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贵阳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被引量:125
1
作者 蒙吉军 王雅 +2 位作者 王晓东 周朕 孙宁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52-1061,共10页
贵阳市是我国典型的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在生态重要性、景观连通性和生态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生态源地识别,根据土地覆被状况、人为干扰程度和夜间灯光数据构建了生态阻力面,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识别生态廊道网络... 贵阳市是我国典型的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在生态重要性、景观连通性和生态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生态源地识别,根据土地覆被状况、人为干扰程度和夜间灯光数据构建了生态阻力面,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识别生态廊道网络,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贵阳市域和市区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1)贵阳市最重要和重要生态斑块总面积5 393.43 km2,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生态用地斑块的景观连通度总体较高,其中园地最好,林地最差;生态需求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建成区周边。生态源地占总面积的18.56%,集中分布于北部及西南部红枫湖、百花湖等区域;(2)贵阳市生态廊道总长为933.58 km,其中关键廊道长287.6 km,沿东北向西南方向延伸。现状廊道遍布市域,主要为河流水系;潜在廊道和关键廊道98%都为林地,主要分布于北部和西部生态环境较好的山地丘陵区;(3)市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中,生态源地主要集中在百花湖、红枫湖、香纸沟、相思河等风景区,花溪湿地和南明河作为市区关键廊道纵贯南北。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和建设并重、区县间统一规划的"生态系统管理对策,为贵阳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生态源地 生态廊道 生态安全格局 贵阳市
原文传递
基于源-汇理论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安徽省宁国市为例 被引量:79
2
作者 王琦 付梦娣 +4 位作者 魏来 韩煜 史娜娜 李俊生 全占军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546-4554,共9页
根据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选取高程、坡度、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土壤侵蚀、距风景名胜区距离、距水体距离、距道路距离、距居民点距离、距工业用地距离、距矿点距离等11个生态安全评价因子,应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安徽省宁国市生... 根据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选取高程、坡度、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土壤侵蚀、距风景名胜区距离、距水体距离、距道路距离、距居民点距离、距工业用地距离、距矿点距离等11个生态安全评价因子,应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安徽省宁国市生态安全等级进行划分,并采用基于源汇理论的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构建宁国市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优化生态网络布局.模拟结果表明,宁国市总体生态安全水平较高,高度安全的区域面积为1174.38 km2,占区域总面积的48.41%;低度安全的区域面积为232.07 km2,占区域总面积的9.57%;在生态安全评价的基础上,提取了宁国市88条潜在生态廊道,总长度约1426.99 km,生态节点57个.与现有生态廊道相比较,宁国市需进一步补充11条主要生态廊道,总长度约241.37 km,这对城市生态安全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安全格局 源汇理论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宁国市
原文传递
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东北地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被引量:64
3
作者 于成龙 刘丹 +2 位作者 冯锐 唐权 郭春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90-301,共12页
生态安全格局对于缓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具有积极意义。以东北地区为研究对象,综合参考《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以及东北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基于水源涵养、防风固沙、生物多样... 生态安全格局对于缓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具有积极意义。以东北地区为研究对象,综合参考《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以及东北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基于水源涵养、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维持与保护等功能指标和敏感性指标划分生态源地;利用夜间灯光数据修正基本生态阻力面,并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划分缓冲区、识别生态廊道和生态战略节点,从而构建东北地区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生态源地总面积为6.50×10^(5)km^(2),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45.02%,包括18个生态源地,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和西部草原的部分区域;划分了高、中、低3个水平缓冲区,关键生态廊道中心线总长11073.52km,生态战略节点29个,在东北地区形成以生态源地为中心的网状空间布局。结果可为保障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东北地区
