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物源性大肠杆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邢艳苹 王瑜 +2 位作者 杨峰 朱僧 雷连成 《吉林畜牧兽医》 2010年第11期7-10,共4页
目的:对吉林省长春市伊通地区分离出的113株动物源性大肠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了解猪源和鸡源大肠杆菌耐药程度及其耐药谱。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大肠杆菌耐药性初步定性分析,并从中选出十株耐药谱不同的大肠杆菌测定其抗生素的最小... 目的:对吉林省长春市伊通地区分离出的113株动物源性大肠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了解猪源和鸡源大肠杆菌耐药程度及其耐药谱。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大肠杆菌耐药性初步定性分析,并从中选出十株耐药谱不同的大肠杆菌测定其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113株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谱广,且多表现为多重耐药。结论:动物源性大肠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以多重耐药为主。113株对喹诺酮类、磺胺类、利福平耐药率达到90%以上,其中鸡源、猪源大肠杆菌耐药情况各不相同,二者均对丁胺卡那霉素、先锋必/舒巴坦较敏感,耐药率低于15%,可知丁胺卡那霉素、先锋必/舒巴坦可作为这些地区防治致病性大肠杆菌的首选药物。本实验结果对临床科学合理用药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耐药性 耐药谱 最小抑菌浓度(mic)
下载PDF
弓形虫MIC1、MIC6和ROP18混合蛋白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
2
作者 李虎 朱进进 +2 位作者 李婧旸 韩成建 余莉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41,共8页
为评估弓形虫微线体蛋白MIC1、MIC6和棒状体蛋白ROP18组成的重组疫苗对BALB/c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我们将重组表达的MIC1、MIC6和ROP18三种蛋白进行不同的组合,并联合弗氏佐剂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免疫小鼠。用ELISA技术检测免疫后小鼠血... 为评估弓形虫微线体蛋白MIC1、MIC6和棒状体蛋白ROP18组成的重组疫苗对BALB/c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我们将重组表达的MIC1、MIC6和ROP18三种蛋白进行不同的组合,并联合弗氏佐剂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免疫小鼠。用ELISA技术检测免疫后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以及免疫蛋白刺激后脾细胞培养上清中各细胞因子的水平,通过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最后一次免疫后,用弓形虫WH3强毒株攻击,观察并记录小鼠的存活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PBS组相比,蛋白免疫组产生高滴度的IgG和IgG亚型(IgG1和IgG2a)抗体,滴度可高达1∶128000。细胞因子IL-4、IL-10和IFN-γ表达水平不同程度地升高,并且重组蛋白能够诱导淋巴细胞特异性增殖。免疫组小鼠的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有所延长,其中MIC6-ROP18组延长时间最长(P<0.01)。MIC1、MIC6和ROP18组成的重组疫苗能诱导小鼠产生较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其中MIC6-ROP18蛋白组合的免疫保护效果更为明显,但仍需进一步改进。本研究为弓形虫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疫苗 重组蛋白 mic1 mic6 ROP18
下载PDF
弓形虫微线体蛋白1部分基因的克隆、测序及表达 被引量:6
3
作者 杨慧龄 肖建华 +2 位作者 梁瑜 张愉快 刘传爱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 构建弓形虫ZS2株pWR450 1 微线体蛋白 1 (MIC1 )原核表达重组质粒 ,对MIC1基因进行序列测定 ,并在不同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 用PCR技术从弓形虫ZS2株的基因组DNA中扩增编码MIC1的基因片段 ,酶切 ,连接 ,重组入pWR450 1表达载... 目的 构建弓形虫ZS2株pWR450 1 微线体蛋白 1 (MIC1 )原核表达重组质粒 ,对MIC1基因进行序列测定 ,并在不同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 用PCR技术从弓形虫ZS2株的基因组DNA中扩增编码MIC1的基因片段 ,酶切 ,连接 ,重组入pWR450 1表达载体 ,再经含氨苄培养基筛选、酶切、PCR鉴定 ,进行序列测序后转化大肠杆菌TG 1、JM1 0 9(DE3)和DH5α。在不同菌体浓度及不同剂量异丙基 β D 硫代半乳糖诱导下 ,用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MIC1融合蛋白的表达。 结果 从ZS2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特异的MIC1基因片段 ,克隆后获得pWR450 1 /MIC1重组质粒 ,测序结果表明 ,MIC1这部分基因与弓形虫RH株相应基因序列完全一致 ,高度保守。该基因可在不同大肠杆菌中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 70 0 0 0的融合蛋白。结论 构建了弓形虫ZS2株pWR450 1 MIC1重组质粒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属 克隆 微线体蛋白1 mic1 基因 测序 表达
原文传递
弓形虫MIC1蛋白在杆状病毒系统中的表达及活性分析
4
作者 李响 张小涵 +5 位作者 李美琪 陈冉 冯颖 李林 桑晓宇 杨娜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0-218,共9页
为构建可溶性表达弓形虫MIC1蛋白质的重组杆状病毒株并分析重组蛋白质的活性,通过PCR扩增弓形虫mic1基因的编码序列并连接到pFastBac 1质粒中,将重组的转移质粒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通过蓝白斑筛选获得重组杆粒,转染Sf9细胞后连续培养... 为构建可溶性表达弓形虫MIC1蛋白质的重组杆状病毒株并分析重组蛋白质的活性,通过PCR扩增弓形虫mic1基因的编码序列并连接到pFastBac 1质粒中,将重组的转移质粒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通过蓝白斑筛选获得重组杆粒,转染Sf9细胞后连续培养3代获得重组杆状病毒株。结果显示,Sf9细胞在感染后的第3天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试验结果表明MIC1重组蛋白质在感染的Sf9细胞中成功可溶性表达;纯化的MIC1重组蛋白质不仅具有结合唾液酸乳糖的能力,同时能够刺激Balb/c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1∶25600)。以上结果表明,通过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可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弓形虫MIC1重组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mic1蛋白 杆状病毒系统 活性分析
