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吠檀多哲学的“摩耶说”来看宇宙的意义——以维韦卡南达哲学的宇宙论为例
1
作者 朱文信 《哲学分析》 2012年第6期69-82,193,共14页
自奥义书时期之后,吠檀多哲学到了乔荼波陀和商羯罗那里发展至高峰。但真正把吠檀多哲学传播到西方世界的,当首推19世纪的圣人维韦卡南达。吠檀多哲学与一切伟大的哲学一样,都需要追问存在,需要回答宇宙与自然的本源以及意义问题。考察... 自奥义书时期之后,吠檀多哲学到了乔荼波陀和商羯罗那里发展至高峰。但真正把吠檀多哲学传播到西方世界的,当首推19世纪的圣人维韦卡南达。吠檀多哲学与一切伟大的哲学一样,都需要追问存在,需要回答宇宙与自然的本源以及意义问题。考察维韦卡南达哲学中的宇宙论,可以构成诠释吠檀多哲学中的"摩耶"理论的一条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吠檀多 宇宙 摩耶 瑜伽
下载PDF
从慧远鸠摩罗什之争看晋宋之际中国佛学思潮的转向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风雷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0-75,共6页
庐山慧远与鸠摩罗什之间的理论论争是中国佛教思想史上一个极为重大的事件,它反映了东晋末年以庐山慧远为代表的中国佛教学者对当时流行的般若性空学说的深刻反思,为晋宋之际中国佛学思潮从大乘般若学向大乘涅槃学的重大转向起到了思想... 庐山慧远与鸠摩罗什之间的理论论争是中国佛教思想史上一个极为重大的事件,它反映了东晋末年以庐山慧远为代表的中国佛教学者对当时流行的般若性空学说的深刻反思,为晋宋之际中国佛学思潮从大乘般若学向大乘涅槃学的重大转向起到了思想铺垫作用,在中国佛教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慧远 鸠摩罗什 大乘般若学 大乘涅槃学
原文传递
净影寺慧远著述考 被引量:2
3
作者 冯焕珍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3-54,共12页
净影寺慧远被中国古代佛教界尊为“隋代三大师”之一,著作宏富,影响深广。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考察了慧远的著作,首次考定《敦煌宝藏》所载P.2141号写本残卷乃是其传本《地持论义记》的一部分;更为细密地论... 净影寺慧远被中国古代佛教界尊为“隋代三大师”之一,著作宏富,影响深广。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考察了慧远的著作,首次考定《敦煌宝藏》所载P.2141号写本残卷乃是其传本《地持论义记》的一部分;更为细密地论证了其《大乘起信论义疏》的真实性;具体地推定了慧远首次著述的时间和《大般涅■经义记》的成书情况;同时亦简要论述了慧远对智■、吉藏、元晓、智俨、法藏等重要佛学家的影响。对于慧远的研究,这都是切实的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影寺 慧远 《大般涅Ban经义记》 《地持论义记》 《大乘起信论义疏》 《十地经论义记》 《胜Tuo经义记》 《大乘义章》 佛教 佛学
下载PDF
敦煌藏文写本《大乘无量寿宗要经》的分类与流变关系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夏吾措 桑吉东知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8-64,共7页
现存敦煌藏文写本《大乘无量寿宗要经》约有2281件,以往对该经典写本的研究中缺乏对其分类与流变关系的阐述说明。文章通过对比敦煌研究院收藏的84件《大乘无量寿宗要经》写本的内容异同之处,按其经文的差异与咒语的长短分为甲、乙、丙... 现存敦煌藏文写本《大乘无量寿宗要经》约有2281件,以往对该经典写本的研究中缺乏对其分类与流变关系的阐述说明。文章通过对比敦煌研究院收藏的84件《大乘无量寿宗要经》写本的内容异同之处,按其经文的差异与咒语的长短分为甲、乙、丙、丁四种写本,并以具体示例说明四种写本之间的流变关系。此外,以该分类方法为基础,对日本杏雨书屋等8家收藏机构的38件写本同样进行了归类划分,旨在为敦煌藏文写本《大乘无量寿宗要经》的写本分类问题以及其与敦煌汉文本和藏文传世本之间的关系等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藏文写本 《大乘无量寿宗要经》 写本分类
下载PDF
敦煌研究院旧藏一叶回鹘文《阿毗达磨顺正理论》残叶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铁山 皮特·茨默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8-31,共4页
敦煌研究院藏有一批不同文种的各类文献,内有不少回鹘文文献。本文首次对其中一叶回鹘文《阿毗达磨顺正理论》进行原文转写、汉译和注释,并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敦煌研究院 回鹘文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下载PDF
