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CU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生风险的LightGBM预测模型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渊 冯聪 +3 位作者 李开源 张政波 曹德森 黎檀实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316-320,共5页
目的基于机器学习模型LightGBM构建ICU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预测模型,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辅助决策支持。方法采用公开的大型ICU数据库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Ⅲ)作为数据集,提取1166例患者,其中男性513... 目的基于机器学习模型LightGBM构建ICU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预测模型,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辅助决策支持。方法采用公开的大型ICU数据库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Ⅲ)作为数据集,提取1166例患者,其中男性513例(44.00%),中位年龄70.93岁,75.8%(884例)的患者发展为AKI。以患者入ICU时的生理生化指标为预测变量,预测患者24h后是否发展为AKI。采用LightGBM构建预测模型,并与logistic回归及随机森林模型进行对比,采用五折交叉验证评价模型性能。结果结果显示,LightGBM模型对AKI预测的准确率为0.89,AUC为0.92;logistic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的AUC分别为0.75和0.89,准确率为0.84和0.86。结论LightGBM在AKI预测模型中表现最优,采用患者入ICU时的生理生化指标,预测模型准确率和AUC可达0.89和0.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大数据 mimic-数据库 急性肾损伤 LightGBM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早期测量中心静脉压与病死率的关系 被引量:9
2
作者 陈晗 龚书榕 +1 位作者 尚秀玲 于荣国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86-791,共6页
目的探讨早期测量中心静脉压(CVP)与脓毒症患者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基于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Ⅲv1.4(MIMIC-Ⅲv1.4)中的健康数据,收集所有重症监护病房(ICU)成人脓毒症患者的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合并症、生存时间、总住院时间、ICU... 目的探讨早期测量中心静脉压(CVP)与脓毒症患者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基于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Ⅲv1.4(MIMIC-Ⅲv1.4)中的健康数据,收集所有重症监护病房(ICU)成人脓毒症患者的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合并症、生存时间、总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生命体征、入ICU首日实验室检查结果、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首日输液量和液体平衡、尿量、对肾脏替代治疗和机械通气的需求、脓毒症诊断以及在ICU中进行首次CVP测量的时间和数值。根据入ICU 6 h内是否测量CVP将患者分为早期测量和对照两组;根据获得首次CVP的时间将患者进一步分为≤3 h、4~6 h、7~12 h和12 h内未测量4个亚组。主要研究终点为28 d病死率。使用局部加权平滑(Lowess平滑)分析来探讨初始CVP值与病死率的关系;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Log-Rank检验对28 d生存情况进行单变量分析;使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评估CVP测量及时性与病死率的关系。结果共纳入4733例成人脓毒症患者,其中1673例在入ICU 6 h内测量了CVP,另外3060例未测量者作为对照组。CVP早期测量组除基础肾衰竭患者较对照组更少外,两组人口学特征和基础疾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VP早期测量组入ICU 24 h内病情较对照组更重,表现为更高的血乳酸(Lac)水平和SOFA评分。CVP早期测量组28 d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4.2%比40.7%,P<0.01)。CVP早期测量组患者总住院时间更短,ICU住院时间更长,需要机械通气和血管活性药物的比例更高,24 h内液体入量和平衡量也更多。Lowess平滑分析显示,初始CVP与病死率之间呈"U"形关系,提示过高或过低的初始CVP均与不良预后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与12 h内未测量CVP患者相比,3 h内测量者28 d累积生存率明显升高(66.7%比59.1%;Log-Rank检验:χ^(2)=15.810,校正P<0.001);而4~6 h和7~12 h测量者28 d累积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压 脓毒症 液体复苏 mimic-数据库 病死率
原文传递
1h血清乳酸水平与ICU重症患者30d病死率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杨其霖 张尹州 +3 位作者 孔田玉 张振辉 熊旭明 陈伟燕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37-742,共6页
