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20排CT靶重建联合MRI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中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1
作者 白峥嵘 王敏璇 张振显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0年第3期57-59,63,共4页
目的探讨320排CT靶重建联合MRI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及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延安市人民医院320排640层CT低剂量扫描、CT标准靶重建、联合1.5TMRI检查,对临床检出的42例肺内孤立结节(SPN)进行相关诊断研究... 目的探讨320排CT靶重建联合MRI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及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延安市人民医院320排640层CT低剂量扫描、CT标准靶重建、联合1.5TMRI检查,对临床检出的42例肺内孤立结节(SPN)进行相关诊断研究,分析本项技术是否能够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率。结果42例可疑孤立性肺小结节中检出42例检出率为100%,常规CT扫描病变检出正确例数28例正确率为66.67%,靶重建后检出正确例数为34例准确率为80.95%,联合CT靶重建及MRI检出正确例数40例,准确率可高达95.42%。结论CT靶重建技术联合MRI扫描简单易行,患者容易接受,且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小结节 320排CT靶重建 mri扫描 早期肺癌 筛查
下载PDF
超声波振动频率对岩石破碎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刘莉莎 李坤 张红红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4期81-83,98,共4页
超声波振动碎岩是一种新型碎岩技术,它在提高硬岩破碎效率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和潜力。通过超声波换能器直接对岩石加载超声波振动,在宏观上借助万能试验机观察岩石抗压强度的变化情况,并通过核磁共振扫描仪细观上观察孔隙度的变化情况。... 超声波振动碎岩是一种新型碎岩技术,它在提高硬岩破碎效率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和潜力。通过超声波换能器直接对岩石加载超声波振动,在宏观上借助万能试验机观察岩石抗压强度的变化情况,并通过核磁共振扫描仪细观上观察孔隙度的变化情况。采用宏、细观结合的方式,探究岩石在不同频率的超声波振动下的破碎规律。通过研究发现:岩石孔隙度与抗压强度呈反比关系。在振动频率为35kHz时,岩石抗压强度降低最大,幅度41.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振动 碎岩 核磁共振扫描 振动频率
下载PDF
基于激光测振技术的MRI扫描噪声精准量化评价研究
3
作者 王科盛 徐培嘉 +6 位作者 刘培 孙京昇 李泽楷 彭旭光 李双双 何倩鸿 刘贞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4年第10期20-24,共5页
目的:通过非接触式激光测振技术,对MRI扫描噪声进行精准量化评价。方法:在静音和常规序列下,采用MRI设备对头颅、脊柱进行扫描,依据GB/T 16539—1996《声学振速法测定噪声源声功率级用于封闭机器的测量》的振速法,采用激光测振仪对MRI... 目的:通过非接触式激光测振技术,对MRI扫描噪声进行精准量化评价。方法:在静音和常规序列下,采用MRI设备对头颅、脊柱进行扫描,依据GB/T 16539—1996《声学振速法测定噪声源声功率级用于封闭机器的测量》的振速法,采用激光测振仪对MRI设备检查孔外缘表面振动噪声进行采样,利用专用MRI噪声分析软件对声功率级、声压级、基于3种不同计算方式计算的感觉噪声级指标(L_(PN1)、L_(PN2)、L_(PN3))进行分析。结果:头颅扫描的常规和静音序列峰值声压级分别为81、63 dB(A),静音序列显著降低了噪声水平;脊柱扫描的常规和静音序列峰值声压级分别为79、75 dB(A),噪声降低水平明显低于头颅扫描序列。脊柱序列降噪效果比较平稳,头颅序列各频带降噪效果差异较大。脊柱、头颅扫描下常规和静音序列的基于3种不同计算方式计算的感觉噪声级指标L_(PN1)、L_(PN2)、L_(PN3)均明显高于总声功率级和总声压级。结论:静音序列不是针对全频段的线性降噪,且MRI扫描过程中人耳感受噪声与选择的扫描序列直接相关,单纯选用某一物理指标对MRI设备噪声水平进行评价会存在一定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测振 mri扫描 噪声评价 振速法 静音序列
下载PDF
螺旋桨扫描技术在头颅磁共振扫描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康静霞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6期427-429,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桨扫描技术(PROPELLER)在头颅磁共振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6月-2007年3月应用PROPELLER技术对颅脑磁共振检查的50例,分别对42例常规T2WI上出现的运动伪影及8例DWI上出现的磁敏伪影与PROPELLER T2WI、DWI的图... 目的探讨螺旋桨扫描技术(PROPELLER)在头颅磁共振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6月-2007年3月应用PROPELLER技术对颅脑磁共振检查的50例,分别对42例常规T2WI上出现的运动伪影及8例DWI上出现的磁敏伪影与PROPELLER T2WI、DWI的图像进行比较。结果42例患者在常规T2WI扫描过程中因头部无意识运动,产生不同程度伪影,表现为图像模糊,正常解剖结构及病变均显示不清,影响诊断;进而采用PROPELLER技术进行T2WI扫描,运动伪影均明显减少,解剖结构及病变显示均达到诊断要求。8例患者因固定义齿无法去除,在常规DWI上产生大片磁敏感伪影,表现为脑干、邻近岩骨尖的颞叶、邻近额窦旁的额叶局部信号缺失或亮线影,影响局部病变的显示,采用PROPELLER DWI技术进行DWI扫描,图像伪影明显减弱。结论使用PROPELLER技术进行T2WI和(或)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能明显消除患者因运动或金属异物造成的伪影,可生成高分辨率、无伪影、具有临床诊断意义的理想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桨技术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伪影
