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藻提取物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初步筛选 被引量:32
1
作者 李宪璀 范晓 +3 位作者 韩丽君 娄清香 严小军 张翼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02年第2期8-11,共4页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不仅能调节体内糖代谢,还具有抗HIV和抗病毒感染的作用,对治疗和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染等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快速灵敏的比色法,对青岛沿海20种常见大型海藻的脂溶性提取物的酶抑制活性进行了...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不仅能调节体内糖代谢,还具有抗HIV和抗病毒感染的作用,对治疗和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染等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快速灵敏的比色法,对青岛沿海20种常见大型海藻的脂溶性提取物的酶抑制活性进行了初步筛选。结果发现所有的海藻的脂溶性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都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松节藻、扁江篱、海头红、叉开网翼藻和肠浒苔等藻类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比较显著,抑制率达到60%以上。从总体上看红藻提取物活性相对较强,而褐藻提取物活性相对较弱。从活性测定结果来看,很有希望从海藻提取物中发现新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大型海藻 活性筛选
下载PDF
大型海藻体内TN和TP含量及其对近海环境修复的意义 被引量:29
2
作者 黄道建 黄小平 岳维忠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6-321,共6页
本文研究了广东省珠海桂山岛附近海域网箱养殖区生长的细基江蓠(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石莼(Ulva pertusa)、海带(Lamianaria japonica)、羽藻(Bryopisis plumosa)和草叶马尾藻(Sargassum graminifolium)5种典型大型海藻在不同... 本文研究了广东省珠海桂山岛附近海域网箱养殖区生长的细基江蓠(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石莼(Ulva pertusa)、海带(Lamianaria japonica)、羽藻(Bryopisis plumosa)和草叶马尾藻(Sargassum graminifolium)5种典型大型海藻在不同月份体内总氮(TN)、总磷(TP)的含量,并分析了其对近海环境修复的意义.结果表明,这5种海藻2~5月份各自TN平均含量的变化范围为4.076%~5.460%(m/m,干重,下同),TP月平均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285%~0.510%(m/m,干重,下同).这5种海藻TN、TP含量随生长月份而变化,在生长旺盛月份,海藻体内TN、TP含量相对较高.对本次研究结果的分析表明,石莼、羽藻体内TN、TP含量较高,可作为近海富营养化水环境修复的优选海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植物 大型海藻 调查研究 TN含量 TP含量 近海环境修复 珠海海域
下载PDF
大型海藻碳汇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3
作者 何培民 刘媛媛 +4 位作者 张建伟 吴海龙 于克锋 霍元子 张建恒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88-595,共8页
大型海藻光合作用是海域初级生产力的来源之一,是海洋碳循环中关键的一环。大型海藻可通过光合作用有效地吸收海水中溶解的无机碳以及大气中的CO2,将其转化为有机碳并释放O2,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支持生态系统外,还以有机物的形式埋藏在沉... 大型海藻光合作用是海域初级生产力的来源之一,是海洋碳循环中关键的一环。大型海藻可通过光合作用有效地吸收海水中溶解的无机碳以及大气中的CO2,将其转化为有机碳并释放O2,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支持生态系统外,还以有机物的形式埋藏在沉积物中,进而形成碳的汇。大型海藻的养殖和增殖对CO2的减排、减缓海洋酸化、扩增海洋碳汇效应以及缓解气候变化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大型海藻碳汇机理、潜力以及大型海藻碳汇能力的扩增途径进行了综述,为大型海藻碳汇效应研究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海藻 碳汇 固碳潜力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海藻吸附重金属的影响 被引量:20