目的探讨1 h血清乳酸(Lac)水平与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患者30 d病死率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队列研究方法,从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Ⅲ)中收集首次入住ICU 1 h内测定过Lac水平的成人(年龄≥16岁)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1 h血清乳酸(Lac)水平与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患者30 d病死率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队列研究方法,从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Ⅲ)中收集首次入住ICU 1 h内测定过Lac水平的成人(年龄≥16岁)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1 h Lac水平将患者分为<2 mmol/L组、2~4 mmol/L组、>4 mmol/L组,分析患者基线特征。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1 h Lac水平与30 d病死率之间的关系。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1 h Lac水平对重症患者30 d病死率的预测价值,并根据最佳截断值分组,绘制30 d Kaplan-Meier生存曲线。此外,对各分类变量分层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3969例ICU重症患者,30 d死亡673例,30 d总病死率为16.96%。1 h Lac<2 mmol/L 1664例,1 h Lac 2~4 mmol/L 1588例,1 h Lac>4 mmol/L 717例,3组患者年龄、入住ICU时间、入住ICU类型、心率、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肌酐、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呼吸机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以及主要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 h Lac每增加1 mmol/L,重症患者30 d病死率将增加0.24倍〔优势比(OR)=1.24,95%可信区间(95%CI)为1.19~1.29,P<0.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1 h Lac预测重症患者30 d病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94(95%CI为0.669~0.718),最佳截断值为3.35 mmol/L时,敏感度为0.499,特异度为0.779,阳性似然比为2.260,阴性似然比为0.643。根据1 h Lac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乳酸组(≥3.35 mmol/L)和低乳酸组(<3.35 mmol/L),其30 d病死率分别为31.58%(336/1064)和11.60%(337/29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乳酸组30 d累积存活率显著低于低乳酸组(Log-rank检验:χ^2=247.72,P<0.0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考虑到年龄、入住ICU时间、入住ICU类型、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呼吸机使用及主要诊断等因素,高乳酸组30 d病死率是低乳酸组的2.34倍(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h血清乳酸 30 d病死率 重症患者 mimic-数据库
原文传递
基于大样本重症监护数据库MIMIC-Ⅲ的无创和有创血压测量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范勇 李沛尧 +3 位作者 张楠 刘晓莉 张政波 曹德森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8年第2期122-129,共8页
目的血压是人体基本生命体征,是临床病情判断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基于最新版的多参数重症监护数据库MIMIC-Ⅲ(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研究比较无创和有创血压测量的一致性。方法提取了11 671例患者同时测量的226... 目的血压是人体基本生命体征,是临床病情判断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基于最新版的多参数重症监护数据库MIMIC-Ⅲ(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研究比较无创和有创血压测量的一致性。方法提取了11 671例患者同时测量的226 093对无创和有创血压测量数据,采用探索性数据分析技术,从年龄和血压分层的角度对比了有创和无创测量结果的一致性,从ICU死亡率判别的角度,分析了两种方法在危重患者病情判断方面的差异性。结果收缩压在[80~120]mmHg(1 mmHg=0.133 k Pa)范围内,有创和无创测量结果的一致性较好;低于80 mmHg,无创高于有创,偏差随血压下降呈增大趋势;高于120 mmHg,无创低于有创,偏差随血压升高也呈增大趋势,Bland-Altman图显示两种测量方法存在难以消除的比例性偏倚。不同年龄分层的收缩压对照分析也呈现相同的现象。从ICU死亡率看,收缩压在低血压片段(<80 mmHg)的有创和无创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无创血压所对应的死亡率明显高于有创血压,而基于平均压的判断,无创与有创结果基本一致,在各个血压段的死亡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基于大样本临床数据进一步验证了示波法无创血压测量技术的局限性:在各个年龄段,正常血压范围,无创和有创测量方法差异不大,但当血压异常时(无论是高血压还是低血压),二者差异较大,且呈增大趋势;从判断预后的角度而言,无创和有创平均压的结果较一致,比收缩压更适合用于指导ICU患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有创血压 无创血压 mimic-数据库 探索性数据分析
下载PDF
基于集成机器学习的ICU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早期死亡风险预测模型 被引量:7
5
作者 虎磐 刘晓莉 +4 位作者 毛智 张渊 康红军 张政波 周飞虎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513-518,共6页
