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东天山磁海铁矿区侵入岩年龄及其对矿床形成时代的制约 被引量:9
1
作者 郑佳浩 孟庆鹏 +4 位作者 刘海龙 武斌 刘锋 李强 韩文清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1-285,共15页
新疆东天山是中国重要铁铜多金属成矿带之一,磁海大型铁矿床位于该成矿带南缘的北山裂谷带内。铁矿体赋存于早期辉绿岩和矽卡岩中,呈透镜状、脉状近平行排列,后期辉绿岩脉穿切早期辉绿岩和矿体。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文章对早期... 新疆东天山是中国重要铁铜多金属成矿带之一,磁海大型铁矿床位于该成矿带南缘的北山裂谷带内。铁矿体赋存于早期辉绿岩和矽卡岩中,呈透镜状、脉状近平行排列,后期辉绿岩脉穿切早期辉绿岩和矿体。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文章对早期辉绿岩和成矿期后辉绿岩脉进行了年代学研究。锆石LAMC-ICPMSU—Pb测年结果表明,赋矿辉绿岩的形成时代为(286.5±1.8)Ma和(284.8±1.3)/Via,辉绿岩脉形成于(275.8±2.2)Ma,由此限定磁海铁矿床的形成年龄在286--275Ma,属于早二叠世成矿。结合区域岩浆和构造活动研究成果认为,磁海铁矿床成矿作用与东天山地区早二叠世大规模镁铁质一超镁铁质岩浆作用密切相关,形成于碰撞后伸展构造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LA-MC-ICP ms锆石u-pb年龄 辉绿岩 磁海铁矿床 成矿时代 东天山
下载PDF
宁芜盆地凹山铁矿含矿玢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燕 郭坤一 曾键年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13年第4期228-233,共6页
凹山铁矿是宁芜火山盆地内重要的玢岩矿床之一。为进一步厘定该矿床的成矿年龄,分析其成矿动力学背景,本文对凹山铁矿含矿辉石闪长玢岩和磁铁矿样品进行了详细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并对辉石闪长玢岩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龄... 凹山铁矿是宁芜火山盆地内重要的玢岩矿床之一。为进一步厘定该矿床的成矿年龄,分析其成矿动力学背景,本文对凹山铁矿含矿辉石闪长玢岩和磁铁矿样品进行了详细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并对辉石闪长玢岩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测年结果显示凹山铁矿成矿母岩的形成时代为127.6±4.4Ma,属早白垩世,该年龄可代表凹山铁矿床的成矿年龄。成矿岩浆源自于地幔或下地壳玄武岩;盆地岩石圈减薄诱发地幔成矿物质进入地壳,成矿时代对应岩石圈减薄的高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山铁矿 辉石闪长玢岩 LA-ICP ms锆石u-pb年龄 岩石圈减薄 宁芜盆地
下载PDF
内蒙古东北部额尔古纳地区上护林-向阳盆地中生代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89
3
作者 徐美君 许文良 +1 位作者 孟恩 王枫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21-1338,共18页
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研究区中生代火山岩可分为2期,分别是早白垩世早期(约144Ma)吉祥峰组流纹岩类和早白垩世晚期(约125Ma)上库力组流纹岩类与梅勒图组玄武岩类。早白垩世早期吉祥峰组流纹岩富硅、富碱、富钾(K2O/Na2O>1)... 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研究区中生代火山岩可分为2期,分别是早白垩世早期(约144Ma)吉祥峰组流纹岩类和早白垩世晚期(约125Ma)上库力组流纹岩类与梅勒图组玄武岩类。早白垩世早期吉祥峰组流纹岩富硅、富碱、富钾(K2O/Na2O>1),富集轻稀土元素和Rb、Th、U等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高场强元素(Nb、Ta、Ti)及Sr、P,具有A型流纹岩的特征,暗示其形成于伸展环境。早白垩世晚期火山岩显示双峰式岩石组合特征,基性端元富碱、高钾,富含轻稀土元素和Rb、Ba,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Nb、Ta、Ti、Y),类似于钾玄质玄武岩,酸性端元显示A型流纹岩的特征。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的存在暗示其形成于陆内拉张的构造环境。结合区域上中生代火山岩的空间分布规律,认为早白垩世早期火山岩的形成与蒙古-鄂霍次克缝合带的演化有关,早白垩世晚期双峰式火山岩的形成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下的俯冲作用相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尔古纳地区 上护林-向阳盆地 中生代火山岩 LA-ICP-ms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构造背景
