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60篇文章
< 1 2 2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D/CAM高嵌体修复根管治疗后磨牙大面积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9
1
作者 于海悦 麻丹丹 +2 位作者 林小育 凌志婷 吴补领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分析CAD/CAM高嵌体修复磨牙根管治疗后牙冠大面积缺损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60颗牙体重度龋损累及牙髓的磨牙,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采用CAD/CAM椅旁技术进行全瓷高嵌体修复。分别在修复后6、12、18个月进行随访,参考美国公共健康会(... 目的:分析CAD/CAM高嵌体修复磨牙根管治疗后牙冠大面积缺损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60颗牙体重度龋损累及牙髓的磨牙,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采用CAD/CAM椅旁技术进行全瓷高嵌体修复。分别在修复后6、12、18个月进行随访,参考美国公共健康会(USPHS)标准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在260颗患牙中,CAD/CAM高嵌体修复磨牙根管治疗后牙冠大面积缺损成功率为98%,其中3例发生修复体脱落,2例发生修复体折裂。结论:CAD/CAM高嵌体修复技术可以作为磨牙根管治疗后牙体大面积缺损修复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治疗(RCT) 磨牙 高嵌体 牙体缺损
下载PDF
不同材料CAD/CAM髓超嵌体修复根管治疗后牙体缺损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49
2
作者 周楠 丁梦 +2 位作者 何琴 刘亚华 杨卫东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87-91,共5页
目的评价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新型纳米复合陶瓷Lava Ultimate髓超嵌体和长石质瓷Vita TriLuxe髓超嵌体修复根管治疗后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于... 目的评价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新型纳米复合陶瓷Lava Ultimate髓超嵌体和长石质瓷Vita TriLuxe髓超嵌体修复根管治疗后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于南京市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病科就诊的58例患者根管治疗后缺损磨牙60颗,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0颗,采用Lava Ultimate髓超嵌体修复;对照组30颗,采用Vita TriLuxe髓超嵌体修复。根据改良美国公共卫生署(United States Public Health Service,USPHS)标准,比较两组临床修复效果。结果 60颗修复体均效果良好,无修复体脱落,仅在对照组发现1例修复体折裂情况;观察组在边缘密合性、完整性、继发龋和牙龈炎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观察组的对颌牙磨耗情况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Vita TriLuxe髓超嵌体和Lava Ultimate髓超嵌体皆可用于修复根管治疗后的牙体缺损,新型纳米复合陶瓷Lava Ultimate相较于长石质瓷Vita TriLuxe更能减少对颌牙的磨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超嵌体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磨牙 根管治疗
原文传递
Comparison of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with the Shikani Optical Stylet using the left molar approach and direct laryngoscopy 被引量:41
3
作者 YAO Yun-tai JIA Nai-guang LI Cheng-hui ZHANG Ya-jun YIN Yi-qi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4期1324-1327,共4页
