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脑梗死患者疗效的评价价值 被引量:13
1
作者 邓少烽 杨晓生 秦剑锋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215-217,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脑梗死患者疗效的评价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东莞市桥头医院急诊科诊治的脑梗死患者23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1、3、6个月均接受颅脑磁共振(MRI)...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脑梗死患者疗效的评价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东莞市桥头医院急诊科诊治的脑梗死患者23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1、3、6个月均接受颅脑磁共振(MRI)平扫及DTI检查。观察脑梗死的MRI平扫及DTI特征,分析FA值、皮质脊髓束(GST)受累情况对神经功能的评价价值。结果脑梗死病灶于FA图为低信号,病灶大小(17.4±3.9)cm^3;患者病灶FA值自入院至治疗后1个月呈下降趋势,自治疗后1个月至治疗后6个月呈升高趋势(P<0.05);自入院至治疗后6个月,患者FM评分呈升高趋势,且不同级别GST受累患者FM评分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同级别GST受累患者FM评分均显著升高,且GST受累1级患者显著优于2级、3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疗效的评价中,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可以从形态学及量化指标角度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弥散张量成像 脑梗死 运动功能
下载PDF
3.0 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评价单侧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所致神经根损伤 被引量:10
2
作者 曾利川 杜勇 +5 位作者 廖华强 谢明国 张玉东 黄睿 梁英 杨汉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48-752,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和纤维示踪成像(fiber tractography, FT)技术在定量评价单侧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所致神经根损伤的价值。方法:连续收集64例单侧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椎间孔狭窄病人与30...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和纤维示踪成像(fiber tractography, FT)技术在定量评价单侧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所致神经根损伤的价值。方法:连续收集64例单侧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椎间孔狭窄病人与30例健康志愿者,利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 VAS)对病人进行疼痛学评分。采用3.0T磁共振扫描仪进行常规腰椎间盘检查以及L3、L4及L5神经根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和纤维示踪成像。其中,DTI b值设为800 s/mm2,分别在DTI图像上测量各神经平均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 FA),在FT图像观察神经纤维束走行情况。分析病人VAS评分与受压侧神经根FA值的相关性。结果:所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和健康志愿者腰骶部神经根在DTI和FT图像上均清晰显示。健康志愿者左右两侧及不同层面之间神经根平均FA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L3-L5神经根平均FA值为0.199±0.025,FT图像上双侧神经根走行自然。而腰椎间盘突出病人受压侧神经根平均FA值为0.145±0.024,同层面对侧神经根平均FA值为0.201±0.026,受压侧神经根FA值明显低于健侧神经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FT显示患侧神经根不同程度受压、变窄以及纤维束断裂。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疼痛VAS评分为7.82±1.23,与受压侧神经根平均FA值呈负相关(r=-0.728,P<0.05)。结论:DTI和FT可较好的显示和定量评价单侧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所致的神经损伤,损伤侧神经根平均FA值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各向异性分数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中医康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3
作者 潘细根 邵阳通 +1 位作者 潘玲玲 李正祥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21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在中医康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就诊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共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常规的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在此...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在中医康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就诊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共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常规的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的机床上加用中医康复治疗。