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坑工程对邻近地铁隧道影响的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133
1
作者 王卫东 沈健 +1 位作者 翁其平 吴江斌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11期1340-1345,共6页
上海市闸北区大宁商业中心基坑东侧围护体距离已运行地铁隧道的最小净距仅为5.45 m。本文主要介绍了该工程中为控制隧道变形采取的设计技术措施:盆式开挖配合钢管斜坡撑代替大面积支撑、地铁侧坑内被动区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加固和遵循时... 上海市闸北区大宁商业中心基坑东侧围护体距离已运行地铁隧道的最小净距仅为5.45 m。本文主要介绍了该工程中为控制隧道变形采取的设计技术措施:盆式开挖配合钢管斜坡撑代替大面积支撑、地铁侧坑内被动区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加固和遵循时空效应原理的设计开挖工况等。同时针对本工程设计以变形控制为主的特点,采用了三维连续介质有限元法分析了开挖所引起的环境效应,其中土体采用修正剑桥模型模拟。同时采取了不同计算方案对比分析了采用抽条开挖的有效性,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侧基坑工程 环境效应 三维连续介质有限元方法 修正剑桥模型 钢管斜坡撑 时空效应
下载PDF
基于HSS模型与MCC模型的深基坑降水开挖变形分析 被引量:28
2
作者 邵羽 江杰 +3 位作者 陈俊羽 马少坤 何建兴 韦朝华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231-235,共5页
在施工过程中基础、隧道和基坑周围土体除少数区域发生明显塑性变形外,其他大部分区域土体均处于小应变状态(10-2%~10-1%)。本文采用PLAXIS和ABAQUS有限元软件,土体本构模型分别采用HS-Small模型和MCC模型,模拟基坑降水开挖,对基坑变形... 在施工过程中基础、隧道和基坑周围土体除少数区域发生明显塑性变形外,其他大部分区域土体均处于小应变状态(10-2%~10-1%)。本文采用PLAXIS和ABAQUS有限元软件,土体本构模型分别采用HS-Small模型和MCC模型,模拟基坑降水开挖,对基坑变形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修正剑桥模型由于未能考虑土体小应变特性,基坑位移变形模拟结果相对HS-Small模型偏大,弯矩模拟结果偏小。在进行敏感环境下的基坑降水开挖问题的数值模拟时,应采用能考虑土体小应变特性的本构模型,如HSS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HS-Small模型 mcc模型 降水开挖
原文传递
K_0固结天然饱和黏土中柱孔扩张弹塑性解 被引量:19
3
作者 李林 李镜培 +1 位作者 龚卫兵 张凌翔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0-95,共6页
为研究天然饱和黏土中圆孔不排水扩张引起的土体力学响应,考虑天然饱和黏土的K_0固结特性、应力历史及柱孔扩张过程中径向、环向和竖向应力之间的关系,基于修正剑桥模型和大变形理论,结合弹塑性边界条件推导了K_0固结饱和天然黏土中柱... 为研究天然饱和黏土中圆孔不排水扩张引起的土体力学响应,考虑天然饱和黏土的K_0固结特性、应力历史及柱孔扩张过程中径向、环向和竖向应力之间的关系,基于修正剑桥模型和大变形理论,结合弹塑性边界条件推导了K_0固结饱和天然黏土中柱孔不排水扩张问题的弹塑性解析解,并与既有数值解答进行对比验证.在此基础上,通过与以往基于初始应力各向同性假设下的柱孔扩张解答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土体K_0固结特性和应力历史对柱孔扩张过程中土体应力和塑性区半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柱孔扩张弹塑性解答与既有基于严格本构关系的数值解基本一致,且可以退化为基于初始应力各向同性假设条件下的解答;土体K_0固结特性和应力历史对柱孔扩张过程中周围土体应力场和塑性区半径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特别对极限扩张压力的影响较为明显,且其影响程度均随初始各向异性的增加而增大.研究结果为天然饱和黏土地基静压沉桩、旁压试验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应力各向异性 应力历史 修正剑桥模型 柱孔扩张 弹塑性解析解
下载PDF
基于HSS-MCC融合模型及SSA-BP神经网络开展深基坑超大变形预测研究
4
作者 倪小东 张宇科 +3 位作者 焉磊 王东兴 徐硕 王媛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5-45,共11页
软土环境下深基坑开挖变形特性研究中,多采用硬化类弹塑性模型进行分析,如HSS模型和MCC模型.南京河漫滩软土地区,深基坑开挖时局部常发生较大变形,部分土体变形状态介于小应变与大应变之间,单一模型无法准确预测土体变形特征.同时,BP神... 软土环境下深基坑开挖变形特性研究中,多采用硬化类弹塑性模型进行分析,如HSS模型和MCC模型.南京河漫滩软土地区,深基坑开挖时局部常发生较大变形,部分土体变形状态介于小应变与大应变之间,单一模型无法准确预测土体变形特征.同时,BP神经网络在基坑变形预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训练过程中,权阈值易陷入局部最优解,影响预测的准确性.据此,依托南京地区典型软土深基坑工程,采用Midas中的HSS模型与MCC模型进行分析,比对两种模型的桩体变形量差异,并基于最小二乘准则对两模型进行线性融合,融合模型可对后续区段监测数据进行校准及补充.通过融合麻雀搜索算法对BP神经网络进行优化,在其训练过程中快速收敛,得到全局最优的权阈值,依托狭长基坑已开挖区段监测数据学习训练,进而依据后续区段浅部开挖揭露深部变形特征,预测结果与实测值吻合度较高.研究结果对软土地区深基坑大变形的预测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大变形 HSS模型 mcc模型 BP神经网络 麻雀搜索算法
