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弹性接触粗糙低速滑动表面温升的分形模型 被引量:9
1
作者 田红亮 朱大林 秦红玲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2期65-71,共7页
采用球形微凸体的赫兹接触理论和MB模型,对微接触点的稳态温升、瞬态温升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低速滑动区域内的分形区域实际接触面积温升概率分布密度的封闭形式表达式.分析结果说明:摩擦副表面粗糙度、最大弹性微接触点的面积、域扩展系... 采用球形微凸体的赫兹接触理论和MB模型,对微接触点的稳态温升、瞬态温升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低速滑动区域内的分形区域实际接触面积温升概率分布密度的封闭形式表达式.分析结果说明:摩擦副表面粗糙度、最大弹性微接触点的面积、域扩展系数均随分形维数增加而减小,域分开系数随分形维数增加而线性增加.最大温升随分形维数增加而减小,总体上随实际接触面积增加而线性增加,还随分形粗糙度参数增加而增加.当温升增加时,受给定温升的微接触点数减小会导致实际接触面积的温升概率分布密度下降.考虑了各接触微凸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瞬态温升效应,但计算表明在低速滑动区域可以不考虑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模型 分形维数 温升 接触点的尺寸分布
下载PDF
考虑尺度的结合面切向刚度模型
2
作者 罗治军 阎绍泽 田桂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1-190,共10页
接触刚度是结合面特性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直接影响着机械结构整体的动力学特性。GW(Greenwood&Williamson)模型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结合面接触模型,在许多实验中取得了较好的预测结果。理论上,GW模型预测结果受仪器分辨率影响,预测... 接触刚度是结合面特性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直接影响着机械结构整体的动力学特性。GW(Greenwood&Williamson)模型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结合面接触模型,在许多实验中取得了较好的预测结果。理论上,GW模型预测结果受仪器分辨率影响,预测值并不唯一,但是实验得到的宏观物理量如刚度、导电率等却是唯一值。这一矛盾说明,存在一个唯一的计算或者观测尺度以确保宏观结果的唯一性。理论上分析了GW模型的尺度依赖特性;研究了采用高斯滤波器实现计算尺度变换的方法;基于Thomas的接触理论,设计了确定滤波器截止频率的迭代方法;最终提出了一种考虑尺度的结合面切向刚度计算框架。搭建了切向刚度试验台,对考虑尺度的切向刚度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考虑尺度的模型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接触面 接触模型 尺度依赖 GW模型 mb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全反射光学图像的结合面模型
3
作者 罗治军 阎绍泽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4-51,共8页
机械结构结合面的接触特性对刚度、阻尼等动态特性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至今,已有许多结合面模型被提出,但仍存在理论上的争议,有的甚至存在完全相反的物理解释。该文采用全反射方法,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结合面... 机械结构结合面的接触特性对刚度、阻尼等动态特性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至今,已有许多结合面模型被提出,但仍存在理论上的争议,有的甚至存在完全相反的物理解释。该文采用全反射方法,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结合面接触斑点在正压力作用下的演化过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接触斑点在法向力作用下变化规律呈现3个阶段,1阶段为轻载下的线性增长区,2、3阶段为重载下的非线性增长区。轻载状态下,接触斑点数目及接触面积变化规律与GW(Greenwood&Williamson)模型给出的物理解释一致,与MB(Majumdar&Bhushan)模型相差较大。重载状态下,GW模型、MB模型都不能给出有效的物理解释。重载下的基体变形会导致接真实触面积下降,若能有效模拟基体变形造成的影响,将可获得更准确的接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接触面 接触模型 GW模型 mb模型
原文传递
机床螺栓结合部等效材料法向接触弹性模量的分形模型 被引量:2
4
作者 金焕宇 田红亮 +1 位作者 马维 余承怀 《机械》 2016年第1期13-19,共7页
根据赫兹接触理论首次提出了单个微凸体的正应力-正应变本构关系,给出了两个微凸体之间互相作用的法向接触弹性模量。考虑表面粗糙度和载荷分布的不均匀性,根据MB模型给出了结合部等效材料的总法向接触条件弹性模量、总条件法向载荷的... 根据赫兹接触理论首次提出了单个微凸体的正应力-正应变本构关系,给出了两个微凸体之间互相作用的法向接触弹性模量。考虑表面粗糙度和载荷分布的不均匀性,根据MB模型给出了结合部等效材料的总法向接触条件弹性模量、总条件法向载荷的解析解。在弹性范围内,结合部等效材料的总法向接触弹性模量是以下10个输入参数:两接触表面的2个弹性模量、2个泊松比、表观压应力、表观面积、较软材料的硬度、较软材料的屈服强度、分形粗糙度参数、分形维数的复杂函数。总法向接触弹性模量基本上线性地随总法向表观压应力的增加而增加,还非线性地随分形维数的增加而增加,但非线性地随表面粗糙度的减小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栓结合部 等效材料 法向接触弹性模量 赫兹接触理论 mb模型
下载PDF
An experimental method for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real contact area based on the total reflection optical principle 被引量:3
5
作者 Zhijun Luo Baojiang Song +1 位作者 Jingyu Han Shaoze Yan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5期158-165,共8页
The simulation of real contact area between materials is foundationally important for the contact mechanics of mechanical structures. The Greenwood and Williamson(GW) model and the Majumdar(MB) model are the basic mod... The simulation of real contact area between materials is foundationally important for the contact mechanics of mechanical structures. The Greenwood and Williamson(GW) model and the Majumdar(MB) model are the basic models in this field, which are widely accepted and proven to be valid in many experiments and engineering. Although the contact models have evolved considerably in recent years, the verifications of the models are most based on the indirect methods such as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contact stiffness, because of the lack of effective methods to directly measure the variation of contact