评估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弥散张量成像(DTI)分析指标[表观张量系数(ADC)、垂直扩散率(VD)、各向异性分数(FA)和轴向弥散率(AD)]的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月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02%)明显优于对照组(76.74%)(χ^(2)=4.440,P<0.05);两组ADC和VD指标[(1.46±0.26)、(1.33±0.23)、(0.94±0.18)、(0.83±0.19)]较前[(1.64±0.24)、(1.62±0.20)、(1.01±0.22)、(1.02±0.24)]明显下降,FA和AD指标[(0.54±0.08)、(0.59±0.09)、(1.88±0.35)、(2.12±0.47)]较前[(0.49±0.11)、(0.50±0.09)、(1.76±0.34)、(1.79±0.41)]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观察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中医康复治疗能有效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采用MRI检查,并使用DTI技术能准确的的评价治疗疗效,为临床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中医康复治疗 核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手术清除基底节区脑出血的应用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周开宇 罗永康 +3 位作者 吉海龙 史鹏飞 杨登法 杨伯捷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9-172,共4页
目的通过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检测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皮质脊髓束(CST)神经纤维特性的改变,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试验组81例,采取手术清除血肿;对照组68例,采取非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在起病2周内行... 目的通过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检测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皮质脊髓束(CST)神经纤维特性的改变,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试验组81例,采取手术清除血肿;对照组68例,采取非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在起病2周内行DTI检查,观察双侧CST性状并进行分级,评估手术与非手术对血肿侧CST的作用。起病6个月后对存活病例进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分级判断(其中Ⅰ、Ⅱ及Ⅲ级定为恢复良好),分析CST性状与日常生活能力的关系。结果血肿侧DTI检查显示,其中试验组:1级5例,2级21例,3级38例,4级17例;对照组:1级1例,2级4例,3级27例,4级36例;两组CST性状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随访65例,恢复良好率为63.53%;对照组随访54例,恢复良好率为38.89%;两组恢复良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恢复良好的试验与对照组中,DT1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清除基底节区脑出血对CST神经纤维起到保护作用;术后DT1分级越低,ADL分级也越低,患者的恢复越好,后遗症状越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 脑出血 皮质脊髓束(CST) 神经纤维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下载PDF
左右利手成年人脑白质结构差异的磁共振成像及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姚洪娇 张希 +2 位作者 彭艳敏 郭明霞 梁猛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57-1062,共6页
目的探讨左右利手成年人脑白质结构差异及差异脑区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3名左利手和32名右利手成年人进行结构磁共振成像(structur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sMRI)和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扫描,采用... 目的探讨左右利手成年人脑白质结构差异及差异脑区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3名左利手和32名右利手成年人进行结构磁共振成像(structur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sMRI)和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扫描,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方法(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基于体素分析(voxel-based analysis,VBA)和基于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的确定性纤维束追踪方法,比较脑白质体积、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和平均弥散系数(meandiffusivity,MD)的组间差异,并分析有差异脑区内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1)与右利手组相比,左利手组双侧胼胝体压部(左侧:x=-15,y=-57,z=13.5,t=-5.160;右侧:x=18,y=-42,z=12,t=-3.654)白质体积减小(P<0.001);左侧中央后回下部(x=-24,y=-46,z=54)、左侧岛叶上缘(x=-36,y=-12,z=20)的FA值增高(P<0.001)及通过其脑区纤维束的平均FA值、平均长度和纤维条数增加(P<0.05);右侧海马(x=24,y=-34,z=-2)的MD值降低(P<0.001)及通过该脑区纤维束的平均MD值降低、平均长度增加(P<0.05)。(2)左右利手组脑白质体积差异脑区右侧胼胝体压部白质体积与FA值(左利手组r=0.716,右利手组r=0.471)均呈正相关(P<0.05);左右利手组FA差异脑区左侧中央后回下部(左利手组r=-0.769,右利手组r=-0.841)、左侧岛叶上缘(左利手组r=-0.775,右利手组r=-0.744);左右利手组MD差异脑区右侧海马(左利手组r=-0.842,右利手组r=-0.742)FA与MD值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左利手与右利手人群的脑白质存在宏观体积和微观结构差异,差异分布于多个脑区及纤维束,且不同差异指标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手 结构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脑白质 纤维束追踪 相关性
原文传递