The Shikani Optical StyletTM or SOS (Clarus Medical, USA) was developed as an aid to intubation for difficult airways.^1 The-SOS is composed of a J-shaped malleable body and a lens and light source at the tip and an... The Shikani Optical StyletTM or SOS (Clarus Medical, USA) was developed as an aid to intubation for difficult airways.^1 The-SOS is composed of a J-shaped malleable body and a lens and light source at the tip and an eyepiece at the proximal end. It combines the features of a fiberoptic bronchoscope and a lightwand. It can be used alone or combined with a camera or monitor and both adult and pediatric versions are available.^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ikani Optical Stylet left molar approach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原文传递
不同测量方法评价磨牙拔牙位点保存术后牙槽骨的变化 被引量:40
4
作者 赵丽萍 詹雅琳 +4 位作者 胡文杰 徐涛 危伊萍 甄敏 王翠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6-132,共7页
目的:采用临床直接测量、平行投照根尖片和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评价存在骨缺损的磨牙拔牙同期位点保存6个月后牙槽骨的变化,并分析不同方法的测量效果。方法:纳入20名患者共23颗因牙周病变拔除的磨牙,牙... 目的:采用临床直接测量、平行投照根尖片和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评价存在骨缺损的磨牙拔牙同期位点保存6个月后牙槽骨的变化,并分析不同方法的测量效果。方法:纳入20名患者共23颗因牙周病变拔除的磨牙,牙齿拔除后应用去骨蛋白牛骨基质(deproteinized boving bone mineral,DBBM,Bio-Oss~)和可吸收膜(bioabsorbable collagen membrane,Bio-Gide~)进行拔牙位点保存术,术中临床直接测量,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拍摄平行投照根尖片和CBCT,通过上述3种方法测量分析术后6个月牙槽骨高度和宽度的变化并比较测量效果的异同。结果:比较23个拔牙位点的牙槽骨高度在拔牙位点中央、远中中央、颊侧远中3个观察点的术中临床测量与CBCT测量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观察点的高度及宽度测量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接受翻瓣再进入实施种植的10名患者中,拔牙位点中央相应观察点的牙槽骨高度显著增加,临床直接测量和CBCT测量分别增加(6.15±1.73)mm和(6.59±2.53)mm,牙槽骨宽度测量值分别为(8.45±1.18)mm和(8.52±1.27)mm,两种方法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平行投照根尖片观察术前和术后6个月拔牙位点中央的牙槽骨高度变化为增加(5.84±4.28)mm,测量数值与另两种方法接近。结论:存在骨缺损的磨牙应用Bio-Oss~与Bio-Gide~进行拔牙位点保存后,临床直接测量和CBCT测量两种方法对牙槽嵴顶骨高度和宽度变化的评价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点保存 磨牙 牙周炎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针对罹患重度牙周病变磨牙实施微创拔牙和位点保存术的初步探索(附1例报告) 被引量:39
5
作者 徐涛 胡文杰 +4 位作者 毕小成 赵丽萍 危伊萍 孙菲 张波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37-43,共7页
随着种植手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生与患者选择通过种植修复体来恢复缺牙区的功能与美观,而良好的牙槽嵴和牙龈解剖形态的保存或重建是修复体获得满意的功能和美学效果并取得长期成功的先决条件。重度牙周病变的磨牙由于多种因素导致其... 随着种植手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生与患者选择通过种植修复体来恢复缺牙区的功能与美观,而良好的牙槽嵴和牙龈解剖形态的保存或重建是修复体获得满意的功能和美学效果并取得长期成功的先决条件。重度牙周病变的磨牙由于多种因素导致其在拔除前存在较严重感染与牙槽骨吸收。文章展示了1例罹患重度牙周病变磨牙的临床处置过程,包括结合牙周传统切口技术与微创拔牙,彻底清除拔牙窝感染,促进后续位点保存术后组织愈合手术的操作流程与技术要点,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牙 重度牙周炎 微创拔牙 位点保存术
原文传递
应用快速成型法制作磨牙树脂全冠 被引量:22
6
作者 金树人 姚月玲 +1 位作者 高勃 王忠义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00-702,共3页
目的 :应用快速成型的方法制作磨牙树脂全冠 .方法 :用CNC镭射扫描系统 ,将全冠的蜡型进行扫描 ,在计算机中形成全冠的三维图像 .应用逆向工程软件形成全冠的数字模型 ,将该数字模型输入到SPS2 5 0激光快速成型机内 ,加工出树脂全冠 .结... 目的 :应用快速成型的方法制作磨牙树脂全冠 .方法 :用CNC镭射扫描系统 ,将全冠的蜡型进行扫描 ,在计算机中形成全冠的三维图像 .应用逆向工程软件形成全冠的数字模型 ,将该数字模型输入到SPS2 5 0激光快速成型机内 ,加工出树脂全冠 .结果 :得到了全冠的三维重建数字模型 ,成功制作出树脂全冠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牙树脂全冠 快速成型法 逆向工程软件 CNC镭射扫描系统