4
作者 徐鲁荣 王宪 +1 位作者 陈丽丹 李文权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72-776,共5页
探讨了环境因子pH、离子强度对两种常见大型海藻马尾藻(Sargassumfusiforme)和海带(Laminariajaponica)吸附重金属离子(Cu2+、Pb2+、Cd2+、Ni2+)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尾藻对Cu2+、Pb2+、Cd2+的吸附的最佳pH范围为4~6;对Ni2+的最佳pH范围... 探讨了环境因子pH、离子强度对两种常见大型海藻马尾藻(Sargassumfusiforme)和海带(Laminariajaponica)吸附重金属离子(Cu2+、Pb2+、Cd2+、Ni2+)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尾藻对Cu2+、Pb2+、Cd2+的吸附的最佳pH范围为4~6;对Ni2+的最佳pH范围为5~6;海带对Cu2+、Pb2的吸附的最佳pH范围为4~6;对Cd2+、Ni2+的最佳pH范围为5~6;一定的条件下,藻粉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率随离子强度的升高而降低,这主要是溶液中共存离子参与吸附位点的竞争或负离子的空间阻碍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效率 重金属污染 海藻 环境因子 PH值 废水处理 生物吸附方法
下载PDF
Drift characteristics of green macroalgae in the Yellow Sea in 2008 and 2010 被引量:26
5
作者 QIAO FangLi WANG GuanSuo +1 位作者 LüXinGang DAI DeJu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1年第21期2236-2242,共7页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aggregation mechanism of green macroalgae (Enteromorpha prolifera) on the Qingdao coastline,the macroalgal drift characteristics in the Yellow Sea during June and July in 2008 and 2010 were...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aggregation mechanism of green macroalgae (Enteromorpha prolifera) on the Qingdao coastline,the macroalgal drift characteristics in the Yellow Sea during June and July in 2008 and 2010 were simulated using a three-dimensional wave-tide-circulation coupled model.In June 2008,the monthly-mean surface current flowed onshore and its direction was almost perpendicular to the Qingdao coastline,which was identified as the main reason for a huge accumulation of algae in the coastal waters off Qingdao.The current became parallel to the coastline in July 2008;this shift in current direction led to little accumulation of algae near Qingdao and thus relieved the environmental pressure on the Olympic sailing events.By using the coupled model,we predicted that there would be no serious algal accumulation at Qingdao in late June 2010,which was later confirmed by observations.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the drift path of macroalgae near Qingdao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surface current,which is primarily driven by wind.Regional climate change is therefore one of the means by which physical processes affect marine eco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 黄海 海洋生态系统 区域气候变化 耦合模型 海岸线 聚集机制 模型模拟
原文传递