下载PDF
基于生态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昌黎县生态廊道构建 被引量:57
4
作者 汤峰 张蓬涛 +4 位作者 张贵军 赵丽 郑宇 魏明欢 简卿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675-2684,共10页
生态廊道的作用在于提供生物迁徙的路径、促进不同栖息地之间的物种交流.廊道的构建能够减轻因城市化速度加快导致景观破碎化带来的危害,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昌黎县为研究区,以2015年土地利用现状为基础,采用... 生态廊道的作用在于提供生物迁徙的路径、促进不同栖息地之间的物种交流.廊道的构建能够减轻因城市化速度加快导致景观破碎化带来的危害,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昌黎县为研究区,以2015年土地利用现状为基础,采用生态敏感性评价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的综合结果确定生态源地,然后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和最小成本路径方法生成潜在廊道,根据重力模型对关键廊道进行识别,最终得到研究区包括4条重要廊道和2条一般廊道在内的生态廊道体系,旨在促进昌黎县生态廊道建设工程的科学实施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敏感性总体一般,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较差,两者均呈现出四周高于中间的特点.生态源地主要分布在北部碣石山风景区、东部滨海国有林场和西部水源保护地这3个区域,与研究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2011—2030年)确定的自然保护区高度吻合.研究区生态廊道总长112.66 km,其中,重要廊道47.61 km,一般廊道65.05 km,廊道的最佳宽度范围为30~60 m,生态廊道与生态源地大致构成了一个环形闭合区域,能够有效促进生物物种的迁徙和物质能量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廊道 生态敏感性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mcr模型 昌黎县
原文传递
基于MCR模型的南方稀土矿区生态安全格局分析 被引量:52
5
作者 李恒凯 刘玉婷 +1 位作者 李芹 王秀丽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89-998,共10页
南方稀土矿区是世界上主要的离子型稀土矿生产基地,对当地乃至中国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但是在追求稀土开采的经济效益的同时,由于采矿工艺的不足,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威胁矿区的生态安全。以赣州岭北稀土矿区为例,基于景观生... 南方稀土矿区是世界上主要的离子型稀土矿生产基地,对当地乃至中国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但是在追求稀土开采的经济效益的同时,由于采矿工艺的不足,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威胁矿区的生态安全。以赣州岭北稀土矿区为例,基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理论及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 Model,MCR)方法,对矿区的生态源地、生态廊道、生态节点等进行判别与分析,构建了矿区2009、2013和2018年3个年份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①稀土矿区的生态源地的斑块面积较小,主要集中于矿区的东西两侧。②在选取年份期间,稀土矿区的生态源地面积、生态廊道、辐射通道及生态节点数量都在不断增加,表明在这9a间,稀土矿区景观生态安全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相关部门仍需对稀土矿区的生态安全格局进行进一步的规划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矿区 mcr模型 生态源地 生态廊道 生态安全格局
下载PDF
鄂尔多斯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及方案评价 被引量:51
6
作者 蒙吉军 燕群 向芸芸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90-596,共7页
