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浓墨重彩,独树一帜:黄震研究《吕氏春秋》探析
1
作者 俞林波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91-96,共6页
在理学盛行的南宋,黄震作为朱子理学东发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能够对杂家著作《吕氏春秋》做深入系统的研究,独树一帜,实属难能可贵。黄震《黄氏日抄》对《吕氏春秋》160篇都有研究,这是中国古代《吕氏春秋》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 理学 黄震 《黄氏日抄》 《吕氏春秋》
下载PDF
师生关系的“异化”与“应然态”之回归——《吕氏春秋》中师生关系样态的启示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自慧 于涛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0年第1期45-50,共6页
由于复杂的历史与现实原因,中国社会的教育生态发生了显著变化,传统师道失坠,师生关系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异化”现象。从历史上看,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温馨和谐的师生关系一直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亮色。《吕氏春秋》所呈现的“... 由于复杂的历史与现实原因,中国社会的教育生态发生了显著变化,传统师道失坠,师生关系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异化”现象。从历史上看,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温馨和谐的师生关系一直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亮色。《吕氏春秋》所呈现的“达师”形象和“师徒同体”的师徒关系样态,对协调当代师生关系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关系 异化 应然态 《吕氏春秋》
下载PDF
《吕氏春秋》的官德修养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2
3
作者 孔令梅 吴兆能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122-129,共8页
《吕氏春秋》是一部集先秦文化之大成的杂家著作,其中关于官德修养的论述颇具特色,是一种对人的身体和精神同等关照的修养观念,既秉承了道家的返朴归真、少私寡欲、注重养生的思想,又吸取了儒家民本、仁爱、诚信等思想,包括"以道为... 《吕氏春秋》是一部集先秦文化之大成的杂家著作,其中关于官德修养的论述颇具特色,是一种对人的身体和精神同等关照的修养观念,既秉承了道家的返朴归真、少私寡欲、注重养生的思想,又吸取了儒家民本、仁爱、诚信等思想,包括"以道为宗"的道德修养准则、"贵公去私"的道德修养内涵、"自知贵直"的道德修养方法等丰富论断。就当代启示而言,"道"这一形式性至善原则,可以避免任何具体的善作为至善所可能带来的善的暴政;"贵公去私"的修养内涵是治理官员腐败的精神方剂;而"自知贵直"则为官员道德建设提供有效的方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道家 儒家 官德修养
下载PDF
《吕氏春秋》中的酒文化与酒符号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启才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3期32-39,共8页
酒是承载历史的一个文化符号。《吕氏春秋》共160篇,与酒相关的有29篇,其中“酒”字出现了34次,酎1次,对相关内容尚未见有专文探讨。《吕氏春秋》保存了仪狄作酒、“六必”造酒法、女性作酒、饮酒礼仪等酒文化史料,关注酒的引导激励、... 酒是承载历史的一个文化符号。《吕氏春秋》共160篇,与酒相关的有29篇,其中“酒”字出现了34次,酎1次,对相关内容尚未见有专文探讨。《吕氏春秋》保存了仪狄作酒、“六必”造酒法、女性作酒、饮酒礼仪等酒文化史料,关注酒的引导激励、助威利群功效,并力戒其危害败坏效果。在叙事方面,酒符号或是引子、线索,或是场景、氛围,或是终局、恶果,与随后的议论相得益彰,对后世涉酒小说的书写有一定影响。《吕氏春秋》中颇为丰富的酒文化史料,有的首见或仅见该书,弥足珍贵,在酒文化史上应具有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酒文化 酒符号