黔东北新元古代陡山沱期宏体藻类的固着器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意义 被引量:21
6
作者 王约 王训练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4-164,共11页
产于贵州江口新元古界陡山沱组上部黑色碳质泥岩和硅质泥岩中的宏体生物群,多数为发育固着器的固着底栖生物。宏体藻类固着器的形态和保存方式可提供生物群生活环境和埋藏环境的信息。黔东北陡山沱期宏体生物群生活于相对平静、较为清... 产于贵州江口新元古界陡山沱组上部黑色碳质泥岩和硅质泥岩中的宏体生物群,多数为发育固着器的固着底栖生物。宏体藻类固着器的形态和保存方式可提供生物群生活环境和埋藏环境的信息。黔东北陡山沱期宏体生物群生活于相对平静、较为清澈的水体之中,固着基底为富含水份的粥性基底。可能与洋流有关的水流事件将宏体藻类折断或“连根”拔起;水流事件之后,沉积物将宏体藻类的遗体掩埋于还原性较强的环境之中,新生的和水流事件未致死亡的宏体生物在新的沉积物表面上继续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着器 宏体藻类 陡山沱组 新元古代 贵州江口
下载PDF
Impacts of increased atmospheric CO_2 concentration on photosynthesis and growth of micro-and macro-algae 被引量:18
7
作者 WU HongYan1, ZOU DingHui1 & GAO KunShan2 1 Marine Biology Institute, Shantou University, Shantou 515063, China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Environmental Science,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005, China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08年第12期1144-1150,共7页
Marine photosynthesis drives the oceanic biological CO2 pump to absorb CO2 from the atmosphere, which sinks more than one third of the industry-originated CO2 into the ocean. The increasing atmos-pheric CO2 and subseq... Marine photosynthesis drives the oceanic biological CO2 pump to absorb CO2 from the atmosphere, which sinks more than one third of the industry-originated CO2 into the ocean. The increasing atmos-pheric CO2 and subsequent rise of pCO2 in seawater, which alters the carbonate system and related chemical reactions and results in lower pH and higher HCO3- concentration, affect photosynthetic CO2 fixation processes of phytoplanktonic and macroalgal species in direct and/or indirect ways. Although many unicellular and multicellular species can operate CO2-concentrating mechanisms (CCMs) to util-ize the large HCO3- pool in seawater, enriched CO2 up to several times the present atmospheric level has been shown to enhance photosynthesis and growth of both phytoplanktonic and macro-species that have less capacity of CCMs. Even for species that operate active CCMs and those whose photo-synthesis is not limited by CO2 in seawater, increased CO2 levels can down-regulate their CCMs and therefore enhance their growth under light-limiting conditions (at higher CO2 levels, less light energy is required to drive CCM). Altered physiological performances under high-CO2 conditions may cause genetic alteration in view of adaptation over long time scale. Marine algae may adapt to a high CO2 oceanic environment so that the evolved communities in future are likely to be genetically