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64篇文章
< 1 2 2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孔隙和优先水流及其对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0
1
作者 区自清 贾良清 +3 位作者 金海燕 姜霞 高继红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41-347,共7页
本文研究了冻融和干湿交替过程对土壤大孔隙及由其导致的优先水流形成的作用,以及表面活性剂直链烷基苯磺酸盐(LAS)在水稻和大豆土壤中的优先迁移。结果表明,冻融和干湿交替均可使土壤产生大孔隙和优先水流,而且前者的作用比后者强... 本文研究了冻融和干湿交替过程对土壤大孔隙及由其导致的优先水流形成的作用,以及表面活性剂直链烷基苯磺酸盐(LAS)在水稻和大豆土壤中的优先迁移。结果表明,冻融和干湿交替均可使土壤产生大孔隙和优先水流,而且前者的作用比后者强,LAS在1.5m水稻土体和大豆土体的优先穿透时间均为23天,而优先穿透淋洗水量却相差甚大,前者为69mm,后者仅为9mm。优先迁移过程不受土壤吸附/解吸过程的制约。受土壤吸附/解吸过程制约的平衡穿透淋洗水量,水稻系统和大豆系统分别185mm和178mm,两者很为接近。在水稻和大豆土壤,LAS的优先穿透时间比平衡穿透时间分别提前了21天和35天。优先穿透峰浓度在大豆系统可达平衡穿透峰浓度的20%~30%,在水稻系统则高达30%~86%。在没有大孔隙的填充土柱中,观察不到这种优先迁移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大孔隙 优先水流 冻融交替 LAS 迁移行为
下载PDF
缙云山常绿阔叶林土壤大孔隙与入渗性能关系初探 被引量:29
2
作者 陈风琴 石辉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50-353,共4页
研究了缙云山常绿阔叶林下土壤饱和导水率和土壤大孔隙的关系. 结果表明: 饱和导水率具有较大的空间变异性, 变异系数达67%; 其大小不仅取决于总孔隙度, 更主要取决于能导水的大孔隙的数量和大小. 饱和导水率的变化对大孔隙变化具有高... 研究了缙云山常绿阔叶林下土壤饱和导水率和土壤大孔隙的关系. 结果表明: 饱和导水率具有较大的空间变异性, 变异系数达67%; 其大小不仅取决于总孔隙度, 更主要取决于能导水的大孔隙的数量和大小. 饱和导水率的变化对大孔隙变化具有高度依赖性, 且与半径大于0 1 cm的大孔隙体积有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隙 水分穿透曲线 饱和导水率 入渗性能
下载PDF
利用CT扫描技术确定土壤大孔隙分形维数 被引量:29
3
作者 冯杰 于纪玉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6-28,40,共4页
土壤大孔隙的大小、形状和分布对水及溶质在土壤中的运移有着深刻影响,由于土壤大孔隙的分布呈现分形规律,根据采用CT扫描法得到的原状土柱各断面图像,采用计盒维数法计算出各断面土壤大孔隙的分形维数。
关键词 大孔隙 CT扫描 分形维数
下载PDF
大孔隙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冯杰 郝振纯 刘方贵 《灌溉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7,共4页
土壤大孔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并非例外 ,它对水及溶质在土壤中的运移有着深刻影响。分别从原状土区和回填土区随机取若干土样 ,采用离心机法测得了原状土和回填土的水分特征曲线 ,比较原状土和回填土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参数 ,分析了土... 土壤大孔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并非例外 ,它对水及溶质在土壤中的运移有着深刻影响。分别从原状土区和回填土区随机取若干土样 ,采用离心机法测得了原状土和回填土的水分特征曲线 ,比较原状土和回填土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参数 ,分析了土壤中大孔隙的存在对土壤水分曲线中各参数的影响。指出在进行土壤中水及溶质运移研究中 ,必须考虑大孔隙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隙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土壤基质 原状土 回填土
下载PDF
Effect of Sprinkler and Border Irrigation on Topsoil Structure in Winter Wheat Field 被引量:25
5
作者 SUN Ze-Qiang KANG Yao-Hu JIANG Shu-Fa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4期419-426,共8页
