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南极格罗夫山镁铁质麻粒岩的变质作用 被引量:21
1
作者 俞良军 刘小汉 +2 位作者 赵越 琚宜太 刘晓春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01-516,共16页
东南极内陆 -格罗夫山存在一套经历了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镁铁质麻粒岩和斜长角闪岩。变质反应结构显示该区多为单一的区域性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但是 ,对含石榴石的镁铁质麻粒岩的详细工作则显示了包括 3个阶段的近等温降压(ITD)的顺时针... 东南极内陆 -格罗夫山存在一套经历了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镁铁质麻粒岩和斜长角闪岩。变质反应结构显示该区多为单一的区域性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但是 ,对含石榴石的镁铁质麻粒岩的详细工作则显示了包括 3个阶段的近等温降压(ITD)的顺时针 PT演化轨迹 ,M1:0 .93 GPa,>80 0℃ ;M2 :0 .65GPa,73 3~ 850℃ ;M3:0 .46~ 0 .61GPa,并有着与拉斯曼丘陵相似的演化历史。根据矿物组合和成分、变质反应结构及温压计算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质麻粒岩 ITD 高压麻粒岩 格罗夫山 南极 温压计 变质作用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北缘赤峰地区显生宙麻粒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21
2
作者 邵济安 张舟 +1 位作者 佘宏全 刘东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8-198,共11页
华北克拉通构造体制从稳定向活动的转折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文中结合华北克拉通北缘赤峰和宁城晚古生代和早中生代两期麻粒岩捕虏体及其寄主闪长岩的研究,讨论其形成的不同构造背景,从而探讨体制转折的起始时期。赤峰柴胡栏子二叠纪镁铁... 华北克拉通构造体制从稳定向活动的转折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文中结合华北克拉通北缘赤峰和宁城晚古生代和早中生代两期麻粒岩捕虏体及其寄主闪长岩的研究,讨论其形成的不同构造背景,从而探讨体制转折的起始时期。赤峰柴胡栏子二叠纪镁铁质麻粒岩及其寄主闪长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分别为(262.3±3.1)Ma和(256.6±6.5)Ma,宁城河南营子三叠纪镁铁质麻粒岩及其寄主闪长岩的锆石SHRIMPU-Pb年龄分别为(229.7±2.6)Ma和(221±3)Ma。在上述两个地区还发现晚古生代二叠纪的闪长岩脉等。通过对比研究认为:二叠纪岩浆活动具有大陆裂谷初始阶段的特点,高场强元素含量比较低;而三叠纪高场强元素的增高显示地幔部分熔融程度的提高。二叠纪岩浆活动与此时全球构造演化及邻兴蒙造山带出现的双峰式火山活动密切相关。而晚三叠世岩浆活动则与底侵背景下陆内伸展作用有关,是构造体制转折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北缘 显生宙 镁铁质麻粒岩 同位素地质学 壳幔相互作用
下载PDF
阿尔泰基性麻粒岩的发现:来自矿物学的证据 被引量:18
3
作者 厉子龙 陈汉林 +2 位作者 杨树锋 肖文交 Yoshiaki TAINOSHO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445-1455,共11页
新疆北部阿尔泰造山带富蕴乌恰沟一带首次发现代表中、下地壳深变质作用的基性麻粒岩详细的野外和室内研究表明阿尔泰基性麻粒岩主要由粗粒和细粒的麻粒岩组成(SiO_2含量为47.83~53.57%)。两者的矿物组合相近,为斜方辉石+单斜辉石+斜... 新疆北部阿尔泰造山带富蕴乌恰沟一带首次发现代表中、下地壳深变质作用的基性麻粒岩详细的野外和室内研究表明阿尔泰基性麻粒岩主要由粗粒和细粒的麻粒岩组成(SiO_2含量为47.83~53.57%)。两者的矿物组合相近,为斜方辉石+单斜辉石+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角闪石和黑云母成分富镁,可能与岩石的成分富镁有关。基性麻粒岩的岩石地球化学成分显示其富Mg/(Mg+Fe^(2+))和亏损U,Th,K及Rh,而且其原岩为钙碱性玄武岩,是岛弧构造环境下形成的产物,矿物化学特征表明斜方辉石中Mg/(Mg+Fe^(2+))介于0.65~0.71之间,为紫苏辉石,具高MgO+FeO,低Al_2O_3和Ca/(Ca+Mg+Fe),而单斜辉石具低TiO_2和Al_2O_3的特点,说明它们皆为变质成因,部分角闪石和褐色黑云母富钛,指示它们为高温下形成的产物。这些特征证实了上述岩石为基性麻粒岩。角闪石和黑云母氟和氯含量较低以及水逸度较高,暗示其流体成分氟和氯在变质作用过程中不起主导作用。根据麻粒岩中矿物共生组合、期次和矿物温压计估算,麻粒岩形成的峰期和退变质温压条件分别为750~780℃,0.6~0.7GPa和590~620℃,0.23~0.37GPa,前者属高温中压条件。阿尔泰地区基性麻粒岩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阿尔泰地区深部下地壳的组成和结构以及深化阿尔泰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麻粒岩 岩相学 矿物化学 P-T条件估算 阿尔泰
下载PDF
北桐柏地区镁铁质麻粒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变质作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向华 张利 +3 位作者 钟增球 张宏飞 郑建平 刘理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48-358,共11页