下载PDF
《吕氏春秋》“老聃贵柔”说探微
5
作者 王启才 孙雪可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5-20,共6页
《吕氏春秋·不二》首次提出“老聃贵柔”说,并将老子置于孔子之前。这样安排顺序有何寓意?其“贵柔”说提出的背景、原因是什么?依据何在,影响如何,有何意义?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认为,《吕氏春秋》老前孔后的排序与对《老子... 《吕氏春秋·不二》首次提出“老聃贵柔”说,并将老子置于孔子之前。这样安排顺序有何寓意?其“贵柔”说提出的背景、原因是什么?依据何在,影响如何,有何意义?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认为,《吕氏春秋》老前孔后的排序与对《老子》五千言主旨的准确提炼,有助于人们对《老子》一书的理解与接受,对提高老聃与《老子》的地位与影响力,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吕氏春秋》其自身的价值与地位也因评价、整合诸子、保存先秦史料得到了后人的认可,这对《吕氏春秋》在后世的传播与影响,亦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老子》 “老聃贵柔”
下载PDF
《吕氏春秋》的思想统一性问题述论 被引量:1
6
作者 夏世华 《江汉学术》 CSSCI 2019年第3期119-124,共6页
《吕氏春秋》的思想统一性问题,同时关涉到思想主旨和文本结构问题的讨论。《史记》所载《八览》《六论》《十二纪》的次序反映了吕氏门客编定《吕氏春秋》的次序,三个部分功能不同。《八览》重在集览先秦政治与思想资源,并批评秦政得失... 《吕氏春秋》的思想统一性问题,同时关涉到思想主旨和文本结构问题的讨论。《史记》所载《八览》《六论》《十二纪》的次序反映了吕氏门客编定《吕氏春秋》的次序,三个部分功能不同。《八览》重在集览先秦政治与思想资源,并批评秦政得失,《六论》则进一步抽绎理想政治的基本原则,《十二纪》才是最终目标所在,即为新的秦王朝设计一部治国纲纪,并论述其思想基础。《十二纪》的编制,依托于秦汉之际流行的统于太一的元气宇宙论,其思想有统一性,但这种元气宇宙论,其内容主要是对战国中晚期思想成就的继承与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十二纪 八览 六论
下载PDF
家族校勘《吕氏春秋》之典范:梁玉绳《吕子校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俞林波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78-82,共5页
在中国历史上,家族集体校勘古书的例子十分丰富,但是家族集体校勘《吕氏春秋》的例子确实罕见。家族校勘《吕氏春秋》又留下具有重要影响校勘成果的例子更是少之又少。梁玉绳《吕子校补》作为家族集体校勘《吕氏春秋》的代表,具有典范... 在中国历史上,家族集体校勘古书的例子十分丰富,但是家族集体校勘《吕氏春秋》的例子确实罕见。家族校勘《吕氏春秋》又留下具有重要影响校勘成果的例子更是少之又少。梁玉绳《吕子校补》作为家族集体校勘《吕氏春秋》的代表,具有典范意义。研究梁玉绳《吕子校补》可见其家族家风之承传、家族著述之实践、校补《吕子》之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家族著述 家风 梁玉绳 孙志祖
下载PDF
清华简《系年》“陈淏”即《吕氏春秋》“鸮子”补论 被引量:1
8
作者 熊贤品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2-74,共3页
清华简《系年》"陈淏"与《吕氏春秋·顺民》"鸮子"的关系,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看:(1)"陈淏"、"鸮子"两者名号中的"淏"、"鸮"古音相同;(2)文献中有人物名字之后称"子... 清华简《系年》"陈淏"与《吕氏春秋·顺民》"鸮子"的关系,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看:(1)"陈淏"、"鸮子"两者名号中的"淏"、"鸮"古音相同;(2)文献中有人物名字之后称"子",以表示尊称的用例,如"田和"又可以称为"子禾子"、"和子","陈淏"也有可能称为"鸮(淏)子";(3)"鸮子"的活动年代在公元前411年左右,"陈淏"的活动时间在公元前404年至前397年之间,两者活动时间接近;(4)《吕氏春秋·顺民》中"鸮子"、"和子"都是齐庄子的重要属员;《系年》中"陈淏"与田和一起,与三晋大夫盟会,并受理别国军事求援,地位同"鸮子"一样较为尊崇。由上述关联来看,《系年》"陈淏"即《吕氏春秋·顺民》"鸮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系年 吕氏春秋 陈淏 鸮子