A two-year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on the effect of sprinkler irrigation on the topsoil structure in a winter wheat field. A border-irrigated field was us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soil porosity, pore size ... A two-year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on the effect of sprinkler irrigation on the topsoil structure in a winter wheat field. A border-irrigated field was us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soil porosity, pore size distribution, pore shape distribution, soil cracks and soil compaction were measured. The sprinkler irrigation brought significant changes to the total soil porosity, capillary porosity, air-filled porosity and pore shape of topsoil layer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border irrigation. The total porosity and air-filled porosity of the topsoil in the sprinkler irrigatio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border irrigation. The changes in the air-filled and elongated pores we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changes in total porosity. The porosities of round and irregular pores in topsoil under sprinkler irrigation were lower than those under border irrigation. Sprinkler irrigation produced smaller soil cracks than border irrigation did, so sprinkler irrigation may restrain the development of macropore flow in comparison with border irrigation. The topsoil was looser under sprinkler irrigation than under border irrigation. 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s of topsoil structure, it is preferable for crops to grow under sprinkler irrigation than under border irri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cropore flow soil compaction soil crack soil pore shape soil porosity
下载PDF
水及溶质在大孔隙土壤中运移的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6
作者 郝振纯 冯杰 《灌溉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7-71,共5页
详细介绍了有关水及溶质在有大孔隙的土壤中运移确定土壤大孔隙大小分布的实验及含有大孔隙土壤的水流实验。指出今后应进行大量的室内外实验和改进观测方法来获得大量的数据资料 ,从定性和定量二方面来研究大孔隙流。最后介绍了分形几... 详细介绍了有关水及溶质在有大孔隙的土壤中运移确定土壤大孔隙大小分布的实验及含有大孔隙土壤的水流实验。指出今后应进行大量的室内外实验和改进观测方法来获得大量的数据资料 ,从定性和定量二方面来研究大孔隙流。最后介绍了分形几何在土壤大孔隙流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 ,指出应用分形几何确定土壤大孔隙流性质是一种省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质 大孔隙 土壤 运移 土壤基质
下载PDF
植被与斜坡非饱和带大空隙 被引量:24
7
作者 徐则民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4-142,共9页
