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30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隐喻的运作机制 被引量:396
1
作者 束定芳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8-106,共9页
隐喻理论中 ,Richards和Black的“互动理论” ,Lakoff和Johnson等人的“映射理论”、Fauconnier的“合成理论”等都旨在解释隐喻意义产生的过程 ,即隐喻的运作机制。这些理论都从不同侧面揭示了隐喻运作过程的一些特点 ,但都不是完整的... 隐喻理论中 ,Richards和Black的“互动理论” ,Lakoff和Johnson等人的“映射理论”、Fauconnier的“合成理论”等都旨在解释隐喻意义产生的过程 ,即隐喻的运作机制。这些理论都从不同侧面揭示了隐喻运作过程的一些特点 ,但都不是完整的解释理论。本文试图说明 ,隐喻涉及两个处于不同领域 (范畴 )的概念 ,隐喻意义的产生是两个概念之间互相作用的结果。这一互相作用通过映射的方式进行。在映射过程中 ,属于某一领域的相关概念和结构被转移到另一领域 ,最终形成一种经过合成的新的概念结构 ,即隐喻意义。而这一映射和整合过程的基础是两个领域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意义 解释理论 隐喻理论 概念结构 映射 领域 相似性 揭示 范畴 产生
原文传递
认知语境与概念隐喻 被引量:106
2
作者 李勇忠 李春华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6-28,共3页
概念隐喻是当代隐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概念隐喻是对日常隐喻语言的概括和总结,它具有概括性、系统性和生成性等特点.映射在概念隐喻中是一种本体对应的关系.本文通过对认知语境的分析,阐述了认知语境对生成和理解概念隐喻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认知语境 概念隐喻 映射
下载PDF
从合成空间理论看隐喻的意义建构 被引量:84
3
作者 汪少华 郑守疆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年第6期7-11,共5页
合成空间理论认为 ,概念整合是在自然语言的意义建构过程中的一种极为普遍的认知过程。由于隐喻现象中同样包含着概念整合过程 ,合成空间理论也可用来阐释隐喻现象 ,特别是对实时隐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与推理机制的分析。
关键词 合成空间理论 意义建构 源域 目标域 映射
全文增补中
概念隐喻理论与概念整合理论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3
4
作者 王勤玲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2-46,共5页
概念隐喻理论起始于Lakoff & Johnson(1980)。这个理论里的“源域”、“目的域”、“恒定性”、“映射”等概念已经成为人们讨论隐喻语言和概念现象时所共同使用的术语。由 Fauconnier & Turner(1996, 1998)提出的一个更新的框/... 概念隐喻理论起始于Lakoff & Johnson(1980)。这个理论里的“源域”、“目的域”、“恒定性”、“映射”等概念已经成为人们讨论隐喻语言和概念现象时所共同使用的术语。由 Fauconnier & Turner(1996, 1998)提出的一个更新的框/架,通常被冠之以“整合”、“概念整合”或“概念一体化”等不同的名称,是用来探索和解释大致与概念隐喻理论相同的语料,并且也尝试着把隐喻分析与对许多其它语言和概念现象的分析统一为一个整体。本文旨在通过对比这两种理论的不同与相同之处,指出这两种方法在解释语言方面实际上是互为补充的,而并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相互竞争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理论 概念整合理论 对比研究 空间 映射 投射
原文传递
基于电流差动原理的广域继电保护系统 被引量:95
5
作者 丛伟 潘贞存 +2 位作者 赵建国 李宪忠 张新萍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1-95,110,共6页
介绍了基于电流差动原理的广域继电保护系统,描述了该系统的工作方式,讨论了划分广域保护范围的原则和实现广域差动保护算法所必需的保护智能电子装置(Intelligent Electronic Device,IED)搜索方法。以双母线结构的电网为例说明了保护IE... 介绍了基于电流差动原理的广域继电保护系统,描述了该系统的工作方式,讨论了划分广域保护范围的原则和实现广域差动保护算法所必需的保护智能电子装置(Intelligent Electronic Device,IED)搜索方法。以双母线结构的电网为例说明了保护IED关联域的搜索步骤。为配合电流采样值在广域保护系统中快速可靠地传输,介绍了基于IEC61850 的电流采样值传输模型和该模型映射到以太网通信栈的一般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域继电保护系统 电流差动保护 通信服务模型 映射 智能电子装置
下载PDF
对象/关系映射框架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3
6