下载PDF
高填方地基不排水稳定性分析强度指标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洲 程晓辉 +2 位作者 麻强 刘伟 谢庄子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8-226,共9页
目前国内工程界对高填方地基的排水稳定性关注较多,然而针对地下水位较高、排水性能较差的原状地基,由快速填筑引起的不排水稳定性问题更为突出。综述了现行规范中关于边坡不排水稳定性分析的相关条文及国内外常用方法。通过分析总应力... 目前国内工程界对高填方地基的排水稳定性关注较多,然而针对地下水位较高、排水性能较差的原状地基,由快速填筑引起的不排水稳定性问题更为突出。综述了现行规范中关于边坡不排水稳定性分析的相关条文及国内外常用方法。通过分析总应力摩擦角的应力路径相关性以及计算原状地基典型点位的总应力加载路径,解释了采用三轴固结不排水(consolidated-undrained,简称CU)总应力强度指标进行不排水分析,会高估高填方地基的不排水稳定性,该方法存在理论缺陷和工程隐患。以简单假想边坡模型和某高填方机场实际工程为算例,利用简化Bishop法,选用5种不排水分析指标或模型,分别计算其不排水稳定性安全系数。结果表明:CU总应力法会高估高填方地基的不排水稳定性;其余4种方法计算得到的不排水稳定性安全系数比较接近,相对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填方地基 固结不排水强度指标 有效应力强度指标 不排水抗剪强度 有效固结应力法 mcc模型
下载PDF
考虑部分排水条件下的柱孔扩张数值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周航 余昊 +2 位作者 王增亮 李籼橙 陈志雄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20,共10页
针对现有扩孔理论无法考虑土体部分排水条件问题,基于ABAQUS,采用修正剑桥模型(MCC)描述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建立部分排水条件下柱孔扩张数值模型,开展不同扩孔速率条件下的柱孔扩张数值分析。数值模型的计算过程分为初始、地应力平衡... 针对现有扩孔理论无法考虑土体部分排水条件问题,基于ABAQUS,采用修正剑桥模型(MCC)描述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建立部分排水条件下柱孔扩张数值模型,开展不同扩孔速率条件下的柱孔扩张数值分析。数值模型的计算过程分为初始、地应力平衡、载荷3个分析步,在载荷步中,对模型右边界施加与初始孔压相等的孔压来模拟排水条件,改变模型左边界的位移实现扩孔的过程,修改载荷步的计算时长来控制扩孔速率,并通过将数值解答与完全排水、完全不排水2种极限排水条件下的理论解答做对比,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可靠性。针对修正剑桥模型5个本构参数(压缩参数λ,回弹参数κ,泊松比ν′,应力比M,超固结比R)开展参数分析,获得了部分排水条件下柱孔扩张后孔壁处土体有效应力和超孔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λ仅影响接近完全排水段的土体应力,对超孔压基本无影响;参数κ对于部分排水段的土体应力和超孔压略有影响;当ν′>0.3后,可以明显发现其对有效应力和超孔压的影响增大;M的增加使得完全排水段和部分排水段的有效应力呈现出增大的趋势;考虑土体应力历史R时,在高超固结比情况下,完全排水段附近的有效应力曲线梯度为0的范围随着R的增大而增大,改变排水条件对土体应力的影响较小,同时高超固结比使得超孔压的消散速度更快;将5个独立变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R对超孔压的影响明显大于其他4个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数值分析 部分排水 柱孔扩张 修正剑桥模型 有效应力 超孔压
原文传递
LIPS-200离子推力器放电室原初电子动力学行为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娟娟 张天平 +2 位作者 刘明正 贾艳辉 孙安邦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5-160,共6页
为了得到试验测量不到的气体放电过程中电磁场作用下单个原初电子的动力学行为,建立了LIPS-200离子推力器放电室二维仿真模型,应用网格粒子法(PIC)和蒙特卡洛碰撞(MCC)模拟法对其进行了研究。模拟得到在额定工况下原初电子和中性... 为了得到试验测量不到的气体放电过程中电磁场作用下单个原初电子的动力学行为,建立了LIPS-200离子推力器放电室二维仿真模型,应用网格粒子法(PIC)和蒙特卡洛碰撞(MCC)模拟法对其进行了研究。模拟得到在额定工况下原初电子和中性原子之间的碰撞概率、原初电子损耗率、电磁场分布对其运动速度及运动轨迹的影响等。结果表明磁铁表面磁感强度最大,越靠近放电室内部磁感强度越小,对称轴区域无磁场分布,原初电子在电磁场作用下沿磁力线作加速螺旋运动;运动等离子体的自洽电势大小范围仅为0~2.0V,几乎不会影响等离子体运动;对应总原初电子个数为1.2×106时直接被阳极表面吸收的损耗率仅为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PS-200 离子推力器 放电室 原初电子 PIC/mcc数值模拟
下载PDF
生物酶改良膨胀土的应力-应变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永青 文畅平 +3 位作者 方炫强 陈宗辉 孙政 王解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981-1990,共10页