目的基于集成机器学习模型XGBoost(Extreme Grardient Boosting)构建ICU住院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in the elderly,MODSE)早期(入ICU 24h后)死亡预测模型,以更好地辅助临床决策和治疗。方法利... 目的基于集成机器学习模型XGBoost(Extreme Grardient Boosting)构建ICU住院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in the elderly,MODSE)早期(入ICU 24h后)死亡预测模型,以更好地辅助临床决策和治疗。方法利用公开的基于电子病历的大型数据库中重症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Ⅲ(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纳入MODSE患者14 329例,其中院内死亡2 341例(16.3%),随机抽取80%作为训练集,剩余20%为测试集,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1 864例)和存活组(9 599例),采集人口统计学信息、入ICU第一天的生命体征、临床干预措施、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评分(SIRS),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作为模型参数,比较两组患者各指标差异;采用XGBoost模型算法进行模型训练,研究死亡相关特征重要性排名分布;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模型对MODSE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ale,GCS)、年龄、心率最大值等较高,体质量指数(hody mass index,BMI)、收缩压最小值等较低,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1)。XGBoost构建预测模型的特征排名前10的指标为呼吸频率、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 of the prothrombin time,APTT)、年龄、体温、BMI、收缩压、血小板、血糖、休克指数、內细胞计数;Xghoost模型预测MODSE患者死亡的AUC为0.853,敏感性为0.824,特异性为0.725,准确率为0.854,高于SOFA等各类评分。结论与传统的评分相比,XGBoost模型的预测性能更加优越,可以更好地辅助临床决策,更早地指导临床医生开展集束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 mimic-数据库 医疗大数据 机器学习 死亡预测
下载PDF
早期白蛋白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分析:基于MIMIC-Ⅲ数据库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杨婷 童传凤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2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 评价早期白蛋白(ALB)水平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48 h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方法 基于MIMIC-Ⅲ数据库,回顾性纳入2001年6月至2012年12月行PCI治疗的342例AMI患者,根据术后48 h是否发生AKI分... 目的 评价早期白蛋白(ALB)水平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48 h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方法 基于MIMIC-Ⅲ数据库,回顾性纳入2001年6月至2012年12月行PCI治疗的342例AMI患者,根据术后48 h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177例)和无AKI组(165例)。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基线资料与药物使用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相关性,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无AKI组相比,AKI组的年龄、高脂血症、肺炎、糖尿病、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机械通气、ALB、疾病评分和院内死亡率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LB与eGFR显著正相关(r=0.22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LB(OR=0.435,P=0.003)、血白细胞(OR=1.079,P=0.005)和血肌酐(OR=4.592,P<0.001)是发生AKI的危险因素。多因素校正后,低ALB血症仍是发生AKI的危险因素(OR=1.839,95%CI:1.041~3.247,P=0.036)。结论 早期ALB水平可预测AMI患者PCI术后48 h发生AKI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肾损伤 白蛋白 mimic-数据库
下载PDF
基于MIMIC-Ⅲ数据库研究合并房颤的危重症患者短期死亡风险预测模型
7
作者 杨婷 童传凤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6期674-680,共7页
目的:利用MIMIC-Ⅲ数据库研究重症病区合并房颤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MIMIC-Ⅲ数据库患者出院诊断包含心房颤动,通过纳入及排除筛选标准纳入6 555名研究对象。通过SQL语言提取患者基... 目的:利用MIMIC-Ⅲ数据库研究重症病区合并房颤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MIMIC-Ⅲ数据库患者出院诊断包含心房颤动,通过纳入及排除筛选标准纳入6 555名研究对象。通过SQL语言提取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实验室数据、出入院时间,死亡记录、院内死亡情况等并记录患者90 d全因死亡率。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合并房颤的危重症患者90 d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据COX分析结果建立预测模型并且绘制Nomogram列线图,同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进行内部验证,最后进行曲线校正评估模型。