原文传递
为人做嫁,大师风范:卢文弨校勘《吕氏春秋》研究
9
作者 俞林波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83-89,共7页
卢文弨作为乾嘉时期的校勘学大师,其校勘本受到学术界和藏书家的重视。卢文弨曾精校《吕氏春秋》,受到当世学者的推崇。因其校勘成果已贡献于毕沅《吕氏春秋新校正》,未能单独流传,几乎湮没无闻,至今无人对卢文弨《吕氏春秋》校勘成果... 卢文弨作为乾嘉时期的校勘学大师,其校勘本受到学术界和藏书家的重视。卢文弨曾精校《吕氏春秋》,受到当世学者的推崇。因其校勘成果已贡献于毕沅《吕氏春秋新校正》,未能单独流传,几乎湮没无闻,至今无人对卢文弨《吕氏春秋》校勘成果进行全面梳理,更无人对卢文弨的《吕氏春秋》研究进行全面深入地探讨。全面梳理呈现卢文弨《吕氏春秋》校勘成果并对其进行研究,在卢文弨研究史上和《吕氏春秋》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文弨 《吕氏春秋》 校勘学 学术史
下载PDF
中国古代《吕氏春秋》出版简史 被引量:1
10
作者 俞林波 《天中学刊》 2021年第4期135-140,共6页
《吕氏春秋》产生于战国末期,宋前以抄本流传,未见刻本。宋朝开始出现刻本,有二十六卷本、二十卷本、三十六卷本三种版本在流传。元朝出版了现存最早的版本元至正嘉兴路儒学刻本,后世的众多版本皆是从此而来。明朝是出版《吕氏春秋》版... 《吕氏春秋》产生于战国末期,宋前以抄本流传,未见刻本。宋朝开始出现刻本,有二十六卷本、二十卷本、三十六卷本三种版本在流传。元朝出版了现存最早的版本元至正嘉兴路儒学刻本,后世的众多版本皆是从此而来。明朝是出版《吕氏春秋》版本最多的一个时期,是《吕氏春秋》出版的高峰,许多重要的版本都出版于这一时期。毕沅于乾隆五十四年出版的《吕氏春秋新校正》二十六卷,是中国古代《吕氏春秋》出版史上真正的精善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出版史 编辑出版学
下载PDF
《吕氏春秋》中涉及争议的程度副词“甚”
11
作者 林雪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43-45,共3页
20世纪90年代开始有文章专门谈论"甚"的用法,之后有不少文章加以探讨,形成两种绝然不同的说法。《吕氏春秋》中用在状语位置上的"甚"字共69例,占"甚"字总量的63%。它们都直接放在形容词、动词之前,做句... 20世纪90年代开始有文章专门谈论"甚"的用法,之后有不少文章加以探讨,形成两种绝然不同的说法。《吕氏春秋》中用在状语位置上的"甚"字共69例,占"甚"字总量的63%。它们都直接放在形容词、动词之前,做句子的状语,表示"很、非常"的意思。""甚"在《吕氏春秋》中是程度副词,在先秦汉语中已是程度副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甚” 程度副词
下载PDF
历代序跋、评点对《吕氏春秋》的文学认知
12
作者 张可 王启才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85-90,共6页
《吕氏春秋》问世两千多年以来,出现了大量有价值的序跋、评点文字,这些文字分别从积极与消极方面对吕不韦其人与其书进行了多方面的评价,就积极意义上的文学认知来说,历代序跋、评点从内容之博、行文之奇、文辞之艳、体例之新等方面,... 《吕氏春秋》问世两千多年以来,出现了大量有价值的序跋、评点文字,这些文字分别从积极与消极方面对吕不韦其人与其书进行了多方面的评价,就积极意义上的文学认知来说,历代序跋、评点从内容之博、行文之奇、文辞之艳、体例之新等方面,丰富深化了人们对《吕氏春秋》文学价值及其影响的认识,且其本身即是美文或点睛之笔,是《吕氏春秋》文献学史上重要的资料,可与既有研究相参照,对于深入研究《吕氏春秋》,具有启迪与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序跋 评点 文学认知
下载PDF
《吕氏春秋》的文化统一观刍议
13
作者 陈浪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综观《吕氏春秋》的研究,古代较为萧条;晚近有所起色,今世日趋繁荣.但就对《吕氏春秋》的文化观与政治理想二者关系的研究,则较为阙如.文章即借用"文化哲学"和"文化—心理结构"范型来研讨其文化统一观.