脑卒中后椎体束华勒变性的功能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毕玉堂 娄明武 申云霞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3期315-317,共3页
目的应用扩散张量与磁共振波谱技术,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其反映患者病情变化的价值.方法取一侧脑卒中患者26例,健康志愿者30例.在常规扫描后再进行DTI,MRS扫描,采用NIHSS和BI评分评价患者功能,并定期复查.分析患者梗死病灶、... 目的应用扩散张量与磁共振波谱技术,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其反映患者病情变化的价值.方法取一侧脑卒中患者26例,健康志愿者30例.在常规扫描后再进行DTI,MRS扫描,采用NIHSS和BI评分评价患者功能,并定期复查.分析患者梗死病灶、大脑脚ADC值、FA值及MRS的代谢产物数值变化.结果 1)病灶FA值低于正常值,与NIHSS呈正相关,与BI呈负相关.脑干FA值减小,提示神经纤维出现华勒变性;2)病灶NAA下降,低于正常侧,P〈0.01;病灶侧Cr,Cho较正常侧改变不明显,P〉0.05;大脑脚NAA 1个月后降低.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DTI与MRS扫描,能较早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还能判断预后,并指导临床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 脑卒中 华勒变性 扩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波谱成像
下载PDF
强迫症患者大脑形态学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晨 郭其辉 范青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0-486,共7页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一种致残率高的常见精神障碍,以反复出现的闯入性想法或重复行为为主要临床特征,其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仍未被完全阐明。探索OCD患者大脑形态学特征对于了解OCD的病理机制具有重要的作用。...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一种致残率高的常见精神障碍,以反复出现的闯入性想法或重复行为为主要临床特征,其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仍未被完全阐明。探索OCD患者大脑形态学特征对于了解OCD的病理机制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大脑形态学特征在辅助临床诊断与治疗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和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等神经调控技术在治疗OCD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探索OCD患者大脑形态学特征的异常可为神经调控靶点的选择提供依据。目前关于OCD患者大脑形态学特征的研究主要关注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cortico-striato-thalamo-cortical,CSTC)环路,该环路的异常与OCD的病理机制存在密切的关系。受限于不同研究之间入排标准、用药情况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差异,目前的研究存在很多不一致的结果,如何推进临床上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该文梳理了OCD患者大脑形态学特征的相关研究成果,并讨论了临床上的应用前景,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推动OCD病因学和临床治疗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大脑形态学特征 结构性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下载PDF
单相抑郁症患者前扣带回联合磁共振张量成像及波谱成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程捷飞 李勇刚 +2 位作者 季丹 缪锦林 唐玲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5期109-113,共5页
目的:研究前扣带回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及磁共振波谱(MRS)成像技术联合运用在单相抑郁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30例单相抑郁症患者,并将其纳入单相抑郁症组,另选30名体检者纳入健康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行脑部常... 目的:研究前扣带回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及磁共振波谱(MRS)成像技术联合运用在单相抑郁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30例单相抑郁症患者,并将其纳入单相抑郁症组,另选30名体检者纳入健康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行脑部常规磁共振成像(MRI)、DTI序列和MRS序列扫描,扫描范围为受试者前扣带回,分别测量感兴趣区域(ROI)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及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与肌酸(Cr)比值(NAA/Cr);胆碱(Cho)与Cr比值(Cho/C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左、右侧前扣带回FA值分别为(0.440±0.023)和(0.431±0.023),单相抑郁症组左、右侧前扣带回FA值为(0.430±0.018)和(0.421±0.01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56,t=-2.062;P<0.05)。健康对照组与单相抑郁症组患者双侧前扣带回NAA/Cr分别为左侧(1.607±0.051)和(1.581±0.034),右侧(1.611±0.044)和(1.592±0.036),左侧前扣带回Cho/Cr为(1.319±0.022)和(1.303±0.03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32,t=-2.239,t=-2.353;P<0.05)。结论:前扣带回DTI及MRS联合成像技术能同时反映单相抑郁症患者前扣带回微结构变化及病程中前扣带回代谢异常,在单相抑郁症患者MRI评估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抑郁症 磁共振成像(MRI) 弥散张量成像(dti) 磁共振波谱(MRS)
下载PDF
数据采集方案对神经扩散模型影响的评估 被引量:2
9
作者 周敏雄 张会婷 +6 位作者 王一达 杨光 姚旭峰 高安康 程敬亮 白洁 严序 《波谱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0-229,共10页
