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鳞状细胞癌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水平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诊断、预后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杨芳 王雅 +2 位作者 梁丽红 王维 魏霞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2年第3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水平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诊断、预后的价值。方法以9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组,同期7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MIC-1、SCC、CYFR...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水平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诊断、预后的价值。方法以9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组,同期7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MIC-1、SCC、CYFRA21-1水平;分析MIC-1、SCC、CYFRA21-1水平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影响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MIC-1、SCC、CYFRA21-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MIC-1、SCC、CYFRA21-1三者联合检测的AUC最大(0.992);死亡组与生存组肿瘤类型、肿瘤直径及SCC、MIC-1、CYFRA21-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4cm、肿瘤类型(腺癌)、MIC-1>1000 pg/ml、SCC>3.3 mg/L、CYFRA21-1>2.5μg/L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相较于健康人群,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内的MIC-1、SCC、CYFRA21-1水平均异常升高;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非小细胞的诊断。而肿瘤直径、肿瘤类型、MIC-1、SCC、CYFRA21-1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 鳞状细胞癌抗原 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MIC-1、G17及PG1对胃癌诊断价值及感染病原菌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陆兴热 陈凤羽 +5 位作者 杨德兴 刘孝文 袁雕 资云菊 何祥 和润泞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47-50,共4页
目的分析人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胃泌素17(G17)及胃蛋白酶原(PG1)对胃癌诊断价值及病原菌感染的影响,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5年8月于该院诊治的120例胃癌早期和140例胃癌晚期患者进行分析。ELISA法检... 目的分析人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胃泌素17(G17)及胃蛋白酶原(PG1)对胃癌诊断价值及病原菌感染的影响,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5年8月于该院诊治的120例胃癌早期和140例胃癌晚期患者进行分析。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MIC-1、G17及PG1水平变化;分析术后感染患者血清中上述分子及炎症反应蛋白水平变化,以术后未感染患者110例为未感染组,以医院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为对照组。结果胃癌患者血清中MIC-1、G17及PG1水平升高(P<0.05),且病原菌感染后MIC-1、G17及PG1蛋白升高,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3(IL-3)、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也上升,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C-1、G17及PG1在胃癌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且感染可能引起其水平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泌素 胃蛋白酶原 人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
下载PDF
血清PCNA、MIC-1及Hcy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慧敏 斯琴 +1 位作者 王方颖 李晓华 《临床肺科杂志》 2022年第1期93-97,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acrophage inhibitory cytokine-1,MIC-1)及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预... 目的探讨血清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acrophage inhibitory cytokine-1,MIC-1)及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预后(总生存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123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类型:腺癌71例、鳞癌52例。检测所有患者入院24 h内血清PCNA、MIC-1及Hcy水平[其中血清PCNA、MIC-1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Hcy水平采用循环酶法测定],并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以及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探讨血清PCNA、MIC-1及Hcy水平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指标、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性别、年龄以及病理类型的NSCLC患者血清PCNA、MIC-1及Hcy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而不同TNM分期、分化程度NSCLC患者血清PCNA、MIC-1及Hcy水平比较均差异明显(均P<0.05)。以NSCLC患者预后为因变量,对单因素分析中NSCLC患者预后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分化程度、PCNA、MIC-1、Hcy均为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血清PCNA≤452 pg/mL患者总生存期(16.85±2.36)个月明显大于血清PCNA>452 pg/mL患者(9.53±1.48)个月(t=20.029,P<0.001);血清MIC-1≤1000 pg/mL患者总生存期(18.29±2.92)个月,明显大于血清MIC-1>1000 pg/mL患者(9.47±1.26)个月(t=23.289,P<0.001);血清Hcy≤22μmol/L患者总生存期(13.76±2.04)个月,明显大于血清Hcy>22μmol/L患者(11.61±1.68)个月(t=6.405,P<0.001)。结论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较低、PCNA、MIC-1以及Hcy均为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血清PCNA、MIC-1及Hcy呈低表达水平的NSCLC患者总生存期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NA mic-1 HCY NSCLC 预后 相关性