下载PDF
脑型血吸虫病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
5
作者 吴明灿 陈世洁 +4 位作者 罗国才 许先平 张志文 闵杰 姚远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4-155,共2页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48例脑型血吸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CT证实病灶较大、占位效应明显、有明显颅高压症状、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完全排除胶质瘤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病情稳定后按常规口服吡喹酮治疗。48例中,术后恢复良好35例,肢体瘫痪加...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48例脑型血吸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CT证实病灶较大、占位效应明显、有明显颅高压症状、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完全排除胶质瘤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病情稳定后按常规口服吡喹酮治疗。48例中,术后恢复良好35例,肢体瘫痪加重8例,肢体麻木加重5例,新出现癫痫发作2例,无手术死亡。提示手术结合药物治疗脑型血吸虫病可获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型血吸虫病 CT mri 手术
下载PDF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磁共振成像诊断 被引量:3
6
作者 张云 卢江 +1 位作者 蒋磊 史叶琴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1年第10期730-732,共3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特征与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9月至2010年12月间收治的52例(56眼)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和MRI影像学资料。结果发现阳性体征的49眼,占87.50%,其中眼眶侧壁骨折1... 目的探讨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特征与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9月至2010年12月间收治的52例(56眼)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和MRI影像学资料。结果发现阳性体征的49眼,占87.50%,其中眼眶侧壁骨折15眼(占全组56眼的26.79%),眶内软组织水肿32眼(57.14%),眶内出血39眼(69.64%),视神经水肿25眼(44.64%),视神经鞘膜下出血8眼(14.29%),视神经移位2眼(3.57%),视神经萎缩24眼(42.86%)。结论MRI具有较为明显的软组织分辨率的特点,对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为损伤后及时治疗提供良好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病变 外伤性 磁共振 诊断
原文传递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斜矢状位MRI扫描方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郭小会 《影像技术》 CAS 2018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根据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特点和MRI扫描方法的特性,对斜矢状位MRI扫描方法的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有效提升扫描的显示率。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参与研究,同时选择另外72... 目的:根据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特点和MRI扫描方法的特性,对斜矢状位MRI扫描方法的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有效提升扫描的显示率。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参与研究,同时选择另外72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参考。对所有人员均采用斜矢状位扫描和垂直矢状面扫描,所有人员的扫描位均包括伸直位、屈曲位和微屈位。对扫描结果进行分析,查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在MRI扫描下不同角度和不同位置的显示结果。结果:经过扫描显示,患有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在屈曲位斜矢状位MRI扫描中的显示率高达100%,相比垂直矢状面扫描及其他扫描位具有成像明显的优势。结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屈曲位斜矢状位MRI扫描效果最好,显示率较高,对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斜矢状位 mri扫描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Polymer Gels for Use with Scannin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8