下载PDF
弓形虫微线体蛋白1部分基因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WR450-1-MIC1的构建、鉴定及测序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慧龄 肖建华 +2 位作者 梁瑜 张愉快 刘传爱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 构建弓形虫ZS2分离株pWR45 0 - 1 -MIC1原核表达重组质粒 ,为进一步表达及免疫做准备。方法 用PCGENE软件分析MIC1基因可能的TB抗原表位 ,自行设计引物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从弓形虫ZS2分离株的基因组DNA中扩增编码微线体蛋... 目的 构建弓形虫ZS2分离株pWR45 0 - 1 -MIC1原核表达重组质粒 ,为进一步表达及免疫做准备。方法 用PCGENE软件分析MIC1基因可能的TB抗原表位 ,自行设计引物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从弓形虫ZS2分离株的基因组DNA中扩增编码微线体蛋白 1 (MIC1 )的基因片段 ,经酶切、连接、重组入pWR45 0 - 1原核表达载体 ,再经含氨苄培养基筛选、酶切、PCR鉴定和测序。结果 从ZS2分离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特异的MIC1基因片段 ,克隆成功pWR45 0 - 1 -MIC1重组质粒。测序表明MIC1这部分基因与RH株相应碱基序列完全一致 ,高度保守。为下一步表达及免疫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微线体蛋白1 部分基因原核表达 重组质粒 pWR450-1-mic1 构建 鉴定 测序 克隆
下载PDF
唑来膦酸对破骨细胞分化中CaMKⅡ δ及下游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会 刘娟娟 +3 位作者 戚孟春 董伟 李任 孙红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08-1311,共4页
目的研究唑来膦酸(ZOL)对破骨细胞分化中钙调蛋白依赖性激酶Ⅱδ(CaMKⅡδ)以及下游信号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小鼠破骨前体细胞RAW264.7细胞分为对照组和ZOL组;两组细胞均用50μg/L核因子κB受体激活蛋白配体(RANKL)诱导与第5天收获,... 目的研究唑来膦酸(ZOL)对破骨细胞分化中钙调蛋白依赖性激酶Ⅱδ(CaMKⅡδ)以及下游信号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小鼠破骨前体细胞RAW264.7细胞分为对照组和ZOL组;两组细胞均用50μg/L核因子κB受体激活蛋白配体(RANKL)诱导与第5天收获,ZOL组同时加用1×10-6 mol/L ZOL处理2d。5d后收获细胞,检测破骨细胞生成及CaMKⅡδ、活化T细胞核因子蛋白c1(NFATc1)、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及c-Src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ZOL组TRAP+多核破骨细胞数目、牙本质吸收陷窝数目和面积分别是(20.0±3.2)、(18.0±4.2)和(6 335.3±1 043.2)μm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0±8.4)、(37.2±5.0)和(11 636.2±3 661.1)μm2(P<0.05或P<0.01),分别下降了44.4%、51.6%和45.6%。ZOL处理还使破骨细胞分化中CaMKⅡδ及下游因子NFATc1、TRAP和c-Src基因表达产生显著抑制,mRNA水平分别下降了44.1%、49.0%、53.8%和49.6%(P<0.05或P<0.01),蛋白水平分别下降了43.5%、32.2%、45.5%和48.0%(P<0.05或P<0.01)。免疫荧光化学检测显示ZOL组CaMKⅡδ、NFATc1、TRAP和c-Src的荧光强度较对照组也明显减弱。结论 ZOL可显著抑制破骨细胞生成和骨吸收功能,并下调破骨细胞分化中CaMKⅡδ及下游NFATc1、TRAP和c-Src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骨细胞 唑来膦酸 钙调蛋白依赖性激酶Ⅱδ 活化T细胞核因子c1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C-SRC
下载PDF
对卡拉麦里1号金矿矿体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研究
7
作者 邢海国 徐有光 王福祥 《世界有色金属》 2017年第7期30-30,32,共2页
新疆富蕴县卡拉麦里地区,海拔高程1200~1400m,最低海拔为1212.1m,是一个良好的找矿区域,蕴含着丰富的金矿,金矿的矿体特征明显。因此,通过对该矿床的矿区地质特征进行分析,掌握了科学的成矿条件,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及开采经济价值。
关键词 新疆富蕴县 卡拉麦里1 金矿 地质特征 成矿规律 前景
下载PDF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鳞状细胞癌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水平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诊断、预后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杨芳 王雅 +2 位作者 梁丽红 王维 魏霞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2年第3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水平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诊断、预后的价值。方法以9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组,同期7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MIC-1、SCC、CYFR...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水平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诊断、预后的价值。方法以9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组,同期7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MIC-1、SCC、CYFRA21-1水平;分析MIC-1、SCC、CYFRA21-1水平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影响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MIC-1、SCC、CYFRA21-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MIC-1、SCC、CYFRA21-1三者联合检测的AUC最大(0.992);死亡组与生存组肿瘤类型、肿瘤直径及SCC、MIC-1、CYFRA21-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4cm、肿瘤类型(腺癌)、MIC-1>1000 pg/ml、SCC>3.3 mg/L、CYFRA21-1>2.5μg/L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相较于健康人群,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内的MIC-1、SCC、CYFRA21-1水平均异常升高;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非小细胞的诊断。而肿瘤直径、肿瘤类型、MIC-1、SCC、CYFRA21-1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 鳞状细胞癌抗原 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MIC-1、G17及PG1对胃癌诊断价值及感染病原菌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陆兴热 陈凤羽 +5 位作者 杨德兴 刘孝文 袁雕 资云菊 何祥 和润泞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47-50,共4页