下载PDF
广西苍梧县社洞钨钼矿床花岗岩类锆石LA-ICP-MS和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0
4
作者 陈懋弘 莫次生 +2 位作者 黄智忠 李斌 黄宏伟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63-978,共16页
广西苍梧县社洞矿床是大瑶山隆起南侧正在勘查的一个与花岗岩类有关的斑岩-矽卡岩-石英脉型钨钼矿床,目前估算的资源量已达中型,并具有大型矿床的潜力。文章对矿区内的花岗岩类分别进行了单颗粒锆石LA-ICP-MS测年和辉钼矿Re-Os测年,获... 广西苍梧县社洞矿床是大瑶山隆起南侧正在勘查的一个与花岗岩类有关的斑岩-矽卡岩-石英脉型钨钼矿床,目前估算的资源量已达中型,并具有大型矿床的潜力。文章对矿区内的花岗岩类分别进行了单颗粒锆石LA-ICP-MS测年和辉钼矿Re-Os测年,获得社山复式岩体花岗斑岩的等时线年龄为(91.05±0.31)Ma,花岗闪长岩为(435.8±1.3)Ma,平头背矿段花岗闪长斑岩脉为(432.0±1.7)Ma,与花岗闪长斑岩脉有关的石英脉型辉钼矿的等时线年龄为(437.8±3.4)Ma。由此推断,其钨钼矿形成于早志留世(即加里东期),与花岗闪长(斑)岩密切相关。这些高精度测年数据的获得,为讨论华南加里东运动的时限和岩浆作用提供了新证据,并反映出加里东期可能存在一定强度的W-Mo-Cu-(Au)成矿作用,对大瑶山地区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LA-ICP-ms锆石u-pb年龄 辉钼矿RE-OS年龄 社洞钨钼矿床 大瑶山隆起 广西苍梧县
下载PDF
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蛇绿岩的形成和侵位时限——来自辉绿岩和凝灰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的证据 被引量:74
5
作者 黄岗 牛广智 +2 位作者 王新录 郭俊 宇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67-1278,共12页
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蛇绿岩是中亚造山带中最具代表性的蛇绿岩之一,其所代表的古洋盆的形成和关闭时限一直受到地学界的密切关注。采用LA-ICP-MS锆石U-Th-Pb同位素方法,获得卡拉麦里蛇绿岩中辉绿岩的年龄为416.7Ma±3.2Ma,代表了... 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蛇绿岩是中亚造山带中最具代表性的蛇绿岩之一,其所代表的古洋盆的形成和关闭时限一直受到地学界的密切关注。采用LA-ICP-MS锆石U-Th-Pb同位素方法,获得卡拉麦里蛇绿岩中辉绿岩的年龄为416.7Ma±3.2Ma,代表了卡拉麦里蛇绿岩的形成年龄。不整合于蛇绿岩之上的地层凝灰岩的年龄为343.0Ma±5.0Ma,限定了卡拉麦里蛇绿岩侵位时代的上限,同时也为沉积盖层提供了可靠的年龄依据。即卡拉麦里蛇绿岩所代表的古大洋形成于早泥盆世洛霍考夫期,闭合于早石炭世杜内期前。卡拉麦里蛇绿岩形成和侵位时代的准确限定对研究东准噶尔的构造演化和古生代中亚地区构造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准噶尔 卡拉麦里蛇绿岩 辉绿岩 凝灰岩 LA-ICP-ms锆石u-pb年龄
下载PDF
南岭东段龙源坝复式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8
6
作者 张敏 陈培荣 +3 位作者 黄国龙 谭正中 凌洪飞 陈卫锋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84-994,共11页
龙源坝岩体是南岭花岗岩体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南岭东段,研究程度十分薄弱,至今未见可靠的同位素年龄报道。本文在运用阴极发光技术对岩体中的锆石进行细致的内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利用La-ICP-MS锆石U-Pb原位定年方法进行了同位... 龙源坝岩体是南岭花岗岩体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南岭东段,研究程度十分薄弱,至今未见可靠的同位素年龄报道。本文在运用阴极发光技术对岩体中的锆石进行细致的内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利用La-ICP-MS锆石U-Pb原位定年方法进行了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表明,龙源坝岩体是一个印支期—燕山期多期次岩浆侵入形成的复式岩体,其中主体形成于印支期,尤其是印支早期。印支早期花岗岩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241.0±5.9Ma和241.0±1.3Ma(两个样品),印支晚期花岗岩为210.9±3.8Ma,燕山期正长岩为149.4±1.2Ma。龙源坝岩体在时代和成因上不同于其东侧的陂头岩体,但相同于北侧的诸广山岩体有亲缘关系,因此在探讨该区的铀成矿前景时,应把诸广山与龙源坝两岩体整合起来考虑,并加强对龙源坝岩体的铀矿找矿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锆石upb年龄 印支期花岗岩 南岭东段