根据不同情景选择符合区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特点的模型方法,已经成为区域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关键。本文以位于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鄂尔多斯市为研究区,基于自然地理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将最小累积阻... 根据不同情景选择符合区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特点的模型方法,已经成为区域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关键。本文以位于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鄂尔多斯市为研究区,基于自然地理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将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引入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过程,并通过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基于MCR模型构建的安全格局与基于土地生态适宜性和多目标优化的安全格局的适用条件。结果显示:前者适宜于维持生态安全的情景,有利于降低土地系统中人类活动的生态风险;后者则适宜于维持生态适宜性的情景,有利于降低土地系统中自然因素的生态风险。研究结果对鄂尔多斯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安全格局 mcr模型 景观格局指数 方案评价
原文传递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厦漳泉地区生态网络空间优化 被引量:48
7
作者 胡其玉 陈松林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42-355,共14页
耦合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和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解构城市群地区生态空间结构,是优化农业—城镇—生态网络空间布局的基础。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理论,以福建东南沿海厦漳泉城市群为例,综合生态系统服务最重要区域和生态红线边界确定供给源地... 耦合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和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解构城市群地区生态空间结构,是优化农业—城镇—生态网络空间布局的基础。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理论,以福建东南沿海厦漳泉城市群为例,综合生态系统服务最重要区域和生态红线边界确定供给源地,结合自然、经济多要素构建消费格局,应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建立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识别需求分区、生态流网络、关键节点等组分,采用分层叠加分析重构厦漳泉地区生态网络空间。结果显示:(1)供给源地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1.64%,生态缓冲区、生态敏感区和生产生活区分别占22.67%、31.58%和4.11%;(2)供给源地集中于中西部丘陵山区,耗费低值区与供给源地分布一致,而高值区呈"井"字形分布特征,集中于沿海一带;(3)生态流通道网状化程度较高,中西部主要由森林构成,东部沿海区域主要由城镇水系和绿地系统、周边农田构成,驱动因素类型和强度均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4)提出构建厦漳泉地区"九区四组团一带九廊道多中心"的生态网络空间优化布局,协调区域间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组合,促进经济—生态空间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网络空间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厦漳泉地区
原文传递
基于MCR模型的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分区及优化模式研究——以南京市六合区金牛湖街道为例 被引量:45
8
作者 张颖 徐辉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85-1492,共8页
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分区是实现布局优化的基础,也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南京市六合区金牛湖街道为例,利用GIS技术分析了研究区农村居民点分布现状,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实现了... 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分区是实现布局优化的基础,也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南京市六合区金牛湖街道为例,利用GIS技术分析了研究区农村居民点分布现状,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实现了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分区,从而为农村居民点整理项目实施和村镇建设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金牛湖街道农村居民点现状在整体上存在"布局松散、面积零碎"的问题;各村(社区)之间地域差异明显、分布不均衡;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出沿"低坡度、低高程、交通便利"地带分布的显著特征;(2)按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程度,可将金牛湖街道划分为5种适宜性分区。其中,高度适宜区占街道总面积的16.5%,总体上能满足农村居民点用地需求;(3)基于农村居民点现状分析及适宜性分区结果,将各村(社区)划分为"就地城镇化"、"内部整改"、"逐步迁村并点"3种优化模式,并从宏观层面上提出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布局 适宜性分区 优化模式 mcr模型 金牛湖街道
原文传递
基于InVEST和MCR模型的南方山地丘陵区生态保护红线优化 被引量:31
9
作者 李怡 赵小敏 +4 位作者 郭熙 周丙娟 黄心怡 易丹 丁徽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980-2994,共15页
