0 86± 0 37) % /s,P <0 0 0 1]和PH(99 4 9± 2 0 5 2、10 8 2 0± 11 90、14 12± 5 92 ,P <0 0 0 1) ;炎症性结节在 4min时信号强度改变率E4高于恶性结节 [(12 0 0 2± 6 95 ) %与 (6 7 0 3± 18 0 4 ) % ,P <0 0 0 1]。结论 动态增强MRI能反映病灶的血供信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动态增强MRI 定量研究 磁共振成像 图像增强 肺癌 诊断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乳腺导管原位癌的MRI表现 被引量:47
11
作者 许玲辉 彭卫军 +6 位作者 顾雅佳 李瑞敏 刘晓航 汪晓红 毛健 唐峰 丁建辉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9-163,共5页
目的评估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的MRI形态及动态增强表现,提高对DCIS的认识,为早期发现及制定治疗计划提供影像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行乳腺MR检查的纯DCIS44例,DCIS伴微浸润27例,共71例,将其分成N1(乳腺纯D... 目的评估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的MRI形态及动态增强表现,提高对DCIS的认识,为早期发现及制定治疗计划提供影像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行乳腺MR检查的纯DCIS44例,DCIS伴微浸润27例,共71例,将其分成N1(乳腺纯DCIS)和N2(DCIS伴微浸润)2组。参照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标准,所有可疑病灶定义为斑点状(直径〈5mm)、肿块和非肿块3类。描述病灶形态特征(MI=斑点状,M2=线样、线样导管样,M3=导管分支样,M4=段样,M5=局灶性,M6=区域性,M7=弥漫性,M8=肿块)和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TIC,I型:持续七升型,Ⅱ型=平台型,Ⅲ型=廓清型,1V=与腺体同步强化)。应用X。检验对病灶的形态学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1例共检出73个DCIS病灶。4个(5.5%)为斑点状病灶,64个(87.7%)为非肿块样病灶,5个(6.8%)为肿块样病灶。在64个非块样强化的病灶中,M3、M4、M5、M6分别有15、34、9和6个,其中以M3、M4最常见;在N1组(45个)中M3、M4、M5、M6分别有7、21、7和3个;N2组(28个)分别有8、13、2和3个;2组形态学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4个非块样强化的病灶中31个内部不均匀强化,M3、M4均占35.5%(11/31);26个簇状小环状强化,M4占88.5%(23/26);网状强化4个;丛状强化2个;均匀强化1个。5个肿块样病灶中,N1组3个,N2组2个;4个形态呈分叶状;4个边缘毛刺,1个边缘光整;5个肿块均为不均匀强化。可绘制TIC的25个病灶中I型8个,Ⅱ型11个,Ⅲ型3个,Ⅳ型3个。结论DCIS的典型形态表现为M3、M4,其中以段样分布的成簇小环状强化最具特点。DCIS的TIC常表现为I型和Ⅱ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 乳腺 磁共振成像 图像增强
原文传递
医学图像分割综述 被引量:14
12
作者 赵志峰 张尤赛 《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43-48,共6页
医学图像分割是图像分割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也是一个经典难题,至今已有上千种分割方法,既有经典的方法也有结合新兴理论的方法。本文从分割所应用的特定理论工具的角度,对近年来医学图像分割的新方法或改进算法进行综述,并简要讨论了... 医学图像分割是图像分割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也是一个经典难题,至今已有上千种分割方法,既有经典的方法也有结合新兴理论的方法。本文从分割所应用的特定理论工具的角度,对近年来医学图像分割的新方法或改进算法进行综述,并简要讨论了每类分割方法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磁共振 图像分割 统计学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对脑微出血的诊断及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评估 被引量:44
13
作者 马永青 尹喜 王成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84-588,共5页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SWAN)在诊断脑微出血及评估急性脑梗死预后中的应用价值,为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资料与方法对47例发病6~72h内未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CT、常规MRI、梯度回波T2^*加权成像(GRE-T2^*WI)、SWA...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SWAN)在诊断脑微出血及评估急性脑梗死预后中的应用价值,为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资料与方法对47例发病6~72h内未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CT、常规MRI、梯度回波T2^*加权成像(GRE-T2^*WI)、SWAN扫描并复查。分析脑微出血(CMBs)级别与出血性转化(HT)的关系。