下载PDF
3种边缘设计铸瓷高嵌体修复不同程度缺损无髓磨牙的3年对比研究 被引量:37
7
作者 强卫林 李雨轩 +3 位作者 刘刚 张丽虹 张静洋 曹文瑾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93-497,共5页
目的评价使用3种边缘形式的铸瓷高嵌体修复不同程度缺损无髓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5例患者的165颗根管治疗后磨牙,根据牙体预备后残留壁的数目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缺损,每种缺损又根据不同的边缘设计分为平面对接组、斜面组和凹... 目的评价使用3种边缘形式的铸瓷高嵌体修复不同程度缺损无髓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5例患者的165颗根管治疗后磨牙,根据牙体预备后残留壁的数目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缺损,每种缺损又根据不同的边缘设计分为平面对接组、斜面组和凹形肩台组,完成牙体预备后行高嵌体修复。治疗后随访,比较同种缺损情况下不同组间的成功率和存活率。结果病例平均随访925.44 d。轻度缺损情况下,平面对接组和斜面组的成功率和存活率均为100%;凹形肩台组的成功率为94.4%,存活率为100%。中度缺损情况下,平面对接组的成功率为96.0%,存活率为100%;斜面组的成功率为80.0%,存活率为93.3%;凹形肩台组的成功率为95.2%,存活率为95.2%。重度缺损情况下,平面对接组的成功率为95.2%,存活率为100%;斜面组的成功率为73.7%,存活率为89.5%;凹形肩台组的成功率为73.3%,存活率为80.0%。各种缺损情况下,3组高嵌体的成功率和存活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平面对接式边缘的高嵌体牙体预备在轻、中、重度根管治疗后牙体缺损情况下均能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嵌体 牙体缺损 铸造陶瓷 根管治疗 磨牙
下载PDF
可见光固化窝沟封闭剂治疗磨牙窝沟龋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5
8
作者 谢富强 郭玉峰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66-368,共3页
目的 :探讨可见光固化窝沟封闭剂治疗磨牙牙合面窝沟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12 0例 6~ 15岁患者的牙合面窝沟龋在去龋后用光固化窝沟封闭剂对龋损部位及窝沟进行封闭术 ,并采用对侧同名牙或邻牙也有窝沟龋者作对照研究。结果 :随... 目的 :探讨可见光固化窝沟封闭剂治疗磨牙牙合面窝沟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12 0例 6~ 15岁患者的牙合面窝沟龋在去龋后用光固化窝沟封闭剂对龋损部位及窝沟进行封闭术 ,并采用对侧同名牙或邻牙也有窝沟龋者作对照研究。结果 :随访 3年发现该方法能有效阻止龋坏的进一步发展 ,1年内未发展一例为中龋 ,而对照组有 32 .94%牙发展为中龋 ,2~ 3年后中龋发生率亦有明显差异。3年后实验组继发龋发生率为 4.3% ,涂膜完全保留率为 6 2 .35 % ,取得明显效果。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齿 窝沟封闭剂 磨牙窝沟龋 He面龋 疗效
下载PDF
下颌磨牙阻生的正畸治疗 被引量:32
9
作者 缪耀强 钟惠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下颌前倾、水平阻生磨牙的正畸治疗方法,评估其效果。方法采用固定矫治器结合磨牙带环焊多曲推簧,推14颗水平阻生或前倾阻生的下颌磨牙远中向、[牙合]向移动,引导其竖直、萌出。结果前倾、水平阻生的下磨牙全部竖直萌出到正... 目的探讨下颌前倾、水平阻生磨牙的正畸治疗方法,评估其效果。方法采用固定矫治器结合磨牙带环焊多曲推簧,推14颗水平阻生或前倾阻生的下颌磨牙远中向、[牙合]向移动,引导其竖直、萌出。结果前倾、水平阻生的下磨牙全部竖直萌出到正常的[牙合]平面并有良好的[牙合]接触关系。X线片显示原阻生牙牙冠所占位置被正常牙槽骨组织所代替。竖直治疗时间为6~12个月,平均7.4个月。结论带环焊多曲推簧的磨牙竖直技术能有效地使前倾、水平阻生的下颌磨牙产生快速的远中向、[牙合]向旋转运动,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患者易适应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生牙 磨牙 正畸矫正器设计 下颌
原文传递
磨牙髓腔解剖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0
10
作者 张翠贤 郭敬俊 王宇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1994年第2期78-80,共3页
对400个磨牙开髓部位、髓室底形态、根管口分布、根管数目、牙齿长度等进行初步研究,特别对上颌磨牙近中颊根形状与极管数目的关系作了分析,将髓室底形态归纳为4种类型;上颌磨牙分为3类6型、下颌磨牙分为3类4型,上颌磨牙近... 对400个磨牙开髓部位、髓室底形态、根管口分布、根管数目、牙齿长度等进行初步研究,特别对上颌磨牙近中颊根形状与极管数目的关系作了分析,将髓室底形态归纳为4种类型;上颌磨牙分为3类6型、下颌磨牙分为3类4型,上颌磨牙近中颊根双根管的发生率第一磨牙为40%,第二磨牙为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牙 牙髓腔 解剖
