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腺病变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AchR抗体和MuSK抗体的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杨海龙 张习文 郑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55-1157,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腺病变合并重症肌无力(MG)患者血清中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 R-Ab)和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Mu SK-Ab)的表达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对4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伴有MG的胸腺病变患者(MG组),30例其... 目的:探讨胸腺病变合并重症肌无力(MG)患者血清中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 R-Ab)和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Mu SK-Ab)的表达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对4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伴有MG的胸腺病变患者(MG组),30例其他神经系统病变患者(OND组)及26例健康对照组(NC组)中Ach R-Ab和Mu SK-Ab进行检测。结果:MG组患者血清Ach R-Ab和Mu SK-Ab阳性率高于其他两组,晚发型MG患者Mu SK-Ab阳性率高于早发型,女性患者Ach R-Ab和Mu SK-Ab阳性率高于男性患者(P<0.05);重症肌无力伴胸腺瘤(MGT)患者Ach R-Ab阳性率高于胸腺增生(MGH)及胸腺囊肿(MGC)患者(P<0.05);MG患者Mu SK-Ab阳性率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P<0.05);在MGT组中,Mu SK-Ab阳性率与组织学分型之间有相关性(P<0.05)。结论:Ach R-Ab和Mu SK-Ab的检测有助于MG的诊断及鉴别,Mu SKAb多见于病情较重的老年患者和MGT中恶性程度较高的组织类型中,具体的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胸腺 ACHR-ab musk-ab
下载PDF
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2
作者 陈彩文 辛衍忠 崔有斌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年第24期11-12,共2页
有约80%重症肌无力(MG)患者血清中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呈阳性,10%~20%患者血清中无AchR—Ab被称为血清反应阴性MG(SNMG)。Hoch于2001年在70%SNMG患者血清中发现了抗肌肉特异性激酶抗体(MUSK—Ab),便有诸多学者进... 有约80%重症肌无力(MG)患者血清中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呈阳性,10%~20%患者血清中无AchR—Ab被称为血清反应阴性MG(SNMG)。Hoch于2001年在70%SNMG患者血清中发现了抗肌肉特异性激酶抗体(MUSK—Ab),便有诸多学者进一步研究认为与AchR—Ab(+)的MG(SPMG)相比较,MUSK—Ab(+)的MG(MMG)无论是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还是临床治疗都有一定的差异。本文综述了最近10年来研究证实的MUSK—Ab(+)MG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措施以及疗效来阐明其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G musk-ab ACHR-ab
下载PDF
多次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的重症肌无力一例
3
作者 王强 招远祺 许浩游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15期2245-2247,共3页
报告一例MuSK-Ab阳性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病例,总结诊治经验,探讨其临床特点和误治经过。患者以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多次误诊为“支气管哮喘”。转入神经内科后确诊为重症肌无力(MGFA分型V型),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临... 报告一例MuSK-Ab阳性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病例,总结诊治经验,探讨其临床特点和误治经过。患者以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多次误诊为“支气管哮喘”。转入神经内科后确诊为重症肌无力(MGFA分型V型),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临床上如出现不明原因呼吸困难患者,务必要警惕是否有神经-肌肉接头疾病的可能,避免失治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支气管哮喘 骨骼肌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 治疗 误诊
下载PDF
MuSK重症肌无力小鼠模型的建立
4
作者 刘潺潺 李婷 《实验动物科学》 2019年第5期66-68,共3页
目的 建立肌肉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抗体(MuSK-Ab)阳性的重症肌无力小鼠模型。方法 6~8周龄的雌性C57BL/6小鼠(40只),适应饲养1周后,随机分组后造模。造模第1天在4个位置(两个后脚和两个肩膀)分别注射免疫抗原(每个部位50μL,含12. 5μ... 目的 建立肌肉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抗体(MuSK-Ab)阳性的重症肌无力小鼠模型。方法 6~8周龄的雌性C57BL/6小鼠(40只),适应饲养1周后,随机分组后造模。造模第1天在4个位置(两个后脚和两个肩膀)分别注射免疫抗原(每个部位50μL,含12. 5μg鼠源肽,CFA完全费氏佐剂);造模第30及50天再次在上述4个位置(两只后脚和两个肩部)分别注射免疫抗原,第70天后每天对发病情况进行评分。结果 模型成功率50%。评分为1分小鼠1只,2分的3只,3分的5只,4分为1只。结论 制备MuSK-Ab小鼠模型,造模方法可行,有助于对重症肌无力疾病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抗体 造模 免疫抗原
下载PDF
AChR及MuSK双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三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5
作者 母艳蕾 张华 +4 位作者 国红 侯世芳 殷剑 蒋云 赵鸿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0-86,共7页
目的报道3例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和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MuSK)抗体双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的临床特点、诊疗和预后,并复习既往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这一特殊MG类型的认识。方法对作者医院3例AChR及MuSK双抗体... 目的报道3例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和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MuSK)抗体双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的临床特点、诊疗和预后,并复习既往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这一特殊MG类型的认识。方法对作者医院3例AChR及MuSK双抗体阳性的确诊MG病例进行报道,并检索近20年Medline和万方中文数据库,选择国内外报道的上述双抗体阳性的确诊MG病例中包含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诊疗结果的文章,结合作者医院病例分析和总结AChR及MuSK双抗体阳性MG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结果8篇文献中的7例MG,包括作者医院的3例,共10例AChR及MuSK双抗体阳性MG纳入分析,男4例、女6例,平均起病年龄(45.5±24.1)岁,起病症状包括眼睑下垂到呼吸困难轻重不等,受累肌群可包括眼外肌(9/10)、球部肌肉(9/10)、颈肌(7/10)、四肢肌(8/10)和呼吸肌(6/10),肌无力危象发生率高(5/10)。9例行肌电图检查,8例重复电刺激(RNS)阳性,4例行单纤维肌电图(SFEMG)检测者均为阳性。双抗体阳性可在发病之初即为双阳性,也可在AChR抗体阳性基础上随着病情进展而发展形成,多在病情加重时出现,病情好转后亦可出现抗体转阴。溴吡斯的明+免疫抑制剂治疗对多数患者有效(8例中4例有效、4例部分有效);4例患者肌无力危象时使用血浆置换(PE)、2例重症患者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均有效,2例患者使用环孢素治疗,其中1例有效,2例患者硫唑嘌呤治疗均无改善。结论双抗体阳性MG患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女性居多,总体受累范围广,病情重,免疫抑制剂治疗个体差异大,PE对于危象效果好,双抗体表达情况随病情动态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 血清双抗体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