对北桐柏地区镁铁质麻粒岩变质锆石进行LA-ICP-MS U-Pb定年,获得了418.7±3.2Ma的谐和年龄。详细的岩石学、矿物学研究表明,桐柏地区镁铁质麻粒岩遭受过较强的部份熔融,其变质峰期温压条件为~845℃,~0.85GPa。根据zr的溶解度模型... 对北桐柏地区镁铁质麻粒岩变质锆石进行LA-ICP-MS U-Pb定年,获得了418.7±3.2Ma的谐和年龄。详细的岩石学、矿物学研究表明,桐柏地区镁铁质麻粒岩遭受过较强的部份熔融,其变质峰期温压条件为~845℃,~0.85GPa。根据zr的溶解度模型进行部分熔融模拟计算,发现在峰期变质条件下,熔体中zr不饱和,在冷却到750~800℃时zr才达到饱和;同时锆石Ti含量温度计也给出了750℃左右的结晶温度。这些表明418.7Ma记录的并不是麻粒岩峰期变质年龄,而是峰期后冷却到750~800℃左右的年龄,麻粒岩的峰期变质年龄可能为430~445Ma左右。部分锆石边部具明显增生边,相对核部的变质锆石区域CL发光性强,且普通Pb含量高,U-Pb定年结果为404.7±6.5Ma,该年龄反映了404Ma左右的一次退变质作用。大量研究表明,沿中央造山带存在一次十分强烈的加里东期板块构造事件,期间的大陆俯冲碰撞或岛弧-大陆碰撞导致大陆壳充分加厚,北桐柏地区的高温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很可能发生在碰撞加厚的地壳基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质麻粒岩 北桐柏 锆石U-PB年龄 变质作用
下载PDF
柴北缘欧龙布鲁克地块东段古元古代基性麻粒岩: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1
5
作者 路增龙 张建新 +2 位作者 毛小红 周桂生 彭银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815-3828,共14页
在欧龙布鲁克地块东部地区的正片麻岩中识别出呈透镜状产出的基性麻粒岩,部分已转变为斜长角闪岩。其主要矿物组合为单斜辉石、斜方辉石、斜长石、角闪石等,为典型中低压麻粒岩相组合。锆石SHRIMP U-Pb定年得到基性麻粒岩1928±9Ma... 在欧龙布鲁克地块东部地区的正片麻岩中识别出呈透镜状产出的基性麻粒岩,部分已转变为斜长角闪岩。其主要矿物组合为单斜辉石、斜方辉石、斜长石、角闪石等,为典型中低压麻粒岩相组合。锆石SHRIMP U-Pb定年得到基性麻粒岩1928±9Ma的变质年龄,片麻岩围岩得到了1927±20Ma的变质年龄,以及2368±5Ma、2377±7Ma的岩浆结晶年龄。片麻岩锆石Hf同位素数据显示变质锆石及岩浆锆石均具有相似的Hf同位素成分,其二阶段模式年龄为2590~2830Ma,显示其可能源于太古代地壳物质的再造。欧龙布鲁克地块古元古代岩浆及变质演化历史与塔里木克拉通及华北克拉通很高的相似性,预示着在古元古代三者可能具有一定的亲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龙布鲁克地块 乌兰地区 德令哈杂岩 达肯大坂群 基性麻粒岩 SHRIMP U-Pb
下载PDF
P-T-t Path of Mafic Granulite Metamorphism in Northern Tibet and Its Geodynamical Implications 被引量:8
6
作者 HUDaogong WUZhenhan JIANGWan YEPeishe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55-165,共11页
Mafic granulites have been found as structural lenses within the huge thrust system outcropping about 10 km west of Nam Co of the northern Lhasa Terrane, Tibetan Plateau. Petrological evidence from these rocks indicat... Mafic granulites have been found as structural lenses within the huge thrust system outcropping about 10 km west of Nam Co of the northern Lhasa Terrane, Tibetan Plateau. Petrological evidence from these rocks indicates four distinct metamorphic assemblages. The early metamorphic assemblage (M1) is preserved only in the granulites and represented by plagioclase+hornblende inclusions within the cores of garnet porphyroblasts. The peak assemblage (M2) consists of garnet+clinopyroxene+hornblende+plagioclase in the mafic granulites. The peak metamorphism was followed by near-isothermal decompression (M3), which resul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hornblende+plagioclase symplectites surrounding embayed garnet porphyroblasts, and decompression-cooling (M4) is represented by minerals of hornblende+plagioclase recrystallized during mylonization. The peak (M2) P-T conditions of