下载PDF
南阿尔金迪木那里克花岗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与Hf同位素特征及其构造地质意义 被引量:68
7
作者 杨文强 刘良 +3 位作者 丁海波 校培喜 曹玉亭 康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139-4150,共12页
迪木那里克花岗岩侵入到南阿尔金迪木那里克浅海相沉积地层中,岩性为钾长花岗岩。地球化学数据显示该花岗岩具有高SiO2、高钾、高铝的特征,富集Rb、Th、K、La、Zr,亏损Ba、Ta、Nb、Sr、P、Ti,属于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S型花岗岩... 迪木那里克花岗岩侵入到南阿尔金迪木那里克浅海相沉积地层中,岩性为钾长花岗岩。地球化学数据显示该花岗岩具有高SiO2、高钾、高铝的特征,富集Rb、Th、K、La、Zr,亏损Ba、Ta、Nb、Sr、P、Ti,属于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S型花岗岩的特征;其源岩为杂砂岩,熔融温度和压力约为>800℃与~10kbar。锆石εHf(t)介于-3.52~0.95,LA-ICP-MS锆石U-Pb定年确定其形成时代为452.8±3.1Ma。迪木那里克花岗岩的形成时代明显晚于南阿尔金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峰期变质时代(486~504Ma),而与超高压岩石的退变质时代(455Ma)基本一致,又与形成时代为467Ma的长沙沟-清水泉一带裂谷型层状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体伴生,其成因可能是阿尔金深俯冲陆壳板片发生断离后,深部地幔物质上涌导致地壳杂砂岩熔融的产物,具有同折返岩浆作用的特点。结合以往研究,南阿尔金俯冲碰撞杂岩带中早古生代花岗岩的演化期次可初步划分为:1)约500Ma,与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峰期变质时代一致,形成于陆-陆碰撞造山作用过程中的陆壳相互叠置加厚阶段;2)为466~451Ma,与超高压岩石的退变质时代大致相当,形成于深俯冲陆壳断离后的伸展构造背景;3)为426~385Ma,形成于碰撞造山作用结束后的伸展减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锆石u-pb年龄 S型花岗岩 同折返岩浆作用 迪木那里克 南阿尔金
下载PDF
北山红石山地区晚古生代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61
8
作者 卢进才 牛亚卓 +2 位作者 魏仙样 陈高潮 李玉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685-2694,共10页
北山地区古亚洲洋的闭合时间和晚古生代构造演化倍受关注且久有争议。晚古生代地层及其接触关系对探讨以上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但该区地层学研究薄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对构造演化的深入讨论。本文获得的北山红石山地区上古生界"下石... 北山地区古亚洲洋的闭合时间和晚古生代构造演化倍受关注且久有争议。晚古生代地层及其接触关系对探讨以上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但该区地层学研究薄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对构造演化的深入讨论。本文获得的北山红石山地区上古生界"下石炭统绿条山组、白山组"和"下二叠统双堡塘组"火山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96.8±3.5Ma、314.9±3.3Ma和299.4±5.9Ma,时代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相当于北山地区干泉组层位。原"白山组"与"双堡塘组"之间的平行不整合不成立,表明石炭纪-二叠纪为同期裂谷盆地。原"绿条山组"与中泥盆统的角度不整合实为干泉组与中泥盆统的角度不整合,代表了古亚洲洋的闭合与增生造山时间发生在中泥盆世与早石炭世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石山 火山岩 LA-ICP-ms锆石u-pb年龄 晚古生代 构造演化
下载PDF