优化生态保护红线,是顺应新时代多规融合趋势、推进国土空间高效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以南方山地丘陵区典型县奉新县为例,基于In VEST模型进行生境质量评价以识别生态源地及其缓冲区,采用水土流失敏感性修正基本阻力面,运用MC... 优化生态保护红线,是顺应新时代多规融合趋势、推进国土空间高效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以南方山地丘陵区典型县奉新县为例,基于In VEST模型进行生境质量评价以识别生态源地及其缓冲区,采用水土流失敏感性修正基本阻力面,运用MCR模型构建奉新县生态安全格局,定量衡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对生态安全格局进行有效性评价,继而提出奉新县生态保护红线优化方案。结果表明:(1)生态源地及生态源地缓冲区面积分别为144.42 km^(2)、354.01 km^(2),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76%与21.47%,并识别出19个生态节点;(2)识别出关键生态廊道76 km,一般生态廊道315 km,与生态节点、生态源地、生态源地缓冲区共同构成研究区生态安全格局,面积共498.43 km^(2),占奉新县总面积的30.23%,集中分布于研究区西部山地丘陵区;(3)经有效性评价证实生态安全格局较生态保护红线更具生态优化意义;(4)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补划区与生态保护红线储备区,共为生态保护红线调整优化预留了199.34 km^(2)的高质量后备资源,形成研究区生态保护红线优化方案。研究成果可为南方山地丘陵区生态保护红线的评估优化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安全格局 InVEST模型 mcr模型 南方山地丘陵区
原文传递
基于最小阻力模型的城市空间扩展冷热点格局分析--以苏锡常地区为例 被引量:30
10
作者 王钊 杨山 +1 位作者 王玉娟 Runlin Yang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7-64,共8页
以苏锡常地区为研究区域,引入体现区域多中心性的最小阻力模型对区域城市扩展进行模拟,并结合空间关联分析指数(Getis-Ord Gi*)定量揭示不同时期城市扩展的格局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基于最小阻力模型的城市扩展模拟反映出区域环境约束下... 以苏锡常地区为研究区域,引入体现区域多中心性的最小阻力模型对区域城市扩展进行模拟,并结合空间关联分析指数(Getis-Ord Gi*)定量揭示不同时期城市扩展的格局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基于最小阻力模型的城市扩展模拟反映出区域环境约束下区域城市扩展的空间态势,为区域城市发展政策调控提供了方向;未来城市扩展"热点区"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跃迁特征,在内生推力与空间阻力相互角力下,"热点区"聚簇形态由圈层式结构向组团、散布式结构转变。进一步分析表明,最小阻力情景下沪宁线、长江沿岸、沿沪地区、太湖沿岸轴线城市扩展具有完全不同的时空分异机理,未来为避免城市摊大饼式扩展,应加强城市与城市之间隔离带建设、构筑组团式空间结构,实现区域空间组织的有序安排和纵向聚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扩展模拟 最小阻力模型 冷热点格局 苏锡常地区
原文传递
中-老交通走廊核心区生态廊道构建与关键节点识别 被引量:29
11
作者 张玥 许端阳 +3 位作者 李霞 张晓宇 王小博 王绍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33-1943,共11页
中-老交通走廊建设在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互联互通的同时,也会对区域生态安全造成巨大压力;构建生态廊道对于修复破碎景观、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源地-廊道-节点”的研究框架,结合生态系统服务、景观连通性和生态敏... 中-老交通走廊建设在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互联互通的同时,也会对区域生态安全造成巨大压力;构建生态廊道对于修复破碎景观、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源地-廊道-节点”的研究框架,结合生态系统服务、景观连通性和生态敏感性3个指标划分生态斑块等级,综合考虑生态斑块等级和中-老交通走廊核心区重点保护物种活动特性识别重要生态源地,利用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改进基于地类赋值的基本生态阻力系数,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判定生态廊道走向,并结合水文分析方法和Google Erath判定关键生态节点。研究表明:①中-老交通走廊核心区生态源地面积为20243.74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4.13%,以林地、灌木为主要土地覆被类型,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普洱市以及老挝的琅南塔省和乌多姆塞省。②生态廊道总长度为3645.81 km,其中关键廊道长度为1397.78 km,主要分布在普洱市和乌多姆塞省,生态廊道与生态源地大致构成了一个环形闭合区域,能够有效促进生物物种迁徙和物质能量交流。③关键生态节点中战略点有5处,断裂点有9处,暂歇点有16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交通走廊 生态廊道 生态源地 生态节点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下载PDF
基于MSPA与MCR模型的三峡库区林地生态网络构建与评价研究 被引量:27
12
作者 姚采云 安睿 +1 位作者 窦超 刘耀林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953-1962,共10页