为了准确描述生物酶改良后膨胀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控制生物酶掺量(即掺入的生物酶质量与膨胀土干质量之比)为唯一变量,进行等向固结与回弹试验以及不同固结压力下的三轴排水剪切试验。基于黏性土常用的修正剑桥类模型框架,得到生物酶掺... 为了准确描述生物酶改良后膨胀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控制生物酶掺量(即掺入的生物酶质量与膨胀土干质量之比)为唯一变量,进行等向固结与回弹试验以及不同固结压力下的三轴排水剪切试验。基于黏性土常用的修正剑桥类模型框架,得到生物酶掺量对参数λ(正常固结线斜率),κ(回弹曲线斜率)和M(剪切破坏线斜率)的影响规律,分析生物酶掺量对弹性墙内的塑性剪切变形以及对魏汝龙模型相关参数的影响。最终,建立以生物酶掺量为扰动因子的修正MCC模型与修正魏汝龙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修正魏汝龙模型对膨胀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描述更准确;与MCC模型相比,修正MCC模型能够大幅提高对生物酶改良膨胀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描述的准确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工程 生物酶改良膨胀土 修正mcc模型 修正魏汝龙模型 扰动理论
下载PDF
饱和黏土中静压桩桩周土体强度时效性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李镜培 张凌翔 李林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9-94,共6页
天然饱和黏土中静压桩在沉桩过程中对土体造成巨大的挤压,致使桩周土体产生较高的超孔隙水压力,沉桩结束后随着桩周土体的逐渐固结,土体强度表现出明显的时效性.为研究饱和黏土中静压桩沉桩后桩周土体强度的变化规律,基于K0-MCC模型并... 天然饱和黏土中静压桩在沉桩过程中对土体造成巨大的挤压,致使桩周土体产生较高的超孔隙水压力,沉桩结束后随着桩周土体的逐渐固结,土体强度表现出明显的时效性.为研究饱和黏土中静压桩沉桩后桩周土体强度的变化规律,基于K0-MCC模型并考虑了土体初始各向异性与诱发各向异性对桩周土体强度的影响,推导出柱孔不排水扩张后桩周土体应力及超孔压的解答,并根据轴对称固结理论推导了静压桩桩周孔压消散的理论解答.在此基础上,考虑桩周土体在固结过程中的松弛效应,对沉桩结束后桩周土体强度的时变效应进行了解析,并通过离心机模型试验验证了该解答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该解答能够较为合理地预测沉桩结束后桩周土体强度与超孔压的变化规律,而土体超固结比、静止侧压力系数和土体有效内摩擦角等因素对桩周土体强度变化存在一定的影响.饱和黏土中静压桩的承载力具有时效性,静压桩周土体强度时变规律的解答能够为静压桩时变承载力的计算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与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K0-mcc模型 孔压 土体强度 离心机模型试验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uper-short pulsed discharge in helium with particle-in-cell Monte Carlo collisions technique
10
作者 石锋 张莉丽 王德真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3期1177-1180,共4页
This paper reports that a simulation of glow discharge in pure helium gas at the pressure of 1.333×10^3 Pa under a high-voltage nanosecond pulse is performed by using a one-dimensional particle-in-cell Monte Carl... This paper reports that a simulation of glow discharge in pure helium gas at the pressure of 1.333×10^3 Pa under a high-voltage nanosecond pulse is performed by using a one-dimensional particle-in-cell Monte Carlo collisions (PIC-MCC) model. Numerical modell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thode sheath is much thicker than that of anode during the pulse discharge, and that there exists the phenomenon of field reversal at relative high pressures near the end of the pulse, which results from the cumulative positive charges due to their finite mobility during the cathode sheath expansion. Moreover, electron energy distribution function (EEDF) and ion energy distribution function (IEDF) have been also observed.