新疆中天山南缘比开(地区)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56
9
作者 龙灵利 高俊 +1 位作者 熊贤明 钱青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19-732,共14页
伊犁-中天山板块南缘比开地区出露的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具钙碱性大陆弧花岗岩特征,其形成与南天山洋向北的俯冲事件相关。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岩浆活动在479~401Ma间一直发生,其中419~401Ma间岩浆活动强烈,形成大量钙碱... 伊犁-中天山板块南缘比开地区出露的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具钙碱性大陆弧花岗岩特征,其形成与南天山洋向北的俯冲事件相关。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岩浆活动在479~401Ma间一直发生,其中419~401Ma间岩浆活动强烈,形成大量钙碱性花岗岩组成的中天山南缘陆缘弧。(^(87)Sr/^(86)Sr)_i=0.711578~0.704729,ε_(Nd)(t)=-5.01~-2.19,表明花岗岩的形成过程中有地幔物质的加入,而Nd模式年龄t_(DM)介于946~1661Ma间,则反映花岗岩形成过程中有古老地壳物质混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中天山 比开花岗岩 地球化学 LA-ICP-ms锆石u-pb年龄
下载PDF
祁连造山带东段早古生代葫芦河群变质碎屑岩中碎屑锆石LA-ICP-MSU-Pb年龄:源区特征和沉积时代的限定 被引量:56
10
作者 裴先治 李佐臣 +7 位作者 李瑞保 裴磊 刘成军 高景民 魏方辉 吴树宽 王银川 陈有炘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05-224,共20页
祁连造山带东段葫芦河群的形成时代长期存在争议。选择葫芦河群变质碎屑岩为研究对象,运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方法,探讨葫芦河群的形成时代和物源特征。结果表明,葫芦河群的2个样品碎屑锆石同位素年龄数据以及侵入其中的花... 祁连造山带东段葫芦河群的形成时代长期存在争议。选择葫芦河群变质碎屑岩为研究对象,运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方法,探讨葫芦河群的形成时代和物源特征。结果表明,葫芦河群的2个样品碎屑锆石同位素年龄数据以及侵入其中的花岗岩同位素年龄表明,葫芦河群沉积时代限定为447~434Ma,其主体形成时代为早志留世。葫芦河群变质碎屑锆石年龄谱明显分为4组:(1)震旦纪—早古生代年龄组,426~595Ma,峰值为479Ma;(2)新元古代年龄组,738~981 Ma,峰值为887 Ma;(3)中元古代年龄组,1000~1 913Ma,峰值为1499Ma;(4)古元古代—新太古代年龄组,2053~2 872Ma,峰值为2448Ma。其中,早古生代年龄组可进一步细分为426~493 Ma和527~595 Ma两个年龄段,峰值分别为445 Ma和559Ma,前者年龄段指示其物源可能以邻近地区的北祁连造山带和西秦岭北缘构造带为主,是加里东期中南祁连和西秦岭微地块分别向北俯冲、碰撞产生的一系列火成岩在造山剥蚀后的沉积响应;后者年龄段则与北祁连造山带和西秦岭北缘构造带中泛非造山事件中的岩浆活动有关。新元古代年龄组可细分为738~799Ma、839~862Ma和902~981Ma 3个年龄段,峰值分别为768Ma、848Ma和948Ma,以902~981Ma年龄组为主;第一年龄段(738~799Ma)与北祁连造山带新元古代晚期岩浆事件的年龄大致相对应,与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事件相关;第二年龄段和第三年龄段(839~862 Ma、902~981 Ma)与中祁连地区和西秦岭北缘的新元古代早期构造岩浆事件年龄大致相对应,与Rodinia超大陆汇聚事件及岛弧型岩浆作用相关。中元古代年龄组可细分为1 000~1 197Ma和1 243~1 913Ma 2个年龄段,峰值分别为1 036Ma和1 593Ma,其物源可能来自祁连造山带和华北板块基底岩系。古元古代—新太古代年龄组反映了物源来自北祁连造山带和西秦岭北缘构造带的结晶基底,部分物源也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锆石 LA-ICP-ms锆石u-pb年龄 物源 葫芦河群 祁连造山带
下载PDF
滇西高黎贡山南段公养河群变质基性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2
11
作者 杨学俊 贾小川 +4 位作者 熊昌利 白宪洲 黄柏鑫 罗改 杨朝碧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4-276,共13页
