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路车轴钢50与40的对比 被引量:5
1
作者 肖纪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8,共2页
从五个命题对比了铁路车轴用50及40钢;强度和韧性适中考虑的设计思想;加速试验;腐蚀介质的富集;取消冲击试验;碳含量。
关键词 碳含量 腐蚀介质 铁路车轴 50 40 设计
下载PDF
M50钢强流脉冲电子束表面改性层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8
2
作者 唐光泽 徐芳君 马欣新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2-65,共4页
采用强流脉冲电子束技术在不同的能量密度下对M50钢进行表面改性处理,研究不同辐照能量下改性层的表面形貌、硬度及相组成。结果表明,M50钢表面经过电子束改性处理后表层发生熔化,形成了类似火山坑的缺陷,表面粗糙度上升。经过电子束辐... 采用强流脉冲电子束技术在不同的能量密度下对M50钢进行表面改性处理,研究不同辐照能量下改性层的表面形貌、硬度及相组成。结果表明,M50钢表面经过电子束改性处理后表层发生熔化,形成了类似火山坑的缺陷,表面粗糙度上升。经过电子束辐照后,重熔层的晶粒明显细化,随着辐照能量密度的增加,残留奥氏体含量逐渐上升,表层的硬度逐渐下降。由于碳化物的溶解,材料的耐腐蚀性能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50 强流脉冲电子束 表面改性 辐照 耐蚀性
原文传递
对40、50轴钢的几点看法 被引量:5
3
作者 钟群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9-10,共2页
在40钢车轴断裂失效的模式、原因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40钢和50钢的基本力学性能进行了比较,并对40钢和50钢车轴的使用安全性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40 50 断裂失效 铁路车轴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平均应力对50钢超高周疲劳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闫桂玲 王弘 高庆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4-18,共5页
为了进一步拓宽超声疲劳试验的研究范围,对50钢进行了含有平均应力的三点弯曲和非对称拉压疲劳性能试验,得到相应的疲劳,S-N曲线,研究了平均应力对其超高周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频率加载下平均应力对50钢疲劳性能有显著... 为了进一步拓宽超声疲劳试验的研究范围,对50钢进行了含有平均应力的三点弯曲和非对称拉压疲劳性能试验,得到相应的疲劳,S-N曲线,研究了平均应力对其超高周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频率加载下平均应力对50钢疲劳性能有显著影响,在应力幅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平均应力的增大,疲劳寿命降低;常规疲劳用于描述平均应力影响的Morrow关系仍能描述超声频率加载下高周疲劳(〈10^7周次)范围内拉伸平均应力对50钢疲劳性能的影响,但是不能用来描述超高周范围内拉伸平均应力和弯曲平均应力对疲劳性能的影响;常规疲劳用于描述平均应力影响的Goodman模型仍能很好地描述超声频率加载下一定寿命的应力幅值和平均应力的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应力 50 超高周疲劳 Goodman模型
下载PDF
不同处理工艺轴承套圈的近表层硬度及残余应力 被引量:5
5
作者 罗燕 刘义翔 +1 位作者 班君 刘秀莲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17年第7期477-481,共5页
对M50钢轴承套圈、M50NiL钢渗碳轴承套圈及M50NiL钢渗碳+渗氮复合化学热处理轴承套圈的显微组织、硬度及残余应力进行了测试及分析,并对M50钢轴承套圈和M50NiL钢渗碳轴承套圈进行了硬度、应力和寿命耐久性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化学热处理... 对M50钢轴承套圈、M50NiL钢渗碳轴承套圈及M50NiL钢渗碳+渗氮复合化学热处理轴承套圈的显微组织、硬度及残余应力进行了测试及分析,并对M50钢轴承套圈和M50NiL钢渗碳轴承套圈进行了硬度、应力和寿命耐久性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化学热处理后,M50NiL钢轴承套圈的表面及心部硬度比M50NiL钢渗碳轴承套圈的有所提高,其表面应力尤其是次表层应力有了极大提高,因此耐磨性和抗疲劳性能也得到极大的改善;M50NiL钢渗碳轴承套圈的抗疲劳性能及使用寿命比M50钢轴承套圈的提高了3~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50 M50NiL 轴承套圈 硬度 残余应力 压应力层
下载PDF
M50钢中M_(2)C一次碳化物高温转变机制
6
作者 马芳 陆星宇 +4 位作者 周丽娜 杜宁宇 类承帅 刘宏伟 李殿中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01-914,共14页
