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性矿物的磁学鉴别方法回顾 被引量:102
1
作者 敖红 邓成龙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32-442,共11页
磁性矿物的组成和颗粒粒径的分布决定了岩石或沉积物的基本磁学性质及其所携带的天然剩磁在地质时期内的稳定性.由于自然界中磁性矿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如何有效的确定磁性矿物的成分和粒径分布一直是岩石磁学的基础和难点.本文对确定... 磁性矿物的组成和颗粒粒径的分布决定了岩石或沉积物的基本磁学性质及其所携带的天然剩磁在地质时期内的稳定性.由于自然界中磁性矿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如何有效的确定磁性矿物的成分和粒径分布一直是岩石磁学的基础和难点.本文对确定磁性矿物成分和粒径分布的常见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总结和分析,并对常见磁性矿物在高温和低温下的磁学性质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最后对如何应用综合方法判定样品中的磁性矿物种类以及粒度分布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磁学 环境磁学 磁性矿物
下载PDF
中国东部红土的磁性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47
2
作者 卢升高 董瑞斌 +2 位作者 俞劲炎 张卫国 俞立中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64-771,共8页
通过中国东部红土剖面的环境磁学参数(磁化率、频率磁化率、非磁滞剩磁、饱和等温剩磁等)测量,获得了红土剖面磁性矿物浓度、粒度和类型等特性随深度的变化曲线以及红土经连二亚硫酸钠一柠檬酸钠一重碳酸钠溶液(DCB)处理后的磁... 通过中国东部红土剖面的环境磁学参数(磁化率、频率磁化率、非磁滞剩磁、饱和等温剩磁等)测量,获得了红土剖面磁性矿物浓度、粒度和类型等特性随深度的变化曲线以及红土经连二亚硫酸钠一柠檬酸钠一重碳酸钠溶液(DCB)处理后的磁性参数变化.根据红土剖面环境磁学参数及其磁参数比值的变化可将红土分为3个层段,各层段的磁性矿物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证实了红土剖面中的磁性载体主要是磁赤铁矿、赤铁矿和针铁矿,并分离出了球粒状磁颗粒.认为红土磁性矿物的数量、粒度、类型等的变异指示了其形成时的环境特征,其频率磁化率和DCB处理的磁化率损失量指示了红土成壤化作用的强弱,可作为在红壤区研究过去全球变化的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土 磁性参数 磁性矿物 古环境 中国
下载PDF
磁性矿物在成土过程中的生成转化机制及其气候意义 被引量:54
3
作者 胡鹏翔 刘青松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58-473,共16页
土壤作为重要的地球表层生态系统记录了丰富的地质和环境信息。在土壤的形成和发育过程中,其所含磁性矿物也会随之改变。因此,土壤磁性与成土时期的气候环境信息相关,进而可用于重建古环境。然而,土壤的磁学性质由磁性矿物种类、含量和... 土壤作为重要的地球表层生态系统记录了丰富的地质和环境信息。在土壤的形成和发育过程中,其所含磁性矿物也会随之改变。因此,土壤磁性与成土时期的气候环境信息相关,进而可用于重建古环境。然而,土壤的磁学性质由磁性矿物种类、含量和粒径等多参数控制。明确磁性矿物在成土过程中的生成和转化机制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响应关系、减少解释的不确定性,是土壤环境磁学研究的理论基础。本文综述了磁性矿物成土机制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响应关系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矿物 环境磁学 成土过程
原文传递
风积地层中铁矿物随环境变化及其启示 被引量:50
4
作者 刘秀铭 吕镔 +5 位作者 毛学刚 温昌辉 俞鸣同 郭雪莲 陈家胜 王涛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3-457,共15页
铁在不同温度和湿度环境中形成不同铁的化合物,如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硫化物和碳酸盐等。这些不同种类含铁矿物可以通过磁学方法测量,根据它们含量与比例特征来分析过去地球环境变化。黄土是一种风积形成特殊成因的沉积岩,经过百余... 铁在不同温度和湿度环境中形成不同铁的化合物,如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硫化物和碳酸盐等。这些不同种类含铁矿物可以通过磁学方法测量,根据它们含量与比例特征来分析过去地球环境变化。黄土是一种风积形成特殊成因的沉积岩,经过百余年不断争论,才有了"风成"的定论。本文总结概括世界各地的黄土古土壤形成环境与铁矿物特征,得到如下认识:红色古土壤只形成于干旱氧化环境中,但不是所有干旱条件都能够形成红色土;红色土壤中的磁赤铁矿和赤铁矿在湿润氧化和还原环境中不稳定,会渐渐转变成为氢氧化物(褐铁矿),甚至硫化物(黄铁矿/磁黄铁矿),导致红色褪去、黄色增加和磁化率降低。