明代汉译萨迦派文献《大乘密藏现证本续摩尼树卷》考述
6
作者 徐华兰 《中国藏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4-110,215-216,共9页
汉译《大乘密藏现证本续摩尼树卷》是藏传密教文献《大乘要道密集》中收录的一篇作品,译者应该是明代兼通汉藏双语的汉人译师莎南屹啰。该汉译本节译自元代萨迦派三祖扎巴坚赞所著《本续现证如意宝树》,内容仅为其中讲说“方便续”中有... 汉译《大乘密藏现证本续摩尼树卷》是藏传密教文献《大乘要道密集》中收录的一篇作品,译者应该是明代兼通汉藏双语的汉人译师莎南屹啰。该汉译本节译自元代萨迦派三祖扎巴坚赞所著《本续现证如意宝树》,内容仅为其中讲说“方便续”中有关“解脱道”的实修部分,即“殊胜大手印主要成就之五现证”中第三部分“观修圆满次第”、第四部分“得暖行行”、第五部分“观修近因阿哩葛哩自性菩提心”,以及“世间与出世间一切成就之五现证”,篇幅仅占全文的五分之一。文章主要考察了文本的著者、译者、主要内容、译本特点、翻译背景及研究意义等,以期从整体上对该文本有个大致的把握,并进而加深对明代藏传佛教萨迦派根本教法“道果法”于内地传播的认识及汉藏文化交流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乘密藏现证本续摩尼树卷》 扎巴坚赞 莎南屹啰 汉译本
原文传递
法藏敦煌藏文文献P.T.4071号《大乘无量寿宗要经》新探--兼论敦煌藏文本《大乘无量寿宗要经》四种异译本
7
作者 桑吉东知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2年第2期60-71,共12页
现存敦煌藏文写本《大乘无量寿宗要经》约有2281件。纵观国内外学者对《大乘无量寿宗要经》译本的分类研究,大部分成果主要根据该经典不同写本中出现的咒语长短而将其分为两类。根据笔者多年关注和搜集大量《大乘无量寿宗要经》各类写... 现存敦煌藏文写本《大乘无量寿宗要经》约有2281件。纵观国内外学者对《大乘无量寿宗要经》译本的分类研究,大部分成果主要根据该经典不同写本中出现的咒语长短而将其分为两类。根据笔者多年关注和搜集大量《大乘无量寿宗要经》各类写本的研究工作发现,对该经典的译本分类不能只针对咒语长短的比较,还应对不同写本中具体经文的差异等其他方面要进行细致的比较。因此,对现存敦煌藏文《大乘无量寿宗要经》所有写本从咒语长短和经文差异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发现,实则在敦煌藏文文献中该经典存在四种不同的译本,其中有关P.T.98号译本、BD.14292号译本和I.T.J.308号译本的研究在笔者的前期的相关文章中已进行过专门的论述。本文将围绕上述三种译本具有明显差异的另一种译本进行讨论,即法藏P.T.4071号《大乘无量寿宗要经》。通过P.T.4071号译本与P.T.98号、BD.14292号、I.T.J.308号等三种译本之间逐字逐句地进行比较研究,揭示四种译本在咒语、经文等遣词造句上的的异同之处,并提出数量达2000件以上的敦煌藏文《大乘无量寿宗要经》写本可以分为四种不同译本的观点,旨在为敦煌藏文写本《大乘无量寿宗要经》的译本分类问题以及其与敦煌汉文本和藏文传世本之间的关系等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藏文写本P.T.4071号 《大乘无量寿宗要经》 译本
下载PDF
从中西印哲学差异谈中国的文化自觉——中西印哲学思想和语言特质比较(上)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法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5-122,共8页
中西印哲学各有特质,西方哲学以由on-ιδεa-oυσ?a(有-在-是)与λóγο?(逻各斯)为基础构成,突出了空间性和实体性,认为事物具有现象-本质的实体特点,以及一物与他物、世界在本质上有可分性和可说性。印度哲学以本体之?ūnyatā... 中西印哲学各有特质,西方哲学以由on-ιδεa-oυσ?a(有-在-是)与λóγο?(逻各斯)为基础构成,突出了空间性和实体性,认为事物具有现象-本质的实体特点,以及一物与他物、世界在本质上有可分性和可说性。印度哲学以本体之?ūnyatā(空)和现象之māyā(幻)为特点,强调了时间性和变幻性,认为事物具有性空假有的性质,以及一物与他物和世界在本质上的空幻性和不可说性。中国哲学由道与气为基础构成,彰显气化流行中时间和空间的合一,认为事物由虚实两部分组成,一物与他物、世界的关系在实的方面可分和可说,而在虚的方面不可分和不可说。在中西印比较中认清中国哲学之特点,以及在历史上的演进,有益于中国在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印哲学 有-在-是 逻各斯 空与幻 道与气 文化自觉
原文传递
略论敦煌古藏文写卷《圣稻芉大乘经》
9
作者 拉毛才让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0年第4期70-84,共15页