结果:在90 d内1 639名患者死亡,4 916名患者存活,预测模型中基线特征提示死亡组较存活组在年龄、性别、充血性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慢性肺疾病、瓣膜疾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阴离子间隙(AG)、血肌酐、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尿素氮、白细胞、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住院时长及疾病严重评分(SAPSⅡ、OASIS、SOF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预测模型提示年龄、充血性心力衰竭、瓣膜病、电解质紊乱、慢性肺疾病是重症患者合并房颤患者90 d内发生死亡事件的风险因素,入院24 h内RDW、AG、PLT、HCT值能用于预测短期死亡。根据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建立预测模型为Y=1.116×X1+1.064×X2+1.283×X3+1.199×X4+1.165×X5+1.246×X6(X1=RDW;X2=AG;X3=充血性心力衰竭;X4=瓣膜疾病;X5=慢性肺疾病;X6=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模型及其他独立预测指标进行ROC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的AUC=0.753 (P<0.001)。由Cox回归结果绘制列线图,其C-index值为0.719。最后进行Bootstrap内部验证并绘制校正曲线。结论:预测模型对合并房颤的重症患者90 d全因死亡风险预测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危重症患者 预测模型 mimic-数据库
原文传递
重症监护病房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院内死亡预测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于璐 周秀霞 +1 位作者 李应辉 刘敏星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65-869,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内急性胰腺炎(AP)患者死亡风险预测因子,构建死亡预测模型并评价其效能。方法:使用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Ⅲ(MIMIC-Ⅲ)中的数据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数据库中ICU收治的285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内急性胰腺炎(AP)患者死亡风险预测因子,构建死亡预测模型并评价其效能。方法:使用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Ⅲ(MIMIC-Ⅲ)中的数据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数据库中ICU收治的285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合并症、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Ⅲ(SAPSⅢ)及院内预后。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存活与死亡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AP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构建死亡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检验预测模型的区分度,并比较该预测模型与SAPSⅢ评分对AP患者院内死亡的区分能力;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列线图模型的校准能力,并绘制校准图,展示预测模型的校准度。结果:285例AP患者中,院内死亡29例,存活256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年龄更大(岁:70±17比58±16),白细胞计数(WBC)、总胆红素(TBil)、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比例及SAPSⅢ评分更高〔WBC(×109/L):18.5(13.9,24.3)比13.2(9.3,17.9),TBil(μmol/L):29.1(15.4,66.7)比16.2(10.3,29.1),SCr(μmol/L):114.9(88.4,300.6)比79.6(53.0,114.9),BUN(mmol/L):13.9(9.3,17.8)比6.1(3.7,9.6),RDW:0.152(0.141,0.165)比0.141(0.134,0.150),充血性心力衰竭:34.5%比14.8%,SAPSⅢ评分(分):66(52,90)比39(30,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优势比(OR)=1.038,95%可信区间(95%CI)为1.005~1.073〕、WBC(OR=1.103,95%CI为1.038~1.172)、TBil(OR=1.247,95%CI为1.066~1.459)、BUN(OR=1.034,95%CI为1.014~1.055)和RDW(OR=1.344,95%CI为1.024~1.764)是AP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Logit(P)=0.037×年龄+0.098×WBC+0.221×TBil+0.033×BUN+0.296×RDW-12.133。ROC曲线分析显示,Logi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死亡预测模型 mimic-数据库 列线图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短期死亡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评估 被引量:4
9
