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膜生物反应器中影响膜透水率的几个因素 被引量:18
1
作者 彭跃莲 刘忠洲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2000年第6期326-332,共7页
本文研究了影响膜 -好氧生物反应器中中空纤维膜透水率的几个因素 ,如组件长度、操作压力、膜面流速、活性污泥浓度和温度。中空纤维膜内 ,压力沿料液流动方向呈抛物线型分布 ,所以在膜内径和膜面流速一定的情况下 ,存在一个最佳的膜组... 本文研究了影响膜 -好氧生物反应器中中空纤维膜透水率的几个因素 ,如组件长度、操作压力、膜面流速、活性污泥浓度和温度。中空纤维膜内 ,压力沿料液流动方向呈抛物线型分布 ,所以在膜内径和膜面流速一定的情况下 ,存在一个最佳的膜组件长度 Llin使得膜利用率最高 ,且最省能 ;操作压力对膜透水率的影响分为三个区域 ,各个区域膜的主要过滤阻力不同 ,不同污泥浓度时 ,为了使中空纤维膜内腔不堵塞 ,膜面流速必须高于某一范围 ,膜透水率随温度呈正比例关系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膜长度 活性污泥浓度 膜透水率
下载PDF
有霾和无霾时宁波市大气混合层高度的日变化特征 被引量:5
2
作者 俞科爱 陈磊 +3 位作者 陈有利 张晶晶 朱佳敏 孙海波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7-193,共7页
根据2007—2013年宁波市每日8次地面观测气象资料,运用罗氏法和统计分析法计算大气混合层高度,分析其在霾日和非霾日的不同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宁波市霾日与非霾日混合层高度均呈白天高,夜晚低的日变化特征,夏季两者差值的日变化波动... 根据2007—2013年宁波市每日8次地面观测气象资料,运用罗氏法和统计分析法计算大气混合层高度,分析其在霾日和非霾日的不同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宁波市霾日与非霾日混合层高度均呈白天高,夜晚低的日变化特征,夏季两者差值的日变化波动最明显,波峰时间比其他季节晚 3 h 。混合层高度日变化趋势与风速、气温、能见度趋于一致,霾等级越重,混合层高度越低。霾日与非霾日的气温差值除冬季呈正变温外,其他季节呈负变温,冬季14时差值最小,夜间加大,春夏季凌晨差值最小,14时最大,秋季波动不明显;风速差值除冬季夜间为正值外,其余季节为负值,秋冬季差值最小、夏季最大。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时,混合层高度随着稳定度增加而逐渐处于稳定状态时,随着稳定度增加而降低,中性大气是宁波易致霾的大气层结。霾日与非霾日大气稳定度表现不一致,中午霾日中性大气占多数,非霾日则是不稳定大气;夜间霾日稳定—弱稳定大气和中性大气所占比例相当,非霾日稳定—弱稳定大气占多数。另外,PM 2.5 浓度在霾日和非霾日均为白天低、夜间高的日变化特征,但霾日波动大,波峰时间晚于非霾日 2 h ,峰值浓度也高于非霾日2.7倍;早晨或下午到上半夜是霾日的PM 2.5 浓度两个上升时段,上午为下降时段;非霾日的两个浓度缓升(降)时段分别出现凌晨和下午(上午和前半夜)。研究成果有助于预报员了解大气混合层高度及其对霾的可能影响,从而提高霾预报预警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层高度 日变化
下载PDF
夷陵山羊微卫星标记杂合度与生长性状的回归关系
3
作者 邓云霏 付玉蓉 +4 位作者 沈洪学 刘桂琼 朱德江 张敏 姜勋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75-1582,共8页
【目的】分析夷陵山羊多位点杂合度(Multilocus heterozygosity,MLH)、等位基因距离平方均值(mean d^(2),MD)与生长性状之间的关系,并比较2种遗传指标在衡量近交程度上的差异。【方法】用14个SNP标记分析夷陵山羊、宜昌白山羊、麻城黑... 【目的】分析夷陵山羊多位点杂合度(Multilocus heterozygosity,MLH)、等位基因距离平方均值(mean d^(2),MD)与生长性状之间的关系,并比较2种遗传指标在衡量近交程度上的差异。【方法】用14个SNP标记分析夷陵山羊、宜昌白山羊、麻城黑山羊、酉州乌羊和乌骨山羊等5个山羊品种的遗传关系。用7个微卫星标记估测247只夷陵山羊个体的MLH和MD。同时,测定体长、体高、胸围和体重等性状,计算G指数(G index,I_(G))、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I_(BM))和体重指数(Ponderal index,I_(P)),分别分析体重体尺性状、体重-体长指数与MLH、MD 2个指标的回归关系。【结果】体重与MD之间存在显著回归关系,回归方程表示为lg(WT)=0.03354 lg(d^(2)+1)+1.403(R^(2)=0.0172,P<0.05)。I_(G)与MD之间存在显著回归关系,回归方程表示为I_(G)=8.32 lg(d^(2)+1)+54.87(R^(2)=0.0288,P<0.05)。I_(BM)与MD之间存在显著回归关系,回归方程表示为BMI=12.58 lg(d^(2)+1)+70.83(R^(2)=0.0275,P<0.05)。I_(P)与MD之间存在显著回归关系,回归方程表示为I_(P)=27.25 lg(d^(2)+1)+120.4(R^(2)=0.0234,P<0.05)。【结论】夷陵山羊体重与MD之间存在显著正回归关系,说明其体重变异可能是遗传于其母系品种宜昌白山羊的长期适应性进化的结果。I_(G)、I_(BM)、I_(P)与MD之间存在显著回归关系,说明体型在一定程度上受远期遗传变异事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陵山羊 mlh mean d~2 生长性状
下载PDF
基于最大似然分类算法的土地覆盖分类精度控制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全 王海燕 李霖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5年第4期42-45,共4页
在土地覆盖分类应用中执行最大似然分类算法存在许多可能影响精度的问题,包括确定分类类别及数量、光谱波段、先验概率、选择和改进样本区等。在总结了这些问题后,提出了解决方法,并应用ERDASIMAGINE8.6软件以南京市TM数据为例进行了分... 在土地覆盖分类应用中执行最大似然分类算法存在许多可能影响精度的问题,包括确定分类类别及数量、光谱波段、先验概率、选择和改进样本区等。在总结了这些问题后,提出了解决方法,并应用ERDASIMAGINE8.6软件以南京市TM数据为例进行了分类实验,结果证明此方法能有效提高分类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似然分类 先验概率 样本区选择
下载PDF