garnet+ clinopyroxene+plagioclase+hornblende were estimated at 769-905℃ and 0.86-1.02 GPa based on the geothermometers and geobarometers. The P-T conditions of plagioclase+hornblende symplectites (M3) were estimated at 720-800℃ and 0.55-0.68 GPa, and recrystallized hornblende+plagioclase (M4) at 594-708℃ and 0.26-0.47 GPa. It is impossible to estimate the P-T conditions of the early metamorphic assemblage (M1) because of the absence of modal minerals. The combination of petrographic textures, metamorphic reaction history, thermobarometric data and corresponding isotopic ages defines a clockwise near-isothermal decompression metamorphic path, suggesting that the mafic granulites had undergone initial crustal thickening, subsequent exhumation, and cooling and retrogression. This tectonothermal path is considered to record two major phases of collision which resulted in both the assemblage of Gondwanaland during the Pan-African orogeny at 531 Ma and the collision of the Qiangtang and Lhasa Terranes at 174 Ma,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inental collision mafic granulite P-T-t path GONDWANALAND Qiangtang and Lhasa Terranes TIBET
下载PDF
华北东南缘五河杂岩中镁铁质麻粒岩的变质演化 被引量:8
7
作者 王程程 刘贻灿 +2 位作者 杨阳 张品刚 聂佳珍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96-316,共21页
华北东南缘五河杂岩的变质演化过程研究有助于揭示研究区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的形成与演化历史.基于对五河杂岩中镁铁质麻粒岩进行的详细岩相学观察、矿物电子探针及锆石LA-ICP-MS U-Pb定年和微量元素分析,识别出古元古代变质演化的3个阶段... 华北东南缘五河杂岩的变质演化过程研究有助于揭示研究区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的形成与演化历史.基于对五河杂岩中镁铁质麻粒岩进行的详细岩相学观察、矿物电子探针及锆石LA-ICP-MS U-Pb定年和微量元素分析,识别出古元古代变质演化的3个阶段,重建了峰期后近等温减压及降压冷却的顺时针P-T-t轨迹.峰期高压麻粒岩相变质阶段的代表性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富Ca核部)+单斜辉石(富Al)+斜长石+石英+金红石±角闪石(富Ti),所记录的峰期温压条件为850~900℃、1.5GPa;峰期后近等温减压麻粒岩相变质阶段,富Ti角闪石分解在周围形成石榴子石+斜方辉石+斜长石±单斜辉石的矿物组合,所记录的温压条件为~900℃、1.1~1.2GPa;晚期角闪岩相退变质阶段,石榴子石分解产生角闪石+斜长石±石英,所记录的温压条件为600~680℃、0.65~0.75GPa.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高压麻粒岩相、中压麻粒岩相和角闪岩相变质时代分别为~1.90Ga、~1.85Ga和~1.78Ga.因此,研究区镁铁质麻粒岩的变质演化过程与胶北地体可以对比,结合已有的2.1Ga花岗质岩石的成因和锆石年代学等方面研究成果,进一步证明五河杂岩属于胶-辽-吉带的西延,二者共同构成了华北克拉通东部一条古元古代碰撞造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质麻粒岩 高压麻粒岩相 前寒武纪变质基底 古元古代 五河杂岩 岩石学
原文传递
新疆尾亚蛇绿混杂岩与镁铁质麻粒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8
8
作者 陈希节 舒良树 马绪宣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61-675,共15页
在中天山北缘断裂带的哈密尾亚地区出露有蛇绿混杂岩和镁铁质麻粒岩。蛇绿混杂岩呈近东西带状分布,在约2km宽度范围内见有蛇纹岩、辉绿岩、辉长岩以及硅质岩等,均呈构造岩块裹挟在强烈剪切的泥砂质基质中镁铁质麻粒岩呈透镜状出现在... 在中天山北缘断裂带的哈密尾亚地区出露有蛇绿混杂岩和镁铁质麻粒岩。蛇绿混杂岩呈近东西带状分布,在约2km宽度范围内见有蛇纹岩、辉绿岩、辉长岩以及硅质岩等,均呈构造岩块裹挟在强烈剪切的泥砂质基质中镁铁质麻粒岩呈透镜状出现在片岩和片麻岩、花岗质片麻岩中,并被后期岩浆岩侵入。岩石地球化学测试数据表明,辉长岩与辉绿岩成分相近,以富MgO,贫Na2O和K20为特征,Na2O〉K2O。TiO2含量在1.45%-1.66%之间,平均为1.55%(9组)REE配分曲线呈平坦型,LREE轻微富集,HFSE分异差,不相容元素较富集。总体上具有富集型洋脊玄武岩(EMORB)地球化学特征。镁铁质麻粒岩的Si02含量为45%~47%,K20+Na20为0.26%~0.79%,CaO为22.9%~24.3%,A1203含量介于10.9%.13.9%之间。