在藏文文献《甘珠尔》目录中,有关藏译本《圣稻芉大乘经》译者的记载有所出入。文章通过对比分析六种敦煌藏文写本《圣稻芉大乘经》,探讨《圣稻芉大乘经》和P.T.0092之间的关系,进而对P.T.0550和P.T.0092进行比较,认为其对确认敦煌古藏... 在藏文文献《甘珠尔》目录中,有关藏译本《圣稻芉大乘经》译者的记载有所出入。文章通过对比分析六种敦煌藏文写本《圣稻芉大乘经》,探讨《圣稻芉大乘经》和P.T.0092之间的关系,进而对P.T.0550和P.T.0092进行比较,认为其对确认敦煌古藏文相关文献的译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还提出P.T.0550的书写时间最早之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藏文文献 《圣稻芉大乘经》 译者 P.T.0092 P.T.0550
下载PDF
藏文《甘珠尔》中的《大乘无量寿宗要经》两种版本的比较研究——以德格版《甘珠尔》为例
10
作者 桑吉东知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藏文版)》 2019年第3期56-66,共11页
德格版《甘珠尔》中,有两种《大乘无量寿宗要经》版本,藏族传统学者在这两种版本的认识上有争议。文章通过对德格版《甘珠尔》中所记载的《大乘无量寿宗要经》两种版本进行比较研究后,得出两种版本是由于该经典在梵文译成藏文时不同译... 德格版《甘珠尔》中,有两种《大乘无量寿宗要经》版本,藏族传统学者在这两种版本的认识上有争议。文章通过对德格版《甘珠尔》中所记载的《大乘无量寿宗要经》两种版本进行比较研究后,得出两种版本是由于该经典在梵文译成藏文时不同译师不同观点而形成的两种版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乘无量寿宗要经》 版本 比较
下载PDF
台湾地区敦煌藏文文献的收藏与研究之考察——兼论《大乘无量寿宗要经》写本的分类
11
作者 桑吉东知 《中国藏学(藏文版)》 2020年第3期119-130,共12页
台湾地区的“中央图书馆”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傅斯年图书馆藏有11件敦煌藏文文献,皆为抗战期间及抗战胜利后在上海、北京等地陆续搜购所获。自1968年起台湾地区学者潘重规和郑阿财等先后对其进行编目、出版和研究。按文献... 台湾地区的“中央图书馆”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傅斯年图书馆藏有11件敦煌藏文文献,皆为抗战期间及抗战胜利后在上海、北京等地陆续搜购所获。自1968年起台湾地区学者潘重规和郑阿财等先后对其进行编目、出版和研究。按文献主题看,一件为社会世俗文献:《沙洲阿骨萨部落和悉董萨部落的人名和写经》;三种佛教经典文献:《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般若经》第四编第三十一卷之首段和《大乘无量寿宗要经》。其中《大乘无量寿宗要经》写本共有16个复本,内容完整的有13本、残缺的有3本。通过比对发现,这些写本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写本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 敦煌藏文文献 《大乘无量寿宗要经》
原文传递
大乘佛典中女性反驳男性的故事——对日本女性文学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石井公成 霍君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5年第2期20-26,共7页
本论文首先介绍了大乘佛教的经典中女性驳倒男性类故事,探讨了大乘佛教的成因与此类故事的关联,以解明此类故事是否隐含有歧视女性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此类故事在日本古典文学中的接受及其特点。
关键词 大乘佛教 女性驳倒男性 竹取物语 源氏物语 紫式部日记
原文传递
钢和泰《大宝积经迦叶品梵藏汉六种合刊》成书及出版问题探析
13
作者 姜力丹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6期55-62,155,共9页
本文主要利用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钢和泰未刊往来书信,通过对英文手稿的辨识与解读,①并结合其他相关文献,探讨钢和泰《大宝积经迦叶品梵藏汉六种合刊》一书的成书及出版过程。丁文江在此书的出版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点... 本文主要利用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钢和泰未刊往来书信,通过对英文手稿的辨识与解读,①并结合其他相关文献,探讨钢和泰《大宝积经迦叶品梵藏汉六种合刊》一书的成书及出版过程。丁文江在此书的出版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点为以往学界所忽视。此外,托马斯(F.W.Thomas)、荻原云来二人也为钢和泰编撰此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书籍。可以说,此书的成书及出版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外学术界交往及出版环境的一个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宝积经迦叶品梵藏汉六种合刊》 钢和泰 丁文江 商务印书馆 出版