different from the contemporary communities. However, most of the previous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under indoor conditions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acidifying effects on seawater by increased CO2 and other interacting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little has been documented so far to explain how physi-ology of marine primary producers performs in a high-CO2 and low-pH oce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PHOTOSYNTHESIS GROWTH PHYTOPLANKTON macroalgae
原文传递
小珊瑚藻对赤潮异弯藻的化感效应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仁君 唐学玺 孙俊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322-2326,共5页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小珊瑚藻组织4种不同极性有机溶剂(甲醇、丙酮、乙醚、氯仿)提取物对赤潮异弯藻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小珊瑚藻组织甲醇提取物对赤潮异弯藻的生长抑制活性最强,并且在较高浓度下能使赤潮异弯藻完全死亡,其他3种有机...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小珊瑚藻组织4种不同极性有机溶剂(甲醇、丙酮、乙醚、氯仿)提取物对赤潮异弯藻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小珊瑚藻组织甲醇提取物对赤潮异弯藻的生长抑制活性最强,并且在较高浓度下能使赤潮异弯藻完全死亡,其他3种有机溶剂提取物对赤潮异弯藻的生长无明显影响.表明小珊瑚藻组织中含有的对赤潮异弯藻有抑制作用的活性物质具有较高的极性.对小珊瑚藻的甲醇提取物进行液液萃取,将其分离为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蒸馏水相,并对赤潮异弯藻进行生物活性检测.结果发现石油醚相和乙酸乙酯相具有较强的杀藻活性,表明脂肪酸可能是小珊瑚藻组织内抑制赤潮异弯藻生长的化感物质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海藻 小珊瑚藻 化感效应 赤潮异弯藻
下载PDF
源于宏观藻类的镜状体反射率——前泥盆纪海相地层成熟度标尺 被引量:19
9
作者 王飞宇 陈敬轶 +2 位作者 高岗 孙永革 彭平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0-256,共7页
塔里木盆地和华北地台前泥盆纪海相地层中广泛存在源于宏观藻类的炭质薄膜化石,显微镜下表现为均质的条带状镜状体,这类镜状体反射率随埋深呈现规律性增高。通过富含这类镜状体的上元古界青白口系下马岭页岩(等效镜质体反射率0.66%)和... 塔里木盆地和华北地台前泥盆纪海相地层中广泛存在源于宏观藻类的炭质薄膜化石,显微镜下表现为均质的条带状镜状体,这类镜状体反射率随埋深呈现规律性增高。通过富含这类镜状体的上元古界青白口系下马岭页岩(等效镜质体反射率0.66%)和塔中北斜坡上奥陶统泥灰岩(等效镜质体反射率0.97%)与相应成熟度腐殖煤共存的加水热解和干法热解模拟实验,建立起源于宏观藻类镜状体反射率与镜质体反射率的相关关系。对源于宏观藻类镜状体富集物的NMR和Py-GC-MS分析显示,宏观藻类有机质中存在聚酚类大分子,而酚类和烷基酚类化合物正是镜质体先驱物木质素的典型热解产物,说明源于宏观藻类的镜状体无论是光性和形态还是化学成分和结构均呈现出与镜质体的相似性,源于宏观藻类的镜状体的反射率可作为前泥盆纪海相地层成熟度标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状体 宏观藻类 化学结构 有机成熟度 海相烃源岩
下载PDF
藻类吸附剂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开花 李福全 +1 位作者 陈萨日娜 通拉嘎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共6页
印染废水具有水量大、水质复杂、有机物含量高、可生化性差、色度高等特点,直接排放将会造成严重的水环境污染。藻类吸附材料因其廉价易得,吸附容量大,可实现藻类的资源化利用等优点,近年来发展较快。利用藻类吸附剂处理印染废水,有望... 印染废水具有水量大、水质复杂、有机物含量高、可生化性差、色度高等特点,直接排放将会造成严重的水环境污染。藻类吸附材料因其廉价易得,吸附容量大,可实现藻类的资源化利用等优点,近年来发展较快。利用藻类吸附剂处理印染废水,有望取得理想的结果。在介绍当前各种藻类吸附染料效果的基础上,评述了吸附过程的各影响因素,针对目前研究的不足对藻类吸附脱色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大型藻 吸附剂 染料废水
原文传递
人工鱼礁模型和大型海藻对许氏平鲉和大泷六线鱼幼鱼的诱集作用 被引量:17
11