三峡库区是长江经济带上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同时也是生态脆弱区。提取三峡库区重要生态源地、构建综合生态阻力面、识别重要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从而构建生态安全网络,对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以三峡... 三峡库区是长江经济带上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同时也是生态脆弱区。提取三峡库区重要生态源地、构建综合生态阻力面、识别重要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从而构建生态安全网络,对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以三峡库区为研究区,利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MSPA)识别出林地生态源地斑块,通过景观连通性指数评价斑块重要性;结合土地利用类型、DEM、坡度、距河流距离、距道路距离和NDVI等阻力因子构建综合生态阻力面,运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MCR)构建生态廊道,提取生态廊道上重要生态节点,形成三峡库区林地生态安全网络;最后对三峡库区生态安全网络结构进行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林地生态源地共38块,占林地面积的59.55%,占区域总面积的27.95%,主要分布在三峡库区湖北段的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区以及重庆段的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云雾山区。(2)阻力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城镇建设用地区,最高值位于重庆市主城区;阻力低值区主要分布在林地和水域,最低值位于湖北段巫山山脉。(3)生态廊道共79条,其中,3条重要廊道,76条一般廊道,廊道总长度为1326.37 km。(4)生态廊道的平均阻力为2.50,生态斑块间的廊道总累积阻力为197.36;α指数、β指数、γ指数分别为0.52、2.08、0.73;耕地、林地和草地是构成重要廊道的主要景观类型。研究结果呈现出“三屏多廊多点多斑块”的生态网络空间格局,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功能和维持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MSPA mcr模型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网络评价
原文传递
基于MCR模型的村庄“三生空间”格局优化研究 被引量:27
13
作者 郑洋 郝润梅 +1 位作者 吴晓光 王考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62-367,共6页
探究村庄"三生空间"布局的重构与优化,以空间理念研究村庄布局,对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乡村转型及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运用GIS软件功能和MCR模型分析等方法研究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迭力素村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适宜性... 探究村庄"三生空间"布局的重构与优化,以空间理念研究村庄布局,对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乡村转型及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运用GIS软件功能和MCR模型分析等方法研究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迭力素村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适宜性分区及村域"三生空间"格局优化问题。结果表明:(1)迭力素村空间适宜性以圈层呈现,中心位置建设适宜性最佳,生态适宜性由中心向四周逐渐增强,周边生态适宜性较好。(2)根据MCR模型模拟结果将村域国土空间适宜性划分为5种类型,分别为:生态保护区、生态优化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适宜开发区。(3)基于功能重要性、生态敏感性原则,兼顾土地利用类型和适宜性评价结果,将生态保护区确定为生态空间;将生态优化区、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确定为生产空间;将适宜开发区确定为生活空间。(4)结合村庄发展定位及内部要素,提出生态空间重功能、生产空间重规模、生活空间重品质的迭力素村"三生空间"格局优化途径。研究可为村庄规划的编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管理 “三生”空间 mcr模型 格局优化 村庄规划
下载PDF
基于CLUE-S模型和生态安全格局的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优化配置 被引量:26
14
作者 魏伟 颉耀文 +3 位作者 魏晓旭 颉斌斌 张强 郝媛媛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06-1315,共10页
以典型干旱内陆河流域石羊河为例,将GIS技术、最小累积阻力(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MCR)模型和CLUE-S(conversion of land use and its effects at small regional extent)模型应用到该流域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研究中。通过景观安... 以典型干旱内陆河流域石羊河为例,将GIS技术、最小累积阻力(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MCR)模型和CLUE-S(conversion of land use and its effects at small regional extent)模型应用到该流域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研究中。通过景观安全格局理论构建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基于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和驱动因子的定量关系,提出一种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土地利用情景模拟方法,借助1986年、2000年和2014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对石羊河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情景、耕地保护情景和自然发展情景3种模式下2030年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进行了优化配置,并对优化配置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生态安全情景下耕地有所减少,林地、草地和水域有较明显增加;耕地保护情景以土地开发和整治及宅基地还耕为主要目标,科学有效控制了建设用地规模,大力开发未利用地潜力;自然发展情景综合考虑了目前发展情况和宏观政策指导下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及空间结构发展情况。综合考虑石羊河流域社会经济、生态及耕地保护等多方面的因素,研究结果认为耕地保护情景更为合理,其它两种情景可为耕地保护情景进行补充和局部修正。该结果可为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优化 CLUE-S模型 mcr模型 生态安全格局 石羊河流域
