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马其昶《屈赋微》阐明微言的注评特色 被引量:3
1
作者 黄建荣 《云梦学刊》 2006年第2期46-50,共5页
马其昶阐明屈赋微言的原因,一是适应时代潮流,凸现爱国思想;二是认为前人因未充分发明屈赋的旨趣而没有真正了解屈原作品。马其昶阐明微言的具体内容包括字词句义、章意题旨等多方面,其层次有二:一是在博采众说的基础上渗入,二是直接阐... 马其昶阐明屈赋微言的原因,一是适应时代潮流,凸现爱国思想;二是认为前人因未充分发明屈赋的旨趣而没有真正了解屈原作品。马其昶阐明微言的具体内容包括字词句义、章意题旨等多方面,其层次有二:一是在博采众说的基础上渗入,二是直接阐发个人见解;其内容主要是结合屈原生平、思想、经历以及典籍所载的楚国史实,发掘屈赋的内在意义,并以此来激发民众的爱国情怀;其不足之处主要是存在一些主观臆测之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其昶 《屈赋微》 阐明微言 楚辞学 注评
下载PDF
论马其昶《屈赋微》“博采众说”的注评特色 被引量:2
2
作者 黄建荣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217-221,共5页
马其昶是清代解说屈赋的殿军,又开启了近代楚辞学研究的新声。博采众说是《屈赋微》的重要特色之一,其总体特点是能够广泛采择汉代以来,尤其是清代学者注评《楚辞》的诸家专著或文集笔记中语,将其重新熔铸,折衷己意,由博反约。这一特点... 马其昶是清代解说屈赋的殿军,又开启了近代楚辞学研究的新声。博采众说是《屈赋微》的重要特色之一,其总体特点是能够广泛采择汉代以来,尤其是清代学者注评《楚辞》的诸家专著或文集笔记中语,将其重新熔铸,折衷己意,由博反约。这一特点贯穿于《屈赋微》中韵字的订音与辨音、字词句的释义、章句篇旨的阐释等多方面,其目的在于务使韵字合韵、字词句义明晰、章句篇旨达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其昶 《屈赋微》 楚辞学 注评
下载PDF
马其昶《毛诗学》按语
3
作者 徐玲英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28-30,34,共4页
马其昶之《毛诗学》主要采用集说的形式,但别下己意,则用按语标识。通过对其按语进行归纳爬梳,大致可分为:解释经文,申述毛传,文学讲评,申述诗教等几种类型。经马氏疏解,经传之义得以大明。
关键词 马其昶 毛诗学 按语 毛传
下载PDF
马其昶墓志、寿序文浅评 被引量:1
4
作者 孙维城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68-71,97,共5页
《抱润轩文集》中有大量墓志、寿序类文章,影响到文集的质量,但是从另一角度看,这类文章是一种接近于人物传记的特殊文章。其墓表文字涉及学人者,往往论其学问源流;其对于人物的描写,常有传神之笔,深得左传、史记、韩愈、欧阳修、归有... 《抱润轩文集》中有大量墓志、寿序类文章,影响到文集的质量,但是从另一角度看,这类文章是一种接近于人物传记的特殊文章。其墓表文字涉及学人者,往往论其学问源流;其对于人物的描写,常有传神之笔,深得左传、史记、韩愈、欧阳修、归有光、以及桐城派先贤方苞人物描写之精髓;同时,作为传记类文字,马氏所撰写的墓志保存了大量的人物第一手资料,可补正史之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其昶 墓志 寿序 抱润轩文集
下载PDF
马其昶《庄子故》的学术成就及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陶家韵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7期6-12,共7页
"桐城派殿军"马其昶的《庄子故》,引用历代注庄之论一百三十余家,在博采众说方面超越了历代解庄著作;融合儒、释、道三家思想,对传承中国本土文化的民族特质具有积极意义,在当时的文化语境中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文学品评深&qu... "桐城派殿军"马其昶的《庄子故》,引用历代注庄之论一百三十余家,在博采众说方面超越了历代解庄著作;融合儒、释、道三家思想,对传承中国本土文化的民族特质具有积极意义,在当时的文化语境中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文学品评深"得桐城家法,能通文章义趣",对后世《庄子》的阐释产生了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其昶 《庄子故》 学术成就
下载PDF
马其昶《毛诗学》的经世特色及其原因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徐玲英 《皖西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15-118,共4页
马其昶继承了汉代《诗经》功用为主的阐释范式,通过吸收前代及本朝治经成果,扩大了主体视野,加强了对诗中涉及的名物、典制翔实的考证,以实证主义原则揭示诗的语境,使义理的阐释更为有所傍依。马其昶《毛诗学》寄托着他经世致用的思想,... 马其昶继承了汉代《诗经》功用为主的阐释范式,通过吸收前代及本朝治经成果,扩大了主体视野,加强了对诗中涉及的名物、典制翔实的考证,以实证主义原则揭示诗的语境,使义理的阐释更为有所傍依。马其昶《毛诗学》寄托着他经世致用的思想,希冀通过对《毛诗》微言大义的阐释,发挥其教化功能,以救时俗,恢复和重建理想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其昶 《毛诗学》 经世思想
下载PDF
论马其昶“国史作《序》”之观点——兼论《毛诗序》的作者
7
作者 徐玲英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33-35,39,共4页
马其昶从《诗大序》导出国史作《序》的结论。文章首先通过对《大序》文意的分析 ,推翻了马氏立论依据 ,进而从汉人注疏体例、四家诗《诗序》不同和《毛传》不为《诗序》作传三方面反驳国史作《序》的观点 ,最后得出《诗序》与《毛传》... 马其昶从《诗大序》导出国史作《序》的结论。文章首先通过对《大序》文意的分析 ,推翻了马氏立论依据 ,进而从汉人注疏体例、四家诗《诗序》不同和《毛传》不为《诗序》作传三方面反驳国史作《序》的观点 ,最后得出《诗序》与《毛传》同出一人一时之手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其昶 《毛诗序》 国史 《毛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