作者 何铮 陈志刚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6期188-191,194,共5页
在软件工程的各个阶段运用并体现面向对象的思想,已经成为软件设计开发的主旋律。占主导地位的关系数据库成为了面向对象系统架构中对象与关系数据库转换的“瓶颈”。论文着眼于面向对象系统中的类及其实例与关系数据库中表的映射,分析... 在软件工程的各个阶段运用并体现面向对象的思想,已经成为软件设计开发的主旋律。占主导地位的关系数据库成为了面向对象系统架构中对象与关系数据库转换的“瓶颈”。论文着眼于面向对象系统中的类及其实例与关系数据库中表的映射,分析了类及其实例与关系数据库的映射模型,比较了几种映射解决方案的优缺点,重点研究了Castor在O/R(对象/关系)映射方面的优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对象 关系数据库 CASTOR 映射
下载PDF
基于IEC 61850标准的采样值传输模型构建及映射实现 被引量:70
7
作者 殷志良 刘万顺 +2 位作者 杨奇逊 秦应力 林达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1期38-42,共5页
采样测量值的数字化传输是实现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过程层与间隔层串行通信的重要部分。分析了 IEC 61850标准定义的采样值传输抽象模型,基于 IEC 61850-9-1定义的合并单元,以变压器差动保护所需采样值为研究对象,对采样值传输模型进行具... 采样测量值的数字化传输是实现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过程层与间隔层串行通信的重要部分。分析了 IEC 61850标准定义的采样值传输抽象模型,基于 IEC 61850-9-1定义的合并单元,以变压器差动保护所需采样值为研究对象,对采样值传输模型进行具体合理构建,并实现此模型在通信堆栈的映射,揭示了标准中抽象模型与具体映射之间的内在统一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样值传输模型 IEC 61850 合并单元 逻辑节点零 映射
下载PDF
基于单一数据源的产品BOM多视图映射技术 被引量:67
8
作者 魏志强 王先逵 +1 位作者 吴丹 杨志刚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02-805,共4页
为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物料清单 (bill ofmaterial,BOM)信息集成 ,提出了基于单一数据源的产品BOM数据多视图映射技术 ,初步建立了 BOM多视图映射的基本理论和 BOM主要视图间的 BOM映射类型 ,分析了BOM多视图间的数据映射关系 ,基于... 为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物料清单 (bill ofmaterial,BOM)信息集成 ,提出了基于单一数据源的产品BOM数据多视图映射技术 ,初步建立了 BOM多视图映射的基本理论和 BOM主要视图间的 BOM映射类型 ,分析了BOM多视图间的数据映射关系 ,基于基元化组件重构理论 ,设计了 BOM多视图数据映射平台和 BOM视图映射工具组件 ,实现了分布式环境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一数据源 产品 BOM 多视图 映射 物料清单
原文传递
新闻漫画多模态隐喻表征方式研究——模态配置的类型、特点及理据 被引量:94
9
作者 俞燕明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112,共9页
隐喻相似性表征方式研究是多模态隐喻研究重点之一,而新闻漫画隐喻则是多模态隐喻的重要语类之一。从认知语言学隐喻映射角度看,新闻漫画隐喻表征的模态实现和配置呈规律性体现,主要可分为六类,这六类方式与其映射内容、映射方式特点等... 隐喻相似性表征方式研究是多模态隐喻研究重点之一,而新闻漫画隐喻则是多模态隐喻的重要语类之一。从认知语言学隐喻映射角度看,新闻漫画隐喻表征的模态实现和配置呈规律性体现,主要可分为六类,这六类方式与其映射内容、映射方式特点等因素密切相关,具有相当的理据性,并呈现出鲜明的语类特点。新闻漫画隐喻表征方式研究丰富了多模态隐喻语类特点研究,促进了隐喻思维的多角度和纵深研究,也有助于信息时代多模态识读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隐喻 新闻漫画隐喻 映射 隐喻表征
下载PDF
隐喻映射的本质特征 被引量:62
10
作者 刘正光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14,共7页
本文讨论以下 3个问题 :确定映射水平和映射内容的原则以及源域与靶域在映射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源域映射到靶域的内容由以下 3条原则确定 :不变原则、基本隐喻、语义中心。源域映射的水平取决于靶域的隐喻范围。靶域对源域映射的制约作... 本文讨论以下 3个问题 :确定映射水平和映射内容的原则以及源域与靶域在映射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源域映射到靶域的内容由以下 3条原则确定 :不变原则、基本隐喻、语义中心。源域映射的水平取决于靶域的隐喻范围。靶域对源域映射的制约作用体现在 :1 )当源域的逻辑结构与靶域的逻辑结构发生冲突时 ,源域的逻辑结构应与靶域的逻辑结构一致 ;2 )靶域的隐喻范围决定源域映射内容的范围与水平 ;3 )靶域概念特征的多样性所造就的源域表达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映射 特征 原则