在TAS图中,落在亚碱性辉长一辉绿岩区,TiO:含量在1.18%~1.47%之间,与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玄武岩相当,其原岩为不成熟岛弧环境下形成的拉斑玄武岩。在微量元素上,5组镁铁质麻粒岩均有较高的∑REE,REE配分曲线呈平坦型,LREE富集。在主量和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9件辉长岩一辉绿岩和5件麻粒岩分别落在EMORB和岛弧拉斑玄武岩(IAT)区域。综合区域地质、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认为尾亚东的镁铁质一超镁铁质岩石组合属于构造肢解的EMORB型蛇绿岩成员,形成于古洋盆初始裂解阶段的洋中脊构造环境,可能是属于古天山洋盆的岩石圈残片。尾亚西的镁铁质麻粒岩其原岩形成于不成熟的岛弧环境。它们的存在表明中天山北缘曾发生古板块俯冲消减机制,其分布位置可以代表古天山洋闭合后的缝合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混杂岩 镁铁质麻粒岩 地球化学 构造演化 中天山北缘断裂 哈密尾亚
下载PDF
大陆下地壳的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5
9
作者 孔华 金振民 谢窦克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1998年第4期9-22,共14页
大陆下地壳对认识整个地壳的组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对大陆下地壳的研究正在世界范围蓬勃开展,大陆下地壳的研究基于两个方面:一是太古代地壳剖面的研究,二是麻粒岩包体的研究,相比较而言,后者的研究程度要难得多,下地壳包体出露... 大陆下地壳对认识整个地壳的组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对大陆下地壳的研究正在世界范围蓬勃开展,大陆下地壳的研究基于两个方面:一是太古代地壳剖面的研究,二是麻粒岩包体的研究,相比较而言,后者的研究程度要难得多,下地壳包体出露少,成分多为麻粒岩,且无一例外地都含有基性麻粒岩,对其成因现基本趋于一致认识,即由幔源岩浆底侵至地壳再受变质而成,然后被火山作用带至地表,因此,基性麻粒岩包体更可能反映了现今大陆下地壳的性质.下地壳的强度如何?流变行为怎样?近年来国外对代表下地壳组成的麻粒岩进行了共轴和非共轴(单剪变形)的流变行为研究,下地壳岩石韧性变形现象的广泛发育,是其流变学性质的宏观表现,高温高压实验变形样品的TEM观察表明下地壳条件下,应变积累在弱相中,在壳幔边界,相对于较强硬的岩石圈地幔,下地壳容纳了更多的应变,因而导致韧性剪切带的形成及糜棱岩(化)的广泛发育.对国内在这方面研究差距,作者建议①要加强对比和综合研究,对下地壳包体的研究要与地幔包体研究相结合,以探讨壳—幔之间藕合作用,②强化高温高压变形实验研究,把原先的理论推断定量化直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地壳 镁铁质包体 流变学 大陆 麻粒岩
下载PDF
Petrology,Metamorphic P-T Paths and Zircon U-Pb Ages for Paleoproterozoic Mafic Granulites from Xuanhua,North China Craton 被引量:2
10
作者 Guidong Wei Fanmei Kong +3 位作者 Hao Liu Xiaoman Wang Yancheng Zhang Xiaohan Liu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6期1197-1214,共18页
The studied mafic granulites are located at Xiwangshan,Xuanhua region in the north of the Trans-North China Orogen(TNCO),occurring as lens within tonalite-trondhjemite-granodiorite(TTG)gneisses in the eastern part of ... The studied mafic granulites are located at Xiwangshan,Xuanhua region in the north of the Trans-North China Orogen(TNCO),occurring as lens within tonalite-trondhjemite-granodiorite(TTG)gneisses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Xiwangshan area.The rocks contain the representative granulite-facies minerals such as garnet,clinopyroxene,orthopyroxene,plagioclase,amphibolite,rutile and quartz,and also well-developed melt pseudomorph and antiperthite.Although the prograde metamorphic stage(M1)cannot be retrieved due to rare preservation of pre-peak-stage mineral associations,three distinct mineral assemblages that formed in different metamorphic stages can be identified,based on petrography and mineralogy characteristics.The peak stage(M2)is characterized by Grt2+Cpx2+Amp2+Pl2+Rt+melt pseudomorphs,and a post-peak decompression