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pulse, a large amount of electrons can be accelerated above the ionization threshold energy. However,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pulse, as the field in bulk plasma decreases and thereafter the reverse field forms due to the excessive charges in cathode sheath, although the plasma density grows, the high energy part of EEDF decreases. It concludes that the large volume non-equilibrium plasmas can be obtained with high-voltage nanosecond pulse dischar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voltage nanosecond pulse PIC-mcc model EEDF IEDF
下载PDF
基于粒子-蒙特卡洛模型的气体电子倍增探测器的研究
11
作者 杨兰兰 屠彦 +4 位作者 张盼盼 秦娜娜 蔡国龙 陈仲珊 马善乐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43-548,共6页
采用粒子-蒙特卡罗模型(Particle in Cell-Monte Carlo Collision,PIC-MCC)对气体电子倍增探测器(Gas electron multiplier,GEM)的倍增放大过程进行了模拟,这对更好的理解和把握GEM的物理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电场分析的基础上,从GEM... 采用粒子-蒙特卡罗模型(Particle in Cell-Monte Carlo Collision,PIC-MCC)对气体电子倍增探测器(Gas electron multiplier,GEM)的倍增放大过程进行了模拟,这对更好的理解和把握GEM的物理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电场分析的基础上,从GEM空间粒子数和粒子的空间分布随时间的变化分析GEM的倍增过程,并建立GEM增益和各边界层收集到的电子个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利用该模型对GEM优化结构、选择工作参数及探讨物理机理建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电子倍增探测器(GEM) 粒子-蒙特卡罗模型(PIC-mcc) 电子倍增 增益
原文传递
107cm荫罩式PDP实际单元和放大单元放电特性的研究
12
作者 杨兰兰 屠彦 +2 位作者 张雄 李青 王保平 《光电子技术》 CAS 2008年第3期145-150,共6页
利用基于PIC-MCC(Particle in cell-Monte Carlo collision)模型的OOPIC-PRO软件计算了107 cm荫罩式PDP实际单元和放大单元的放电,模拟结果表明相似放电单元具有相同的伏安特性,放电相对应时刻的空间粒子浓度分布相同,从数值实验角度验... 利用基于PIC-MCC(Particle in cell-Monte Carlo collision)模型的OOPIC-PRO软件计算了107 cm荫罩式PDP实际单元和放大单元的放电,模拟结果表明相似放电单元具有相同的伏安特性,放电相对应时刻的空间粒子浓度分布相同,从数值实验角度验证了气体放电的重要定律:相似定律。在理论模拟的基础上,利用实际单元和放大单元的实验测试系统,测量并比较了放大单元和实际单元的放电电流,结果表明放大单元和实际单元的放电电流强度相当,但实际单元较放大单元的放电快约2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平板显示 PIC-mcc模型 相似定律 放电电流
下载PDF
GEM氖氙惰性气体增益特性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兰兰 屠彦 +3 位作者 张盼盼 马善乐 占建英 张玮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6-330,共5页
采用粒子-蒙特卡罗模型对气体电子倍增器工作在轻惰性气体Ne和重惰性气体Xe中的倍增过程和增益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轻惰性气体Ne较重惰性气体Xe具有更高的时间分辨率,更高的有效探测效率。但在1个大气压的工作条件下轻惰... 采用粒子-蒙特卡罗模型对气体电子倍增器工作在轻惰性气体Ne和重惰性气体Xe中的倍增过程和增益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轻惰性气体Ne较重惰性气体Xe具有更高的时间分辨率,更高的有效探测效率。但在1个大气压的工作条件下轻惰性气体Ne较易放电使得工作电压降低,从而能达到的最大增益较Xe低,更高气压下的工作机理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电子倍增器 粒子-蒙特卡罗模型 纯惰性气体 电子倍增 增益
下载PDF
上海中心大厦裙房深大基坑工程围护墙变形分析 被引量:25
14
作者 王旭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21-431,共11页