现代的河流、湖泊和海洋均为还原环境,沉积物也呈黄、灰、白、绿、黑等还原系列颜色与之对应。将今论古可以推理,过去红色地层极不可能形成于"水成"环境,只能形成于地表透水性良好的干燥氧化环境中。沉积岩除了"水成"和"风成"两个大类环境之外,至少还有一种过渡交互类型需要得到特别认识,如干旱区山间盆地洪积类型(戈壁滩洪积与河流河漫滩等环境)。这类沉积物毫无疑问是洪水搬运形成,因此留下层理等特征;但是洪水消失后,沉积物实际上长期处于地表干燥氧化成土环境,因此兼有水成和成土两种特征。丹霞红层具有水成层理,并同时具有原生红颜色的就是在这样环境中形成的。张掖彩色丘陵,并非湖相水成地层,而主要是风积古土壤地层序列,在长期持续炎热半干旱环境条件下甚至还发育了特殊的厚层石膏土。黄土与环境的深入研究必将对地质学和地理学产生深远的影响,比如黄土研究已经带来地学一些基本概念变化,如:古土壤层并不一定意味着沉积间断;层状沉积岩地层并不一定是"水成"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古土壤 含铁矿物 磁性矿物 成土环境 氧化还原 矿物变化
原文传递
中国南方红土环境磁学 被引量:45
5
作者 卢升高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16-1022,共7页
第四纪红土是中国南方古环境演化与气候变迁的最佳载体之一,记录了南方的古地理、古气候环境变迁信息。典型红土剖面由现代红壤层、均质层、网纹层、砾石层或基岩层组成,均质红土磁化率值多在80×10^-8~250×10^-8m^3/kg,... 第四纪红土是中国南方古环境演化与气候变迁的最佳载体之一,记录了南方的古地理、古气候环境变迁信息。典型红土剖面由现代红壤层、均质层、网纹层、砾石层或基岩层组成,均质红土磁化率值多在80×10^-8~250×10^-8m^3/kg,网纹红土磁化率约低一个数量级。红土的磁化率-温度(χ—T)曲线、等温剩磁获得曲线、XRD和TEM分析认为,成土过程产生的细粒磁性矿物(包括磁铁矿、磁赤铁矿和赤铁矿)是红土磁性的主要载体。对红土的岩石磁学和矿物学综合分析认为,红土磁性矿物的含量、粒度、类型等可能指示其形成时期的某种环境变化,红土磁性是南方第四纪环境变迁研究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红土的物源以及受后期化学风化改造的复杂性,红土的环境磁学研究需要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土 环境磁学 磁性矿物 古环境
下载PDF
第四纪红土的磁性与氧化铁矿物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32
6
作者 卢升高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82-191,共10页
应用矿物磁测、X-衍射和电镜技术对浙江省第四纪红土的磁性与氧化铁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均质层和网纹层的磁化率(x)、频率磁化率(xfd)、软剩磁(SoftIRM)、非滞后剩磁(ARM)、他和等温剩磁(SIRM)和剩磁矫顽力((B... 应用矿物磁测、X-衍射和电镜技术对浙江省第四纪红土的磁性与氧化铁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均质层和网纹层的磁化率(x)、频率磁化率(xfd)、软剩磁(SoftIRM)、非滞后剩磁(ARM)、他和等温剩磁(SIRM)和剩磁矫顽力((BO)CK)等磁性参数存在明显差异,均质层的磁化率和饱和等温剩磁分别是网纹层的6倍和4倍;第四纪红土的磁化率主要由风化成土作用产生的超顺磁性颗粒(SP)和稳定单畴颗粒(SSD)贡献,它们的磁化率值与频率磁化率和非滞后剩磁是显著正相关;均质层中DCB处理后的磁化率和xfd损失量明显高于网纹层,其DCB处理损失的磁性主要是次生的SP和SSD颗粒,DCB处理后损失的磁化率与频率磁化率呈指数正相关;根据均质层的IRM获得曲线、剩磁矫顽力、X-衍射和透射电镜观察证明红土中的氧化铁矿物组成主要是圆片状的赤铁矿、鱼鳞状的磁赤铁矿和针状的针铁矿。对红土磁性成因的物理机制进行了讨论,初步认为第四纪红土中磁性矿物的数量、粒度、类型等特征的变异指示了红土化作用的变异,可作为研究第四纪环境变化的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红土 磁性 氧化铁 环境变迁 环境磁学
下载PDF
环境磁学及其在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7
作者 陈满荣 王少平 俞立中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1年第1期11-19,共9页