作者 刘鸿雁 吕洪斌 +2 位作者 张沛东 李文涛 张秀梅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8-59,共12页
为了探究大型海藻和人工鱼礁对鱼类的诱集作用,依据崂山湾人工鱼礁区游泳动物和大型海藻调查结果,以海黍子、孔石莼、带形蜈蚣藻、石花菜和小珊瑚藻5种优势藻类,许氏平鲉和大泷六线鱼2种优势鱼类以及人工鱼礁模型为研究对象,于室内实验... 为了探究大型海藻和人工鱼礁对鱼类的诱集作用,依据崂山湾人工鱼礁区游泳动物和大型海藻调查结果,以海黍子、孔石莼、带形蜈蚣藻、石花菜和小珊瑚藻5种优势藻类,许氏平鲉和大泷六线鱼2种优势鱼类以及人工鱼礁模型为研究对象,于室内实验水槽观察了许氏平鲉和大泷六线鱼幼鱼在海藻和模型礁中的行为反应和分布。结果显示,水槽中未投放模型礁和海藻时,实验鱼密集出现在水槽边缘区(A9),分布率分别为75.71%±7.79%和73.63%±4.41%。放入模型礁和海藻丛后,许氏平鲉和大泷六线鱼出现短暂的排斥反应,然后迅速聚集其中;2种鱼对带形蜈蚣藻的响应时间最短[(12.75~21.00)s],对模型礁的响应时间最长[(66.50~151.25)s];带形蜈蚣藻聚集许氏平鲉用时最短[(151.50±8.14)s],海黍子聚集大泷六线鱼用时最短[(56.00±2.53)s];大泷六线鱼对模型礁的聚集时间为(216.25±5.59)s,远低于许氏平鲉(1343.50±5.38)s;2种鱼在模型礁中的停留时间远长于海藻丛,且大泷六线鱼的停留时间(211.85±7.96)s长于许氏平鲉(199.75±16.82)s。海藻丛和模型礁对2种岩礁性幼鱼的诱集效果明显,实验区幼鱼的分布率由未投放模型礁和海藻前的0.91%~8.78%上升到4.21%~31.42%;高密度带形蜈蚣藻和海黍子的诱集效果最好,对许氏平鲉和大泷六线鱼的聚集率分别达到30.42%±1.14%和31.42%±1.74%,而低密度小珊瑚藻的诱集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海藻 人工鱼礁 许氏平鲉 大泷六线鱼 分布率 聚集率
下载PDF
贵州剑河八郎寒武系都匀阶“清虚洞组”宏观藻类化石的发现 被引量:17
12
作者 傅晓平 伍孟银 +2 位作者 赵元龙 朱伟华 杨宇宁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6-63,共8页
文中首次报导贵州寒武系黔东统都匀阶"清虚洞组"(或乌训组)宏观藻类,计2属2种:环圈螺旋抚仙藻Fuxianospira gyrata Chen and Zhou,1997和云南中华细丝藻Sinocylindra yunnanensis Chen and Erdtmann,1991,它们是澄江生物群最... 文中首次报导贵州寒武系黔东统都匀阶"清虚洞组"(或乌训组)宏观藻类,计2属2种:环圈螺旋抚仙藻Fuxianospira gyrata Chen and Zhou,1997和云南中华细丝藻Sinocylindra yunnanensis Chen and Erdtmann,1991,它们是澄江生物群最常见的两类宏观藻类具有澄江生物群宏观藻类的组合特征。"清虚洞组"位于黔东统上部,介于杷榔组和凯里组之间,该组宏观藻类的发现,为寒武纪宏观藻类演化链的完整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藻类 清虚洞组 寒武系 贵州
原文传递
营养盐富集和全球温度升高对海草的影响 被引量:17
13
作者 刘伟妍 韩秋影 +1 位作者 唐玉琴 孙西艳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87-1096,共10页
海草床具有稳定沉积物、净化水质和碳储存等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近几十年来,世界范围内海草床衰退严重。在全球近岸水体富营养化和气温升高的背景下,本文对营养盐富集和全球温度升高对海草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硝态氮和铵态氮作为海... 海草床具有稳定沉积物、净化水质和碳储存等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近几十年来,世界范围内海草床衰退严重。在全球近岸水体富营养化和气温升高的背景下,本文对营养盐富集和全球温度升高对海草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硝态氮和铵态氮作为海草重要的营养来源,贫营养环境下,会促进海草的生长。由于硝态氮需要转化为亚硝态氮,再通过一系列新陈代谢过程转化为氨基酸,硝态氮富集会影响海草组织的碳平衡,从而对海草床造成负面影响。较高浓度的铵态氮会对海草产生毒性,引起海草床的衰退。有机氮作为海草可选择吸收的氮源,是对海草氮吸收的有效补充。温度是控制全球海草分布和生长的主要因素,春季一定程度的营养盐富集可以提高海草的生产力,而夏季高温和营养盐富集对海草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营养盐富集和夏季高温还可以通过促进大型海藻爆发性生长,导致光衰减,从而引起海草床向大型海藻生态系统的逆向演替。本文提出了未来海草主要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长时间序列海草床野外观测;有机氮对海草的影响机制;营养盐富集和全球温度升高对海草的协同影响机制;热带海草呼吸作用对全球温度升高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草床 大型海藻 营养盐 富营养化 全球变暖
原文传递