MLH1、MSH2基因mRNA突变分析与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的基因诊断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朝夫 周晓燕 +3 位作者 张太明 孙孟红 徐烨 施达仁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检测胚系MLH1和MSH2基因mRNA突变,确立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家系。方法收集符合Amsterdam标准Ⅱ的12个家系14名家庭成员外周血,用特异引物和耐热性逆转录酶特异地逆转录MLH1和M... 目的检测胚系MLH1和MSH2基因mRNA突变,确立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家系。方法收集符合Amsterdam标准Ⅱ的12个家系14名家庭成员外周血,用特异引物和耐热性逆转录酶特异地逆转录MLH1和MSH2的RNA;利用长模板PCR扩增酶扩增逆转录产物(cDNA);测序分析扩增产物。提取外周血的DNA,设计与利用上述方法检测出突变对应外显子的特异性引物,利用TaqDNA聚合酶扩增测序,以检测上述方法的有效性。结果利用基于外周血mRNA的方法,在6个家系中检出6个胚系突变,4个MLH1突变和2个MSH2突变,MLH1突变分别位于第8、12、16和第19外显子;MSH2突变分别位于第1和第2外显子。利用基于外周血DNA的方法,上述突变均在MLH1和MSH2相应的外显子中得到验证。突变类型为4个错义突变、1个同义突变和1个非编码区突变;其中5个突变国际上尚未报道;6个突变中有5个为病理性,分布于5个不同家系,该5个家系被确诊为HNPCC家系。结论基于外周血MLH1和MSH2mRNA异常的检测能确诊HNPCC家系;该方法敏感、省时、节约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lh1基因 MSH2基因 结直肠癌 遗传性非息肉性 逆转录 胚系突变 基因诊断
原文传递
散发性结直肠癌DNA错配修复系统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6
作者 孙伟杰 徐莹 +4 位作者 杨静 褚以忞 杨大明 李吉 彭海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59-763,共5页
目的·探讨DNA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系统蛋白MLH1(mutL homolog1)、MSH2(mutS homolog2)、MSH6(mutS homolog6)和PMS2(postmeiotic segregation increased2)在散发性结直肠癌(sporadic colorectal carcinoma,SCRC)中的表... 目的·探讨DNA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系统蛋白MLH1(mutL homolog1)、MSH2(mutS homolog2)、MSH6(mutS homolog6)和PMS2(postmeiotic segregation increased2)在散发性结直肠癌(sporadic colorectal carcinoma,SCRC)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4月-2018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SCRC患者的癌组织样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符合标准的209例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样本中的MLH1、MSH2、MSH6、PMS2和p53蛋白,并对其中67例癌组织行荧光定量PCR检测KRAS癌基因突变情况。结果·209例患者的癌组织中,MLH1、MSH2、MSH6及PMS2蛋白缺失率分别为17.2%(36/209)、2.4%(5/209)、12.9%(27/209)、16.7%(35/209)。MMR系统蛋白总的缺失率为30.1%(63/209),在55岁以下、肿瘤位于右半结肠、肿瘤直径>6cm及黏液腺癌的SCRC患者中较高(均P<0.05)。p53基因突变患者的MLH1缺失率显著高于未突变患者(P=0.012),KRAS基因突变患者的MLH1缺失率显著低于未突变患者(P=0.044)。这些SCRC患者中,MLH1和PMS2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MMR系统蛋白缺失可能与SCRC患者年龄、肿瘤位置、肿瘤大小和病理组织分型相关,MLH1蛋白缺失可能与p53基因及KRAS基因的突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发性结直肠癌 错配修复 mlh1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Germline MLH1 and MSH2 mutational spectrum including frequent large genomic aberrations in Hungarian 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families:Implications for genetic testing 被引量:9
7
作者 Janos Papp Marietta E Kovacs Edith Olah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9期2727-2732,共6页
AIM: To analyze the prevalence of germline MLH1 and MSH2 gene mutations and evalu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ungarian 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HNPCC) families. METHODS: Thirty-six kindreds ... AIM: To analyze the prevalence of germline MLH1 and MSH2 gene mutations and evalu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ungarian 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HNPCC) families. METHODS: Thirty-six kindreds were tested for mutations using conformation