环境磁学兴起于 2 0世纪 70年代 ,是一门介于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和磁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其原理是测量土壤、岩石和沉积物等自然物质和人类活动产生的物质在人为磁场中的磁性响应 ,提取地理环境的信息。由于系统磁性测量技术本身的优点 ... 环境磁学兴起于 2 0世纪 70年代 ,是一门介于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和磁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其原理是测量土壤、岩石和沉积物等自然物质和人类活动产生的物质在人为磁场中的磁性响应 ,提取地理环境的信息。由于系统磁性测量技术本身的优点 ,高灵敏度测试仪器 ,以及计算机处理磁测数据 ,使环境磁学广泛应用于湖泊及流域古地理研究、土壤形成和分类、黄土——古土壤研究和环境污染研究等许多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磁学 磁性矿物 地理环境 土壤 岩石 沉积物
下载PDF
南方红土的磁性矿物组成及其区域性差异 被引量:26
8
作者 刘彩彩 邓成龙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26-634,共9页
位于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南方红土是我国分布最广的第四纪土状沉积,其经历了较强的化学风化作用,具有典型的磁性矿物组成。磁性矿物是沉积物的重要组成成分。磁性矿物的种类、粒度和含量等信息可以反映沉积物形成时的温度、降水等气... 位于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南方红土是我国分布最广的第四纪土状沉积,其经历了较强的化学风化作用,具有典型的磁性矿物组成。磁性矿物是沉积物的重要组成成分。磁性矿物的种类、粒度和含量等信息可以反映沉积物形成时的温度、降水等气候条件。因此,了解红土沉积物磁性矿物组成对于研究南方红土区的环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分析了安徽宣城、浙江长兴、江西九江及广西百色4个剖面不同层位红土样品的x-T曲线、三轴等温剩磁热退磁曲线等岩石磁学结果,发现南方红土的磁性矿物组成主要为磁铁矿、磁赤铁矿、赤铁矿及针铁矿,这些磁性矿物的相对含量不仅具有地带性差异,而且在不同风化阶段也存在差异。其中百色剖面顶部棕色土中磁赤铁矿含量相对其他剖面较高,与百色地区现今较强的风化作用相符。同一剖面内网纹红土中赤铁矿的含量较高,磁赤铁矿的含量相对较低,指示网纹化时期较强的成土作用引起磁赤铁矿向赤铁矿的转化。此外,岩石磁学结果显示百色剖面网纹红土及均质红土中含有一种特殊性质的磁性矿物,即粒度较细、解阻温度较低的成土成因赤铁矿,该矿物为后期强烈风化作用的产物。该次生矿物携带了较强的化学剩磁,引起了百色剖面初始碎屑剩磁的重磁化。该研究表明磁性矿物组成的差异还可以用来解释南方红土剩磁记录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土磁性矿物 岩石磁学
原文传递
磁性矿物还原成岩作用述评 被引量:21
9
作者 刘健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03-107,共5页
许多海洋 -湖泊环境中的沉积物受到还原成岩作用的影响发生磁性颗粒的溶解和自生现象。根据最近二十多年的研究成果 ,简要介绍了磁性矿物发生还原成岩作用的基本过程、产物和控制因素 ,成岩作用对沉积物地球化学和磁学特征的改变 ,成岩... 许多海洋 -湖泊环境中的沉积物受到还原成岩作用的影响发生磁性颗粒的溶解和自生现象。根据最近二十多年的研究成果 ,简要介绍了磁性矿物发生还原成岩作用的基本过程、产物和控制因素 ,成岩作用对沉积物地球化学和磁学特征的改变 ,成岩自生亚铁磁性铁硫化物的磁学特征以及成岩作用对古地磁和环境磁学记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矿物 成岩作用 还原环境 铁硫化物 海洋沉积物 湖泊沉积 古地磁学 环境磁学
下载PDF
The incorporation of thermal methods in mineral magnetism of loess-paleosol sequences: a brief overview 被引量:24
10
作者 A.J.VanVelzen M.J.Dekkers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9年第S1期53-63,共11页
The advantages of thermal methods for mineral-magnetic research of loess/paleosolsequences are illustrated in an introductory overview. When applying thermal methods, magnetiteand maghemite can be distinguished, somet... The advantages of thermal methods for mineral-magnetic research of loess/paleosolsequences are illustrated in an introductory overview. When applying thermal methods, magnetiteand maghemite can be distinguished, something which is difficult with field-dependentmeasurements at room temperature. Also, variable low-temperature oxidation that is related toclimate may be quantified. Thirdly, grain-size