东山湾海水养殖布局变化的遥感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高亮明 李炎 +1 位作者 钟硕良 罗冬莲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42,共8页
运用Landsat卫星序列遥感数据的监督分类方法,识别与分析了东山湾网箱养殖和延绳式养殖两种海水养殖类型的时空变化。1999—2012年间东山湾海水养殖面积扩大了10倍,大型海藻养殖为主的延绳式养殖面积约为以鱼类与贝类养殖为主的网箱养... 运用Landsat卫星序列遥感数据的监督分类方法,识别与分析了东山湾网箱养殖和延绳式养殖两种海水养殖类型的时空变化。1999—2012年间东山湾海水养殖面积扩大了10倍,大型海藻养殖为主的延绳式养殖面积约为以鱼类与贝类养殖为主的网箱养殖面积的5.6倍。东山湾的养殖布局为适应海湾水质特点而逐年调整,网箱养殖区主要集中在水交换能力较强的湾口,延绳式养殖主要集中在营养盐高、水交换能力略弱的湾内。以大型海藻养殖为主的海水养殖大规模扩展,对海湾富营养化趋势起到缓解作用,但规模过大的海水养殖介入可能诱发主要表现在氮循环上的海湾生态系统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海水养殖 大型海藻 营养盐 东山湾
下载PDF
枸杞岛海藻场小型无脊椎动物的食物来源 被引量:15
15
作者 蒋日进 章守宇 +4 位作者 毕远新 汪振华 周曦杰 赵旭 陈亮然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87-1498,共12页
枸杞岛近岸海藻场生态系统内浮游动物、端足类、多毛类和棘皮动物等小型无脊椎动物是海藻场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将初级生产者的能量产出向高级消费者传递转移的功能。为了探明桡足类、太平洋磷虾、中国毛虾、短毛海鳞虫、厚壳... 枸杞岛近岸海藻场生态系统内浮游动物、端足类、多毛类和棘皮动物等小型无脊椎动物是海藻场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将初级生产者的能量产出向高级消费者传递转移的功能。为了探明桡足类、太平洋磷虾、中国毛虾、短毛海鳞虫、厚壳贻贝、角蝾螺、紫海胆、钩虾、麦秆虫、海绵和钩虾幼体等海藻场内主要小型无脊椎动物的能量来源,本研究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海藻场食物网内这些小型无脊椎动物及其潜在食源浮游植物、大型海藻、底栖微藻等初级生产者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并用Iso Source多源线性混合模型来估算不同初级生产者对小型无脊椎动物的食源贡献率。结果表明,初级生产者的δ13C值为-21.7‰^-13.8‰,δ15N值为2.3‰~11.6‰。初级生产者沉积相颗粒有机物、浮游植物、水相颗粒有机物、铜藻的δ13C值无显著的季节差异(P>0.05),附生生物、孔石莼和底栖微藻的δ13C值有明显的季节变化(P<0.05)。在所有的初级生产者中,仅附生生物的δ15N值有极显著的季节差异,其余种类的季节变化不显著。小型无脊椎动物的δ13C值为-20.3‰^-15.4‰,δ15N值为2.5‰~8.1‰。在所有的小型无脊椎动物中,仅桡足类的δ13C、δ15N值有显著的季节变化(P<0.05),其余小型无脊椎动物的δ13C、δ15N值都无显著的季节变化(P>0.05)。基于Iso Source模型分析发现,浮游植物和水相颗粒有机物等是桡足类、太平洋磷虾和中国毛虾等浮游动物以及海绵的主要食源;钩虾幼体和麦秆虫等啃食性端足类主要以附着微藻为食;大型海藻和底栖微藻是钩虾、紫海胆和角蝾螺等底栖生物的主要能量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场 小型无脊椎动物 浮游植物 附生生物 大型海藻 底栖微藻
下载PDF
南麂列岛大型海藻重金属元素含量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杨承虎 蔡景波 +2 位作者 张鹏 陈万东 南春容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2-378,384,共8页
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及原子荧光光谱法,分别对2010年5月和2011年4月采集的南麂列岛(121°01'~121°08'E,27°25'~27°30'N)13种常见大型海藻中8种重金属(Fe、Zn、Mn、Cu、As、Cr、Cd和Hg)含量进行检测,... 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及原子荧光光谱法,分别对2010年5月和2011年4月采集的南麂列岛(121°01'~121°08'E,27°25'~27°30'N)13种常见大型海藻中8种重金属(Fe、Zn、Mn、Cu、As、Cr、Cd和Hg)含量进行检测,并利用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法考察南麂列岛大型海藻对重金属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不同藻类体内各重金属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同种藻类中各重金属含量也不相同。所测海藻中重金属含量平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Fe>Zn>Mn>As>Cu>Cr>Cd>Hg,Fe和Cu在绿藻门中含量最高,Mn和Zn在红藻门中最高,As则在褐藻门中最高。Fe在石莼中富集系数最高,达200553,Cu在缘管浒苔中富集系数最高,为12992;Zn、Mn、Cr和Cd在小石花菜中富集系数最高,分别为46357、31921、25192和27556;As在鼠尾藻中富集能力最强,其富集系数为65278;Hg在铜藻中富集系数最高,为3165;富集系数最小的是珊瑚藻对Hg富集,仅为515。13种海藻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综合排序表现为:小石花菜>鼠尾藻>石莼>萱藻>缘管浒苔>海萝>蜈蚣藻>粗枝软骨藻>珊瑚藻>铜藻>鹅肠藻>铁钉菜>羊栖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麂列岛 大型海藻 重金属 生物富集 富集系数