上海中心大厦的深大基坑工程采用主楼顺作、裙房逆作的总体施工方案。针对裙房基坑四周中间部位的围护墙变形特点,采用简化的二维计算模型,结合实测数据对其进行分析;讨论主楼区与裙房区之间的临时隔断圆形地墙的简化方式和是否考虑地... 上海中心大厦的深大基坑工程采用主楼顺作、裙房逆作的总体施工方案。针对裙房基坑四周中间部位的围护墙变形特点,采用简化的二维计算模型,结合实测数据对其进行分析;讨论主楼区与裙房区之间的临时隔断圆形地墙的简化方式和是否考虑地下水的作用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并分析基坑开挖宽度及临近基坑北侧的金茂大厦地墙对基坑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圆形地墙受偏载作用时,计算中可将圆形地墙按水平位移约束简化处理;土体采用修正剑桥黏土本构模型,土体计算参数宜采用有效应力指标,并同时考虑地下水位的作用;墙体变形随基坑开挖宽度增大而增大,但最终趋于收敛。测点的变形计算值与实测值结果比较吻合,而在施工场地进出口位置和两地墙距离很近位置(图1的测点P04)的实测值和计算值相差较大;分析表明,车辆动载及圆形地墙在偏载作用下的抗侧刚度弱化明显增大围护墙体变形;而临近基坑外侧金茂大厦的地墙存在,却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墙体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工程 围护墙体变形 圆形基坑 基坑开挖宽度 修正剑桥黏土本构模型 实测
下载PDF
基于修正剑桥模型的软黏土中沉桩过程欧拉-拉格朗日耦合模拟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孟振 陈锦剑 王建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3-268,共6页
利用CEL(Coupled Eulerian-Lagrangian)有限元大变形方法模拟了不排水条件下软黏土中沉桩施工对桩周土体的影响.利用有效应力的方法实现了修正剑桥(MCC)模型Vumat子程序中超孔压的计算,通过与室内土工试验(一维压缩试验和三轴试验)结果... 利用CEL(Coupled Eulerian-Lagrangian)有限元大变形方法模拟了不排水条件下软黏土中沉桩施工对桩周土体的影响.利用有效应力的方法实现了修正剑桥(MCC)模型Vumat子程序中超孔压的计算,通过与室内土工试验(一维压缩试验和三轴试验)结果对比证明了子程序的可靠性.将修正剑桥模型的Vumat子程序嵌入到Abaqus/Explicit的CEL方法中用于软黏土中沉桩效应的模拟分析.对计算得到的桩周土体流动、水平位移、超孔压、水平应力的分析表明,所采用的考虑孔压的CEL数值分析方法可以较好地模拟软黏土非排水条件下沉桩效应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黏土 修正剑桥模型 欧拉-拉格朗日耦合 沉桩效应 超孔压
下载PDF
Hollow cathode effect in radio frequency hollow electrode discharge in argon
16
作者 贺柳良 何锋 欧阳吉庭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496-502,共7页
Radio frequency capacitively coupled plasma source(RF-CCP)with a hollow electrode can increase the electron density through the hollow cathode effect(HCE),which offers a method to modify the spatial profiles of the pl... Radio frequency capacitively coupled plasma source(RF-CCP)with a hollow electrode can increase the electron density through the hollow cathode effect(HCE),which offers a method to modify the spatial profiles of the plasma density.In this work,the variations of the HCE in one RF period a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a two-dimensional particle-in-cell/Monte-Carlo collision(PIC/MCC)model.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heath electric field,the sheath potential drop,the sheath thickness,the radial plasma bulk width,the electron energy distribution function(EEDF),and the average electron energy in the cavity vary in one RF period.During the hollow electrode sheath's expansion phase,the secondary electron heating and sheath oscillation heating in the cavity are gradually enhanced,and the frequency of the electron pendular motion in the cavity gradually increases,hence the HCE is gradually enhanced.However,during the hollow electrode sheath's collapse phase,the secondary electron heating is gradually attenuated.In addition,when interacting with the gradually collapsed hollow electrode sheaths,high-energy plasma bulk electrons in the cavity will lose some energy.Furthermore,the frequency of the electron pendular motion in the cavity gradually decreases.Therefore,during the hollow electrode sheath's collapse phase,the HCE is gradually attenu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llow cathode effect radio frequency hollow electrode particle-in-cell/Monte-Carlo collision(PIC/mcc)model