在气候温湿的滑坡灾害易发区,根系通道、动物通道、干裂缝及团聚体间的结构性孔隙等大空隙普遍存在于斜坡非饱和带中。植被是控制大空隙形成、规模及寿命的决定性因素。除形成根系通道外,细小根系及与植被相关的菌丝还可网捕土体颗粒形... 在气候温湿的滑坡灾害易发区,根系通道、动物通道、干裂缝及团聚体间的结构性孔隙等大空隙普遍存在于斜坡非饱和带中。植被是控制大空隙形成、规模及寿命的决定性因素。除形成根系通道外,细小根系及与植被相关的菌丝还可网捕土体颗粒形成团聚体,而来自根系、枯枝落叶及真菌的腐殖化有机质不仅是重要的团聚体胶结物,也是打洞的土体动物的食物来源。枯枝落叶层是大空隙抵御环境因素扰动的重要屏障。大空隙系统可以显著优化地下水的补给环境,促进斜坡水循环,引起地下水径流模数持续增大及岩体综合质量的渐进性衰退。对于重要的工程高边坡,不宜植树种草;对发育次生植被的非稳定斜坡,可通过调整利用方式来遏制大空隙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非饱和带 大空隙 优先流 植被 有机质 滑坡
下载PDF
山地土壤优先流路径的染色示踪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刘目兴 杜文正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71-880,共10页
在山地林区开展土壤大孔隙及优先流的实验研究,可深化对森林土壤涵养水源机理的认识,为山区的水土流失防治和植被恢复提供依据。利用剖面染色与图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沿长江三峡大老岭-邓村一线,对山地不同垂直带内土壤优先流特征进行... 在山地林区开展土壤大孔隙及优先流的实验研究,可深化对森林土壤涵养水源机理的认识,为山区的水土流失防治和植被恢复提供依据。利用剖面染色与图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沿长江三峡大老岭-邓村一线,对山地不同垂直带内土壤优先流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优先流路径对剖面水分入渗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山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林-山地黄棕壤、低山暖性针叶林-山地黄壤中大孔隙孔径大、分布广,有利于优先流的形成和入渗。受耕作扰动的弃耕土壤中大孔隙结构遭到破坏,优先流路径与森林土壤不同,且渗流强度较弱,染色区域较浅。森林土壤各发生层内优先流特征差异显著,腐殖质层内以洞穴流为主,水分与土壤基质域交换较少,多通过大孔隙快速下渗。淋溶淀积层内洞穴流消失或减弱,侧向渗透增强。低山暖性针叶林-山地黄壤质地较粗,出现以裂隙为主的大孔隙,优先流表现为裂隙流。弃耕土壤各发生层均表现为指流,染色面积随深度减小,侧向渗透基本稳定。植被-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布是山地土壤优先流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山区生态环境建设中应促进土壤优先流路径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 大孔隙 优先流 染色示踪 长江三峡
下载PDF
快速响应大孔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co-丙烯酸)水凝胶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建涛 黄世文 +1 位作者 汪璐玲 卓仁禧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370-2374,共5页
以聚乙二醇 60 0 0为成孔剂 ,由自由基引发 N -异丙基丙烯酰胺 ( NIPA)和丙烯酸 ( AAc)共聚交联得到大孔凝胶 ,研究了凝胶对环境温度的响应性能 .在凝胶制备过程中 ,PEG60 0 0分子充当成孔剂 ,得到的凝胶具有大孔结构 .这种大孔结构有... 以聚乙二醇 60 0 0为成孔剂 ,由自由基引发 N -异丙基丙烯酰胺 ( NIPA)和丙烯酸 ( AAc)共聚交联得到大孔凝胶 ,研究了凝胶对环境温度的响应性能 .在凝胶制备过程中 ,PEG60 0 0分子充当成孔剂 ,得到的凝胶具有大孔结构 .这种大孔结构有利于水分子的进出 ,大孔凝胶对温度变化有较快的响应速率 .增加亲水单体AAc的含量 ,凝胶的 LCST有所升高 ,凝胶的亲水性增强 ,在较低温度下凝胶的溶胀率也随之升高 .振荡实验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敏感性 N-异丙基丙烯酰胺 水凝胶 大孔 快速响应
下载PDF
长白山北坡两种类型森林土壤的大孔隙特征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伟莉 金昌杰 +2 位作者 王安志 裴铁璠 关德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13-1218,共6页