滇西公养河群1965年创名,为一套浅变质砂岩与泥板岩,夹少量硅质岩(或硅质页岩)及灰岩,生物稀少,常具类复理石韵律,为一套浊流至半深海相沉积;其时代一般认为属震旦纪—中寒武世,但一直缺乏准确的化石或测年依据。本次1∶5万区调在龙陵... 滇西公养河群1965年创名,为一套浅变质砂岩与泥板岩,夹少量硅质岩(或硅质页岩)及灰岩,生物稀少,常具类复理石韵律,为一套浊流至半深海相沉积;其时代一般认为属震旦纪—中寒武世,但一直缺乏准确的化石或测年依据。本次1∶5万区调在龙陵县邦迈村地层剖面中,确定了该套地层夹数层变质基性火山岩序列,根据地球化学研究恢复其原岩为玄武岩,形成于陆内拉张环境,可能与泛非造山期后的伸展有关。获得了变质基性火山岩的锆石U-Pb激光探针(LA-ICP-MS)499.2Ma±2.1Ma的年龄。这是测区首次获得的有关公养河群的高精度测年数据,为该群的划分及其时代约束提供了可靠的年代学依据。这一新的发现和成果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高黎贡山变质变形带泛非期的构造属性与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龙陵地区 公养河群 变质基性火山岩 LA-ICP-ms锆石u-pb年龄
下载PDF
广西大厂笼箱盖复式岩体的LA-MC-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1
12
作者 梁婷 王登红 +4 位作者 侯可军 李华芹 黄惠明 蔡明海 王东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24-1636,共13页
广西大厂矿田中部的笼箱盖岩体是一个多期次侵入的复式岩体,尽管前人对其中个别阶段岩体进行过年龄精测,但迄今还没有对多期岩体进行过系统的年代学精测。本文在运用阴极发光技术对岩体中锆石进行细致的内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利用LA-MC-... 广西大厂矿田中部的笼箱盖岩体是一个多期次侵入的复式岩体,尽管前人对其中个别阶段岩体进行过年龄精测,但迄今还没有对多期岩体进行过系统的年代学精测。本文在运用阴极发光技术对岩体中锆石进行细致的内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利用LA-MC-ICP-MS锆石U-Pb原位定年方法,系统测定了岩体中单颗粒锆石的206Pb/238U年龄,结果显示出,笼箱盖复式岩体形成经历了103.8~102Ma、96.6~93.86Ma、90.1~85.1Ma3期活动,其中96.6~93.86Ma为主体形成时期,其第一阶段形成中细粒含斑黑云母花岗岩(96.6±2.5Ma)、细粒含斑的黑云母花岗岩(94.3±2.2Ma),第二阶段形成中细粒等粒状黑云母花岗岩(96.1±2.0Ma),第三阶段形成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93.86±0.84Ma)。这些岩体之间界限清晰、无明显冷凝边,说明岩浆活动是一种连续的脉动过程。大厂矿田的锌铜矿体、锡多金属矿体的形成主要与笼箱盖复式岩体的第二期岩浆活动密切相关,成矿过程在短暂时间完成。笼箱盖复式岩体的形成时期与中国东部110~80Ma大规模成矿过程是吻合的,成岩成矿作用可能与岩石圈伸展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MC-ICP-ms锆石u-pb年龄 成岩期次 笼箱盖复式岩体 广西大厂
下载PDF
东昆仑造山带晚三叠世岩浆混合作用:以和勒冈希里克特花岗闪长岩体为例 被引量:49
13
作者 陈国超 裴先治 +5 位作者 李瑞保 李佐臣 裴磊 刘战庆 陈有炘 刘成军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44-1065,共22页
东昆仑造山带晚华力西期—印支期花岗质岩石中广泛发育暗色微粒包体。本文以东昆仑东段和勒冈希里克特花岗闪长岩体为例,对暗色微粒包体及其寄主岩进行了详细研究。包体的野外产出特征、形态、结构构造和矿物学特征表明,他们是基性岩浆... 东昆仑造山带晚华力西期—印支期花岗质岩石中广泛发育暗色微粒包体。本文以东昆仑东段和勒冈希里克特花岗闪长岩体为例,对暗色微粒包体及其寄主岩进行了详细研究。包体的野外产出特征、形态、结构构造和矿物学特征表明,他们是基性岩浆进入中酸性岩浆快速冷凝结晶的产物,和寄主花岗岩有着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的特征,微量元素蛛网图也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反映了岩浆混合作用的特征;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显示,暗色微粒包体的形成年龄为(224.9±4.1)Ma,与寄主岩的同位素年龄值(225±5)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了在晚三叠世期间东昆仑地区存在着后碰撞阶段壳-幔岩浆混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造山带 和勒冈希里克特岩体 花岗闪长岩 暗色微粒包体 岩浆混合作用 LA-ICP-ms锆石u-pb年龄 晚三叠世
下载PDF
东昆仑洪水川地区科科鄂阿龙岩体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3
14
作者 陈国超 裴先治 +7 位作者 李瑞保 李佐臣 裴磊 刘战庆 陈有炘 刘成军 高景民 魏方辉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8-196,共19页