下载PDF
Discussion on the extended form of internal solitary wave models between two typical stratification systems
17
作者 Jiu-ming Zhang Li Zou +2 位作者 Tie-zhi Sun Zong-bing Yu Hao Wang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23年第1期155-170,共16页
The two-layer fluid system and the continuous density system are based on two typical simplified stratification conditions to support the propagation of the internal solitary waves(ISWs).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s... The two-layer fluid system and the continuous density system are based on two typical simplified stratification conditions to support the propagation of the internal solitary waves(ISWs).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stablish several extension methods of the classical ISW models across the stratification systems in an attempt to find a simple ISW structure that can propagate more stably,and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stable ISW structure in the two typical stratification systems can be expressed in terms of a consistent nonlinear model.For the constructed ISW structures,the propagation stability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taking the Euler equations as the evolution equation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SW structure constructed from the Miyata-Choi-Camassa(MCC)model undergoes two stages of instability and the re-stable ISW has a larger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 and a smaller kinetic energy than the initialized condition.This illustrates the limitation of the weakly dispersive assumption in the MCC model.In contrast,the ISW structure constructed from the Dubreil-Jacotin-Long(DJL)model for the two-layer fluid system is generally stable,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Boussinesq approximation introduced in the derivation of the DJL model will be automatically satisfied in this system.The initial condition interpolated from the DJL model with a thin pycnocline thickness can be regarded as an appropriate ISW structure for the two-layer system and is even more stable than that initialized by the MCC model.In addition,the effect of the Boussinesq approximation is also included in the discussion.The approximation can be considered equivalent to a weakly dispersive assumption and should not be ignored for the ISW problem in the continuous density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nal solitary wave stratification condition the Miyata-Choi-Camassa(mcc)model the Dubreil-Jacotin-Long(DJL)equation Boussinesq approximation