运用亮蓝溶液染色示踪法和图像分析技术,对长白山北坡棕色针叶林土和暗棕色森林土大孔隙特征及分布进行研究,探讨影响2种类型土壤大孔隙形成的因素.结果表明:由水平剖面染色面积随土层深度的变化情况,可间接得出大孔隙在垂直土壤剖面上... 运用亮蓝溶液染色示踪法和图像分析技术,对长白山北坡棕色针叶林土和暗棕色森林土大孔隙特征及分布进行研究,探讨影响2种类型土壤大孔隙形成的因素.结果表明:由水平剖面染色面积随土层深度的变化情况,可间接得出大孔隙在垂直土壤剖面上的变化规律;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2种土壤的染色面积均呈减少趋势;在24h内,棕色针叶林土较暗棕色森林土大孔隙流的运移深度多10~20cm,且其大孔隙流路径多,相同面积上,前者达6条,后者只有1条;大孔隙流的存在可以使水分在土壤中的运移速度增加2~3倍;生物因素是2种土壤大孔隙形成的主要因素,由土壤动物运动形成的大孔隙数量较多,直径多为2~4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色针叶林土 暗棕色森林土 染色法 大孔隙 大孔隙流
下载PDF
基于CT扫描技术研究有机无机肥长期配施对土壤物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9
11
作者 王宪玲 赵志远 +4 位作者 马艳婷 郑朝霞 郑伟 翟丙年 赵政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647-1655,共9页
【目的】研究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孔隙特征、土壤水分参数等土壤剖面物理特征的影响,深入认识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效果的机理。【方法】试验基于渭北旱塬12年苹果园长期定位试验,设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和有机无机肥配施(MNPK)... 【目的】研究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孔隙特征、土壤水分参数等土壤剖面物理特征的影响,深入认识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效果的机理。【方法】试验基于渭北旱塬12年苹果园长期定位试验,设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和有机无机肥配施(MNPK)3个处理,采用CT扫描法定量分析了0—40 cm土壤样品中大孔隙(>1000μm)的数量,计算了大孔隙度及大孔隙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特征,同时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0—10、10—20和20—40 cm土壤样品的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及饱和导水率等。【结果】1)相比NPK处理,有机无机肥配施对0—20 cm土层土壤大孔隙度有提高的趋势,在20—40 cm土层,有机无机肥配施相比单施化肥土壤大孔隙度提高了91.7%(P<0.05);MNPK处理土壤大孔隙数量在3个土层均为最大,在0—10和20—40 cm土层,分别较NPK处理提高了38.4%和54.8%(P<0.05)。NPK处理大孔隙数量在0—10和10—20 cm分别显著高于CK。2)与不施肥相比,单施化肥除10—20 cm土层土壤的饱和导水率、田间持水量有明显升高外,其它土层没有明显变化,而有机无机肥配施0—10、20—40 cm土层土壤的饱和导水率、田间持水量较不施肥均有明显提升;有机无机肥配施相比不施肥、单施化肥在不同土层的土壤容重均为最小,而20—40 cm土层单施化肥的土壤容重较不施肥提高了2.8%(P>0.05)。3)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大孔隙数量、大孔隙度与田间持水量、土壤饱和导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与土壤机械组成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相比单施化肥,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改善了苹果园0—40 cm土层土壤的大孔隙状况和土壤的持水、导水性能,在20—40 cm土层效果更明显,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改善渭北旱塬苹果园土壤物理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肥配施 CT扫描 大孔隙 大孔隙度 持水性 苹果园
下载PDF
六盘山森林土壤的石砾对土壤大孔隙特征及出流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时忠杰 王彦辉 +4 位作者 徐丽宏 熊伟 于澎涛 郭浩 徐大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929-4939,共11页