下载PDF
血清CEACAM-1、CA199、MIC-1联合检测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
4
作者 张金令 王青青 +1 位作者 魏艳蕾 陈秀霞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1期108-111,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糖蛋白抗原199(CA199)、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联合检测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东营市东营区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58例胰腺癌患者(胰腺癌组)和61例良... 目的分析血清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糖蛋白抗原199(CA199)、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联合检测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东营市东营区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58例胰腺癌患者(胰腺癌组)和61例良性胰腺疾病患者(良性胰腺疾病组)的临床资料,另选取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CEACAM-1、CA199、MIC-1水平变化,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CEACAM-1、CA199、MIC-1联合检测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三组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舒张压、白细胞计数与血清CRP、CEACAM-1、CA199、MIC-1水平:胰腺癌组>良性胰腺疾病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EACAM-1、CA199、MIC-1与胰腺癌高度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EACAM-1、CA199、MIC-1三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971,明显高于CA199(Z=2.577,P=0.010),但与其他血清指标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0.315为临界值时,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4.83%、93.44%。结论血清CEACAM-1、CA199、MIC-1均可作为诊断胰腺癌的可靠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血清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 糖蛋白抗原199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
下载PDF
MIC-1作为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付超 齐军 张伟 《癌症进展》 2011年第4期356-360,共5页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acrophageinhibitorycy-tokine-1,MIC-1)是人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在多种上皮来源的肿瘤中存在过度表达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功能研究发现其可以通过多种信号途径发挥促进...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acrophageinhibitorycy-tokine-1,MIC-1)是人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在多种上皮来源的肿瘤中存在过度表达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功能研究发现其可以通过多种信号途径发挥促进和抑制肿瘤的双重作用。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血清MIC-1水平在多种肿瘤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并与部分肿瘤患者的预后和生存期存在关联,显示出MIC-1可作为肿瘤标志物的重要价值。本文就MIC-1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作为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1 肿瘤标志物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胸水中HE4、MIC-1、CEA、P53在肺癌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8
6
作者 张玉敏 高秀娟 +3 位作者 鞠思敏 李玉柱 吴慧辉 霍丽静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1年第9期1485-1488,共4页
目的探索胸水中人附睾蛋白4(HE4)、巨噬细胞抑制细胞因-1(MIC-1)、癌胚抗原(CEA)、P53在肺癌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60例,按胸腔积液性质分为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组40例和良性胸腔... 目的探索胸水中人附睾蛋白4(HE4)、巨噬细胞抑制细胞因-1(MIC-1)、癌胚抗原(CEA)、P53在肺癌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60例,按胸腔积液性质分为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组40例和良性胸腔积液组2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分别检测胸腔积液中HE4、MIC-1、CEA、P53水平。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HE4、MIC-1、CEA、P53的水平差异,筛选出对诊断肺癌恶性胸腔积液中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逐步分析(选入标准P≤0.05,剔除标准P>0.10),筛选出对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有诊断意义的指标,得出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概率预测回归模型;利用MedCalc19.4软件绘制ROC曲线进行不同指标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寻找诊断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最具有价值的指标。