关键词 吕氏春秋 文化统一观 文化哲学 “人本”理念 文化-心理结构
下载PDF
从吕祖谦的《博议》到王夫之的《续博议》
14
作者 王兴国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38-42,共5页
吕祖谦的《左氏博议》与王夫之的《续春秋左氏传博议》有着某种承接关系,两书在哲学和伦理思想方面既有相同之处,但也有明显的差异。
关键词 吕祖谦 王夫之 博议 左氏春秋
下载PDF
郭店简《语丛四》“窃钩诛,窃邦侯”与《墨子》之渊源关系
15
作者 吴劲雄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5-39,共5页
经考察,湖北郭店战国楚墓竹简《语丛四》第八、九简:"窃钩者诛,窃邦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义士之所存"为先秦流行语,相关言论于先秦传世文献中十一见,涉及墨、道、杂三家。进言之,此流行语源于墨子,十一篇文献《墨子》占其七,... 经考察,湖北郭店战国楚墓竹简《语丛四》第八、九简:"窃钩者诛,窃邦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义士之所存"为先秦流行语,相关言论于先秦传世文献中十一见,涉及墨、道、杂三家。进言之,此流行语源于墨子,十一篇文献《墨子》占其七,且意蕴丰富,例证多样,涵括道、杂二家及《语丛四》之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丛四》 《庄子》 《墨子》 《吕氏春秋》
下载PDF
《吕氏春秋》的管仲形象书写及其价值研究
16
作者 张可 王启才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30-36,共7页
管仲是吕不韦心目中的良相楷模,《吕氏春秋》有13则与管仲相关的历史故事,书写了管仲深谋远虑的智相、以民为本的仁相、知人善任的贤相、治国理政的能相形象,带有一定的传奇性、典范性与赞誉性。分析发现,《吕氏春秋》推崇管仲,与吕不... 管仲是吕不韦心目中的良相楷模,《吕氏春秋》有13则与管仲相关的历史故事,书写了管仲深谋远虑的智相、以民为本的仁相、知人善任的贤相、治国理政的能相形象,带有一定的传奇性、典范性与赞誉性。分析发现,《吕氏春秋》推崇管仲,与吕不韦、管仲等的政治思想、个人经历、撰书初衷相似有关。《吕氏春秋》的管仲形象书写,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在管仲接受史、管学研究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管仲 形象 价值
下载PDF
董仲舒在淮南王案审理中的影响——基于《史记》《汉书》的考辨
17
作者 王泽春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3-68,共6页
在没有亲自参与的情况下,董仲舒仍在淮南王案审理过程中产生了重要影响。虽然吕步舒担任主审官并不是出于其师董仲舒的推荐,但是汉武帝之所以任命他担任主审官,主要考虑到他是董仲舒的弟子,以期他能以董仲舒的思想审理淮南王案。事实证... 在没有亲自参与的情况下,董仲舒仍在淮南王案审理过程中产生了重要影响。虽然吕步舒担任主审官并不是出于其师董仲舒的推荐,但是汉武帝之所以任命他担任主审官,主要考虑到他是董仲舒的弟子,以期他能以董仲舒的思想审理淮南王案。事实证明,吕步舒确实以《春秋》决狱,其审判依据“君亲无将”受到董仲舒《春秋》公羊学的影响;反之,淮南王案的审理推动法律儒家化,基本奠定了后世以司法判决宣告谋反违法性的方向,且“君亲无将”原则逐渐成为认定谋反罪的法理依据,《唐律疏议》则将其正式写入法律条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吕步舒:淮南王案 《春秋》决狱 君亲无将
下载PDF