estimates pertaining to the whole superparamagneticrange can be inferred from LT warming experiments and to a lesser extent from variable chemicalalteration during heating. Application of mineral-magnetic techniques may lead to thedevelopment of quantifiable proxy parameters for paleoclim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ic minerals LOESS PALEOSOL pedogenic processes CURIE temperature
原文传递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底沉积物环境磁性特征 被引量:17
11
作者 王辉 郑祥民 +3 位作者 王晓勇 周立旻 黄东锋 张国玉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40-648,共9页
通过多参数磁性测量,分析探讨了长江中下游干流3种不同粒级(<2mm,<0.28mm和<0.125mm)河底沉积物中磁性矿物的类型、含量、颗粒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3种粒级中,磁性矿物主要富集在<0.125mm的细质沉积物中。对细质沉积物的分... 通过多参数磁性测量,分析探讨了长江中下游干流3种不同粒级(<2mm,<0.28mm和<0.125mm)河底沉积物中磁性矿物的类型、含量、颗粒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3种粒级中,磁性矿物主要富集在<0.125mm的细质沉积物中。对细质沉积物的分析表明,长江中下游干流河底沉积物的磁性矿物含量较长江口高近10倍,类型以亚铁磁性矿物磁铁矿为主,颗粒以假单畴-多畴为主,超顺磁性颗粒含量较低。从中游到下游,磁性矿物含量呈下降趋势,颗粒呈变细趋势。干流磁性矿物含量远高于支流,颗粒远粗于支流,支流泥沙的汇入不断影响干流沉积物的磁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底沉积物 磁性矿物 长江中下游干流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地区第四纪红土磁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17
12
作者 邓黄月 郑祥民 +2 位作者 杨立辉 任少芳 刘飞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5-298,共14页
通过采集长江中下游湖南长沙(CS)、岳阳(HN)、江西南昌(NC)、新余(XY)和浙江金华高村(GC)5个剖面不同层位的红土样品,对其粒度和多种磁学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探讨了红土剖面随深度变化的成土作用强弱以及多磁学参数在揭示我国南方红土... 通过采集长江中下游湖南长沙(CS)、岳阳(HN)、江西南昌(NC)、新余(XY)和浙江金华高村(GC)5个剖面不同层位的红土样品,对其粒度和多种磁学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探讨了红土剖面随深度变化的成土作用强弱以及多磁学参数在揭示我国南方红土第四纪气候演化信息的价值。结果表明:1粒度分析显示,红黄土交接带(约28°~31°N)的CS、HN、NC、GC 4个剖面的红土粒度与北方黄土和下蜀黄土有很好的可比性,具有明显的风成特性;位置更偏南的XY剖面红土颗粒较粗,10~50μm粒组富集不明显,具有典型的冲积相特征。2各红土剖面的多磁学参数分析表明,成土过程中产生的磁铁矿、磁赤铁矿和赤铁矿是红土磁性的主要载体。3同一红土剖面内,不同沉积结构的磁性矿物含量和组成具有很大差异。下部网纹红土中赤铁矿的含量较高,磁赤铁矿的含量较上覆均质红土或黄棕色土低,揭示了网纹红土形成于中国南方一个极端湿润期,长期剧烈的水分活动导致均质红土中磁赤铁矿的溶解和铁质的流失,同时较强的成土作用使强磁性的磁赤铁矿向弱磁性的赤铁矿转化,从而导致网纹红土的磁化率比上覆均质红土或黄棕色土低了一个数量级。4具有冲积相特征的XY剖面磁学特征与其他风尘成因红土(特别是NC剖面)差异甚大,可能成为它具有不同物质来源的一个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土 粒度 磁性矿物 环境变化
下载PDF
徐州城市表层土壤的磁学特征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学松 秦勇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14-19,共6页