东昆仑地区出露大量呈带状分布的中生代花岗岩,是我国一条巨型花岗质岩浆岩带,它的发育与该地区岩石圈动力学演化有着密切联系。对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南缘洪水川地区的科科鄂阿龙石英闪长岩体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 东昆仑地区出露大量呈带状分布的中生代花岗岩,是我国一条巨型花岗质岩浆岩带,它的发育与该地区岩石圈动力学演化有着密切联系。对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南缘洪水川地区的科科鄂阿龙石英闪长岩体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岩石具有3组谐和锆石年龄:第一组年龄大于402Ma,为捕获围岩的锆石年龄;第二组年龄为243.9±3.0Ma(MSWD=0.94),代表该区玄武质岩浆底侵事件;第三组年龄为218.3±1.4Ma(MSWD=0.52),代表岩体的结晶年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该岩体具有高Sr,低Y、Yb,高Sr/Y比值,轻重稀土分异明显,Eu异常不明显,其微量元素显示出埃达克质岩石特征。其较低的Nb、Ta和较高的Mg#、Cr、Ni含量,高Nb/Ta比值,说明了在金红石稳定域内部分熔融形成的熔体交代了岩石圈地幔。岩体的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东昆仑地区在218Ma的晚三叠世时期发生了岩石圈地壳拆沉作用,它是早期俯冲形成的玄武质岩浆底侵而形成的加厚下地壳,在高压缺水的条件下相变为榴辉岩相并拆沉进入软流圈,部分熔融的熔体在上升过程中先与岩石圈地幔反应,然后与地壳围岩发生同化混染作用,最终形成了科科鄂阿龙石英闪长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造山带 科科鄂阿龙岩体 LA ICP—ms锆石u-pb年龄 埃达克质岩 晚三叠世 地壳拆沉作用
下载PDF
江西相山铀矿田邹家山矿床中流纹斑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与Sr-Nd-Hf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43
15
作者 杨水源 蒋少涌 +2 位作者 赵葵东 姜耀辉 范洪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915-3928,共14页
在相山铀矿田邹家山矿床中发现晚期侵入到碎斑熔岩中的流纹斑岩岩脉。本文运用激光等离子质谱(LA-ICP-MS)对该岩脉中锆石进行了U-Pb年龄测定,获得了134.6±1.2Ma(2σ,MSDW=1.2)的形成年龄。该年龄与我们己报导的相山火山侵入杂岩中... 在相山铀矿田邹家山矿床中发现晚期侵入到碎斑熔岩中的流纹斑岩岩脉。本文运用激光等离子质谱(LA-ICP-MS)对该岩脉中锆石进行了U-Pb年龄测定,获得了134.6±1.2Ma(2σ,MSDW=1.2)的形成年龄。该年龄与我们己报导的相山火山侵入杂岩中流纹英安岩、流纹英安斑岩、碎斑熔岩等岩石的年龄一致,进一步表明相山大规模火山活动的时间为早白垩世,并且是一次集中的岩浆活动。相山邹家山流纹斑岩具有高硅,富钾,铝过饱和指数(A/CNK)大于1.1,属于过铝质岩系。该岩石还具有Rb、Th、U、La、Ce、Nd、LREE元素相对富集;Nb、Ta、Sr、P、Ti明显负异常和中等铕负异常(Eu/Eu*=0.32~0.46)的特点。岩石的锶同位素初始比值ISr为0.7097~0.7136,εNd(t)值为-8.49~-9.62,锆石的εHf(t)值为-3.6~-9.4(集中在-7到-9之间),这些特征表明相山流纹斑岩为硅铝层地壳物质重熔演化的产物。流纹斑岩的Sr-Nd同位素,锆石Hf同位素以及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前人报导的相山火山岩、次火山岩及基底变质岩相似,表明相山火山侵入杂岩在成岩物质的来源上与基底变质岩关系密切,可能是由基底变质岩经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认为相山流纹斑岩可能也是形成于与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有关的弧后拉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纹斑岩 LA-ICP-ms锆石u-pb年龄 岩石地球化学 HF同位素 相山铀矿田
下载PDF
北大巴基性岩墙群地球化学特征、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43
16
作者 王存智 杨坤光 +1 位作者 徐扬 程万强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26,共8页