《庄子·让王》脱文辑证——基于衍生型文本生成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程苏东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42,共12页
《庄子·让王》篇的真伪、成书时代及其与《吕氏春秋》相关互见文本之间的关系历来是学界关注的问题。通过对《吕氏春秋》中互见文本的细读,可以认定其中有部分文本具有较强的异质性特征,应是从其它文本中摘引、截取而来,而在《贵... 《庄子·让王》篇的真伪、成书时代及其与《吕氏春秋》相关互见文本之间的关系历来是学界关注的问题。通过对《吕氏春秋》中互见文本的细读,可以认定其中有部分文本具有较强的异质性特征,应是从其它文本中摘引、截取而来,而在《贵生》篇中存在一段与全篇主旨、行文逻辑颇不相符的文本,属于在战国秦汉衍生型文本中时常能看到的"失控的文本"。通过对这段文本与《让王》篇整体结构、行文的多方面比勘,可以基本认定这段文本的原生环境正是《庄子·让王》篇,是在隋代以前即遭脱落的一段佚文。这段佚文可以帮助我们重建对于《让王》内部结构及思想的认识,同时也为我们认识早期文本的"结章"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让王》 《吕氏春秋》 衍生型文本
原文传递
殊途同归:《吕氏春秋》贯通诸子百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万堡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9-15,共7页
自《史记》述吕不韦之佚事始,自《汉书》之“杂家说”起,后世对吕氏及吕著之评多欠公允。其一,以吕不韦佚事而“因人废言”;其二,“九流十家说”归类疏阔,湮灭了百家言人人殊之现实;其三,以“杂抄无学”而“因学废人”。后世虽多有发掘... 自《史记》述吕不韦之佚事始,自《汉书》之“杂家说”起,后世对吕氏及吕著之评多欠公允。其一,以吕不韦佚事而“因人废言”;其二,“九流十家说”归类疏阔,湮灭了百家言人人殊之现实;其三,以“杂抄无学”而“因学废人”。后世虽多有发掘吕氏之大义者,亦多未离班氏“十家”苑囿。细审中华学术之大势,《吕氏春秋》其学术地位绝非“驳杂”,“六艺”裂变诸子,言人人殊乃“一致百虑”,然百家各执一端必难通经济之事,故百家贯通即“殊途同归”为学术必然,而当此任者则非吕氏莫属。因此笔者以为当别立一“通家”而其人应称“吕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不韦 《吕氏春秋》 杂家 通家 吕子
下载PDF
伍子胥“掘墓鞭尸”及其证伪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恩培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24-28,共5页
文章针对世传伍子胥"掘墓鞭尸"事,对现存相关历史文献记载按年代顺序进行梳理并发现,古代史事记载最权威的历史著作《春秋经》《左传》以及《国语》等对此均未作记载,而《吕氏春秋》《淮南子》《榖梁传》等只记载"鞭坟&q... 文章针对世传伍子胥"掘墓鞭尸"事,对现存相关历史文献记载按年代顺序进行梳理并发现,古代史事记载最权威的历史著作《春秋经》《左传》以及《国语》等对此均未作记载,而《吕氏春秋》《淮南子》《榖梁传》等只记载"鞭坟""鞭墓""挞墓"等,至《史记》才出现"鞭尸"。唐司马贞和明末清初的顾炎武都对伍子胥"掘墓鞭尸"提出质疑。对历史层累记载的梳理结果或已说明:"掘墓鞭尸"乃为后世复仇之风炽盛时代所杜撰并加诸伍子胥头上的不实之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子胥 掘墓鞭尸 《左传》 《吕氏春秋》 《史记》 司马迁 顾炎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