城市表层土壤由于受到人为活动的强烈影响而表现出与自然土壤不同的磁学特征。徐州城市表层土壤的环境磁学研究表明,表层土壤的磁学特征主要是由人为产生的多畴/单畴的亚铁磁性矿物主导;同时含有一定数量不完整的反铁磁性矿物的贡献。... 城市表层土壤由于受到人为活动的强烈影响而表现出与自然土壤不同的磁学特征。徐州城市表层土壤的环境磁学研究表明,表层土壤的磁学特征主要是由人为产生的多畴/单畴的亚铁磁性矿物主导;同时含有一定数量不完整的反铁磁性矿物的贡献。提取典型土壤样品中磁性矿物的SEM/EDX分析结果表明:人为产生的磁性矿物一般呈球形且粒径较大。柱状样品的磁学特征显示,人为输入的磁性矿物主要集中在表层0 ̄30cm范围,因此,0 ̄30cm表层土壤的磁学性质可以指示外源输入磁性矿物的压力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磁学 城市表层土壤 磁性矿物 SEM/EDX徐州
下载PDF
Magnetic mineral diagenesis in the post-glacial muddy sediments from the southeastern South Yellow Sea:Response to marine environmental changes 被引量:9
14
作者 Jeong-Hae Cha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5年第1期134-144,共11页
Core YSDP103 was retrieved in the muddy deposit under the cold eddy of the southeastern South Yellow Sea, and the uppermost 29.79 m core represents the muddy sediments formed in the shelf since about 13 ka BP. The low... Core YSDP103 was retrieved in the muddy deposit under the cold eddy of the southeastern South Yellow Sea, and the uppermost 29.79 m core represents the muddy sediments formed in the shelf since about 13 ka BP. The lower part from 29.79 to 13.35 m, called Unit A2, was deposited during the period from the post-glacial transgression to the middle Holocene (at about 6 14C ka BP) when the rising sea level reached its maximum, while the upper part above 13.35 m (called Unit A1) was deposited in a cold eddy associated with the formation of the Yellow Sea Warm Current just after the peak of post-glacial sea level rise. Rock-magnetic properties of the uppermost 29.79 m core we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agnetic mineralogy of the core is dominated by magnetite, maghemite and hematite and that, except for the uppermost 2.35 m, the magnetic minerals were subject to reductive diagenesis leading to significant decline of magnetic mineral content and the proportion of low-coercivity component. More importantly, ferrimagnetic iron sulphide (greigite) is found in Unit A2 but absent in Unit A1, suggesting the control of marin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n the magnetic mineral diagenesis. Magnetic parameters show abrupt changes across the boundary between Units A1and A2, which reflects a co-effect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primary magnetic components of the sediments on the diagenesis. Alternating zones of high and low magnetic parameters are observed in Unit A2, which is presumably due to periodic changes of the concentration and/or grain size of magnetic minerals carried into the study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vironmental magnetism magnetic minerals diagenesis FERRImagnetic iron sulphide South Yellow Sea.