作者 黄韬 杨瑞 +4 位作者 郑帅 许丰硕 韩迪迪 乔萌萌 吕军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2年第4期406-410,共5页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识别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主要风险因素,并建立死亡风险预测模型预测AMI患者的短期死亡率。方法 从MIMIC-Ⅲ数据库中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AMI患者数据。采用随机森林算法进行变量重要性排序。结合多元logis...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识别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主要风险因素,并建立死亡风险预测模型预测AMI患者的短期死亡率。方法 从MIMIC-Ⅲ数据库中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AMI患者数据。采用随机森林算法进行变量重要性排序。结合多元logistic回归识别AMI相关死亡危险因素,并以列线图表示结果。结果 最终纳入患者4610例,90天(d)内死亡的患者共894例。研究结果显示AMI患者的死亡风险因素为年龄,肌钙蛋白T,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心肌梗死史,APSⅢ,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登记评分(GRACE),APSⅢ,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相比,本文构建的风险模型AUC最高(训练集:0.826,测试集:0.818)。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和标准曲线结果一致。NRI和IDI值均表明该风险模型具有显著的预测能力,DCA结果表明该风险模型具有良好的净效益,可供临床应用。结论 随机森林算法结合多元logistic回归可识别AMI相关危险因素,据此构建的模型具有良好的死亡风险预测能力,对改善AMI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线图 急性心肌梗塞 mimic-数据库 多因素逻辑回归
下载PDF
抗凝治疗对重症监护室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影响
10
作者 于璐 周秀霞 刘敏星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7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抗凝治疗对重症监护室(ICU)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从MIMIC-Ⅲ数据库中筛选入住ICU第一诊断为AECOPD的患者200例,提取患者抗凝治疗、性别、年龄、合并症、血常规、生化、生命体征、病死率... 目的:探讨抗凝治疗对重症监护室(ICU)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从MIMIC-Ⅲ数据库中筛选入住ICU第一诊断为AECOPD的患者200例,提取患者抗凝治疗、性别、年龄、合并症、血常规、生化、生命体征、病死率、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在ICU内使用抗凝治疗将患者分为抗凝组和非抗凝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结局的差异;依据是否院内死亡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以是否院内死亡为因变量,将是否接受抗凝治疗以及其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抗凝治疗对患者院内病死率的影响。依据同样的方法分析抗凝治疗对患者28天病死率的影响。结果:抗凝组院内病死率和28天病死率(6.6%、10.2%)均明显低于非抗凝组(21.2%、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抗凝治疗是院内死亡的保护因素(OR=0.243,95%CI:0.081-0.727,P=0.011)。同样,抗凝治疗也是28天死亡的保护因素(OR=0.281,95%CI:0.099-0.803,P=0.018)。结论:抗凝治疗可降低ICU内AECOPD患者院内病死率和28天病死率,降低患者不良预后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抗凝治疗 mimic-数据库 预后
下载PDF
脓毒血症患者预后预测模型的构建与评价:一项基于MIMIC-Ⅲ数据库的人群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晋晋 周江 +1 位作者 冯莹 方志成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364-368,共5页
目的分析脓毒血症患者的预后因素并建立一个可预测脓毒血症患者28 d内死亡风险的模型。方法从重症监护医学信息集市(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MIMIC)-Ⅲ数据库中提取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数据。脓毒症患者按7∶3分为... 目的分析脓毒血症患者的预后因素并建立一个可预测脓毒血症患者28 d内死亡风险的模型。方法从重症监护医学信息集市(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MIMIC)-Ⅲ数据库中提取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数据。脓毒症患者按7∶3分为建模组(n=2109)和验证组(n=900)。依据建模组2109例患者的数据,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探索影响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列线图(nomogram)。通过绘制校准曲线、计算C指数判断其准确性。结果在纳入的3009例脓毒血症患者中,有2022例患者存活,28 d总死亡率为32.8%。年龄>65岁(OR=2.02,P<0.00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4.85%(OR=1.34,P=0.002)、血尿素氮(BUN)>34.5 mg/dl(OR=2.69,P<0.001),血钾>4.85 mmol/L(OR=2.23,P=0.001)、乳酸>4.85 mmol/L(OR=2.77,P<0.001)是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进行C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在建模组和验证组的C指数分别为0.708(95%CI 0.685-0.731)和0.714(95%CI 0.679-0.749),其对应的校准曲线也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结论本研究基于年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BUN、血钾和乳酸5项指标构建的列线图具有良好预测性能,有助于临床医生及时评估脓毒血症患者早期死亡风险,进而采取积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血症 预后 列线图 mimic-数据库