原文传递
论隐喻的认知性质与隐喻翻译的认知取向 被引量:78
11
作者 肖坤学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1-105,共5页
隐喻历来被视为语言的一种异体表达方式而被纳入修辞学的范畴。传统翻译理论对隐喻的翻译研究也多以修辞为取向,把隐喻的翻译视为修辞层面的语际转换问题。以认知科学为依托的新兴语言学流派——认知语言学从认知角度对隐喻作出了全新... 隐喻历来被视为语言的一种异体表达方式而被纳入修辞学的范畴。传统翻译理论对隐喻的翻译研究也多以修辞为取向,把隐喻的翻译视为修辞层面的语际转换问题。以认知科学为依托的新兴语言学流派——认知语言学从认知角度对隐喻作出了全新的解释:隐喻不只是一种修辞手段,它既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也是人类的重要认知方式。认知语言学对隐喻的描写凸显了隐喻的认知性质,认为隐喻的产生具有心理基础,并有心理上的运作机制。对翻译而言,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无疑给隐喻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理论基础。本文是在认知语言学理论框架下,从认知角度探讨隐喻翻译的尝试,提出隐喻翻译应该采取认知取向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修辞 认知 概念域 映射 翻译
原文传递
通感与概念隐喻 被引量:59
12
作者 汪少华 徐健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1-94,共4页
从认知的视角来看 ,通感也是一种隐喻 ,因此我们可用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来阐释通感现象。通感隐喻表现为感官特征之间的映射过程。在通感隐喻的意义建构与阐释过程中 ,感官特征通常从低级感官形式映射到高级感官形式。隐喻... 从认知的视角来看 ,通感也是一种隐喻 ,因此我们可用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来阐释通感现象。通感隐喻表现为感官特征之间的映射过程。在通感隐喻的意义建构与阐释过程中 ,感官特征通常从低级感官形式映射到高级感官形式。隐喻中概念通常从可及性较强的概念映射到可及性较弱的概念。揭示这一认知过程有助于读者更好地解读通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感 隐喻 映射
原文传递
XML结构和关系数据库的一种形式化映射 被引量:24
13
作者 谷长勇 徐志伟 褚兴军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6-17,52,共3页
针对XML的结构进行分析,构造形式化模型,并提出了一种灵活的针对两种数据结构的形式化映射方法。
关键词 XML 关系数据库 形式化方法 映射 数据结构
下载PDF
培育学习者的数字素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数字素养框架》及其评估建议报告的解读与启示 被引量:75
14
作者 张恩铭 盛群力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8-65,共8页
数字合作时代的到来,对学习者的数字素养要求也提高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全球数字素养框架》(Digital Literacy Global Framework,简称DLGF)及其评估建议报告可用于指导开展数字素养的培育和评估工作。报告介绍了由框架映射、... 数字合作时代的到来,对学习者的数字素养要求也提高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全球数字素养框架》(Digital Literacy Global Framework,简称DLGF)及其评估建议报告可用于指导开展数字素养的培育和评估工作。报告介绍了由框架映射、应用映射、深度咨询和在线咨询四个研究环节组成的框架制定过程,描述了学习者必备的设备与软件操作、信息与数据素养、沟通与协作、数字内容创建、数字安全、问题解决和职业相关能力七个数字能力域,提出了使用自我报告作为主要评估形式,使用在线知识测试作为辅助评估形式,实施预评估并建立指导小组三条评估建议。全球数字素养框架及其评估研究的方法和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素养 映射 学习者 研究方法 指标体系 评估
下载PDF
概念隐喻理论和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67
15
作者 李福印 《中国外语》 2005年第4期21-28,共8页