作者 Hiraku Kawamura Kazuya Shinoda +9 位作者 Hiraku Fuse Takaoki Takanashi Yoshikazu Shimada Yoshiyuki Ishimori Masahiko Monma Katsumi Miyamoto Hitoshi Sato Tatsuya Fujisaki Takeji Sakae Akira Matsumur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Physics, Clinical Engineering and Radiation Oncology》 2018年第2期261-272,共12页
Polymer gels are three-dimensional dosimetric tools.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polymer gels during scannin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Prepared gels were irradi... Polymer gels are three-dimensional dosimetric tools.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polymer gels during scannin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Prepared gels were irradiated with a 6MV X-ray beam at intensities ranging from 0 to 20 Gy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ir dose-R2 and dose-R1 responses. Irradiated gels were evaluated from 1.5-T magnetic resonance R2 and R1 images for each 5°C change in temperature from 5°C to 41°C, and then the four-field box technique irradiation plan was used to deliver a total dose of 4 Gy using the same beam weight in each direction to the prepared gels. The profile of the dose map generated from the four-field irradiated gel data at 20°C was then compared with the planned data. The dose-R2 response curve was linear up to 20 Gy at 20°C, with a slope of 1.17 Gy-1&dot;s-1. The slopes of the fitted curves of the dose-R2 decreased as gel temperature increased. The slopes of the dose-R1 curves were more parallel than the slopes of the dose-R2 curves between 5 and 41°C. The difference in the full width of half maximum of the gel profile data obtained using the four-field box technique at 20°C and the planned data were below 5% on average. The dose map from the irradiated gels obtained using the dose-R2 curve was the same as that from the planned data under the same temperature conditions. Measurement of difference between various temperatures is significant with dose accuracy. It is suitable to evaluate the gel dosimeter under the thermal equilibrium condition, MRI room temperatur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stability of the irradiated g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MER GEL DOSIMETRY Temperature DEPENDENCE mri scanning
下载PDF
MRI扫描应用中的微量注射监控系统
9
作者 徐永锋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7年第5期353-356,共4页
介绍了一款应用于MRI扫描的微量注射监控系统。通过微探头伸入主磁体内部对注射试管终端进行实时视频监测,利用LabVIEW编程进行实时视频信息分析处理,得到的反馈信号对改装后的微量注射泵进行智能控制,实现了在注射装置与样品互相远离... 介绍了一款应用于MRI扫描的微量注射监控系统。通过微探头伸入主磁体内部对注射试管终端进行实时视频监测,利用LabVIEW编程进行实时视频信息分析处理,得到的反馈信号对改装后的微量注射泵进行智能控制,实现了在注射装置与样品互相远离且互不可见的情况下能够最大限度利用注射液的一种智能微量注射实时监控系统。结合9.4 T下的MRI扫描实验,验证了该系统在超高场下可以稳定工作且不影响MRI扫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扫描mri 微量注射 LABVIEW 视频监控
下载PDF
CT联合高分辨率盆腔MRI扫描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7
10
作者 邹华玉 周音频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79-482,共4页