原文传递
干出对潮间带不同垂直位置海藻的生长及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郭赣林 董双林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8-84,共7页
研究了青岛潮间带地区的4种海藻:叉枝藻(Gymnogongrus flabelliformis Harvey,高潮带)、孔石莼(Ulva pertusa kjellm,中潮带)、缘管浒苔(Enteromorpha linza(L.)J.Agar-dh,中潮带)和扁江蓠(Gracilaria textorii(Suring)De Toni,低潮带)... 研究了青岛潮间带地区的4种海藻:叉枝藻(Gymnogongrus flabelliformis Harvey,高潮带)、孔石莼(Ulva pertusa kjellm,中潮带)、缘管浒苔(Enteromorpha linza(L.)J.Agar-dh,中潮带)和扁江蓠(Gracilaria textorii(Suring)De Toni,低潮带)在干出状态下的脱水率及每天干出0、0.5、1、2、4和6h下的生长和光合作用。结果表明:干出状态下缘管浒苔的脱水率最小,因为它具中空管状构造;其余3种海藻的脱水率依次为扁江蓠>孔石莼>叉枝藻,但三者差异不大。与水中对照(0h)相比,高潮带的叉枝藻在不同干出处理下的生长和光合作用速率下降(P<0.05)。中潮带的孔石莼在一定干出时间内促进其生长和光合作用(P<0.05),缘管浒苔则未见显著的促进作用。低潮带的扁江蓠在干出处理下几乎不能生长和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出 海藻 生长 光合作用
下载PDF
福建红树林区大型藻类的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林鹏 陈贞奋 刘维刚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7年第2期176-180,共5页
主要研究中国福建省红树林区大型藻类分布、优势种的生物量和林冠下藻种的垂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福建红树林区的大型藻类有24属42种,其中蓝藻8属15种、红藻3属7种、绿藻13属20种。优势种中鹧鸪菜(Caloglossa leprieurii)和节附链藻(Ca... 主要研究中国福建省红树林区大型藻类分布、优势种的生物量和林冠下藻种的垂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福建红树林区的大型藻类有24属42种,其中蓝藻8属15种、红藻3属7种、绿藻13属20种。优势种中鹧鸪菜(Caloglossa leprieurii)和节附链藻(Catenella impudica)的生物量在6月分别为2.22~8.44g/m^2 DW和2.69g/m^2 DW,在12月分别为0.15~0.20g/m^2 DW和2.12g/m^2 DW。红树林中树干上附着生长的大型藻类的垂直分布自下而上可分成6个带:1.无隔藻(Vaucheria sp.)带;2、节附链藻带;3.侧枝鹧鸪菜-混合卷枝藻(Caloglossa ogasawaraensis-Bostrychia mixta)带;4.鹧鸪菜带;5.硬毛藻-岸生根枝藻(Chaetomorpha macrotona-Rhizoclonium riparium)带;6.绿球藻(Chlorococcum sp.)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 大型藻类 红树林 生态学
下载PDF
麒麟菜与贝类混养体系净化富营养化海水的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黄通谋 李春强 +1 位作者 于晓玲 彭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419-424,共6页
为了预防赤潮,改善海湾水质,保护海洋环境。找到既能抑制赤潮微藻生长又能吸收水体中营养盐的经济型水生生物是最为理想的途径,大型海藻和大型双壳贝类就是两类理想的经济型水生生物。因此,利用大型海藻与双壳贝类混养来控制水体中藻类... 为了预防赤潮,改善海湾水质,保护海洋环境。找到既能抑制赤潮微藻生长又能吸收水体中营养盐的经济型水生生物是最为理想的途径,大型海藻和大型双壳贝类就是两类理想的经济型水生生物。因此,利用大型海藻与双壳贝类混养来控制水体中藻类的密度、改善水质和预防赤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笔者利用正交实验研究了热带亚热带类型双壳贝类沟纹巴非蛤(Paphia exarata Philippi)和热带大型海藻异枝麒麟菜(Kappaphycus striatum Schmitz)净化富营养化海水的效果。发现沟纹巴非蛤和麒麟菜混养能有效地清除富营养化水体中的N、P和chla。影响综合评价指标、N清除率、P清除率和chla清除率的因素均为麒麟菜﹥贝;其中麒麟菜对各指标的影响均为极显著(P﹤0.01);贝对N清除率、chla清除率的影响为极显著(P﹤0.01),对综合评价指标、P清除率有一定影响,但不显著。最佳混养组合为:麒麟菜养殖量6kg/m3、沟纹巴非蛤养殖量60只/m(340g±2g/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纹巴非蛤 异枝麒麟菜 大型海藻 双壳贝 富营养化 赤潮