sensitive gel electrophoreses, direct sequencing and also screening for genomic rearrangements applying 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 cation (MLPA). RESULTS: Eighteen germline mutations (50%) were identifi ed, 9 in MLH1 and 9 in MSH2. Sixteen of these sequence alterations were considered pathogenic, the remaining two were non-conservative missense alterations occurring at highly conserved functional motifs. The majority of the defi nite pathogenic mutations (81%, 13/16) were found in families fulfilling the stringent Amsterdam Ⅰ/Ⅱ criteria, including three rearrangements revealed by MLPA (two in MSH2 and one in MLH1). However, in three out of sixteen HNPCC-suspected families (19%), a disease-causing alteration could be revealed. Furthermore, nine mutations described here are novel, and none of the sequence changes were found in more than one family.CONCLUSION: Our study describes for the f irst time the prevalence and spectrum of germline mismatch repair gene mutations in Hungarian HNPCC and suspected-HNPCC families. The results presented here suggest that clinical selection criteria should be relaxed and detection of genomic rearrangements should be included in genetic screening in this pop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rmline mutation 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mlh1 MSH2 REARRANGEMENT
下载PDF
浙江省大气混合层高度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俞科爱 陈磊 +4 位作者 张晶晶 朱纯阳 林陈爽 胡晓 陈迪辉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35-744,共10页
利用2000—2013年浙江4个站点(杭州、舟山、衢州和大陈)每日8个时次的气象数据,采用罗氏法计算分析了混合层高度总体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浙江大气混合层总体呈现北部低、南部高,海岛最高的空间分布特征,舟山最低954m,其次杭州1073m、衢... 利用2000—2013年浙江4个站点(杭州、舟山、衢州和大陈)每日8个时次的气象数据,采用罗氏法计算分析了混合层高度总体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浙江大气混合层总体呈现北部低、南部高,海岛最高的空间分布特征,舟山最低954m,其次杭州1073m、衢州1181m,大陈最高1631m,具有混合层高度越低,起伏变化越小的特征。混合层高度具有较明显时间特征,杭州、舟山、衢州表现为双峰双谷型,即春季(3—4月)和夏季(7—8月)较高、初夏(6月)和秋冬季(11月至次年2月)较低,大陈为单峰单谷型,即秋冬季较高(12月至次年1月)、春末夏初(5月)较低的季节(月)特征,以及白天高、夜间低的日变化特征。2002年杭州混合层高度明显上升的主要与风速加大、1月和6月日照雨日减少、以及9月雨日偏少和2月日照时数偏多密切相关。风速和大气稳定度是影响混合层高度主要因子,风速3m/s以上时,大气即呈不稳定状态,有利混合层高度抬升。大风速决定大陈最高混合层高度,舟山气温较衢州明显偏低导致其混合层高度偏低,杭州混合层高度高于舟山得益于较高的气温。混合层高度越低,雨日、雨量越明显,(轻)雾越多、能见度越低,反之亦然,另外,轻雾、霾共存频率最高的杭州,混合层高度降低除利于出现雾外,更需警惕中度霾以上天气。研究结果对于认知浙江大气质量评估、污染物扩散能力分布现状具有参考价值,为区域内污染源合理分布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层高度 气象要素 大气稳定度
下载PDF
镉胁迫对拟南芥MMLLHH1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单存海 钟鸣 +3 位作者 刘宛 郭志富 牛建双 周启星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8-304,共7页
采用重亚硫酸盐测序和结合重亚硫酸盐限制性分析技术研究了镉(Cd)胁迫对拟南芥幼苗错配修复基因MutL-homo-logue1(MLH1)启动子甲基化的影响,并结合幼苗的形态和生理指标,筛选Cd胁迫敏感的生物标记物。结果表明:不同浓度(0、0.125、0.25... 采用重亚硫酸盐测序和结合重亚硫酸盐限制性分析技术研究了镉(Cd)胁迫对拟南芥幼苗错配修复基因MutL-homo-logue1(MLH1)启动子甲基化的影响,并结合幼苗的形态和生理指标,筛选Cd胁迫敏感的生物标记物。结果表明:不同浓度(0、0.125、0.25、1.0、3.0mg·L-1)Cd处理3d对幼苗叶片数、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叶绿素含量影响不大,根长和地上部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Cd浓度的增加较对照显著降低(P<0.05),幼苗MLH1启动子甲基化水平随Cd浓度的增加较对照明显上升。以上结果表明,基因MLH1启动子甲基化的变化可作为检测Cd污染对植物遗传毒性效应潜在的、有用的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 mlh1 生物标记物 启动子 甲基化
原文传递
初探低拷贝核基因在低等分类阶元系统发育重建中的适用性———以十字花科为例 被引量:8
10