stage(M3)contains a mineral assemblage of Grt3+Opx3+Cpx3+Amp3+Pl3,while a later-retrogression stage(M4)is featured by coronas of Amp4+Pl4 surrounding garnet.By calculating metamorphic P-T conditions using THERMOCALC,stage M2 was constrained to be 13.2–14.8 kbar and 1050–1080℃,and M3 recorded P-T conditions of 5.7–7.3 kbar and 825–875℃,while M4 yielded P of^5 kbar and T of^660℃,consistent with amphibolite facies metamorphism.Taking into account of all these petrological data,we propose that the mafic granulite experienced a high-pressure(HP)and ultra-high temperature(UHT)granulite-facies metamorphism during the peak metamorphism,which was accompanied with a clockwise P-T path.U-Pb dating of metamorphic zircons in the granulites yields two groups of ages at 1853±14 and 1744±44 Ma,respectively.We suggest that the older age corresponded to the HP-UHT metamorphism,while the younger age represented an retrograde metamorphic event during coo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high-temperature metamorphism phase equilibrium modeling mafic granulite Trans-North China OROGEN North China CRATON
原文传递
中喜马拉雅陈塘地区基性麻粒岩变质作用、原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11
作者 王淑真 张贵宾 刘帅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03-1627,共25页
本文对中喜马拉雅陈塘地区高压基性麻粒岩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年代学及Hf同位素研究,确定了其变质P-T演化、原岩性质和构造背景。陈塘地区基性麻粒岩发生了明显部分熔融,基质中保存有单斜辉石和斜长石后成合晶,指示其可能经历... 本文对中喜马拉雅陈塘地区高压基性麻粒岩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年代学及Hf同位素研究,确定了其变质P-T演化、原岩性质和构造背景。陈塘地区基性麻粒岩发生了明显部分熔融,基质中保存有单斜辉石和斜长石后成合晶,指示其可能经历了榴辉岩相变质作用。根据基性麻粒岩的矿物组合识别出三个变质演化阶段:高压麻粒岩相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单斜辉石+斜长石+金红石+石英,温压条件为1.0~1.3GPa、730~800℃;中压麻粒岩相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单斜辉石+斜方辉石+角闪石+斜长石+钛铁矿+金红石+石英,温压条件为0.78~0.82GPa、820~890℃;而角闪岩相阶段以角闪石的大量出现为特征,变质温压条件为0.6~0.7GPa、660~740℃。锆石U-Pb年代学指示基性麻粒岩高压麻粒岩相的变质时代为15~14Ma,原岩时代为~1800Ma。另外,基于TiO_(2)含量可将基性麻粒岩划分为两组,一组具有低的TiO_(2)和高的ε_(Nd)(t),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E-MORB一致,原岩为弧后盆地玄武岩。第二组基性麻粒岩相比于第一组,具有高的TiO_(2)、REE、Th/Ta和低的Mg^(#)、Nb/La和ε_(Nd)(t),其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OIB一致。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高Ti基性麻粒岩的原岩经历了显著的地壳混染,其形成与低Ti组基性麻粒岩原始岩浆上升过程混染壳源物质有关。中喜马拉雅Ama Drime地体-陈塘地区-Arun河谷沿南北方向上均出露的古元古代岩浆记录可能与新生代裂谷活动导致喜马拉雅造山带古元古代基底剥露至地表有关。另外,本研究证实印度大陆北缘在古元古代(1.9~1.8Ga)处于汇聚型板块边缘,伴生有广泛的弧/弧后岩浆作用,而非裂谷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喜马拉雅 基性麻粒岩 变质作用 原岩特征 构造意义
下载PDF
雅鲁藏布蛇绿岩中的变质底板:快速俯冲起始与折返
12
作者 段文勇 李旭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18,共22页