石砾广泛分布于山地林区的土壤中,它对土壤的大孔隙及水分运动特征具有重要影响,是还较少研究的与森林水文过程有关的重要因素。基于对田间持水量与饱和含水量之间的土壤孔隙为大孔隙的定义,在宁夏六盘山南侧香水河小流域调查分析了... 石砾广泛分布于山地林区的土壤中,它对土壤的大孔隙及水分运动特征具有重要影响,是还较少研究的与森林水文过程有关的重要因素。基于对田间持水量与饱和含水量之间的土壤孔隙为大孔隙的定义,在宁夏六盘山南侧香水河小流域调查分析了典型植被样地土壤的石砾体积含量和大孔隙特征(半径、密度、面积比)及其之间的关系,并评价了它们对水分出流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大孔隙的平均半径和密度都对水分出流速率影响显著,特别是半径〉1.4mm的大孔隙密度的影响格外显著,虽然其密度仅占大孔隙总密度的6.86%,但可解释稳定出流速率变异的67.4%;作为综合反映大孔隙半径与密度的参数,土壤断面的大孔隙面积比能更好地解释稳定出流率变化,稳定出流速率随大孔隙面积比增大而线性增加,线性回归关系式的确定系数高达0.8361。石砾含量与稳定出流速率的关系比较复杂,在0~60cm土层内,石砾含量〈15%时,稳定出流速率随石砾含量增大而增加,之后转而减少;但在60~80cm土层,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石砾含量增加能导致土壤大孔隙半径增大,特别是半径大于1.4mm的较大大孔隙的密度增大,但对较小半径的大孔隙密度影响较弱,说明石砾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影响土壤大孔隙的半径和密度特征来影响土壤水分出流速率。土壤稳定出流速率随土层深度而变化,在作为主根系层的0~60cm土层随土壤加深而降低,在〉60cm土层则随土壤加深而提高,这是因为土壤大孔隙和稳定出流速率在主根系层更多地受植物改良土壤作用影响,在深层土壤则更多地受石砾含量增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盘山 森林土壤 石砾 大孔隙 稳定出流速率
下载PDF
水及溶质在有大孔隙的土壤中运移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冯杰 郝振纯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3-70,共8页
综述了水及溶质在有大孔隙的土壤中运移的实验和模型研究进展 ,指出 :今后应通过大量的室内外实验和改进观测方法来获得大量的数据资料 ,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来研究大孔隙流 ;只有在参数的测定和一些量的确定技术解决以后 ,模型才能得到... 综述了水及溶质在有大孔隙的土壤中运移的实验和模型研究进展 ,指出 :今后应通过大量的室内外实验和改进观测方法来获得大量的数据资料 ,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来研究大孔隙流 ;只有在参数的测定和一些量的确定技术解决以后 ,模型才能得到完善而达到实用的程度 ;为解决大孔隙系统流动过程中的高度非线性和非稳定性问题 ,需要新的模拟方法和数值计算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隙 土壤基质 实验模型 运移
下载PDF
砂田砾石覆盖对土壤大孔隙特征及其土壤水文过程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4
作者 余海龙 黄菊莹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84-288,共5页
砂田是利用砾石覆盖地表的典型节水范例,砾石覆盖对土壤大孔隙的半径、数量、连通性和密度都有重要影响。大孔隙的研究方法可分为直接观测法和间接描述法,并讨论其适用性和局限性。因为大孔隙及优先流的成因复杂,应将大量的野外实验和... 砂田是利用砾石覆盖地表的典型节水范例,砾石覆盖对土壤大孔隙的半径、数量、连通性和密度都有重要影响。大孔隙的研究方法可分为直接观测法和间接描述法,并讨论其适用性和局限性。因为大孔隙及优先流的成因复杂,应将大量的野外实验和室内实验相结合,同时改进观测方法。土壤大孔隙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调控它,为减少地下水污染、控制养分和水分的流失提供一条新途径。砾石覆盖土壤能增加大孔隙并促进降水入渗,加快壤中流的发生,减少径流和抑制蒸发,改变了土壤水文循环过程,土壤水文生态功能也随之改变。并指出了砾石覆盖下土壤优先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应该加强的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田 砾石覆盖 大孔隙 土壤水文过程
下载PDF
黄土土柱入渗的优先流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徐学选 陈天林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2-85,共4页