目的分析人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胃泌素17(G17)及胃蛋白酶原(PG1)对胃癌诊断价值及病原菌感染的影响,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5年8月于该院诊治的120例胃癌早期和140例胃癌晚期患者进行分析。ELISA法检... 目的分析人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胃泌素17(G17)及胃蛋白酶原(PG1)对胃癌诊断价值及病原菌感染的影响,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5年8月于该院诊治的120例胃癌早期和140例胃癌晚期患者进行分析。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MIC-1、G17及PG1水平变化;分析术后感染患者血清中上述分子及炎症反应蛋白水平变化,以术后未感染患者110例为未感染组,以医院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为对照组。结果胃癌患者血清中MIC-1、G17及PG1水平升高(P<0.05),且病原菌感染后MIC-1、G17及PG1蛋白升高,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3(IL-3)、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也上升,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C-1、G17及PG1在胃癌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且感染可能引起其水平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泌素 胃蛋白酶原 人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
下载PDF
血清PCNA、MIC-1及Hcy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慧敏 斯琴 +1 位作者 王方颖 李晓华 《临床肺科杂志》 2022年第1期93-97,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acrophage inhibitory cytokine-1,MIC-1)及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预... 目的探讨血清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acrophage inhibitory cytokine-1,MIC-1)及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预后(总生存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123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类型:腺癌71例、鳞癌52例。检测所有患者入院24 h内血清PCNA、MIC-1及Hcy水平[其中血清PCNA、MIC-1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Hcy水平采用循环酶法测定],并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以及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探讨血清PCNA、MIC-1及Hcy水平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指标、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性别、年龄以及病理类型的NSCLC患者血清PCNA、MIC-1及Hcy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而不同TNM分期、分化程度NSCLC患者血清PCNA、MIC-1及Hcy水平比较均差异明显(均P<0.05)。以NSCLC患者预后为因变量,对单因素分析中NSCLC患者预后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分化程度、PCNA、MIC-1、Hcy均为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血清PCNA≤452 pg/mL患者总生存期(16.85±2.36)个月明显大于血清PCNA>452 pg/mL患者(9.53±1.48)个月(t=20.029,P<0.001);血清MIC-1≤1000 pg/mL患者总生存期(18.29±2.92)个月,明显大于血清MIC-1>1000 pg/mL患者(9.47±1.26)个月(t=23.289,P<0.001);血清Hcy≤22μmol/L患者总生存期(13.76±2.04)个月,明显大于血清Hcy>22μmol/L患者(11.61±1.68)个月(t=6.405,P<0.001)。结论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较低、PCNA、MIC-1以及Hcy均为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血清PCNA、MIC-1及Hcy呈低表达水平的NSCLC患者总生存期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NA mic-1 HCY NSCLC 预后 相关性
下载PDF
血清CEACAM-1、CA199、MIC-1联合检测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金令 王青青 +1 位作者 魏艳蕾 陈秀霞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1期108-111,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糖蛋白抗原199(CA199)、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联合检测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东营市东营区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58例胰腺癌患者(胰腺癌组)和61例良... 