为探究CT联合高分辨率盆腔MRI扫描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选取疑似结直肠癌患者179例纳入本研究,均行CT和盆腔MRI检测,对比观察患者T分期、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及诊断效能。结果发现,CT检测T分期准确率为92.11%,CT+高分辨率盆腔MRI扫... 为探究CT联合高分辨率盆腔MRI扫描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选取疑似结直肠癌患者179例纳入本研究,均行CT和盆腔MRI检测,对比观察患者T分期、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及诊断效能。结果发现,CT检测T分期准确率为92.11%,CT+高分辨率盆腔MRI扫描检测T分期准确率为98.68%;与CT检测相比,CT+高分辨率盆腔MRI检测阳性预测值、特异度低,准确度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CT检测相比,CT+高分辨率盆腔MRI检测阴性预测值、灵敏度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联合高分辨率盆腔MRI扫描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检测,能够提高对病症的检出率,提高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检测 高分辨率盆腔mri扫描 结直肠癌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脑胶质瘤在MRI动态增强扫描中的图像表现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朱季子 谭占国 +1 位作者 段勇刚 夏志民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4期4-6,共3页
目的旨在探讨脑胶质瘤在MRI动态增强扫描中的图像表现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39例,患者均进行了MRI检查,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由两名副主任级医师分析并总结39例脑胶质瘤患者... 目的旨在探讨脑胶质瘤在MRI动态增强扫描中的图像表现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39例,患者均进行了MRI检查,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由两名副主任级医师分析并总结39例脑胶质瘤患者MRI动态增强扫描图像表现特征,分析MRI动态增强扫描对脑胶质瘤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MRI平扫中胶质瘤实质部分主要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累及范围:累及范围2个脑叶者6例,累及范围≥3个脑叶者,39例患者中,21例患者主要累及颞叶、额叶。16例低级别胶质瘤患者T1WI呈现低信号,12例T2WI呈现高信号,9例患者为等信号,T1WI增强扫描中17例患者为结节强化;16例高级别胶质瘤T1WI表现为低信号,14例T2WI呈现高信号,T1WI增强扫描中13例患者为边缘强化;低级别胶质瘤ADC值为(1.23±0.26)s/mm^2,明显低于高级别胶质瘤(0.86±0.14)s/m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397,P<0.001)。结论 MRI动态增强扫描可有效显示脑胶质瘤信号特点、强化特征,多序列扫描结合ADC值可提高临床评估脑胶质瘤分期的准确性,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mri动态增强扫描 图像表现特征 临床应用价值
下载PDF
基于MRI数据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在剖宫产瘢痕妊娠诊断中应用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2
作者 宋小磊 热娜 +5 位作者 佘义梅 柯妍 夏迎洪 钟朝明 刘萍 陈春林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9年第22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利用MRI扫描数据构建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术前三维模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MRI扫描技术,获取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断层图像数据集,借助Mimics软件在术前重建该患者术前盆腔影响。结果构建的剖宫产瘢痕妊娠三维模型清晰显示... 目的探讨利用MRI扫描数据构建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术前三维模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MRI扫描技术,获取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断层图像数据集,借助Mimics软件在术前重建该患者术前盆腔影响。结果构建的剖宫产瘢痕妊娠三维模型清晰显示病灶范围、供血动脉、病灶同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结论利用MRI扫描技术结合适当的计算机软件可构建出在体女性剖宫产瘢痕妊娠术前三维模型,对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影像学评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扫描技术 剖宫产瘢痕妊娠 数字化模型 个体化治疗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诊断垂体微腺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赵兴利 马先锋 +1 位作者 赵丛海 秦志刚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5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 评价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垂体微腺瘤的价值。方法 对 31例垂体微腺瘤患者的MRI平扫、常规增强扫描、动态增强扫描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MRI平扫有 5例可见异常信号 ,占 16 % ;常规增强扫描显示病灶 19例 ,占 6 0 % ;而... 目的 评价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垂体微腺瘤的价值。方法 对 31例垂体微腺瘤患者的MRI平扫、常规增强扫描、动态增强扫描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MRI平扫有 5例可见异常信号 ,占 16 % ;常规增强扫描显示病灶 19例 ,占 6 0 % ;而动态增强扫描微腺瘤未强化的低信号区与周围正常结构的强化形成明显对比 ,检出 2 8例 ,占90 3%。结论 MRI动态增强扫描能明显提高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 ,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微腺瘤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下载PDF