下载PDF
Arsenobetaine and thio-arsenic species in marine macroalgae and herbivorous animals: Accumulated through trophic transfer or produced in situ? 被引量:10
20
作者 Simon Foster William Maher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131-139,共9页
Arsenobetaine(AB) and thio-arsenoribosides were measured in common macroalgae species(8 phaeophyta, 4 rhodophyta and 2 chlorphyta), along the Australian south east coast line. As well, arsenic species profiles wer... Arsenobetaine(AB) and thio-arsenoribosides were measured in common macroalgae species(8 phaeophyta, 4 rhodophyta and 2 chlorphyta), along the Australian south east coast line. As well, arsenic species profiles were measured for two common marine herbivores, the sea urchin Centrostephanus rodgersii and the fish Odax cyanomelas that graze on these macroalgae to understand if trophic transfer of these species would account for their presence in marine herbivores. AB was found in seven of the fourteen macroalgae species investigated but does not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any of the macroalgae arsenic content(0.01-1.2 μg/g). AB was found in only two of the brown macroalgae and all the red and green macroalgae(with the exception of Corallina officinalis). Thio-arsenic species were found sporadically, but not in high concentrations in any of the macroalgae investigated.AB present in macroalgae is likely to be associated with epiphytic organisms while thio-arsenoribosides are likely to be produced by decaying parts of damaged macroalgae.A laboratory feeding experiment in which the herbivorous gastropod, Austrocochlea constricta, was fed macroalgae containing thio-arsenoribosides for a 24 hr period every three days showed that these are readily accumulated over a short period. Thio-arsenoribosides in herbivores are therefore probably obtained through trophic transfer. Some AB is also obtained through trophic transfer; however, the presence of trimethylated arsonioribosides,a hypothesized precursor of AB formation in herbivores, suggests that some AB is produced within herbivores from the transformation of arsenoribosides accumulated from their di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senobetaine Arsenic Metabolism Thio-arsenosugars macroalgae Gastropod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