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蛭弧菌AS212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裂解特性 被引量:5
1
作者 李丽 李林桂 +2 位作者 周俊芳 王元 房文红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2-208,共7页
从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养殖池水中分离纯化到一株能裂解细菌的细菌AS212菌株,对其进行了形态观测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构建了系统进化树,测定了其对不同来源菌株的裂解谱,分析了其对水体中细菌的裂解能力。结果表明,AS212菌株... 从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养殖池水中分离纯化到一株能裂解细菌的细菌AS212菌株,对其进行了形态观测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构建了系统进化树,测定了其对不同来源菌株的裂解谱,分析了其对水体中细菌的裂解能力。结果表明,AS212菌株呈短杆状,端生单根鞭毛,直径0.6~0.7μm、长度1.0~1.2μm;该菌株不仅能裂解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弧菌等革兰氏阴性菌,还能裂解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芽孢杆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基于细菌16SrR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与未得到培养物(uncultured bacterium)的2株细菌AB286342和AM490748同源性最高,为96%,但与所选的典型蛭弧菌亲缘关系较远,不能将其分类到已有的蛭弧菌相关的属中;其对养殖水体细菌裂解能力优于消毒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蛭弧菌 AS212菌株 分离鉴定 16S RRNA 裂解特性
下载PDF
蛭弧菌CS258的分离鉴定及裂解特性 被引量:1
2
作者 葛宝霖 史学华 +6 位作者 徐晨潇 程群 朱秀瑾 张亚男 张秋宁 陈晓 范延辉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第21期40-42,共3页
以大肠杆菌为宿主,从养殖水中分离得到5株蛭弧菌菌株,对其中裂解效果最好的蛭弧菌CS258进行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蛭弧菌CS258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H为7.5。蛭弧菌CS258作为一种"活的抗生素",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应用... 以大肠杆菌为宿主,从养殖水中分离得到5株蛭弧菌菌株,对其中裂解效果最好的蛭弧菌CS258进行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蛭弧菌CS258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H为7.5。蛭弧菌CS258作为一种"活的抗生素",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蛭弧菌 裂解特性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溶藻细菌YZ对铜绿微囊藻的溶藻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牛丹丹 郑青松 +3 位作者 刘兆普 张娜 汪辉 姚瑶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21-326,共6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本实验室前期从青岛一池塘分离出的溶藻细菌YZ的溶藻效应.考察了不同量的YZ无菌滤液对铜绿微囊藻生长量、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SⅡ实际光能转化效率、最大相对电子传递效率、光能利用效率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研究本实验室前期从青岛一池塘分离出的溶藻细菌YZ的溶藻效应.考察了不同量的YZ无菌滤液对铜绿微囊藻生长量、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SⅡ实际光能转化效率、最大相对电子传递效率、光能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YZ溶藻效果与加入的无菌滤液的量成正比.当100mL中加入超过10mL的基础柠檬酸培养基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即受到抑制.YZ无菌滤液使其丙二醛含量显著上升,微藻的SOD活力在处理6,72h时显著上升,溶藻细菌YZ滤液可以在72h内使藻细胞的PSⅡ实际光能转化效率、最大相对电子传递效率、光能利用效率等显著下降.YZ无菌滤液主要是通过降低保护酶活性、加大膜脂过氧化、显著抑制光合能力,起到对铜绿微囊藻的溶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细菌YZ 铜绿微囊藻 溶藻 叶绿素荧光特性
下载PDF
一株具有溶藻功能的Paenibacillus sp.XXG的分离鉴定及溶藻特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薛静静 王美娟 +3 位作者 毛林强 占明飞 宁军 张文艺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97-1105,共9页
从太湖水系灌溉的水稻田中分离出一株细菌XXG作为受试菌株,通过分析其形态特征表现、生理生化实验及16Sr DNA序列确定菌属;对培养基投加比、菌藻体积比、菌密度、藻密度进行单因素试验,研究各因素对溶藻效果的影响;选择温度(X1)、pH(X2... 从太湖水系灌溉的水稻田中分离出一株细菌XXG作为受试菌株,通过分析其形态特征表现、生理生化实验及16Sr DNA序列确定菌属;对培养基投加比、菌藻体积比、菌密度、藻密度进行单因素试验,研究各因素对溶藻效果的影响;选择温度(X1)、pH(X2)、摇床转速(X3)3个主要因素采用Box-Behnken Design(BBD)设计,优化影响溶藻率的环境因素;通过对比菌体重悬液和无菌发酵液对藻液的影响,初步探究其溶藻方式。实验结果表明,XXG菌与Paenibacillus sp.KU573975相似高达99.27%,初步判定该菌株为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最佳菌藻体积比为5.6%,XXG菌对处于对数生长期前期的铜绿微囊藻液的6 d溶藻率达77.1%;影响XXG溶藻率的3个重要环境因素具有交叉作用,得出溶藻率与温度、pH、摇床转速的二次回归模型,该模型P<0.0001,R2=0.9727,在最佳溶藻特性下,当温度为30℃、pH=7.5、摇床转速为150 r/min时溶藻率最高,溶藻率可达92.02%;无菌发酵液仍有溶藻效应,推测XXG菌的主要溶藻方式为间接溶藻,无菌发酵液相较于细菌发酵液产生溶藻效应的减弱可能由细菌发酵液中的菌体继续分泌某种溶藻活性物质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细菌 铜绿微囊藻 溶藻条件 溶藻特性 类芽孢杆菌
原文传递
一株铜绿微囊藻溶藻菌的分离鉴定和溶藻特性 被引量:4
5
作者 王佳 洪桂云 张瑾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68-773,共6页
以铜绿微囊藻为溶解对象,从富营养化水体中分离到1株溶藻菌H1,通过形态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该菌株属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 sp.),GenBank登录号为KU359254。探讨了菌株H1对铜绿微囊藻(FACHB-1326)的溶藻方式,菌藻浓度、菌... 以铜绿微囊藻为溶解对象,从富营养化水体中分离到1株溶藻菌H1,通过形态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该菌株属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 sp.),GenBank登录号为KU359254。探讨了菌株H1对铜绿微囊藻(FACHB-1326)的溶藻方式,菌藻浓度、菌的生长时期及光照、pH、温度等环境因子对铜绿微囊藻溶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H1溶藻方式主要是间接作用溶藻。处于对数期的菌株H1抑藻效果最高,溶藻率达77.9%;菌液浓度达10~8 CFU·mL^(-1)以上,溶藻率最高,为81.8%;在pH7、30℃条件下,活性较强;pH7时30℃条件下,溶藻率为72.5%,63.2%;菌株H1对微囊藻生长的抑制效果是全黑条件>光循环条件>全光条件,全黑条件下溶藻率最高为5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菌 分离鉴定 铜绿微囊藻 溶藻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