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gH_2储氢热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志宝 孙立贤 +6 位作者 张莹洁 徐芬 褚海亮 邹勇进 张焕芝 周怀营 张箭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64-972,共9页
近年来,材料和能源领域中高能量密度车载储氢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吸引了世界各国科技工作者的广泛兴趣.MgH2作为一种相对廉价的固体储氢材料,其理论储氢量高达7.6 wt%,且循环吸放氢性能较好,业已成为储氢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着重从热... 近年来,材料和能源领域中高能量密度车载储氢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吸引了世界各国科技工作者的广泛兴趣.MgH2作为一种相对廉价的固体储氢材料,其理论储氢量高达7.6 wt%,且循环吸放氢性能较好,业已成为储氢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着重从热力学的角度,对MgH2储氢材料的近期研究进展,特别是其储氢热力学性能的改进,包括纳米化、复合、催化、限域以及理论计算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旨在明确当今MgH2作为潜在可应用储氢材料的研究重点和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 MgH2 热力学 纳米化 复合 催化 限域 理论计算
原文传递
Catalytic effect of SrTiO_3 on the hydrogen storage behaviour of MgH_2 被引量:11
2
作者 M.S.Yahya M.Ismail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期46-53,共8页
The effects of Sr TiO_3 on the hydrogen storage properties of MgH_2 have been studied for the first time.The onset dehydrogenation temperature of the MgH_2-10 wt% SrTiO_3 is found to be 275 ℃, which is 55 ℃ lower as... The effects of Sr TiO_3 on the hydrogen storage properties of MgH_2 have been studied for the first time.The onset dehydrogenation temperature of the MgH_2-10 wt% SrTiO_3 is found to be 275 ℃, which is 55 ℃ lower as compared to the as-milled MgH_2. The composite is able to absorb 4.3 wt% of hydrogen in 60 min instead of 1.1 wt% for the as-milled Mg H_2. Meanwhile, the composite is able to release 5.3 wt% of hydrogen in 17 min compared to 1.9 wt% by the as-milled Mg H_2 at 320 ℃. The calculated Eaof the Mg H_2-10 wt% SrTiO_3 is 109 k J/mol, which is 26.3 kJ/mol lower than the calculated Eaof the as-milled MgH_2. The Sr TiO_3 is not decomposed during the ball milling and the re/dehydrogenation processes. The catalytic effect shown by the SrTiO_3 is owing to its ability to change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the MgH_2 particles during the ball milling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gen storage magnesium hydride CATALYTIC effect SORPTION properties
下载PDF
Improved hydrogen storage properties of MgH_2 catalyzed with K_2NiF_6 被引量:8
3
作者 N.N.Sulaiman N.Juahir +2 位作者 N.S.Mustafa F.A.Halim Yap M.Ismail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5期832-839,共8页
In this study, the hydrogen storage properties of MgH-X wt% KNiF(X = 5, 10, 15, 20, and 50)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onset desorption temperature and isothermal de/absorption ki... In this study, the hydrogen storage properties of MgH-X wt% KNiF(X = 5, 10, 15, 20, and 50)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onset desorption temperature and isothermal de/absorption kinetics, it was shown that MgH+ 5 wt% KNiFsample has the best performance. The 5wt% doped sample started