surface. In this paper, the total reflection(TR) method is introduced into the verification of contact models.An experiment system based on TR method is constructed to measure the real contact area of two PMMA specimens. The comparison analysis between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 and models suggests that the experiment result has the same trend with simulation, the MB model has better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because this method can take into account the variation of radius and the merging of asperities, while the GW model has a huge deviation because of the dependence on resolution and the lack of considering the variation of radius and asperity's merging process. Taking the interaction of asperities into account could give a better result that is closer to the experiment. Our results and analysis prove that the experimental methods in this paper could be used as a more direct and valid method to quantitatively measure the real contact area and to verify the contact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l contact area Greenwood and WILLIAMSON (GW) model Majumdar (mb) model Persson’s model total REFLECTION (TR) method
下载PDF
IMB技巧模型下延续护理对慢性鼻炎、鼻窦炎患者自护能力和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叶芳芹 艾鹏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23年第5期226-228,187,共4页
目的分析IMB技巧模型下延续护理对慢性鼻炎、鼻窦炎(CRS)患者自护能力和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28例CRS患者,按病历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对照组采用IMB技巧模型下延... 目的分析IMB技巧模型下延续护理对慢性鼻炎、鼻窦炎(CRS)患者自护能力和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28例CRS患者,按病历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对照组采用IMB技巧模型下延续干预,对比两组干预结果。结果干预前,两组自护能力和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转归情况优于对照组,自护行为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MB技巧模型下延续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慢性鼻炎、CRS患者自护能力,对其转归有较好作用,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b技巧模型 延续性护理 慢性鼻炎 鼻窦炎
原文传递
基于多元回归的JPEG隐密分析方案 被引量:2
7
作者 郭艳卿 何德全 +1 位作者 孔祥维 尤新刚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78-1381,共4页
为解决JPEG图像隐密分析算法的设计问题,在DCT域共生矩阵的基础上构建了JPEG图像共生特征空间,并将定量隐密分析算法看成多元共生特征与含密量之间的回归模型,提出了一种JPEG图像定量隐密分析算法设计方案.此方案以已知含密量的JPEG图... 为解决JPEG图像隐密分析算法的设计问题,在DCT域共生矩阵的基础上构建了JPEG图像共生特征空间,并将定量隐密分析算法看成多元共生特征与含密量之间的回归模型,提出了一种JPEG图像定量隐密分析算法设计方案.此方案以已知含密量的JPEG图像为研究对象,而无需分析对应的JPEG隐密机制,因此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实验结果表明,对安全性较高的MB1隐密算法,本文方案仍可设计出高检测能力的定量隐密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回归 JPEG 隐密分析 共生特征 mb1
下载PDF
MB-HL模型的微博主题挖掘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蒋权 郑山红 +1 位作者 刘凯 李万龙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298-3301,3306,共5页
为了解决传统的文本主题模型对微博主题挖掘准确率低及不考虑主题之间关联的问题,针对中文微博语料本身的特点,分析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和HMM(hidden Markov model)的优缺点,提出了微博主题挖掘模型MB-HL(microblog-HMM&am... 为了解决传统的文本主题模型对微博主题挖掘准确率低及不考虑主题之间关联的问题,针对中文微博语料本身的特点,分析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和HMM(hidden Markov model)的优缺点,提出了微博主题挖掘模型MB-HL(microblog-HMM&LDA)。该模型用逐条微博作为处理单元,建立分布主题—词语矩阵并进行优化,通过LDA模型对微博用户不同的行为建模并提取特征,利用HMM模型强大的时序状态建模能力弥补LDA在主题相关性上的不足,采用Gibbs采样进行推理求解。在真实的新浪微博数据上对比实验表明MB-HL模型能提高近9%主题关键词的准确度,并能有效地发现主题之间的关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 主题挖掘 潜在狄利克雷分布模型 隐马尔可夫模型 mb-HL模型 GIBBS采样
下载PDF
结合面微观接触面积分布数值仿真分析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苏蕾 荆建平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9年第5期23-27,56,共6页
机械系统中结合面的接触状态会显著影响装配体动力学特性,结合面接触面积是描述接触状态的关键参数。分形接触模型是结合面分析中的常用方法,经典MB接触模型将结合面简化为刚性平面与粗糙面接触,以W-M分形函数描述粗糙面轮廓曲线,利用... 机械系统中结合面的接触状态会显著影响装配体动力学特性,结合面接触面积是描述接触状态的关键参数。分形接触模型是结合面分析中的常用方法,经典MB接触模型将结合面简化为刚性平面与粗糙面接触,以W-M分形函数描述粗糙面轮廓曲线,利用岛屿面积分布规律描述接触点面积分布,但以往研究并未分析该分布是否符合分形函数描述的粗糙面。因此提出求解W-M函数所描述轮廓的接触面积分布规律的数值仿真方法。根据粗糙表面形貌分形特征的有限性,将粗糙轮廓描述为连续可导的曲线,利用曲线与直线相交模拟粗糙面与平面的接触。利用梯度上升算法求出所有极值并计算各微凸体截线长度,进而获得面积的离散分布,分别以Majumdar与Komvopoulos提出的面积分布函数形式拟合离散点。结果表明前述分布规律符合数值仿真法求得的接触点面积分布,但存在更准确的分布函数形式。同时,该方法有望用于求解两粗糙面接触模型的面积分布,为进一步研究两粗糙面间的接触状态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结合面 分形理论 mb接触模型 W-M函数 微凸体 梯度上升法 分布函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