原文传递
海洋沉积物的环境磁学研究简述 被引量:10
15
作者 孟庆勇 李安春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6-90,共5页
环境磁学是一门介于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和磁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可提供大量有关区域或全球环境变化及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等的重要信息。海洋沉积物是当前环境磁学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根据最近20多a的研究成果,本文简述了海洋沉积物中的... 环境磁学是一门介于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和磁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可提供大量有关区域或全球环境变化及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等的重要信息。海洋沉积物是当前环境磁学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根据最近20多a的研究成果,本文简述了海洋沉积物中的磁性矿物和磁学性质及其古环境意义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磁学 海洋沉积物 磁性矿物
下载PDF
福建白垩系沙县组地层磁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10
16
作者 吕镔 刘秀铭 +4 位作者 郭晖 郑兴芬 陈梓炫 何梅菊 赵国永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19-531,共13页
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的白垩系巨厚地层被认为是河湖相沉积,蕴含着丰富的古气候古环境变化的信息。白垩纪是典型的温室时期,其气候特征可以为当代和未来温室气候研究提供重要借鉴。对位于中国东南的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和永安地区的白垩系沙... 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的白垩系巨厚地层被认为是河湖相沉积,蕴含着丰富的古气候古环境变化的信息。白垩纪是典型的温室时期,其气候特征可以为当代和未来温室气候研究提供重要借鉴。对位于中国东南的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和永安地区的白垩系沙县组典型地层进行了系统的环境磁学参数测量,结合漫反射光谱(DRS)和色度指标,探讨了该地层磁学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和红色的成因。结果表明:1)红色调和黄色调地层的主要磁性矿物分别为赤铁矿和针铁矿,均含有顺磁性矿物和极少量的亚铁磁性矿物;2)相对于粗粒的砂岩,细粒的粉砂岩赤铁矿含量较高;3)红色赤铁矿与黄色针铁矿均形成于成岩阶段之前,具体形成阶段与形成原因需要具体分析;4)红色调地层的赤铁矿指示高温的气候环境;黄色调地层的针铁矿指示局部的湿润环境。磁学参数变化的具体环境指示意义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磁学 磁性矿物 白垩系 红层 沙县组
下载PDF
河南西南部典型白垩纪剖面的岩石磁组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震宇 黄宝春 张春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418-3430,共13页
对河南西南部西峡盆地阳城-丹水上白垩统岩石磁学、磁组构的研究表明,该陆相沉积地层磁性矿物以及特征剩磁载体以赤铁矿为主,并含少量磁铁矿,且磁铁矿与赤铁矿相对含量比例随剖面由老到新显示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岩石磁组构主要受顺磁性... 对河南西南部西峡盆地阳城-丹水上白垩统岩石磁学、磁组构的研究表明,该陆相沉积地层磁性矿物以及特征剩磁载体以赤铁矿为主,并含少量磁铁矿,且磁铁矿与赤铁矿相对含量比例随剖面由老到新显示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岩石磁组构主要受顺磁性矿物以及反铁磁性矿物的控制。全剖面磁化率椭球结果显示在原生沉积组构基础上叠加了最早期阶段的弱变形组构;同时,全剖面以及各岩石地层单元磁化率椭球体主轴方向的变化揭示了两个不同方向及大小的构造挤压作用导致磁化率最大轴从NNW-SSE向转至NW-SE向,后又到NNW-SSE向的变化模式,一方面是由于华南、华北板块NE-SW向的构造挤压导致;另一方面是由两板块构造挤压而引起的桐柏-大别造山带上地壳物质相对下地壳发生东向构造逃逸和挤出过程中与东部块体物质间发生的挤压作用引起,这两种不同的挤压应力作用在盆地发展的不同阶段各占主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城-丹水剖面 磁化率各向异性 剩磁载体 磁性矿物 弱变形组构
下载PDF
新疆塔城地区黄土沉积的磁学特征及其对古环境变化的指示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冠华 夏敦胜 +3 位作者 赵爽 刘现彬 贾佳 魏海涛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65-1575,共11页