to release hydrogen at about 260 °C, which was a reduction of about 95 °C and 157 oC compared with the as-milled and as-received MgH. In addition, the de/absorption kinetics of the MgH+ 5 wt% KNiFwere also improv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to the un-doped MgH. Th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for hydrogen desorption exhibited the decrement from 167.0 k J/mol for as-milled MgHto 111.0 k J/mol with the addition of 5 wt% KNiF. Moreover, the X-ray diffraction spectra displayed the formation of new phases of KF, KH, MgNi and MgNiHby doping the KNiFwith MgHafter the dehydrogenation and rehydrogenation processes.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results revealed that MgHdoped with 5 wt% KNiFdemonstrated the smallest particle size compared to the as-received and as-milled MgH.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formation of in situ active species of KF, KH, and MgNi could provide a synergetic catalytic effect in enhancing the hydrogen sorption properties of M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gen storage Solid state storage magnesium hydride CATALYST
下载PDF
镁基固态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梁宸曦 王振斌 +2 位作者 张明锦 马存花 梁宁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8-824,共37页
氢能有望成为脱碳时代的“理想燃料”。高性能储氢材料的发现、开发和改性是未来发展固态储氢和氢能源利用的关键。而氢化镁(MgH2)具有储氢能力强、自然储量丰富、环境友好等特点,在固态储氢材料领域备受关注。但是氢化镁较高的热力学... 氢能有望成为脱碳时代的“理想燃料”。高性能储氢材料的发现、开发和改性是未来发展固态储氢和氢能源利用的关键。而氢化镁(MgH2)具有储氢能力强、自然储量丰富、环境友好等特点,在固态储氢材料领域备受关注。但是氢化镁较高的热力学稳定性、缓慢的动力学性能,以及循环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团聚和粗化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镁基固态储氢材料的大规模投产和实际应用。近年来,大量研究工作聚焦于镁基储氢材料的热/动力学改性,目前已经取得了大量的成果。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改善镁基固态储氢材料储氢性能的最新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合金化、纳米化、引入催化剂等改性策略,阐述了不同策略具体的改性机理。最后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高性能镁基储氢材料的研发提供借鉴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储氢材料 氢化镁 合金化 纳米化 催化剂
下载PDF
MgH_2的制备及对高氯酸铵热分解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刘磊力 李凤生 +3 位作者 支春雷 宋洪昌 杨毅 张庆思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89-1292,共4页
采用直接氢化法制备氢化镁(MgH2),运用XRD、SEM、ICP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用热分析法(DSC)研究氢化镁对高氯酸铵(AP)热分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5%MgH2可分别使AP的低温和高温放热分解峰温降低35.0和44.2℃,使AP的DSC表观分解热由0... 采用直接氢化法制备氢化镁(MgH2),运用XRD、SEM、ICP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用热分析法(DSC)研究氢化镁对高氯酸铵(AP)热分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5%MgH2可分别使AP的低温和高温放热分解峰温降低35.0和44.2℃,使AP的DSC表观分解热由0.44增加到1.20kJ.g-1,表现出对AP热分解过程具有显著的增强促进作用。随着加入量增加,氢化镁对AP热分解的催化促进作用逐渐增强,但当氢化镁含量达到30%时,催化促进作用开始下降。氢化镁对AP热分解的催化促进作用明显强于纯镁粉。探讨了氢化镁增强促进AP热分解过程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镁 高氯酸铵 热分解 催化作用
下载PDF
镁-氢化镁热化学蓄热系统数值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顾清之 赵长颖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776-3783,共8页