G.Lakoff 的"概念隐喻理论"是20年来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焦点之一。该理论认为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统映射;隐喻是思维问题,不是语言问题;隐喻是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这些提法促进了认知语义学对概念... G.Lakoff 的"概念隐喻理论"是20年来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焦点之一。该理论认为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统映射;隐喻是思维问题,不是语言问题;隐喻是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这些提法促进了认知语义学对概念结构的研究,促进了认知语言学的整体发展,也促进了隐喻的跨学科研究。国内外对隐喻的研究有过热的趋势,这种过热淹没了批判者的声音。本文全面分析了概念隐喻的内容,指出了它的一些不足,以期引起学者们的理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概念域 映射 认知语言学
原文传递
SB与RT的整合性研究 被引量:44
16
作者 蒋勇 马玉蕾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1-36,共6页
开发空间复合理论和关联理论的整合性研究课题能使两论得到相互阐释和相互证明。两论都强调言语编码所遵守的经济原则和概念复合在即时意义构建中的作用。在共享相似的语言哲学观点的基础上 ,两论可进行互补 :一方面 ,关联理论需要引进... 开发空间复合理论和关联理论的整合性研究课题能使两论得到相互阐释和相互证明。两论都强调言语编码所遵守的经济原则和概念复合在即时意义构建中的作用。在共享相似的语言哲学观点的基础上 ,两论可进行互补 :一方面 ,关联理论需要引进空间复合理论的分析手段 ,同时它还应研究讲话人的语用技巧。另一方 ,空间复合理论应突破数个显性空间复合的模型 ,从更广的视角 ,将语用推理视为明示信息与语境假设的复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复合理论 关联理论 映射 复合
原文传递
碰摩转子系统的非光滑分析 被引量:33
17
作者 张思进 陆启韶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9-69,共11页
通过建立转子系统碰摩的Poincare映射,将对非光滑碰摩系统的研究转化为对Poincare映射的分析.文中主要对转子碰摩当中一类特殊的运动形式──单点碰摩下的擦边现象进行了详细研究.从序列的极限理论出发分析了该映射... 通过建立转子系统碰摩的Poincare映射,将对非光滑碰摩系统的研究转化为对Poincare映射的分析.文中主要对转子碰摩当中一类特殊的运动形式──单点碰摩下的擦边现象进行了详细研究.从序列的极限理论出发分析了该映射的周期不动点的稳定性及其吸引域:得到了转子系统在接近擦边运动时解随系统参数变化的分岔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摩 映射 非光滑系统 擦边现象 转子系统
下载PDF
地震属性分析及其在岩性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56
18
作者 黄云峰 杨占龙 +1 位作者 郭精义 魏立花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5期739-742,共4页
在岩性油气藏勘探中,由于地震属性的实际运用使得地震信息的充分利用成为可能,而地震属性分析是岩性油气藏研究过程中地震属性运用的关键。指出新型的地震属性分析方法一改以往的手工、目测分析方法,充分利用了二维、三维及多维交汇方法... 在岩性油气藏勘探中,由于地震属性的实际运用使得地震信息的充分利用成为可能,而地震属性分析是岩性油气藏研究过程中地震属性运用的关键。指出新型的地震属性分析方法一改以往的手工、目测分析方法,充分利用了二维、三维及多维交汇方法,为属性分选、分析提供了便利的操作手段;新型的地震属性方法还运用科学分类方法,综合地震、测井、地质信息,把剖面、平面及分类结果结合到一起,通过三维一体的相互信息映射,在储层预测中的目标初选及目标分析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真正做到了属性分析的科学性、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气藏 属性分析 交汇 分类 映射
下载PDF
隐喻推理机制的认知性透视 被引量:38
19
作者 汪少华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14-17,共4页
本文从认知的角度来探讨隐喻现象。作者首先概述了莱考夫和弗科尼亚的隐喻解释方案。接着文章运用两种理论分析了隐喻现象,特别是隐喻的推理机制。然后作者对这两种隐喻解释方案一一作出了评析,并针对如何理解和阐释隐喻的推理机制阐... 本文从认知的角度来探讨隐喻现象。作者首先概述了莱考夫和弗科尼亚的隐喻解释方案。接着文章运用两种理论分析了隐喻现象,特别是隐喻的推理机制。然后作者对这两种隐喻解释方案一一作出了评析,并针对如何理解和阐释隐喻的推理机制阐明了自己的观点:1)围绕层创结构这一核心,依照层创逻辑进行推理;2)联系语境,在推理过程中充分发挥认知能动性;3)把握映射的灵活性。进行动态性推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源域 目标域 映射 合成空间理论
下载PDF
Mapping wetland changes in China between 1978 and 2008 被引量:59
20