以双真空冶炼的M50钢为研究对象,通过SEM、EPMA及TEM对铸态及高温扩散后M50钢中的一次碳化物进行了详细表征,系统研究了合金成分及温度对铸态M_(2)C一次碳化物高温转变机制的影响,揭示了在1160~1250℃下M_(2)C一次碳化物的高温分解机制... 以双真空冶炼的M50钢为研究对象,通过SEM、EPMA及TEM对铸态及高温扩散后M50钢中的一次碳化物进行了详细表征,系统研究了合金成分及温度对铸态M_(2)C一次碳化物高温转变机制的影响,揭示了在1160~1250℃下M_(2)C一次碳化物的高温分解机制。研究结果表明:M50钢中的M_(2)C一次碳化物主要有3种形态,分别是棒状、片层状与块状,成分上表现出Fe元素含量依次降低、Mo元素含量依次升高的分布规律。合金成分的差异导致M_(2)C一次碳化物在1160~1250℃高温扩散处理时表现出不同的热稳定性及不同的组织转变机制。其中,1160~1180℃保温时Fe元素含量较高的M_(2)C碳化物快速回溶到基体中,部分M_(2)C碳化物转变为MC碳化物,MC碳化物长大速度较慢;1210℃保温时M_(2)C碳化物几乎完全溶解,一次碳化物数量明显减少,但部分MC碳化物快速长大,形成球形大尺寸MC碳化物;1250℃保温时,M_(2)C碳化物完全溶解,未发现大尺寸MC碳化物,但存在基体组织熔化现象,此时基体中的Mo、V合金元素向形成的液相中扩散,并在凝固后形成呈球形分布的新生M_(2)C碳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50 M_(2)C一次碳化物 高温扩散 转变机制
原文传递
多向锻造对M50钢一次碳化物破碎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吴玉成 姜宏伟 +3 位作者 胡园 刘莹 单德彬 宗影影 《中国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8-103,135,共7页
在1000℃和1100℃对M50钢进行了累积应变分别为1.2和5.4的多向锻造(MDF)试验,分析了温度和累积应变量对M50钢碳化物破碎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始M50钢中粗大的棒状一次M2C型碳化物经多向锻造后破碎明显,颗粒状M23C6型碳化物在1100℃下明... 在1000℃和1100℃对M50钢进行了累积应变分别为1.2和5.4的多向锻造(MDF)试验,分析了温度和累积应变量对M50钢碳化物破碎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始M50钢中粗大的棒状一次M2C型碳化物经多向锻造后破碎明显,颗粒状M23C6型碳化物在1100℃下明显溶解,低温多向锻造使碳化物呈现更细小的尺寸和更分散的形态。锻件不同位置由于变形程度的不同,碳化物的破碎程度也不同,变形量大的位置碳化物破碎更明显。低温和高应变量强化了应力集中水平,使一次碳化物的破碎程度增加。应力集中是碳化物破碎和分散的主导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50 多向锻造 碳化物 破碎机制 轴承
原文传递
50钢铸坯冷却过程断裂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罗志文 《中国冶金》 CAS 2017年第3期40-44,共5页
分析了50钢铸坯异常组织以及在不同温度下的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快速和不均匀的冷却将产生尖锐、突出的铁素体组织,弱化晶界,并产生较强的组织应力和热应力;在700、300℃附近分别存在高温脆性区和低温脆性区,在此区间移动铸坯会助... 分析了50钢铸坯异常组织以及在不同温度下的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快速和不均匀的冷却将产生尖锐、突出的铁素体组织,弱化晶界,并产生较强的组织应力和热应力;在700、300℃附近分别存在高温脆性区和低温脆性区,在此区间移动铸坯会助长裂纹的产生。采用合适的堆冷工艺,提高热送热装率,可以有效减少铸坯断裂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 冷却 温度 断裂
原文传递
高温环境Si_(3)N_(4)陶瓷与M50钢材料的球盘配副与润滑油量对摩擦学行为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潘盈卓 吕宝华 +6 位作者 马楷 刘明辉 程洁 曹辉 白鹏鹏 孟永钢 田煜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0-213,共14页
针对耐高温轴承的高温润滑问题,采用SRV-Ⅳ微动摩擦磨损试验机对轴承用材料Si_(3)N_(4)陶瓷和M50钢展开了高温控油摩擦磨损试验,之后对不同的配副方式进行了高温足量油、乏油的摩擦磨损对比试验.控油试验结果表明:200℃、足量油润滑条件... 针对耐高温轴承的高温润滑问题,采用SRV-Ⅳ微动摩擦磨损试验机对轴承用材料Si_(3)N_(4)陶瓷和M50钢展开了高温控油摩擦磨损试验,之后对不同的配副方式进行了高温足量油、乏油的摩擦磨损对比试验.控油试验结果表明:200℃、足量油润滑条件下,Si_(3)N_(4)(球)-M50(盘)配副相较于M50钢自配副具有更低的摩擦系数和盘磨损率.M50钢自配副磨损率更容易受到润滑油量的影响.这是由于Si_(3)N_(4)(球)-M50(盘)配副的M50盘表面在摩擦过程中生成了稳定的含磷摩擦反应膜,而M50钢自配副的磨损以磨粒磨损为主,化学反应膜容易被破坏,且磨粒浓度会受到润滑油量的影响.不同配副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00℃、3μL油量下,仅M50(球)-Si_(3)N_(4)(盘)配副长摩1 h未发生润滑失效,且能够保持较低的磨损率,除摩擦过程中产生的反应膜能够起到保护作用外,M50钢球表面化学反应膜成膜面积更小,成膜不易受乏油条件的影响也是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高温轴承 M50 Si_(3)N_(4)陶瓷 高温 乏油