CT增强扫描技术与MRI扫描技术用于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效果对比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琮 《医药论坛杂志》 2022年第17期50-53,共4页
目的 CT增强扫描技术与MRI扫描技术用于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效果对比观察。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焦作市人民医院收治70例原发性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诊断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常规组(n=35例,采取CT增强扫描技术)和实验... 目的 CT增强扫描技术与MRI扫描技术用于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效果对比观察。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焦作市人民医院收治70例原发性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诊断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常规组(n=35例,采取CT增强扫描技术)和实验组(n=35例,采取MRI扫描技术),对比两组诊断方法用时及患者接受度,并对比两组术后的病理诊断结果、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 常规组诊断:T分期≤2期8例,过高分期2例;T3期3例,分期不足2例,过高分期6例;T4期12例,分期不足2例。实验组诊断:T分期≤2期8例,过高分期2例;T3期9例,分期不足2例,过高分期3例;T4期11例,分期不足0例。实验组诊断结果均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诊断结果均优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诊断直肠癌T分期≤2期准确率为57.14%,T3期准确率为45.71%,T4准确率为31.42%;实验组诊断直肠癌T分期≤2期准确率为74.28%,T3期准确率为80.00%,T4准确率为88.57%。实验组对T≤2及3、4分期准确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诊断用时低于常规组诊断(P<0.05),且实验组的患者接受度高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诊断病理阳性淋巴结正确11例,错误8例;诊断病理阴性淋巴结正确12例,错误3例。实验组诊断病理阳性淋巴结正确16例,错误4例;诊断病理阴性淋巴结正确13例,错误2例。实验组直肠癌术前检查与术后病理淋巴结诊断效果均优于常规组(P<0.05),组间存在差异性。结论 CT增强扫描技术与MRI扫描技术均可用于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但MRI扫描技术诊断效果更优于CT增强扫描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增强扫描技术 mri扫描技术 直肠癌术前 分期诊断
原文传递
踝关节45°轴斜位MRI扫描诊断下胫腓前韧带慢性损伤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5
15
作者 闵红巍 刘克敏 +3 位作者 徐峰 韩新祚 顾蕊 亓攀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0-374,共5页
目的:评价踝关节45°轴斜位MRI扫描诊断下胫腓前韧带(anterior inferior tibiofibular ligament,AITFL)慢性损伤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AITFL损伤提供有效方法。方法:2011年3月~2013年2月,前瞻性搜集31例慢性踝关节前外侧撞击综... 目的:评价踝关节45°轴斜位MRI扫描诊断下胫腓前韧带(anterior inferior tibiofibular ligament,AITFL)慢性损伤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AITFL损伤提供有效方法。方法:2011年3月~2013年2月,前瞻性搜集31例慢性踝关节前外侧撞击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男15例,女16例;年龄22~63岁,平均34.5岁。所有患者经至少6个月以上的保守治疗无效后行踝关节镜手术。受伤至手术时间为7~10个月,平均8.4个月。术前摄踝关节X线片及行常规MRI以及45°轴斜位MRI扫描诊断AITFL损伤情况。以术中关节镜下探查AITFL损伤情况作为金标准,与术前MRI扫描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手术探查16例存在AITFL损伤,15例未见损伤。术前常规MRI诊断AITFL损伤的灵敏度75%,特异度66.7%,Youden指数42.3%,Kappa值0.418。术前45°轴斜位MRI扫描诊断AITFL损伤的灵敏度87.5%,特异度93.3%,Youden指数80.8%,Kappa值0.807;45°轴斜位MRI扫描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常规MRI扫描(P〈0.05)。Kappa值显示45°轴斜位MRI扫描与手术探查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较高。结论:单纯根据常规MRI扫描诊断AITFL损伤可靠性低,45°轴斜位MRI诊断AITFL损伤可靠性高、准确性好,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扫描 45°轴斜位mri 下胫腓前韧带损伤 影像学诊断
下载PDF