下载PDF
髓室固位的嵌体冠修复磨牙残冠 被引量:32
11
作者 徐成文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04年第3期156-157,共2页
目的:探索嵌体冠在磨牙残冠的可用性。方法:选择髓腔深大,缺损位于龈上1.0mm,轴壁厚度不少于1.0mm,经过完善根管治疗的磨牙残冠68颗,以嵌体冠形式修复治疗。结果:68颗患牙随访0.5~3年,有1例脱落,67颗成功。结论:嵌体冠可应用于髓腔深... 目的:探索嵌体冠在磨牙残冠的可用性。方法:选择髓腔深大,缺损位于龈上1.0mm,轴壁厚度不少于1.0mm,经过完善根管治疗的磨牙残冠68颗,以嵌体冠形式修复治疗。结果:68颗患牙随访0.5~3年,有1例脱落,67颗成功。结论:嵌体冠可应用于髓腔深大的磨牙残冠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牙残冠 嵌体冠 冠修复 髓腔 固位 修复治疗 缺损 随访 根管治疗 脱落
下载PDF
去蛋白牛骨基质与可吸收胶原膜的磨牙拔牙位点保存效果影像学评价 被引量:31
12
作者 詹雅琳 胡文杰 +2 位作者 甄敏 徐涛 路瑞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26,共8页
目的:与自然愈合比较,观察存在骨缺损的磨牙拔牙同期植入去蛋白牛骨基质(Bio-Oss)并覆盖可吸收胶原膜(Bio-Gide)愈合6个月后牙槽骨高度和宽度的变化。方法:16名患者共18颗因牙周病变拔除的磨牙纳入本研究,分为对照组(牙齿拔除后自... 目的:与自然愈合比较,观察存在骨缺损的磨牙拔牙同期植入去蛋白牛骨基质(Bio-Oss)并覆盖可吸收胶原膜(Bio-Gide)愈合6个月后牙槽骨高度和宽度的变化。方法:16名患者共18颗因牙周病变拔除的磨牙纳入本研究,分为对照组(牙齿拔除后自然愈合组)和试验组(应用去蛋白牛骨基质与可吸收胶原膜拔牙位点保存组)。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拍摄平行投照根尖片和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检查,通过根尖片和CBCT测量评价术后6个月牙槽骨高度和宽度的变化。结果:术后6个月试验组中央和远中颊侧的牙槽骨高度分别增加2.90 mm和1.45 mm,而对照组中央和远中颊侧的牙槽骨高度分别降低1.00 mm和1.45 m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骨宽度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存在骨缺损的磨牙应用去蛋白牛骨基质与可吸收胶原膜进行拔牙位点保存,可明显增加颊侧牙槽骨高度和牙槽嵴顶根方1 mm和4 mm处牙槽骨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 间隙保持 牙槽骨质丢失 生物相容性材料 磨牙
下载PDF
离体上颌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出现率的研究 被引量:28
13
作者 高燕 安少锋 凌均棨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21-524,共4页
目的运用透明标本观察法、螺旋 CT 薄层扫描技术和牙根硬组织切片观察法研究中国人离体上颌第一、二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MB2)的出现率。方法分别收集离体上颌第一磨牙216例、第二磨牙334例,均随机分为两组:A 组制成透明标本;B 组标本... 目的运用透明标本观察法、螺旋 CT 薄层扫描技术和牙根硬组织切片观察法研究中国人离体上颌第一、二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MB2)的出现率。方法分别收集离体上颌第一磨牙216例、第二磨牙334例,均随机分为两组:A 组制成透明标本;B 组标本经螺旋 CT 扫描后,自根尖开始每隔1 mm 横切牙根。所有离体牙标本均在牙科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近中颊根的根管数目。结果透明标本观察法所得的上颌第一、第二磨牙 MB2出现率分别为81.48%和49.70%;螺旋 CT扫描技术所得的结果分别为77.78%和47.31%;牙根硬组织切片法所得的结果分别为88.89%和53.89%。上颌第一磨牙 MB2出现率高于第二磨牙,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牙位不同实验方法间的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第一、二磨牙 MB2出现率高,提示临床医师应努力探查该根管,以提高上颌磨牙根管治疗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牙 体层摄影扫描仪 X线计算机 近中颊根第二根管
原文传递
摆型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矫治安氏II类错 被引量:28
14
作者 周彦恒 张兴中 +2 位作者 许天民 贾培增 孙燕楠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13-416,共4页