北大巴地区广泛分布了呈北西-南东向产出的基性岩墙群,主要侵位于下古生界。对该套岩系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w(K2O+Na2O)、w(TiO2)高,总稀土元素质量分数高并呈轻稀土元素富集型,大离子亲石元素明显富集,Ta、Nb的质量分数远高于洋中脊玄... 北大巴地区广泛分布了呈北西-南东向产出的基性岩墙群,主要侵位于下古生界。对该套岩系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w(K2O+Na2O)、w(TiO2)高,总稀土元素质量分数高并呈轻稀土元素富集型,大离子亲石元素明显富集,Ta、Nb的质量分数远高于洋中脊玄武岩,具大陆裂谷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采用LA-ICP-MS法对北大巴基性岩墙中的岩浆锆石进行了U-Pb同位素定年,获得岩体结晶年龄为(431.0±3.2)Ma。地球化学及年代学数据表明,北大巴基性岩墙群具有大陆裂谷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北大巴早古生代伸展构造受到扬子板块北缘的幔源裂谷作用制约。在裂谷演化过程中,上地幔物质上涌造成岩石圈板块拉伸减薄,使北大巴地区中上地壳发生强烈构造伸展并形成大面积呈线状分布的基性岩墙群,并且该处(431.0±3.2)Ma的年龄值代表了在早志留世北大巴裂谷盆地的伸展裂陷幅度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岩墙群 LA—ICP—ms锆石u-pb年龄 大陆裂谷 北大巴
下载PDF
江西相山铀矿田如意亭剖面火山岩的年代学格架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3
17
作者 杨水源 蒋少涌 +3 位作者 赵葵东 姜耀辉 凌洪飞 陈培荣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362-4372,共11页
江西相山铀矿田如意亭剖面最底部的熔结凝灰岩代表了相山火山-侵入活动的开始时间,本文首次报导了该熔结凝灰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得出其形成年龄为137.30.9Ma,表明相山火山-侵入活动开始于早白垩世。此外,对如意亭剖面... 江西相山铀矿田如意亭剖面最底部的熔结凝灰岩代表了相山火山-侵入活动的开始时间,本文首次报导了该熔结凝灰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得出其形成年龄为137.30.9Ma,表明相山火山-侵入活动开始于早白垩世。此外,对如意亭剖面的两个流纹英安岩样品的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是136.82.5Ma和136.41.5Ma,对采自如意亭剖面的流纹英安斑岩的锆石U-Pb定年结果是135.02.0Ma,对采自如意亭剖面的碎斑熔岩的定年结果是134.11.6Ma,这些定年结果结合前人已有的研究,得出相山火山-侵入杂岩的形成时代集中在135Ma左右(137~132Ma),再次证实了相山火山-侵入活动始于早白垩世,是一次集中且短暂的火山-侵入活动。本文对如意亭剖面的定年结果证实相山地区打鼓顶组和鹅湖岭组的火山岩地层应属于早白垩世。然而赣杭构造带上原先所划分的打鼓顶组与鹅湖岭组火山岩形成的时间与武夷山北坡冷水坑盆地中火山岩系并不相同,因此,打鼓顶组与鹅湖岭组地层在区域上应予重新厘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结凝灰岩 LA-ICP-ms锆石u-pb年龄 如意亭剖面 相山铀矿田
下载PDF
青海尖扎—同仁地区隆务峡蛇绿岩的形成时代及意义——来自辉长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的证据 被引量:39
18
作者 王绘清 朱云海 +2 位作者 林启祥 李益龙 王坤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6-92,共7页
隆务峡蛇绿岩位于青海省同仁县,大地构造位置处于西秦岭和南祁连造山带的结合部位。蛇绿岩年代学对于研究造山带构造演化和恢复古洋-陆板块构造格局至关重要。对隆务峡蛇绿岩中的辉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206Pb/238U加权平均... 隆务峡蛇绿岩位于青海省同仁县,大地构造位置处于西秦岭和南祁连造山带的结合部位。蛇绿岩年代学对于研究造山带构造演化和恢复古洋-陆板块构造格局至关重要。对隆务峡蛇绿岩中的辉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50.1Ma±2.2Ma(MSWD=0.7),代表了辉长岩的结晶年龄,表明隆务峡蛇绿岩是晚二叠世—早三叠世西秦岭与南祁连之间古洋盆扩张过程中岩浆活动的产物。而呈岩株侵入到蛇绿岩中的花岗闪长岩的年龄(244Ma±1.4Ma)晚于蛇绿岩中辉长岩的年龄,但早于区域上大量存在的印支期花岗岩,可能记录了蛇绿岩的侵位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 辉长岩 LA-ICP-ms锆石u-pb年龄 西秦岭造山带 南祁连造山带
下载PDF
豫西崤山小妹河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7
19
作者 梁涛 卢仁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26-1540,共15页