下载PDF
略论《大乘起信论》对朱熹心性论的影响
14
作者 张树青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4,31,共5页
本文从《大乘起信论》的"一心开二门"思想与朱熹的"心统性情"思想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大乘起信论》对朱熹理、气关系的影响两个方面,阐述了《大乘起信论》对朱熹心性论思想的影响,揭示了中印文化心性论的不同特... 本文从《大乘起信论》的"一心开二门"思想与朱熹的"心统性情"思想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大乘起信论》对朱熹理、气关系的影响两个方面,阐述了《大乘起信论》对朱熹心性论思想的影响,揭示了中印文化心性论的不同特点。这对于理解人性、心性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乘起信论》 朱熹 心性论
下载PDF
玄奘与印刷术之产生——读季羡林先生《关于大乘上座部的问题》后感
15
作者 邱瑞中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94-97,共4页
 季羡林先生指出,小乘适应小国小部的需要,要满足大帝国的政治需要,必须大乘教义。初唐玄奘到印度学习大乘教义,取回大乘经典,是隋唐大帝国建立后的政治需要。他回国后,捺印1千万个素佛像,把《能断般若》、《药师》和《六门陀罗尼》各...  季羡林先生指出,小乘适应小国小部的需要,要满足大帝国的政治需要,必须大乘教义。初唐玄奘到印度学习大乘教义,取回大乘经典,是隋唐大帝国建立后的政治需要。他回国后,捺印1千万个素佛像,把《能断般若》、《药师》和《六门陀罗尼》各写1千部,是实行大乘功德转让学说。玄奘的行为启动了初唐印刷佛经的车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奘 大乘教义 大唐帝国 捺印佛像 印刷术
下载PDF
māyā(幻):印度哲学现象论的特色
16
作者 张法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95-200,共6页
māyā(幻)是印度哲学关于现象世界和现象之物的概念,由原始时代之灵体思想和早期文明的神灵思想到轴心时代的哲学演进而来,成为与本体的Brahman(梵)-ātman(我)相对的现象世界和现象之物。现象世界之所以理解为māyā(幻),与印度哲学... māyā(幻)是印度哲学关于现象世界和现象之物的概念,由原始时代之灵体思想和早期文明的神灵思想到轴心时代的哲学演进而来,成为与本体的Brahman(梵)-ātman(我)相对的现象世界和现象之物。现象世界之所以理解为māyā(幻),与印度哲学在时空结构中重时间而轻空间密切相关。māyā(幻)作为Aparam Brahman(下梵)和samvrti-saty(俗谛),又有现象上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体现为(相)、rūpa(色)、bhāva(情)、bhū(是)、(境)等多种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āyā(幻) 现象世界 多种特征 印度哲学
下载PDF
从本生故事雕刻试析云冈第7、8双窟的营建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海燕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34-39,共6页
佛教本生故事题材种类繁多,每类故事都有各自的特点和所要突出的佛教义理,云冈第7、8窟为一组双窟,是云冈第二期最早开凿的洞窟,本生故事是第7窟重要的雕刻题材,今能辨识的本生故事大体以"舍身"和"孝亲"两类题材为... 佛教本生故事题材种类繁多,每类故事都有各自的特点和所要突出的佛教义理,云冈第7、8窟为一组双窟,是云冈第二期最早开凿的洞窟,本生故事是第7窟重要的雕刻题材,今能辨识的本生故事大体以"舍身"和"孝亲"两类题材为主,分别以"舍身饲虎本生"和"睒子本生"为代表,它们的出现并不是随意的拼凑和组合,而是有着深层的历史、宗教原因,且它们与洞窟里的其它佛教内容往往互相印证,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冈双窟 本生 舍身饲虎 睒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