结果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组HE4、CEA的检测水平均高于良性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IC-1、P53在良、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上无统计学意义。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设自变量X_(1)=HE4,X_(2)=CEA,得出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概率预测回归模型为Logit P=-5.226+0.009 X_(1)+0.082 X_(2),生成一组新变量,血清HE4、CEA对诊断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有一定价值。通过MedCalc19.4软件绘制HE4、CEA及PRE-1(HE4和CEA联合检测的预测值)的ROC曲线,分析发现AUC PRE-1(0.944)>AUC HE4(0.876)>AUC CEA(0.705)。经检验分析,发现CEA、HE4曲线下面积比较,P=0.0414;CEA、PRE-1曲线下面积比较,P=0.0002;HE4、PRE-1曲线下面积比较,P=0.0351,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4、CEA是诊断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有价值的指标,单项检测中HE4对诊断肺癌恶性胸腔积液价值较大,联合检测HE4、CEA临床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恶性胸腔积液 人附睾蛋白4 巨噬细胞抑制细胞因-1 癌胚抗原 P53 诊断
下载PDF
MIC-1、VEGF和P53蛋白表达与直肠癌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志宇 杨渤彦 +4 位作者 窦征岳 韩强 贾琳 毕雪冰 程魏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607-609,共3页
背景与目的:巨噬细胞是重要的免疫效应细胞,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探讨巨噬细胞抑制细胞因子-1(MIC-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53蛋白的表达与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 背景与目的:巨噬细胞是重要的免疫效应细胞,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探讨巨噬细胞抑制细胞因子-1(MIC-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53蛋白的表达与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3例直肠癌中MIC-1、VEGF和P53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MIC-1表达与VEGF、P53表达呈正相关(P<0.05);MIC-1、VEGF和P53表达与直肠癌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明显相关性(P<0.01);MIC-1和VEGF、P53阳性组和阴性组的5年生存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MIC-1、VEGF和P53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分期及预后有密切关系,淋巴结转移是最重要的独立的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mic-1 VEGF P53
下载PDF
胸水MIC-1、VEGF、CEA含量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价值 被引量:5
8
作者 赵洪焕 韩素桂 +5 位作者 刘启为 田立斌 杨占奎 刘洪梅 袁亚军 李国安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3年第6期476-477,共2页
胸腔积液在临床上很常见,其中,恶性胸腔积液发生率约20%~30%[1]。恶性胸腔积液的发生率高,死亡率高,明确诊断后中位生存期仅4~9个月[2]。胸膜穿刺活检是目前临床公认的检测胸腔积液的金标准,其特异性高,但是具有创伤性,操作上也较繁琐,... 胸腔积液在临床上很常见,其中,恶性胸腔积液发生率约20%~30%[1]。恶性胸腔积液的发生率高,死亡率高,明确诊断后中位生存期仅4~9个月[2]。胸膜穿刺活检是目前临床公认的检测胸腔积液的金标准,其特异性高,但是具有创伤性,操作上也较繁琐,因此,临床上需寻求更简便、快速的方法进行检测,同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1 VEGF CEA 胸腔积液 鉴别价值
下载PDF
HE4和MIC-1及CEA水平对老年人非小细胞肺癌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9
作者 张玉敏 韩素桂 +2 位作者 赵洪焕 张晓茹 李玉柱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1080-108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和胸水中人附睾蛋白4(HE4)、巨噬细胞抑制细胞因子-1(MIC-1)、癌胚抗原(CEA)水平对老年人非小细胞肺癌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12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人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60... 目的探讨血清和胸水中人附睾蛋白4(HE4)、巨噬细胞抑制细胞因子-1(MIC-1)、癌胚抗原(CEA)水平对老年人非小细胞肺癌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12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人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60例为恶性组,肺炎伴胸腔积液患者30例为良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两组患者血清和胸水中HE4、MIC-1、CEA进行检测,并计算出检测指标的胸水与血清比值。分析两组指标水平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结果恶性组的胸水HE4(p-HE4)、血清HE4(s-HE4)、p-HE4/s-HE4、胸水CEA(p-CEA)、血清CEA(s-CEA)、p-CEA/s-CEA检测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808、-2.314、-5.556、-4.680、-3.194、-5.071,P均<0.001),但是两组胸水MIC-1(p-MIC-1)、血清MIC-1(s-MIC-1)、p-MIC-1/s-MIC-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40、-0.895、-0.052,P=0.589、0.371、0.959)。胸水HE4 ROC曲线下面积最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当胸水HE4水平在551.15 pmol/L时诊断的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90.0%。分析单项检测中诊断意义较高的胸水HE4,2项联合检测诊断意义较高的胸水HE4+胸水CEA,3项联合检测诊断意义较高的胸水HE4+p-HE4/s-HE4+胸水CEA及4项联合检测胸水HE4+p-HE4/s-HE4+胸水CEA+血清CEA,结果发现各项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项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较高。结论在鉴别诊断老年人非小细胞肺癌胸腔积液时,胸水HE4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胸水HE4+p-HE4/s-HE4+胸水CEA3项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人附睾蛋白4 巨噬细胞抑制细胞因子-1 癌胚抗原 胸腔积液