下载PDF
基于MIMIC-Ⅲ数据库的急性心肌梗死危重患者中短期预后列线图模型的构建
12
作者 贾广生 李岩 +3 位作者 刘怡歌 胡洲 张秋菊 户宏艳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41-148,159,共9页
目的构建并验证急性心肌梗死危重患者中短期预后的列线图模型,为临床制定个性化治疗建议和随访策略提供参考。方法从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Ⅲ,MIMIC-Ⅲ)v1.4中提取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 目的构建并验证急性心肌梗死危重患者中短期预后的列线图模型,为临床制定个性化治疗建议和随访策略提供参考。方法从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Ⅲ,MIMIC-Ⅲ)v1.4中提取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临床资料。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确定独立预后因素。在多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构建AMI危重患者中短期生存概率的预测模型。根据一致性指数和标准曲线,评价多因素分析的识别能力和准确性。结果将2463例AMI患者纳入分析,并随机分为一个训练集(n=1641)和一个验证集(n=822)。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显示,列线图在预测AMI患者的3月、6月、12月生存率方面表现良好,校准曲线和标准曲线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表明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高度一致,并且预测结果相当可靠(P<0.001)。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以准确预测AMI危重患者的中短期生存概率,为临床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mimic-数据库 死亡风险预测 预后模型 列线图
原文传递
基于MIMIC-Ⅲ数据库的急性胰腺炎并发脓毒症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评价
13
作者 姜巧 张溱乐 +1 位作者 张艳玲 余展鹏 《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 2023年第3期151-157,共7页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脓毒症的危险因素,并建立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脓毒症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从重症监护医疗信息集市(MIMIC-Ⅲ)数据库中提取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数据,使用Lasso回归分析筛选急性胰腺炎并发脓毒症的潜在危险因素,...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脓毒症的危险因素,并建立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脓毒症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从重症监护医疗信息集市(MIMIC-Ⅲ)数据库中提取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数据,使用Lasso回归分析筛选急性胰腺炎并发脓毒症的潜在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急性胰腺炎并发脓毒症的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计算一致性指数(C-index)、绘制该模型的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及临床影响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与临床适用性。结果建立的急性胰腺炎并发脓毒症风险预测模型共纳入了包括临床体征及实验室检验指标在内的10个潜在危险因素,模型的C-index为0.800,重抽样后验证C-index为0.774,列线图校准曲线显示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有较好的一致性,此外临床决策曲线与影响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本模型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急性胰腺炎患者使用此列线图模型能获得临床净收益。结论基于MIMIC-Ⅲ构建的急性胰腺炎并发脓毒症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脓毒血症 mimic-数据库 预测模型 列线图模型
原文传递
不同评分系统对脓毒性休克患者住院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基于MIMIC-Ⅲ数据库的回顾性研究
14
作者 王雨婷 林小明 +1 位作者 黄挺 谢榕城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49-754,共6页