基于单次数据采集的多种扩散模型联合应用已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比较了三种采集方案对于神经扩散模型定量计算的影响,包括Q空间笛卡尔网格(QGrid)、多壳层异向(Free)和多壳层同向(MDDW)采集方案,涉及的扩散模型包含扩散张量成... 基于单次数据采集的多种扩散模型联合应用已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比较了三种采集方案对于神经扩散模型定量计算的影响,包括Q空间笛卡尔网格(QGrid)、多壳层异向(Free)和多壳层同向(MDDW)采集方案,涉及的扩散模型包含扩散张量成像(DTI);扩散峰度成像(DKI);神经突方向分散度和密度成像(NODDI);平均表观传播(MAP)模型.结果表明DTI和DKI模型对采集方案相对不敏感,而NODDI和MAP对采集方案和最大b值的设置相对较敏感,并且QGrid和Free方案一致性较高,因此在大样本和多中心研究中需要考虑采集方案的选择.此外,考虑到QGrid和Free方案分别在结合更多扩散模型和神经纤维束成像应用上更具优势,因此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数据采集方案 扩散模型 扩散张量成像(dti) 扩散峰度成像(DKI) 神经突方向分散度和密度成像(NODDI) 平均表观传播(MAP)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multishot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in spinal cord tumors 被引量:1
10
作者 Jiefei Li Le He Yuqi Zhang 《Brain Science Advances》 2019年第1期59-64,共6页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usefulness of multishot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for evaluating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tumors Methods:Routin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multishot DTI w...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usefulness of multishot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for evaluating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tumors Methods:Routin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multishot DTI were performed in five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tumors.The values of fractional anisotropy(FA)and radial diffusivity(RD)were analyzed.Results:Multishot DTI of spinal cord tumors allowed for defining the margins of tumors and determining the relationship of tumors with the adjacent white matter structures of the spinal cord.Multishot DTI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RD and decreased FA of spinal cord tumors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normal spinal cord.Conclusions:Multishot DTI is a potentially useful modality for differentiating resectable tumors from nonresectable ones based on preoperative imaging alone as well as for differentiating intramedullary tumors from extramedullary ones.Further prospective studies are warranted to confirm these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 SPINAL CORD TUM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ultishot dti
原文传递
常规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肌骨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书豪 斯光晏 +1 位作者 张训 戴传强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12期76-79,共4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肌骨肿瘤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43例肌骨肿瘤患者,均行MRI与DTI扫描,观察两种检测方法的影像结果,以病理组织学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对肌...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肌骨肿瘤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43例肌骨肿瘤患者,均行MRI与DTI扫描,观察两种检测方法的影像结果,以病理组织学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对肌骨肿瘤良恶性检出率、诊断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灵敏度以及特异度。结果:43例肌骨肿瘤患者中19例良性肌骨瘤,24例恶性肌骨瘤。良性肿瘤实质区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大于恶性肿瘤实质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0,P<0.05),良性肿瘤实质区各项异性分数(FA)值、相对各向异性(RA)值显著小于恶性肿瘤实质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76,t=5.049;P<0.05);良性肿瘤边缘区ADC值、FA及RA值显著小于恶性肿瘤边缘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9,t=3.307,t=4.327;P<0.05);DTI恶性检出率、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以及良恶性诊断准确率高于MRI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14,x^(2)=6.454,x^(2)=4.892,x^(2)=11.333;P<0.05);DTI的漏诊率、误诊率低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92,x^(2)=6.454;P<0.05)。结论:MRI与DTI均能对肌骨肿瘤行较为有效的诊断,但DTI对肌骨肿瘤的诊断及良恶性的鉴别均优于MRI,可作为肌骨肿瘤术前诊断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骨肿瘤 良恶性病变 磁共振成像(MRI) 弥散张量成像(dti)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脑弥散张量成像预测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恢复 被引量:3