作者 丁铭 曾丽萍 +1 位作者 马红 张宁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1-221,共11页
分子系统学已被广泛用于解决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迄今为止,被子植物分子系统学大都采用叶绿体和线粒体基因。但叶绿体和线粒体多数采用单亲遗传方式,不能完全记录物种的进化历史。而且叶绿体和线粒体基因相对保守,可用于系统发育重建... 分子系统学已被广泛用于解决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迄今为止,被子植物分子系统学大都采用叶绿体和线粒体基因。但叶绿体和线粒体多数采用单亲遗传方式,不能完全记录物种的进化历史。而且叶绿体和线粒体基因相对保守,可用于系统发育重建的信息有限,很难用来解决科以下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相反,核基因遵守双亲遗传方式并能提供大量信息位点,但却没有得到广泛运用。本文以十字花科为例,从17种十字花科植物中得到了5个编码蛋白的单拷贝核基因序列,采用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重建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和目前常用的基因相比,这些基因能提供更多的信息位点,由此得到的系统发育树具有很高的支持,利用最大简约法得到的5个核基因的系统树中各分支均得到了100%的自展支持率。结果表明,我们选取的核基因可以用来进行科、属及种间的系统发育重建。因此,这5个基因可以用来解决被子植物其它科内的亲缘关系,而且也可以作为DNA条形码研究的有效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系统学 十字花科 低拷贝核基因 MCM5 mlh1 AT3G54630 AT3G26730 AT2G47990
原文传递
胃癌组织中MLH1,MSH2,MSH6和PMS2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郝美玲 张秀芬 +2 位作者 李子鑫 李姗姗 李春辉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48-51,62,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错配修复蛋白MutL homologue 1(MLH1),MutS homologue 2(MSH2),MutS homologue 6(MSH6)和减数分裂后分离为2(postmeiotic segregation increased 2,PMS2)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承德医学...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错配修复蛋白MutL homologue 1(MLH1),MutS homologue 2(MSH2),MutS homologue 6(MSH6)和减数分裂后分离为2(postmeiotic segregation increased 2,PMS2)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2018年11月~2021年11月确诊的474例胃癌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胃癌组织中MLH1,MSH2,MSH6和PMS2蛋白表达水平,根据此四种蛋白表达情况将胃癌组织分为高频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MSI-H)组和低频微卫星不稳定或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low/microsatellite stability,MSI-L/MSS)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特点。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474例胃癌中,MSI-L/MSS型胃癌为403例(85.02%),MSI-H型胃癌共71例(14.98%)。其中4种错配修复蛋白MLH1,MSH2,MSH6和PMS2任一表达缺失共42例,占8.86%(42/474);两种及以上蛋白表达缺失共29例,占6.12%(29/474);MLH1,MSH2和PMS2同时表达缺失率0.84%(4/474);MLH1,MSH2,MSH6和PMS2全部表达缺失率0.21%(1/474)。MSI-H型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和脉管侵犯率低于MSI-L/MSS型胃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65,8.93,均P<0.05)。而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orramn分型、Lauren分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远处转移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3~2.79,均P>0.05)。MSI-H型与MSI-L/MSS型胃癌患者相比,三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为87.52%和62.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4,P>0.05),三年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75.00%和57.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1,P>0.05)。结论与MSI-L/MSS型胃癌相比,MSI-H型胃癌患者淋巴结的转移率低和脉管的侵犯率低,三年OS和PFS偏高,提示MSI-H型胃癌患者有较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lh1蛋白 MSH2蛋白 MSH6蛋白 PMS2蛋白 胃癌
下载PDF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错配修复基因MLH1启动子甲基化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吉敏 盛剑秋 +10 位作者 付蕾 牧宏 黄继胜 韩敏 孙自勤 张宏 武子涛 张英辉 李爱琴 夏长虹 李世荣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91-293,共3页