目的评价简化急性生理评分(SAPS-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logistic器官功能障碍系统评分(LODS)、牛津急性疾病严重程度评分(OASIS)以及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对脓毒性休克患者住院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MIMIC-Ⅲ数据库(v1.... 目的评价简化急性生理评分(SAPS-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logistic器官功能障碍系统评分(LODS)、牛津急性疾病严重程度评分(OASIS)以及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对脓毒性休克患者住院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MIMIC-Ⅲ数据库(v1.4版)中脓毒性休克患者组成训练集(1249例),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的脓毒性休克患者组成验证集(61例)。根据住院期间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在训练集中绘制各评分系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脓毒性休克住院死亡概率的预测模型。最后分别用训练集及验证集对回归模型进行内外部验证。结果训练集中SAPS-Ⅱ、SOFA、LODS、OASIS及VIS评分预测脓毒性休克病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9、0.723、0.748、0.724及0.676(P<0.001)。多因素二元logistic分析表明,年龄>65岁(OR 1.50,95%CI 1.115~2.016,P=0.007)、Elixhauser合并症指数>10分(OR 1.39,95%CI 1.062~1.814,P=0.016)、乳酸>4.7 mmol/L(OR 2.02,95%CI1.525~2.680,P<0.001)、VIS>28分(OR 1.44,95%CI 1.083~1.916,P=0.012)、SAPS-Ⅱ>50分(OR 2.15,95%CI 1.516~3.054,P<0.001)、SOFA>10分(OR 1.58,95%CI 1.143~2.191,P=0.006)、LODS>8分(OR 1.89,95%CI 1.349~2.640,P<0.001)及OASIS>33分(OR 1.70,95%CI 1.232~2.357,P=0.001)是脓毒性休克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回归模型在训练集中进行内部验证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7,在验证集中进行外部验证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9,期望值∶观察值=1.1。结论SAPS-Ⅱ、SOFA、LODS、OASIS及VIS均可预测成人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死亡风险,其中SAPS-Ⅱ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危重症评分系统 mimic-数据库
原文传递
开发MIMIC-Ⅲ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的队列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少军 郭鹏飞 +3 位作者 唐甜 周亮 李静 谭利平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27-1131,共5页
目的应用LASSO-Logistic回归法建立脓毒性休克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基于开源的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Ⅲv1.4(MIMIC-Ⅲv1.4),纳入符合脓毒症3.0标准的脓毒性休克患者,提取人群特征、主要体征... 目的应用LASSO-Logistic回归法建立脓毒性休克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基于开源的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Ⅲv1.4(MIMIC-Ⅲv1.4),纳入符合脓毒症3.0标准的脓毒性休克患者,提取人群特征、主要体征和实验室指标、住院情况及结局指标等数据。采用LASSO回归法筛选预测变量,使用Logistic回归法构建脓毒性休克死亡风险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评价预测模型校准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模型区分度。结果共纳入693例脓毒性休克患者,30 d存活445例,死亡248例,30 d病死率为35.8%。根据LASSO回归法筛选出的9个预测变量和结局变量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Elixhauser共病指数、血乳酸(Lac)、K^(+)升高和使用机械通气与30 d病死率增加相关〔优势比(OR)及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1.023(1.010~1.037)、1.047(1.022~1.074)、1.213(1.133~1.305)、2.241(1.664~3.057)、2.165(1.433~3.301),均P<0.01〕,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温、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也与30 d病死率增加相关〔OR(95%CI)分别为0.974(0.957~0.990)、0.972(0.950~0.994)、0.693(0.556~0.857)、0.971(0.949~0.992),均P<0.05〕。校准曲线显示,脓毒性休克死亡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风险与实际情况有较好的一致性;ROC曲线分析显示,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9(95%CI为0.803~0.876),具有可较好地区分死亡与非死亡风险患者的能力。结论脓毒性休克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对脓毒性休克患者30 d死亡风险有较好的识别能力,包含9个医院容易获得的变量(年龄、Elixhauser共病指数、机械通气、Lac、K^(+)、SBP、DBP、体温、SpO2),可被临床医生用来计算脓毒性休克患者个体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mimic-数据库 预测模型 LASSO回归 LOGISTIC回归
原文传递
糖尿病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心脏机械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影响:一项基于MIMIC-Ⅲ数据库的回顾性研究
16
作者 林徐泽 黄思壮 +1 位作者 唐炯 俞梦越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3年第3期217-221,共5页