下载PDF
M50钢碳分配过程中的组织演化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丽娜 唐光泽 +4 位作者 马欣新 李文东 吴廷宝 马芳 赵开礼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7-83,共7页
分别在300℃和450℃下对淬火态M50钢进行了碳分配处理,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及透射电镜(TEM)对碳分配后试样进行观察分析,研究传统Q-T(淬火-回火)和新型Q-P-T(淬火-碳分配-回火)热处理工艺对M50钢性能的影... 分别在300℃和450℃下对淬火态M50钢进行了碳分配处理,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及透射电镜(TEM)对碳分配后试样进行观察分析,研究传统Q-T(淬火-回火)和新型Q-P-T(淬火-碳分配-回火)热处理工艺对M50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碳分配后M50钢中残留奥氏体的碳含量由淬火态的0.64 mass%,最高升至1.20 mass%(300℃,30 min)及1.10 mass%(450℃,0.5 min);不同温度下,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残留奥氏体的碳含量降低;碳分配时M50钢中存在碳化物的析出,随着时间的延长,碳化物析出量逐渐增加,碳分配过程中析出的碳化物为Fe3C;新型Q-P-T热处理工艺可以在保证M50钢强度的前提下,将其冲击吸收功提高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50 残留奥氏体 碳分配
原文传递
Effect of tempering temperature on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ISI 6150 steel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红英 胡继东 +2 位作者 李俊 陈广 苏雄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4期866-870,共5页
Effect of tempering temperature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ISI 6150 steel was investigated. All samples were austenitized at 870 ℃ for 45 min followed by oil quenching, and then tempered at t... Effect of tempering temperature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ISI 6150 steel was investigated. All samples were austenitized at 870 ℃ for 45 min followed by oil quenching, and then tempered at temperatures between 200 and 600 ℃ for 60 mi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icrostructure of tempered sample at 200 ℃ mainly consists of tempered martensite. With increasing the tempered temperature, the martensite transforms to the ferrite and carbides. The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 the hardness and the retained austenite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tempered temperature, and 0.2% yield strength increases when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s from 200 to 300 ℃ and then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he temperature, but the elongation and impact energy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the tempering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mpering temperature AISI 6150 steel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y