原文传递
血浆VEGF MIC-1联合尿LAP在2型糖尿病肾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曲良卓 《医药论坛杂志》 2017年第4期25-26,29,共3页
目的分析血浆VEGF MIC-1联合尿LAP在2型糖尿病肾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思路及理论支持。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6月接收的41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取41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组... 目的分析血浆VEGF MIC-1联合尿LAP在2型糖尿病肾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思路及理论支持。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6月接收的41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取41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血液样本及尿液进行检测,对比观察两组研究对象血浆VEGF、MIC-1、尿LAP、肌酐、葡萄糖、尿素、CIM-1及GHb Alc水平。结果实验组血浆VEGF、MIC-1、尿LAP水平分别为(257.11±53.71)pg/ml、(3039.31±1027.12)pg/ml、(53.04±4.53)U/g Gr,而健康组各项指标水平分别为(18.89±5.51)pg/ml、(711.77±311.23)pg/ml、(32.23±5.22)U/g Gr,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肌酐、葡萄糖、尿素、CIM-1及GHb Alc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将血浆VEGF MIC-1及尿LAP作为诊断2型糖尿病肾病的检测指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VEGF mic-1 尿LAP 2型糖尿病肾病
原文传递
MIC-1和uPA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组织学分级和发病部位的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冬 夏永华 +4 位作者 李敏 付丹丹 张彩凤 李占国 田中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71-1074,共4页
目的 探讨MIC-1和uPA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组织学分级和发病部位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及42例正常对照皮肤中MIC-1及uPA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组织学分级及发病部位的关系。结果 皮... 目的 探讨MIC-1和uPA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组织学分级和发病部位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及42例正常对照皮肤中MIC-1及uPA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组织学分级及发病部位的关系。结果 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IC-1(66.67%)及uPA蛋白(78.57%)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皮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16.67%和28.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IC-1及uPA蛋白阳性表达率均与鳞状细胞癌病理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P均<0.05);MIC-1与uPA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IC-1和uPA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升高,其高表达可能与皮肤鳞状细胞癌发生和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1 UPA 皮肤鳞状细胞癌 免疫组化
下载PDF
MIC-1、uPA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栾天燕 刘巍 +5 位作者 杨渤彦 王志宇 王亚茹 韩强 张兰凤 程魏 《肿瘤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67-269,共3页
[目的]观察MIC-1和uP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探讨两指标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及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测定正常胃黏膜30例,胃炎组织12例,胃癌组织76例,石蜡标本中MIC-1和uPA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MIC-1及uPA蛋... [目的]观察MIC-1和uP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探讨两指标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及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测定正常胃黏膜30例,胃炎组织12例,胃癌组织76例,石蜡标本中MIC-1和uPA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MIC-1及uPA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和胃炎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正常胃黏膜组和胃炎组间其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胃癌组织中,MIC-1及uPA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TNM分期呈正相关,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Borrmann分型、病理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76例胃癌组织标本中MIC-1、uPA表达共阳性者43例,共阴性者16例,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MIC-1和uPA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在胃癌组织中MIC-1与uPA蛋白表达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mic-1 UPA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18F-FDGPETCT结合MMP11、MIC-1在结直肠癌诊断与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
13
作者 由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52-54,共3页