在黄土高原塬区的长武试验站,采用大型土柱监测天然降雨补给下土柱底部下渗量的变异。对2007-2010年期间的5次连续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00-300 cm深度土柱在不同测定时段多数土柱有一定的渗出量,但渗出量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性;渗出... 在黄土高原塬区的长武试验站,采用大型土柱监测天然降雨补给下土柱底部下渗量的变异。对2007-2010年期间的5次连续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00-300 cm深度土柱在不同测定时段多数土柱有一定的渗出量,但渗出量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性;渗出量差异性可用土壤大孔隙连通或阻隔来解释,且黄土土柱大孔隙稳定性与降雨和土柱深度有关。降雨补给增大时,大孔隙贯通性增强;土柱越深,贯通性变差。以黄土非饱和入渗的均匀介质理论难以解释其补给地下水的差异性,黄土大孔隙流应是降雨补给地下水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土柱 入渗 优先流 大孔隙
下载PDF
华北土石山区森林土壤大孔隙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根系的响应 被引量:15
16
作者 孟晨 牛健植 +1 位作者 骆紫藤 尹正聪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4-100,共7页
土壤大孔隙是土壤水分、空气、化学物质及污染物优先运移的主要通道,对其形成机制的研究至关重要。以往对大孔隙的量化局限于传统方法,大孔隙三维形态特征的量化分析及其影响因素是目前大孔隙的研究重点。利用CT扫描及图像处理分析技术... 土壤大孔隙是土壤水分、空气、化学物质及污染物优先运移的主要通道,对其形成机制的研究至关重要。以往对大孔隙的量化局限于传统方法,大孔隙三维形态特征的量化分析及其影响因素是目前大孔隙的研究重点。利用CT扫描及图像处理分析技术量化大孔隙三维形态特征参数,同时测定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及根长密度,分析土壤大孔隙三维特征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根系的响应。结果表明:土壤密度及土壤砂粒含量与大孔隙特征参数不存在相关关系;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根长密度与大孔隙体积密度、大孔隙表面积密度、大孔隙数量密度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大孔隙平均迂曲度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林木根系与土壤有机质对土壤大孔隙三维特征产生积极影响,表现为根系及土壤有机质含量越多,则大孔隙含量也越多,并具有更差的弯曲度。在今后对山地森林抚育管理、土壤水分运动机理及地下水污染评估等研究过程中不能忽略根系及土壤有机质差异对土壤大孔隙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森林 大孔隙 三维特征 CT扫描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分形理论在描述土壤大孔隙结构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冯杰 郝振纯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4年第S1期270-274,共5页
土壤大孔隙结构对土壤中水流及溶质运移以及地下水环境有着深刻影响。确定土壤大孔隙结构,可以很好地理解和预测水及溶质在有大孔隙土壤中的运移,保护地下水环境。由于土壤大孔隙的分布呈现分形规律,因此可以采用分形理论研究土壤大孔... 土壤大孔隙结构对土壤中水流及溶质运移以及地下水环境有着深刻影响。确定土壤大孔隙结构,可以很好地理解和预测水及溶质在有大孔隙土壤中的运移,保护地下水环境。由于土壤大孔隙的分布呈现分形规律,因此可以采用分形理论研究土壤大孔隙结构。根据CT对原状土柱各断面的扫描图像,得到了各断面土壤大孔隙的分形维数,为进一步研究土壤大孔隙的水力性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大孔隙 CT扫描 分形维数
下载PDF
重庆江津区柑橘地土壤大孔隙特征 被引量:14
18
作者 孙龙 张洪江 +4 位作者 程金花 王彬俨 马西军 陆晓宇 张君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4-198,共5页
以重庆市江津区不同柑橘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坡面染色法标记大孔隙、利用土壤水分穿透曲线方法及Poiseulle方程分析其土壤大孔隙特征。结果表明:染色区较非染色区有更大的稳定出流速率,大孔隙使染色区的水分渗透速率较非染色区提高了1... 以重庆市江津区不同柑橘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坡面染色法标记大孔隙、利用土壤水分穿透曲线方法及Poiseulle方程分析其土壤大孔隙特征。结果表明:染色区较非染色区有更大的稳定出流速率,大孔隙使染色区的水分渗透速率较非染色区提高了1.48倍以上,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其提高程度有增大的趋势。虽然染色区较非染色区更利于水分或溶液传导,但相比非染色区,染色区水分渗透曲线的波动更大。