下载PDF
50钢车轴的锻造与热处理工艺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庚武 陈红琳 《机车车辆工艺》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1-42,40,共3页
根据美国AARM101—81以及TB2072—89标准中有关50钢车轴技术条件的要求,对50钢进行工艺试验与探讨,摸索出了其锻造与热处理工艺参数,成功地生产出一批50钢车轴。
关键词 锻造 热处理 铁路 机车 车轴 50
下载PDF
M50钢高应力高温摩擦磨损行为与微观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犀灵 杨卯生 周晓龙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2-346,共15页
利用SRV-4摩擦磨损试验机对M50轴承钢进行了滑动摩擦试验,通过改变试验环境温度与加载应力探究了M50钢的高温摩擦磨损性能。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观察高温高应力下磨损对钢的影响。研究发现,... 利用SRV-4摩擦磨损试验机对M50轴承钢进行了滑动摩擦试验,通过改变试验环境温度与加载应力探究了M50钢的高温摩擦磨损性能。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观察高温高应力下磨损对钢的影响。研究发现,试验环境温度200℃与210 MPa以上摩擦剪力的共同作用下,大尺寸MC型碳化物表层基体粘着剥落,MC型碳化物破碎、迁移,加剧磨损。试验环境温度200℃粘着磨损加剧且磨损面形成的(Cr, Fe)_(2)O_(3)氧化膜厚度不足导致粘着磨损量达到最大值。试验环境温度升高至315℃,氧化膜趋于连续且膜厚增加,粘着磨损减弱,接触应力2.05 GPa时摩擦因数相较于室温下降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50 高温氧化 摩擦因数 粘着磨损 碳化物破碎
原文传递
回火温度对M50钢组织及摩擦磨损性能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梦丹 杜三明 +2 位作者 贺甜甜 岳赟 张永振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7-123,共7页
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洛氏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等研究了不同温度(160、300和540℃)回火处理对淬火态M50钢的微观组织、硬度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090℃淬火后M50钢显微组织由马氏体、碳化物及残留奥氏体组成,硬... 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洛氏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等研究了不同温度(160、300和540℃)回火处理对淬火态M50钢的微观组织、硬度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090℃淬火后M50钢显微组织由马氏体、碳化物及残留奥氏体组成,硬度为64.5 HRC,残留奥氏体含量为18%;回火处理使M50钢组织中马氏体转变为回火马氏体,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硬度先降低再升高,其中,300℃回火时试验钢的硬度较低,540℃回火出现二次硬化现象,硬度值较大,残留奥氏体含量较低约4%。摩擦磨损试验结果表明:540℃回火处理可以有效降低试验钢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其磨损机制为轻微磨粒磨损伴随粘着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50 回火温度 干摩擦 磨损性能
原文传递
汽车前轴用50钢疲劳试验失效原因分析
15
作者 高文娟 张迎涛 +2 位作者 王俊朋 李汝海 徐志刚 《山东冶金》 CAS 2023年第5期40-42,47,共4页
对50钢加工汽车前轴后疲劳试验失效试样进行断口、化学成分、金相组织等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缺陷处异常脱碳是导致试样疲劳失效的原因,为客户锻造成型模具内氧化铁皮粘连造成。
关键词 50 疲劳试验 断口 成分 金相组织 脱碳
下载PDF
QPQ盐浴复合处理对50钢耐磨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郭杰 刘利国 张亮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8-61,10,共4页