目的了解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中MLH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过度甲基化现象。方法在错配修复基因微小突变检测和大片段缺失检测等实验的基础上,对47例DNA标本进行硫化处理,然后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标本中MLH1基因... 目的了解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中MLH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过度甲基化现象。方法在错配修复基因微小突变检测和大片段缺失检测等实验的基础上,对47例DNA标本进行硫化处理,然后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标本中MLH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情况。结果47例标本中发现6例存在MLH1基因启动子过度甲基化,检出率为12.8%,其中4例表现为完全甲基化,2例表现为部分甲基化。结论MLH1基因启动子过度甲基化现象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中发生率较高,是HNPCC发病的相关因素之一。过度甲基化现象的研究有助于致癌机制的进一步探讨和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mlh1基因 启动子 甲基化
下载PDF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and MLH1 promoter hypermethylation in colorectal cancer 被引量:7
13
作者 Yaron Niv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1767-1769,共3页
Colorectal cancer (CRC) is caused by a series of genetic or epigenetic changes, and in the last decade there has been an increased awareness that there are multiple forms of colorectal cancer that develop through di... Colorectal cancer (CRC) is caused by a series of genetic or epigenetic changes, and in the last decade there has been an increased awareness that there are multiple forms of colorectal cancer that develop through different pathways.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is involved in the genesis of about 15% of sporadic colorectal cancers and most of 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ancers. Tumors with a high frequency of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tend to be diploid, to possess a mucinous histology, and to have a surrounding lymphoid reaction. They are more prevalent in the proximal colon and have a fast pass from polyp to cancer. Nevertheless, they are associated with longer survival than stage-matched tumors with microsateUite stability. Resistance of colorectal cancers with a high frequency of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to 5-fluorouracilbased chemotherapy is well established. Silencing the MLH1 gene expression by its promoter methylation stops the formation of MLH1 protein, and prevents the normal activation of the DNA repair gene. This is an important cause for genomic instability and cell proliferation to the point of colorectal cancer formation. Better knowledge of this process will have a huge impact on colorectal cancer management, prevention,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lh1 METHYLATION Colorectal cancer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CpG island methylator phenotype Chromosomal instability
下载PDF
Importance of MutL homologue MLH1 and MutS homologue MSH2 expression in Turkish patients with sporadic colorectal cancer 被引量:5
14
作者 Sibel Erdamar Esra Ucaryilmaz +4 位作者 Gokhan Demir Tayfun Karahasanoglu Gulen Dogusoy Ahmet Dirican Suha Goksel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33期4437-4444,共8页