MRI长时间延迟增强扫描诊断肝脏孤立性坏死性结节价值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曾艳妮 张灿 +3 位作者 毕俊英 刘良进 孟俊 秦涛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900-903,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长时间延迟增强扫描诊断肝脏孤立性坏死性结节(SNNL)的价值。方法2013年5月~2018年5月我院就诊的17例SNNL患者和15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其中10例为肝细胞癌和5例为肝转移癌),所有患者均行常规CT/MRI增强扫描及MR...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长时间延迟增强扫描诊断肝脏孤立性坏死性结节(SNNL)的价值。方法2013年5月~2018年5月我院就诊的17例SNNL患者和15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其中10例为肝细胞癌和5例为肝转移癌),所有患者均行常规CT/MRI增强扫描及MRI多期长时间延迟至120 min扫描,分别比较两组病灶影像学特征,如病灶密度、强化类型,探讨长时间延迟扫描在鉴别SNNL与肝脏恶性肿瘤中的作用。结果在SNNL患者,CT和MRI共检出17个病灶,均位于肝右叶,且均为单发病灶,直径为(2.1±0.4)cm;在10例HCC患者,MRI检查发现11个病灶,位于肝右叶者8个,位于肝左叶者3个。单发病灶9例,多发病灶1例,直径为(5.4±1.6)cm;在5例肝脏转移癌患者中,共检出12个病灶,位于肝右叶者9个,位于肝左叶者3个,直径为(3.1±0.9)cm;在SNNL病灶中有4个病灶在T2WI上表现为“靶征”,与肝转移癌病灶的影像学表现类似;在延迟期(DP)3/5 min扫描,HCC和肝转移癌病灶边缘多呈中度-重度环形强化,SNNL病灶边缘强化水平随着延迟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强。在DP 1 h时,17个病灶均表现为中度-重度环形强化,病灶中心无强化,而肝脏恶性肿瘤病变边缘强化均已消失。结论MRI长时间延迟增强扫描能有效区分SNNL与肝脏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在延迟扫描时呈病灶边缘和间隔环形强化,且病变中心无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孤立性坏死性结节 磁共振成像 延迟扫描 诊断
下载PDF
优化实验动物眼部磁共振成像技术
17
作者 王战京 雷建锋 +3 位作者 焦昆 武文琦 毕京东 赵媛媛 《现代仪器与医疗》 CAS 2024年第2期42-46,共5页
目的本研究的目标是通过改进实验动物眼部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提高眼科疾病研究的准确性,并促进新治疗方法的研发。方法选用了5只健康的SD大鼠,并利用Bruker 7.0T MRI扫描仪进行检测,通过精确的定位和细... 目的本研究的目标是通过改进实验动物眼部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提高眼科疾病研究的准确性,并促进新治疗方法的研发。方法选用了5只健康的SD大鼠,并利用Bruker 7.0T MRI扫描仪进行检测,通过精确的定位和细致的扫描参数调整,对比了T2WI与FLASH两种成像技术,以评估图像质量。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利用大鼠头部线圈结合精确的定位技术,成功获得了高质量位置统一的眼部MRI图像。对T2WI序列和FLASH序列进行比较较,FLASH序列在眼部结构成像中展现出更高的信噪比(SNR),从而提供了更为清晰的图像和更丰富的组织细节。结论本研究成功提高了眼部MRI成像的质量,并证实了FLASH技术在眼科研究中的优越性。这为未来临床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并为MRI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序列 信噪比 眼部结构 大鼠 磁共振扫描方法 实验教学
下载PDF
改良骶髂关节MRI扫描技术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与关节损伤程度评估价值研究
18
作者 张立斯 程薇 +1 位作者 左玉江 余世裕 《影像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骶髂关节MRI扫描技术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与关节损伤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自2022年7月-2023年7月我院门诊及住院强直性脊柱炎患者90例,根据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病情进展不同分为强直性脊柱炎进展期(进展期组,45... 目的:探讨改良骶髂关节MRI扫描技术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与关节损伤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自2022年7月-2023年7月我院门诊及住院强直性脊柱炎患者90例,根据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病情进展不同分为强直性脊柱炎进展期(进展期组,45例)与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期(强直期组,45例)。对所有患者给予改良骶髂关节MRI扫描技术(多模态骶髂关节MRI扫描)检查,与临床确诊结果比较,分析其对不同损伤程度骶髂关节病变检出情况。结果:进展期组患者临床确诊骶髂关节病变总检出率(86.67%,39/45)与改良骶髂关节MRI扫描技术总检出率(77.78%,35/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直期组患者临床确诊骶髂关节病变总检出率(100.00%,45/45)与改良骶髂关节MRI扫描技术总检出率(95.56%,43/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态骶髂关节MRI扫描技术对骶髂关节病变诊断效果较好,与临床确诊结果无显著差异,可实现强直性脊柱炎获得更早期、更精准的诊断,为临床诊疗提供更有价值的医学影像诊断分析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改良mri扫描技术 强直性脊柱炎 骶髂关节病变 关节损伤 评估价值
下载PDF