蛇绿岩中的变质底板通常是俯冲起始的关键记录,并且对探究蛇绿岩的形成机制至关重要。最近在我国西藏南部雅鲁藏布蛇绿岩中陆续发现了高温变质底板。本文对雅鲁藏布蛇绿岩白朗剖面采集到的变质底板样品(基性麻粒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 蛇绿岩中的变质底板通常是俯冲起始的关键记录,并且对探究蛇绿岩的形成机制至关重要。最近在我国西藏南部雅鲁藏布蛇绿岩中陆续发现了高温变质底板。本文对雅鲁藏布蛇绿岩白朗剖面采集到的变质底板样品(基性麻粒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副矿物U-Pb年代学以及模拟研究,包含相耦合的相平衡、石榴石扩散以及热动力学数值模型。岩石学观察表明,基性麻粒岩记录了四期变质阶段。在新鲜的麻粒岩样品中,石榴石核部保留了早期进变质阶段的矿物包裹体,尽管石榴石的核部成分在峰期发生了再平衡。基质矿物组合连同石榴石的核部成分代表了岩石的峰期变质阶段。退变质阶段由石榴石边部成分以及后成合晶矿物组合所记录。绝大多数的变质底板样品遭受了后期亚绿片岩相交代作用。相平衡模拟表明岩石经历了顺时针变质轨迹,并记录了约1.6~1.7GPa和829~863℃的峰期条件以及约0.9~1.1GPa和823~923℃的近等温减压退变质条件。利用相关系对交代样品中亚绿片岩相的矿物组合进行了温压估计,得到了306~324℃/<0.3GPa的条件。榍石的U-Pb年代学以及温度计算结果表明变质底板的进变质年龄为132.4±4.8Ma和133.9±5.9Ma。金红石记录了126.8±6.2Ma和132.3±3.1Ma的后期冷却年龄,与榍石年龄在不确定度内重叠。先前以及本文年代学数据表明变质底板从原岩形成到进变质并随后折返的时间尺度非常短。石榴石扩散和热动力学模型计算也与年代学结果相吻合,整个变质过程模拟的持续时间仅为2.6~2.8Myr,并且折返发生非常迅速,速率为6.7cm/yr。结合变质底板以及上覆蛇绿岩所记录的数据,本文认为雅鲁藏布蛇绿岩的形成机制可能十分复杂,并不是单一的洋中脊环境或俯冲带相关环境,并强调一些俯冲起始前形成的洋中脊玄武岩作为变质底板参与了深俯冲循环并很快导致俯冲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蛇绿岩 俯冲起始 变质底板 变质演化 基性麻粒岩
下载PDF
南阿尔金巴什瓦克基性麻粒岩的变质演化P-T-t轨迹 被引量:4
13
作者 郭晶 李云帅 张建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698-2711,共14页
大陆碰撞造山带中高压麻粒岩的P-T-t轨迹研究对于理解造山带的热演化历史及大陆地壳的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如何连接同位素年龄与变质演化过程是恢复和建立P-T-t轨迹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对南阿尔金巴什瓦克地区基性麻粒岩... 大陆碰撞造山带中高压麻粒岩的P-T-t轨迹研究对于理解造山带的热演化历史及大陆地壳的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如何连接同位素年龄与变质演化过程是恢复和建立P-T-t轨迹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对南阿尔金巴什瓦克地区基性麻粒岩的详细岩相学研究,认为该基性麻粒岩经历了原岩阶段(M1)、峰期变质阶段(M2)、峰后退变质阶段(M3)以及晚期角闪岩相-绿片岩相退变质阶段(M4)。其中,传统矿物温压计和矿物微量元素温压计获得该基性麻粒岩所记录的峰期变质条件分别为17.5~22.6 kbar,901~985℃和17~28 kbar,1012~1049℃,退变质阶段的温压条件为7.6~10.7 kbar,750~810℃。此外,锆石U-Pb年代学结果表明基性麻粒岩的变质时代为491±3.5 Ma (MSWD=0.62),结合锆石和石榴子石的微量元素分配系数以及前人的实验岩石学数据,认为该变质时代记录了早古生代高压-超高温的变质事件,进而恢复了南阿尔金基性麻粒岩所记录的顺时针P-T-t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矿物学 锆石U-PB定年 P-T-T轨迹 基性麻粒岩 南阿尔金
下载PDF
大陆碰撞造山带榴辉岩相的熔体活动:来自南阿尔金基性麻粒岩中长英质脉体的证据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晶 李云帅 张建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23-736,共14页
本文通过对南阿尔金巴什瓦克基性麻粒岩中长英质脉体的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Lu-Hf同位素及全岩主微量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首次限定了该区基性麻粒岩中长英质脉体的形成时代为491±2 Ma (MSWD=0.91),此年龄与寄主麻粒岩高压—超... 本文通过对南阿尔金巴什瓦克基性麻粒岩中长英质脉体的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Lu-Hf同位素及全岩主微量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首次限定了该区基性麻粒岩中长英质脉体的形成时代为491±2 Ma (MSWD=0.91),此年龄与寄主麻粒岩高压—超高温阶段(榴辉岩相)的变质时代在误差范围内近一致,表明长英质脉体形成于榴辉岩相的变质阶段。由于长英质脉体中锆石明显不同于寄主基性麻粒岩中变质锆石的形态特征,基本排除了长英质脉体中的锆石为捕获锆石的可能性。此外,该长英质脉体中的锆石具有少量的长石、石英包裹体和较低的Th/U比值(0.05-0.41),锆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显示其具有重稀土富集和Eu负异常的特征,这些证据表明长英质脉体中的锆石可能结晶于变质熔体之中。长英质脉体的全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该脉体具有相对较低的K2O值,基本上排除了其来源于围岩长英质麻粒岩的可能,而且这些锆石的Hf同位素特征与寄主岩石的锆石Hf同位素特征具有相似性,表明形成长英质脉体的熔体为内部来源。结合全岩地球化学特征,推测其可能为基性麻粒岩发生部分熔融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英质脉体 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基性麻粒岩 南阿尔金