柑橘地大孔隙孔径范围在0.3~1.7mm之间,0.3~0.7mm孔径数量虽然为104数量级,但对染色溶液优先迁移的作用较弱;实际影响染色溶液迁移的为半径大于0.7mm的土壤大孔隙;20年林龄柑橘地10-20cm土层有效大孔隙数量高于10年林龄柑橘地。半径大于1.0mm的大孔隙在水分输入初期起到迅速排导水分的作用。柑橘地土壤大孔隙率在1.5%~19.5%之间,与稳定出流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决定了稳定出流速率71.9%的变异;半径大于0.7mm的大孔隙数量与稳定出流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决定了稳定出流速率90.9%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地 大孔隙 水分穿透曲线
下载PDF
冻融条件下黑土大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姜宇 刘博 +1 位作者 范昊明 马仁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40-349,共10页
冻融作用会改变土壤微观结构,孔隙特征的变化是其结构性改变的重要体现。研究冻融作用对开展黑土区侵蚀机理研究及合理利用黑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对冻融条件下原状土样的三维结构进行分析,获取孔隙特征的定量指标,进而分析... 冻融作用会改变土壤微观结构,孔隙特征的变化是其结构性改变的重要体现。研究冻融作用对开展黑土区侵蚀机理研究及合理利用黑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对冻融条件下原状土样的三维结构进行分析,获取孔隙特征的定量指标,进而分析冻融循环对土壤大孔隙的影响,为进一步揭示黑土区季节性冻融对黑土结构的影响提供证据。通过室内冻融循环试验结合CT扫描技术研究黑土原状土体大孔隙在7种冻融循环次数以及两组含水率下的变化规律,探讨在冻融循环作用下原状土体大于1.25 mm的孔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15次冻融循环内,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多,土壤孔隙度不断增大,在7次冻融循环后增长尤为显著;孔隙数量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多而减小;规则孔隙度(RP)持续减小,不规则孔隙度(IRP)呈减小趋势而加长孔隙度(EP)呈增大趋势;孔径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多而增大,孔径大于3 mm的孔隙孔隙度不断增大;冻融作用使孔隙出现大量分支,冻融循环次数越多分支占比越大。在冻融温差一定时,冻融循环后高含水率土壤比低含水率土壤的上述孔隙特征变化更为显著。研究成果为阐明冻融侵蚀机理、合理评价及利用寒区农田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黑土 原状土 CT 大孔隙
下载PDF
土壤优势流研究方法综述 被引量:13
20
作者 彭海英 李小雁 +1 位作者 崔步礼 张思毅 《干旱气象》 2011年第2期137-143,共7页
由土壤异质性引起的优势流(preferential flow,PF)是一种常见的土壤水分运动形式,由于其较少与土壤基质发生物理、化学和生物反应就快速进入深层土壤甚至地下水,因而优势流的研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均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优势流的过程复杂... 由土壤异质性引起的优势流(preferential flow,PF)是一种常见的土壤水分运动形式,由于其较少与土壤基质发生物理、化学和生物反应就快速进入深层土壤甚至地下水,因而优势流的研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均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优势流的过程复杂,类型较多,观测难度较大,因而直到近几十年来才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优势流的定义、特征和表现形式,对目前常用的优势流研究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评价。其中,剖面挖掘、拍照观察法和土壤染色法等简单易行、持续时间较短、安装维护费用低,但研究范围小,代表性不强;X射线扫描和显微成像技术等能定量描述土柱或土壤截面的大孔隙,能达到10-6~10-1 m的微观研究尺度,但是安装维护费用较高且要求操作人员具有专门的技术背景。今后需进一步发展野外和大尺度上的持续性和非破坏性的观测和研究方法,同时应将通过不同途径和初始条件下获取的数据进行比较研究以挖掘更多的信息,进而制定标准化的优势流研究方法以推动优势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大孔隙 土壤异质性 研究技术与方法 水分和溶质的运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