原文传递
干旱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优化研究——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为例 被引量:21
15
作者 冯琰玮 甄江红 马晨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36-341,共6页
快速城镇化易引发各种生态问题,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正是对生态过程的积极调控。为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为研究区,从自然环境、资源条件、人类干扰等角度构建区域用地扩展阻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区域空间管制进... 快速城镇化易引发各种生态问题,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正是对生态过程的积极调控。为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为研究区,从自然环境、资源条件、人类干扰等角度构建区域用地扩展阻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区域空间管制进行了分区;通过最小累积阻力面(MCR)模型建立了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识别潜在生态廊道与生态战略点,构建区域生态网络框架,对生态空间进行规划。结果表明:(1)研究区生态安全格局类型区“圈层式”分布明显,较高安全水平以上的类型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2.47%,生态安全水平总体偏低。(2)共提取15条潜在生态廊道,识别7条一级生态廊道,9个生态战略点,进而优化“点-线-面”的生态安全格局。(3)生成“一环、两带、两轴、多中心”的生态网络框架,对于提升区域生境质量、提高生态服务价值及优化城市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结果发现研究区重点开发的乡镇有赛罕区、金河镇、小黑河镇,要引导城市重心向南部、东南部迁移,发展城市新区建设,引导人口、产业合理集聚。其结果可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r模型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廊道 生态网络 呼和浩特市
下载PDF
基于Linkage Mapper与粒度反推法的太行山中北段生态节点识别与分析:以河北省阜平县为例 被引量:20
16
作者 张美丽 齐跃普 +4 位作者 张利 陈影 周亚鹏 陈亚恒 王树涛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69-1578,共10页
生态节点可以连接破碎的生境斑块,提高景观之间的连通性。选取太行山中北段生态型贫困区域阜平县为研究区,将生态节点分为生态薄弱点、生态障碍点、生态夹点,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模型识别生态源地,采用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 生态节点可以连接破碎的生境斑块,提高景观之间的连通性。选取太行山中北段生态型贫困区域阜平县为研究区,将生态节点分为生态薄弱点、生态障碍点、生态夹点,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模型识别生态源地,采用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构建最小累积阻力面,基于Linkage Mapper,运用粒度反推法、空间网络分析法、ArcGIS中的水文分析模块得出各类型生态节点规模、形状、组成形式。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源地面积为25863.97 hm 2;生态节点共计120个,其中生态薄弱点75个、生态障碍点25个、生态夹点20个;由于400 m粒度是生态节点建设的合适参数,因此生态节点形成区域118个,总面积为2043.80 hm 2。针对各类型生态节点明确其建设形式,共有71个区域可建设为林地生态节点,43个区域可建设为水域生态节点,4个区域可建设为园地生态节点,该研究可为促进生态网络连通性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节点 MSPA模型 mcr模型 Linkage Mapper分析 粒度反推法 水文分析
下载PDF
基于MCR模型的江西省抚州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被引量:20
17
作者 陈群 刘平辉 朱传民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0-218,共9页