目的分析血清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糖蛋白抗原199(CA199)、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联合检测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东营市东营区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58例胰腺癌患者(胰腺癌组)和61例良性胰腺疾病患者(良性胰腺疾病组)的临床资料,另选取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CEACAM-1、CA199、MIC-1水平变化,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CEACAM-1、CA199、MIC-1联合检测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三组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舒张压、白细胞计数与血清CRP、CEACAM-1、CA199、MIC-1水平:胰腺癌组>良性胰腺疾病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EACAM-1、CA199、MIC-1与胰腺癌高度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EACAM-1、CA199、MIC-1三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971,明显高于CA199(Z=2.577,P=0.010),但与其他血清指标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0.315为临界值时,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4.83%、93.44%。结论血清CEACAM-1、CA199、MIC-1均可作为诊断胰腺癌的可靠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血清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 糖蛋白抗原199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
下载PDF
MIC-1作为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付超 齐军 张伟 《癌症进展》 2011年第4期356-360,共5页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acrophageinhibitorycy-tokine-1,MIC-1)是人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在多种上皮来源的肿瘤中存在过度表达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功能研究发现其可以通过多种信号途径发挥促进...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acrophageinhibitorycy-tokine-1,MIC-1)是人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在多种上皮来源的肿瘤中存在过度表达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功能研究发现其可以通过多种信号途径发挥促进和抑制肿瘤的双重作用。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血清MIC-1水平在多种肿瘤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并与部分肿瘤患者的预后和生存期存在关联,显示出MIC-1可作为肿瘤标志物的重要价值。本文就MIC-1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作为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1 肿瘤标志物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胸水中HE4、MIC-1、CEA、P53在肺癌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玉敏 高秀娟 +3 位作者 鞠思敏 李玉柱 吴慧辉 霍丽静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1年第9期1485-1488,共4页
目的探索胸水中人附睾蛋白4(HE4)、巨噬细胞抑制细胞因-1(MIC-1)、癌胚抗原(CEA)、P53在肺癌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60例,按胸腔积液性质分为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组40例和良性胸腔... 目的探索胸水中人附睾蛋白4(HE4)、巨噬细胞抑制细胞因-1(MIC-1)、癌胚抗原(CEA)、P53在肺癌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60例,按胸腔积液性质分为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组40例和良性胸腔积液组2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分别检测胸腔积液中HE4、MIC-1、CEA、P53水平。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HE4、MIC-1、CEA、P53的水平差异,筛选出对诊断肺癌恶性胸腔积液中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逐步分析(选入标准P≤0.05,剔除标准P>0.10),筛选出对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有诊断意义的指标,得出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概率预测回归模型;利用MedCalc19.4软件绘制ROC曲线进行不同指标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寻找诊断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最具有价值的指标。结果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组HE4、CEA的检测水平均高于良性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IC-1、P53在良、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上无统计学意义。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设自变量X_(1)=HE4,X_(2)=CEA,得出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概率预测回归模型为Logit P=-5.226+0.009 X_(1)+0.082 X_(2),生成一组新变量,血清HE4、CEA对诊断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有一定价值。通过MedCalc19.4软件绘制HE4、CEA及PRE-1(HE4和CEA联合检测的预测值)的ROC曲线,分析发现AUC PRE-1(0.944)>AUC HE4(0.876)>AUC CEA(0.705)。经检验分析,发现CEA、HE4曲线下面积比较,P=0.0414;CEA、PRE-1曲线下面积比较,P=0.0002;HE4、PRE-1曲线下面积比较,P=0.0351,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4、CEA是诊断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有价值的指标,单项检测中HE4对诊断肺癌恶性胸腔积液价值较大,联合检测HE4、CEA临床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恶性胸腔积液 人附睾蛋白4 巨噬细胞抑制细胞因-1 癌胚抗原 P53 诊断
下载PDF
MIC-1、VEGF和P53蛋白表达与直肠癌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志宇 杨渤彦 +4 位作者 窦征岳 韩强 贾琳 毕雪冰 程魏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607-609,共3页