对豫西崤山北部的小妹河岩体中的黑云母石英二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30个锆石测点中有23个测点的U-Pb同位素测定值位于或接近一致线,年龄值集中于2644~2695Ma、2490~2546Ma、2367Ma、1844~1859Ma、143.6Ma和129.6~133.8M... 对豫西崤山北部的小妹河岩体中的黑云母石英二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30个锆石测点中有23个测点的U-Pb同位素测定值位于或接近一致线,年龄值集中于2644~2695Ma、2490~2546Ma、2367Ma、1844~1859Ma、143.6Ma和129.6~133.8Ma 6个年龄段内。最新年龄段内的9个锆石测点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31.5±0.9Ma,代表了小妹河岩体的形成时代。23颗锆石的U–Pb年龄形成了一个新太古代—早白垩世的锆石年龄谱,区域上均存在与之对应的岩浆热事件。小妹河岩体具有富碱、贫镁的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其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La/Yb)N值为18.36~24.78,无明显Eu异常;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Nb、Ta槽及P、Ti负异常。小妹河岩体样品高Sr、低Yb及Y,具有埃达克岩属性,是加厚大陆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形成的,部分熔融源区残余相矿物包括石榴子石和金红石。小妹河岩体形成的构造背景为早白垩世岩石圈拆沉作用,由此触发的岩浆(流体)混合作用成就了小妹河岩体的锆石U-Pb年龄谱。小妹河岩体的形成时代与小秦岭-崤山-熊耳山地区早白垩世广泛而强烈的成岩成矿时代接近,岩石圈拆沉作用利于深部含矿流体快速释放,小妹河岩体及其周缘应当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应当被视为崤山北部的找矿靶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妹河岩体 LA-ICP-ms锆石u-pb年龄 埃达克质 岩石圈拆沉 成矿潜力 崤山
下载PDF
广西大黎铜钼矿石英二长(斑)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6
20
作者 胡升奇 周国发 +3 位作者 彭松柏 张先进 易顺华 唐国胜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3-37,共15页
大黎石英二长(斑)岩岩体出露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大瑶山地区藤县大黎镇南部一带,LA-ICP-MS测得石英二长岩和石英二长斑岩的U-Pb年龄分别为(102.8±0.9)Ma和(101.7±1.2)Ma。岩体SiO2含量为60.09%~62.91%,Na2O和CaO的含量分别为2.... 大黎石英二长(斑)岩岩体出露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大瑶山地区藤县大黎镇南部一带,LA-ICP-MS测得石英二长岩和石英二长斑岩的U-Pb年龄分别为(102.8±0.9)Ma和(101.7±1.2)Ma。岩体SiO2含量为60.09%~62.91%,Na2O和CaO的含量分别为2.90%~3.08%,3.32%~4.35%,A/CNK=0.83~0.93,均小于1.0,100Fe3+/(Fe3++Fe2+)的值为37.76~42.93,里特曼指数σ变化范围为2.94~3.07,属于钙碱性、准铝质花岗岩系列。稀土元素总体显示轻稀土元素富集,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总体呈具有弱Eu异常右倾的稀土配分模式。微量元素总体显示相对富集Rb、Th、U、K、La、Ce、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综合分析表明,大黎石英二长(斑)岩为壳幔混合源I型花岗岩;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历史,认为大黎石英二长(斑)岩是燕山晚期早白垩世晚期后碰撞阶段张性构造环境的产物,与印度板块在该时期北移所引起的古太平洋板块高角度俯冲所导致的弧后拉张有关。通过论述区域构造演化,探讨该岩体的基本属性、成因、形成环境,分析了有利成矿条件:①I型石英二长(斑)岩为有利的成矿母岩;②矿区具有相对较高的Cu、Mo、Pb、Sn成矿元素背景值;③研究区的深大断裂和井字形断裂系统是控矿的有利地质构造。推测本矿区斑岩型铜钼矿的成矿年龄与成岩年龄基本一致,为100Ma左右的早白垩世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二长(斑)岩 大黎铜钼矿 大瑶山 LA-ICP-ms锆石u-pb年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