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MELD-Na模型、iMELD模型评分系统预测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短期(治疗3个月)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159例乙肝后慢性肝衰竭患者,以治疗3个月后患者恢复状态分成存活组(108例)和死亡组(51例)。比较2组治疗前的...目的比较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MELD-Na模型、iMELD模型评分系统预测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短期(治疗3个月)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159例乙肝后慢性肝衰竭患者,以治疗3个月后患者恢复状态分成存活组(108例)和死亡组(51例)。比较2组治疗前的总胆红素(TBIL)、肌酐(Cr)、凝血酶原时间(PT)、PT的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血清钠(Na+)、MELD、MELD-Na和iMELD评分值。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的面积来进一步评价MELD模型、MELD-Na评分及iMELD评分对乙肝后慢性肝衰竭人工肝治疗3个月后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较存活组的TBIL(μmol/L:330.9±181.9 vs 245.5±127.7)、Cr(μmol/L:84.9±63.8 vs 81.2±49.3)、INR(2.50±1.01 vs 2.09±0.57)、MELD(26.2±6.5 vs 22.0±5.8)、MELD-Na(35.9±31.5 vs 25.3±8.7)及iMELD评分(49.5±17.4 vs 42.4±10.9)增高,血清Na+水平(mmol/L:131.9±24.1 vs 133.8±11.0)降低(P<0.01)。患者病死率随着MELD、MELD-Na和iMELD评分升高而增加。MELD、MELD-Na及iMELD评分预测乙肝后慢性肝衰竭患者近期死亡危险性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5.8、31.0和53.5。3种评分的曲线下面积(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ELD、MELD-Na和iMELD评分均能较好地预测肝衰竭患者经过人工肝联合内科综合治疗后的短期临床预后。展开更多
目的比较MELD-Na模型、MELD模型和Child-Pugh积分对我国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03年1月~2005年12月在天津第三中心医院住院的20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病历资料。分别计算其入院时的MELD-Na积分、M...目的比较MELD-Na模型、MELD模型和Child-Pugh积分对我国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03年1月~2005年12月在天津第三中心医院住院的20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病历资料。分别计算其入院时的MELD-Na积分、MELD积分和Child-Pugh积分,同时了解其3个月内的病死率。以受试者运行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衡量各评分系统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能力。结果所观察的患者在3个月内共死亡39例。死亡组患者MELD-Na积分、MELD积分和Child-Pugh积分(9.26±12.03、21.49±6.75、11.18±1.76)与生存组(18.65±9.69、15.83±4.99、9.16±2.19)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MELD-Na积分、MELD积分和Child-Pugh积分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个月预后评估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7、0.760、0.759;运用正态性Z检验比较其各自的AUC,MELD-Na模型分别与MELD模型和Child-Pugh评分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MELD模型和Child-Pugh评分相比无差异(P=0.80)。通过选取敏感性和特异性之和最大时ROC曲线上的截断点对应的值作为将肝硬化患者区分高、低危组群的方法,确定MELD-Na模型、MELD模型和Child-Pugh评分所对应的cut-off值分别为23、18和10,以此临界点所区分的高危和低危患者的生存率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P<0.001)。结论 MELD-Na积分、MELD积分和Child-Pugh积分均可有效地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短期预后,而MELD-Na评分的短期评估效率优于其他3种,能更准确地反映病情的轻重,临床应用价值更高。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比较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MELD-Na模型、iMELD模型评分系统预测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短期(治疗3个月)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159例乙肝后慢性肝衰竭患者,以治疗3个月后患者恢复状态分成存活组(108例)和死亡组(51例)。比较2组治疗前的总胆红素(TBIL)、肌酐(Cr)、凝血酶原时间(PT)、PT的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血清钠(Na+)、MELD、MELD-Na和iMELD评分值。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的面积来进一步评价MELD模型、MELD-Na评分及iMELD评分对乙肝后慢性肝衰竭人工肝治疗3个月后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较存活组的TBIL(μmol/L:330.9±181.9 vs 245.5±127.7)、Cr(μmol/L:84.9±63.8 vs 81.2±49.3)、INR(2.50±1.01 vs 2.09±0.57)、MELD(26.2±6.5 vs 22.0±5.8)、MELD-Na(35.9±31.5 vs 25.3±8.7)及iMELD评分(49.5±17.4 vs 42.4±10.9)增高,血清Na+水平(mmol/L:131.9±24.1 vs 133.8±11.0)降低(P<0.01)。患者病死率随着MELD、MELD-Na和iMELD评分升高而增加。MELD、MELD-Na及iMELD评分预测乙肝后慢性肝衰竭患者近期死亡危险性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5.8、31.0和53.5。3种评分的曲线下面积(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ELD、MELD-Na和iMELD评分均能较好地预测肝衰竭患者经过人工肝联合内科综合治疗后的短期临床预后。
文摘目的比较MELD-Na模型、MELD模型和Child-Pugh积分对我国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03年1月~2005年12月在天津第三中心医院住院的20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病历资料。分别计算其入院时的MELD-Na积分、MELD积分和Child-Pugh积分,同时了解其3个月内的病死率。以受试者运行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衡量各评分系统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能力。结果所观察的患者在3个月内共死亡39例。死亡组患者MELD-Na积分、MELD积分和Child-Pugh积分(9.26±12.03、21.49±6.75、11.18±1.76)与生存组(18.65±9.69、15.83±4.99、9.16±2.19)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MELD-Na积分、MELD积分和Child-Pugh积分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个月预后评估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7、0.760、0.759;运用正态性Z检验比较其各自的AUC,MELD-Na模型分别与MELD模型和Child-Pugh评分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MELD模型和Child-Pugh评分相比无差异(P=0.80)。通过选取敏感性和特异性之和最大时ROC曲线上的截断点对应的值作为将肝硬化患者区分高、低危组群的方法,确定MELD-Na模型、MELD模型和Child-Pugh评分所对应的cut-off值分别为23、18和10,以此临界点所区分的高危和低危患者的生存率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P<0.001)。结论 MELD-Na积分、MELD积分和Child-Pugh积分均可有效地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短期预后,而MELD-Na评分的短期评估效率优于其他3种,能更准确地反映病情的轻重,临床应用价值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