12
作者 顾敦星 孙翾 +4 位作者 陈常玉 陈云飞 李鑫 孟朋民 苏心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6-320,共5页
[目的]探讨脑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技术预测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术后运动功能恢复的价值。[方法]选取32例手术治疗的CSM患者及32例正常者,分别于术前与术后行颅脑和颈髓常规磁共... [目的]探讨脑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技术预测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术后运动功能恢复的价值。[方法]选取32例手术治疗的CSM患者及32例正常者,分别于术前与术后行颅脑和颈髓常规磁共振成像及弥散张量成像检查。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中央前回(precentral gyrus, PrCG)、中央后回(post-central gyrus,PoCG)的激活体积(volume of activation, VOA)值及各向异性分数(factional anisotrophy, FA)值。分析各DTI指标与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系统(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评分好转率间的相关性。行DTI指标预测CSM术后恢复不良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分析。[结果]术前CSM组PrCG显著大于健康人组,FA显著小于健康人组(P<0.05);DTI各项指标与术前JOA评分、术后评分好转率之间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VOA比值及FA值是预测CSM术后恢复不良的主要因素。且VOA比值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 DTI技术中VOA比值及FA值是预测CSM患者术后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CSM) 磁共振成像(MRI) 弥散张量成像(dti) 激活体积(VOA) 各向异性分数(FA)
原文传递
急慢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受损皮质脊髓束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邵建中 张兴芳 陆龙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2期37-40,共4页
目的:探究急慢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受损皮质脊髓束磁共振成像(MRI)的弥散张量成像(DTI)特点分析。方法:选取6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据诊断结果将其分为急性出血性脑卒中组(急性组,21例)和慢性出血性脑卒中组(慢性组,39例)。对两组患者进... 目的:探究急慢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受损皮质脊髓束磁共振成像(MRI)的弥散张量成像(DTI)特点分析。方法:选取6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据诊断结果将其分为急性出血性脑卒中组(急性组,21例)和慢性出血性脑卒中组(慢性组,39例)。对两组患者进行DTI扫描,测量病变侧皮质脊髓束、病变对侧分数各向异性(FA)值及平均弥散率(MD)。结果:两组病灶同侧大脑脚、内囊后肢、放射冠区、初级皮质运动区域FA值均低于对侧对称部位脑组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927,t=8.745,t=5.683;t=4.316;P<0.05);两组大脑脚、内囊后肢、放射冠区、初级皮质运动区域MD值比较,病灶同侧均低于对侧对称部位脑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16,t=6.027,t=7.653,t=5.964;P<0.05);两组病灶同侧大脑脚、放射冠区、内囊后肢以及初级皮质运动均与FA值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0.724,r=0.798,r=0.713,r=0.687;P<0.05)。结论:磁共振DTI能够有效评估急慢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受损皮质脊髓束与肢体运动功能的相关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脑卒中 皮质脊髓束损伤 磁共振成像(MRI) 弥散张量成像(dti)
下载PDF
早期运用DTI技术对脑梗死经长期康复治疗后运动功能恢复预测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秀丽 姚晴雨 +1 位作者 邓颖颖 纪翠芳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8年第6期1-3,共3页
目的在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初期使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中的FA值和ADC值的改变判断其长期康复治疗之后相关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对6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于急性期实施DTI扫描,于其双侧的CST走行区和脑梗死灶选取不同的兴趣区予以... 目的在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初期使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中的FA值和ADC值的改变判断其长期康复治疗之后相关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对6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于急性期实施DTI扫描,于其双侧的CST走行区和脑梗死灶选取不同的兴趣区予以测量获得FA值和ADC值。