下载PDF
甘肃阿克塞县安南坝地区镁铁质麻粒岩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对塔里木东南缘前寒武纪地质演化的启示 被引量:2
15
作者 辜平阳 徐学义 +5 位作者 何世平 赵惠博 庄玉军 查显锋 陈锐明 郭亚鹏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49-570,共22页
甘肃阿克塞县安南坝地区镁铁质麻粒岩呈脉状或透镜状赋存于新太古代米兰岩群和TTG片麻岩中。岩石主要由斜方辉石(Opx)+单斜辉石(Cpx)+角闪石(Amp)+斜长石(Pl)+磁铁矿(Mt)等组成,具有典型中-低压麻粒岩相岩石的矿物组合特征。LA-ICP-MS锆... 甘肃阿克塞县安南坝地区镁铁质麻粒岩呈脉状或透镜状赋存于新太古代米兰岩群和TTG片麻岩中。岩石主要由斜方辉石(Opx)+单斜辉石(Cpx)+角闪石(Amp)+斜长石(Pl)+磁铁矿(Mt)等组成,具有典型中-低压麻粒岩相岩石的矿物组合特征。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镁铁质麻粒岩原岩形成时代可能为2 561±29 Ma,与塔里木东南缘2.6~2.5 Ga岩浆作用时代基本一致,说明新太古代晚期是塔里木东南缘重要的陆壳增生期。此外,通过测年还获得了~1.95 Ga、~1.86 Ga两期变质年龄。其中,~1.95 Ga的峰期变质年龄是塔里木克拉通东南缘古元古代晚期强烈构造—热事件的地质记录。~1.86 Ga的变质年龄可能与该地区古元古代末期构造—岩浆事件密切相关。镁铁质麻粒锆石176Hf/177Hf比值均<0.281 621,εHf(t)值为-14.08~3.12,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主要集中在~2.65 Ga,指示其原岩岩浆起源于新太古代富集岩石圈地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质麻粒岩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安南坝地区 塔里木东南缘
下载PDF
南阿尔金高压-超高温麻粒岩变质作用:大陆地壳超深俯冲与折返过程的记录
16
作者 董杰 魏春景 张建新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004-4008,共5页
南阿尔金造山带是目前报道的具有最深俯冲记录的大陆超高压变质带,其内出露有高压-超高温麻粒岩,它们对深入理解大陆地壳岩石超深俯冲与折返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对南阿尔金巴什瓦克地区长英质麻粒岩和基性麻粒岩的岩相学、矿物化学... 南阿尔金造山带是目前报道的具有最深俯冲记录的大陆超高压变质带,其内出露有高压-超高温麻粒岩,它们对深入理解大陆地壳岩石超深俯冲与折返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对南阿尔金巴什瓦克地区长英质麻粒岩和基性麻粒岩的岩相学、矿物化学、相平衡模拟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成果.其中基性麻粒岩主要记录了深俯冲大陆地壳折返过程的变质演化:包括高压榴辉岩相、高压-超高温麻粒岩相、低压-超高温麻粒岩相及随后的近等压降温演化阶段;长英质麻粒岩除了记录与基性麻粒岩相似的折返过程外,还记录了从角闪岩相到超高压榴辉岩相的进变质演化过程.结合已有研究资料,确定超高压榴辉岩阶段峰期条件>7~9 GPa和>1000℃,可达到斯石英稳定域.锆石年代学显示两种岩石类型的原岩和变质年龄均分别在900 Ma和500 Ma左右.变质作用与年代学研究表明,南阿尔金大陆地壳岩石在早古生代发生超深俯冲至200~300 km后,折返至加厚地壳底部发生高压-超高温变质作用,随后被快速抬升至地壳浅部发生低压-超高温变质作用并经历迅速冷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一超高温变质作用 长英质麻粒岩 基性麻粒岩 大陆超深俯冲 南阿尔金 岩石学
原文传递
基性麻粒岩造岩矿物微量元素再分配特征及其对变质历史的指示作用:以胶北地体高压麻粒岩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浩铮 张华锋 翟明国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94-1710,共17页
高级变质岩的变质历史是反演地壳构造-热事件的重要依据,然而高温扩散和重结晶作用能够改造造岩矿物中的主量元素分布,这对峰期变质温压条件的反演产生很不利的影响。相对于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尤其是离子半径较大的REE,由于其在晶格中... 高级变质岩的变质历史是反演地壳构造-热事件的重要依据,然而高温扩散和重结晶作用能够改造造岩矿物中的主量元素分布,这对峰期变质温压条件的反演产生很不利的影响。相对于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尤其是离子半径较大的REE,由于其在晶格中的扩散速率远小于主量元素,在高级叠加变质过程有可能记录前期变质作用。本文以胶北地体的高压基性麻粒岩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岩相学和矿物化学分析,初步解析了变质重结晶过程中的矿物微量元素再分配特征及其对变质作用的指示意义。岩相学上的证据表明这些样品经历了麻粒岩相变质和后期重结晶作用。单矿物的原位化学成分分析,峰期矿物石榴石、单斜辉石的主量元素Mg、Fe、Ca等二价阳离子分布均一,但部分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则表现出钟形剖面环带分布,暗示主量元素遭受到成份扩散及重结晶所致的元素再分配,微量元素可记录峰期历史。结合主、微量元素温压计,我们分别估算了胶东基性高压麻粒岩的峰期(〉828℃、〉1.27GPa)和中压麻粒岩相退变质温压条件(810~840℃、0.6~1.0GPa),并推测其后期经历过角闪岩相退变质叠加。结合前人的年代学工作,我们认为该基性麻粒岩经历了近等温快速减压的变质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麻粒岩 变质作用 主、微量元素温压计 胶北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华北中部造山带西望山超高温基性麻粒岩的变质演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魏贵东 孔凡梅 +4 位作者 李旭平 JüRGEN Reinhardt 刘晓寒 张艳成 王晓曼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35,共12页