蓄热系统是解决热量供需不匹配的有效方式之一。根据热量储存原理的不同,可以将系统分为显热、潜热和热化学蓄热三种类型,其中热化学蓄热有其独特的优点。基于镁-氢化镁热化学蓄热系统蓄放热时的物理化学过程,建立了系统的二维非稳态数... 蓄热系统是解决热量供需不匹配的有效方式之一。根据热量储存原理的不同,可以将系统分为显热、潜热和热化学蓄热三种类型,其中热化学蓄热有其独特的优点。基于镁-氢化镁热化学蓄热系统蓄放热时的物理化学过程,建立了系统的二维非稳态数学模型,考虑了不同边界条件对系统的影响,通过数值计算,获得了系统的温度、反应速率、反应进度分布及系统的对外放热功率。研究结果表明:系统的蓄热密度为0.85kW.h.(kg Mg)-1,热量的传递是影响系统蓄放热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并且当边界对流传热系数保持一定时,存在一个最佳的外界流体温度,使系统的平均放热功率达到最大。在系统以定壁温为边界条件时,系统最大的平均放热功率/质量值为0.79kW.(kg M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化学蓄热 氢化镁 数值计算 放热
下载PDF
Hydrogen storage properties of Nb-compounds-catalyzed LiBH4-MgH2 被引量:5
7
作者 He Zhou Hai-Zhen Liu +3 位作者 Lou Xu Shi-Chao Gao Xin-Hua Wang Mi Yan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9期723-728,共6页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hydrogen storage properties of LiBH4-MgH2 composite, two different kinds of Nb-based catalysts, NbC and NbF5, were added to LiBH4-MgH2 composite by ball milling, and the effect of catalysts on ...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hydrogen storage properties of LiBH4-MgH2 composite, two different kinds of Nb-based catalysts, NbC and NbF5, were added to LiBH4-MgH2 composite by ball milling, and the effect of catalysts on hydrogen storage properties of the modified LiBH4-MgH2 system was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LiBH4-MgH2 composite is a two-step dehydrogenation process, and Nb-based compounds can remarkably enhance its dehydrogenation kinetics. For the composite without addition of catalysts, the starting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for the first dehydrogenation step is around 320℃, and there is a long period of incubation time(around 220 min) for the occurrence of the second decomposition step even at high temperature of 450℃. It needs more than 10 h to complete the decomposition process and release around 9 wt% H2. After addition of 5 mol% NbF5, the starting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for the first dehydrogenation step is around 150℃, there is no incubation time for the second decomposition step, and it takes around 40 min to complete the second step and reaches a total dehydrogenation capacity of 9.5 wt%. NbF5 has better catalytic effect than NbC. Based on the hydrogenation/dehydrogenation behaviors and structural variation, the mechanism of catalytic effect wa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gen storage properties Hydrogen storagematerials Lithium borohydride magnesium hydride
原文传递
非金属掺杂生物质多孔碳基材料的合成及对MgH_(2)储氢性能的研究
8
作者 阎帅 宋静雅 +3 位作者 游卓 左逾 叶宏亮 张田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22-127,共6页