西风区黄土沉积序列的磁化率变化特征比较复杂,磁化率与成壤强度之间的相关性在不同的区域环境中具有一定的差异。选取塔城地区黄土剖面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较为系统的磁学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塔城剖面的磁性矿物主要为磁铁矿、磁赤铁矿等... 西风区黄土沉积序列的磁化率变化特征比较复杂,磁化率与成壤强度之间的相关性在不同的区域环境中具有一定的差异。选取塔城地区黄土剖面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较为系统的磁学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塔城剖面的磁性矿物主要为磁铁矿、磁赤铁矿等亚铁磁性矿物,同时含有一定量的反铁磁性矿物和顺磁性矿物,磁畴状态主要是多畴(MD)和假单畴(PSD)。成壤作用影响单畴(SD)颗粒磁性矿物的相对含量,而对超顺磁(SP)颗粒的贡献有限。影响地层磁学性质的因素比较复杂,粒度与磁学参数的变化与区域的气候波动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古土壤中磁性矿物浓度的降低以及钙积现象可能反映了成壤时期温暖干燥的气候条件,磁性矿物浓度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或许是对区域相对湿度状况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相对湿度 磁性矿物 粒度
原文传递
白令海和西北冰洋表层沉积物磁化率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汪卫国 戴霜 +2 位作者 陈莉莉 吴日升 余兴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1-131,共11页
为了准确解释环境磁学参数记录的极地古气候环境变化信息,本研究对白令海和西北冰洋61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进行了高、低频质量磁化率(χ)、非磁滞磁化率(χARM)和磁化率-温度(k-T)分析,以探明该区沉积物中磁性矿物的种类、来源与搬运路... 为了准确解释环境磁学参数记录的极地古气候环境变化信息,本研究对白令海和西北冰洋61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进行了高、低频质量磁化率(χ)、非磁滞磁化率(χARM)和磁化率-温度(k-T)分析,以探明该区沉积物中磁性矿物的种类、来源与搬运路径。结果显示,样品的χ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白令海的χ值整体高于楚科奇海,并在育空河口外侧和圣劳伦斯岛南侧较高,向北和向西南方向逐渐减小。楚科奇海中东部陆架上表层沉积χ值高于阿拉斯加沿岸,而西北冰洋深海平原和洋脊区的χ值最低。χARM的变化趋势与质量磁化率相似,但频率磁化率的变化趋势与质量磁化率正好相反。k-T分析结果显示阿留申海盆沉积物中的铁磁性矿物以磁赤铁矿占主导,白令海陆架育空河口外侧和圣劳伦斯岛南北两侧为磁铁矿,白令海陆架西部和楚科奇海陆架中东部为磁赤铁矿和磁铁矿,楚科奇海阿拉斯加沿岸为黄铁矿,而西北冰洋陆坡、深海平原和洋脊区为胶黄铁矿和黄铁矿,但高纬度区沉积物中的胶黄铁矿含量更高。沉积物中磁性矿物的区域性分布受沉积物来源、洋流和底质环境等因素的控制。白令海和楚科奇海陆架磁赤铁矿来源于亚洲大陆,白令海陆架东部的磁铁矿来自育空河流域,阿拉斯加沿岸沉积物中的黄铁矿,应为阿拉斯加西北部陆源侵蚀来源的或早期成岩作用形成的,西北冰洋深海盆区的胶黄铁矿,为自生成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令海 西北冰洋 磁化率 磁性矿物 沉积物来源
下载PDF
亚热带地区发育于不同母岩风化壳上的红壤磁学特征对比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8
20
作者 郑兴芬 吕镔 +2 位作者 陈梓炫 马兴悦 赵国永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509-3523,共15页
本研究对发育于亚热带地区花岗岩和变质岩风化壳之上的两个红壤剖面进行了系统的环境磁学测量及色度分析,探讨在同一地区不同母质上发育的红壤磁性差异的原因及其环境意义.研究区的两个剖面分别位于福建省南平市高铁北站和纺织厂附近,... 本研究对发育于亚热带地区花岗岩和变质岩风化壳之上的两个红壤剖面进行了系统的环境磁学测量及色度分析,探讨在同一地区不同母质上发育的红壤磁性差异的原因及其环境意义.研究区的两个剖面分别位于福建省南平市高铁北站和纺织厂附近,相距约15km,气候条件基本相同.研究结果表明:(1)较强磁性的花岗岩母质层上发育的南平北站红壤(NPN),在发育过程因母质层中多畴(MD)颗粒磁赤铁矿化的磁铁矿溶解,剖面上部的淋溶层和淀积层虽以较细的稳定单畴(SSD)颗粒和少量的假单畴(PSD)颗粒磁铁矿为主,但剖面磁性自下而上减弱.相较而言,南纺红壤(NF)剖面发育在磁性较弱的变质砂岩上,其过渡层和母质层以赤铁矿为主,因成壤过程中生成较细的超顺磁(SP)磁铁矿使得土壤淋溶层和淀积层磁性增强;说明母质不同是亚热带地区红壤磁性差异的主要原因.(2)NPN和NF两个剖面的气候条件基本相同,磁性差异比色度指标差异更为显著.亚热带地区因剖面受母质影响显著,整体磁性特征不能反映气候;黄度和红度的比值(b^*/a^*)远小于磁性的差异,说明针铁矿和赤铁矿的比值更能反映研究区的平均气候状况,即反映次生磁性矿物含量的参数为更适合的气候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地区 红壤 环境磁学 磁性矿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