在对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之前予以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康复治疗三个月之后再次予以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康复治疗六个月后再予以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分析其临床评分和FA值、ACD值之间的相关性,并予以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患侧病灶处、大脑脚的FA值、ACD值比较于健侧对应数值,相关数据出现P<0.05的统计意义;患者治疗三个月后、治疗六个月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于治疗之前,相关数据出现P<0.05的统计意义;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大脑脚皮质脊髓束FA值呈负相关,和ACD值呈正相关。结论通过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梗死区的FA值以及ADC值测量,可判断相关变性程度,并预测患者相关运动功能的转归情况。患者急性期的FA值越高,其变性程度则越轻,运动功能的恢复越好;患者急性期的ADC值越低,运动功能的恢复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 急性期脑梗死 长期 康复治疗
下载PDF
功能磁共振在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脑损害中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海玲 梁波 郑春妮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8年第6期337-341,共5页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在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CSE)患者脑损害中的评估价值。方法:将神经内科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CSE患者19例作为CSE组,选择同期2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均采用磁共振波谱(MRS)及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并采用韦氏...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在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CSE)患者脑损害中的评估价值。方法:将神经内科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CSE患者19例作为CSE组,选择同期2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均采用磁共振波谱(MRS)及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并采用韦氏记忆量表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价两组人群的记忆商值(MQ)及MOCA总分。结果:CSE组病变区、病变周边区的NAA/Cr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SE组病变区、病变周边区Cho/Cr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CSE组患者双侧海马、杏仁核、丘脑背内侧核的翻转角(F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CSE组的MQ及MOCA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MQ、MOCA与病变区、病变周边区的NAA/Cr,双侧海马、杏仁核及丘脑背内侧核的FA值呈显著的正相关性(P<O.05);与病变区、病变周边区的Cho/Cr呈显著的负相关性(P<O.05)。结论:CSE患者病变区、病变周边区存在神经元代谢异常及部分脑区激活,经功能磁共振(MRS及DTI)检查可反映神经元代谢异常及部分脑区激活状况,实现评估脑损害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波谱(MRS) 弥散张量成像(dti) 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CSE) 脑损害
下载PDF
DTI定量参数对脑肿瘤病理分级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罗婷 陶玲 +2 位作者 俞宙 王坤生 姚柳叶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4-147,共4页
探讨DTI在脑肿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对FA值和ADC值的测量分析,发现DTI定量参数与脑肿瘤级别的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信息。对19例经病理证实的不同等级脑肿瘤患者按肿瘤等级分组,对肿瘤实质区与对侧区正常脑组织的FA值和ADC值行配对t检... 探讨DTI在脑肿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对FA值和ADC值的测量分析,发现DTI定量参数与脑肿瘤级别的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信息。对19例经病理证实的不同等级脑肿瘤患者按肿瘤等级分组,对肿瘤实质区与对侧区正常脑组织的FA值和ADC值行配对t检验,比较肿瘤实质区与对侧区正常脑组织的差异;另就高、低级别脑肿瘤FA值和ADC值做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差异。脑肿瘤患者组内肿瘤实质区较对侧正常脑组织FA值及ADC值均具有显著差异。低级别脑肿瘤较高级别脑肿瘤ADC值更低,且差异显著。脑肿瘤实质区FA值和ADC值可以帮助脑肿瘤区域与正常脑组织的界定,但对于脑肿瘤分级的应用价值尚有待考究。多模态图像的联合分析方法将成为脑肿瘤级别无创划分的新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部分各向异性指数 表观扩散系数 脑肿瘤分级 多模态图像联合
下载PDF
磁共振波谱和扩散张量成像在颈内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洁 董海波 陈峰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17期95-98,共4页
