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肖洛霍夫的写作策略 |
刘亚丁
|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11
|
|
2
|
景物描写:《白鹿原》与《静静的顿河》之比较 |
李建军
|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9
|
|
3
|
大写的“人”字 |
张抗抗
|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6
|
|
4
|
人是不朽的 |
阿来
|
《民族文学》
|
1990 |
5
|
|
5
|
精神的流浪者——关于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对话 |
何云波
刘亚丁
|
《俄罗斯文艺》
北大核心
|
2001 |
4
|
|
6
|
简析肖洛霍夫《一个人的遭遇》主人公的典型化 |
范会芝
|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6
|
|
7
|
刘绍棠与肖洛霍夫 |
郑恩波
|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6
|
|
8
|
《静静的顿河》中的风景描写 |
马晓翙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7 |
4
|
|
9
|
良心就是上帝——剖析《静静的顿河》中的人道主义精神 |
谢昉
|
《俄罗斯文艺》
北大核心
|
2003 |
4
|
|
10
|
死的艺术和悲剧美──《静静的顿河》中两位女主人公的爱和死 |
孙美玲
|
《俄罗斯文艺》
CSSCI
|
1994 |
2
|
|
11
|
“人的魅力”:毁灭与重建──论肖洛霍夫悲剧创作的特质 |
彭甄
|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5
|
|
12
|
论肖洛霍夫的创作个性及其形成 |
钱晓文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4
|
|
13
|
刘绍棠与肖洛霍夫 |
李建军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4
|
主观情感的表现,心理重荷的释放——肖洛霍夫《野小鬼》刍议 |
辛守魁
|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
2006 |
3
|
|
15
|
《老人与海》和《一个人的遭遇》比较 |
林一民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7 |
4
|
|
16
|
艾玛访谈录 |
周玮舒
|
《时代文学(上半月)》
|
2013 |
4
|
|
17
|
《一个人的遭遇》艺术创作视角的转换与生成 |
孟繁红
|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2 |
4
|
|
18
|
故事是这样开始的 |
冯积岐
|
《文学自由谈》
|
2024 |
0 |
|
19
|
肖洛霍夫的中国旅行--《创业史》中“有意味的内容”的缘起与重构 |
惠雁冰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0
|
帕斯捷尔纳克与肖洛霍夫小说艺术比较 |
冯玉芝
薛兴国
|
《俄罗斯文艺》
北大核心
|
2002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