背景与目的:巨噬细胞是重要的免疫效应细胞,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探讨巨噬细胞抑制细胞因子-1(MIC-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53蛋白的表达与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 背景与目的:巨噬细胞是重要的免疫效应细胞,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探讨巨噬细胞抑制细胞因子-1(MIC-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53蛋白的表达与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3例直肠癌中MIC-1、VEGF和P53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MIC-1表达与VEGF、P53表达呈正相关(P<0.05);MIC-1、VEGF和P53表达与直肠癌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明显相关性(P<0.01);MIC-1和VEGF、P53阳性组和阴性组的5年生存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MIC-1、VEGF和P53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分期及预后有密切关系,淋巴结转移是最重要的独立的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mic-1 VEGF P53
下载PDF
胸水MIC-1、VEGF、CEA含量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价值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洪焕 韩素桂 +5 位作者 刘启为 田立斌 杨占奎 刘洪梅 袁亚军 李国安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3年第6期476-477,共2页
胸腔积液在临床上很常见,其中,恶性胸腔积液发生率约20%~30%[1]。恶性胸腔积液的发生率高,死亡率高,明确诊断后中位生存期仅4~9个月[2]。胸膜穿刺活检是目前临床公认的检测胸腔积液的金标准,其特异性高,但是具有创伤性,操作上也较繁琐,... 胸腔积液在临床上很常见,其中,恶性胸腔积液发生率约20%~30%[1]。恶性胸腔积液的发生率高,死亡率高,明确诊断后中位生存期仅4~9个月[2]。胸膜穿刺活检是目前临床公认的检测胸腔积液的金标准,其特异性高,但是具有创伤性,操作上也较繁琐,因此,临床上需寻求更简便、快速的方法进行检测,同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1 VEGF CEA 胸腔积液 鉴别价值
下载PDF
HE4和MIC-1及CEA水平对老年人非小细胞肺癌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16
作者 张玉敏 韩素桂 +2 位作者 赵洪焕 张晓茹 李玉柱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1080-108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和胸水中人附睾蛋白4(HE4)、巨噬细胞抑制细胞因子-1(MIC-1)、癌胚抗原(CEA)水平对老年人非小细胞肺癌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12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人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60... 目的探讨血清和胸水中人附睾蛋白4(HE4)、巨噬细胞抑制细胞因子-1(MIC-1)、癌胚抗原(CEA)水平对老年人非小细胞肺癌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12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人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60例为恶性组,肺炎伴胸腔积液患者30例为良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两组患者血清和胸水中HE4、MIC-1、CEA进行检测,并计算出检测指标的胸水与血清比值。分析两组指标水平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结果恶性组的胸水HE4(p-HE4)、血清HE4(s-HE4)、p-HE4/s-HE4、胸水CEA(p-CEA)、血清CEA(s-CEA)、p-CEA/s-CEA检测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808、-2.314、-5.556、-4.680、-3.194、-5.071,P均<0.001),但是两组胸水MIC-1(p-MIC-1)、血清MIC-1(s-MIC-1)、p-MIC-1/s-MIC-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40、-0.895、-0.052,P=0.589、0.371、0.959)。胸水HE4 ROC曲线下面积最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当胸水HE4水平在551.15 pmol/L时诊断的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90.0%。分析单项检测中诊断意义较高的胸水HE4,2项联合检测诊断意义较高的胸水HE4+胸水CEA,3项联合检测诊断意义较高的胸水HE4+p-HE4/s-HE4+胸水CEA及4项联合检测胸水HE4+p-HE4/s-HE4+胸水CEA+血清CEA,结果发现各项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项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较高。结论在鉴别诊断老年人非小细胞肺癌胸腔积液时,胸水HE4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胸水HE4+p-HE4/s-HE4+胸水CEA3项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人附睾蛋白4 巨噬细胞抑制细胞因子-1 癌胚抗原 胸腔积液
原文传递
血浆VEGF MIC-1联合尿LAP在2型糖尿病肾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曲良卓 《医药论坛杂志》 2017年第4期25-26,29,共3页
目的分析血浆VEGF MIC-1联合尿LAP在2型糖尿病肾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思路及理论支持。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6月接收的41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取41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组... 目的分析血浆VEGF MIC-1联合尿LAP在2型糖尿病肾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思路及理论支持。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6月接收的41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取41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血液样本及尿液进行检测,对比观察两组研究对象血浆VEGF、MIC-1、尿LAP、肌酐、葡萄糖、尿素、CIM-1及GHb Alc水平。结果实验组血浆VEGF、MIC-1、尿LAP水平分别为(257.11±53.71)pg/ml、(3039.31±1027.12)pg/ml、(53.04±4.53)U/g Gr,而健康组各项指标水平分别为(18.89±5.51)pg/ml、(711.77±311.23)pg/ml、(32.23±5.22)U/g Gr,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肌酐、葡萄糖、尿素、CIM-1及GHb Alc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将血浆VEGF MIC-1及尿LAP作为诊断2型糖尿病肾病的检测指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VEGF mic-1 尿LAP 2型糖尿病肾病