记录患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随访3个月时预后情况,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GRE-T2^*WI、SWAN分别检出CMBs病灶115枚、185枚,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73,P<0.05);47例患者中,5例发生HT,CMBs0级与2级、1级与2级HT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预后单因素分析中,年龄、NIHSS评分、CMBs分级与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中,NIHSS评分(OR=1.503,95%CI1.065~2.122,P=0.021)、多发CMBs(>10枚)(OR=26.662,95%CI1.949~364.664,P=0.014)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WAN对CMBs的敏感性优于GRE-T2*WI。CMBs数目与HT的发生及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相关。利用SWAN检测CMBs对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及预后评估具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微循环 脑梗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脑血管造影术 图像增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多参数MRI的BI-RADS分类对乳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被引量:44
14
作者 程流泉 李席如 +3 位作者 刘梅 杨娜 张晓晶 张爱莲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6-182,共7页
目的建立一种多参数乳腺MRI检查与诊断方式,与美国放射学院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对应,改进乳腺疾病的处理建议。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78例乳腺疾病患者301个经病理证实的病灶,使用1 mm×1 mm×1 mm空间分辨率、12... 目的建立一种多参数乳腺MRI检查与诊断方式,与美国放射学院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对应,改进乳腺疾病的处理建议。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78例乳腺疾病患者301个经病理证实的病灶,使用1 mm×1 mm×1 mm空间分辨率、120 s时间分辨率的动态增强扫描(DCE)序列和b=1000 s/mm2的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进行扫描,将DCE显示早期病灶形态学恶性征象、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II型或III型、小于良恶性表观扩散系数(ADC)阈值的3个诊断因素各计1分,肿块和非肿块样强化病灶区别对待,积分≥2分诊断为BIRADS 5类,积分=1分诊断为BI-RADS 4类,积分<1分诊断为BI-RADS 3类,其他特异性良性发现诊断为BI-RADS 2类,DCE和DWI无异常发现评价为BI-RADS1类,并与病理学的良性(B)-高危(HR)-恶性(M)病灶分级进行对照,评价其对病灶处理的建议。结果以HR作为恶性时(M+HR),得到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0;以HR作为良性时(B+HR),得到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6,两者很接近。经过ROC曲线优化,在病理上将HR作为良性、在MRI上将BI-RADS 5类作为恶性,获得敏感度为85.3%,特异度为86.8%,准确度为85.1%,高于其他组合。如果将病理上HR病灶的处理原则定义为局部切除或短期随访,则BI-RADS 5类对M+HR病灶(可切除病灶)阳性预测值为93.2%;BI-RADS 4类病灶对M+HR病灶的阳性预测值为46.9%,必须活检以决定局部切除或短期随访;BI-RADS 3类及以下对B+HR病灶的阳性预测值(随访观察)为90.4%。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个简单的诊断模型,动态增强显示的形态学特征、动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和DWIADC值取相同的权重进行BI-RADS分类,可以很好地预测乳腺病灶良性、高危和恶性特征,对指导乳腺疾病的处理方式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磁共振成像 图像增强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病理学 外科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大鼠缓慢注射自体血脑出血模型 被引量:30
15
作者 张新江 殷小平 +3 位作者 易黎 张苏明 方思羽 卢广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99-301,共3页