目的 研究改良摆型矫治器对牙和面部骨骼结构的影响。方法 选择安氏Ⅱ类错16例 ,其中女 13例 ,男 3例 ,年龄 9 3~ 2 2 8岁 ,平均 13 6岁。采用摆型磨牙远中移动矫治器治疗。摆型矫治器推磨牙向远中的疗程为 1~ 6个月 ,平均 3 ... 目的 研究改良摆型矫治器对牙和面部骨骼结构的影响。方法 选择安氏Ⅱ类错16例 ,其中女 13例 ,男 3例 ,年龄 9 3~ 2 2 8岁 ,平均 13 6岁。采用摆型磨牙远中移动矫治器治疗。摆型矫治器推磨牙向远中的疗程为 1~ 6个月 ,平均 3 7个月。以X线头影测量分析和模型测量分析为测定手段。结果 ①每侧磨牙平均向远中移动 3 5 9mm ,主要为磨牙向远中倾斜移动。②切牙牙冠平均向近中移动 3 2 8mm ,主要为切牙的近中倾斜移动 ,前牙的覆盖增加 ,达 1 5 6mm。③牙列出现较大的间隙 ,双侧分别达 6 70mm和 6 5 9mm。④磨牙垂直向移动较少 ,推磨牙后 ,磨牙平均伸长仅0 6 9mm。⑤磨牙区、双尖牙区与尖牙区的宽度均增加 ,分别达 2 0 3mm、1 6 6mm和 1 10mm。⑥摆型矫治器对面部骨骼结构无明显的直接影响。结论 摆型矫治器能有效地远中移动上颌磨牙 ,快速矫正磨牙关系。但也可导致磨牙倾斜及切牙唇向倾斜移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型娇治器 磨牙 安氏Ⅱ类错He
原文传递
拔除第一磨牙矫治牙列拥挤的病例分析 被引量:25
15
作者 朱双林 王颖 王大为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总结拔除第一磨牙矫治牙列拥挤的病例资料,分析矫治的难点和要点,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本组病例为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正畸科牙列拥挤患者22例,男性8例,女性14例,年龄11.3—26.7岁,平均16.5岁。拔除1—4颗第一恒磨... 目的总结拔除第一磨牙矫治牙列拥挤的病例资料,分析矫治的难点和要点,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本组病例为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正畸科牙列拥挤患者22例,男性8例,女性14例,年龄11.3—26.7岁,平均16.5岁。拔除1—4颗第一恒磨牙进行矫治,其中拔除4颗第一磨牙5例,拔除3颗第一磨牙1例,拔除2颗第一磨牙4例,拔除1颗第一磨牙12例。结果患者矫治时间为14—25个月,平均18.5个月,矫治后患者前牙覆骀、覆盖正常,后牙咬合关系良好,牙弓间隙全部关闭,面部侧貌协调。结论拔除第一磨牙矫治牙列拥挤,应注重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相应的矫治技巧和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矫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学 拔牙 磨牙 病例分析 牙列拥挤
原文传递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与下颌管位置的曲面体层X线片和锥形束CT观察 被引量:24
16
作者 陈全 柳登高 +1 位作者 张刚 马绪臣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17-221,共5页
目的观察分析在曲面体层X线片上人群中下颌阻生第三磨牙(impacted mandibular third molar,IMTM)与下颌管位置关系的类型,并对二者关系密切的病例行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检查,了解二者实际位置关系。... 目的观察分析在曲面体层X线片上人群中下颌阻生第三磨牙(impacted mandibular third molar,IMTM)与下颌管位置关系的类型,并对二者关系密切的病例行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检查,了解二者实际位置关系。为临床制定IMTM拔除手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观察390例(645侧)曲面体层X线片,将IMTM与下颌管的位置关系的影像分为3种类型:①无接触类,二者影像无任何重叠或接触;②点状接触类,二者之间影像仅为点状接触;③部分重叠类,二者影像部分重叠或有较大范围接触。统计3种类型的构成比。曲面体层x线片显示IMTM与下颌管影像呈部分重叠或较大范围接触的部分病例行CBCT检查,观察曲面体层X线片IMTM与下颌管关系密切者中,IMTM实际突破下颌管壁所占的比例。结果390例(645侧)IMTM的曲面体层x线片影像中,无接触类441侧(68.4%);点状接触类149侧(23.1%);部分重叠类55侧(8.5%)。对31例(50侧)曲面体层X线片上显示IMTM与下颌管呈部分重叠或较大范围接触的CBCT检查发现,25侧(50%)IMTM突破下颌管壁。结论①曲面体层x线片可以排除90%以上IMTM与下颌管关系不密切的病例;②曲面体层x线片IMTM与下颌管影像呈部分重叠或较大范围接触表现的病例有必要行CBCT进一步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牙 第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拔牙
原文传递
Compensation trends of the angulation of first molars:retrospective study of 1403 malocclusion cases 被引量:23
17
作者 Hong Su Bing Han +3 位作者 Sa Li Bin Na Wen Ma Tian-Min X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3期175-181,共7页