氢化镁(MgH_(2))作为一种固态储氢材料,因其安全性高、储氢量大及镁资源丰富等优点,吸引了大量的学者对其进行研究。然而其稳定的热力学性能、较差的动力学性能及欠佳的循环稳定性导致其商业化道路受阻。采用一步溶剂热法和高温碳化法... 氢化镁(MgH_(2))作为一种固态储氢材料,因其安全性高、储氢量大及镁资源丰富等优点,吸引了大量的学者对其进行研究。然而其稳定的热力学性能、较差的动力学性能及欠佳的循环稳定性导致其商业化道路受阻。采用一步溶剂热法和高温碳化法制备了以廉价生物质原料为基体的非金属磷掺杂碳基材料(P/BC),并通过进一步的高能球磨将其引入MgH_(2)储氢体系中,得到MgH_(2)@P/BC复合储氢体系。结果表明:P/BC降低了MgH_(2)晶粒的尺寸大小,且极大地提升了该复合储氢体系的储氢性能,使其在400℃下,10min内可释放约6%的氢气,同时该体系的放氢活化能相比纯MgH_(2)体系降低了16.77kJ/mol。P/BC材料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优异的孔隙结构,增加了氢气的吸附速率并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如表面缺陷和多相界面等。此外,P元素的掺杂可以调控碳基体的表面电子结构,与多孔碳共同形成了催化-限域效应,进而对复合储氢材料的吸放氢性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 氢化镁 生物质炭 催化效应 限域效应
下载PDF
半封闭空间内氢化镁粉尘爆炸火焰的传播特性
9
作者 毛文哲 张国涛 +3 位作者 杨帅帅 徐子晖 王燕 纪文涛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182,共11页
在自行搭建的5 L粉尘爆炸火焰传播特性实验装置中,实验研究了半封闭空间内氢化镁(MgH_(2))粉尘爆炸火焰的传播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随MgH_(2)粉尘浓度的提高,MgH_(2)粉尘爆炸火焰由点火至稳定传播所用时间先缩短后延长以及预热区宽度先... 在自行搭建的5 L粉尘爆炸火焰传播特性实验装置中,实验研究了半封闭空间内氢化镁(MgH_(2))粉尘爆炸火焰的传播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随MgH_(2)粉尘浓度的提高,MgH_(2)粉尘爆炸火焰由点火至稳定传播所用时间先缩短后延长以及预热区宽度先减小后增大,火焰亮度、锋面平滑度、及火焰传播速度呈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质量浓度为800 g/m^(3)时呈最佳燃烧状态。不同浓度的MgH_(2)粉尘爆炸火焰传播瞬时速度整体呈波动趋势,波动幅度随浓度的提高而先减小后增大,800 g/m^(3)时波动幅度最小,瞬时传播速度变化趋势随浓度的变化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最后,根据MgH_(2)爆炸产物的XRD测试结果,分析MgH_(2)粉尘爆炸反应机理,发现MgH_(2)粉尘爆炸是以MgH_(2)燃烧反应为主并伴随有MgH_(2)和Mg(OH)2分解以及Mg和H_(2)氧化等多个总包反应的复杂过程,爆炸反应的最终产物为Mg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封闭空间 储氢金属 氢化镁 爆炸 火焰传播
下载PDF
氢化镁颗粒对牙周致病菌具核梭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
10
作者 陈雨潇 饶定成 +1 位作者 隋佰延 刘昕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24年第2期82-87,共6页
目的评价微米氢化镁(MgH_(2))颗粒对牙周炎致病菌具核梭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研究可能的抗菌机制。方法通过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实验材料MgH_(2)颗粒的尺寸大小、表面形貌和晶相结构进行表征。使用电子顺磁共振技术(EPR)... 目的评价微米氢化镁(MgH_(2))颗粒对牙周炎致病菌具核梭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研究可能的抗菌机制。方法通过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实验材料MgH_(2)颗粒的尺寸大小、表面形貌和晶相结构进行表征。使用电子顺磁共振技术(EPR)研究其释放行为,同时使用菌落计数实验(CFU)、溴化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研究了MgH_(2)颗粒对具核梭杆菌的抗菌效应。结果MgH_(2)颗粒呈现为尺寸不均一的微米级球状颗粒,平均尺寸为10.52μm。XRD谱图具有属于MgH_(2)的(110)、(101)、(200)及(211)特征面的衍射信号。在菌落计数实验(CFU)实验中,当材料浓度达到1.5 mg/mL和2 mg/mL时有显著的抑菌效果,抗菌率分别为45.69%和79.24%。在MTT实验中,具核梭杆菌的活性随着MgH_(2)颗粒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当MgH_(2)颗粒浓度达到2 mg/mL时,其活性接近于零。结论MgH_(2)颗粒对具核梭杆菌有着良好的抑菌效果,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良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镁 抗菌作用 活性氧 具核梭杆菌
下载PDF
氢在农业中的研发进展
11
作者 杨海燕 张秋雨 +4 位作者 凌翔 刘亚倩 潘琪芳 韩京龙 丁文江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2-39,共18页
氢由于其抗氧化、生长因子调节、酶活性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效应以及使用的安全性、环保性,使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综述了氢在农业中的研究进展,从氢促进植物生根发芽、调节农产品产量/品质、增强植物抗逆性、延长农产品保... 氢由于其抗氧化、生长因子调节、酶活性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效应以及使用的安全性、环保性,使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综述了氢在农业中的研究进展,从氢促进植物生根发芽、调节农产品产量/品质、增强植物抗逆性、延长农产品保鲜期以及提升养殖存活率和产品品质等方面盘点了氢的使用方法,并分析了氢对植物的生物学效应机制。展望了氢在农业中的发展趋势,指出氢农业未来应围绕核心技术研发、应用范围扩大、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等展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镁 农业 抗氧化作用