AIM: To assess the incidence of MLH1 (the human MutL homologue) and MSH2 (the human MutS homologue) protein expression in Turkish patients with sporadic colorectal cancers and to compare their survival and clinic... AIM: To assess the incidence of MLH1 (the human MutL homologue) and MSH2 (the human MutS homologue) protein expression in Turkish patients with sporadic colorectal cancers and to compare their survival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METHODS: We validated the tissue microarray technology in 77 colorectal carcinomas by analyzing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expression of proteins involved in two main pathways of colorectal carcinogenesis: p53 protein for loss of heterozygosity tumors; MLH1 and MSH2 proteins for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 RESULTS: Our analysis showed that 29 (39.2%) had loss of MLH1 expression, 5 (6.8%) had loss of MSH2 expression and 2 cases had loss of expression of both proteins. We found that 60% of MSH2-negative tumors were located in the right side of the colon; all MSH2-negative cases were women. In addition, the loss of MSH2 expression was correlated with low p53 expression. Neither MLH1 nor MSH2 expressions were associated with prognosis, although there seemed a tendency of longer survival (71.7 ± 8.65 mo vs 47.08± 5.26 too) for the patients with MLHl-negative versus MLHl-positive carcinomas. There were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overall and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among MLH1/MSH2-positive and -negative cases.CONCLUSION: Our data supports that Turkish patients with MLH1- and MSH2-defective tumors have some distinct features from each other. Although prognostic importance remains controversial,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of mismatch repair genes may be used as a routine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sporadic colorectal carcinom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orectal carcinoma mlh1 MSH2 Immunohistochemistry Prognosis
下载PDF
MLH1和PMS2在胃癌组织中的缺失水平及价值分析
15
作者 陶飞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5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组织中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MLH1、PMS2的缺失及表达水平,并分析高缺失者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22年3月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75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患者MMR蛋白的...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组织中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MLH1、PMS2的缺失及表达水平,并分析高缺失者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22年3月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75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患者MMR蛋白的表达资料,并结合临床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275例患者中,MLH1的缺失率为8.36%(23/275),PMS2的缺失率为18.18%(50/275),MLH1和PMS2的共同缺失率为7.27%(20/275)。MLH1的缺失率与PMS2的缺失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S2的缺失率与MLH1和PMS2的共同缺失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LH1的缺失与胃癌患者的年龄、分化程度、Ki67指数、神经侵犯和Her-2状态有关(P<0.05);PMS2的缺失与胃癌患者的年龄、肿瘤部位和Ki67指数有关(P<0.05);MLH1和PMS2共同缺失与胃癌患者的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分化程度、神经侵犯、Ki67指数和Her-2状态有关(P<0.05)。MLH1和PMS2在胃癌中表达呈正相关(r=0.539,P<0.001)。结论MLH1的缺失与胃癌患者较多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MLH1、PMS2在胃癌中表达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错配修复蛋白 mlh1 PMS2 临床特征