原文传递
MIC-1和uPA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组织学分级和发病部位的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冬 夏永华 +4 位作者 李敏 付丹丹 张彩凤 李占国 田中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71-1074,共4页
目的 探讨MIC-1和uPA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组织学分级和发病部位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及42例正常对照皮肤中MIC-1及uPA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组织学分级及发病部位的关系。结果 皮... 目的 探讨MIC-1和uPA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组织学分级和发病部位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及42例正常对照皮肤中MIC-1及uPA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组织学分级及发病部位的关系。结果 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IC-1(66.67%)及uPA蛋白(78.57%)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皮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16.67%和28.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IC-1及uPA蛋白阳性表达率均与鳞状细胞癌病理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P均<0.05);MIC-1与uPA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IC-1和uPA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升高,其高表达可能与皮肤鳞状细胞癌发生和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1 UPA 皮肤鳞状细胞癌 免疫组化
下载PDF
MIC-1、uPA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栾天燕 刘巍 +5 位作者 杨渤彦 王志宇 王亚茹 韩强 张兰凤 程魏 《肿瘤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67-269,共3页
[目的]观察MIC-1和uP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探讨两指标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及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测定正常胃黏膜30例,胃炎组织12例,胃癌组织76例,石蜡标本中MIC-1和uPA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MIC-1及uPA蛋... [目的]观察MIC-1和uP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探讨两指标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及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测定正常胃黏膜30例,胃炎组织12例,胃癌组织76例,石蜡标本中MIC-1和uPA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MIC-1及uPA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和胃炎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正常胃黏膜组和胃炎组间其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胃癌组织中,MIC-1及uPA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TNM分期呈正相关,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Borrmann分型、病理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76例胃癌组织标本中MIC-1、uPA表达共阳性者43例,共阴性者16例,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MIC-1和uPA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在胃癌组织中MIC-1与uPA蛋白表达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mic-1 UPA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18F-FDGPETCT结合MMP11、MIC-1在结直肠癌诊断与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
20
作者 由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52-54,共3页
探讨18F-FDGPETCT结合基质金属蛋白酶11(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11,MMP11)、血清巨噬细胞抑制细胞因子-1(macrophage inhibitory cytokine-1,MIC-1)在结直肠癌(carcinoma of colon and rectum,CRC)诊断与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 探讨18F-FDGPETCT结合基质金属蛋白酶11(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11,MMP11)、血清巨噬细胞抑制细胞因子-1(macrophage inhibitory cytokine-1,MIC-1)在结直肠癌(carcinoma of colon and rectum,CRC)诊断与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126疑似结直肠癌患者,采用18F-FDGPETCT结合MMP11、MIC-1进行诊断,并对其预后进行评估。结果 84例患者经病理确诊为结直肠癌,18F-FDGPETCT、MMP11、MIC-1三种方法单独诊断结直肠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具有一定差异(P<0.05);旦其符合率无差异性(P>0.05);三者联合诊断效能与单独诊断效能比较,虽然有一定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联合诊断复发或转移的准确性为92.31%。结论 18F-FDGPETCT结合MMP11、MIC-1可对结直肠癌进行准确诊断,对其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PETCT MMP11 mic-1 结直肠癌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