儿童基底节对称性病变2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三清 刘艳 +2 位作者 方峰 周华 罗小平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09年第6期553-555,I0009,共4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儿童基底节区对称性病变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2003年3月至2008年4月我院收治具有脑损害表现、同期CT/MRI扫描示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和(或)MRI T1WI呈对称性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患儿共28例,对其临... 目的探讨和分析儿童基底节区对称性病变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2003年3月至2008年4月我院收治具有脑损害表现、同期CT/MRI扫描示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和(或)MRI T1WI呈对称性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患儿共2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甲基丙二酸血症3例、α-酮戊二酸尿症2例、高乳酸血症1例,患儿首发症状为发热、咳嗽和(或)呕吐、腹泻,并迅速进展为抽搐、昏迷,伴酸中毒、血乳酸和丙酮酸增高;7月龄高乳酸血症1例,患儿运动发育落后、喂养困难、反复惊厥发作;VitB1缺乏性脑病1例,患儿单纯母乳喂养、哭声嘶哑、肌无力、抽搐、VitB1肌注后症状改善明显;肝豆状核变性18例,患儿肌张力增高、震颤、流涎、共济失凋、吐字不清、记忆力下降,其中13例伴有肝脏肿大,10例脾脏肿大,肝硬化和脾功能亢进各2例;霉甘蔗中毒和煤气中毒各1例,患儿认知和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缓慢。结论儿童基底节区对称性病变病因复杂、症状多样,结合病史、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征、实验室检查包括代埘病筛查,可早期明确病因并及时合理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病变 颅脑CT/mri 儿童
原文传递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转移瘤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魏君臣 孙新海 +1 位作者 卞婷婷 翟宁 《社区医学杂志》 2015年第21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肝转移瘤的强化特征与信号值的相关性,研究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成像对肝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5月肝胆外科、肿瘤科收治的肝转移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MRI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比较磁共振单... 目的探讨肝转移瘤的强化特征与信号值的相关性,研究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成像对肝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5月肝胆外科、肿瘤科收治的肝转移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MRI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比较磁共振单纯平扫和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对各期癌组织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各期癌组织信号值。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MRI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诊断Ⅰ期癌组织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2.50%、89.71%、74.07%,均高于磁共振平扫的37.50%、67.65%、35.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RI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诊断Ⅱ期癌组织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3.17%、74.58%、66.67%、78.57%,均高于磁共振平扫的31.71%、47.46%、29.55%、5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RI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诊断Ⅲ期癌组织的敏感度为59.26%,高于磁共振平扫的2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肝组织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信号值分别为(31.5±0.6)、(53.3±4.2)、(68.6±0.8)、(60.4±1.2),Ⅰ期癌组织分别为(21.7±0.2)、(51.4±3.6)、(64.1±1.2)、(58.4±4.5),Ⅱ期癌组织分别为(21.4±0.4)、(50.2±2.1)、(61.9±2.1)、(54.5±1.5),Ⅲ期癌组织分别为(20.8±0.3)、(48.9±5.1)、(59.9±0.4)、(50.1±5.9);磁共振正常肝组织信号值与各期肝转移癌组织信号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期肝转移癌组织信号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RI平扫加动态增强检查方法能够更加准确且真实的反映肝脏病变组织成分,对肝转移瘤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均较高,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肝转移瘤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