目的 建立稳定、可靠、重复性好的大鼠脑内注射自体血脑出血模型。方法 将 5 0μl不抗凝的自体血通过长 2 0 cm、内径 0 .6 0 m m并已定量的细硅胶管、2 4 G静脉留置针分两次缓慢注入大鼠尾状核 ,通过 4 .7TeslaMRI验证血肿部位、大小... 目的 建立稳定、可靠、重复性好的大鼠脑内注射自体血脑出血模型。方法 将 5 0μl不抗凝的自体血通过长 2 0 cm、内径 0 .6 0 m m并已定量的细硅胶管、2 4 G静脉留置针分两次缓慢注入大鼠尾状核 ,通过 4 .7TeslaMRI验证血肿部位、大小 (T2 * 序列 )以及 2 4 h时血肿与水肿的体积 (T2 序列 ) ;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断血肿对机体的影响。结果  T2 * 显示缓慢注射自体血 5 0 μl可形成尾状核体积恒定的血肿 ,平均体积 31.0 5± 10 .31μl,成功率 80 %。较快注射 5 0 μl不抗凝的动脉血 (2 min)只有 33%的大鼠形成血肿 ,平均体积为 11.12± 7.2 0 μl,其余动物只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室出血 ,脑实质内血肿明显小于缓慢注射组 (P<0 .0 5 )。 2 4 h时前者脑水肿范围 (指血肿和血肿周围水肿之和 )为 4 5 .98± 11.4 2 mm3,明显大于后者 (2 0 .31± 6 .76 m m3)。结论 通过细硅胶管、2 4 G静脉留置针将自体血 5 0 μl缓慢注射入大鼠尾状核 ,有 80 %的大鼠可形成体积恒定的血肿 ,2 4 h时可引起明显的血肿周围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磁共振 自体血液 动物模型
下载PDF
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42
16
作者 王霄英 杨德文 +3 位作者 蒋学祥 肖江喜 王继琛 高玉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62-264,共3页
目的 评价MRI动态增强扫描探查垂体微腺瘤的效果。方法 研究 3 8例垂体微腺瘤患者的平扫、Gd DTPA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的常规增强扫描的效果。结果 动态和常规增强扫描比较 ,有 9例显示相同 ;2 3例动态比常规增强效果好 ;6例常规比动... 目的 评价MRI动态增强扫描探查垂体微腺瘤的效果。方法 研究 3 8例垂体微腺瘤患者的平扫、Gd DTPA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的常规增强扫描的效果。结果 动态和常规增强扫描比较 ,有 9例显示相同 ;2 3例动态比常规增强效果好 ;6例常规比动态增强效果好。 11例只有动态增强能显示 ;2例只有常规增强能显示。结论 动态增强扫描可以提高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 ,和常规增强扫描结合可以提高诊断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磁共振成像 影像增强 诊断
下载PDF
3.0T多参数MRI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2
17
作者 赵莲萍 高鹏 +3 位作者 张文文 黄刚 周星 王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78-782,784,共6页
目的前列腺良恶性病变在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及动态磁共振增强(DCE-MR)表现中存在部分重叠,多参数MR的联合应用具有重要诊断价值。本研究拟探讨多参数成像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参数优选。资料与方法收集2... 目的前列腺良恶性病变在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及动态磁共振增强(DCE-MR)表现中存在部分重叠,多参数MR的联合应用具有重要诊断价值。本研究拟探讨多参数成像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参数优选。资料与方法收集2012年12月-2014年9月于甘肃省人民医院就诊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异常,且符合研究标准的59例患者。后根据手术或穿刺病理结果分别纳入前列腺癌组(29例)和非癌组(30例)。以3.0T MR行前列腺DWI、~1H-MRS及DCE-MRI扫描。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1H-MRS的CC/C、DCE-MRI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及初始曲线下面积(i AU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参数ROC曲线分析显示,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由高到低依次为ADC(AUC=0.97)、K^(trans)(AUC=0.95)、i AUC(AUC=0.93)、CC/C(AUC=0.90)、K_(ep)(AUC=0.88)和V_e(AUC=0.79)。经Fisher判别分析,ADC、K^(trans)及CC/C被引入判别方程,经回顾性误判分析,其诊断敏感度为89.6%、特异度为100%。结论 DWI、1H-MRS及DCE-MR中以ADC诊断效能最高,K^(trans)次之。ADC、K^(trans)及CC/C多参数联合应用时诊断效能显著提高,以特异度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疾病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波谱学 图像增强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MR螺旋桨扫描技术在消除伪影方面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7
18
作者 戈明媚 王秋良 +5 位作者 刘志钦 刘晓林 廖玉珍 孙玮 孙楠 张英魁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8-212,共5页