原文传递
镁氢包衣对大豆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12
作者 杨海燕 张秋雨 +5 位作者 潘琪芳 初少华 杨夕佳 韩京龙 周培 丁文江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58-68,共11页
利用种子包衣技术将MgH2包衣于大豆,并设置MgO包衣大豆组作阳性对照和无包衣大豆组作阴性对照,系统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大豆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以及幼苗的地上/地下部鲜重、茎长/粗、总根长、侧根数和叶面积等表型性状的影响。结果... 利用种子包衣技术将MgH2包衣于大豆,并设置MgO包衣大豆组作阳性对照和无包衣大豆组作阴性对照,系统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大豆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以及幼苗的地上/地下部鲜重、茎长/粗、总根长、侧根数和叶面积等表型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包衣对大豆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从小到大为:无包衣组<MgO包衣组<MgH_(2)包衣组。采用SPSS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MgH2-L3包衣大豆组综合得分最高,为最佳包衣配方。MgH2包衣组大豆的最优表现可能归因于镁与氢的协同生物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镁 种子包衣 氢肥 大豆萌发
原文传递
TiO_(2)@V_(2)O_(5)空心纳米球催化剂增强MgH_(2)体系储氢性能
13
作者 史柯柯 刘木子 +6 位作者 刘芳 田甜 王佳丽 陈伟 刘光 宋宇飞 李晋平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923-1933,共11页
氢化镁(MgH_(2))是一种具有高储氢容量(7.6 wt%)的固态储氢材料,但其热力学稳定性高,动力学缓慢,限制了广泛应用.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对MgH_(2)储氢性能的积极影响已被许多研究者认可.本文采用简便的方法合成了具有纳米空心球结构的TiO_(... 氢化镁(MgH_(2))是一种具有高储氢容量(7.6 wt%)的固态储氢材料,但其热力学稳定性高,动力学缓慢,限制了广泛应用.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对MgH_(2)储氢性能的积极影响已被许多研究者认可.本文采用简便的方法合成了具有纳米空心球结构的TiO_(2)@V_(2)O_(5)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添加12 wt%TiO_(2)@V_(2)O_(5)后,MgH_(2)的起始解吸温度显著降低至204℃.在100℃条件下,MgH_(2)在15 min内吸附4.21 wt%的H_(2),在300℃条件下释放6.18 wt%的H_(2),MgH_(2)的活化能从142.78 kJ/mol降低到86.47 kJ/mol.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结果表明,MgH_(2)的氢解吸活化能从197 kJ/mol降低到76.32 kJ/mol.在300℃下循环30次后,储氢量可保持98.49%.研究表明,钛价态的可逆变化和还原金属V的催化作用改善了MgH_(2)动力学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镁 二氧化钛 五氧化二钒 动力学性能 循环稳定性
原文传递
改善镁/氢化镁水解放氢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波 邹建新 +1 位作者 曾小勤 丁文江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16,共7页
概述了Mg/MgH2水解产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提高水解反应动力学的方法:一是增大Mg/MgH2的比表面积,二是打破水解过程中产生的Mg(OH)2保护层对水解的限制。总结了目前改善水解性的方法,如通过降低粉末尺寸、在溶液中添加不同催化剂(酸... 概述了Mg/MgH2水解产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提高水解反应动力学的方法:一是增大Mg/MgH2的比表面积,二是打破水解过程中产生的Mg(OH)2保护层对水解的限制。总结了目前改善水解性的方法,如通过降低粉末尺寸、在溶液中添加不同催化剂(酸、盐等)和复合具有催化作用的第二相(金属氧化物、氯化物、金属氢化物、金属、石墨等)等。重点阐述了各催化剂对Mg/MgH2水解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与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镁 水解 催化 氢气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包覆储氢材料MgH_2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程扬帆 颜事龙 +1 位作者 马宏昊 沈兆武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7-70,共4页