探讨18F-FDGPETCT结合基质金属蛋白酶11(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11,MMP11)、血清巨噬细胞抑制细胞因子-1(macrophage inhibitory cytokine-1,MIC-1)在结直肠癌(carcinoma of colon and rectum,CRC)诊断与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 探讨18F-FDGPETCT结合基质金属蛋白酶11(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11,MMP11)、血清巨噬细胞抑制细胞因子-1(macrophage inhibitory cytokine-1,MIC-1)在结直肠癌(carcinoma of colon and rectum,CRC)诊断与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126疑似结直肠癌患者,采用18F-FDGPETCT结合MMP11、MIC-1进行诊断,并对其预后进行评估。结果 84例患者经病理确诊为结直肠癌,18F-FDGPETCT、MMP11、MIC-1三种方法单独诊断结直肠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具有一定差异(P<0.05);旦其符合率无差异性(P>0.05);三者联合诊断效能与单独诊断效能比较,虽然有一定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联合诊断复发或转移的准确性为92.31%。结论 18F-FDGPETCT结合MMP11、MIC-1可对结直肠癌进行准确诊断,对其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PETCT MMP11 mic-1 结直肠癌 预后
下载PDF
MIC-1和uPA蛋白表达与骨肉瘤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志韧 杨建萍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1年第3期302-304,共3页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抑制细胞因子-1(macrophage inhibitory cytokine-1,MIC-1)及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plasminogen activator,uPA)蛋白表达与骨肉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3例骨肉瘤和20例良性骨...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抑制细胞因子-1(macrophage inhibitory cytokine-1,MIC-1)及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plasminogen activator,uPA)蛋白表达与骨肉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3例骨肉瘤和20例良性骨肿瘤组织中MIC-1及uPA蛋白表达。结果:53例骨肉瘤组织中MIC-1及uPA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5%和62.3%;20例良性骨肿瘤中MIC-1及uPA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和0,骨肉瘤组织和良性骨肿瘤组织MIC-1及uPA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784及22.726,P均<0.05)。MIC-1、uPA蛋白表达与骨肉瘤组织Enneking分级、有无远端转移均密切相关。且二者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关系(γ=0.292,P<0.05)。结论:MIC-1和uPA在骨肉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MIC-1及uPA的联合检测有望成为骨肉瘤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分子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mic-1 UPA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前列腺癌中巨嗜细胞抑制细胞因子-1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旭旻 周利群 +3 位作者 翁迈 辛殿祺 那彦群 郭应禄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32-636,共5页
目的评估巨嗜细胞抑制细胞因子-1(MIC-1)在前列腺癌细胞系和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明确其表达水平和临床病理学参数间的关系。方法用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IC-1在LNCaP、PC-3细胞系和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MIC-1在LNCaP... 目的评估巨嗜细胞抑制细胞因子-1(MIC-1)在前列腺癌细胞系和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明确其表达水平和临床病理学参数间的关系。方法用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IC-1在LNCaP、PC-3细胞系和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MIC-1在LNCaP细胞系中高表达,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增生和正常前列腺组织(P<0.001)。MIC-1基因表达水平和前列腺癌临床分期、Gleason评分、PSA水平、前列腺体积以及患者年龄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MIC-1蛋白可能将成为前列腺癌诊断新的肿瘤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1 前列腺癌 雄激素 RT-PCR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血浆VEGF、MIC-1联合尿LAP在2型糖尿病肾病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列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第17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VEGF、MIC-1联合尿LAP在2型糖尿病肾病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该院确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50例为糖尿病肾病组,根据患者的肌酐和尿清蛋白比率将所有患者分为临床蛋白尿组(52例),微量蛋白尿组(50例)和正... 目的探讨VEGF、MIC-1联合尿LAP在2型糖尿病肾病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该院确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50例为糖尿病肾病组,根据患者的肌酐和尿清蛋白比率将所有患者分为临床蛋白尿组(52例),微量蛋白尿组(50例)和正常蛋白尿组(48例),另选5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临床蛋白组和对照组的血浆VEGF、CIM-1以及尿LAP水平。用实性指标的方法计算肾功能损伤患者的VEGF、MIC-1、LAP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计算三种检测指标的相关性。比较糖尿病肾病组和对照组的血清VEGF、MIC-1以及尿LAP水平和DN相关生化指标。结果临床蛋白组患者的血浆VEGF、MIC-1以及LAP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血浆VEGF、CIM-1和尿LAP三种检测指标均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正常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患者的血清VEGF、MIC-1、LAP及其他生化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VEGF、CIM-1联合LAP可以明显提高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检出率,较常规检测因子发生时间早,准确度明显优于常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VEGF mic-1 尿LAP 糖尿病肾病