下载PDF
BRAF基因突变对结肠癌伴随胃癌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周海洋 魏学明 +1 位作者 郑爱民 戴大江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544-546,共3页
目的研究BRAF基因突变与结肠癌伴随胃癌,以及PRDX1和PRDX6基因表达量的关联,分析PRDX1和PRDX6基因在结肠癌伴随其它原发癌症中的作用。方法收集47例患有结肠癌与伴随胃癌病人的样本,通过PNAClamp TM突变检测试剂盒检测样本中BRAF和MLH1... 目的研究BRAF基因突变与结肠癌伴随胃癌,以及PRDX1和PRDX6基因表达量的关联,分析PRDX1和PRDX6基因在结肠癌伴随其它原发癌症中的作用。方法收集47例患有结肠癌与伴随胃癌病人的样本,通过PNAClamp TM突变检测试剂盒检测样本中BRAF和MLH1基因的突变情况,利用卡方检验比较突变与相关特征的关系。通过q PCR和蛋白质印迹检测BRAF突变样本中的PRDX1和PRDX6的表达量变化。通过人类HCT-116结肠癌细胞中转入带有BRAF突变的质粒,研究细胞系水平BRAF突变对PRDX 1和PRDX 6表达量的影响。结果 BRAF的突变在不同年龄、癌症位置、多发癌时间间距、癌症数量或者家庭癌症史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MLH1的突变在不同多发癌时间间距、癌症数量和家庭癌症史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PRDX1和PRDX6表达水平与BRAF突变程度及不同结肠癌伴随的原发癌数量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PRDX1和PRDX6基因可能是BRAF突变抑制的目标。结论结肠癌伴随胃癌的多种原发性癌症中BRAF突变率比较低。使用BRAF突变作为鉴定标记,仍需要其他基因如MLH1基因突变情况的辅助。BRAF突变可以抑制PRDX1和PRDX6基因的表达,而且PRDX1和PRDX6基因的表达量与结肠癌伴随的原发癌的数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F mlh1 PRDX1 PRDX6 结肠癌 多种原发性癌症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中错配修复蛋白MLH1、PMS2、SH2、MSH6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永强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12期1997-2000,2008,共5页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CRC)患者中错配修复基因(MMR)各错配修复蛋白(MLH1、PMS2、MSH2、MSH6)的表达,分析各错配修复蛋白缺失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结、直肠癌632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HL1、PMS2、MSH2、MSH6的表达,将4种...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CRC)患者中错配修复基因(MMR)各错配修复蛋白(MLH1、PMS2、MSH2、MSH6)的表达,分析各错配修复蛋白缺失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结、直肠癌632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HL1、PMS2、MSH2、MSH6的表达,将4种MMR蛋白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表达缺失判定为错配修复基因缺陷(dMMR),4种蛋白全部为阳性则判定为错配修复基因完整(pMMR)。结果632例CRC中,pMMR组552例,占87.5%;dMMR组80例,占12.6%。dMMR组中,蛋白MLH1、PMS2、MSH2、MSH6的表达缺失率分别为7.1%、15.6%、8.4%及21.9%,未发现四个蛋白全部缺失者。其中MLH1-PMS2共同缺失表达类型为27例(4.3%)、MSH2-MSH6共同缺失表达类型15例(2.4%),经统计学分析两者均呈正相关(γs=0.631,P<0.001;γs=0.824,P<0.001)。结、直肠癌患者dMMR与pMMR在发病年龄、肿瘤部位和淋巴结转移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1),而在性别、肿瘤大小以及癌胚抗原等肿瘤标志物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错配修复基因(MMR)各蛋白的缺失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有密切的关系。根据错配修复基因(MMR)各蛋白的缺失可以将结、直肠患者分为不同的亚群并可作为对各亚群的临床治疗药物的选择以及疗效的预测依据。对错配修复基因的进一步的研究有助于揭示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及指导未来治疗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MMR mlh1 PMS2 MSH2 MSH6 免疫组化
下载PDF
26280例结直肠癌患者MLH1和PMS2基因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园园 邹霜梅 +7 位作者 王振宁 韩方海 夏立建 张睿 俞金龙 乌新林 赵志勋 王锡山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9年第1期16-22,共7页