为解决MgH2型水解敏化储氢乳化炸药的发泡过程难以有效控制及后效问题,提高MgH2的贮存稳定性,采用溶胶-凝胶法用石蜡和硬脂酸对MgH2进行包覆,制备了石蜡和硬脂酸包覆的MgH2。用扫描电镜对包覆膜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并根据猛度实验结果... 为解决MgH2型水解敏化储氢乳化炸药的发泡过程难以有效控制及后效问题,提高MgH2的贮存稳定性,采用溶胶-凝胶法用石蜡和硬脂酸对MgH2进行包覆,制备了石蜡和硬脂酸包覆的MgH2。用扫描电镜对包覆膜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并根据猛度实验结果选择石蜡作为最终包覆材料,对石蜡包覆的MgH2进行防水实验和抗氧化EDS测试。利用水下爆炸实验研究了石蜡包覆的MgH2与乳化基质的相容性和贮存稳定性。结果表明,石蜡膜具有优良的防水性能,但其抗氧化性能不佳,石蜡包覆的MgH2复合敏化乳化炸药的贮存性能符合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 乳化炸药 氢化镁 溶胶-凝胶法 包覆 石蜡 硬脂酸 储氢材料 MgH2
下载PDF
氢化镁调控的绿豆渗透耐性与一氧化氮介导的脯氨酸代谢有关
16
作者 张毅华 陆鈃 +5 位作者 赵海懿 陈曦 王乔 冯宇 程晓晴 沈文飚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964-1974,共11页
氢气(H_(2))是一种新发现的气体信号分子,参与植物响应环境胁迫。目前,对H2的运用主要依赖于以电解法制备的富氢水,但因成本较高及操作复杂,此方法并不利于农业上大规模应用。氢化镁(MgH_(2))是一种固体储氢材料。近期,医学和植物学研... 氢气(H_(2))是一种新发现的气体信号分子,参与植物响应环境胁迫。目前,对H2的运用主要依赖于以电解法制备的富氢水,但因成本较高及操作复杂,此方法并不利于农业上大规模应用。氢化镁(MgH_(2))是一种固体储氢材料。近期,医学和植物学研究显示,MgH2可以作为释放H_(2)的供体,但是MgH2在调控植物干旱及渗透耐性方面的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表明,10 mg·L^(-1)MgH_(2)通过诱导一氧化氮(NO)爆发,显著缓解200 g·L^(-1)聚乙二醇(PEG)-6000对绿豆(Vigna radiate)幼苗造成的渗透胁迫。相比于单独PEG-6000胁迫,MgH_(2)预处理后的硝酸还原酶(NR)活性提高33.52%,Vr NR1和VrNR2基因表达水平分别提升93.60%和21.91%。通过测定脯氨酸含量、Δ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和脯氨酸脱氢酶活性以及相关编码基因表达水平,证实MgH2对绿豆幼苗渗透胁迫耐受性的调控与NO介导的脯氨酸生物合成有关。研究结果为MgH_(2)的农业应用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镁 一氧化氮 脯氨酸 渗透胁迫 绿豆
原文传递
硼掺杂石墨烯对氢化镁吸放氢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陆宾 史磊 +6 位作者 王绍立 全军 苏广源 方皓 黄中伟 李睿 张健 《中国锰业》 2023年第5期42-46,共5页
采用高温还原技术成功制备出B掺杂石墨烯,然后通过高能球磨法将MgH_(2)与B掺杂石墨烯相复合,研究了B掺杂石墨烯对MgH_(2)组织结构与吸放氢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结果显示:基于氧化石墨烯与硼酸的机械研磨与高温烧结,可实现氧化石墨烯的还... 采用高温还原技术成功制备出B掺杂石墨烯,然后通过高能球磨法将MgH_(2)与B掺杂石墨烯相复合,研究了B掺杂石墨烯对MgH_(2)组织结构与吸放氢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结果显示:基于氧化石墨烯与硼酸的机械研磨与高温烧结,可实现氧化石墨烯的还原以及B原子在石墨烯中的掺杂;B掺杂石墨烯在MgH_(2)中的分散程度与其球磨时间密切相关;球磨6 h后,B掺杂石墨烯可实现在MgH_(2)中的均匀分散,MgH_(2)颗粒较同等球磨条件下的纯MgH_(2)而言明显细化且其尺寸相对均匀;相对于纯MgH_(2)而言,其初始放氢温度降低了25.2℃,且其吸放氢速率明显提升;其原因可能在于B掺杂石墨烯对MgH_(2)发挥了催化-限域协同改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镁 吸放氢性能 催化 硼掺杂石墨烯
下载PDF
基于氢化镁的核电/核热双模共质空间核动力技术 被引量:4
18
作者 林庆国 王浩明 程诚 《上海航天》 CSCD 2019年第6期114-120,133,共8页
针对未来空间任务对能源和动力日益提高的需求,提出了基于氢化镁的核电核热双模共质空间核动力技术。该技术以一种储氢密度高、热稳定性较好,能够以常温常压储存的氢化镁作为工质,通过核能加热后氢化镁分解成为核热推进可用的高压氢气... 针对未来空间任务对能源和动力日益提高的需求,提出了基于氢化镁的核电核热双模共质空间核动力技术。该技术以一种储氢密度高、热稳定性较好,能够以常温常压储存的氢化镁作为工质,通过核能加热后氢化镁分解成为核热推进可用的高压氢气和电推进可用的单质镁,并结合高效动态热电转换系统,形成大功率核电源、大功率超高比冲核电推进、高比冲氢气核热推进以及大推力镁核热推进多种工作模式。基于氢化镁的多模共质空间核动力技术解决了低温推进剂、气态工质在空间应用时的存储安全性和存储密度低的问题,其具备的多种工作模式能够针对不同任务需求提供相应的能源或者动力输出,提高核动力飞行器任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推进 核热推进 核电推进 双模式 氢化镁
下载PDF
二维Mo_(2)TiC_(2)MXene材料对调节MgH_(2)储氢性能的催化作用
19
作者 章浩宇 田贵宾 +3 位作者 吴富英 姚振东 郑家广 张刘挺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3465-3475,共11页