下载PDF
MIC-1与消化肿瘤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有文 杨新魁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第10期1528-1531,共4页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也被称为生长分化因子15,既是人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的分支成员,也是系统性炎性反应的成员。MIC-1由活化的巨噬细胞分泌,因此也被称为分泌型细胞因子,其具有抑制及促进的双重作用。MIMEAULT等发...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也被称为生长分化因子15,既是人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的分支成员,也是系统性炎性反应的成员。MIC-1由活化的巨噬细胞分泌,因此也被称为分泌型细胞因子,其具有抑制及促进的双重作用。MIMEAULT等发现,胎盘滋养层细胞表达MIC-1转录和分泌大量细胞因子,可促进胎儿生存,同时抑制母体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1 消化肿瘤 大肠癌 胰腺癌
下载PDF
MIC-1在婴幼儿血管瘤中的表达及其与VEGF、p53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桦梁 徐大鹏 +3 位作者 薛雷 孙宁宁 钟鸣 王绪凯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28-332,共5页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acrophage inhibitory cytokine-1,MIC-1)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以及p53在婴幼儿血管瘤中的表达及其关系,探讨MIC-1在血管瘤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acrophage inhibitory cytokine-1,MIC-1)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以及p53在婴幼儿血管瘤中的表达及其关系,探讨MIC-1在血管瘤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血管瘤组织标本中MIC-1和VEGF、p53的表达情况,分析MIC-1与VEGF、p53在不同时期婴幼儿血管瘤中表达的相关性。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χ2检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MIC-1在增殖期和消退期血管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19%和34.78%,2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VEGF在增殖期和消退期血管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30%和43.48%,2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p53在增殖期和消退期血管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48%和30.43%,2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MIC-1在血管畸形和正常皮肤组织中不表达或低表达。MIC-1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613,P<0.01),与p53的表达也呈正相关(r=0.753,P<0.01)。结论:MIC-1可能与血管瘤的发病及发展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P53
下载PDF
MIC-1蛋白在直肠癌表达的相关性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志宇 杨渤彦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07年第2期68-69,共2页
探讨在直肠癌中MIC-1蛋白表达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3例直肠癌中MIC-1蛋白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MIC-1蛋白表达均与直肠癌临床分期显著相关,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有显著性相关。MIC-1阳性表达... 探讨在直肠癌中MIC-1蛋白表达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3例直肠癌中MIC-1蛋白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MIC-1蛋白表达均与直肠癌临床分期显著相关,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有显著性相关。MIC-1阳性表达可作为评价直肠癌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mic-1 TNM分期 免疫组化
下载PDF
MIC-1、PCNA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永 郝解贺 +1 位作者 万大海 殷晓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4期24-25,共2页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肿瘤恶性程度及病理级别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不同病理级别人脑星形细胞瘤标本及5例正常人脑组织中的MIC-1和PCNA...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肿瘤恶性程度及病理级别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不同病理级别人脑星形细胞瘤标本及5例正常人脑组织中的MIC-1和PCNA的表达。结果 MIC-1和PCNA在正常脑组织中不表达,而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程度随着肿瘤的病理级别的增高明显增高,二者表达的阳性率在正常脑组织、低级别和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二者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MIC-1与PCNA在人脑星形瘤细胞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MIC-1的过度表达对肿瘤细胞增殖具有促进作用,MIC-1有可能成为新的候选肿瘤标志物,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及病理级别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免疫组化 mic-1 PC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