目的分析糖尿病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机械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基于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Ⅲ(MIMIC-Ⅲ),回顾性纳入2001—2012年收治入院的2036例AMI患者,根据是否罹患糖尿病分为两组,分析住院期间两组中AMI后机... 目的分析糖尿病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机械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基于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Ⅲ(MIMIC-Ⅲ),回顾性纳入2001—2012年收治入院的2036例AMI患者,根据是否罹患糖尿病分为两组,分析住院期间两组中AMI后机械并发症(包括乳头肌断裂、室壁瘤形成、室间隔破损、心脏游离壁破裂)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无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组在性别组成、入院心率、随机血糖、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肌酐、血尿素氮、入院后接受血运重建比例及住院期间机械并发症发生率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AMI后机械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与罹患糖尿病呈显著正相关(OR=2.819,95%CI:1.278~6.218,P=0.010)。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性别、心率和白细胞计数均为AMI后发生机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校正后,糖尿病仍是AMI后发生机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OR=2.721,95%CI:1.146~6.463,P=0.023)。通过分析倾向性评分匹配后的队列,同样证实糖尿病是AMI后发生机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OR=2.501,95%CI:1.271~5.604,P=0.012)。结论糖尿病患者较无糖尿病患者AMI后住院期间发生机械并发症的风险更高,且糖尿病为AMI患者发生机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机械并发症 糖尿病 mimic-数据库
下载PDF
基于MIMIC-Ⅲ数据库分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重症监护病房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意义
17
作者 陈泽锋 税星 +2 位作者 郑冰涵 罗碧才 陈璘 《广东医学》 CAS 2022年第6期766-771,共6页
目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探讨NLR与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心力衰竭患者30 d死亡率的关系,为NLR用于该人群危险分层提供依据。方法从公共数据库MIMIC-Ⅲ数据库(包含了超... 目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探讨NLR与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心力衰竭患者30 d死亡率的关系,为NLR用于该人群危险分层提供依据。方法从公共数据库MIMIC-Ⅲ数据库(包含了超过5万例入住重症监护室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取临床资料。共入组3113例入住监护病房的心力衰竭患者。所有的患者依据NLR水平均分为3组(NLR<6.7,NLR 6.7~13.6,NLR>13.6)。主要终点是30 d死亡率。先后使用Kaplan-Meier法及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研究NLR与30 d死亡率的关系,通过多因素分析校正混杂因素。结果3113例重症监护病房心力衰竭患者中30 d死亡的患者共有725例,30 d死亡发生率为23.3%。经过构建无事件生存曲线并使用Log-rank检验比较3组患者的生存曲线后发现第二组(NLR 6.7~13.6)和第三组(NLR>13.6)的患者30 d死亡发生率较第一组(NLR<6.7)的患者高。使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校正后,作为定量变量,NLR升高是重症监护病房心力衰竭患者30 d死亡发生的危险因素(HR=1.118,95%CI:1.016~1.211,P=0.016)。作为分类变量,NLR水平也与重症监护病房心力衰竭患者30 d死亡发生正相关,与第一组(NLR<6.7)相比,第二组(NLR 6.7~13.6)和第三组(NLR>13.6)的HR值(95%CI)分别为1.554(1.150,2.101)(P=0.004)和1.578(1.175,2.118)(P=0.002)。结论NLR升高是重症监护病房心力衰竭患者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心力衰竭 30天死亡率 mimic-数据库
下载PDF
MIMICⅢ数据库特征分析及对构建共享中医数据集的启示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蜜果 张平 +4 位作者 窦丹波* 冯佳 刘宁远 成福春 朱亮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19年第6期1-5,共5页
本文对重症监护医学信息集市Ⅲ(MIMICⅢ数据库)的数据构成和特征内容进行分析,梳理了研究者基于该数据库的研究主题分布、代码知识库的共享模式及脚本内容、隐私数据的处理和多层保护机制,认为MIMICⅢ数据库的技术和管理模式适用于类似... 本文对重症监护医学信息集市Ⅲ(MIMICⅢ数据库)的数据构成和特征内容进行分析,梳理了研究者基于该数据库的研究主题分布、代码知识库的共享模式及脚本内容、隐私数据的处理和多层保护机制,认为MIMICⅢ数据库的技术和管理模式适用于类似医疗信息的处理,如注重隐私的处理、对于主索引的确立及各类代码的统一、促进源代码的共享等,对构建共享中医数据集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mic数据库 代码共享 中医数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