通过刻蚀Mo_(2)TiAlC_(2)合成二维Mo_(2)TiC_(2) MXene材料,并将其与MgH_(2)复合以调节MgH_(2)的储氢性能。Mo_(2)TiC_(2)的掺杂使MgH_(2)的初始放氢温度从330℃显著降低至187℃。等温放氢性能测试表明,MgH_(2)+9%Mo_(2)TiC_(2)(质量分... 通过刻蚀Mo_(2)TiAlC_(2)合成二维Mo_(2)TiC_(2) MXene材料,并将其与MgH_(2)复合以调节MgH_(2)的储氢性能。Mo_(2)TiC_(2)的掺杂使MgH_(2)的初始放氢温度从330℃显著降低至187℃。等温放氢性能测试表明,MgH_(2)+9%Mo_(2)TiC_(2)(质量分数)复合材料在300℃时4min内可快速释放6.4%(质量分数)的氢气。对于吸氢反应,完全脱氢的MgH_(2)+9%Mo_(2)TiC_(2)在175℃时5 min内吸收了6.5%(质量分数)的氢气。经过计算,MgH_(2)+9%Mo_(2)TiC_(2)的放氢反应活化能为(135.6±1.9)kJ/mol,吸氢反应活化能为(46.1±0.2)kJ/mol。20次循环后,MgH_(2)+9%Mo_(2)TiC_(2)复合材料的储氢容量损失1.0%(质量分数)。显微组织分析表明,Mo_(2)TiC_(2)中的Mo使MXene的稳定性增强、循环过程中活性Ti的生成量减少,从而导致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不如Ti_(3)C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性能 氢化镁 Mo_(2)TiC_(2)MXene 催化机理
下载PDF
Study on H atoms diffusion and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MgH_2-V systems 被引量:2
20
作者 ZHOU DianWu1,2, LIU JinShui3 & PENG Ping3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dvanced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for Vehicle Body,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2, China 2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Automatic Engineering,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2, China 3 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2, China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8年第7期979-988,共10页
Based on experimental results that VH0.81/MgH2 interface was found during the process of mechanically milling MgH2+5at.%V nanocomposite, H atoms diffusion and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MgH2-V systems have been investig... Based on experimental results that VH0.81/MgH2 interface was found during the process of mechanically milling MgH2+5at.%V nanocomposite, H atoms diffusion and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MgH2-V system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using a first-principles plane-wave pseudopotential method based on th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When VH/MgH2 interface is formed due to V alloying MgH2 phase, the vacancy formed by H atoms near VH phase region is more stable than that without V alloying, while vacancy near MgH2 phase region is less stable than that without V alloying. During the process of H atoms diffusion after V alloying, the max migration barrier energy of H atoms in MgH2-V systems is reduced compared with that of MgH2 phase, which means that H atoms diffuse easily. When H diffuses into VH from MgH2 across VH/MgH2 interface, among three substitutions such as the replacement of H for V vacancy, or interstitial site or V atoms, the replacement of H for V vacancy has the strongest diffusion ability, next interstitial site, and finally V atoms site. As far as H adsorbed on different surfaces of VH phase is concerned, physical adsorption is carried out more easily than chemical adsorption, and the behavior of H atoms adsorbed on the surface near VH phase region can be found more easily than that near MgH2 phase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E-WAVE PSEUDOPOTENTIAL theory magnesium hydride DIFFUSION ADSORP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