We investigated the compensatory trends of mesiodistal angulation of first molars in malocclusion cases. We compared differences in the angulation of first molars in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malocclusion classi... We investigated the compensatory trends of mesiodistal angulation of first molars in malocclusion cases. We compared differences in the angulation of first molars in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malocclusion classifications and skeletal patterns. The medical records and lateral cephalogrammes of 1 403 malocclusion cases taken before treatment were measured to evaluate compensation of molar angulation in relation to the skeletal jaw. The cases were stratified by age, Angle classification and skeletal patterns. Differences in the mesiodistal angulation of the first molars were compared among the stratifications. We observed three main phenomena. First,angulation of the upper first molar varied significantly with age and tipped most distally in cases aged,12 years and least distally in cases aged.16 years. The lower first molar did not show such differences. Second, in Angle Class II or skeletal Class II cases, the upper first molar was the most distally tipped, the lower first molar was the most mesially tipped, and opposite angulation compensation was observed in Class III cases. Third, in high-angle cases, the upper and lower first molars were the most distally tipped, and opposite angulation compensation was observed in low-angle cases.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the angulation of the molars compensated for various growth patterns and malocclusion types. Hence, awareness of molar angulation compensation would help to adjust occlusal relationships, control anchorage and increase the chances of long-term 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le classification angulation COMPENSATION first molar growth stages MALOCCLUSION sagittal skeletal patterns verticalskeletal patterns
下载PDF
Dyract flow流动复合体和光固化窝沟封闭剂3年效果评价 被引量:24
18
作者 谢富强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9-70,共2页
目的 :评价Dyractflow流动复合体用于窝沟封闭剂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效果。 方法 :对 3 60例 6~10岁患者的 72 0个上、下颌第一恒磨牙用Dyractflow流动复合体进行窝沟封闭术 ,并采用可见光固化窝沟封闭剂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评价效果。结... 目的 :评价Dyractflow流动复合体用于窝沟封闭剂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效果。 方法 :对 3 60例 6~10岁患者的 72 0个上、下颌第一恒磨牙用Dyractflow流动复合体进行窝沟封闭术 ,并采用可见光固化窝沟封闭剂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评价效果。结果 :随诊 3年后发现Dyractflow流动复合体组在术 1、2、3年的涂膜保留率均比可见光固化组高 (P <0 .0 1)。但龋病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Dyractflow流动复合体是一种可靠的窝沟封闭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RACT flow流动复合体 窝沟封闭剂 磨牙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超声骨刀联合涡轮钻拔除下颌复杂阻生第三磨牙的早期效果评价 被引量:23
19