作者 NIU ZhenGuo ZHANG HaiYing +28 位作者 WANG XianWei YAO WenBo ZHOU DeMin ZHAO KuiYi ZHAO Hui LI NaNa HUANG HuaBing LI CongCong YANG Jun LIU CaiXia LIU Shuang WANG Lin LI Zhan YANG ZhenZhong QIAO Fei ZHENG YaoMin CHEN YanLei SHENG YongWei GAO XiaoHong ZHU WeiHong WANG WenQing WANG Hong WENG YongLing ZHUANG DaFang LIU JiYuan LUO ZhiCai CHENG Xiao GUO ZiQi GONG Pe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2012年第22期2813-2823,共11页
Four wetland maps for all China have been produced,based on Landsat and CBERS-02B remote sensing data between 1978 and 2008 (1978,1990,2000 and 2008).These maps were mainly developed by manual interpretation and valid... Four wetland maps for all China have been produced,based on Landsat and CBERS-02B remote sensing data between 1978 and 2008 (1978,1990,2000 and 2008).These maps were mainly developed by manual interpretation and validated by substantial field investigation in 2009.Based on these maps,we analyzed the 2008 wetland distribution in China and discussed wetland changes and their drivers over the past 30 years.(i) There were about 324097 km 2 of wetlands in 2008,for which inland marshes or swamps were the most common wetland type (35%),with lakes (26%) second.Most of the wetlands were in Heilongjiang,Inner Mongolia,Qinghai and Tibet,occupying about 55% of the national wetland area.(ii) From 1978 to 2008,China's wetland area continually and significantly decreased,by about 33% based on changes in the wetland map.This was in sharp contrast to the increase in artificial wetlands,which increased by about 122%.Inland marshes accounted for the main loss of total wetlands from 1978 to 2000.From 2000 through 2008,riverine and lacustrine wetlands constituted the main wetland loss.Fortunately however,the rate of wetland loss decreased from 5523 to 831 km 2 /a.(iii) The change ratio of lost natural wetlands (including inland and coastal wetlands) to non-wetlands has decreased slightly over the past 30 years.From 1978 to 1990,nearly all natural wetlands (98%) lost were transformed into non-wetlands.However,the ratio declined to 86% from 1990 to 2000,and to 77% from 2000 to 2008.(iv) All Chinese province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patterns of wetland changes,which could relate to the driving forces of such changes.Tibet was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other provinces,as it was one representative example in which there was a net wetland increase,because of global warming and decreased human activity since 1990.Increased economic development caused considerable wetland loss in most eastern provinces,and artificial wetlands increa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变化 中国地图 映射 地球资源卫星 内陆湿地 人工湿地 全球气候变暖 湿地面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