华北中部造山带西望山地区基性麻粒岩的变质演化过程研究有助于揭示华北中部带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的形成与演化历史。基于对宣化西望山地区基性麻粒岩的详细岩相学观察与矿物化学分析,识别出3期变质演化阶段:早期进变质阶段(M1)矿物组合... 华北中部造山带西望山地区基性麻粒岩的变质演化过程研究有助于揭示华北中部带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的形成与演化历史。基于对宣化西望山地区基性麻粒岩的详细岩相学观察与矿物化学分析,识别出3期变质演化阶段:早期进变质阶段(M1)矿物组合为石榴石+单斜辉石+斜长石+金红石+石英;峰期变质阶段(M2)矿物组合为石榴石+单斜辉石+斜长石+角闪石+钛铁矿+熔体;晚期降压阶段(M3)矿物组合为石榴石+单斜辉石+角闪石+斜长石+钛铁矿+磁铁矿。对基性麻粒岩的相平衡模拟研究表明,峰期变质阶段(M2)的温压条件为940~1000℃,12.4~14 kbar;峰期后降压阶段的温压条件为660~760℃,5~6.2 kbar;构成一条降压冷却的顺时针P-T轨迹。本次研究表明西望山基性麻粒岩经历了高压-超高温变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麻粒岩 超高温变质作用 相平衡模拟 华北中部造山带
下载PDF
基性麻粒岩半脆性域剪切带形成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顺 孙天泽 钟大赉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36-41,共6页
在温度为800~900℃,围压为1GPa的条件下对基性麻粒岩进行了压缩变形实验。样品变形处于半脆性域,以出现非破裂的准韧性剪切带为特征。提出了剪切带是由样品的原始缺陷向外稳态扩展而形成的机制,可用稍加改变的流变介质断... 在温度为800~900℃,围压为1GPa的条件下对基性麻粒岩进行了压缩变形实验。样品变形处于半脆性域,以出现非破裂的准韧性剪切带为特征。提出了剪切带是由样品的原始缺陷向外稳态扩展而形成的机制,可用稍加改变的流变介质断裂力学原理对这种扩展过程进行说明;并将此机制推广到剪切带的形成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粒岩 剪切带 形成机制 实验研究 基性麻粒岩
下载PDF
北秦岭双龙-夏馆地区镁铁质麻粒岩地球化学、变质演化及其对岛弧环境的限定
20
作者 李敏 翟文建 +4 位作者 李开文 赵焕 王晓瑜 田晓敏 裴玉华 《矿产勘查》 2021年第2期187-199,共13页
北秦岭双龙-夏馆地区出露有镁铁质麻粒岩,其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不甚清楚,该文对其进行了矿物学、变质温压条件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镁铁质麻粒岩变质演化经历了3个变质阶段:峰期麻粒岩相变质阶段(M1)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 北秦岭双龙-夏馆地区出露有镁铁质麻粒岩,其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不甚清楚,该文对其进行了矿物学、变质温压条件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镁铁质麻粒岩变质演化经历了3个变质阶段:峰期麻粒岩相变质阶段(M1)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Grt)+单斜辉石(Cpx)+斜方辉石(Opx)+斜长石(Pl1)+石英(Qtz)+角闪石(Hb1)(高Ti)+钛铁矿(Ilm);退变角闪岩相阶段(M2)矿物组合为角闪石(Hb2)+斜长石(Pl2)+榍石(Sph2);晚期绿片岩相阶段(M3)以形成低温退变质矿物组合绿泥石(Chl3)+黑云母(Bi3)特征。峰期变质条件为T=807~890℃,P=7.8~8.1 kbar,其变质演化过程具有逆时针型P-T轨迹,为中低压麻粒岩。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原岩具有拉斑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SiO_(2)、Al_(2)O_(3)、P_(2)O_(5)含量相对较低,TFeO、CaO、MgO含量相对较高。镁铁质麻粒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元素弱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平坦的右倾型,Eu异常不明显(δEu=0.78~0.94)。岩石富集K、Th、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Hf、P等高场强元素的特点,并且Ti具弱的负异常,原岩兼具E-MORB(富集型洋中脊玄武岩)和IAB(岛弧玄武岩)的特征,形成于与俯冲有关的岛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质麻粒岩 地球化学 P-T轨迹 变质演化 构造环境 双龙-夏馆地区 北秦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