目前,对50钢采用QPQ盐浴复合处理后的研究报道不多,对其在冲击载荷下的摩擦磨损研究更为鲜见。用QPQ技术于570℃下对50钢氮碳共渗2h,再于温度370℃下氧化20min,利用SEM、显微硬度仪、x射线衍射仪和摩擦磨损试验机分别对QPQ渗层的显... 目前,对50钢采用QPQ盐浴复合处理后的研究报道不多,对其在冲击载荷下的摩擦磨损研究更为鲜见。用QPQ技术于570℃下对50钢氮碳共渗2h,再于温度370℃下氧化20min,利用SEM、显微硬度仪、x射线衍射仪和摩擦磨损试验机分别对QPQ渗层的显微组织、显微硬度、化学成分和耐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QPQ渗层表面平整,渗层由外到内依次为氧化膜、疏松层、化合物层和扩散层;QPQ处理后试样的表面硬度为520HV1N,在QPQ处理过程中,由于N元素的不断渗入,钢的表面形成Fe2~3N和Fe4N相;经QPQ处理的试样在干摩擦、油润滑和存在冲击载荷的情况下,摩擦系数和磨损量均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减小,摩擦系数最高减少了33%,最小磨损量仅为调质态试样的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Q 渗层组织 显微硬度 耐磨性 50
下载PDF
50钢板表面龟裂纹的形成原因与控制
17
作者 王冠 郑万 许博 《炼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2-67,共6页
针对50钢200 mm厚连铸坯轧制钢板的严重表面龟裂(发生率7.92%)问题,采用扫描电镜、光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表面龟裂的形貌、分布、成分等特征。结果表明,表面龟裂随机出现在钢板上,宽度方向上表面龟裂没有固定位置,裂纹深度较浅,两边呈... 针对50钢200 mm厚连铸坯轧制钢板的严重表面龟裂(发生率7.92%)问题,采用扫描电镜、光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表面龟裂的形貌、分布、成分等特征。结果表明,表面龟裂随机出现在钢板上,宽度方向上表面龟裂没有固定位置,裂纹深度较浅,两边呈现高亮度组织和氧化原点特征,光谱分析显示裂纹处碳含量比基体高,增碳质量分数0.2%~0.3%。分析认为,连铸过程中铸坯局部增碳,在加热、粗轧过程中热塑性不均匀而导致裂纹及明显的高温氧化特征。根据连铸保护渣增碳机理,优化了结晶器渣线调整模式、铸坯拉速、水口形状、结晶器保护渣成分等连铸工艺参数,有效降低了连铸坯表面局部增碳及钢板龟裂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 表面缺陷 局部增碳 结晶器液面波动 保护渣
下载PDF
热变形量对M50钢碳化物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文东 吴春雷 +2 位作者 唐光泽 马欣新 赵开礼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98-100,共3页
利用Gleeble 1500D热模拟试验机进行M50钢不同热变形量的试验。采用Quanta 200FEG型扫描电镜背散射电子像研究大块碳化物的分布情况。研究发现,20%变形量时,M50钢大块碳化物即发生了破碎的现象;当变形量达40%时,破碎的大块碳化物出现了... 利用Gleeble 1500D热模拟试验机进行M50钢不同热变形量的试验。采用Quanta 200FEG型扫描电镜背散射电子像研究大块碳化物的分布情况。研究发现,20%变形量时,M50钢大块碳化物即发生了破碎的现象;当变形量达40%时,破碎的大块碳化物出现了明显的团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50 热变形 碳化物
原文传递
M50钢强流脉冲电子束Cr合金化的高温摩擦性能 被引量:4
19
作者 闫国斌 周丽娜 +4 位作者 唐光泽 古乐 罗甸 王黎钦 马欣新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28-734,共7页
结合磁控溅射与强流脉冲电子束辐照技术在M50钢表面制备了Cr合金化层。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合金化层的组织结构进行表征分析,研究了Cr合金化层的高温摩擦行为及磨损机制.结果表明:Cr合金化层由表向内... 结合磁控溅射与强流脉冲电子束辐照技术在M50钢表面制备了Cr合金化层。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合金化层的组织结构进行表征分析,研究了Cr合金化层的高温摩擦行为及磨损机制.结果表明:Cr合金化层由表向内依次为Cr含量较高的体心立方(BCC)Fe-Cr固溶体、奥氏体和马氏体. M50钢与Cr合金化层的高温磨损机制均为氧化磨损。Cr合金化层高温摩擦系数在0.2~0.4之间,低于M50钢0.5~0.8,具有一定的自润滑效果. SEM和能谱分析表明:Cr合金化层在高温摩擦过程中优先生成与基体结合良好的低摩擦系数的氧化铬膜是其摩擦系数降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50 强流脉冲电子束 Cr合金化 高温摩擦
下载PDF
50钢板裂纹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红梅 张艳 《物理测试》 CAS 2003年第4期33-35,共3页
通过对50钢裂纹的宏微观分析,并结合轧制过程,认为该钢板产生裂纹的原因为此50钢连铸坯在 拉钢过程中,产生内裂,低熔点物质向裂纹处填充,靠近表面处在轧制过程中形成了横向裂纹。
关键词 50 裂纹 轧制 低熔点夹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