原文传递
不同本构模型对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引起地层扰动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康海波 熊维林 +3 位作者 赵刚应 余军炎 王汶鸣 万志强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1年第2期146-151,共6页
为了研究不同本构模型对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引起地层扰动的影响,本文基于FLAC3D软件,将莫尔库伦(Mohr-Coulomb,MC)本构模型以及Peck公式计算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处地层沉降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Peck公式的计算结果相比,MC模型的计算结果在... 为了研究不同本构模型对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引起地层扰动的影响,本文基于FLAC3D软件,将莫尔库伦(Mohr-Coulomb,MC)本构模型以及Peck公式计算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处地层沉降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Peck公式的计算结果相比,MC模型的计算结果在隧道中心线处的沉降量较小,且在远离隧道中心处的地层出现明显隆起。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发生隆起的原因,提出由于隧道下方的回弹土体受到刚度较大的衬砌的约束,从而引起地面产生隆起的假设,并在降低支护结构的刚度条件下,证明了该假设的准确性。通过进一步采用MC模型和修正剑桥(Modified Cam Clay,MCC)本构模型进行对比计算分析,发现MCC模型计算在地表各处的沉降量与Peck公式计算结果基本吻合,均大于MC模型的预测,而且MCC模型能避免地表非真实隆起的产生。可见,相较于MC模型,MCC模型更适于软土地层浅埋暗挖隧道的地表沉降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隧道 浅埋暗挖 莫尔-库伦模型 修正剑桥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修正剑桥模型的真空预压表面硬壳层不排水抗剪强度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富 李宁 《地基处理》 2021年第4期271-276,共6页
真空预压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深厚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表面硬壳层对于真空预压的沉降量和地基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基于修正剑桥本构模型分析表面硬壳层抗剪强度较高的原因。表面硬壳层的成因主要包括真空预压加固前天然形成和真空预压... 真空预压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深厚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表面硬壳层对于真空预压的沉降量和地基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基于修正剑桥本构模型分析表面硬壳层抗剪强度较高的原因。表面硬壳层的成因主要包括真空预压加固前天然形成和真空预压固结过程中形成。天然形成的表面硬壳层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降低和水分蒸发等因素使表层土体处于超固结状态,通过调整超固结比OCR沿深度的变化能够很好拟合十字板不排水剪切强度曲线,从而将不排水抗剪强度引入到岩土工程有效应力分析中。真空预压过程中形成的表面硬壳层是由于竖向排水距离和塑料排水板弯折等因素导致在相同时间内深层土层的固结度小于表层土层。随着真空预压固结时间的增加,深层土层固结度逐渐增大,抗剪强度随之增长,真空预压的表面硬壳层现象变得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预压 修正剑桥本构模型 表面硬壳层 固结度 超固结
下载PDF
软黏土中静压桩打桩过程对土体强度和刚度影响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航 王增亮 +1 位作者 申航 李籼橙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19-727,814,共10页
针对软黏土中的打桩问题,提出一种包含完全排水和完全不排水的柱孔扩张通用求解方法,并基于该方法,采用不排水柱孔扩张理论模拟静压桩打桩过程,并采用修正剑桥模型模拟软黏土的本构关系,同时联立扩孔运动学方程、应力平衡方程、质量守... 针对软黏土中的打桩问题,提出一种包含完全排水和完全不排水的柱孔扩张通用求解方法,并基于该方法,采用不排水柱孔扩张理论模拟静压桩打桩过程,并采用修正剑桥模型模拟软黏土的本构关系,同时联立扩孔运动学方程、应力平衡方程、质量守恒方程等建立弹塑性孔扩张偏微分控制方程组,利用相似变换的技术求解该方程组,从而获得半解析解.通过与文献中的解答对比,验证了解答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黏土 柱孔扩张理论 半解析解 修正剑桥模型 弹塑性 土体扰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