目的探讨螺旋桨扫描技术(periodicallyrotatedoverlappingparallellinesenhancedreconstruction,PROPELLER)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健康志愿者在头部晃动状态下、64例头颅MR检查中出现躁动不合作或口腔有固定金属异物的患者,应用P... 目的探讨螺旋桨扫描技术(periodicallyrotatedoverlappingparallellinesenhancedreconstruction,PROPELLER)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健康志愿者在头部晃动状态下、64例头颅MR检查中出现躁动不合作或口腔有固定金属异物的患者,应用PROPELLER技术进行T2WI和(或)扩散加权成像(DWI),与常规T2WI和(或)DWI进行对比。64例患者中,脑梗死40例(其中脑干梗死16例),脑梗死伴脑出血1例,脑转移瘤3例,癫痫、病毒性脑炎和高血压等20例。56例为运动伪影,8例为金属异物引起的磁敏感伪影。结果10例健康志愿者PROPELLERT2W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常规T2WI。分别对10例志愿者和56例患者的常规T2WI、DWI与PROPELLERT2WI、DWI的图像进行比较,显示因运动产生的伪影,导致图像质量降低,无法达到诊断要求;采用PROPELLERT2WI,均显著消除伪影的影响,病变显示清晰,诊断明确。8例因固定义齿产生的磁敏感伪影,采用PROPELLERDWI,均明显消除伪影干扰,获得有诊断价值的图像。结论应用PROPELLERT2WI、DWI技术,明显消除患者因运动或金属异物造成的伪影,可生成高分辨率、无伪影、具有临床诊断意义的理想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颅底脊索瘤的MR影像研究(论动态增强扫描的意义) 被引量:38
19
作者 江波 孟悛非 +4 位作者 陈应明 罗柏宁 陈美霞 邹文星 黄权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 探讨颅底脊索瘤动态增强MRI上T1WI信号的变化规律。方法 分析 15例颅底脊索瘤的MRI资料 ;测量 15例脊索瘤和 3例鼻咽癌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 (Gd DTPA)后 0s至 6 0~90min期间肿瘤实质同一区域各时相的T1WI信号强度 ,获取并比较两... 目的 探讨颅底脊索瘤动态增强MRI上T1WI信号的变化规律。方法 分析 15例颅底脊索瘤的MRI资料 ;测量 15例脊索瘤和 3例鼻咽癌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 (Gd DTPA)后 0s至 6 0~90min期间肿瘤实质同一区域各时相的T1WI信号强度 ,获取并比较两类肿瘤的动态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结果 颅底脊索瘤呈持续缓慢强化 ,动态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分上升期、平台期和消退期 :0s至12~ 35min(平均 2 7min) ,信号逐渐上升至最大值 ,持续 35~ 6 6min(平均 5 0min)后逐渐下降 ,平均强化速率 10 /min ,平均下降速率 1 5 /min。鼻咽癌呈快速强化和快速消退 ,平均强化速率 32 5 /min ,平均下降速率 17/min。结论 持续缓慢强化是颅底脊索瘤的MRI影像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瘤 磁共振成像 图像增强 颅底肿瘤
原文传递
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6
20
作者 张婷 刘爱连 +3 位作者 汪禾青 王丽君 丰鑫 宋清伟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73-977,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MRI动态增强的特征,评价其定量数据及曲线类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宫颈刮片证实为宫颈癌的40例患者的MRI动态增强表现,选取ROI绘制宫颈癌病灶及邻近正常组织的动态增强时间-信号曲线。测量ROI16、32、48、64和... 目的探讨宫颈癌MRI动态增强的特征,评价其定量数据及曲线类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宫颈刮片证实为宫颈癌的40例患者的MRI动态增强表现,选取ROI绘制宫颈癌病灶及邻近正常组织的动态增强时间-信号曲线。测量ROI16、32、48、64和300s的动态早期相对信号增强率(ARSI%)和最大相对信号增强率(MRSI%)并对曲线分型。对不同征象分组间的ARSI%和MRSI%差异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宫颈癌在动态增强早期明显强化,与周围正常组织对比明显。16S宫颈癌与邻近正常组织ARSI%分别为(1.97±0.55)%及(1.22±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000,P〈0.01)。病灶直径〉3cm组ARSI%为(1.70±0.25)%,MRSI%为(2.26±0.18)%;直径≤3cm组ARSI%和MRSI%分别为(0.57±0.16)%及(0.73±0.04)%,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396及11.595,P〈0.05)。伴有宫旁浸润组ARSI%为(1.69±0.21)%,MRSI%为(2.26±0.11)%,不伴有宫旁浸润组的相应值分别为(0.63±0.23)%及(0.83±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886及18.358,P〈0.05)。39例宫颈癌表现为Ⅰ型(25例)或Ⅱ型(14例);而邻近正常组织多表现为Ⅲ型(26例)及Ⅱ型(11例),仅2例为Ⅰ型曲线。结论MR动态增强扫描能定量分析宫颈癌在各阶段的强化特点,反映肿瘤的血供状态。动态增强的早期及延迟期可以提高小病灶的检出率,其定量数据ARSI%及MRSI%可以进一步判断预后、指导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磁共振成像 图像增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