作者 苏伟喆 范亚伟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评价超声骨刀在下颌复杂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效果及应用。方法收集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行下颌复杂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的患者80例(共80颗患牙),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采用超声骨刀联合涡轮钻和涡轮钻拔除患牙。... 目的评价超声骨刀在下颌复杂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效果及应用。方法收集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行下颌复杂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的患者80例(共80颗患牙),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采用超声骨刀联合涡轮钻和涡轮钻拔除患牙。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患者心理状态、术后72 h疼痛程度、开口度、面部肿胀等指标。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17.2±1.8)min,对照组手术时间(18.5±2.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术中心理状态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2 h试验组的疼痛程度、张口受限及面部肿胀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超声骨刀拔除下颌复杂阻生第三磨牙,可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缓解术后并发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 磨牙 第三 阻生 超声骨刀 高速涡轮钻
下载PDF
罹患重度牙周病变磨牙拔牙后位点保存与自然愈合后种植治疗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毕小成 危伊萍 +5 位作者 胡文杰 詹雅琳 徐涛 甄敏 刘云松 张波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598-604,共7页
目的观察罹患重度牙周病变磨牙拔牙后位点保存与自然愈合后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3—2016年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的10例患者,共有13颗罹患重度牙周病变而拔除的磨牙,根据患者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分为位点保存组(6例,共... 目的观察罹患重度牙周病变磨牙拔牙后位点保存与自然愈合后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3—2016年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的10例患者,共有13颗罹患重度牙周病变而拔除的磨牙,根据患者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分为位点保存组(6例,共6颗患牙)和自然愈合组(5例,共7颗患牙)。分别在拔牙后经位点保存或自然愈合后行种植治疗,6~8个月后接受上部结构修复,随访12~30个月。观察种植体留存情况并记录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状况,包括探诊深度(PD)、出血指数(BI)、菌斑指数(PLI)、龈乳头指数(PI)及种植修复体食物嵌塞与否。修复后每6个月拍摄平行投照根尖片,测量种植体边缘牙槽骨高度,计算边缘骨丧失量(MBL)。根据Karoussis等2004年提出的种植体成功标准,计算种植体成功比例。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获得患者对种植体咀嚼功能、美观、整体满意度的主观评价。结果两组种植体修复后12~30个月存留率均为100%;位点保存组成功比例为100%,自然愈合组为42.9%。种植体负重1年时两组的P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I、BI、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位点保存组与自然愈合组种植体修复后1年时近远中MBL均<1 mm,两组的远中MB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位点保存组种植体修复1年后每年边缘骨丧失均<0.2 mm,近中为(0.03±0.16)mm,远中为(0.05±0.10)mm。两组种植体咀嚼功能、美观、患者满意度VAS评分均>85。结论罹患重度牙周病变磨牙拔牙后位点保存为种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种植修复后12~30个月的成功比例高于自然愈合组,是可靠的牙槽嵴增量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 位点保存 成功率 存留率 磨牙 重度牙周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