目的研究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及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对单侧颈内动脉(ICA)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影像学评估价值。方法选取35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为单侧ICA重度狭窄的TIA患者,对其进行常规头颅MR、MRS及DTI检查。... 目的研究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及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对单侧颈内动脉(ICA)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影像学评估价值。方法选取35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为单侧ICA重度狭窄的TIA患者,对其进行常规头颅MR、MRS及DTI检查。比较狭窄侧及对侧半卵圆中心区脑内代谢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和乳酸(Lac)的浓度值。比较狭窄侧及对侧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内囊前肢、内囊后肢FA值的差异。结果 35例TIA患者半卵圆中心区层面双侧脑代谢存在差异,ICA狭窄侧NAA降低、Cho升高,与对侧相应区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Cr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A狭窄侧额叶、顶叶、内囊后肢FA值较对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枕叶、颞叶、内囊前肢FA值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MRS、DTI技术可提示TIA患者脑组织生物代谢的改变及脑白质缺血受损情况,为临床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波谱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颈内动脉狭窄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下载PDF
基于DTI复杂网络的两性大脑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俞宙 陶玲 +2 位作者 钱志余 武江芬 赵翠花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14年第3期147-151,165,共6页
为解释男女大脑差异是如何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为的,我们利用DTI复杂网络技术对男女两性大脑的差异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将44例健康志愿者分成男女两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志愿者进行扫描和数据采集,通过构建脑白质纤维结构网络,并... 为解释男女大脑差异是如何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为的,我们利用DTI复杂网络技术对男女两性大脑的差异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将44例健康志愿者分成男女两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志愿者进行扫描和数据采集,通过构建脑白质纤维结构网络,并结合图论知识和复杂网络特征度量参数,对男女大脑结构差异及其在功能上的体现进行分析。对两组志愿者的脑结构网络分析发现,男女两组志愿者均具有小世界属性。结构网络局部参数分析显示,男女在涉及语言、情感、运动、方向感等的脑区具有显著差异。男女两性大脑生理结构的差别确实会导致大脑在功能上出现差别,两性大脑在功能上的差别可认为是两性在负责相关功能的脑区所具有的差异所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脑结构网络 小世界属性 网络参数 两性差异
下载PDF
FA值、ADC值在脑梗塞病程中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宝珍 翟建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FA值、ADC值在脑梗塞病程中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梗塞位置位于基底节区的11例急性缺血性脑梗塞患者,分别在3 d内、两周及四周左右时行常规MRI扫描及DTI扫描。DTI数据进行后处理,分别测量患者病侧病灶区及健侧相应区域的FA值及AD... 目的探讨FA值、ADC值在脑梗塞病程中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梗塞位置位于基底节区的11例急性缺血性脑梗塞患者,分别在3 d内、两周及四周左右时行常规MRI扫描及DTI扫描。DTI数据进行后处理,分别测量患者病侧病灶区及健侧相应区域的FA值及ADC值,分析患者组病侧和健侧相应区FA值及ADC值及不同时期的差异,以及分析FA值、ADC值的变化。结果绝大多数病例ADC值在急性期显著下降,随后呈上升趋势;FA值在发病后持续下降。结论缺血性脑梗塞后ADC值及FA值的变化遵循一定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梗塞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部分各向异性分数
下载PDF
婴幼儿脑髓鞘发育的MR—DTI研究
20
作者 宋旸 蒋昊翔 +4 位作者 刘黎明 帖利军 史晓薇 岳婕 胡长江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2年第3期256-259,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MR—DTI)在婴幼儿脑髓鞘发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8例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颅脑MR检查未见异常的足月婴幼儿按照年龄段分为6组(0—28天组6例、29天-3个月组6例、4.6个月组5例、7.12个月组13例、13~18...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MR—DTI)在婴幼儿脑髓鞘发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8例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颅脑MR检查未见异常的足月婴幼儿按照年龄段分为6组(0—28天组6例、29天-3个月组6例、4.6个月组5例、7.12个月组13例、13~18个月组9例、19—24个月组9例),分别行DTI检查,测定不同部位的部分各向异性指数和平均弥散系数。感兴趣区(ROI)包括周围白质(双侧额叶、顶叶、半卵圆中心)、深部白质(双侧内囊前、后肢及胼胝体膝部、压部)和深部灰质(双侧尾状核、豆状核及丘脑)。分析DTI参数值在婴幼儿脑髓鞘发育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豆状核及尾状核除外,脑其余部位的各向异性指数值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r值均〉0.74,P〈0.001),且随年龄增长呈对数样增高;脑所有感兴趣区的平均弥散系数值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值均〈-0.74,P〈0.001),且随年龄增长呈对数样降低。各年龄段不同部位的各向异性指数值及平均弥散系数值是不完全相同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20.365、96.413,均P〈0.001)。结论DTI可以评估24个月内正常婴幼儿的脑髓鞘发育状况,其中各向异性指数值及平均弥散系数值反映了不同部位、不同年龄段脑髓鞘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髓鞘发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