目的研究MLH1和PMS2蛋白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本研究纳入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在内7家医院的结直肠癌数据平台的患者205 071人次,其中26 280例免疫组化信息和病例信息满足研究标准。分析MLH1和PMS2... 目的研究MLH1和PMS2蛋白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本研究纳入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在内7家医院的结直肠癌数据平台的患者205 071人次,其中26 280例免疫组化信息和病例信息满足研究标准。分析MLH1和PMS2基因蛋白表达情况与患者发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病理分期等因素的关系。结果 MLH1缺失率4%,PMS2缺失率3.25%。两种蛋白表达缺失的患者男女比例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 <0.05),其发病年龄均小于正常表达组患者(均P <0.0001)。其第二原发癌的发病率也高于正常表达组(均P <0.0001)。MLH1和PMS2蛋白表达缺失的患者肿瘤最大径大于正常表达组(均P <0.0001),清扫淋巴结总数目也高于正常表达组(均P <0.0001)。此外,与正常组相比,MLH1表达缺失组呈现明显家族聚集倾向(P=0.001)。而在部位上,肿瘤部位发生在右半结肠的患者数据显示,MLH1和PMS2蛋白缺失的发生率高于蛋白表达正常组。肿瘤分期方面,MLH1和PMS2蛋白的T分期在表达缺失组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001),M分期中,PMS2蛋白缺失患者的远处转移率低于正常组患者(P=0.0008)。结论 MLH1与PMS2表达缺失的患者发病年龄更早,肿瘤体积大,右半结肠比例相对较高,第二原发癌的发生率更高,伴有更高的淋巴结清扫数目,且与病理分期存在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错配修复基因 mlh1 PMS2 多中心研究 大数据平台
原文传递
Lynch综合征家系中MLH1 c.463dupC基因突变的特点和临床分析
19
作者 周大杨 刘畅 +7 位作者 黄鉴 许宁 吉祥 杨可欣 彭继邦 潘海 徐文静 珠珠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47-551,共5页
本研究报道1个Lynch综合征(LS)家系中MLH1 c.463dupC基因新突变位点,并分析该家系的临床和致病基因特点。回顾性纳入2020年10月2日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1例40岁女性结肠癌患者,收集该家系的临床资料并绘制家系图谱,其家族... 本研究报道1个Lynch综合征(LS)家系中MLH1 c.463dupC基因新突变位点,并分析该家系的临床和致病基因特点。回顾性纳入2020年10月2日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1例40岁女性结肠癌患者,收集该家系的临床资料并绘制家系图谱,其家族肿瘤史符合阿姆斯特丹标准Ⅱ和中国人LS诊断标准,是典型的LS家系。先证者通过二代测序(NGS)检测到MLH1基因位于第6外显子的胚系移码错义突变c.463dupC,为可能致病性变异。随后针对MLH1基因对家系中共20名直系成员进行Sanger测序,发现7例携带该突变并将其纳入LS高风险管控。随访至2023年10月,先证者新患子宫内膜及宫颈息肉,1例患结直肠癌,2例新发肠息肉,均得到早期干预和治疗;2例未出现表型。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可能致病性MLH1 c.463dupC新突变位点,为该突变的致病性提供了依据,并为家系携带者提供了规范的健康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LYNCH综合征 mlh1基因突变 家系分析 风险管控
原文传递
Optimized prime editing efficiently generates heritable mutations in maize 被引量:4
20
作者 Dexin Qiao Junya Wang +8 位作者 Min‐Hui Lu Cuiping Xin Yiping Chai Yuanyuan Jiang Wei Sun Zhenghong Cao Siyi Guo Xue‐Chen Wang Qi‐Jun Che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4期900-906,共7页
Low efficiency is the main obstacle to using prime editing in maize(Zea mays).Recently,prime-editing efficiency was greatly improved in mammalian cells and rice(Oryza sativa)plants by engineering primeediting guide RN... Low efficiency is the main obstacle to using prime editing in maize(Zea mays).Recently,prime-editing efficiency was greatly improved in mammalian cells and rice(Oryza sativa)plants by engineering primeediting guide RNAs(pegRNAs),optimizing the prime editor(PE)protein,and manipulating cellular determinants of prime editing.In this study,we tested PEs optimized via these three strategies in maize.We demonstrated that the ePE5max system,composed of PEmax,epegRNAs(pegRNA-evopreQ.1),nicking single guide RNAs(sgRNAs),and MLH1dn,efficiently generated heritable mutations that conferred resistance to herbicides that inhibit 5-enolpyruvylshikimate-3-phosphate synthase(EPSPS),acetolactate synthase(ALS),or acetyl CoA carboxylase(ACCase)activity.Collectively,we demonstrate that the ePE5max system has sufficient efficiency to generate heritable(homozygous or heterozygous)mutations in maize target genes and that the main obstacle to using PEs in maize has thus been remo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 epegRNAs herbicide resistance MAIZE mlh1dn prime editin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