[目的]开展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和主要生态廊道识别研究,为城市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格局的优化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江西省抚州市为研究区,选取土地利用因子,水土保持功能重要性以及生态敏感性等多种因子构建最小累积阻力模型,依据生... [目的]开展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和主要生态廊道识别研究,为城市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格局的优化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江西省抚州市为研究区,选取土地利用因子,水土保持功能重要性以及生态敏感性等多种因子构建最小累积阻力模型,依据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重要性评价、全域水文分析、生态保护红线以及自然保护地识别生态源地,依托MCR模型和ArcGIS中的空间分析工具开展研究。[结果]①抚州市整体生态环境良好,水土保持功能极重要性区所占比例为49.97%,主要集中在抚州市中部地区,以黎川县、乐安县、宜黄县和南丰县为主;抚州市生态敏感性极重要区所占比例为1.39%;②生态源地面积3302.34 km^(2),所占比例为17.57%,以抚州市东部和西南部为主;③以全域的生态要素和地形地貌等为基底,抚州市呈现出“一轴、两屏、多廊、多节点”的生态安全格局。[结论]结合生态源地、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形成完整、系统的生态保护格局和开敞空间网络体系,维护抚州市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空间 生态廊道 格局优化 mcr模型 江西省抚州市
下载PDF
规模与生态增长并举的城市开发边界划定——以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 被引量:20
18
作者 匡晓明 魏本胜 王路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15,共6页
文章通过规划区域内的总体规划规定的建设用地规模来确定城市增长阈值,综合水、地质、游憩与生物多样性4个关键性单一因子安全格局,构建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城市增长模型,以此确定城市增长的空间形态,... 文章通过规划区域内的总体规划规定的建设用地规模来确定城市增长阈值,综合水、地质、游憩与生物多样性4个关键性单一因子安全格局,构建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城市增长模型,以此确定城市增长的空间形态,综合考虑空间形态与规模划定城市开发边界,为研究未来的城市扩展与开发建设提供了有力依据,使划定的边界既考虑了规划区发展的要求,又兼顾了生态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城市开发边界 mcr模型 建设用地规模
下载PDF
太行山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域识别——以唐县为例 被引量:19
19
作者 温雪静 周智 +3 位作者 张美丽 张蓬涛 张贵军 张秦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093-2106,共14页
诊断与修复国土空间关键区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但目前我国站在“整体视角、系统治理、全域修复”的角度识别关键区域,并加以保护的研究较为欠缺。本文选择典型生态型贫困区域太行山区唐县为研究区,综合生境质量和生态服务... 诊断与修复国土空间关键区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但目前我国站在“整体视角、系统治理、全域修复”的角度识别关键区域,并加以保护的研究较为欠缺。本文选择典型生态型贫困区域太行山区唐县为研究区,综合生境质量和生态服务价值确定生态质量,进而确定生态源地,运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构建生态阻力面,基于电路理论构建生态廊道及识别待修复关键区域,并提出生态夹点区域优先保护、生态障碍点区域优先修复、生态断裂点区域加强维护、低生态质量区域提高生境质量防止破坏程度持续加深的修复建议。研究表明:(1)2000年、2010年和2018年唐县遥感生态指数分别为0.57、0.64和0.56,生态质量均处于良等,生态质量为先上升后下降。(2)综合3期生境质量和生态服务价值评价结果,确定稳定性较好的生态源地共10处,面积91.22 km^(2),占总面积的6.4%,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部和西南部,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和水域;识别生态夹点区域15处,生态障碍点区域42处,生态断裂点区域28处,低生态质量区域面积178 km^(2),约占全域总面积1/10。本文从整体连通性角度,系统识别太行山区唐县国土空间修复关键区域,并提出保护与修复措施,为太行山区生态修复提供现实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生境质量 生态服务价值 遥感生态指数 mcr模型 电路理论 关键区域 唐县
下载PDF
基于MCR模型的现代城市绿地海绵体适宜性分析 被引量:18
20
作者 汤鹏 王浩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6-122,共7页
【目的】探索用于区分保护型绿地海绵体和建设型绿地海绵体的定量评估方法,同时检验MCR模型运用在城市绿地海绵体适宜性评估中的可行性,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新的方法依据。【方法】将城市用地的扩张假设为生态保护用地扩张和城市建设用... 【目的】探索用于区分保护型绿地海绵体和建设型绿地海绵体的定量评估方法,同时检验MCR模型运用在城市绿地海绵体适宜性评估中的可行性,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新的方法依据。【方法】将城市用地的扩张假设为生态保护用地扩张和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两个水平扩张过程,以扬州市为例,选取适当的生态源与城市建设源,从生态和社会两方面收集指标构建阻力因子体系,在MCR模型框架下利用ArcGIS的成本距离工具进行扩张过程的模拟,用F_(MCR差值)=F_(MCR生态扩张)-F_(MCR建设扩张)来表明最终的绿地海绵体适宜属性。【结果】基于扬州市绿地海绵体的MCR差值结果与33处城市潜在绿地海绵体耦合分析得出,MCR差值>0的区域为天然绿地海绵体,适宜严格保护;MCR差值<0的区域为可进行人工建设干预的海绵体,适宜与城市雨水设施相衔接。【结论】MCR模型能够精确、直观地反映城市潜在绿地海绵体的适宜属性和未来利用方向,便于针对不同的海绵体类型采取不同的建设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地海绵体 适宜性评价 mcr模型 GIS 扬州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